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升校长谈中医院校教育要避开三“雷区”

时间:2015-06-01 15:44:15 作者:  浏览数:

如今社会上对中医院校的人才培养众说纷纭,有的说不中不西,五年制的学生就是三年的中医加上两年的西医;有的认为中医院校培养不出大师;也有人认为,中医教育应回归师带徒。到底怎样才是最好的模式?中医院校做了哪些探索?为此,记者采访了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永升。

雷区1:脱离市场需求

“与西医相比,中医的就业面要窄得多,社会对中医毕业生的需求量也不如西医毕业生大。”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永升告诉记者,浙江省一年能“消化”3000名以上西医临床学生,而且常常是供不应求,但中医毕业生就业就没那么乐观了。一所三甲的综合性医院只有一个中医科,一般也就5~10名中医师,平均每两年也不能保证新进1名中医毕业生。中医院虽然以中医为主,但病房里、急诊科等科室依然需要一部分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所以与西医相比,中医人才的社会需求量要少得多。

“我们培养学生不能脱离人才市场的需求,市场上需要多少人,就培养多少人。”范永升说,地方政府财政按学校招收的学生数量拨款,所以有的院校每年招收的中医本科专业学生甚至超过800人,但学校不能不考虑社会的需求,为了效益而盲目招生。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多了,社会的需求又有限,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范永升认为,学校培养学生要适应社会需求。比如浙江中医药大学每年招收中医专业五年制和七年制学生250~300人,硕士生和博士生大约在200人,一年招收的学生也就500人左右,让培养出的学生数量同社会的需求接轨。与此同时,浙江中医药大学有个长效机制,就是每年确定招生规模前,除了从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政府机构收集数据信息外,学校还定期对毕业生的实习医院及学生个人进行调研,了解毕业生能否找到工作,就业岗位如何。学生处拿到这些信息后,组织教务处、总务处等部门进行讨论,提出哪些专业要砍下来,哪些专业要重点加进去,包括招生的数量等形成一个方案,提交学校审定,然后报给上级单位。

雷区2:照搬西医模式

中医的师承教育,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师带徒”的模式。现在健在的八九十岁的老中医大多都是师带徒培养出来的,所以有人就说中医院校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物,范永升对此持不同意见:“培养学生不能一刀切,而且培养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医药大学应注重培养两大类型的人才,一类是能中会西、能够用中医药治病,又能够管病房的人才;另一类是中医传承特色型为主的人才。后者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医门诊医疗工作,不去管病房,而是像古代的老先生一样切脉、开中药,用中医的思维治病,让我国自古以来的中医诊病特色传承下去。”他认为,培养不出大师不是中医院校的问题,关键是在培养过程中没有充分吸收、借鉴传统师承式教育的优势来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没有按照中医的规律去培养学生,而是简单地照搬西医的教育模式去做,同时实践环节也不够合理。

范永升强调:“虽然现在科班出身的年轻中医很多,但很多老中医的宝贵经验,他们都没有掌握。其实,我们中医院校可以摸索大师的成长规律,将师承教育的优点吸收过来,我觉得会超过简单的师带徒。”据了解,浙江中医药大学在2013年秋季开设了中医“何任班”,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结合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了七年制中医学专业新生中的15名学生。该班体现“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院校和师承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利用“名院-名科-名师”优势,实施优才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中医经典和国学人文的比例,并遴选名师进行授课,教学过程采用见习医生制、跟师学习等形式,突出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

学校为中医“何任班”的每位学生配备省级名中医为导师,跟师的时间达到两年以上,一年左右只跟一位老师,确保把老师的一技之长传承下来。中医临床讲疗效,中医办学也要讲效果、质量。范永升认为,检验学校培养人才的核心是毕业生在社会上能否找到工作,能否胜任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能适应其工作岗位,学生的就业率在95%以上,专业的相关度也在88%以上。

雷区三:偏离办学方向

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全国中医院校最早实行多学科发展,专业门类齐全。不但具备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全部的中医药专业,也有较齐全的西医专业,如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等;此外,学校还有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外语、信息、管理专业等,共26个本科专业。有人认为,中医药大学应以发展中医特色为主,担心这样多学科发展会影响中医特色的发挥。范永升给出的回答是,有没有中医特色不在于学科的多少,而在于办学的理念。虽然浙江中医药大学有20多个学科,但办学的方向与特色不会改变,主次不会颠倒,学校可以办西医、西药等中医以外的专业,但都是对中医药大学规模的补充,是对中医药发展的促进,核心还是中医、中药、针灸、推拿,学校的师资、经费等都会首先保证重点。而有了好的西医等多学科的教师,他们参与到中医的教学中来,反过来会促进中医的教学,对中医药研究也大有裨益。

专业认证是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本科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浙江中医药大学接受过两次本科教育评估,3次专业认证——中医学、中药学及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校通过查找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建设,推动相关专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在论证前,我们会自己先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学校把专业认证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抓手。”据范永升介绍,目前全国有五六所中医院校开设了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而浙江中医药大学是第一家通过专业认证,而且是目前为止的唯一一家。2013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对5年内的全国西医执业医师通过率(包括中西医院校)做了统计,平均通过率是57.5%,而浙江中医药大学的通过率达78.9%。

(来源:健康报记者 王 宁 特约记者 林 莉)

上一条:浙中大图书馆学生馆员招新开始了

下一条:开通NoteFirst文献管理软件试用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