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医药信息第3期

时间:2022-04-08 08:27:19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3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二二年四月八日

本 期 目 录

一、重大事件. 1

二、兄弟. 12

三、科. 15

四、海. 17

五、权. 19

六、中. 20

七、中医药. 22

一、重大事件

(一)《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年度报告(2021)》发布: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年度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根据《报告》,该法庭充分发挥对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上诉案件和垄断上诉案件集中审理优势,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加大重点领域保护力度,其中,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报告》指出,医药(含中医药)、通讯领域仍为诉讼热点领域。法庭坚决保护科技创新进步,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召开中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座谈会,开展中药古方知识产权保护课题研究,会同有关部门推进中医药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建设,在涉中药发药机发明专利权无效案中维持专利权效力,有效服务疫情防控大局。

2021年是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三年试点收官之年,《报告》的发布,以期有效增进社会各界对法庭工作的了解和监督,进一步传播知识产权法治理念,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氛围。

(二)国家中医药局召开2022年直属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鼓励离退休干部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新贡献

22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直属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大会和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部署推动局直属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出席会议并讲话。

秦怀金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老干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老干部工作者的关心厚爱,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老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和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全面加强局直属机关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

秦怀金强调,要切实把党中央对老干部的关怀关爱落到实处,做到政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关注、生活上多照顾、精神上多关怀,满腔热情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搭建老干部发挥优势作用平台,鼓励支持广大离退休干部为国家、为社会、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要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强化老干部教育管理,规范企业社团兼职,引导老干部模范遵守各项纪律规定。要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配强工作力量,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协同配合,凝聚工作合力,不断提高局直属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质量。

(三)国家中医药局部署中医药法五周年宣传活动

20227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宣传活动的通知,明确宣传活动主题、重点内容以及具体安排,活动于3~5月进行筹备谋划,于6~7月全面开展。

根据通知,活动重点宣传内容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医药法及相关配套制度,中医药法实施五年来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成效、经验,中医药法治建设成就。

通知要求,各地要开展集中宣传活动,根据时间安排对中医药法进行集中宣传。全面梳理中医药法实施成效,深度发掘典型事例,协调本地主流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开展系列宣讲活动。各地要组织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认真学习中医药法及配套制度。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在诊疗、义诊活动宣传中普及相关法律知识。积极组织参与中医药法知识竞赛等活动。各地要认真组织、积极参与《中国中医药报》将开展的中医药法知识竞赛,同时充分利用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将中医药法内容纳入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论坛等,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扎实抓好中医药法贯彻落实。各地要结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围绕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医药法执法检查报告,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法及配套制度落地见效,加快地方中医药条例制修订和实施。

(四)《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印发: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9项主要任务,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被列为任务之一。

为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规划》提出,提升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面向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发挥中医药在老年预防保健、综合施治、老年康复、安宁疗护方面的独特作用。鼓励中医医师积极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中医药服务。不断丰富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的内容,加强老年人养生保健行为干预和健康指导。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加快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力、人才培养能力、技术推广能力建设,提升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各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制订相关标准规范,培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升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加大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文化宣传。积极宣传适宜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推动优质中医药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积极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以及药膳食疗科普等活动,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运动项目,培养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规划》要求,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能力。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5%以上,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

《规划》提出,推进老年医学专科联盟建设,通过专科共建、教育培训协同合作、科研和项目协作、中医与西医协作等多种方式,提升老年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到2025年,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达到85%以上。《规划》还明确,在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医药等专业中开展老年医学内容的学习,加强老年健康相关复合型人才培养。

(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清华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31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赴清华大学考察调研,与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校长助理王宏伟就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行会谈,并参观清华大学校史馆,调研中医药交叉研究所和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期间,双方签署《中医药创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王希勤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医疗服务等方面给予清华大学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中医药创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开启了清华大学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作的新篇章,对于双方共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学校将进一步调动校内外与中医药相关的资源,开展科研协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相关学科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他希望双方携手探索中医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强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余艳红对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视支持表示感谢。余艳红表示,清华大学始终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人才,产生了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医药振兴发展前景广阔,局校双方合作未来可期,相信清华大学一定能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成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标杆示范。她强调,签署关于中医药创新发展合作的框架协议,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标志着局校双方在深化合作方面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双方能够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加快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医药现代化;坚持协同优势,创新培养模式,培养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坚持特色发展,探索中西医协作医疗新模式。

(六)《政府工作报告》涉及中医药工作有修改:加大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力度

312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涉及中医药工作的修改有两处。一是在要求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时,增加更好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表述;二是在要求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时,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大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力度,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

在介绍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时,报告指出,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加快新型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更好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在部署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报告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规范医疗机构收费和服务,继续帮扶因疫情遇困的医疗机构,补齐妇幼儿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大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力度,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待遇保障与激励政策。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卫生服务。

(七)第二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名单出炉

近日,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公布第二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名单,认定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14家机构为第二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涵盖北京、天津、河北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4家机构分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延边中医医院延吉市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厦门市中医院、南阳市张仲景博物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据悉,商务部等24个部门此前印发的《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明确,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在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专栏中提出,要壮大、创新、拓展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充实基地支持政策,做大做强文化、数字服务、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发布:增加针灸治疗和儿童中医治疗相关内容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修订版)》进行了修订,形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印发各地参照执行。新版诊疗方案对中医治疗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结合各地临床救治经验,加强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增加了针灸治疗内容;结合儿童患者特点,增加儿童中医治疗相关内容。

新版诊疗方案明确不同证型患者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和针刺方法。轻型患者针灸治疗推荐穴位为合谷、后溪、阴陵泉、太溪、肺俞、 脾俞,普通型为内关、孔最、曲池、气海、阴陵泉、中脘,重型为大椎、肺俞、脾俞、太溪、列缺、太冲,危重型为太溪、膻中、关元、百会、足三里、素髎,针刺均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恢复期患者针灸治疗推荐穴位为足三里(艾灸)、百会、太溪,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隔物灸贴取穴为大椎、肺俞、脾俞、孔最、每次贴敷40分钟,每日一次。

新版诊疗方案提出,儿童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核心病机与成人基本一致,治疗参照成人中医治疗方案,结合儿童患者临床症候和小儿生理特点,辨证酌量使用。可选择儿童适用中成药辨证使用。

新版诊疗方案还进一步完善了病例分类收治措施。明确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

(九)《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推进中医药服务纳入签约服务内容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整体发展和下一阶段目标、签约队伍建设、强化签约服务内涵等方面作出要求,其中提出要加强中医药服务。

《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中医药服务。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和中医馆建设,改善中医药服务场地条件和设施水平,推进普遍将中医药服务纳入签约服务内容,加强签约团队中医药人员配置,鼓励家庭医生(团队)掌握和使用针刺、推拿、拔罐、艾灸等中医药技术方法,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

《指导意见》明确,到2035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逐步建成以家庭医生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制度。

(十)《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发布:保证中药材质量一致性和可追溯

日前,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范》对中药材生产的质量管理、种子种苗或其他繁殖材料、基地选址、种植与养殖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旨在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保证每批中药材质量的一致性和可追溯。

在质量管理方面,《规范》要求,中药材生产企业应当明确中药材生产批次,保证每批中药材质量的一致性和可追溯。企业应当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追溯体系,保证从生产地块、种子种苗或其他繁殖材料、种植养殖、采收和产地加工、包装、储运到发运全过程关键环节可追溯,鼓励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

《规范》提出,企业应当明确使用种子种苗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基原及种质,包括种、亚种、变种或者变型、农家品种或者选育品种;使用的种植或者养殖物种的基原应当符合相关标准、法规。使用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药用野生植物资源的,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中药材种子种苗或其他繁殖材料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没有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标准,明确生产基地使用种子种苗或其他繁殖材料的等级,并建立相应检测方法。

《规范》明确,鼓励中药材生产企业开展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但禁用人工干预产生的多倍体或者单倍体品种、种间杂交品种和转基因品种,如需使用非传统习惯使用的种间嫁接材料、诱变品种(包括物理、化学、太空诱变等)和其它生物技术选育品种等,企业应当提供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实验数据证明新品种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按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方式生产中药材,应当制定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

(十一)国家糖尿病防治指南:首增中医药

近日,《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下称《指南》)发布,《指南》首次增加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章节,积极支持和鼓励中医药融入糖尿病综合防治体系,发挥整体观、辨证论治优势,结合体质辨识等,综合运用药物和非药物等多种方法开展综合防治。

《指南》是在2018年版指南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的更新。《指南》明确中医药对防治糖尿病的功效。一是中医药能协同控糖、改善症状。2型糖尿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辨证联用津力达颗粒、参芪降糖颗粒、天麦消渴片、消渴丸[为含格列本脲(0.25mg/粒)和多种中药成分的复方制剂]、葛根芩连汤、大柴胡汤加减等。二是中医药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脏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黄葵胶囊、渴络欣胶囊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芪明颗粒、复方丹参滴丸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木丹颗粒等。三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刺疗法,有一定的降糖、改善脂代谢和减重作用。常见方法包括手针、电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等。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病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等中药熏洗足浴和足部穴位按摩,可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疼痛评分。

《指南》鼓励中医师与全科、专科医师、健康管理师等开展团队共管,参与健康管理。一是根据中医体质辨识,建立中医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和管理方案。二是食疗药膳,按照食物的四气五味,结合中医体质等,制定个性化饮食指导方案,可辨证选用麦冬、桑叶、玉米须等代茶冲泡饮用,兼有补水和调理作用。三是传统运动,中国传统锻炼功法,如八段锦、易筋经、心身桩等,通过调节形、息、意,发挥预防保健作用,可改善糖脂代谢,提高生活质量。四是调畅情志,通过太极拳等运动改善心理状态,五音(音乐)疗法、疏肝解郁类中药减轻抑郁、焦虑。

《指南》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已高达11.9%,且发病日趋年轻化,农村人群患病率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报告显示,全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8.0%34.1%33.1%,基层糖尿病防治任务艰巨,防治能力和健康管理的同质化水平亟待提高。

为了指导基层医务人员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委托中华医学会成立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指南》由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牵头制定。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章节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基层糖尿病防治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杨叔禹牵头,组织糖尿病相关领域及基层医疗卫生中西医专家共同制定,旨在进一步推动基层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的同质化与规范化。

(十二)国办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措施。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据悉,这是首个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的中医药五年规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中医药局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形成了《规划》。《规划》统筹考虑医疗、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国际合作等中医药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10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设置15项具体发展指标和11项工作专栏。

《规划》指标的设定更加体现新时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要求。为提升中医药服务供给,提出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85张、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2人;为服务新时期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提出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含中医专科医院)设发热门诊的比例达到100%、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达到70%、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的比例达到60%;为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提出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达到90%、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床位数达到8.43万张。

《规划》提出的10个方面重点任务,为实现新时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明确了举措,提供了保障。

一是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依托综合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中医医院建设一批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将全国高水平中医医院作为输出医院,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优质中医药资源短缺或患者转外就医多的省份设置分中心,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以地市级中医医院为重点,建设130个左右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完成15%的社区卫生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在1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中医阁建设。

二是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开展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继续实施癌症中西医结合防治行动,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制定并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开展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促进项目,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布局一批中医康复中心。实施对口支援提升项目。完善中医药参与应急管理的制度,建设35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提升中医药应急服务能力。加强少数民族医医疗机构建设。将中西医协同发展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支持建设5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形成10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

三是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推动建设100个左右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做强领军人才、优秀人才、骨干人才梯次相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适当放宽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条件。支持一批中医医师开展中医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实施西医学习中医人才专项,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

四是建设高水平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体系。实施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保护名录和保护制度。培育和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在中医理论等重点领域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或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实验室,形成相关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链。实施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开展中医药循证评价研究。

五是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编纂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制定发布全国道地药材目录。完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及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数据。支持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提升行动和中药智能制造提升行动。建立健全中药质量全链条安全监管机制。

六是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促进和规范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发展,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拓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丰富中医药健康产品供给。

七是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和传播,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发展中医药博物馆事业,促进中医药博物馆体系建设。做大中医药文化产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

八是加快中医药开放发展。推进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深化中医药交流合作。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九是深化中医药领域改革。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改革完善中药注册管理,推进中医药领域综合改革,建设1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十是强化中医药发展支撑保障。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开展基层中医药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建立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加强中医药法治建设,完善中医药法相关配套制度。

(十三)国务院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国家中医药局承担七项工作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承担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两方面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强化药品疫苗质量安全监管、加大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力度等七项工作。

意见明确了重大政策取向和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分别负责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加快新型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更好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强化药品疫苗质量安全监管。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促进医防协同,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规范医疗机构收费和服务,继续帮扶因疫情遇困的医疗机构,补齐妇幼儿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大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力度,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待遇保障与激励政策。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卫生服务。

在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方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创新发展老年教育,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印发:发挥中医药作用,提升医养服务能力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提升医疗和养老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改善设施条件。

《通知》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为老年人提供中医诊疗、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中医药健康管理等服务。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在社区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推广普及中医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中医推拿、贴敷、刮痧、拔罐、中医养生操等保健技术与方法。发展中医药康复服务,推广适用于基层、社区的小型化、专业化的中医康复设备和康复适宜技术。

《通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经费保障,强化工作协同,注重总结推广。中医药主管部门加强中医药服务监管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

二、兄弟院校

(一)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增中医康复学本科专业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申报的中医康复学专业成功获批。至此,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科专业总数达28个。

中医康复学专业学制五年,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主要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来解决疾病、老龄、损伤等原因带来的功能障碍问题。

据悉,近年来,国家鼓励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力开办中医康复学专业,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为实现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作贡献。中医康复学专业的获批对培养具有扎实中医理论基础、掌握传统康复理念和技能的中医康复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天津中医药大学科技园揭牌

日前,天津中医药大学科技园正式挂牌运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和天津市静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金汇江共同为科技园揭牌。

揭牌仪式后,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孟昭鹏与静海区委常委、副区长曲海富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共建天津中医药大学科学园协议书。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围绕提升科技园运营质量和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互动。张伯礼对静海区给予大学科技园的有力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天津中医药大学科技园在静海区和天津市科技局的支持下,依托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的资源优势,进一步集聚健康产业,加快培育转化科研成果,尽快形成新业态和新增长点,为大健康产业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据悉,天津中医药大学科技园建设是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推动天津市创新体系构建和推进天津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将力争建成跨界协同、中医药产业特色鲜明的科技园区。

(三)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制定48种中药配方颗粒地方标准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收到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来的感谢信,对学校长期以来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工作方面提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2021年,受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委托,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峥涛教授组织中药研究所、中药学院、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所等中药标准化团队,以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为平台,在上海市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工作中,主动作为、积极配合,认真完成了48个品种的质量标准研究、起草工作,为共同推进配方颗粒标准体系完善、切实保障上海市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水平和质量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配合上海如期高质量完成了配方颗粒结束试点有关工作。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标准化研究团队针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中药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致力于中药国家标准研究的制订、中药质控技术方法的发展和创新研究,构建了国内外第一家以中药标准化研究与技术开发为宗旨的专业化研究机构与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在中药标准研究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制定、修订中药国家、地方、行业标准140余项;帮扶企业制定标准20余项;研究发布ISO/TC249中药材国际标准9项,其中主导发布6项;助力中药胆宁片在加拿大成功注册并获上市许可、民族药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在乌兹别克斯坦获进口注册批件、索尼亚石斛获进口药材注册标准,为中药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示范;主编《中国药典》(一部 英文版)2010年版、2015年版和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材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文版、英文版);承办国家药典委员会薄层色谱技术培训班,并为全国200余家大中型中药企事业单位提供质量标准研究制订、对照品专业定制、人员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作为中药学“双一流”建设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依托学科基地及平台,中药标准化研究团队充分发挥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职能,也为中医药行业、产业的发展和技术提升作出重要贡献。

(四)湖南中医药大学再获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认定

日前,湖南省科技厅发布关于2021年度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认定的通知,由湖南中医药大学李顺祥教授牵头申报的湖南省中美老年性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认定,成为该校第二家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

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是湖南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省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参与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扩大科技对外影响的重要力量。

该中心利用湖南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科研、养生文化建设的优势和美国哈佛医学院在老年性退行性疾病基础研究的优势,以及湖南补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化优势,以退行性骨关节炎、老年性痴呆等老年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研究为合作突破口,在中药创新与持续发展、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医药国际化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探索,共同构建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让中医药养生和老年性退行性疾病防治优势服务全人类,形成内外辐射效应,为湖南中医药大学高质量发展和湖南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贡献力量。

(五)成都人工智能+中医药博士班开班

日前,由成都中医药大学主办、中国西部中医药高校教师发展联盟与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人工智能+中医药交叉学科博士班在四川成都开班。成都中医药大学30位博士学员在线下,来自陕西、云南、贵州、甘肃等中医药院校的45位学员在线上共同参加了开班仪式。

仪式上,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指出,人工智能+中医药交叉学科博士班的举办精准回应了中医药高校交叉学科发展需求和教师科研创新发展需求,主动服务国家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重大专项和国家智慧医疗建设战略需求。

该博士班的举办,旨在培养一批具有交叉学科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服务西部中医药高校交叉学科发展战略需求,促进中医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

开班仪式后,四川省中医药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温川飙为学员带来讲座。他围绕中医药智能技术的研究态势,从中医智能设备关键技术研究、智能辨证论治算法研究、智能健康关键技术及应用产品、中药智能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四个方面给参训学员们介绍了跨领域多学科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科研动态

(一)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次阐释桔梗皂苷D治疗支原体肺炎中药药效机制

日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蒙艳丽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桔梗皂苷D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纤维素沉积的机制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21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研究揭示了桔梗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首次证实桔梗皂苷D既能抑制肺炎支原体又能抑制纤维素沉积发现药物作用靶标,为中药抗支原体肺炎的研究及未来新药研发奠定基础。

目前临床治疗支原体肺炎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由于临床不规范化及反复使用,导致耐药性剧增。桔梗皂苷D是桔梗的主要活性组分,是桔梗抗炎、祛痰代表物质,能够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减少纤维素沉积,从而治疗支原体肺炎。

(二)北中医团队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日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团队在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和卫生经济学领域取得重大研究进展,系列成果《针刺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和实施中的方法学挑战》《使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支持针灸报销决策的现有证据和差距》发表在国际医学领域顶级期刊《英国医学杂志》上。这两篇文章是名为《针灸:如何促进证据基础》五篇系列文章中的两篇。

《针刺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和实施中的方法学挑战》分析了以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针灸临床疗效评价中面临的独特挑战。文章提出,针灸治疗是一种复杂干预,需要考虑个体化治疗方案、针灸医生的技术和经验、医患互动等因素。文中也对腧穴特异性、针刺治疗剂量等重要因素对疗效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这些是针灸临床疗效评价中面临的重要方法学挑战。

《使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支持针灸报销决策的现有证据和差距》一文通过深入学习中国、瑞士、英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针灸报销决策的制定过程,发现针灸卫生经济评价证据在这些国家过去的报销相关决策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作者们建议各国的医保决策部门应当更多重视针灸卫生经济评价证据的应用,卫生经济学家应加强与临床专家之间的合作,开展更高质量的研究,同时研究过程和报告应当充分参考相关指南和规范。

这两篇文章作为国内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领域和卫生经济学领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的先例,不仅对现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充分强调高质量科学研究是新时代针灸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强调研发适合针灸特点的创新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不仅有助于科学评价针灸临床效果,也是针灸卫生经济学评价和医保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石,可以对未来针灸的临床研究和医疗卫生决策提供重要的指引和参考。

(三)安徽省中医院:智脑胶囊相关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

近日,由安徽省中医院脑病中心杨文明团队发明的专利一种智脑胶囊指纹图谱建立方法及质量评价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作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新安医学脑病领军人才团队,杨文明团队长期以来聚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研究,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药诊疗与药物开发研究。近年来,杨文明团队在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开展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药复方智脑胶囊研发工作,先后完成了该中药复方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等基础研究,协同攻关,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构建了智脑胶囊的指纹图谱,并对多批次智脑胶囊进行分析,确定了其标准指纹图谱,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智脑胶囊质量控制方法。

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证书,彰显了该团队的多学科交叉能力和科研创新开发能力,促进了中药复方制剂制备工艺技术提升和转化。

(四)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公布:多个中医药项目获奖

近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公布了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其中,中医药领域共有6个项目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在此次获奖的261个项目中,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针刺穴位效应循经特异性及生物学基础研究项目获得一等奖;中药防控细菌耐药性的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二等奖;基于基因检测的中药真伪快速鉴定及定量分析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中药材可持续采集与品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获得三等奖。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高品质附子(川乌)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获得二等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中医药分步联合介入IVF-ET助孕策略及应用示范获得三等奖。

此外,该奖项首次设立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奖励在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中取得重大成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全省仅有5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韩波即是其中一员。成都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彼得·伊乐斯获四川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四、海外资讯

(一)云南省中医医院援助老挝核酸检测专家组培训疫情防控

近期,云南省援助老挝核酸检测专家组分别在老挝一酒店和老挝云南商会举办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培训交流会。

云南省中医医院主治医师施志强作为专家组成员,对酒店全体员工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包括个人防护注意事项,如何做好手卫生等。培训交流会上,施志强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个人日常防护要点的专题讲座,就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新冠病毒预防、科学防护和如何做好心理调节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

(二)加拿大安大略将允许用中文考中医执业证书

当地时间37日,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决定,中止原本意欲废除该省《传统中医法》的争议举动,并放宽对中医师及针灸师执业考试的语言要求,允许用中文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安大略省政府2月底向省议会提交旨在完善劳工保护的88号法案,其中的附表5”提出废除现行《传统中医法》,解散作为该省中医监管机构的安大略省中医师及针灸师管理局。

有中医界人士组成反对废除中医法案大联盟,批评政府未经行业咨询便欲废法,亦担心此举令执业人士的资质有效性存疑,并可能影响保险医疗。此举在当地中医界引发轩然大波,短短几天超过3.7万人签名请愿反对这一主张,一些人到多伦多市中心的省议会大楼外抗议废法。

37日,安大略省府方面表示,不会继续执行88号法案的附表5”,并计划与安大略省中医师及针灸师管理局合作,提供包括普通话及粤语在内的中文执业考试。

(三)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加强与越南在传统民族医药领域合作

近日,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与越南顺化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通过视频会议签署协议书,加强传统民族医药领域合作。

广西拥有丰富的壮、瑶、苗等少数民族医药资源,与东盟各国地缘相近、人文相通、疾病谱相似,在传统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两院将本着友好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在医药资源共享、传统医药研发、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方面展开交流合作,注重发挥传统医药特色优势,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深化两国友谊,共同护佑两国百姓健康。

据悉,近年来,广西注重在药用植物保护利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拓展合作,形成了以东盟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为主、覆盖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领域对外开放合作格局。

(四)柬埔寨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启用

321日,中国援柬埔寨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大楼项目举行启用仪式,柬埔寨首相洪森和中国驻柬埔寨大使王文天出席仪式。

洪森感谢中方援助该项目,表示这是柬埔寨卫生事业发展的又一巨大成就,是柬中在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牢不可破的友谊下密切合作、互信互助的成果。洪森同时对由12名中医专家组成的中国医疗团队抵达柬埔寨帮助该国抗击疫情表示欢迎,他鼓励柬埔寨医生充分学习中国专家的专业知识,在柬埔寨发展中医药事业。

王文天在仪式上说,考斯玛医院是柬埔寨久负盛名的综合医院,自建立以来,为保障柬民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经由中方援助扩建,引入高端医疗设备和科学分诊医护体系,将成为柬最现代化的公立医院。扩建后的医院还特别设立了中医科,由中国国家级中医医疗专家组负责技术指导等工作。

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位于柬埔寨首都金边市中心,主体是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一座以外科为主,包括门诊、急诊、医技、住院、后勤等功能在内的综合性医疗大楼。项目于201810月开工建设,建设用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

(五)中国援津医疗队向当地医院捐赠中医设备

近日,中国第19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向津方最大的公立医院——帕里雷尼亚图瓦医院捐赠医疗设备及物资。这批医疗设备和物资的捐赠将进一步推进落实中国援津巴布韦妇幼健康创新工程项目中国援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人才培训项目

此批医疗设备和物资共有10余种,主要包括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细胞保存液、一次性使用无菌宫颈采样器以及针灸针、艾条、电针仪等。

交接仪式上,中国第19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长朱伟表示,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人们对母婴保健的关注日益增加,中国援津巴布韦妇幼健康创新工程项目能够为当地患者提供必要的检测设备,实现妇幼疾病的早期诊断。朱伟说,2020年中津双方签署了关于在传统医学和针灸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为津巴布韦开展中医药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津巴布韦的妇幼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国援津巴布韦妇幼健康创新工程项目是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项目之一,由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承接。中国援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人才培训项目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执行,是中津医疗合作的新项目,该项目将为津巴布韦培养越来越多的中医针灸人才,推动中医药在津巴布韦的传播与发展。

五、权威声音

“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引起中医药行业代表委员热议

“走中西医融合的中国特色医学之路。”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诊疗部主任杨宇飞带来相关建言:加强中西医互学互鉴,增加临床医学中中医药课程比重,培养更多中西医汇通的医学人才,走中西医融合的中国特色医学之路。

“中医药的守正创新和传承发展,必然是传统精髓和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张伯礼说:“必须坚持把原创的中医药理念、经验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自己的开拓研究之路,形成一种思维+原创+科技+转化的中医特色研究模式。中医药的守正创新和传承发展,必然是传统精髓和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无论是在中医药的科学研究还是中药的创新研发,都应遵循此道,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选址立项迫在眉睫。”

——37日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医药是国粹,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中医药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有关部门和方面应当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

“中药材质量需规范。”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提交了《关于制定<国家中药材质量规范>的提案》。黄璐琦说,针对当前中药材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药材质量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有必要在现行中药材国家药品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国家中药材质量规范》,从中药材的种质种苗、栽培、产地、采摘、加工等环节进行规范。

“增设中医预防医学专业。”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李延萍建议,适时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中医预防医学专业。在加强中医预防医学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建议具备条件的中医药高校增设部分中医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特色、中西医结合的中医预防医学专业人才。

六、中医药文化

(一)北京金方书院纪念张仲景诞辰

近日,纪念张仲景诞辰1872周年暨2022首届仲景文化节在北京金方书院会议厅举办,数千人同步观看网络直播。

金方书院院长傅延龄在题为《医家的水火谷粟》的发言中表示,应当传承发扬悲天悯人、崇尚圣贤、勤求古训、追求进步、唯真是用、坚守根本的张仲景精神。

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创始院长薛钜夫表示,张仲景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典范。新冠肺炎效方清肺排毒汤即源自《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这一中医经典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暨南大学本草博物教育基金发布了面向中小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读本《写给孩子们的方剂歌》。北京金方书院少年班班主任席鸿雁分享了该书院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经典教学案例。随后,学生代表演唱了《方剂歌》,致敬先贤。

(二)福建明溪:多方宣教推动中医药文化走进百姓家

近两年来,福建省明溪县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口支援下,通过科普讲座、义诊、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多种形式,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

明溪县总医院联合县文明办、科协、融媒体中心打造绿海明溪·健康讲坛科普栏目,每月一期,邀请省内外中医药专家以线下线上方式直播,普及中医药知识,传递健康理念。讲坛内容涉及秋冬季膏方应用、中医养生经络保健等,自202111月开播以来,线上观看近12万人。

明溪县中医院开展慢性病之中医健康管理活动,开展中医药知识讲座、义诊咨询等,在各乡镇推广推拿、针灸、拔火罐等中医适宜技术。目前,已开展大型义诊21场次,健康教育讲座64场次,入户宣讲2100余户。

该县还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组建中医药专家宣讲队,在全县各中小学开展认识穴位、中药辨识、中药香囊制作、八段锦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中医药文化自觉。在县实验小学建设中医药文化长廊、知识角,增强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

今后,明溪县将加大力度,持续开展中医药知识普及,推出更多形式的中医药服务活动,让中医药文化和健康理念走进百姓家。

(三)四川都江堰:发布中医药康养精品旅游线路

317日,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举行。现场发布了三条中医药康养旅游线路,涵盖自然天养、运动养生、酒店康养三大主题。

第一条线路主题为养生中药、静水洗心问道之旅,包含孙思邈中医药康养文化庄园、问花村林盘诊所等,游客可享受艾灸和名老中医坐诊服务、习练青城武术、体验采茶制茶、品尝黄精炖鸡等养生餐,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第二条线路主题为道养青城、人合一的康体之旅,包含都江堰景区、都江堰昱一堂诊所、绿地青城御手国医馆、石羊镇花蕊里川芎产业园,游客跟着中医师体验艾灸和推拿、了解道地药材川芎药用养生价值。

第三条线路主题为律动时光、轻奢医养的祈福之旅,游客赴青山药谷、普照寺,感受中药芳香。

七、中医药产业

(一)2022年浙江省中医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中医药力量

近日,2022年全省中医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提出,2022年是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年,全省中医药工作要自觉对标疫情防控、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主线,以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为牵引,不断提升中医药医疗能力和健康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会议要求,完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推进省级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先行县建设。深化中医药数字化改革,构筑浙里中医,启动中医处方一件事,全面应用浙派名医堂。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内涵建设,打造高能级中医药科创平台,培育、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国家级中医药高峰项目。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强化中西医联合攻关,推进重大疾病中西医临床科研协作。持续优化中医药资源布局,实施中医药千方百剂”“千科培育百科帮扶”“千馆提升百馆示范”“千医培养百医遴选项目,重点加强32个山区海岛县中医医院能力提升,开展中医药特色专科帮扶建设。不断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深推杏林工程,加强中医药科研人才团队建设,遴选一批岐黄使者、省基层名中医和省级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加强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力度。擦亮浙派中医名片,进一步推广、传承和传播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全面推动中医药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深化中医药特色小镇和特色街区建设,谋划建立浙江省医疗机构制剂中心,打造浙产好药品牌。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建好中国海外中医药中心,争创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积极推动在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提供中医特色服务。

(二)《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印发:促进现代技术与中医理论及临床融合应用

近日,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需求攻关方面对中医药发展作出规划,提出促进现代技术与中医理论、临床融合与应用,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明确中医药领域关键共性技术。

《规划》提出,支持豫产道地药材原生态种植、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栽培、规范化种植、道地药材快速鉴别技术研发,加强豫产道地药材资源保护和原生态种植基地建设。开展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中医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中药配方颗粒等研发,以及中药品质智能辨识、功效物质辨识与生物效应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加强中医药理论创新发展和中医诊疗康复关键技术等应用研究,促进现代技术与中医理论、临床融合与应用,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规划》明确中医药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在中医特色临床研究方面,开展专科专病中医药防治诊疗方案和中医适宜技术研究,支持多发疾病和重大疑难疾病多学科联合攻关和临床协作。研究中医特色疗法防治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的作用机理。深化经典名方和传统经方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针对部分优势方剂进行创新性开发。在中药创新方面,开展道地药材成因、保护及质量评价,中药材大品种基因组解析及品种选育等研究。开展豫产道地药材、中药大品种及名优中成药产品的二次开发。加强豫产大健康产品开发。在中医诊疗设备方面。开展中医无创检测、人体穴位辅助定位、中医智能健康辨识、中医专家诊疗大数据采集应用等技术研究。

(三)广东省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点重大疑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构建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动力、建设新文化、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六方面提出28条措施,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其中明确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实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

《实施方案》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医学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均含中医)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落户广东,形成临床重点专科群,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加快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打造高水平中西医结合疫病救治平台,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高水平疫病防治队伍。

《实施方案》提出,优化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路径,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特色的医药创新研发与转化平台。鼓励公立医院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以经典复方、中医经方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为主要来源的研发创新,创制一批对中医优势病种临床价值大、规模效益明显的中药新品种,开展中医医疗器械研发,推动岭南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支持公立医院联合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加强对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治、治未病的联合攻关和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形成一批可推广应用的诊疗方案、技术成果。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全链条服务模式,实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

为健全人才队伍培养制度,《实施方案》强调,加强康复、传染病、中医药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及专业护士的培养培训。围绕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中医药学等4大方向,每年引进培养一批领军人才,以及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适应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趋势的青年拔尖人才,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

(四)四川自贡市出台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构建“10分钟可及圈的纯中医服务格局

日前,四川省自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了《自贡市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构建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入推进中西医结合、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对外合作交流等六个方面,加快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高水平推进自贡市中医药强市建设。明确到2025年,传统中医诊所达到300家,构建中医诊所在身边“10分钟可及圈的纯中医服务格局。

《规划》提出,建成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区(县)中医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诊所)为补充,承担预防、医疗和康复功能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康复、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应急中的重要作用。到2025年,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川南渝西中医医疗中心、康养人才培养基地、中医药康疗养生养老高地。

《规划》强调,加强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建设,推进市、县两级中医优势重点专科建设,到2025年,力争新增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6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6个。实施中医药强县、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组建市县两级中医专家团队,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网格化医联体建设,鼓励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在全市和川南渝西范围组建专科联盟。深入推进中西医结合,推广适宜中西医医疗技术,开展与其技术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力争建设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省级重大疾病防治中心。

《规划》明确,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养殖)规范化基地、中药材定制药园基地与中药材产地加工基地建设,打造集休闲、康养、科普于一体的中医药康养体验馆。到2025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以上,建成省级示范性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机构2~3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2个。

《规划》提出,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整理保护,加强对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的继承应用,推动中医药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造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展览馆、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对外合作交流,深入实施彩灯+”“+彩灯计划,将彩灯打造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开拓中医药产业的优质载体和平台。

(五)江西新增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西医院揭牌

32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西医院(以下简称龙华医院江西医院)在江西省中医院正式揭牌。

龙华医院江西医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合作共建医院,并以此为载体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据了解,龙华医院江西医院选址位于南昌市,项目规划编制床位1000张,预计2024年底投入使用。

龙华医院江西医院将建立多学科联合会诊、联合手术机制,与龙华医院围绕乳腺癌、结直肠癌、消化道肿瘤、肺癌、慢性难愈性创面、炎性肠病等疑难疾病开展联合科技攻关,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建立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江西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推动肿瘤、中医外科、肛肠等专科达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标准,为江西省培养一批高水平医院管理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六)重庆试点扩大开放服务业加快建设中医药服务贸易出口基地

近日,重庆市商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中西部唯一入选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省市,重庆发布了《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首批重点任务清单》和《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首批重点项目清单》,部署27项重点任务和24个重点项目,涉及科技、教育、商贸文旅、医疗健康、金融、人才、数据、法治保障、投资便利与物流通关等九大领域,着力打造内陆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中医药服务贸易出口基地。

服务业开放点多面广、门类众多,既包括各类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也包括制度型开放。《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首批重点任务清单》提出,加快建设中医药服务、人力资源等特色服务贸易出口基地。两张清单结合重庆实际和特色确定了下阶段工作重点,对推动综合试点任务落实、制度创新、项目落地,探索形成首创性、开拓性、可视化创新成果,加快建设内陆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是近年来我国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部署。2021年,国务院同意在重庆等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七)6地拟入选中药材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日前,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认定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评审通过、农业农村部发布公示名单,拟认定河北省隆化县、山西省万荣县、吉林省抚松县、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云南省文山市等6地入选中药材类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通知》明确,为加快农作物制种基地建设和保护,推动制种基地提档升级,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种保障能力,农业农村部决定开展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工作。其中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包括杂粮杂豆、花生、向日葵、胡麻、甘蔗、柑橘、苹果、西甜瓜、猕猴桃、食用菌、中药材等。

被认定为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需有一定生产规模,具备生产条件较好、基地集中稳定、监管能力较强、当地党委政府重视等条件。此前农业农村部于2017年、2019年认定的两批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此次无须重新申请认定。

(八)国家中医药局与福建省签订合作协议:打造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3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德金签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推动福建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合作协议(2022-2025年)》。

李德金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福建省中医药事业发展表示感谢。他表示,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积极融入医改,实现县乡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打造出片仔癀等中医药特色品牌。福建省中医药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才队伍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提质加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前景广阔、在福建省疫情防控中全方位发力,福建省中医药工作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推动福建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也希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能对福建培养中医药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等方面给予深入指导和支持。

余艳红表示,长期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中医药资源禀赋、文化积淀和产业优势,将发展中医药作为推动福建省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具备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坚实基础。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释放中医药多元功能和价值。她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对福建省三明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探索的支持,梳理总结三医联动中医药改革经验与做法,将三明市打造为医改中医药工作试点典型。要继续支持福建建设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海外中心项目,充分发挥福建省中医药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中医药走出去步伐。希望福建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推动中医药在重大理论创新、重大技术攻关和重大药物创制上取得新突破,切实把中医药服务强起来、中药质量提起来、中医药核心竞争力立起来,打造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九)浙江开展中医药千方百剂项目

近日,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开展浙江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现状与研发需求调查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千方百剂项目正式启动。将于十四五期间遴选1000个中医协定方、研发注册备案100个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开展浙江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该省各医疗机构制剂现状与研发需求,提升中药制剂和新药的研发能力,强化中药制剂的服务水平,助力该省打造生命健康科创与产业高地。此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全省已拥有较好制剂基础的和有研发、申报、生产制剂计划或需求的县级及以上中医院,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调查内容有中药制剂现状,包括基本信息、生产资质、制剂规模、销售业绩等。

下一步,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将部署实施制剂研发专项,加快推进浙江全省中药制剂的研发转化与应用,提升中药制剂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与作用,为健康浙江建设贡献更多中医药力量。

(十)安徽三部门联合发文加强中药材质量管控

近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通知》,要求中药材施行种植养殖源头质量管控,把质量管理体系和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系统向种植、趁鲜切制等环节延伸。

《通知》要求,加强中药材种质源头、中药材种植养殖过程以及中药材种植环节农业投入品的管理,规范中药材种植、采收等行为。加强对从事产地趁鲜切制中药材的加工企业的管理,督促加工企业建立趁鲜切制中药材信息化追溯系统,并与种植、饮片生产等环节数据共享。

《通知》要求,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质量和中药材经营者市场经营行为监管,强化属地政府管理责任,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规范中药材市场秩序,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一)上海开展中药饮片全流程追溯试点工作

日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药品监管局、市医疗保障局、市商务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本市中药饮片全流程追溯临床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建立数字化追溯监管体系,鼓励优质优价,提升中药饮片品质。

《通知》要求,依托上海中药行业协会,建立本市中药饮片全流程追溯管理平台,加强对有关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医疗机构与相关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在中药饮片质量追溯方面的合作衔接,不断强化中药饮片生产、经营和使用全过程追溯信息互通共享。

试点医院应加强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管理,支持在中药药事管理与服务中使用溯源饮片。试点医院应按照上海市中药饮片阳光采购的有关规定,通过上海市医药服务与监管信息系统采购溯源饮片(含外配、代煎等采配模式),并执行相关价格管理规定。要加强中药药事信息化建设,做好溯源饮片的管理和信息对接,建立库存预警和全过程溯源信息对接机制。

试点企业应树立行业质量标杆,打造核心竞争力。鼓励试点企业加快饮片溯源系统建设,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加强种植、养殖源头质量控制信息追溯,保障生产、经营全过程信息真实、准确、完整、防篡改和可追溯,并做好溯源饮片的供应保障工作。

(十二)《上海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审议通过:构建五位一体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制度链

314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上海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部署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提出构建五位一体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制度链

会议指出,要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契机,加快打造科创引领的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发展新模式,以重大临床问题为导引和切入点,高水平开展临床研究,并加强中西医资源整合,强化跨学科协同。要充分发挥上海中医药基础优势,牢牢掌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持续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建设方案》全面对标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要求,聚焦影响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关键环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机制体制、强化价值导向、促进转型融合,构建规划引领、内涵导向、系统评价、多元激励、提升能级五位一体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制度链

此前,上海已制定出台了《上海市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启动了中药饮片追溯体系临床应用试点、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改革等工作,并正在研究制定加强本市公立医院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与临床研究协同创新文件等。下一步,上海将在促进中西医协同、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上下更大的功夫,强化做好并力争率先推出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基础性的改革创新成果,为提升中医药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水平提供上海方案;另一方面也要在服务大局上发力,充分发挥上海中医药优势,进一步提升上海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十三)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调研广药集团:推动中医药产业粤港澳合作和国际化发展

316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到广药集团就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开展专题调研。

黄楚平详细了解中医药创新研发、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情况,并与各级人大代表深入互动交流。他指出,希望广药集团加大力度擦亮中医药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医药故事;紧紧抓住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中医药产业粤港澳合作和国际化发展;在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等领域推陈出新,打造具有产业特色、文化鲜明的世界一流企业。

黄楚平强调,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积极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继续聚焦中医药、粤菜等有广东特色的领域开展小切口”“小快灵立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要深入贯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当好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

(十四)《2022年上海市中医药工作要点》印发:打造中西医协同发展上海模式

日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印发《2022年上海市中医药工作要点》,提出23项具体举措,明确构建国内一流的中医药服务高地,打造中西医协同发展的上海模式。

《工作要点》要求,完善机制保障,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进以价值为导向的中医药医保多元支付方式改革。遴选第一批中医特色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的优势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改革,探索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和按疗效价值付费模式。同时系统研究制定中医药领域综合改革配套政策。

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能级,《工作要点》要求,加强各级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门急诊、感染科、呼吸科和急诊科建设,提升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构建国内一流的中医药服务高地。打造中西医协同发展的上海模式。推进市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设。开展重大疾病中西医协同诊疗示范工作和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专项建设,推出一批可在全国推广应用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启动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十四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全国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控近视眼试点区建设,优化中医药防治近视眼技术方案,并向全市推广。

为强化学术传承,创新人才培育,《工作要点》提出,启动各级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实施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延伸计划项目。搭建海派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平台。夯实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主阵地功能。支持上海中医药大学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深化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等学科特色与优势,不断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推进中医药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的有机融合,深化中医经典教学改革。

(十五)云南: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多业态融合发展

日前,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云南省十四五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要求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多业态融合发展,到2025年,形成两个以上千亿元产业集群。

《规划》提出,全力推进中医药养生服务发展,做优基地、做强企业、做精产品、做大集群、做响品牌。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实施道地中药材提升工程。深度挖掘推广中医药、少数民族医药特色诊疗保健技术和服务,推动一批专业化园区建设。鼓励和支持云南省内中药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强化中药材质量控制与监管,创新业态,推进中医药产业与乡村振兴、养生养老、健康旅游、田园综合体等融合发展。支持将中医药文化元素充分融入特色旅游城镇、休闲度假区、文化街区、主题公园、森林康养基地等,形成一批与中药科技农业、道地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加快十大云药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升十大名药材产品品牌知名度,打造云南省中医药、少数民族医药品牌。

《规划》要求,建设国际一流高原特色运动康体目的地,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特色康复医学。建设高水平健康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争取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打造集医、药、学、康、养、旅、智为一体的健康产业综合体,加大对医疗卫生、养生保健、运动康体、中医文化等健康文化的宣传。

(十六)《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推动中医药借澳出海国际化发展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利用鲁粤澳中医药联动创新机制,推动中医药借澳出海国际化发展。

《方案》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挥济南片区中医药产业集聚优势,联动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阿经济开发区,在中成药制剂、中药饮片、中草药种植等领域加强合作。依托济南片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助力中医药文化产品和中华老字号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实现中医药文化和产品海外宣传推广。

《方案》明确,在医养健康方面加强区域联动,以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为重点,联动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菏泽经济开发区开展生物医药合作;联动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医疗器械合作;联动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阿经济开发区开展中医药合作。

(十七)中医药融入妇幼健康领域全过程:北京实施妇幼健康升降浮沉工程

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管理局联合印发《北京市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升降浮沉工程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12项举措,通过三升三降三浮三沉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融入妇幼健康领域全过程。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升为升要素、升效果、升获得感;升中医药服务要素,在妇幼保健机构推广中医妇幼保健标准化诊室和中医妇幼保健体验区建设,集中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等服务设施、设备和器具,为妇女儿童提供中医特色的健康干预服务。逐年提升门诊中医药服务占比。提升中医药疗效,制定推广不少于10个中西医结合妇科、儿科等诊疗方案。提升群众中医药妇幼健康服务获得感,优化妇幼保健机构中医临床科室的诊室布局和服务流程,努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中西医结合医疗保健服务。

三降为降低风险、降低疾病复发率、降低费用。发挥中医药在降低妇幼健康风险中的作用,建立妇幼健康领域危重症中西医联合会诊平台,支持建立妇幼健康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聚焦妇女儿童重点疾病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加强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优势专科建设,筛选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适宜技术,建立中医优势病种的诊断、干预、随访一体化工作机制,降低妇科常见病的复发率。发挥中医药的卫生经济学优势,降低患者看病费用。

三浮为浮现中医药文化自觉、浮现健康功能和健康素养指数;打造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文化课堂,指导医疗机构通过孕妇学校、家长学校等开展覆盖妇女儿童生命全周期的中医药科普教育和健康指导。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制定推广妇幼中西医结合治未病干预方案、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制定形成《北京地区妇女儿童中医膳食健康指导方案》,鼓励妇幼保健机构推广中医特色营养餐,提供药膳、养生茶饮等服务。创设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监测指数,动态掌握妇幼人群中医药素养水平变化趋势。

三沉为沉医联体、沉名医工作室和沉产业链条。成立北京市妇幼中医药专科联盟,通过项目合作、联合病房、学科帮扶等形式加强各医疗机构间中医药服务合作,积极推进优势医疗资源下沉。组织妇幼名中医到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传承工作室,开展传承带教和示范指导工作。到2025年,全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立不少于30个传承工作室。建立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产学研用全链条,促进形成中医药妇幼保健方案和技术、产品等创新成果。同时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强化区域辐射和推广,推动优质创新成果下沉基层,更好服务临床。


上一条:2022年中医药信息第4期

下一条:2022年中医药信息第1-2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