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医药信息第11期

时间:2017-01-05 08:57:36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11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二一六年十二月十日

本 期 目 录

一、医药政策……………………………………………………1

二、兄弟院校……………………………………………………2

三、科研成果……………………………………………………3

四、海外资讯……………………………………………………4

五、权威声音……………………………………………………6

重大事件……………………………………………………7

七、中医药文化…………………………………………………11

八、中医药产业…………………………………………………13

一、医药政策

(一)《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印发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为“十三五”时期加快医药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明确方向。中药被列为发展重点领域之一,明确将针对中医优势病种开展复方、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中药重点品种研究,发展质量稳定可控、临床优势突出的现代中药。

《指南》提出,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提升中药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均一性和可控性。保护和传承中药传统品牌。

在将实施的产品质量升级工程中,实行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计划: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技术服务网络,建立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保护药用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引导企业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还将实行中药质量提升计划:实施中药振兴发展工程,支持中药饮片、中药基本药物、中药注射剂等重点产品质量提升;制定和提升中药大品种的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产品标准,建设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

推广应用中药材生态生产技术,加强对生产投入品的管理,提高中药材非药用部位、中药工业生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引领中药国际标准制定,为中药走出去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在境外建设短缺中药材生产基地。

对于中成药,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妇儿科疾病、消化科疾病等中医优势病种,挖掘经典名方,开发复方、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中药新药,加快推动疗效确切、临床价值高的中药创新药的研发和产业化。针对已上市品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深挖临床价值,明确优势治疗领域,开发新的适应症。开展药品上市后疗效、安全、制剂工艺和质量控制再评价,实现新药国际注册的突破。

对于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将重点发展濒危稀缺药材人工繁育技术,推动麝香、沉香、冬虫夏草等产品野生变种植养殖;提升大宗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从源头提升中药质量水平。

(二)《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印发

近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印发。该《办法》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提供全人群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防治管理服务。

《办法》共分五章29条,明确17条主要任务,包括社会支持性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慢性病早期发现与管理、分级诊疗、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慢性病监测、中医药应用、发挥群众组织作用、防控体系建设和推动医养结合等。

其中,要求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发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综合服务区,传播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加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中的作用。

(三)《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指南》印发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指南》,指导和规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的建设工作。

《指南》从中医科室设置、中药房建设和药事服务、中医药人员配备、中医医疗和康复服务、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信息化建设以及规章制度执行7个方面提出建议。

《指南》建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含民族医)科室应集中设置,设在突出位置,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设置相对独立的中药房,有条件的可设置煎药室,或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提供中药饮片配送、代煎代送等服务;鼓励培育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特色专科;鼓励运用移动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即时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层患者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等服务。

二、兄弟院校

(一)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生命科学学院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揭牌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被聘为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由基础医学院的医学病原学系、生化教研室和生物教研室,中药学院的生物制药系,肿瘤转化医学研究所,中医传统疗法研究与交流中心等抽调划归,引进国内外具有多种交叉学科背景的专家团队。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表示,该校将引入世界前沿生命科学认知手段与平台,传承经典的中医理论及对人体的认知哲学,探索未来健康医学方向。

(二)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澳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联合办院

10月28日上午,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筹建广中医皇家墨尔本理工深圳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早在2015年12月,由深圳市政府主导,广州中医药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深圳市政府签署了三方合作办学协议,拟在深圳龙岗联合建设以生命科学为主干学科的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全日制特色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两校将以此为契机,加快商讨新学院建设的细节,并共同做好申报筹备等各项工作,促进新学院早日落成招生。

该学院计划招生规模为3000人,其中本科生1500人,研究生1500人,重点培养生命科学、生物工程、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方面的人才。新学校将争取在2018年开始招生,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设计容量,建成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教育体系、同时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研究教学型特色学院。

三、科研成果

(一)中医药替代抗生素系统研究启动

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期间,面对公众普遍关注的“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透露,中医药解决抗生素耐药替代疗法研究项目正在进行中。

张伯礼介绍,中国中医科学院正在制定中医药替代抗生素耐药疗法的系统研究规划,首先从临床着手,制定临床应用指南,以期降低抗生素的用量以及细菌耐药问题。在此基础上,该院还将对已上市、具有抗菌作用的中成药进行再评价,并从源头研究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新药。“相信很快就会推出一批成果。”张伯礼说。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抗生素管理,今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与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4部门共同发布《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推动多部门综合治理细菌耐药。其中提出,要加大抗菌药物相关研发力度,对用于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创新药物、仪器设备以及疫苗加快审评审批。

(二)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举行

11月26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华佗工程启动仪式暨2015年及2016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2015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共55项,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冰等的《中药药性认知模式构建与实践》获一等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黄石玺等的《毫火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试验评价》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吕培文等的《朱红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疗效机制、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获三等奖。医学科普奖共2项,其中包含辽宁中医药大学杨关林等的《‘辽宁中医’名老中医经验丛书》。

“2016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共39项,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三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志奎等的《基于“肾藏精生髓、髓生血”理论治疗地中海贫血》获二等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胡兵等的《解毒利湿健脾治疗大肠癌作用及肿瘤生物学基础》获三等奖。

四、海外资讯

(一)中国支持中东欧国家中医药探索

11月5日,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拉脱维亚里加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中东欧各国国家领导人出席。与会各方共同制定和发布《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里加纲要》,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将继续开展卫生合作,继续支持捷克、匈牙利、马其顿、黑山和立陶宛等中东欧国家进行中医药领域的探索,中方将为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该纲要提出,将支持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合作促进联合会框架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医疗机构间的直接合作;支持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健康产业领域合作;2017年将在匈牙利举办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

(二)日本:研究人员完成甘草全基因组测序工作

日本大阪大学日前宣布,来自该校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甘草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表示这将有助于甘草育种栽培,以及研究与其药效成分有关的有用基因。

甘草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药(日语称汉方药)原料,具有消炎镇痛、止咳等多种功效。甘草根部含有的主要成分甘草素是药品、化妆品和天然甜味剂的原料之一,全球需求日益增长。日本85%的甘草原料从中国进口,甘草的价格持续上涨。

为了培育出有效成分含量高、更适合在日本栽培的甘草,研究人员对甘草的主要品种乌拉尔甘草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共发现了34445个基因,相当于此前估算的甘草基因组规模的94.5%。研究还发现了与甘草素等化合物的合成相关的基因家族。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甘草产量、提高甘草药效。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英国《植物学杂志》网络版上。

(三)美国:纽约州立法针灸师可用中药

据美国纽约州参议院官网消息,日前,纽约州已通过将中药等自然产品列入执照针灸师行医范畴的法律。该法律规定将纽约州针灸师的职业范围,从仅包括可运用针刺或其他非药物手段产生机械、热或电刺激,以治疗或预防疾病、功能失常或机能障碍,扩展到还可推荐膳食补充剂和自然产品,并且不限制推荐食品、草药和其他天然产品。

该法律由美国大纽约中医针灸学会、纽约针灸学会和纽约韩裔针灸学会联合提案,由美国纽约州州长签署通过。

美国大纽约中医针灸学会会长陈大志说,重针灸、轻中药的现象是中医药在美国发展的障碍,该法律的颁布不仅为纽约州的针灸师使用中药提供法律保障,更意味着美国社会在逐渐接受中药。

“为争取合法使用中药,我们经过了15年的努力,期间,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和纽约州执照针灸医师联合公会融合成为了美国大纽约中医针灸学会。”原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会长徐俊表示,这次申请立法的成功,是纽约州中医业内仅次于针灸执照法案的大事,这是华人针灸师主导的美国大纽约中医针灸学会、西方针灸师主导的纽约针灸学会以及纽约韩裔针灸学会共同努力、联合争取的结果。

纽约针灸学会会长James Shinol强调,该法律的颁布,对于进一步争取中医药在美国的法律地位具有积极作用。他认为,美国纽约州的针灸师在使用草药和膳食补充剂方面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只有实现合法化,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

五、权威声音

“要以标准化为基础,进一步解析中药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结构和靶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康缘的很多品种虽然已经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文获准上市,但是我们对已经上市的品种的研究并未中止。多年来我们对已上市品种里面的有效成分和各类成分的解析度达到了70%以上。把这些品种里面的成分都解析清楚了,本身就是对标准化的一种巨大贡献,也是提高药物有效性、降低不良反应的根本途径。我们还要把这些成分按照现代临床医学、循证医学的要求进行药理实验,以标准化为切入点和技术支撑,解析它的成分、物质基础以及作用机理和靶点。”

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康缘药业萧伟研究员强调,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古老的中药寻找着更为安全高效的科学路径;用现代的工艺技术研制中药,用现代药理筛选中药,用与国际接轨的检测分析技术质控中药。

“要想让外国人接受中医,首先得让人家了解认识中医。而文化无国界,所以,我们做的第一步就是传播中医药文化。”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刘维忠表示,从2013年邀请留学生走进甘肃学中医,选派中医走出国门讲中医、建学院,到今天,与多国建立互访磋商机制,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及产业发展,短短3年多时间,甘肃中医药稳步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落地开花,成为甘肃对外交流的一张新名片,同时,也为甘肃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抢救回归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任务已基本完成,中医古籍散佚海外不为国内所用的局面已经改变。”

11月22日,随着《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在人民大会堂发布,丛刊主编郑金生介绍,全书共收录海外珍稀中医古籍427种,多为国内已失传或存藏极少的珍稀书种和版本。

“当代医学模式已经发生转变,最主要的导致疾病发病的原因已不是生物学因素,而是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必须要对医学的目的做根本性的调整,把医学发展战略转向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凯先强调,发扬传统医学优势是当代医学潮流题,相较于西方医学,中医药学的特点体现在精神的整体层面和动态层面,有朴素的系统论,源于天人合一哲学思维的复合思维模式,更多采用经验的积累、类比推理,并且应用于人体多种系统,强调整体,强调多因素相互联系,比较注重辨证以及治疗患了病的人,并且比较注重整体效果,对于病理的解释有哲学思考。

六、重大事件

(一)中医科学院临床所获中国标准化助力奖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标准化论坛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中国标准化协会对获得首届中国标准化助力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荣获中国标准化助力奖先进单位。

首届中国标准化助力奖共评出5家标准化先进单位和15个先进个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的挂靠单位,负责国内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和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协调。

7年来,中方在ISO/TC249注册专家人数已近200人,提交项目数量70余项,其中立项项目50余项(占ISO/TC249全部立项项目的60%以上)。截至目前,中方出版ISO中医药国际标准7项,其中6项是由我国专家主持制定的。

(二)人卫开放大学开课包括多门中医课程

10月30日,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暨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2016年年会在京召开,人卫开放大学同期开课。

人卫开放大学是以人卫慕课平台建设为技术支撑,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内容依托的在线医学教育服务机构,是在中国医学数字教育项目示范基地、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的丰富经验和坚实基础上建设的。人卫开放大学的内核是人卫慕课,包括了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等全方位课程服务体系,旨在为医药院校师生、医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资源。

(三)浙江建首家县域小学中医药教育基地

日前,浙江省长兴县白岘中心小学正式成为浙江首家县域小学传统中医药教育基地。在授牌仪式上,该校自编《本草蒙学》首发,长兴县中医院赠送200余瓶中药材标本。

《本草蒙学》分中草药的历史、家乡的中草药、趣味妙手园、中草药与健康、五禽戏演示和寻访新四军后方医院等6节。

长兴县中医学会、长兴县中医院将派出中医药人员定期深入小学指导,包括示范讲课,中草药种、采、收、制技艺及“丸、散、膏、丹”制作演示,中医保健操等。

白岘中心小学在校园内开辟了5000余平方米“神农园”,种植140余种中草药,有茱萸、枸杞、百合和黄金玉竹等,让小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中草药的辨认和种植。

(四)首届中医学术流派论坛举办

由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主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学术流派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医学术流派论坛”近日在黑龙江省举行。

在首届中医学术流派论坛上,来自全国流派研究专家、首批64家流派传承工作室及相关中医学术流派代表、中医药文化研究等领域的8位专家,分别就《龙江医派形成历史文化分析》《海派中医流派发展及特点》《骨伤流派传承的瓶颈与思考》等话题,介绍了各大流派的学术观点、诊疗技术,体现了流派传承创新的发展思路。

(五)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2项团体标准

11月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药食同源药膳标准通则》2项团体标准。

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编制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包含《中医健康状态信息采集规范》《中医健康状态评估规范》《中医健康状态调理规范》及《中医健康状态跟踪服务规范》4个分册,使用对象包括全国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全国综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及健康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涉及中医健康管理范围的管理中心、养生服务机构等。

《药食同源药膳标准通则》由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起草编制,对现有部分标准进行整合、提升,界定了药食同源药膳的概念范畴,提出了药食同源药膳的应用原则及禁忌,规范了常见药食同源药膳的产品分类,并对87种药食同源中药进行匹配体质的推荐,统一规范了原料,指导药食同源药膳的临床应用。

(六)27家单位通过中医药伦理审查认证

近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世界中联伦理审查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上,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共20家单位通过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认证(CAP认证)。截至目前,通过CAP认证的机构已达27家,覆盖所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李昱,世界中联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世界中联伦理审查委员会会长熊宁宁等向获证机构颁发证书牌匾。

作为中医药领域首个认证项目,在CAP认证的引领和支撑下,中医药伦理审查的研究、实践水平已逐渐走在国内前列,进而带动了整个中医药机构科研管理能力的提升。

(七)《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

11月1日,北京岐黄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与北京乾元丹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在京举办了《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会,并就中医药事业发展进行研讨。

《蓝皮书》主编、北京岐黄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会长宫晓冬博士介绍说,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得到了极大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模式不断创新,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日益提升。《蓝皮书》报告明确,互联网医疗的本质还应是医疗,没有改变医疗服务的基本功能,它将以一种温和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充实和完善现有医疗服务体系。《蓝皮书》报告指出,2015年互联网中医药迎来了爆发式发展,涌现出大批中医类应用。资本也大量向中医药涌入,抢占中医题材互联网项目。从中医药在医疗保健领域优势的突显,到疾病临床治疗的独特作用;从行业快速拓展到成为国家战略,都为互联网中医药发展展示巨大空间和无限美好前景。据悉《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蓝皮书》已纳入国家蓝皮书系列。

(八)2020版《中国药典》拟新增中药品种220个

日前,国家药典委员会在其网站上公示《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大纲初稿有关内容,向公众征求意见和建议。2020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总数计划达到6400个左右,其中中药增加品种约220个。

2020版《中国药典》分为四部。其中,中药部分将以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品种遴选机制、全面形成方法科学、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原则明确、内容规范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为目标。将在安全性方面开展中药材安全性(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的研究,参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基于中药材有关污染物大规模监测数据,制定有关药食两用中药材品种的约50种禁用农药残留、重金属以及微生物污染限量标准;加强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控制,建立中药注射剂有关过敏及类过敏物质控制方法及限度标准。在有效性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加强中成药组分鉴别测定技术、有效活性成分测定方法的研究以及采用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对有效性进行评价。

(九)首套中英双语《中医药临床循证丛书》发布

11月17日,中澳国际中医药研究中心在广东省中医院举行了第三届中心顾问委员会会议暨《中医药临床循证丛书》首发式。

《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寻常型银屑病》两部中医药临床循证专著的中英文版作为该套丛书的首发阵容亮相。今后每年将有8-10本中英文专著出版。该套丛书共涉及29个病种,预计2020年前全部出版完毕。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中心联合副主任卢传坚介绍,该丛书是国际首套采用整体证据方法,即结合古籍证据、临床前实验室研究证据和临床研究证据等对中医药临床疗效进行系统整理、严格评价的专著,并且是中英同步国际发行。

(十)张伯礼院士获2016年吴阶平医学奖

11月24日,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在其官网上公布,将2016年吴阶平医学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以表彰他对中国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中医药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2016年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同期公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药学专家王喜军教授获得该奖。王喜军长期从事中医药理论基础研究及重要创新药物研究,尤其在中药有效性评价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设立的吴阶平医学奖,是经原卫生部、科技部批准的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最高规格的个人奖项,主要用于奖励在医学临床、科研、教育、公共卫生和卫生事业管理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个人,旨在弘扬吴阶平院士等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的高尚医德医风,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科技创新能力和临床医疗服务水平。

七、中医药文化

(一)病入膏肓的来历

《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现今面色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文中提到“病入膏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

成语“病入膏肓”出自一个故事。相传,东周简王五年,晋国景公病重,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缓,便派人去请。

医缓来之前,景公做了个怪梦,梦见有二竖(两个小孩)在腹内窃窃私语,一个说:“医缓医术高明,恐怕要伤害我们,还是逃避吧。”另一个说:“没什么可怕的,我们一个躲到肓(胸隔膜)的上面,一个躲到膏(心脏下部)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二竖依言行事,分别躲了起来。

不一会儿,医缓来到晋国,为景公把脉诊断后,医缓摇摇头说:“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针灸不可攻,药石不可及,已无法医治了!”景公听医缓所说,恰与梦中所见,非常佩服,厚礼相答,待以上宾之礼,让他回秦国去了。

后来,“二竖”被当作疾病的代名词,人们常将生病称为“二竖为虐”。

(二)《本草中国》第二季探讨“本草缘何治病”

11月9日,由国家多部委支持,上海笃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SMG云集将来传媒(上海)有限公司摄制的国内首部大型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第四次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本草中国》第二季的策划方案。该片第二季将更为深入地探讨“本草缘何治病”。

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本草中国》第二季、第三季的创作要不忘初心,开拓创新,努力打造高质量的影视作品。要总结经验,精益求精,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继续做好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工作,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要坚持原则,认真严谨,创作群众喜爱的精品佳作,继续认真听取中医药专家的意见,向百姓传播科学、准确、权威的中医药知识,让人们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相信中医药,从而使用中医药、受益于中医药,提升健康素养。

总导演郑波介绍,《本草中国》第二季将揭示中华本草如何为中医所用。同时,影片将呈现多位以悬壶济世为己任的中医药高手,展现其精湛医技和感人故事,充分彰显人性的力量。在“理”“技”与“人”的交织中,传递属于中国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和自然观。

中共中央宣传部对外推广局处长孙海东表示,《本草中国》第一季将由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协助向海外发行,向世界弘扬中医药文化。

《本草中国》第一季于今年5月20日登陆江苏卫视,首期收视率高达0.91%,开辟了一线卫视周五黄金档播放纪录片的先河,创造国产纪录片收视新纪录,并获得2016年第三届金熊猫人文类最佳纪录片奖,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赞誉。

(三)首部中医杂志书《青囊》第一辑出版

近日,全国首部中医杂志书《青囊》第一辑出版。该书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所所长陈仁寿主编,国医大师周仲瑛作序。

《青囊》一书的主要内容来自一批中医爱好者倡导下成立的以读经典、学中医为主题的“青囊”读书会。青囊读书会开展以来,采取一人主讲、一人点评、集体讨论的形式,从中医的起源、发展到读经典、做临床,层层递进探究中医思想精华。

《青囊》第一辑收载文章共14篇,以专注和精致为导向,收录有趣有料的中医故事,内容涉及中医药文献考证、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科普知识、中医历史人物、中医药趣话等。

(四)中医药文化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近日,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为首席专家申报的“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研究”获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实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上的重大突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国家级政府基金资助项目。

此次获批的“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研究”重大项目由张其成作为首席专家,以四川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等机构为主要合作单位。5个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原光明日报社总编辑苟天林、四川大学教授詹石窗、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教授李萍、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宗明。

八、中医药产业

(一)辽宁:全面启动医养结合试点

日前,辽宁省卫生计生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全面启动该省医养结合试点工作。

通知要求试点地区尽快编制完成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中医等急需紧缺人才纳入本地人才发展规划和基层卫生人才工程。在试点地区带动下,以市为单位,到2017年底前,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

(二)重庆:推进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

日前,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市民政局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0%以上,所有医疗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意见》强调,要稳步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其他一级医院加强护理、康复能力建设,鼓励其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收治需要照护的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做好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加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病床建设,结合资源配置情况和实际需求,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型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主要接收失能、失智、重病老人。

《意见》提出,到2017年,全市将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及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80%以上的医疗机构要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0%以上,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并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三)浙江磐安:抢救民间医药特色技术

日前,浙江省磐安县卫生计生局决定在全县开展征集民间土郎中活动。

征集的内容包括服务技术掌握者姓名、地址、技术名称、联系电话等。磐安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磐安药农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加工技术,同时也涌现出一批民间土郎中。

此次开展征集民间土郎中活动是为搜集和抢救散在民间的医药特色技术,做好民间医药挖掘整理和总结利用,丰富中医药诊疗技术手段,发挥中医药在慢病管理中的优势。同时,依托该县中药材资源优势,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推进“江南药镇”建设。

(四)浙江力推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在全国前列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优势突出、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推动浙江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在全国前列。这是日前浙江省政府办公厅经省政府同意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目标。

《意见》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中有多个亮点。一是大幅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确到2020年,力争100%的社区和乡镇卫生机构、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支持举办民营中医类专科医院和诊所,允许药品企业开展中医坐堂行医。

二是鼓励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鼓励企业开发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养生保健器械产品,鼓励社会资本开设中医经络按摩馆、太极运动馆、药膳馆等。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中医药养生保险、治未病保险。

三是发展中药,培育遴选新“浙八味”,做大做强灵芝类、铁皮石斛类、蜂产品、珍珠粉类等区域特色优势产品。

四是跨界融合促中医药产业链发展。促进中医养生、医疗、康复养老、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以及药械研制、流通等产业融合,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支持“互联网+中医药”020电子商务服务新型业态。规划开设浙东、浙南、浙西、浙北、浙中中医药特色旅游路线。

浙江将实施工作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细分落实到省发改委、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财政厅、人力社保厅等12个省级责任部门,要求2020年12月底前各项目标任务全面预期达标。

(五)陕西将在基层建400个中医馆

近日,陕西省财政厅、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达4000万元建设资金,用于4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项目,这是该省积极响应国家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旨在大力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中医药需求。

近年来,该省把加强社区、乡镇卫生机构的中医馆(国医馆、中医堂)等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作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重点,着力将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向基层推进,夯实了中医药生存与发展的根基。迄今为止,该省已投资了1.458亿元,将建设1295个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中医馆,成为百姓养生调理、慢病治疗、愈后康复的首选场所。

据了解,西安、铜川市已实现了中医馆(国医馆、中医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全覆盖。“十三五”期间,该省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的乡镇卫生院将建成中医馆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使其成为中医药服务的“前沿与主阵地”,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中医药服务目标。

(六)河北石家庄市建2万亩中医药种植博览园

11月12日,首届中国(石家庄)中医药康养服务贸易产业发展峰会暨中医药康养产业产品展示大会在河北开幕。

在开幕式上,中国(石家庄)中医药种植世界博览园项目签约。该项目选址在石家庄市正定县,占地面积约2万亩。项目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建设一个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中医药养生、科普教学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中医药种植园,打造中医药产业与生态旅游、有机农业相结合的产业综合体。

展会立足该省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贸易展览、参观考察等方式,展示该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成果,探索中医药康养服务贸易产业解决方案和优质资源共享的新途径。

上一条:2016年中医药信息第12期

下一条:2016年中医药信息第10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