2020年中医药信息第6期

时间:2020-07-08 10:24:11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20年第6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0年七月八日

本 期 目 录

一、重大事件. 1

二、兄弟院校. 5

三、科研动态. 8

四、海外资讯. 11

五、权威声音. 12

六、中医药文化. 12

七、中医药产业. 14

一、重大事件

(一)新冠肺炎防控武昌模式国际讨论会召开

日前,新冠肺炎防控武昌模式国际讨论会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介绍了武昌模式的背景和效果,并分享了中国的抗疫经验。

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和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王辉肯定了武昌模式取得的成效。在疫情集中暴发、医疗资源严重紧缺、大量高风险人群无法得到及时诊治的危急情况下,武昌模式让中医第一时间介入,使疫情防治关口前移、下沉至社区。作为面对新发、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防控的一种创新模式,武昌模式构筑起社区防控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

会议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办,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主持,来自中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参加会议。

(二)中华中医药学会开展系列活动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开展系列活动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以团结引领、建家办事、为民服务、开放合作、表彰发布五大模块为主线,通过在线直播、微信宣传等形式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通过在线直播主办新冠肺炎恢复期康复论坛。对张伯礼院士和王辰院士领衔编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南(第一版)》进行深入解读。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的10余万名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线观看了论坛直播。

科技工作者日当天,中华中医药学会推出系列主题活动。以会心关爱为主题面向科技工作者和广大会员普及中医治未病理念,表达对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的关爱。发布7部微视频作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后期心理防疫和认知焦虑问题提供心理疏导和干预。

同时培育学会服务产品。《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临床应用说明技术服务》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技术服务》两项服务产品于530日在线发布。

开展第八期中西医并重 全球抗疫中国科协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系列国际交流研讨会系列活动。邀请专家围绕全球抗疫主题共话中西医并重的抗疫故事,畅想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截止目前,海内外点击观看人数已超过30万。

(三)《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中医类医院总数首超5000

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中医类机构、床位及人员数较2018年均有所提升,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较2018年增加5071个,其中中医类医院总数首次超过5000个,达5232个。

机构方面,至2019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809个。中医类医院5232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60535个,中医类研究机构42个。机构总数较2018年增加5071个,其中中医类医院增加293个,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增加4778个。

床位方面,至2019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32.9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109.2万张,占82.2%。较2018年,中医类床位增加9.5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床位增加7.0万张。

从业人员方面,至2019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76.7万人,较2018年增加5.2万人,增长7.2%。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62.5万人,中药师(士)12.7万人。两类人员较上年均有所增加。

2019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1.6亿人次,较2018年增加0.9亿人次,增长8.6%。其中中医类医院6.8亿人次,占58.0%,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2.0亿人次,占16.9%,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2.9亿人次,占25.1%。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3858.9万人,较2018年增加274.2万人,增长7.6%

(四)新冠肺炎中医医案类专著在京首发

近日,新冠肺炎中医医案类专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医案精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证护理案例精选》正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国医大师晁恩祥,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朱双龙,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66日在京举行的新书首发式。

这两部专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张忠德和国家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领队、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邹旭主编,收集了在武汉市多家医院隔离病区近60天的工作资料,通过选取包含轻症、重症、危重症和恢复期等不同阶段,覆盖合并症、死亡病例等不同类型的60个案例,记录了中医团队的诊治过程和中医方药的灵活运用,介绍了配合使用的各种中医特色疗法,并且在每种疗法后附上了清晰详实的操作视频,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性。目前,这两本专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并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闫树江向参与该书编写的全体医护人员表示了祝贺。他指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面前,4900余名中医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湖北,发挥了中医药应有的作用。张忠德教授带领的医疗团队不但在救治患者上取得显著成效,而且组织援鄂医疗队员及时总结整理治疗经验,做了一份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张忠德介绍,专著不仅如实记录了中医面对新冠肺炎的思辨和跟踪过程,而且侧面生动展示了4万多名援鄂医护人员、4千多名中医同道逆行抗疫的感人画面。

(五)第二届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67日,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前景探讨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论坛在京举行。张伯礼、孙光荣、刘清泉等专家作专题报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人民网总编辑罗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终身荣誉理事长白书忠等出席论坛并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以中医药守正创新,走向世界为主题作报告,国医大师孙光荣对中医药相关政策进行解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筛选从基础到临床为主题作报告。与会专家围绕如何打造中西医并重,彰显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如何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和国际化”“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前景探讨等进行交流。

于文明说,在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肯定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之际,召开第二届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论坛具有重大意义。

在谈到中医药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工作任务时,于文明强调,一要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和临床防治能力不断提升。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时代生命活力。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提高防控救治能力。要尊重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做到传承师古不泥古、创新发展不离宗,服务当代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疑难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需求。二要坚持互惠互利、共建共享,促进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产学研用一体化,惠及一带一路沿线民众,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教、研、产、用资源,推动中医药与海外国家现代医学体系共商、共建交流与合作平台机制,共享防病治病成果,发挥中医药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价值作用,服务世界各国民众健康福祉。三要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服务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要积极推动中医药与世界各国医学合作交流,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参与所在国防病治病工作,造福世界人民健康,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论坛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人民网、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举办,中医药行业有关专家学者参加,在论坛最后环节,举行了以中医药国际化为主题的圆桌会。

(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61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开发银行在京签署《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合作备忘录》),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强强联合,共同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国家开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欢出席签字仪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欧阳卫民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根据《合作备忘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发挥主管部门组织优势,通过政策制定、财政资金、工程项目等方式支持中医药发展;国家开发银行将把中医药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创新融资模式,通过投、贷、债、租、证等多种形式支持中医药发展。双方将重点支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重点中药品牌、中医药科技创新转化、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走出去、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和参与优势地区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共同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打造中西医并重、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国际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七)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召开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工作专家研讨会

202061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工作专家研讨会,研究中医药预防、治疗工作思路举措及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到会看望慰问专家,对专家组在疫情防控与救治中作出的重要贡献及展现的崇高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衷心的感谢,强调北京市自611日以来发生聚集性疫情,在防控和医疗救治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为防控和医疗救治贡献中医药力量。

会议听取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基本情况及中医药参与防控救治情况的汇报,与会专家围绕主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对北京市制定出台的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予以肯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树江总结强调,要切实增强中医药自信,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作用,继续指导各地实施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提高患者救治有效率、治愈率,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要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建立工作联系机制,推动中医药更好参与北京疫情防控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顾问晁恩祥王琦,组长黄璐琦,以及在京专家组成员,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组长蒋健、陆建伟及相关成员,科研攻关组相关成员,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二、兄弟院校

(一)云南中医药大学专家向海外分享抗疫经验

日前,由加拿大安大略中医学院、云南中医药大学及加拿大华人华侨网上中医方舱咨询平台共同主办的中国中医药抗疫经验分享专家大讲堂系列讲座在线视频会议举行。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叶勇和杜义斌两位抗疫专家在线向海外中医同行和中医药爱好者们分享了参加国内外中医药抗疫的经验与体会。

来自加拿大、英国、匈牙利、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中医专家及中医爱好者,国内中医师和中医爱好者共约110加线上视频讲座。

(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二附院百余专家云义诊

近日,互联网+中医药云上守护百姓健康大型云端义诊活动在黑龙江启动,活动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办,百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免费义诊。

本次义诊设置了主会场和分会场,主会场由资深中医专家线上为患者义诊,指导市民科学防疫除病。分会场针对儿童常见病给予科学健康指导。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百名医生同步在诊室进行义诊,网民可通过关注医院官方公众号进入互联网医院进行问诊咨询。本次义诊还专门开设了对俄医疗线上通道。

云义诊活动避免了到医院就医的交叉感染风险,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就诊排队的压力。为让更多群众了解健康防疫知识,本次义诊活动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

(三)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山东枣庄深化校地合作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山东枣庄市政府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召开。

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负责人汇报了医院发展有关情况。2014年双方合作以来,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诊疗能力、科研实力大幅提升。此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该市及周边地区群众提供了高质量的中医医疗服务。

据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将进一步深化与枣庄市的合作,在医疗资源、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把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京外附属医院典范,打造校地合作的2.0版。

(四)长春中医药大学医疗队完成援助任务

66日,长春中医药大学援吉林市医疗队圆满完成医疗支援任务后返回长春。

512日以来,该校先后分5批次派遣75名医护、行政管理及勤务人员前往吉林市、舒兰市执行医疗救治任务。大部分队员曾参加武汉雷神山医院和武汉同济医院医疗支援任务。

在舒兰市,医疗队在救治中充分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优势,针对密接、次密接、疑似患者等高危人群,进行一人一方辨证诊疗干预用药,累计对近9万人次进行干预性用药,中医药覆盖率达100%

在吉林市,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吉林市传染病医院四病区。医疗队坚持同质化诊疗和个体化用药,对于轻型、普通型病例采取中医药辨证施治、一人一方精准治疗。对重型和危重型病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全程加用中医特色康复方法、传统疗法。截至目前,吉林市传染病医院四病区收治的30名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五)沪豫两地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8日,上海中医药大学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在河南郑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和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许二平分别代表两校签署合作协议,两校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根据协议,上海中医药大学将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河南中医药大学等有关单位,着重合作建立豫药深加工中心、药食同源食品开发中心、中药标准化与质量控制中心,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快推动新药成果转化落地。上海中医药大学还将联合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疗机构、相关中医药企业开展合作,建设完备的新药发现系统性平台体系,加强生物医药高端人才培养交流。

(六)甘肃中医药大学成立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近日,甘肃中医药大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成立。该团队依托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遴选多名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科普能力的专家组成。旨在提升专家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有力推动、指导甘肃省中医学科科普传播工作全面开展。

该团队将走进甘肃省各中小学、各社区、各乡村,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启蒙教育、中医治未病知识讲座、中医保健养生功法示范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工作,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普及中医药文化常识。实现为祖国医学传承、创新培养合格接班人,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目的。

三、科研动态

(一)《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意见》发布

日前,《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意见》第一批7首方剂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7首方剂分别为苓桂术甘汤温经汤、一贯煎、桃红四物汤、升陷汤、枇杷清肺饮、二冬汤。

据了解,此研究充分遵循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精神,在遵古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前临床和生产实际,注重缕清经典名方历代发展脉络,尊重历史演变规律,正本清源,传承不泥古,用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去认识经典名方中药物的基原、炮制、剂量、煎煮法等关键共性问题,以解决在考证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具体问题,这版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凝聚了中医药守正创新的责任,体现了中医药人的担当。

时代使命责任所在

2018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经典名方目录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要求,推进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的研制及简化注册审批,专门要求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组建由全国代表性、权威性的行业内专家组成古代经典名方专家委员会,王永炎院士担任主任委员,同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设立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课题,选择部分方剂进行系统考证和梳理研究,制定了考证总原则及细则,明确了所选方剂的关键信息结果,并采用会评和函评等形式,已多次征求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专家学者共同把脉,四大原则确保传承精华

针对经典名方基原、炮制、剂量等关键信息考证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了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课题组,选取部分方剂进行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研究,明确了所选方剂的关键信息结果,并采用会评和函评等形式,已多次征求部分专家的意见,组织了相关人员的沟通会议,筛选出共识度较高的 7首经典名方的关键信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参加会议并给予指导意见,在专家的多次论证和指导下,制定了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的四大原则。一是传承精华原则,系统梳理方药发展脉络,厘清经典名方历代传承的主线,以服务疗效为目的,兼顾增效减毒,确保经典名方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二是古为今用原则,在遵从古方原义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方药的历史发展演变和当前生产应用实际,结合资源可持续性、工艺可行性、市场可及性等因素,保障经典名方制剂的现代化生产和上市后应用。三是古今衔接原则,以历代医籍记载为依据,尊古而不泥古,正视经典名方的历史沿革,以现行标准规范为参照,衔接古籍记载和现行规范,支撑经典名方制剂的统一质量控制。四是凝聚共识原则,针对经考证仍尚有争议的难点问题,求同存异,在科学的探索中不断寻求共识。

多方期盼尽快落地

经典名方的开发备受关注,古代经典关键信息考证在业界广受期待,企业积极参与,众多专家期盼,两会期间不少医药界的代表委员均对其有所提及。而开发源于经典名方的复方制剂,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保障经典名方转化成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高质量好药,既遵古确保经典名方的临床疗效,又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要求。部分关键信息已在历史变革中模糊不清,大量实际生产技术日新月异,主要管理规章制度日趋完善,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经典名方的变与不变,是摆在行业面前的重大抉择。开发利用需要一步步探索有序地推进,更需要前期全方位、多角度的考量设计,以确保经典名方的开发利用真正行稳致远。

高质量发展是命脉

来源于古籍的经典名方,有着上千年的人用经验,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及优势,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领域广泛适用,其开发利用可有益地补充我国部分疾病的医疗药物空白,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慢性病井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带来的日益严峻的医疗需求。特别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形势严峻,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来源于古籍的经典名方在疫情防控中疗效确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研究人员深刻体会高质量是主题,不去一哄而上,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是不断寻求临床上有显著优势、需求上有明显空白、传承上脉络清晰的经典方剂,思考能否具有彰显活力立足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是否成为传承理念和现代技术结合的典范标杆,符合研究者自身条件和优势,同时,立足将古代经典名方转化为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高质量好药的担当和使命。

(二)国新办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7日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白皮书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真实记录了中国艰辛抗疫全过程。

在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章节中,白皮书介绍了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情况,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疗效。白皮书指出,防控救治中,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中药,临床疗效确切,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促进了核酸转阴,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

白皮书指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从中医角度研究确定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形成了覆盖医学观察期、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发病全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使用。中医医院、中医团队参与救治,中医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定点医院若干重症病区和方舱医院,其他方舱医院派驻中医专家。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分类救治,对轻症患者实施中医药早介入早使用;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实行中西医结合;对医学观察发热病人和密切接触者服用中药提高免疫力;对出院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方案,建立全国新冠肺炎康复协作网络,提供康复指导。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筛选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三药三方为代表的针对不同类型新冠肺炎的治疗中成药和方药,临床疗效确切,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促进了核酸转阴,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

在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章节中,白皮书介绍了中医药参与国际科研交流合作的情况,指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上合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召开中国中西医结合专家组同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医院新冠肺炎视频诊断会议,指导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开展中医药抗疫全球直播”“国际抗疫专家大讲堂等活动。

四、海外资讯

(一)中巴网上研讨会寻求加强中医药抗疫合作

616日,由中国驻巴西大使馆、驻里约热内卢总领馆联合中巴多家机构共同主办的国际抗疫合作系列研讨会开幕式举行。参会嘉宾通过网络探讨促进国际抗疫合作,交流一线救治经验,并寻求加强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应用。

中国驻巴西大使杨万明、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李杨、中葡论坛常设秘书处秘书长徐迎真等发言。北京、上海等地的参会代表介绍了目前国内抗疫的最新进展,表示将加强公共卫生机构的科研合作和技术交流,并根据巴方需求,开展中医药抗疫交流和合作,为促进国际抗疫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巴西参会代表称,中方抗疫经验值得巴方学习。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巴方非常愿意与中方加强这方面的合作,共同携手,早日战胜病毒。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驻巴西大使馆、驻里约热内卢总领馆,上海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侨务办公室等联合主办。

(二)推进乌中传统医学领域合作

乌兹别克斯坦卫生部制药发展署署长萨尔多尔·卡里耶夫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大背景下,推进乌中两国在传统医学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615日,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在乌首都塔什干举行试营业启动仪式。卡里耶夫在专访中说,中乌传统医学中心的试营业标志着两国在医卫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它将成为两国在传统医学领域开展互利合作的桥梁。

他表示,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在世界各地受到欢迎,特别是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医再次展示其独特魅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卡里耶夫说,以中乌传统医学中心为依托,未来两国专家可就使用两国所产草药生产医药产品展开合作。中心还可在联合培养传统医学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信该机构的工作将推动两国在构建“健康丝绸之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五、权威声音

“江西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形成了辉煌独特的医学流派。江西中药材资源丰富、产业链较为完整、中医药企业主力军正在崛起,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打响中国中医看江西品牌,加快建设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强省,让中医药成为新时代江西的亮丽名片。”

——江西省省长易炼红

“希望世界中联及各分支机构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振兴发展。继续发挥国际组织平台作用,面向全球分享新冠肺炎防治的中医经验和中国方案;继续用好分支机构组织优势,制定中医药国际组织标准,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继续服务好国家外交大局,主动融入、参与一带一路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希望全体中医药人继续携手并肩,共同为服务全球民众健康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应

“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刻分析问题根源,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切实加以彻底整改。要坚决执行国家和北京市有关疫情防控、院感防控文件规定,严格落实各项防控制度要求,紧盯每个细节,严堵一切漏洞,坚决杜绝防控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要加快建设符合生物安全二级以上标准的临床检验实验室,提升医院核酸检测能力,并确保实验室运行安全。要进一步强化医院、科室和个人责任落实,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依规依纪追责问责。”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树江

六、中医药文化

(一)推动中医药全面走向世界

安徽省亳州市是华佗故里,有2000 多年的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历史。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亳州市市长杜延安表示,疫情对中药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主动作为,化危为机,建立国家层面的协调推进机制,完善政策支撑,充分发挥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作用,推动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全面走向世界。

为此,他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以文化为媒,加速中医药文化交流传播。运用现代医药学公认的科技术语和各种人体指标来描述、翻译中医理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华人华侨力量,在海外举办大型中医药文化展览、义诊、健康讲座和科普宣教活动,提高中医药文化认同度。

二是要以医药为体,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质量管控为核心、科技创新为动力、道地药材为重点,构建起集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医药贸易、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延伸产业等为一体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电子监管信息平台,完善中药从生产、流通到销售全过程的信息共享和反馈追溯机制,确保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究

三是要以贸易为径,畅通中医药对外贸易渠道。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各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交流合作,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产业海外发展的国际环境。加强对中医药出口转型升级的协调引导,建设一批具有一定出口规模、出口潜力和技术水平的中医药外贸企业,不断增加中医药贸易的国际市场创造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制作短视频科普中医药

近日,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启动百医百养中医药科普活动。

活动开设中医药健康科普专栏,组织百名中医药专家拍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系列健康科普短视频,依托新媒体平台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短视频内容遵循原创性、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原则,来自临床一线的学会科普讲师团成员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应用中医药治未病的理论,传授家庭常用的保健方法和生活知识,指导慢性病的防治和特殊人群的养生保健,普及科学养生之道,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三)湖南:少年儿童中医教育研究院成立

近日,湖南中医药大学、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联合主办的健康百家讲坛举行。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秦裕辉宣布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少年儿童中医教育研究院正式成立,这也是全国首个少年儿童中医教育研究院。

研究院将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接受程度,开发系列中医药教材,并通过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中医药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力度,研发中医药系列预防保健产品,为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据悉,湖南中医药大学和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一直致力于中医药文化幼儿教育,于2018年签订大手牵小手战略合作,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普及推广中医药故事、中医药知识、中医保健方法,让孩子们从小认识中医、学习中医,将浓浓的中医情植入孩子心里。

秦裕辉表示,成立少年儿童中医教育研究院是中医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湖南实践。湖南中医药大学和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的合作是高等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战略合作,将为中医的发展提供更广泛的受众基础,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少年儿童的健康素养做出积极贡献。

(四)浙江杭州举办非遗中医药展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举办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其中,非遗传统中医药展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杭州图书馆承办,旨在突出展示非遗传统中医药所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重大贡献,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

此次展览汇集了杭州市20多家著名的中医药老字号,包括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张氏骨伤疗法、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等,从历史、技艺、人文、民生多角度,以图文、视频、实物展示等多维度展现杭州传统中医药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展览现场还邀请国家级、省级、市级中医药传承人开展免费义诊活动。

七、中医药产业

(一)综合提升中药材产业扶贫水平

目前,中药材广植于我国贫困地区,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副所长张莉认为,近年来,贫困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市场成交额虽然连年增长,但仍存在着统一协调机制尚未形成、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不够、龙头企业产业带动不足、质检流通体系建设滞后、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等问题,影响贫困地区实现内源性脱贫。因此,张莉提出以下建议:

加快构建政策体系,推动土产特产。在资金支持方面,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野生种质资源保护、生产标准、质量检验、仓储物流、加工研发等体系建设等。在科技支撑方面,加强农技队伍专业培训,强化田管技术指导。在政策保障方面,强化地方政府对中药材晾晒、科研、加工等用地需求保障,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主要道地药材种植险种,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推动种源资源。建议依托种质资源优势区或中药材产业聚集区,因地制宜建设濒危稀缺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引导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分品种、分区域集成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规范,提升优良种子(苗)供应能力。

引进产业龙头企业,推动药材药品。建议各级政府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规模大、实力强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和中成药生产企业,深入挖掘道地药材的药用、食用、保健等价值,开发药膳”“药酒”“药浴等周边产品,带动区域内产业由原材料产出向精深加工转变,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中药材产品附加值。

激发产业要素活力,推动市场中心。加强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建成一批集仓储物流、市场交易和电商平台为一体的现代化交易中心。设立中药材期货交易中心,发展大宗中药材期货贸易,优化市场信息和资源配置,带动药农增收致富。

(二)四川巴中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会议召开

近日,四川省巴中市召开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会,聚焦产业问题提出相应举措。巴中市副市长邱成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深入剖析当地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巴中市个别区县未将中医药产业发展纳入三个四特色产业全链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未真正建立。除巴州区外,其余区县中医药产业没有单设机构,上下对接的体制机制不畅。缺乏带动能力强、全链发展的中医药企业。同时,产品研发严重滞后、市场流通不活、中医药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也阻碍中医药产业发展。

会议要求,要健全体制机制,条件成熟的区县应设立道地药材产业发展专门机构,建立发展模式活、投入机制畅、人才培养快的全链条推进机制。加大中医药投入,出台《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将中医药产业发展纳入财政预算。用好用活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基金、特色农业发展基金,稳步推进特色农业保险、金融信贷支持,统筹整合农业农村、经信、林业、商务等部门中医药产业发展项目。聚集中医药人才,坚持育引结合的方式,建立中医药专家智慧库。同时加强对现有的从事种植、田间管理、产地初加工的企业业主、职业经理人、技术人员进行能力提升培训。重点突出一县一品,聚集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着力打造规模经济、高端产业。大力开展中医药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紧密跟踪大企业和大项目,促进重点项目落户。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来巴中创办中医药企业的创业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经纪人才给予重点奖励和重点扶持。

(三)陕西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

日前,陕西省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陕西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发挥该省中药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明确,鼓励市县建立区域特色秦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大力发展丹参山茱萸、林麝等大宗道地秦药规模化种植(养殖),建设一批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

同时明确,鼓励优势企业横向联合、纵向兼并,加快培育规模以上中药企业集团;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新剂型,提升产品质量控制与制造水平。

《意见》提出,鼓励医疗机构自主或联合中药制药企业研发疗效确切的中药院内制剂,允许合规中药材加工、中药制药企业集中生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支持中药生产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新药研发、优势品种二次开发、生产工艺提升等深度合作;鼓励多种方式获得药品上市许可,加快推进中药新药研究成果转化落地。

《意见》要求,要发展集中药材种植(养殖)、加工仓储、质量检验、追溯管理、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现代商贸服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跨国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营销网络、物流中心和经济联盟。

同时鼓励科研机构、中药生产企业研发保健品、化妆品、保健器材、生物农药,推广药浴艾灸等传统保健方法;挖掘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开辟精品路线,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规划》着重提升中药材种植(养殖)品质和质量,重点提出种植养殖、加工制造、大健康产业、商贸流通、科研创新、保障体系等19项建设任务。

《规划》明确,到2025年,陕西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规范化种植面积200万亩),中药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到203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规范化种植面积300万亩),中药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

上一条:2020年中医药信息第7-8期

下一条:2020年中医药信息第5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