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医药信息第3期

时间:2021-04-08 08:20:47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3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二一年四月八日

本 期 目 录

一、重大事件. 1

二、兄弟院校. 5

三、科研动态. 6

四、海外资讯. 9

五、权威声音. 13

六、中医药文化. 14

七、中医药产业. 16

一、重大事件

(一)第一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古籍名录专家论证会召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中心于35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第一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古籍名录专家论证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王新陆、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主任委员王振国等19位专家参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中心刘剑锋代表中心名录研究制定课题组向与会专家详细汇报了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暨第一批古籍名录的相关情况,制定的原则、目的及意义等。专家们聚焦第一批名录深入研讨,普遍认为,在当前国际社会日益重视传统知识保护的大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是中国国家利益。专家们认为,发布保护名录是国际上通行的有效的保护办法,尽快研究制定第一批古籍保护名录成为此次会议专家共识。

(二)国医大师李济仁逝世

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安徽省皖南医学院终身教授李济仁,于311日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逝世,享年91岁。

李济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首批《内经》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李济仁一生以仁心仁术济人济世,倡立“痹痿统一论”等系列学说,在医教研岗位上引领学术发展方向,成为新安医学研究奠基人,为中医药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三)我国首部中药材种业发展报告面世

《中国中药材种业发展报告(2019)》上市发行会312日在北京举行。该报告是聚焦我国中药材种业发展的第一部研究报告,由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由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报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担任主编、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润怀担任执行主编,从事中药材种子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的专家学者参与编写。报告从中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到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繁育、推广,再到中药材种子生产经营和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全产业链基础信息的系统收集整理,对中药材种业的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分析,从技术、经济、政策、管理等宏观方面研究发展策略和建议,以期促进中药材种业的培育和发展。

(四)首家中医药出版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成功

近日,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安徽中医药大学、北京大生道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中医药知识挖掘与出版创新服务重点实验室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这是中医药领域首家出版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20年开展了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旨在更好地发挥科技与标准的支撑、引领作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行业重点实验室,助推出版业创新体系建设,服务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作为中医药出版的“国家队”,近年来在成功建设悦读中医知识服务平台、医开讲、袋鼠医学、中医数字图书馆、书香中医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信息领域领先的研究机构、中医药院校、科技公司共同申报中医药知识挖掘与出版创新服务重点实验室。在接下来的建设过程中,该重点实验室将聚焦中医药数字内容资源和服务平台建设,深耕中医药知识挖掘与创新领域,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五)首个“互联网中医医院区块链存证试点单位”揭牌

327日,云南省中医互联网医院建设运营工作交流会暨宾川县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揭牌仪式举行。会上,《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经理武东为宾川县中医医院授牌“互联网中医医院区块链存证试点单位”, 宾川县中医医院成为中医药行业第一个互联网医院存证试点单位。

20211月,经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审核批准、宾川县卫生健康局审批,云南省首个互联网中医医院正式落户大理州宾川县中医医院,这是云南省首个获批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县级医院。

宾川县委书记杨泽亮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建设互联网医院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民生工程。宾川县中医医院应以这次工作交流会和揭牌仪式为新的起点,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养老”模式,塑造“健康宾川·幸福生活”品牌,打造“医药养健游”五位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优势和作用,整合全县中医药医疗资源,创建互联网医院医疗联合体,打通医保在线支付壁垒,实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

武东在致辞中表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到,要探索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加强中医药临床效果搜集和客观评价。这需要中医药全行业携起手来,共同落实文件精神,使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挖掘中医药宝藏,服务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自20199月被授予区块链技术中医药应用实验基地以来,一直探索测试区块链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截至目前已经上线了报社知识产权存证和中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存证。2021年,报社将以新型媒体业务能力为依托,以资讯服务为手段,为中医院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与形式,共同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区块链技术与数据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卫通过视频传达祝贺。李卫表示,区块链技术中医药应用实验基地中医药工作组自2019年成立以来,一直在中医药行业进行研究、探索,先后完成了报社知识产权存证、互联网医院诊疗过程存证的先行先试。2020年疫情初期组织线上互联网医院进行抗疫公益行动,并初步尝试用区块链进行过程存证,20209月组织相关单位及专家,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编写了《中医药行业数字化能力提升白皮书》,为区块链技术在中医药行业落地提供了依据。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区块链技术在中医药行业内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六)中医药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论坛在北京举办

330日,外交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举办中医药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论坛。论坛以深化中医药交流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主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发表视频致辞,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乌克兰副总理斯特凡妮希娜,世界卫生组织传统、补充与整合医学部主任张奇向论坛致辞,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局长于文明,副局长孙达,有关部委代表,及28个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长、官员代表、专家110人出席了论坛。余艳红主持开幕式。

孙春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与西医药一起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八版诊疗方案,成功推出三药三方等一批有效中药,疗效得到实践检验。中国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中医药防控救治经验,愿与各国一道,继续在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疗效、国际标准等方面深化合作,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优势互补、交流互鉴,更好服务人类健康福祉。

姆南加古瓦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证明中国目前继续在全球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双方已签署传统医药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据此,津政府去年在津最大医院中设立中医科,以向本地民众提供多样化医疗服务。受中国启发,该国在抗疫中采用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诊疗方案。

斯特凡妮希娜表示,乌克兰人民感谢中国人民在乌首轮疫情暴发时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目前,中乌双方计划在乌克兰境内建立包括中医医疗服务在内的技术园区。乌克兰在立法层面实施了一系列最新政策,以保障合作伙伴能够更加广泛、全面地开拓乌克兰市场。

余艳红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深度参与国内疫情防控救治,并积极参与全球疫情防控,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她提出,各国应超越地域种族、历史文化乃至社会制度的不同,发挥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于文明在论坛开幕式上宣读了本次论坛与会各国一致通过的《支持中医药参与全球疫情防控倡议》。倡议提出,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共同应对疫情;继续开展经验总结,予以推广应用;继续运用传统医学,护佑民众健康;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发展传统医药。

孙达作主旨报告并提出,应坚持生命至上,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携手战胜疫情;坚持团结至上,以命运与共的精神共同渡过难关;坚持科学至上,以传承精华的理念不断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成为各国防控新冠肺炎的有力武器,并使之为护佑民众健康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补充与整合医学部主任张奇表示,中国90%以上的患者使用了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目前在世卫组织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上登记的传统医学救治新冠肺炎的有关研究共有369项,其中138项是关于中医药的。他表示,全球共同努力必将战胜新冠肺炎,而传统医学也必将在此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和黄璐琦代表中国中医药专家在论坛上作了主旨报告。张伯礼表示,在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成建制地介入,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尤其在可及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黄璐琦介绍了3项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试验,及化湿败毒颗粒等抗疫有效方药的最新科研进展情况。

其他13个参会国家部长级官员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分别作主旨报告,介绍各国(地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积极发挥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作用、特色和优势的情况,阐述各国在传统医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加强合作的重要意义。在交流研讨环节,参会各国专家代表围绕中医药以及其他国家传统医学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和做出的积极贡献进行讨论,并就未来加强中医药领域交流合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二、兄弟院校

(一)多所中医药高校增设特色专业

日前,《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印发,9所中医药高等院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23个,5所中医药高等院校新增审批本科专业5个,新增专业里中医药特色专业占大多数。

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均增设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天津中医药大学还新增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专业,湖南中医药大学还新增中医儿科学专业,山西中医药大学新增中药制药专业,江西中医药大学新增针灸推拿学、中药学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二)江西中医药大学与四川省攀枝花市签署协议——开展医疗康养产业合作

315日,江西中医药大学与四川省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医疗康养产业项目合作 。

根据协议,江西中医药大学将在攀枝花设立2~3个专家工作室(站),帮助和指导公立中医类医院开展中医药特色突出的医疗健康服务,推广中医养生、养老、健康管理、中医药文化、全龄康养文化等;与攀枝花建立长期学术交流合作机制,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共同研制开发生产具有攀枝花特色的中药制剂、食药同源制品等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开展阳光康养理论、高端康养机构设置规划等方面研究。

攀枝花市委副书记彭映梅表示,近年来,攀枝花市依托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区域优势医疗资源,不断开辟康养产业新路径,大力推进康养产业“5115”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希望与江西中医药大学进一步深化合作,成为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实验田,不断提升攀枝花康养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攀枝花市卫生健康委等单位与江西中医药大学就学科建设、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康养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就具体项目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三)全国首个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广州中医药大学

320日,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建设规划论证会在广州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红军出席活动并讲话。科学技术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广东省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该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个中医类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建设,聚焦中医湿证理论源流与内涵、发病机制与规律、早期预警与干预、临床转化与治疗等4个研究方向,围绕中医湿证与主要慢性病防治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系统、规范、深入的全链条研究,所形成的理论方法、技术体系等,将有望为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提供科技支撑。该实验室的建立,与此前已建立的中药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成我国日臻完善的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三、科研动态

(一)国际期刊刊登针刺机制研究成果——针刺可激活机体神经-免疫网

近日,影响因子为8.579的国际著名生物医学类期刊Theranostics(《治疗诊断学》)刊发论文《电针通过激活α7nAChR介导的JAK2/STAT3信号通路来改善术后肠麻痹的炎症反应》,揭示了电针治疗术后肠麻痹的神经—免疫学机制。该研究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教授刘存志团队完成。

针刺是治疗术后肠麻痹的常用临床手段,疗效确切,但作用机制一直不明。刘存志团队首先采用不同频率的电针作用于模型小鼠,发现1mA10Hz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可明显改善胃肠动力和炎症反应。进一步研究表明,电针足三里穴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表面的α7nAChR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减少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缓解胃肠局部的炎症反应,改善胃肠动力。

为进一步明确电针刺激足三里穴的神经机制,该课题组采用脑室注射、神经切除等研究技术,发现电针刺激可通过降低迷走神经背核中乙酰胆碱能神经元上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兴奋颈/膈下迷走神经,进而发挥抗炎作用。

刘存志表示,该研究不仅为阐明针刺机制提供了思路,同时还为针刺疗法融入围手术期的临床常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将促进传统针刺疗法与现代医学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电针刺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

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宋聚先研究员和唐纯志院长课题组,联合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等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Autophagy发表题为“Electroacupuncture amelioratesbeta-amyloid pathology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lzheimer disease via a novel mechanism involving activation of TFEBtranscription factor EB)”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电针刺疗法可以通过激活TFEB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导致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自噬-溶酶体通路(ALP)障碍导致的蛋白质错误折叠与聚集是AD病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调控ALP的关键蛋白TFEB(转录因子EB)被证明是治疗AD的潜在靶标。在中医治疗中,针刺疗法(acupuncture therapy)和电针刺疗法(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是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常用辅助疗法。临床研究表明,针刺可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等临床状态,且无明显副作用。

研究团队对5.5月龄大的AD小鼠进行了“益智三针电针刺”(TNEA)手术和假手术,之后应用两个行为学试验分别评估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情境性恐惧记忆能力。结果表明。相对于假手术组,TNEA实验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和情境恐惧记忆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且这种记忆功能的改善与TNEA导致的小鼠前额皮质和海马中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病理和Aβ病理的减少有关。对于AD常见的另一病理特征神经炎症,TNEA会抑制AD小鼠大脑中胶质细胞的激活,阻止神经炎症的发生。

实验表明,小鼠在TNEA处理之下,TFEB通路上游的一些激酶的活性或其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说明TNEA或许通过调节TFEB上游的一些激酶活性从而改善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APPAβ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增加认知功能。

该研究表明“益智三针电针刺”能抑制大脑中胶质细胞激活,阻止神经炎症的发生,并通过调控TFEB,改善大脑中的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APPAβ,缓解神经毒性,最终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

(三)《细胞-代谢》刊发中药研究成果——贯叶连翘中一成分可促进脂肪产热从而减重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有效治疗肥胖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当务之急。近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细胞-代谢》)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中药材贯叶连翘中提取的化合物——贯叶金丝桃素(HyperforinHPF)可促进脂肪产热从而有效减重。

该研究题为《The phytochemical hyperforin triggers thermogenesis in adipose tissue via a Dlat-AMPK signaling axis to curb obesity》(《植物化学成分贯叶金丝桃素通过Dlat-AMPK信号通路触发脂肪组织产热从而抑制肥胖》),研究者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刘军力、韩峻峰、徐晓军为该文通讯作者。

论文指出,促进脂肪产热被认为是治疗肥胖的有效途径,然而这一过程的药理关系很难被证实。近年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在冷刺激条件下会引发产热。研究人员希望开发一种可以直接靶向脂肪组织模拟这种生理产热的药物,有效抑制高脂饮食诱导产生的肥胖症。研究人员利用CMap(连通性图)基因组系统关联技术,筛选得到一种天然小分子HPF。研究人员发现,HPF可以有效促进肥胖小鼠脂肪产热并降低体重。

这些发现说明,在寻求一种药理学方法以促进能量消耗、治疗肥胖方面,HPF是一种有前途的先导化合物。

(四)国家药监局修订虎力散制剂说明书

3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决定对虎力散制剂(包括散剂、片剂和胶囊剂)说明书【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项进行统一修订。

根据公告,虎力散制剂(包括散剂、片剂和胶囊剂)说明书【不良反应】项应当增加药品对消化系统、皮肤、神经系统等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胸闷、心悸、过敏反应等,有血压升高、心律失常、休克个案报告。虎力散及虎力散胶囊【禁忌】项除增加对药品及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药品性味辛温,属风热湿痹者忌用外,还应增加孕妇禁服,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疾病忌服。虎力散制剂(包括散剂、片剂和胶囊剂)【注意事项】应增加不宜与其他含乌头碱类的药物联合使用等,虎力散片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公告要求,所有上述药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均应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相应附件要求修订说明书,于2021614日前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四、海外资讯

(一)中国—阿联酋中医药合作视频交流会召开

为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参与全球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加强与阿联酋在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38日下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阿联酋卫生部共同召开中国—阿联酋中医药合作视频交流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与阿联酋卫生部助理次长艾敏·阿米里就加强中阿中医药合作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共识。驻阿联酋使馆首席馆员、公使衔参赞周飙出席并致辞。

孙达表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近年来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规,召开了全国中医药大会,不断完善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走向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深度参与中国国内的疫情防控救治,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疫情防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阿联酋在中医药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2017年,通过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支持上海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促进中心在迪拜建立“中国—阿联酋中医药中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我驻阿使领馆支持下,我们与阿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了中医药抗疫经验分享和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发掘了双方在此领域的合作共同点。

孙达表示,此次会谈对进一步加强中阿中医药合作,携手应对后疫情时期卫生与健康领域挑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希望中阿在中医药领域进一步搭建两国政府主管部门间的中医药全方位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在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在中药产品研发和营销领域的商业合作,进一步开展中阿传统医学文化交流活动。本次视频会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适时派出代表团赴阿联酋实地访问并积极推动双方合作。同时,欢迎阿方在方便的时候派团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行交流访问,实地了解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

艾敏·阿米里表示,中医中药在阿联酋具有广泛的应用,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是阿联酋医药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阿人民健康福祉发挥着积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阿方借鉴中方经验,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独特作用,对部分中药进行了紧急注册,成为阿卫生部抗击疫情的重要举措之一。

艾敏·阿米里提出,阿卫生部十分希望与中方扩大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希望双方政府主管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强对话交流,推动更多的中医药机构企业、中医药产品进入阿联酋,与以G42集团为代表的阿方机构企业加强商业合作,阿卫生部作为主管部门将予以积极支持。

周飙表示,使馆积极支持中阿双方主管部门就加强中医药合作进行交流,对中阿中医药合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和肯定,并邀请阿卫生部参加外交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的中医药国际会议,得到了阿方积极回应。

随后,中阿双方有合作意向的机构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石家庄以岭药业等单位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中医药抗疫科研合作情况、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主要研究结果和连花清瘟胶囊相关情况。阿联酋G42集团首席医疗官阿希什·科希介绍了化湿败毒方在阿联酋注册使用情况。双方一致认为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及提升民众健康福祉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会后将进一步加强交流,推动相关合作项目,为加强中阿中医药合作作出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科技司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驻阿联酋使馆有关人员,及阿联酋卫生部药品司、宣传司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谈。

(二)中医药在南非:更好地为民众健康服务

300多年前,清政府派21名工匠来到南非;18世纪末,英国雇用了2000多名中国劳工来到南非,中医药随即随着华人移民落居南非。20世纪末,中医药在南非仍属“非法”。1990年以前,全南非华人诊所只有40余家,以针灸、推拿、骨伤为多,规模极小且集中在大城市。这样的僵局在1998年中南两国建交后被逐步打破,中医药在南非的发展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于2000年确立了合法地位。

从“非法”到“合法”,中医药在南非走过了怎样的道路?中医药人如何主动适应并突破发展的瓶颈,更好地为南非民众的健康服务?

在科技部国际培训项目“中医药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高级研讨项目”的背景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赵静教授作了《南非中医药发展现状与分析》的研究。该研究表明,目前,针灸、中药等在南非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中药尚未形成规范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中医药应用规模仍然不足,且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并不完善。“为南非民众增进健康提供新选择和新途径,是我们需要持续推动的事。”赵静说,希望中医药在南非乃至全世界获得更大的机遇。

中医药在南非合法化

1998年中南两国建交后,系统学习过中医理论又具有临床经验的我国中医人员相继来到南非。1998年年底,约翰内斯堡开设了第一家综合性中医院——“中国中医诊疗院”,并附设“中国大药房”,其余如“中医骨伤诊所”“中医针灸诊疗所”“妇科诊所”等在南非各地开业,获得口碑并有较好的影响。

随着针灸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200010月,南非政府通过法令,确立了包括中医针灸在内的补充医疗的合法地位,政府组建了联合卫生委员会,包括中医针灸在内的疗法在该委员会注册。

2004年,南非完成了首批中医针灸医师注册,依据知识层次,分为中医师与针灸师两个层次,有400多名中医针灸从业者获得合法注册;2005年,南非举办了历史上首次中医师永久注册考试,百余名华人通过考试获得了南非卫生部颁发的终身中医师行医执照。此后,南非卫生部每年都举行中医师永久注册考试,中医师执照获得者在按要求参加在职训练后,加入意外保险,发生医疗纠纷时可以获得保障;患者接受中医治疗所发生的费用将涵盖在医疗保险之内。中医医疗在2011年正式纳入南非医疗体系。

赵静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中医药想在非洲发展,需要在政府认可中医药合法地位的基础上,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我们可以针对当地高发病,如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外伤等,加强相关有效中药的出口与研发,在惠及当地民众、增加接受度的基础上,促进中医药在南非的应用与推广。同时,可通过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并公开可用信息,保证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标准性,进而实现对传统医药法律建立进行专门的制度制定,形成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框架,明确相关的权利、义务以及法律责任。”

中医药为南非民众提供新选择

赵静介绍,当前,南非医疗卫生体系由公立和私立两部分组成,其中私立医院集中了大部分的卫生资源,然而高昂的收费却使得只有不到20%的人可以享受私立医院的卫生服务;公立医院卫生资源相对不充足,但是却为80%的国民提供健康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药无疑因其价廉效捷提高了南非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除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艾滋病、结核病、疟疾和被忽视的热带病等给南非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负担,对南非医疗卫生体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医药在艾滋病、疟疾、肺结核等流行性疾病方面发挥了优势,尤其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青蒿素类药品迅速控制了非洲的疟疾发病率。中医药对中风、肥胖、妇科病等常见病,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当地居民对于疼痛和神经系统疾病,如不同类型的麻痹、帕金森病、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变,骨伤科疾病,以及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和一些西药不能治疗的慢性疾病,常常寻求中医针灸的治疗。”赵静说。

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向南非出口中成药107万美元,位列我国向全球其他国家出口排序第25位;到2012年,近400种常用中草药可以不受限制出口南非。

赵静表示,中医药为南非民众提供了新选择,中成药在南非市场上具有突显的需求量,但目前缺乏标准化的中医药立法和规范。“南非政府对市场上的各种草药制品进行申报登记,但部分我国出口的中药产品存在未经正规注册,仍以食品或保健品名义,通过非正规渠道进入非洲市场的情况,使其无法正规销售与应用。同时,中药仍需执行西药检验与政策标准,也影响了中药进入非洲主流医药市场。”

赵静表示,我国对于南非中医药产品的出口规模仍显不足。“对于药业实体来说,目前中国出口南非的中药制品多为风油精、仁丹、红花油、花露水、六神丸等品种有限的中药制品,对比之下将会限制中药在推广中的主导地位。”

对此现状,赵静认为,我国药业实体还需要选择一些重点中药进行推广,集中宣传,加大南非群众对于中药的了解,普及一些临床用药的中成药与颗粒中药产品。另外,鼓励在南非建设中药厂,将中药产业本地化、规模化,进一步加大中药产业“走出去”的力度。如中国同仁堂已经进入非洲两年多,已成为非洲人民了解中医药服务与防病治病方面的窗口之一。“中药实体还可以在当地设立研发机构,提高中药的自主研发范围,加入非洲的草药,一方面可以提高群众对于中药产品的接受度,另一方面可以从药业专利入手,让中药产品获得法律保护,从而获得标准化与产业化的中药生产体系。”

五、权威声音

“中医药博物馆除了博物馆收藏、保存和展示的基本功能外,还附加了传播中医文化、促进生命健康的职能。”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建议扶持民办中医药博物馆发展

“院内制剂是中医特色的体现,也是新药创制的基础,如金花清感颗粒、复方丹参滴丸等均是由院内制剂转化的创新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建议提升院内制剂的科技含量和人才储备

“讲好中医药故事,通过易为青少年接受的传播渠道,提升港澳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学校教育层面,从小学开始适当开展中医药教育,通过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阅读中医药文化读本、辨认中药、参与制作简单的中药制品,组织中医师广泛开展中医义诊等方式,对港澳青少年从小进行中医药教育,播撒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种子。”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药科大学校长郭姣

“要想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产业化,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是首要前提。”

——全国人大代表、信阳信锐油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维政

六、中医药文化

(一)铸紧传承链条 弘扬大美中医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硬核表现,生动诠释了中国优秀传统医学的现代魅力,让世界看到了中医药发展的巨大潜力,也因此收获了众多“铁杆粉丝”。日前批准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三篇第四十四章第四节专门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中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促进中医药有特色、高质量地发展,更好实现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高瞻远瞩。

中医文化自信的传承,国之大义

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中医药改革发展,引领中医药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了推动解决中医药发展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做出一系列决策部署。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重回正轨的关键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要解开中医药这颗中华文化的密钥,须做到“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挖掘中医药蕴藏的原创力量,应从何处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文中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要培养具有文化自信、人文素养、国学底蕴的中医药领军人才,推动中医药在传承的基础上持续创新首先应坚定中医文化自信。

中医文化底蕴的继承,国之要义

树立文化自信是一个长期工程,“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不妨从中小学生的中医药文化教育上着手,继续大力推进中医进校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守住传统中医药之“正”。在教学方法上,比起空洞无趣的说教,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更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言传身教,以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介绍中医药文化内涵、历史、典故、医家故事、经典著作、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及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比如,组织开展主题为“走出教室,走进药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临大自然,在认识药材的过程中培养其对中医药的浓厚兴趣;组织学生参加“一起去博物馆认识中医药”的团体活动,让学生参观中医药器具、标本、书籍、画卷等具有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的藏品,感受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带领学生参观国医堂,让他们亲眼看见针灸、拔罐、刮痧等中医疗法的神奇疗效,在他们的儿童时代种下一颗心系中医的种子,待其生根发芽,成为中医繁盛的红花绿叶。

中医文化故事的续承,国之奥义

中医药在全球抗疫中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其疗效和作用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中医药“走出去”的形势大好。在大数据、5G、云计算等新兴的传播技术日渐改变以往传播格局的新形势下,要创新中医传播方式,秉承可信性、适用性和适度性的原则,深入挖掘中医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观,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YouTube等各类传播媒介,发布具有正能量的中医故事,传递中医经典文化,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重塑国内外对中医的认知,与世界共享中医宝库,为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助力。为充分发挥新媒体环境下中医文化的正向传播效应、避免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诸如“生产主体滥竽充数”“生产内容的信息污染”“误导用户”和“平台治理滞后”等问题,政府、行业、专家和受众应同时发力,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医文化新媒体传播机制及监管制度;加强新媒体行业自律,不断优化中医文化新媒体传播生态;加速中医文化传播从业者专业化进程;着力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和中医文化素养,以有效传播传统中医之精髓。

在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历史定位的新形势下,中医人应确保中医文化自信有传承,中医文化底蕴有继承,中医文化故事有续承,大力推动中医传承创新,乘势而上,为建设健康中国、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二) “真好,我认识了好多中草药”

近日,浙江省义乌市中医医院与义乌市佛堂镇第三小学联合开展中医药进校园活动,该院中医专家讲解中药知识并带孩子们种植中草药,让孩子们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该院副主任中药师丁红仙在《我们身边的中草药》课堂上,给孩子们介绍常见中草药。“老师,这是什么呀?”“这是薄荷,你可以闻闻,它有一股清香,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作用。”丁红仙一边回答孩子们的问题,一边说:“我们身边一些看似普通的草,在中药师的眼里可都是宝贝呢!”通过学习,孩子们认识了鱼腥草、金银花、蒲公英、紫苏、薄荷等常见中草药及其功效。

课程结束后,大家来到该校的红领巾中药园中,种下了50多种中草药。“真好,我认识了好多中草药。”孩子们边种边学习记录所种中草药的名称、典故,个个忙得不亦乐乎。既体会了劳动的乐趣,又增添了更多的中药知识。

七、中医药产业

(一)黑龙江:高质量做好中药材春季生产

近日,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1年黑龙江省中药材春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高标准、高质量做好中药材春季生产,实现全年中药材产业大发展快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购买中药材种子种苗,要选择有固定经营场所并具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正规门店购买,索要发票,签订质量保证协议。选择品种时,应充分了解本地是否属于该药材的道地产区、主产区、核心分布区或适生区。要咨询当地药农或农技推广部门,充分了解该中药材的生产技术和市场预期,选购来源于道地产区优良品种繁育的种子种苗,防止购买假劣种子。

《指导意见》强调,对于春季播种或移栽的中药材,要尽快选定地块,争抢农时,将前茬作物秸秆尽早离田,促进融雪散墒,减少病虫害。针对春播期西南部可能出现干旱的地块,建议预先准备好灌溉设施;中东部局地可能出现内涝的地块,要保证周边排水通畅。为防止上年除草剂残留引发药害,可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生物菌肥进行处理。黑龙江省春季风大,气温不稳定,要加强地温监测,在10厘米耕层土壤温度稳定通过5℃以上时,及时抢墒播种。

《指导意见》明确,坚持中药材绿色生产技术规范,加强春种和在田中药材田间管理,提高出苗率和药材品质。一是春种药材管理。出苗前要做好增温保墒遮阳,注意天气变化,出现倒春寒等极端天气时,可采取灌水、搭御寒物等,减轻冷害或冻害影响。选用低毒、低残留药剂及时防治蛴螬、小地老虎和蚜虫、红蜘蛛等虫害,严格禁止使用克百威、甲拌磷等高毒农药。二是在田药材管理。多年生根茎类药材应尽早清理垄间及畦间枯枝杂物,及时铲趟,疏松土壤,同时追施肥料,防治病虫。对于黑龙江省五味子等木本类药材,要在伤流期前进行修剪,使植株生长空间合理、光照充足,并在芽萌发前后及时追肥,提高开花、座果率,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三是人参预防“缓阳冻”。去年冬季雨水大,人参含水量饱和,如早春温度剧烈变化,人参出现一化一冻的温度剧变,易使参根造成冻害,参根表皮破裂,降低人参品质。出现恶劣天气之前,要做好人参冻害防护,防治参根受伤。

此外,板蓝根、黄芪、苍术、赤芍、防风、柴胡、桔梗等药田,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可用10%精喹禾灵乳油或108/升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或240/升烯草酮乳油。平贝田防治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可用50%嗪酮·乙草胺乳油或35%二甲戊灵悬乳剂或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

(二)甘肃两部门印发《2021年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要点》——打造15个年销售额超1亿元中成药大品种

近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印发《2021年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要点》,明确从完善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推进中药精深加工、加快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医教研及文化发展等8个方面,全面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要点》提出,配合《甘肃省中医药条例》,出台《甘肃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省绿色生态中医中药产业发展基金运行;落实“百名厅局长精准服务帮扶百家企业”中医中药项目建设;优化道地药材种植布局;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保护;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开展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试点工作,推进道地药材认证,扩大中药材产品保险试点。

《要点》要求,推进中药精深加工,培育陇药大品种大品牌,累计培育1家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中药加工企业,累计打造15个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中成药大品种、10个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中成药特色品种,加快6大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全省医药工业营业收入达到130亿元;建立中药材收储制度,全省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130万吨。

《要点》明确,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中西医协作攻关工程、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工程,省级建设2个中医治未病中心、1个中医康复中心、18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


上一条:2021年中医药信息第4期

下一条:2021年中医药信息第1-2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