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中医药信息1\2期

时间:2009-03-05 00:00:00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09年第12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0九年三月六日

编者按:为了不断提高《中医药信息》的质量,丰富《中医药信息》的内容,关注高端,关注前沿,更好地为我校教学、科研尤其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与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经图书馆馆务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对《中医药信息》进行改版扩容,新版《中医药信息》设有“医药政策”、“高等教育”、“兄弟院校”、“科研成果”、“海外资讯”、“权威声音”、“重大事件”共7个栏目,每月一期,期待您的大力支持和宝贵意见,满足您的需要是《中医药信息》追求的目标!

本 期 目 录

一、医药政策·····················2

二、高等教育·····················3

三、兄弟院校·····················3

四、科研成果·····················4

五、海外资讯·····················7

六、权威声音·····················10

七、重大事件·····················12


一、医药政策

(一)四种新药可特批——《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出台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9年1月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正式颁布实施。四种新药的注册申请可进入单独通道进行特殊审批。四种新药为:①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②未在国内外获准上市的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生物制品;③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罕见病等疾病且具有明显临床治疗优势的新药;④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新药。药监局对第4种新药的定义是:主治病证未在国家批准的中成药“功能主治”中收载的新药,可以视为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新药。该管理规定是2007年10月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四个配套文件之一。目前已公布的配套文件还有《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和《药品注册现场核查管理规定》,最后一个配套文件《药品技术转让注册管理规定》将在近期颁布实施。

(二)医改五项重点工作确定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09年1月8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三年,卫生系统要全力做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①完善新农合制度;②建设基本药物制度;③健全基层医卫服务体系;④基本公卫服务均等化;⑤试点公立医院改革。

(三)中药品种保护指导原则实——中药延长保护期门槛提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布实施了《中药品种保护指导原则》,并于2009年2月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指导原则》还提高了延长保护期门槛:①强调申请延长保护期的品种应能证明其对主治的疾病、证候或症状较同类品种有显著临床疗效优势;②要求企业必须按有关要求完成各项改进工作并提交相关资料;③明确延长保护期的品种在临床、药理毒理、药学等方面应较保护前有明显改进与提高。

目前,共有1257个品种在保护期内,涉及1002家企业。《指导原则》的实施,将有利于解决过去保护门槛较低,保护品种过多以及同品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等教育

(一)博士后流动站新设站评估每年组织开展一次

《中国教育报》记者2009年2月9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办法》已经出台,综合评估每五年组织开展一次,评估对象为所有设立三年以上(含三年)的流动站、工作站;新设站评估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评估对象为设站时间满三年的流动站和工作站。

(二)我国今年将新增19所高等学校

2009年2月11日,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三次会议的专家评议,19所高等学校(其中新设置高等学校17所、筹建到期正式设立高等学校2所)获得通过。这19所高等学校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为2009年2月9日至2009年2月28日。新设本科院校均分布在西部地区。

(三)辽宁今起停办高校“鸡肋”专业——实施就业率低专业招生计划递减工程

日前召开的辽宁省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从今年起,辽宁将实施就业率低专业招生计划递减工程,坚决弃置“鸡肋”专业,使高校培养人才方向真正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据悉,辽宁将在3年内完成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专业的改造任务。

(四)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九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2009年2月18日,为期3天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九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上,与会代表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草稿)》提出意见建议,并讨论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大会上作重要讲话,教育部部长周济主持大会,副部长袁贵仁介绍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起草情况,副部长陈希在闭幕式上作了总结讲话。大会强调指出:盲目求大求全,会使一些院校办学特色日益模糊,今后应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三、兄弟院校

(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回归经典是继承中医的必由之路

一段时间以来,黑龙江省中医界兴起了“研习经典”的热潮。在2007年开展的省级中青年名中医遴选中,经典理论的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对今年招聘的63名申请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员进行考核时,首次将经典理论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遴选标准。2008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讲堂”正式开讲,这一讲堂以“开启中医人智慧,丰富中医人思维”为主旨,主要邀请与中医药专家及与中医有关的管理、科研、文史哲等方面的学者,结合中医进行学术演讲,拓宽和完善中医学人的知识结构,造就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2008年12月初,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出台了本省中医临床人员读经典、做临床活动的实施方案,规定将考试成绩记入业务考核档案,列入晋级时的重要参考条件。

(二)浙江大学两项技术被纳入国际标准

由浙江大学信息学院虞露教授领衔研发的两项技术,近日被正式纳入数字音视频编码国际标准,并成为其中核心技术。目前,这两项核心技术的相关专利已成功转让到国内通信企业,这为改变该领域国际标准长期以来由国外大型企业和研发机构一统天下的格局,为改变我国相关产业的被动状态带来了福音。

(三)内蒙古高校学生必修就业指导课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下发《关于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意见》,要求各高校要按照国家“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总体要求,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

(四)福建七所高校共享教育资源

福建省教育厅日前决定,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7所高校要打破学校界限和学科壁垒,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设备互享等资源共享,共同培育既懂外语又有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

四、科研成果

(一)两项中医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1月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项中医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两项中医药成果分别为: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黄璐琦等人完成的“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的研究”,由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山东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娑罗子、红花等中药药效物质提取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

据了解,年度国家2008科学奖二等奖授奖项目3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54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225项;授予3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二)中华医学科技奖颁奖

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扬子江药业集团协办的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2009年1月9日在京举行。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等单位的“旋转(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阿尔茨海默病级联损伤及其中药防治研究”获得三等奖。

据了解,2008年,全国共有251项科研成果参加中华医学科技奖的角逐,最终有80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中国人群高血压和冠心病遗传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及易感基因研究”等8个项目获得一等奖;“药物依赖戒断后心理渴求的神经机制及干预措施”等25个项目获得二等奖;“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慢性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其检查方法的筛选和诊断”等47个项目获得三等奖。

(三)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颁奖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度科学技术奖揭晓,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中药复方‘方-证’关系研究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等8个项目为一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新药评价标准规范研究”等26个项目为二等奖;湖南中医药大学“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后神经再生影响的机理研究”等38个项目为三等奖。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从2002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整个评奖过程分为形式审查、公示、初评和终审,目前评审结果已于近日通过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会的确认。据了解,该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同时揭晓,中华中医药学会将择期对获奖人员进行表彰。

(四)中西医结合科技奖颁奖

2008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近日评出,35项科研成果榜上有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清热解毒法抗感染的应用基础研究”等6个项目评为一等奖;哈尔滨市解放军第211医院的“舌脉曲张与门静脉高压性血瘀证关系的系列研究”等10个项目获二等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的“中药提取物天花粉蛋白抑制性肽段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等19个项目获三等奖。

该奖项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于2005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授予在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开发研究中有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

(五)世界卫生组织课题《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通过验收

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共同承担的世界卫生组织课题《WHO西太区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草案)》日前通过专家组验收。

该项目主要任务是编制针灸治疗抑郁症、带状疱疹、中风后吞咽困难、偏头痛、贝尔面瘫5种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于2007年7月承担项目任务。

(六)中药超微饮片投入批量生产

目前,作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发改委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的中药超微饮片的科研开发在湖南已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中药超微加工工艺,是利用超微粉碎细胞破壁技术,使药材的核心细胞破壁而释放出全部有效成分,可以节省50%~80%的药材。

中药超微饮片研究项目的领军人物、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兼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蔡光先。

(七)汉字里蕴藏的中医智慧——《汉字中医解码》

由任宏丽和胡琪祥编著、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字中医解码》一书,是一本以汉字文化与中医药知识巧妙结合的佳作,全书共十二章,分别为身体肤发、五脏六腑、气血经络、精神梦乡、阴阳之说、五行之说、五行应用、病起有因、细说病字、中药飘香、针灸穴位、养生保健,深入地揭示了汉字与中医之间的秘密和渊源。

(八)成功克隆治疗性人类体细胞胚胎

山东省烟台市2月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宣告:5枚不同来源的治疗性人类体细胞在烟台克隆成功,这一成果已发布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CLONING AND STEM CELLOS》(《克隆和干细胞》)杂志1月27日网络版上。动物克隆专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研究员陈大元教授说,这一成果是对解决治疗性人类细胞克隆的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据悉,创造这一奇迹的是山东省干细胞工程研究中心、烟台毓璜顶医院李建远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这一研究课题是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重大项目,也是山东省科技厅的重大攻关课题。

五、海外资讯

(一)生男生女与父辈遗传有关

英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精子中带有Y染色体的机会,是由基因先天决定的。即如果男性的姊妹多,那么他的配偶将来生女孩的几率也更大。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英国《进化生物学》杂志上。

(二)韩研发出检测食品污染小型生物芯片传感器国外信息

韩国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发明了一种小型生物芯片传感器,可快速、准确地对食品和环境污染进行检测。据悉,韩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所已为这种生物芯片传感器的主要部件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

(三)美发现与高血压有关的基因变异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日前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个与高血压有关的常见基因变异,这将帮助医学研究人员按照个人基因差异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这个基因名为STK39,位于2号染色体上。该基因能够编码产生一种特定蛋白质,参与调控肾脏排泄盐的过程。STK39基因如果出现变异,人体排泄盐的能力就会下降,患高血压的几率随之增加。

(四)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的遗传标记被发现

据《自然·遗传学》杂志网络版日前报道,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1052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2571名正常人的DNA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后发现,有2个遗传标记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这将有助于研发出有效药物。

(五)陈竺入选《科学》8位科学人物

2009年1月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将中国卫生部长陈竺评选为2009年值得关注的八大科学界人物之一。

其他被《科学》选为值得注意的人物包括新任英国科学大臣Paul Drayson、2001年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英国科学家Paul Nurse、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科学家Svante Paabo、被奥巴马提名为环境保护署署长的Lisa Jackson、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主席林泉宝、美国哈佛大学校长Drew Faust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Susan Hockfield。

(六)美科学家发明细胞融合新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日前发表公报称,该学院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高效的细胞融合新方法,大大提高了细胞融合的准确率。细胞融合技术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例如,可通过把病变组织和器官的细胞与健康干细胞融合,对患者进行治疗;还可通过阻止癌细胞融合控制癌症发展等。这项研究成果已刊登在最新的《自然·方法学》杂志网络版上。

(七)一种基因变异可能导致早期冠心病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日前在新近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一种特殊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人罹患早期冠心病的风险。早期冠心病具有遗传性,一种神经肽Y基因的变异与这种遗传性相关。神经肽Y基因位于人类7号染色体上,负责编码产生一种影响饮食的重要蛋白质神经肽Y。该研究将有望帮助专家对早期冠心病患者作出诊断,以对这类患者进行有效的早期治疗,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八)美发现致乳腺癌扩散基因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种名为MTDH基因发生变异,表现异常活跃。

不仅会增大乳腺癌扩散几率,还会增强癌细胞的抗化疗性。研究人员希望借助这一发现研制出相关药物,防止癌细胞扩散,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癌细胞》杂志上。

(九)造血干细胞分子起源被揭示

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细胞与发育生物学教授南希·斯佩克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在《自然》杂志上揭示了造血干细胞起源的关键步骤,即从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过渡阶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需要内皮细胞作为“中间人”成年哺乳动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产生身体的所有血液细胞类型,因此“解密”其来源可能会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控制胚胎干细胞,以生成新的血液细胞来治疗疾病。

(十)加拿大立法推进中医药发展

2000年温哥华(卑诗省)成立中医针灸管理局(CTCMA),2005年将中医针灸立法提上日程,通过多次咨询会、公听会,终于在2006年11月23日于省议会通过,标志着安大略省中医针灸立法全面成功。

目前,安大略省中医药针灸管理局已经成立,从业者的注册登记即将正式展开。此外,阿尔博特省和魁北克省目前也在酝酿中医的立法。

(十一)美军使用针灸疗伤兵痛楚

据香港《文汇报》2月1日报道,营运美军唯一一间针灸诊所的空军,3月将展开试验计划,让44名海陆空军医以针灸为战场和前线医院提供急救。海军亦展开了一个类似的计划,在加州潘德顿军营训练军医。

(十二)生物进化也能逆转

葡萄牙和美国的科研人员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上报告说,把实验用果蝇放回类似其祖先曾经生活过的环境中,让它们再经历50代的进化。如果果蝇出现逆向进化,那么它们3号染色体上的DNA一个片断将会有所变化。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果蝇的确会“返祖”,但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了。这项研究也从一方面表明,物种能够通过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一代代地进化。

(十三)诱发特应性皮炎机制被发现

日本专家在新一期英国《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了促使NK-κB核转录因子活跃的机制。这种核转录因子过度活跃可导致特应性皮炎、癌症等疾病发生。这项研究成果有望成为开发相关新药的线索。

(十四)一种免疫细胞会引发帕金森病

法国居里大学的研究人员艾蒂安·希尔施和斯特凡娜·于诺在最新一期美国《临床检查杂志》上报告说,一种免疫细胞——T-CD4淋巴细胞侵入人的大脑后,会转变成“神经元杀手“,从而增加了人患帕金森病的危险。这一研究结果将为研制治疗帕金森病的特效药提供新思路。

(十五)一种蛋白质构造被探明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探明了生物细胞内一种大型蛋白质“穹窿体”的构造,这将有助于开发效果更好的癌症治疗药物。

研究人员推测,在多种抗癌药物都不起作用的耐药癌细胞内,抗癌药物被吸收到“穹窿体”蛋白质中间的空洞后再排出细胞外,导致癌细胞出现耐药性。这一研究探明了“穹窿体”蛋白质的构造,将有助于开发效果更好的癌症治疗药物。

六、权威声音

(一)中国科技走向世界寄望中医药(科技部部长万钢)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不久前在广州举办的“南沙中医药国际化研讨会”闭幕式作上述表示:中医药是我国最具有原始创新潜力和可能的学科领域,实现中医药自主创新,将有望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

万钢说,中医药由于与西方医学采用了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是我国最具有原始创新潜力和可能的学科领域。实现其自主创新,既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关键,也关系到中国科技能否实现重点跨越,要争取在医学和生命科学方面有所突破。

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制定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2006-2010年)》把中医药作为我国牵头发起的第一个国际大科学计划。由科技部牵头制定、国务院16个部门共同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则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医药发展的“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项基本任务。

(二)扶持中医药发展,健全管理体系(卫生部部长陈竺)

在2009年1月8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作了题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开创卫生改革发展的新局面》的报告。他在部署今年6项卫生工作时强调,进一步完善并出台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加强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

(三)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重要而紧迫(卫生部部长陈竺)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1月12日召开的2009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中医药与西医药在法律上、学术上、服务上的平等地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在深化医改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

在2009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全面部署了2009年中医药工作。他提出,今年要认真做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切实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程,加快中医药立法步伐,深入研究、积极探索,精心谋划、狠抓落实,推动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

(五)学术流派研究刻不容缓(《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学术流派是将中医基础理论、前人经验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解决疑难病症问题的典范,各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医学这个伟大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学术流派群星璀璨,为繁荣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中医药确定的优先主题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继承和创新始终贯穿于中医学术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学术流派研究不仅是中医继承工作的需要,更是创新工作的需要,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启迪,加强其研究善莫大焉。

(六)振兴中医,要树立文化自信(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高级记者林治波)

在由中国社科院举办的振兴中医药研讨会上,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高级记者林治波表示,振兴中医的一个很大障碍就是没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了,中医的振兴是自然的事情。

“我们一直在提倡与国际接轨,在文化上当代中国人应当提出来‘与祖先接轨’”。林治波说,因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人能够接受的,也是有益于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而且,“开放”要有自主性、双向性,如果我们只是单方面向国外开放,文化安全将会受到影响,没有自主的价值观、文化观,跟着西方人过圣诞。把自己祖先的东西丢弃了,振兴什么都是徒劳。

(七)我国应有中医药哲学社科发展规划(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日前召开了振兴中医药研讨会。调研组发布的报告提出,国家应有中医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

报告提出,中医哲学应与儒、释、道并立,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医药研究不仅仅要以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入手,更重要的是要注重高端设计层面的研究,首先要解决中医思想方法研究无所归属的局面。

国家应制定中医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实现中医药发展的高端创新。

七、重大事件

(一)2008年中医药十大新闻揭晓

2009年1月1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发布了2008年中医药十大新闻:①国家投入中医药行业逾35亿元,创历史新高;②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在突发和重大事件中发挥独特重要作用;③中医药服务北京奥运,开传统医学走进奥运先河;④世卫组织首届传统医学大会在北京举办,通过《北京宣言》,中医药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的地位凸显;⑤中医药合作纳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英国中医药周”彰显中医药文化魅力、首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在津召开,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⑥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中医预防保健理论与方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⑦我国首次设立中医师承专业学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可申请硕士、博士学位;⑧我国举办首届中医诊疗设备论坛暨展览会,“中医诊疗设备促进工程”启动;⑨北京隆重纪念毛泽东“西学中批示”发表50周年。朝医、壮医纳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序列;⑩5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中医药研究成果在权威刊物《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

(二)973计划项目——肺与大肠相表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

“973计划”项目——“肺与大肠相表里”脏腑相关理论的应用基础研究2009年立项项目日前在北京启动,该项目未来五年内将获得总额为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资助。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教授受聘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据悉,该项目由8个课题组成,即“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文献整理与综合分析研究、通腑泻肺治疗ARDS的大肠证候演变机制研究、基于大肠腑实肠粘膜屏障破坏与ALI/ARDS发生相关性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研究、基于COPD“从肠论治”的肺-肠联络机制研究、基于炎症性肠病肺支气管病损出发的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研究、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基于代谢动力学和代谢组学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归经药物研究、基于表里经穴互治的肺与大肠络属关系研究等,将分别由高思华、刘恩顺、傅强、李宇航、王新月、杨宇、王一涛、赵吉平任课题负责人。

“肺与大肠相表里”脏腑相关理论的应用基础研究是基于中医临床优势和特点设计的医学理论研究项目,旨在探讨临床优势的理论基础。该项目的启动,有助于提高中医学理论在临床中的指导能力和水平,对许多临床难治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医治疗骨科常见病研究启动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治疗骨科常见病研究”项目启动会日前在京举行。

该项目致力于解决中医治疗骨科常见病的关键技术,为中医骨伤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项目共包含“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治疗方案和规范的诊疗体系研究”、“痛风性关节炎综合治疗方案研究”、“股骨头坏死中医治疗研究”、“膝骨关节炎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规范化研究”、“鼻窍整体疏通疗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方案规范化临床研究”、“变应性鼻炎中医治疗方案研究”7个课题,分别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通市良春中医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担,并已相继启动。项目总负责人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张军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著名中医骨伤专家孙树椿教授、朱立国教授对项目的规划和实施给予具体指导。

(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京举行,中医药展区备受关注

2月10日,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行,中医药展区备受观众关注。

为了保护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得到了我国的积极响应。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报的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正骨疗法、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胡庆余堂中药文化、藏医药9个项目列入其中。

2007年6月,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在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5大类226位代表性传承人中,传统医药界共有路志正、王绵之、颜德馨等29人入选。

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其中传统医药共计8项,包括中医养生、传统中医药文化、蒙医药、畲族医药、瑶族医药、苗医药、侗医药、回族医药。

(五)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举行

1月14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主旨讲话中指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治未病”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把握战略机遇,勇于探索,加快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

2008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提出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治未病”工作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确定了两批、共46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涉及17个省(区、市)和局直属直管医院。在成功举办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基础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有关机构共同“走下论坛、走上讲坛、服务群众”,在上海、杭州、广州连续举办了3期4场“治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并组织现场展示和体验活动,编发了大量音像、文字、图片资料。

(六)12位首都国医名师受表彰,51位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获466万元奖励

在1月6日举行的首都中医药发展大会上,方和谦等12人被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联合授予“首都国医名师”荣誉称号,同时,51位第三批全国及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获得了总额为466万元的奖励。

(七)中国中医药报喜庆20岁生日

1月11日,中国中医药报社举行20岁生日庆典。

中国中医药报1989年创刊,从初创时周刊四版,逐年发展为周二刊、周三刊,直到现在的周四刊八版。1999年创办中国中医药报网站。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设有记者站,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中医药新闻通联网络。自2007年起,中国中医药报社承办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宣部、卫生部等22个部门共同举办为期三年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八)卫生部紧急叫停“糖脂宁胶囊”

卫生部1月30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立即停止使用标识为“广西平南制药厂”的“糖脂宁胶囊”(批号为081101)。

(九)药品注册申请大幅下降

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月11日新闻发布会获悉,2008年是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的第一年,国家药监局共受理药品注册申请3413件,与2006年和2007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75%和18%,其中仿制药申请分别同比下降了85%和46%。

对此,该局注册司司长张伟表示,仿制药申请和简单改剂型等申请数量呈大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注册申报数量开始趋于正常,注册申请人更加趋于理性,药品研发秩序逐步好转。

据介绍,去年,共批准新药临床申请434件;批准新药生产申请165件,涉及119种药品,其中包括1类新药5个。

(十)中华中医药学会等举行专题座谈会-呼吁科学对待中药注射剂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和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社1月17日在京联合举行“科学对待中药注射剂,促进和谐发展座谈会”。中医药专家呼吁,科学对待中药注射剂,促进中药注射剂健康发展。

(十一)中华中医药学会部署今年工作——科普宣传列为重点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从全国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重点工作,共包含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与继续教育、科普等相关10大类30余项工作。

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的工作重点。该会将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优秀中医药科普创作展评及颁奖大会暨2009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以展现中医药科普发展的辉煌历程。同时将出版《节日里的健康话题》、《中医百病百家验方》等科普著作。

电子版请登陆http://www.zjtsg.cn直接访问

上一条:09中医药信息第3期

下一条:2008年第十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