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药信息第12期

时间:2021-01-08 09:32:31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20年第12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二一年一月八日

本 期 目 录

一、重大事件. 1

二、兄弟院校. 5

三、科研动态. 9

四、海外资讯. 10

、中医药文化. 15

、中医药产业. 16

一、重大事件

(一)第八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在武汉开幕

124日,第八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在武汉开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次大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承办。大会主题是中西医结合抗击疫情,守正创新开创未来。湖北省副省长杨云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致辞,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多名院士、国医大师和知名专家,部分中西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医疗机构负责人,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巴基斯坦、智利、毛里求斯等国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大会。

孙达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经过60多年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进展卓著,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优势凸显,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在全国建立了709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同时包括9098个中西医结合科室以及遍布全国的中西医结合门诊部、诊所在内的服务体系,每年诊疗人次超过1.08亿,为人民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中西医结合医学高等教育也快速发展。全国开设中西医结合医学本科教育的高校达49所,每年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近万人。

孙达指出,今年我们遭遇了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湖北和武汉是中国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战场。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深度参与防控救治,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重点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专家学者座谈会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分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

孙达希望,要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助力抗击疫情国际合作;要推动世界传统医学发展,提升民众健康福祉;要深化传统医学国际合作交流,共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大会设立了中俄、中亚、中欧、中美4个海外专场,麻醉、传染、重症3个分会场以及呼吸病线上分会场,并在武汉现场举办了中西医结合展览和壁报展示,从多个专业领域开展学术活动。

(二)第三届岭南中药材保护研讨会暨南药展举办

123-5日,第三届岭南中药材保护研讨会暨南药展在广东省化州市举行。

与会专家围绕岭南中药材保护、岭南中医药文化保护、中医药人才培养、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释义等主题进行探讨。岭南中医药发展与人才培养,岭南道地药材种植产业研讨会,岭南道地药材品牌保护与发展等分论坛同期举办。

广东是南药的主产地,数据显示,全省中药资源2645种,其中药用植物2500种,药用动物120种,家种药材产量和野生药材蕴藏量在100吨以上的品种共194个。为进一步加大中药材资源保护力度,广东率先进行中药资源保护地方立法。由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已于201731日起施行。

会议由广东省中医药局、广州中医药大学指导,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主办。相关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260人参加此次研讨会。

(三)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125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于文明当选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

何维指出,学会要研究和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和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定好位、发好功、显好效。学会要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科协领导下,更好服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服务健康中国、更好服务人民健康生活品质提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余艳红对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会要更加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为中医药工作者服务,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团结引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积极投身中医药发展的实践,推动学会高质量发展。她强调,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引导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担当起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时代使命。要主动对标国家需求,担当新时代新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实做强主责主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升治理能力。

孟庆海表示,学会要强化引领,团结科技工作者。加强协同,服务人民生命健康。奖掖后学,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同时,要坚持中西结合,发挥好中西文明对话的窗口作用。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章程(修改草案)》,选举产生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和领导成员。于文明当选为新一届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会长,王国辰、仝小林、闫树江、李灿东、杨关林、杨明会、杨殿兴、肖伟、陈达灿、郑进、胡鸿毅、徐安龙当选为副会长。提名王国辰为秘书长,刘平、孙永章为副秘书长。

于文明在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按照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科协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学会工作的部署安排,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他强调,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履行好职责使命。聚焦学会主责特点,发挥专家会员主体作用,服务卫生健康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局。强化学术内涵发展,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学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王国强作了理事会工作报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树江宣读了第七届理事会致第六届理事会的感谢信。大会还为202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获奖者颁奖。

(四)第四届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126-7日,第四届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论坛在江苏省宿迁市举办,论坛主题为中医药传承创新 大健康适宜技术。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总顾问高强,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昊,国医大师唐祖宣李佃贵等出席。

高强表示,中医药的传承要搜集整理古籍、挖掘民间瑰宝,更要传承当代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在传承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创新转化。中医药的创新要善于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成果,研究改进中医药技术;要制定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标准。唐祖宣表示,创新基于传承,传承就是要传承名家临证经验、民间专长绝活;创新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汲取别人所长,不断探索,互相弥补。李佃贵认为,守正是基础,创新是目的,只有守正的中医人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医精华,只有培养铁杆的中医,才能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会长吴英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刘剑锋等分别从中医诊所的发展、中医药抗击疫情、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角度作主旨报告。参会代表交流和展示了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新成果、新产品。

本次论坛由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和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共同主办,宿迁市卫生健康委、宿迁市中医药管理局协办,全国各地基层中医药管理人员、临床医生和民间中医药人员500人参会。

(五)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召开

近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勇出席会议。他指出,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十四五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教材建设重要论述,体现新时代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和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努力打造行业精品规划教材。

会议总结了十三五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建设工作,分析存在问题,并对十四五教材建设方案等进行了研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匡海学以及10余所中医药院校专家对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建设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听取与会专家意见建议后,王志勇强调,十四五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建设要服务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把中医思维培养贯穿教材建设全过程,加强中医经典课程教材编写。要强化核心示范教材建设,组建高水平编写团队,严格过程管理、质量管控。要强化信息化手段运用,推动数字化教材建设,做到数字化教材与纸质教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要强化规划教材编写团队、编审团队建设,组建高水平教材建设专家队伍,集中行业专家力量,加强教材建设研究,全面推进行业规划教材建设。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有关同志参加会议。

(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中医药标准化综合知识培训班

126-7日,中医药标准化综合知识培训班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

本次培训班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强化学习宣传中医药标准化相关法律法规,提升中医药行业标准化能力和水平,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培训主要围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成果及标准立项、审批和评价等内容,并就新发布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等4项标准的推广应用进行培训和交流。

培训班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及推荐医疗机构负责同志、中医药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骨干、2020年中医药标准化项目课题研究骨干等110余人参加培训。

(七)第十七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京召开

1215日,第十七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京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马建中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次大会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大会主题是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全球中医药人在行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王琦等作主题报告,部分中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医疗机构负责人,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俄罗斯、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日本、泰国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大会。

孙达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近年来先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不断完善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把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孙达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等多个场合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的贡献。在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医药经受住了考验和检阅。在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深度参与防控救治,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筹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举办40余场次抗疫专家视频交流和直播活动,与82个国家和地区交流中国中医药诊疗方案、有效方药和临床经验;根据需求向10余个国家和地区捐赠中药产品,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选派中医师赴27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当地抗击疫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孙达希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其作为国际组织的平台优势、海外团体会员的资源优势和各分支机构的组织优势,面向全球分享新冠肺炎防治的中医经验和中国方案,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促进国际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推动中医药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为广泛传播中医药抗疫中国方案,并及时分享全球中医药抗疫经验,大会整理了来自美国、巴西、意大利等疫情严重海外国家的中医药抗疫案例,并精选中医药抗疫论文200篇,制作成大会特刊(电子版)供全球下载阅读。

(八)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论坛在厦门举办

1221日,2020年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论坛在厦门举办,同期召开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务委员扩大会议。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孙达表示,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仅为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发挥了独特作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占有独特地位。尤其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中,一批中医药非遗传承人奋战在抗疫一线,通过搭建国际义诊平台,捐赠非遗产品和医药物资等不同方式为挽救生命、护佑健康作出贡献。他希望中医药非遗传承人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抓住机遇,主动作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有效的保护与发掘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与全面的辑录,实现系统、整体的源头保护,为有效挖掘精华、传承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孙达指出,继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之后,1217日,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令我们倍受鼓舞和振奋。但我们也应看到,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还需不断努力,必须尽职尽责全力做好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医药非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发挥中医药非遗工作的优势作用,积极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以中医药非遗工作推动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本次大会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主办,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主题。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负责同志,以及部分特邀专家参加会议。

(九)浙江省中医药大会在杭召开

1231日,浙江省中医药大会在杭州召开。

省委书记袁家军作出批示,省长郑栅洁,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出席会议并讲话。

袁家军在批示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期以来,全省中医药战线和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深入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着力打造浙派中医、发展浙产好药,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部署,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系统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能级中医药创新平台,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构筑中医药医学高峰,建设中医药强省,为高水平建设健康浙江、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郑栅洁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西药并用的效果十分显著,进一步证明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持久生命力。新时代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有重要指示,中央有要求、浙江有基础、群众有期盼,是必须抓实抓好的大事好事。全省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中西医并重工作方针,坚持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更加注重疗效、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融合、更加注重生态,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努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强省。要注重运用系统观念健全四个体系,省市县联动、部门间协同、全社会努力,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最优生态。一要以群众健康为先,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专病专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具有区域引领性的中医服务高地和中医药医学高峰。二要以做大做强为要,健全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浙江道地药材和中医药产业集群,构建中医药+”融合发展格局。三要以传承创新为魂,健全中医药科技研发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群众需要,实施重大专项攻关,加快传统技术推陈出新,确保出成果见实效。四要以育才用才为基,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发挥高等院校主阵地作用,完善师承教育模式,引育名医大师,让有贡献的中医药从业者名利双收

余艳红指出,浙江省深入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扎实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加快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浙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中西医并重,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争当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要在完善党对中医药工作的全面领导方面走在前列,切实把党的领导体现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各环节全过程。要在推进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建设融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要在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走在前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加快形成梯队衔接、结构合理、数量充沛的中医药人才队伍。要在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强化顶层设计,提高政策协调,打造中医药优质资源均衡发展的先行地、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浙江中医药工作,助力浙江谱写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篇章,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二、兄弟院校

(一)长春中医药大学成吉林省高校传统文化传承培育基地

近日,吉林省教育厅公布第一批吉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长春中医药大学因长期大力推广中医导引术八段锦而获评第一批吉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培育基地。

长春中医药大学以中医引导术八段锦作为传承项目,创新性地发挥中国传统保健体育的作用,继承了传统八段锦的精要,增加了静态经筋强化训练,使其融科学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有助于改善人体五脏六腑的机能。同时建立了八段锦健康处方体系,帮助患者康复,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一校一品品牌项目。通过本项目实施,该大学形成以八段锦为核心的教学及治未病保健体系。

近年来,该校学校强化政策引导,先后制定实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工程杏林阳光体育计划,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不断组织群众性体育运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安徽马鞍山市开展校市共建

122日,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校市共建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市长袁方,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等参加签约仪式。

此次签约合作,上海中医药大学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与马鞍山市政府共同推动马鞍山市中医药工作形成新发展格局,努力将马鞍山市打造成中医药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地,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成为健康马鞍山建设的强劲活跃增长极,为马鞍山经济社会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上海中医药大学郑蒲港医院暨康复研究院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同期举行。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管委会依托上海中医大学医疗和运营资源优势在郑蒲港新区创建上海中医药大学郑蒲港医院,力争成为马鞍山市中医诊疗中心,形成以郑蒲港医院为枢纽,郑蒲港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的区域医疗体系。

(三)重庆十四五期间将建设中医药大学

近日,《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设重庆中医药大学。

目前,重庆是全国没有独立设置中医药学院(大学)的7个省市之一,建成一所体现渝派中医特色的中医药大学显得尤为重要。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20206月,重庆中医药学院正式动工开建。该项目依托重庆医科大学建设,同时整合全市现有的中医药教育资源,实现优质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产业资源融合共享。

(四)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125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国际传播高峰论坛举行。

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广州中医药大学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国家战略,打造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高地的重要举措。广州中医药大学将积极推动中医药与国际现代教育、科技、医疗与文化的全面对接,着力推进高素质高层次中医翻译人才和外语+中医药的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学科纳入世界人类文明大体系、走向国际化,为全球人类健康服务。

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国际传播高峰论坛上,专家探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建立理解中医、解释中医的国际话语体系,塑造有利于中医药跨文化理解和国际实践新生态的方法路径。

三、科研动态

(一)《新中国地方中草药文献研究(1949-1979年)》发布

《新中国地方中草药文献研究(1949-1979年)》日前在京发布。这套文献共13卷、280册,首次将1949年至1979年期间中医药重大成就进行系统性总结,是我国中医药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批中医药工作者深入全国各地考察药材资源,形成了一大批收载范围广、地域性强、真实可靠、简便廉验的原创性地方中草药文献。遗憾的是,这些书大量流散,甚至濒临消失。还有的因所用的纸张简陋,书页脱落或文字不清晰。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张瑞贤张卫团队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抢救性搜集、征集、整理工作。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搜集到这一时期的中草药书籍1920余种,基本囊括了该时期所有中草药文献。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和广东科技出版社与作者团队紧密合作,联合出版了《新中国地方中草药文献研究(1949-1979年)》。

(二)汉海昏侯墓出土中药地黄炮制品工艺复原研究取得突破进展

米蒸法是一种传统的制药和烹饪技艺。近日,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本草考古研究团队在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Science BulletinIF9511)上发表研究论文,将蒸法及米辅料加工法的应用历史提前至公元前59年。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团队首先对地黄炮制工艺的演变进行了本草考证,古籍文献中主要记载了5种地黄制品,分别为鲜地黄、生地黄、蒸制地黄、米蒸地黄、砂仁蒸地黄。其中生地黄最早记载于汉《神农本草经》,蒸制地黄最早记载于《刘涓子鬼遗方》(499年),米蒸地黄最早记载于《备急千金要方》(652年),砂仁蒸地黄最早记载于《本草品汇精要》(1505年),而出土辅料制地黄样品取自公元前59年的汉海昏侯刘贺墓。

为进一步揭示该出土样品的炮制工艺,研究团队按照古籍文献记载分别制备了鲜地黄、生地黄、蒸制地黄、米蒸地黄及砂仁蒸地黄样品,并利用质谱分析等技术对汉出土辅料蒸制地黄样品以及上述制备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出土地黄炮制品与米蒸样品聚为一类,具有高度相似的化学特征。因此,认为汉海昏侯墓出土地黄炮制品最可能的加工方法为米蒸法,将我国蒸法及米辅料加工法的应用历史提前至公元前59年。

(三)《美国胃肠病学杂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家研究结果

美国东部时间2020123日,《美国胃肠病学杂志》(影响因子10.231)在线发表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刘志顺最新研究成果《电针与普芦卡必利治疗严重慢性便秘: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非劣效性试验》,显示电针治疗严重慢性便秘疗效不劣于阳性药物普芦卡必利,且电针治疗停止后,疗效可持续24周。

据刘保延介绍,2016年发表于《内科学年鉴》的《针刺治疗慢性难治性功能性便秘随机对照试验》一文用1075例数据证实了针刺对严重慢性便秘的确切治疗效应。在前述研究基础上,此次研究将电针与阳性药物普芦卡必利进行对照,通过非劣效性研究的试验设计,进一步明确了电针的临床优势及后治疗效应优势。

研究采用非劣效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560例严重慢性便秘患者,分别接受电针和普芦卡必利治疗。电针组患者接受8周共28次电针的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普芦卡必利组患者每日早餐前服用2mg普芦卡必利,连续服用32周。主要结局指标为第3-8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达到3次及以上患者所占的百分比。分析基于修正后的意向性分析人群, 非劣效界值为-10%。研究认为,电针治疗严重慢性便秘疗效不劣于阳性药物普芦卡必利,且电针治疗停止后,疗效可持续24周;因此对于严重慢性便秘而言,电针为一项颇具潜力的治疗方法。

四、海外资讯

(一)泰国:打造东盟中医药服务中心

近日,泰国中医界在曼谷欢聚一堂,隆重庆祝泰国中医合法化20周年。作为中国以外第一个实现中医合法化的国家,泰国拟充分利用中医合法化优势,致力打造东盟中医药服务中心。

中国以外第一个实现中医全面合法化的国家

中医药在泰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3世纪。素可泰王朝时期,中药已经传入泰国。阿瑜陀耶王朝时期,中医已颇有名气,并有华人成为泰国御医。近代以来,随着众多华侨华人移居泰国,中医药在泰国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华人看中医,当地泰人也开始接受中医药,中医药材也大量出口至泰国。1903年,泰国第一家中医院泰京天华慈善医院建立,之后泰京中华赠医所、广肇医馆等也相继成立。由于中医医疗价格低廉甚至提供免费慈善服务,在泰民众中广受欢迎。

虽然在民间赢得叫好,但中医在泰发展之路并不平坦,直到1975年中泰建交后,泰国中医业才重获新生。泰国重视传统医学的独特作用和地位,但长期以来,中医被归于泰国古医之列,只能以泰国古医的名义执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当地华人华侨的推动下,泰国中医进入蓬勃发展期,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密切。由于中医成功治疗了不少疑难杂症,并且坚持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取得了泰国患者的信任和民众的喜爱,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而中泰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更为中医合法化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泰国中医合法化的时机逐渐成熟。

200071日,在中泰建交25周年之际,泰国政府正式宣布中医合法化,使泰国成为中国以外第一个实现中医全面合法化的国家。2015年,中医开办诊所法令在泰国正式实施。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杨欣认为,这两件大事不仅说明了泰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认可和信赖,也有力地推动了中泰两国在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而在泰国中医师总会会长林丹乾看来,“西医、泰医、中医三种医学同时服务民众,体现了泰国的包容性和泰国医疗体系的科学性。”

泰国中医合法化与时任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功·塔帕朗西的大力推动不无关系。在任期间他毅然决定将中医合法化,既有其被中医医术所折服的个人经历的原因,也与其亲身参与中泰建交、长期致力于推动中泰友好关系紧密相关。时至今日,依然活跃在中泰友好一线、担任中泰友好协会会长的功先生,仍为当年正名中医的决定而深感自豪。此次,功先生被授予“中医发展特殊贡献奖”,实属实至名归。

泰国中医业蓬勃发展

中医合法化大大促进了中医在泰国的发展。经过20年来的发展,全泰现已有9所大学开设中医专业,毕业生达千余人之多,中医药及诊所800余家,累计超过1500位中医师取得在泰国的执业资格,各类中医院、诊所年平均接诊40余万人次,获泰方准入的中药已达千余种,中国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在泰建设了2所中医药海外中心。目前,活跃在泰国的中医学术团体、行业协会达数十家。

泰国中医还积极活跃在国际舞台。20171021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泰国中医师总会承办的第十四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暨“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周在泰国曼谷开幕。大会以“助力一带一路,服务民众健康”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泰国、美国、加拿大、巴西、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近3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2019824日,泰国中医师总会在曼谷主办了第十二届东盟中医药大会暨中医临床研究国际合作中心成立大会。举办这些活动扩大了泰国中医界的国际影响力,也为泰国中医界提供了向国际同行当面学习借鉴的良机。

在泰国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医药发挥了积极作用。泰国中医师总会成立“中医抗疫专家组”,主动请缨泰国抗疫一线,以“预防为主”的中医思想向社会推荐预防保健茶饮,深受民众欢迎。随后,中泰两国共同举行新冠肺炎疫情管控与创新视频会议,就应用传统医药抗疫成果和经验开展交流。泰国卫生部替代医学司还与中国中医专家网络会议围绕连花清瘟胶囊抗疫临床经验进行交流。泰国卫生部中医执业管理委员会主席阿空·巴迪素旺在庆祝大会上由衷表示:“在疫情面前主动站出来,自觉协助国家抗疫,担当中医治病救人使命,表现出中医师的思想境界和家国情怀。”

泰国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泰国中医合法化后,中医师们得以安心救治病患,治疗了许多疑难杂症,获得很好的疗效口碑,得到泰国人民和国际友人的称赞和信任。为了充分肯定名医名师的医术水平,更好推动中医事业健康发展,利用庆祝中医合法化20年的机会,泰国卫生部中医执业管理委员会还评选出首批14位“名老中医”、82位“老中医”。获得命名的中医师们非常激动,纷纷表示真心感受到在中医合法化的保驾护航下,中医师们有从业尊严,有治病救人的舞台。

泰国政府命名“名老中医”和“老中医”还有更长远的考量。中医是经验医学,讲究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每一位中医师都有自己的治疗心得和秘诀。泰国政府希望,这些宝贵的经验能够流传下来,永远造福社会。为此,阿空·巴迪素旺对获得荣誉的中医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我们评选出来的‘名老中医’‘老中医’们都要为泰国、为社会奉献技术和经验,帮助国家培养年轻一代的中医接班人。”

事实上,这一传承已经在悄然进行之中。记者在会场遇到此次被评为首批“名老中医”的陈瑶丰老先生。陈老擅长针灸,在旁搀扶的正是其泰国徒弟,如今已独立执业多年,而他的儿子也继承父业,成为泰国华侨中医院的一名针灸医生。泰国政府表彰名老中医、鼓励传承的做法无疑将使泰国中医的传承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泰国还正在策划成立泰国名老中医诊所,届时将成为培养新一代中医师的传帮带基地。

中医药在泰国的发展已然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但泰国中医界并不满足于此。在会长林丹乾的带领下,泰国中医师总会正在推动时机成熟时将中医诊疗费纳入医保、将中医师纳入公务员序列这两件大事。若能实现,泰国中医药的发展将有新的质的飞跃。

而泰国政府对中医的发展同样志存高远。作为泰国中医药行业的最高主管官员,阿空·巴迪素旺121日在会见泰国中医师总会领导层时表示,中医在泰国有法律的保护,今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一起携手,打造东盟中医药服务中心。”

(二)巴西中医药基地传播中医文化 造福当地民众

20199月,由巴西达明公司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联合设立的巴西中医药诊疗培训基地在巴西圣保罗市成立,目前有四位来自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中医在此执业,给当地医生讲授中医课程,同时给当地侨胞和巴西民众提供中医诊疗服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几个月来,中医药基地的培训课程都在网上进行,授课内容包括呼吸道疾病、妇产科疾病和骨科疾病的治疗,获得了巴西学员的好评。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地还进行免费的中医义诊服务,以帮助民众防治新冠肺炎和其他疾病。

五、中医药文化

(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培训班顺利举办

12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举办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培训班。本次培训采取线上授课的形式,邀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相关专家授课,通过专题讲座和实训指导,帮助参训专家了解当前形势下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知识普及的重点内容,掌握全媒体时代做好科普传播的关键要素,熟悉公众演讲及语言表达的方式技巧,不断提升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和科普的能力水平。来自全国各地190余名中医药专家参加培训。

(二)陕西公布中医药文化场所名单

近日,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公布陕西省中医药文化场所的通知》,公布截止到今年12月确立的各类中医药文化场所名单。

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铜川市药王山孙思邈故里、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康市中医医院等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临潼区扁鹊纪念馆、大荔县中医医院(中华健康养生园)为陕西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西安市中医医院、临渭区中医医院、凤县中医医院等10机构确立为陕西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西安怡康璞太和中医馆、莲湖区天颐堂中医医院、陕西千金药局健康驿站、西安高新葆元堂中医门诊部为陕西省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建设单位)。建设单位需经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验收通过后确定为正式场所。

六、中医药产业

(一)澳门特区政府将重点发展中医药产业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121日在政府总部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主席白春礼一行会面,就推动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及加强双方科研合作等事宜交换意见。

贺一诚感谢中国科学院长期以来对澳门科研发展等方面提供指导性意见。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澳门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澳门的产业须多元化发展。特区政府将加大力度推进经济适度多元,重点发展中医药产业、现代金融及债券市场等。贺一诚指出,澳门发展中医药产业能充分利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与此同时,澳门与葡语系国家采用近似的法律制度也为产业打入葡语系市场奠定基础。他表示,特区政府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推动高等院校产学研发展及人才培养,他期望中国科学院能继续给予支持。

白春礼表示,澳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表现卓越,并对澳门在经济发展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他寄望此行既可加强与澳门高校的科技交流,亦可进一步推动澳门与内地在中医药研究、生态环境、行星科学及人工智能等方面加强合作。

白春礼还建议澳门须抓紧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机遇,配合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澳门也可发挥国际联系的优势,加强与内地的科技产业合作,共同举办相关国际论坛,共同参与并推动由中国科学院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二)贵州:推动产销对接唱响黔药品牌

1222日,贵州省2020年度中医药暨“定制药园”产销对接会在贵阳举行,搭建起中医药行业产销交流平台。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健康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王世杰出席会议。

王世杰表示,近年来,贵州省中药材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中药材品质进一步提升、中药民族药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供给不断丰富、中医药技术引领明显增强,但中药材产业发展仍存在不足。要全产业链谋篇布局、强力推进产销对接、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着力提升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能力、大力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提升、努力唱响黔药品牌。

会上,12个贵州省2020年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成功签约,意向总投资金额500亿元,涉及中药材种植、采购、加工等领域。2020年度“定制药园”授牌仪式同期举办。会议由贵州省健康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贵阳市人民政府主办。

(三)内蒙古:持续推进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1223日,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药品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今年,内蒙古药监部门持续推进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实施2020年版《内蒙古蒙药饮片炮制规范》完整版。

据内蒙古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呼格吉胡介绍,内蒙古持续推进实施蒙药质量发展三年规划,制定蒙药饮片炮制规范720项、蒙药制剂规范150项、蒙药材标准346项、中药材标准35项。支持和鼓励药品生产企业创新发展,帮扶指导产业规范发展。印发《医疗机构蒙药制剂调剂使用管理办法》,组织医疗机构制剂室检验人员线上培训班,对医疗机构制剂品种备案、配制管理、质量管理进行规范和指导帮扶。为降低检测设备资金投入,减少蒙药材检验成本,组织辖区三家蒙医院制剂室与三家供货商企业举行了集中采购谈判,就原料药检验结果互认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约。

 

 

上一条:2021年中医药信息第1-2期

下一条:2020年中医药信息第11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