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医药信息第11期

时间:2022-12-08 08:39:20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11


本 期 目 录

一、重大事件. 1

二、兄弟. 8

三、科. 10

四、海. 14

五、权. 17

六、中. 18

七、中. 23

一、重大事件

(一)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筹备加速

102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通过远程视频连线方式主持召开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筹备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进一步商量联盟筹建有关工作。

湖南省政协主席李微微、江西省政协主席姚增科、广东省政协主席王荣,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张大方、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谢茹、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郑振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相关机构负责人分别在各自会场参会。

今年8月底,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初步构想提出。927日,湘赣粤港澳五地就助推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举行首次云协商后,组建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筹备委员会,由梁振英任筹委会主任,李微微、姚增科、王荣和刘良任筹委会副主任。

梁振英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更加坚定了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推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的内在要求,要提升认识、坚定信心,将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到中医药事业发展全过程全环节。湘赣粤三省政协立足专门协商机构性质定位,做好沟通联系协调工作,推动制订相关目标规划,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为联盟筹建和发展聚共识,搭平台,汇力量。要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禀赋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为探索中医药产业区域协作和走出去新路径贡献力量。

(二)《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印发

日前,为加快推进中医药人才工作,建设高质量中医药人才队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将更加完善,培养、评价体系更加合理,人才规模快速增长,结构布局更趋合理,成长环境明显优化,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规划》分九部分,确定六项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推进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四是统筹加强其他重点领域中医药人才培养,五是加强高水平中医药人才发展平台建设,六是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规划》提出,要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壮大中医药领军人才,培育中医药青年拔尖人才,集聚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实施中国中医科学院人才强院计划。要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基层人才供给力度,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服务能力。要推进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医师队伍、中药师队伍、中医护理队伍、中医技师队伍和少数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要统筹加强中医药急需紧缺人才、健康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管理人才、文化传播和国际化人才、标准化人才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中医药人才发展平台建设,加强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推动形成中医药人才发展高地。要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健全中医药毕业后教育,推进中医药继续教育,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加快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规划》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保障,组织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要完善发展机制,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落实用人自主权。要强化《规划》实施的评估督导,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开展中期、末期评估。要加强宣传引导,选树中医药行业优秀人才模范和工作典型,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发展环境。

《规划》要求,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医药人才项目,用好用足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形成联动推进中医药人才工作的生动局面。

(三)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第八届中医科学大会召开

115-6日,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第八届中医科学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本届大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医药的担当为主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出席开幕式并作主题报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于文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杨震、曲凤宏、焦红等出席会议。

陈竺作题为《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践行中医药护佑生命的使命担当》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农工党中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共同举办了八届中医科学大会。作为科学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品牌,中医科学大会搭建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学术推动的平台,已成为中医界的盛会,具有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肯定。中医药千百年来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人类抗击疫病作出重大贡献。面对世纪疫情,中西医联手铸牢生命防线,成为我国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今时代,中医药的传承、发扬和创新因现代科技的融入迎来了新的机遇,要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保护和科技创新,统筹推进文献传承和活态传承,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释放新供给,创造新的经济增长集群,促进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希望广大专家学者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结合,坚持中西医并重,为促进民心相通、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何维指出,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医药的绿色、科技、生态、文化,无不契合高质量发展理念。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农工党将和与会代表一起,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规划部署,积极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坚持不懈做好中医药的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

于文明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大会开幕表示祝贺。他指出,召开第八届中医科学大会,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坚持人民至上,着眼人民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服务,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做大做强优质资源,切实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坚持自信自强,站在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的战略高度,坚定不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吸收同时代科技文明成果,彰显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坚持开放协作,布局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海外中医药中心,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主题报告环节中,于文明作《系统谋划 科学引领 奋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深入实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及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报告。他表示,规划和工程共同构成十四五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两者相互支撑,有机统一。中医药系统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会议期间,黄璐琦以《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为题作学术报告,提出要总结中医药发展规律及特点,着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及中医药领域的知名专家结合诺贝尔讲堂、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中国医药的优势与未来展望、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医药与感染免疫性疾病等学术主题,就如何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

(四)《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印发:开展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规划》部署八项主要任务、五项重点工程以及八大优先行动,其中包含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健康中国建设(行动)支撑行动、智慧医院建设示范行动等。

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将统筹建设国家和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加强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医药业务平台应用与完善,强化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优化升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扩大联通范围,推进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深化数字中医药体系。鼓励地方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构建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重点的基础数据库,推动一体化共享、一站式结算等数字化便民服务,鼓励医疗机构研发应用名老中医传承、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信息系统。同时,在智慧医院建设示范行动中,《规划》提出,推动提升中医医院智慧化水平,鼓励智慧中药房建设,提高中医药数字便民服务能力。

为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规划》明确,推动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互联网+医疗健康、医学人工智能及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和统一规范的国家中医药数据标准和资源目录体系。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程,围绕急诊救治、中医诊疗、远程诊断等重点方向,促进5G在卫生健康行业的重点应用创新。依法制(修)订统计调查制度,规范实施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

(五)国家药监局召开中药管理战略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

近日,国家药监局在京召开中药管理战略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下称决咨委)会议。会议由决咨委主任委员孙咸泽主持。

会议立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围绕《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征求意见稿)》及强化中药监管具体措施等,邀请委员们把脉问诊。与会委员结合所在专业领域,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讨论。会议还对《中药管理战略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章程(草案)》进行研究讨论。

会议提出,坚持中国式药品监管现代化道路,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药品监管制度,切实做好中药监管各项工作。加快构建中药监管科学体系,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分析当前挑战与机遇,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整合资源,推动中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大力发展中药监管科学研究,加快实现中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决咨委的智库作用,为监管工作科学决策提供智慧力量。要立足国情药情,围绕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发挥好决咨委的整体作用和各方委员的专业优势,加快咨询研究成果转化。

(六)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启动实施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全面实施好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

11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启动实施工作视频会议,部署推进制度实施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局长、党组成员王志勇主持会议。

于文明指出,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此次会议,是中医药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综合统计制度的重大意义。启动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一件大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中医药工作决策部署的有力体现,是提升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是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于文明强调,要着力加强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建设。要在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发挥地方跨部门协调机制作用,确定专门机构,充实工作人员,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统计任务落实落细。要在打造一支稳定、高效的中医药统计队伍上下功夫,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将中医药统计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十四五工作计划,建立统计人员全员培训机制,提升中医药统计人员素质。要在建立多层级、多环节的中医药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上下功夫,加强支撑统计的基础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数据真实性管理,确保统计质量。要在建立国家、省级层面跨部门的中医药统计数据共享机制上下功夫,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推进数据共享。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措施,做好数据分析利用,切实保障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落地见效。

王志勇表示,《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是中医药行业第一个综合统计制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统计内容涵盖中医医疗资源与服务、中医药科研、中医药教育人才、中药流通和进出口等领域。采用的直接统计调查与部门间数据共享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将为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撑。他强调,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站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局高度深化认识,以勇挑重担的拼劲,切实增强做好中医药统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进一步强化系统谋划,心系国之大者,切实抓好综合统计制度实施。要以抓铁有痕的韧劲,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确保统计数据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作用。

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刘群峰介绍《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基本情况,并对制度实施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局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省(区、市)中医药统计业务支撑机构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七)《中医药统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印发

日前,为科学有效开展中医药统计工作,保障中医药统计制度顺利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统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中医药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我国中医药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数据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信息咨询,实行统计监督,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管理办法》分为总则、机构与人员、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统计资料管理与统计信息服务、统计数据安全管理、统计监管与奖惩、附则7章,共32条。

《管理办法》明确,中医药统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全国中医药统计工作。地方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地区中医药统计工作。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行业和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机构的中医药统计工作。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中医药统计业务支撑机构和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中医药统计基础能力建设,明确承担中医药统计任务的部门或岗位,为依法开展中医药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场地、设备等保障。

《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开展的各项中医药统计活动。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或完善本地区中医药统计相关规章制度或工作细则并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备案。

(八)青少年中医药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确立

1122日,由中国中药协会立项,中华中医药学会指导,中国中药协会人才培训与评价认证专委会主持研究的我国《青少年中医药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结题论证会在京召开。项目总指导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中医药院校、中小学与新闻出版单位专家参会。

与会专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认真研讨和论证,一致认为该项目面向我国青少年群体,以中医药为载体,对探索如何在青少年时期更好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积极意义。项目以培育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素养为核心,分为5个方面和8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多个基本要点,基本涵盖了中医药文化主体。《指标体系》的整体架构和各级指标设置,基本符合科学性,符合青少年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并建议有关部门给予支持,推动本项目的后续实施与推广。

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旨在引导学校、家庭及全社会在推进素质教育中重视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素养的培育,推动中医药文化不断传承、弘扬和发展,并将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先行试点。

二、兄弟院校

(一)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国际周开幕

近日,由成都中医药大学举办的2022年杏林国际周正式开幕。

该校副校长曾芳出席活动并线上致辞。她详细介绍了杏林国际周的设计初衷、活动主题及筹备情况等,并指出该活动旨在营造国际化教育环境,推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语言培训深度交叉,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今年的杏林国际周活动以云游世界名校为主题,分为世界名校课程体验系列讲座“2022中加中医药学术研讨会两个部分。世界名校课程体验系列讲座分为人文素养与国际交流、传统医药、基础与临床医学、药学等四个板块,由来自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士、美国、中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39位资深专家带来不同主题的学术分享。

中加中医药学术研讨会特邀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著名专家学者为大会作学术报告,分享他们在情志病、老年病及美容、抗衰老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还特别邀请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分享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

(二)浙江中医药大学何任班再迎新弟子

日前,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何任班”15位新弟子向心仪的导师拜师。

据悉,何任班2013年设立,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创始人、首届国医大师何任的名字命名。浙江中医药大学每年严格筛选出15名中医学专业本硕连读的学生入学何任班,开启一对一跟师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注重中医经典的传承,充分利用名医院、名科室和名师等优质资源,强调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实行群师带群徒模式,让学生们早跟师、跟名师,扎实理论基础,养成中医临床思维,培养既掌握传统中医学知识又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医药传承人。

(三)湖北:培养高水平中医药外语翻译和传播人才

为进一步推动医学翻译领域产、教、学、研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医学翻译人才的培养水平,1113日,新时代医学翻译人才培养高峰论坛线上召开。

论坛上,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涛对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在疫情期间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中医药翻译工作表示感谢,勉励学院继续围绕外语+中医药办学理念,培养高层次中医药语言服务人才,讲好荆楚中医药故事,服务国家中医药走出去战略。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马骏指出,论坛召开有助于各方在医学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新文科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凝聚共识,精准对接医学语言服务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学校中医药外语翻译和传播人才培养水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医学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医学翻译教学与新文科建设、医学翻译与信息化建设等内容作报告。

(四)安徽:中医健康互动节目《健康908》上线

1114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与安徽广播电视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打造的国内首档全媒体中医健康互动节目《健康908》同期上线。

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许钒介绍,双方将分别发挥中医药专业优势和全媒体传播优势,共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播中医药健康理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据悉,双方共同打造的《健康908》栏目每周一到周五下午3点到4点播出,栏目设置有中医说健康、健康大求真、名医在线、健康公开课等多个板块,从中医角度分享节气养生、食疗保健相关知识,邀请安徽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的中医药专家做客直播间,解读中医健康密码。首期节目上,该校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方朝晖分享了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知识。

(五)广东拟重点建设4个高水平中医药学院

1121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首批广东省高水平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中医药学院建设名单的公示》,遴选出首批广东省高水平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中医药学院重点建设学院15个,培育建设学院6个。

其中,首批广东省高水平中医药学院为4个,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暨南大学中医学院。首批广东省高水平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中医药学院培育建设学院包括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广州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学院。

此次遴选按照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中医药学院3个类别,从高校的二级学院中择优遴选,优先支持具有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学院,推动中医、西医教育齐头并进。

三、科研动态

(一)国家药监局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建议:加快推进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制定

日前,国家药监局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6188号建议的答复》。针对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提出的《关于加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制定保障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国家药监局明确,将加快推进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制定,加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管,协调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关系。

《答复》介绍,国家药监局组织国家药典委员会积极推进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经过标准研究起草、生产验证、标准复核、专家委员会审评、公开征求意见、审核等,截至20225月,已颁布20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同时,112个品种的190份研究资料正在审批过程中。后续,还将组织制定其他临床常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

国家药监局多措并举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一是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研究,体现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特色。《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规范了配方颗粒原辅料要求、标准汤剂要求、生产工艺要求、标准制定要求。在《技术要求》中,引入了标准汤剂的概念,作为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的标杆,使中药配方颗粒工艺制定的合理性和质量控制有了衡量的依据,而且规定了特征图谱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强化了中药配方颗粒的整体质量控制水平。二是加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安全监管,先后组织开展药品抽检、专项检查、有因检查以及药品购销专项检查等系列工作,安排相关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实施全覆盖监督检查,重点严查物料管理、生产投料等关键环节,对是否外购中药饮片、具备完整生产能力、建立追溯体系和药渣废料处置制度等进行严格把关。

《答复》明确,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监管纳入中药饮片的管理范畴,其临床使用等方面政策,由相关部门另行研究制定或明确。这一定位凸显出中药饮片的主体性。中药配方颗粒源于中药饮片,但又是中药饮片的深加工品,两者同中有异。中药配方颗粒不是对中药饮片的替代,而是在临床应用上给医生和患者多一种选择。

(二)国际期刊刊登中药抗疫循证研究成果:热炎宁合剂可促奥密克戎感染者核酸转阴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方邦江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植物医学》(影响因子6.656)发表论文《热炎宁合剂联合标准治疗对新冠肺炎无症状或轻度感染患者的疗效: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热炎宁(RYN)合剂可促进奥密克戎无症状和轻症感染患者的核酸转阴,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提供了新的循证依据。

热炎宁合剂由蒲公英、虎杖、北败酱、半枝莲四味中药组成,根据指纹图谱分析,RYN的主要成分为绿原酸、咖啡酸、白藜芦醇苷、木犀草素和大黄素等。该药是一种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中药制剂,具有抗炎、抗病毒作用,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的临床治疗。RYN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它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肿瘤蛋白P53C反应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等靶点,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肺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研究团队于20224-5月期间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招募无症状和轻症奥密克戎感染患者2830例,随机分为热炎宁干预组或对照组,干预疗程为7天,以核酸转阴时间以及第3天和第7天的核酸转阴率为主要疗效指标,以住院天数、无症状感染者的新发症状、疾病进展比例、通过循环阈值(Ct)反映的病毒载量等为次要疗效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热炎宁干预组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无症状向轻症的转化率明显降低,无症状感染者的新发症状中,发热、咳嗽、咳痰的比例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毒载量明显降低,病毒清除速度明显更快,且研究期间未见疾病进展及严重不良反应,证明了热炎宁合剂治疗奥密克戎无症状和轻症感染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电针可降低延迟性术后肠麻痹风险

日前,国际顶级外科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 外科学》(JAMA Surgery,影响因子16.681)发表了论文电针与假针治疗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后肠麻痹: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研究表明,电针降低了延迟性术后肠麻痹的发生风险。同时,该研究为加速康复外科(ERAS)路径下针灸促进术后康复的有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针灸在现代外科领域进行推广使用。本文是《美国医学会杂志 外科学》刊登的首篇针灸领域相关研究,是我国中医学领域科学研究的又一突破,为针灸的临床应用再添循证新证据。

术后肠麻痹是因手术引起的术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其发生会延缓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医疗花费,目前临床中尚缺乏合适的治疗药物。本研究在前期临床与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合募配穴理论,选取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穴,形成标准化治疗方案。基于多中心研究设计,采用假针对照,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4家三甲医院共纳入24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假针组,术后连续治疗4天,留针30分钟每次,均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路径下接受术后护理。研究结果显示,电针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排便、耐受半流质饮食和固体饮食时间均明显低于假针组,并且延迟性术后肠麻痹的发生风险降低近一半。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宇为文章第一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刘存志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杨盈赤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离不开中西医协同发展。外科手术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该研究在国际外科学顶刊的发表,对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为ERAS路径下针灸促进术后康复的有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优化现代ERAS的多学科交叉协作模式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同时,拓展了针灸的临床应用范围,使针灸不再局限于内科疾病,有助于针灸在现代外科领域进行推广使用,进一步促进针灸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美国医学会杂志 外科学》创刊于1920年,是世界上影响因子排名最高的外科期刊。国际ERAS协会之父、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外科学系教授欧莱·尼奎斯特和国际ERAS协会现任主席、荷兰格罗宁根马提尼医院麻醉科教授汉斯·德波尔在同期杂志发表述评,认为这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电针降低了延迟性术后肠麻痹的风险,可作为ERAS多模式下促进结直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重要治疗手段。

(四)中医诊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指南发布

日前,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诊疗指南》《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实践指南》。

据悉,两项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作为团体标准立项,全国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国家区域中医(肝病)诊疗中心学术带头人赵文霞牵头负责,组织了全国19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相关肝病重点专科25位临床权威专家共同参与制定。

指南的发布对规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医临床诊疗和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将起到规范和引领作用,标志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有了中医类的行业标准。

(五)《中医药核心指标集研究实践手册》发布

1119日,《中医药核心指标集研究实践手册》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暨首届中医药核心指标集国际论坛上发布。

构建体现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指标体系,是一项关键性的基础工程,需要多个学科、跨区域团队协同推进,其中科学规范且可遵循的实践手册不可或缺。《手册》编写突出实践性、实操性、实用性,秉持去繁就简的原则,对中医药核心指标集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和实施要点进行了总结和介绍,服务于研制高质量中医药核心指标集。

《手册》由国家药监局中医药循证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世界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张俊华担任主编,联合全国从事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共同编写。

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研究团队在张俊华带领下,率先开展中医药核心指标集研究。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指标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以国际标准+中医特色为基本原则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核心指标集(COS-TCM)研究策略,逐步建立了一套COS-TCM研制方法,发布了《中医药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研制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建立了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研究中心(ChiCOS) 及相应技术平台,致力于推进我国临床试验结局指标选择、测量、评价、报告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六)《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发布

111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发布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张威表示,中医药标准化项目对中医药学术发展和临床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医院将继续加强和鼓励参与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规范中医药标准制定的管理,保证中医药标准质量,促进中医药标准实施。

发布会上,《指南》牵头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史晓林、副教授刘康分别对指南的制定背景、制定过程和指南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

据悉,《指南》于20214月立项,内容突出中医诊疗特色与方法,确立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5种证型,并确立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和理法方药。同时,《指南》注重临床应用与评价,包括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医学证候分型、诊断与筛查、中西医治疗、预防练功与宣教等方面,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临床诊疗的参考依据。

四、海外资讯

(一)第15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开展中医药义诊

当地时间1021日下午,第15批中国援利比里亚医疗队联合利比里亚大学孔子学院举行中医药义诊利比里亚大学校园行活动。

活动现场,医疗队中医医师以通过诗与史了解中医与中国为主题,阐述了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以及中医药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和近十年来中医药发展成就。讲座结束后,中医医师为部分师生进行针灸及拔罐治疗,并介绍了中医对部分疾病的认识及日常调摄方法。

义诊及讲座受到现场师生一致好评。利比里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周红专表示,利大孔院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平台,历来非常重视弘扬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次活动展示了中医药独特魅力,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

医疗队队长王亮表示,医疗队高度重视中医药在援外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利用不同场合和平台推广中医药,中医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利比里亚人接受和认可。

(二)中国新西兰中医药中心揭牌

1028日,中国新西兰中医药中心揭牌仪式在奥克兰、杭州两地同步举办。

中国新西兰中医药中心由浙江中医药大学校与新西兰中医学院合作建设,是我国在新西兰建立的首家海外中医药中心。中心将围绕中医药人才培养合作,中医药诊疗合作与文化传播,中医药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中药材及相关产品贸易开展交流与合作。双方共建课程、联合举办国际会议、搭建人才培养队伍、发起中医药海外教育联盟,同时积极推进交换生、学位联授等工作。

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陈世杰表示,中医药在新西兰拥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前景,所取得的成果既源于新西兰中医药学界的长期推动,也得益于良好的中新关系及两国中医药学界的交流合作。新西兰华人华侨众多,中医药在新发展需求强烈、潜力巨大。中医药走出国门,参与疫情防治,造福各国民众,正成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希望中国新西兰中医药中心为增进旅新侨胞和新西兰民众健康福祉、促进中新卫生交流合作、增进两国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中国驻新使领馆愿继续关注支持新西兰中医药事业及中医药中心的发展。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曹启峰表示,浙江中医药大学要以新西兰中医药中心等海外合作点为载体,发挥浙江省数字经济优势、服务贸易优势,大力推进中新两地中医药教育、诊疗、文化传播、科研、产业等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合作。

新西兰(工党)国会议员陈耐锶、国会议员保罗·戈德史密斯、新西兰中医药委员会主席帕迪·麦克布赖德代表新西兰国会及中医药委员会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

(三)北京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四季大会·秋季大会召开:专家聚焦美洲中医药发展

近日,北京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四季大会·秋季大会在线上召开,本次大会以南美洲、北美洲为主要区域,交流中医药发展状况、发展需求和面临的问题,了解海外不同国家中医药管理标准,探讨以中医药继续教育为切口,以中医药人才为核心,推动海内外中医药贸易交流。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出席。

在大会美洲中医药发展1+N对话中,与会专家围绕中医药文化资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世界传统医药资源国的传统医药融合发展,就美国中医药迈进主流医学系统的契机和方向、加拿大安大略省保护中医法案行动、墨西哥针刀医学获得立法的三个关键、巴西中医针灸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等内容进行讨论分析。

为促进首都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和传播,建立海外华侨华人密切联系、合作共享发展机制,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政府侨办作为支持单位,共同举办海外华人华侨中医药四季大会系列活动。本次秋季大会由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北京中医药学会、美国中医针灸联盟、北京市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组织实施,共有来自2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50多个海外中医药团体负责人和中医药专家参会。

(四)世界针联第十届执行委员会选举产生

1118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十届会员大会在新加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

会议系统回顾了世界针联过去五年的主要进展与成效,规划了未来五年发展方向,选举产生了世界针联第十届执行委员会,委员会由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人组成,刘保延当选主席。会议决定世界针联2023-2026年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将分别在泰国、英国、瑞典和瑞士举办,第十一届会员大会暨2027年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将在中国举办。

刘保延表示,要坚定信心,携手奋进,努力发展针灸科学研究,完善针灸理论体系建设,推动针灸在更多国家立法,用数字化技术提升针灸在基层的可及性,惠及更多群众。

(五)2022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在新加坡举办

近日,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新加坡中医师公会承办的2022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在新加坡举行。本次大会以弘扬中医针灸,护佑全民健康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大会围绕中医针灸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展开学术探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黄璐琦,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中国驻新加坡特命全权大使孙海燕,世界针联第十届主席刘保延等线上或线下出席会议。

黄璐琦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医药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世界针联平台作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世界针联工作。希望世界针联能够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守正创新促进传承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加强交流合作;统筹资源力量,推动以针灸为代表的传统医学更好融入各国医疗卫生体系,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

王乙康表示,要促进中西医相辅相成的作用,建立更有持续性的医疗体系,新加坡可通过循证医学客观证明中医疗效、提升监管制度和将医疗体系转向预防保健。

孙海燕在致辞中分享自己体验针灸的故事。她强调中西医各有所长,需要在彼此尊重和互相支持基础上,共同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刘保延说,国际社会对中医药,尤其是针灸,抱有浓厚兴趣和大量需求。希望各国针灸同行携起手来,推动中医针灸的传承创新和国际传播,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五、权威声音

“中药材是建设共同富裕路上的金钥匙,要重视中药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做好传统优势中药品种的保护与开发;要鼓励科研创新,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要加大力度推进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建设等工作,着力构建完善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不断提高中药材附加值,使中药材产业成为富民的重要支撑;要讲好中医药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努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近日,浙江省副省长王文序到绍兴、金华等地调研中医药产业情况时强调。

“要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改革创新,传承古籍文献精华,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做优做强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优势专科专病,打造具有区域引领性的中医药服务高地。”

—— 近日,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惠赴亳州市中药材市场、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调研时强调。

“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推广和对外交流合作,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大力推动中医药学科高质量发展。”

—— 近日,浙江省委副书记黄建发赴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调研时强调。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进培育大型骨干中药企业和现代种业公司,加快把中医药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

—— 1124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前往云浮市,深入企业、镇村、创新平台等,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等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六、中医药文化

(一)增进两岸中医药科技人文交流与合作:海峡两岸青年中医药传承创新论坛受关注

1026日,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在介绍两岸在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交流活动时,提及在福建福州举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中医药传承创新论坛,共有两岸中医药专家和中医药行业从业人员250人线下参会,3300余人线上同步参会。

据悉,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中医药传承创新论坛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台湾中华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交流协会共同主办。论坛上,十余位海峡两岸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围绕两岸中医药传承创新、道地中药材研究等主题展开交流与研讨,两岸专家还组成代表团参观考察福州市道地药材产业。论坛的举办有效促进了海峡两岸中医药专家和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为海峡两岸中医药行业搭建了长效的交流合作机制。

作为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之一,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2年海峡两岸暨港澳科技人文交流资助项目之一,海峡两岸青年中医药传承创新论坛已分别在云南省昆明市、湖南省衡阳市、福建省厦门市连续举办了三届。每届论坛都邀请两岸知名中医药专家学者围绕道地药材研究、青年中医师的能力培养等话题展开研讨,邀请两岸青年中医药创业者分享创业经历与经验,并组织两岸专家开展道地药材实地考察活动。目前,该论坛已经成为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的品牌活动。通过论坛,两岸中医药界同仁在交流互动中加深了解,在平等参与中增进共识,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合作,进一步增进了两岸科技人文交流与合作,携手开创两岸中医药互利共赢新局面。

(二)河北启动中医药健康文化云端传播行动

114日,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健康委、长城新媒体集团联合举办中医药健康文化云端传播行动暨国医名师入驻冀云平台启动仪式,以文化传承创新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

中医药健康文化云端传播行动重点打造国医名师入驻启动、问诊、中医培训课堂、健康知识科普、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展播六项活动,在名中医导诊地图小程序上标注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和河北省名中医出诊信息,方便群众寻医问药,在服务群众健康的同时,推动中医药文化宣传和中医药事业发展。

活动期间,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与长城新媒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创新完善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传播方式,不断提升群众中医药获得感。

(三)专家研讨中医药动漫文化推广

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了中医药动漫设计推广项目专家研讨会,来自动漫产业、中医药文化传播、国际交流、文旅及出版等领域的专家围绕灸童形象的进一步推广传播交流意见建议。

专家认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在海内外迎来天时地利的大好环境,动漫等新形式有利于中医药文化以更贴近群众的方式传播推广,但目前中医药文化仍面临传播内容良莠不齐、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不够等问题。建议动漫设计应更贴近受众生活和心理,同时整合中医药传播的渠道资源,积极作为,树立中医药文化的良好形象。

据悉,今年年初中医药首个动漫形象灸童和第一个中医药官方动画片《手指的魔法》亮相。此前,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全国范围征集中医药动漫形象,灸童成为中医药动漫形象中标作品。灸童的设计灵感来自北宋时期的针灸铜人。2017年,中医针灸铜人曾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世界卫生组织。针灸铜人已成为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和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名片

(四)中医药国潮风渐起

活了上千年的中药柜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能有成为网红的一天。

在年轻潮人聚集的社交媒体小红书、抖音里,静静守候苦味的中药柜不再是药房医馆的专属工具,而是在潮人们巧手一挥下摇身一变,成为许多人争相拥有的潮人必备实用家居。

小众单品成了潮人们眼中竞相追捧的网红,趁着国潮兴起、传统文化兴盛的东风,中医药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为年轻人展示个性提供了丰富的标识载体和符号,成为社交媒体上年轻人主动挖掘的国潮宝库,正以全新的面貌风起云涌。

中药柜还能这么潮

翻新的中药柜才是收纳的王炸。最近,中药柜改造不知不觉占据文艺潮人的社交媒体,喜欢用复古、传统文化符号标记自己生活的年轻人,在古老的中医药文化上得到了创作灵感。

在旧货市场淘一个几百元的实木中药柜,把柜子上斑驳的岁月痕迹抹去补平,重新刷上自己喜欢的原木色、白色或者保留中药柜本身的复古色,再重新安装上拉手,一个焕然一新的中药柜就成为家中颇具存在感的收纳神器。

它简直是个百宝箱。之所以看中中药柜,首先是因为它的实用功能,一位博主在自己的帖子下留言,整整38个抽屉的百宝箱,看似不太实用,真的收纳起来,基本上把家里所有零碎的东西都容纳进去了。从家用工具、生活用品到宠物零食等等,中药柜独特的结构和庞大的收纳功能让家中零碎杂物有了统一的安身之所,方便了日常生活。

当然,除了实用,让中药柜从药柜变成家具的重要推动力,还有它背后传递的文化和审美。过去十年,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他们越来越渴望将中国文化作为一种个性标识。十年前,年轻人在景区穿汉服,而现在,汉服已经成为不少人日常的着装。年轻人热烈地拥抱传统,用现代的方式诠释传统文化、标榜自己的审美和文化自信,新潮的传统文化表现在年轻人的服装上、他们日常使用的器物上和他们的娱乐生活中。

在安徽亳州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上,有一家专门做中医药文化器物的门店吸引着许多游客的目光。从捣药锤到中药小铜秤,从医书到医馆牌匾、广告,各类中医药相关的物件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店主介绍说,这些东西都是他多年走南闯北积累下来的,原先只是个人的小众爱好,如今各地中医药博物馆、文化展览馆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些中医药文玩有了需求,有些人会买些小物件回去摆在家里,有韵味也有乐趣。如今许多宝贝迎来了全国各地的买家,小众爱好不再小众,冷门市场也热起来了。

中医药文化玩法多

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一种医疗文化、科技文化,它也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文化,与普通大众最贴近的日常文化。在2022中华医药产业发展澳门论坛上,专家刘红宁建议中医药文化应该探索出更多贴近群众的形式,例如兴建主题乐园等,让中医药文化注入百姓休闲娱乐的日常生活。

需求是显而易见的。保温杯里泡枸杞的网络梗还热度正高的时候,许多养生、养颜以及生活方式类博主已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养生饮食和生活日常成为时尚潮流。中医药文化一直渗透在百姓的衣食住行之中。以艾草为主题,河南南阳的各类制造业企业把味做足,香做浓。艾草啤酒、艾草除臭鞋、艾草装修板材、艾草装饰画等日常消费品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增加了艾草本身的特性,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在北京中关村书店,中医药类书籍占据三列书架,成为实体书店里最吸引读者的区域之一。《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热销,秋润肺、冬进补成为妇孺皆知的养生知识。在全国,各类主体兴建的中医药博物馆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形态和中医药文化的灿烂历史。

中医药作为优秀的文化资源,正在为年轻态的传统文化复兴提供活的营养源泉和不竭的动力。而在游玩、购物和娱乐领域,中医药文化的巨大潜力正在被民众认可和挖掘。今年,京城名医四大家之一施今墨的故事被搬上舞台,原创交响京剧《济世良医》用现代语汇展示中国文化。《手指的魔法》中医药动漫和卡通形象灸童出炉,以此为主人公的绘本故事也将在不久后出版发行。

古老的中医药被赋予新的玩法,老字号有了新生机。时尚中药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桥梁纽带,撬动了中医药文化和产业的发展繁荣。

开放心态创造性传播

在中医药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绚丽图景时,人们也在思考,如何让中医药文化更准确、更好地传播开来。

中医药既有科学医学又有文化内涵,讲得深了传播力不够,表现浅了又怕误导歪曲。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陆静认为,怎样把握好传播的深浅程度是个关键难题。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举行的中医药动漫设计推广项目专家研讨会上,专家认为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播要转变思维方式,从我要传播什么变为受众想看什么,在把握科学性的基础上注重娱乐性,满足年轻人的社交和审美需求,激发更多人参与传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数千年传承的中医药历史文化故事也是一块巨矿。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中医文化教研室主任段晓华表示,今后的文艺内容创作会挖掘中医药历史人物为原型,将有趣、生动的故事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绎出来。

除此之外,专家还建议针对社交媒体上养生健康类博主推介的各种中医药相关养生内容加强管理,制定相应规范,明确医疗和养生界限,让中医药文化传播更好地持续、良性发展。

(五)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开展:华踪医迹展现中医药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发展历史

1110日,由国家中医药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与华侨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在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幕。这也是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成立以来主办的首次展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长、中国侨联原党组成员、副主席隋军以及国家中医药局各司各直属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开幕活动。

展览从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移民史视角展现中医药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与发展,反映中医药对东南亚乃至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彰显当前中医药发展的成就及海外传播的成果。200余件珍贵展品中包含习近平总书记赠送给世界卫生组织的针灸铜人模型同款、东南亚进口的珍稀香药、华侨华人与亲人往来的侨批银信、丰富多样的医籍医典、中药广告纸等。

开幕式上,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杨荣臣表示,自古以来,中医药就伴随着中国人的商贸、迁徙等活动在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落地生根,演绎了许多救死扶伤的动人故事。如今,作为人文对外交流的靓丽名片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中医药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助力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展览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互通共融 相邻相望讲述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悠久的交往历史,中医药随之南迁并逐渐在当地生根发芽。第二单元赤子之心 明明如月讲述近代以来华侨华人下南洋谋生,在当地陆续创建中医社团、兴办中医医院及中药企业等故事。第三单元一饮一啄 血脉相连讲述中医药作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融入华侨华人的饮食风俗、一言一行、处事方式之中。第四单元如琢如磨 令闻令望讲述在华侨华人与国内中医药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在海外深入发展,尤其在当前海外防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出将持续至20232月下旬。展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协办,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七、中医药产业

(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支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鼓励横琴研发中成药产品到澳门注册

近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支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发展中医药澳门品牌工业,加快发展以中医药研发制造为切入点的大健康产业。

《措施》明确,重点支持中药研发。对中药创新药按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50%给予支持:获得临床批件、完成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的,每个品种最高分别奖励1100万元、1400万元、2600万元、4000万元;对突破性治疗药物获得药品注册证书的,给予1500万元奖励。对中药改良型新药按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50%给予支持:获得临床批件、完成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的,每个品种最高分别奖励300万元、400万元、1400万元、2000万元。对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按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50%给予支持,每个品种最高奖励600万元。对同名同方药按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50%给予支持,每个品种最高奖励50万元。对获得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文号或传统中药制剂备案号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按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50%,每个品种最高奖励30万元。支持研究制定新的中药饮片标准及炮制规范,对获得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收载的,每个品种给予研究机构12万元奖励;被国家标准新收载的中药饮片标准规范,每个品种给予研究机构120万元奖励。

《措施》提出,打响澳门注册+横琴生产品牌,鼓励横琴研发中成药产品到澳门注册。对在合作区研发,并通过澳门关联公司获得澳门药物监督管理局发出的临床试验预先许可或注册证明书的中药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根据研发进度和实际投入研发费用,奖励标准提高20%;对自主研发并通过关联公司在澳门和内地双报品种,按在澳门注册奖励标准就高执行或补足差额部分。对在澳门审批和注册、在合作区生产的中医药产品、食品及保健品,并获许使用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或者澳门设计标志的,按实际生产费用的20%给予上市许可持有人(含注册人等)在合作区的关联公司每个品种最高2000万元补贴。

《措施》还在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方面提出支持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注册审评证据体系,对提供中医药理论研究、真实世界研究(RWS)、应用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PFDD)、患者报告结局(PRO)、中药质量、安全及标准化研究中心等能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公共服务平台,按项目总投资的50%给予最高6000万元补贴。

(二)贵州开展健康食药材产业重大工程

近日,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中医药少数民族药,加快推进健康食药材业发展。

《规划》要求,开展健康食药材产业重大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省食药材种植面积450万亩,建设定制药园”50万亩,打造一批专业乡镇和专业村,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创响一批区域公共品牌。深入挖掘具有区域特色的药膳文化,重点对天麻、黄精、薏苡、灵芝等食用历史悠久的特色食药材保健功效进行研究,开发一批营养均衡、品种丰富、样式新颖美观、功效明确的新型产品。加强食药材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重点围绕贵州省特色食药材开发食疗产品、营养品、保健品、特医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研发中成药新产品、食疗保健品、食物营养品、医药中间体、美容化妆品。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水平特医食品企业或功能性食品企业。

《规划》提出,重点发展中医药少数民族药。进一步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发挥骨干企业的创新主导作用,以中医药产业园区、中药少数民族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为龙头,推动医药企业产学研用合作。积极开展院内制剂委托生产及新产品开发,推动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经典名方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积极培育、支持保健用品行业发展。加快打造全国重要中药(少数民族药)生产加工基地。

(三)《吉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印发

日前,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吉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提出七个方面重点任务,明确到2025年,基层中医药实现五个全覆盖,较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行动计划》明确,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诊所)基本实现全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1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完成服务内涵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基本实现全覆盖,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中医药人才配备基本实现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超过25%,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实现全覆盖,所有县级区域依托县级医院设置中医健康宣教基地。

《行动计划》提出,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本科高校持续加强中医药学科专业建设,实施基层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改善基层中医药人员发展环境。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具备推广106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能力,十四五期间为每个县培训至少15名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每人掌握不少于8类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实施吉林省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1个省级中医康复中心,2个市(州)级中医康复中心,到2025年,实现县办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建设全覆盖。加强基层中医药管理能力,到2025年,所有中医馆接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的医共体内信息互通和管理信息共享。

《行动计划》还提出,深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和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方式,扩大中医药优质科普内容的覆盖面。稳步推进基层中医药改革,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中医药政策落实,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建设,加大医保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支持。

(四)黑龙江五部门发文加强中药制剂调剂使用管理:积极推动中药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

113日,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管理的通知》,围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规范使用、支持政策、监督管理、科技创新等四方面提出规范化管理政策。

在推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科技创新方面,《通知》提出,要加快科研攻关,推进中医防治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技术研究,积极推动中药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推动中药制剂研制,加强以黑龙江道地、大宗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开发,推进古代经典名方研发和新药转化。对于来源于经验处方的中药制剂优先纳入调剂使用目录。

在规范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方面,《通知》提出,鼓励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调剂使用申报,明确配送方式由调入方与调出方自行协商,可自行配送或委托第三方配送,明确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

在支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发展方面,《通知》提出,支持建设区域中药制剂中心,探索开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委托配制等服务,建立中药制剂共享配送中心,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业态,提供中药制剂调剂使用等服务。同时完善医保政策,相关部门批准调剂使用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已纳入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按乙类药品管理,由个人账户支付。

在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的监督管理方面,《通知》提出,要推进不良反应与疗效评价系统使用,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评价,探索建立与中药临床定位相适应、体现其作用特点和优势的疗效评价标准,引入真实世界证据用于中药制剂再评价。同时,要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协同管理,以部门联动带动服务优化。

据了解,《通知》结合黑龙江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工作实际,经医疗、法律等多行业专家学者反复研讨形成。《通知》的印发,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逐步构建完善的药品供应政策体系,保障黑龙江人民用药安全和用药需求有重要意义。

(五)河北发文推进中兽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推进中兽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河北省中兽药年总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年出口额超1亿元;到2030年,中兽药年总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年出口额超5亿元。

《意见》提出,建设原料基地,提供优质药源。在两带三区(太行山、燕山产业带和坝上高原区、冀中平原区、冀南平原区)建设人药兽药兼用的优质中药材种养基地,重点发展连翘、黄芩、杏仁、黄芪、板蓝根、金银花等中兽药所需大宗药材。完善中药材种养标准,确保种植养殖、采集、初加工、储藏等符合标准,为中兽药企业提供高品质药源。

《意见》明确,坚持创新引领,强化科技支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创新中心等机构,增加相关科研立项数量,持续加强中兽药基础理论研究。挖掘中兽药传统方剂、经典名方、民间验方,加强中兽药防治常见多发病、重大传染病关键技术研究。同时明确,细化分工协作,推进专业生产。在保定、石家庄、辛集、邢台等中药材集散地和中兽药生产加工聚集区,支持品牌优、产能小、前景好、区域近的企业相互委托加工,实现企业专业化管理、产品精细化生产。建立动物诊疗辨证施治、处方管理、生产企业代工的用药制度,推广院内方剂委托加工,提升精准用药水平。

《意见》提出,做大优势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选择3~4家大型中兽药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选择10-15家产品质量过硬、技术优势突出、单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着力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重点支持双黄连口服液、清瘟解毒口服液、麻杏石甘口服液、玉屏风口服液、清解合剂、四逆汤、板青颗粒、黄芪多糖粉、甘草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等中兽药产品发展,助推企业成为中兽药单品生产领域的冠军。

《意见》还提出,严格质量监管,确保产品品质;打造知名品牌,增强竞争实力;弘扬中医文化,拓展应用市场。

(六)浙江金华:试行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

119日起,浙江省金华市医保局、财政局、卫健委联合印发的《金华市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办法(试行)》在金华各县(市、区)施行。《办法》明确,此举旨在为深化住院费用病组(DRGS)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付费方式,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是一种全新的医保支付方式。就此,20214月起,金华市在兰溪市中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先行先试。金华市总结了前期兰溪试点的做法与经验,得到浙江省副省长成岳冲批示肯定,成岳冲要求兰溪这一好的做法应及时总结推广

日前,金华市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现场会在兰溪召开,推进这一医保支付方式在全市落地实施。

现场会披露,兰溪市实施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方式改革试点,主要为在骨伤科等特定病种中,推广中医特色疗法和医保支付方法。试点医院收治符合相应诊断标准、住院治疗遵循中医药服务特点,达到西医治疗同等疗效的病例,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兰溪试点的医保参照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手术组付费标准,按照一定比例结算给开展相关中医治疗的医院。兰溪试点共成功申报骨科病例166例,产生医疗费用109.65万元,若选择西医手术治疗,预计总费用为305.75万元,而中医治疗费用仅为西医手术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医保以该患者手术治疗费用的75%来核算支付给医院。相较手术治疗而言,这样不仅为医保节约了25%的支出,即相对于西医手术治疗减少医保支出86万元,人均降低自付费用近5000元,医院也获得结余,取得了患者少花钱,医院增收入,医保减支出,中医得发展的多方共赢成效。

兰溪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郭峰介绍,按中医疗效价值付费改革的主要做法,一是组织临床医生学习掌握中医疗效付费政策;二是制定实施工作流程。医生将符合入院指征的患者收入院,按照临床路径开展中医药传统治疗,按时进行疗效评价,每月初医生上报符合中医疗效价值付费出院病人名单,医保办进行初审,上传病案审核后最终由医保局采纳。兰溪市中医院2021年申报了51份病例,其中27份病例符合按中医疗效价值付费要求,按照医保支付比例75%结算,该院获取医保额外结余奖励16万余元。同时,医院制定激励措施:年度清算前暂按每例100元奖励给主管医生;年度清算后按中医疗效付费病例额外获得的结余,将其中80%返给相关临床科室进行二次分配,以激励医务人员开展中医特色优势病种治疗的积极性。

金华市医保局局长吴冠频表示,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能更好体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杠杆作用,通过小支点撬动和激发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病种治疗和研究的积极性,对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具有积极作用。吴冠频提出,要将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方式纳入医疗机构及医保医师协议管理。要合理扩大病种范围,全力支持中医优势医疗技术发展。要开展相关政策大宣讲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对中医优势医疗技术的知晓率和信任度。

(七)浙江省国家中医药综改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召开

118日,浙江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在杭州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省长王浩分别做出重要批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通过视频连线讲话,副省长成岳冲主持会议。

徐文光指出,浙江作为全国7个建设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之一,迈上了从中医药大省向强省蜕变的新征程。他强调,一要创新兴医。抓好省尖兵”“领雁”“鲲鹏等重点计划,深化千方百剂等重点项目,高水平发展好中医药教育,加快打造一批高能级的科创平台,加快实施一批产学研联动的专项攻关,加快引育一批学贯中西的复合型人才。二要产业强医。高品质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培优做强中药工业和现代流通体系,着力推动中医药+”跨界融合。三要服务暖医。一手抓高能级服务平台,另一手抓高质量服务网络。四要文化传医。结合办好杭州亚运会等平台,开展中医药与世界展示宣传活动,从深化认知、沟通理解的角度推动中医药学与世界多元医学文化的互动交流,更加生动地讲好中医故事、中国故事。五是治理活医。用好三个三的工作方法,即省市县三级力量都要上下贯通、条抓块统,落实调查研究、分析研判、协调服务三个常态化要求,抓实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创新清单等三张清单。

于文明指出,浙江省召开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充分体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政治担当,充分体现了对中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建设好示范区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对建好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提出四点期望:一是希望浙江对标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部署新要求,正确把握中医药在两个先行中的战略定位,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提升中医药贡献度上作出示范;二是希望浙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在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上作出示范;三是希望浙江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三医联动”“六医统筹的改革优势,在打造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卫生健康服务模式上作出示范;四是希望浙江聚焦智医、智药、智研、智治方向,深化中医药数字化改革,在数字化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上作出示范。

(八)《湖南省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印发

近日,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科技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湖南省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围绕传承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创新研发中医药健康衍生产品和融合发展中医药文旅康养产业三大任务,丰富中医药健康产品与服务供给,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新领域及新业态,形成完善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链。

《计划》提出,加强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康复中心和治未病中心建设,推广20-3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打造健康体检、健康管理、中医调理的一体化服务模式,鼓励县级中医医院探索建立-中医养生保健一体化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培育3-5家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支持省内中医药高等院校开设中医养生保健、药膳食疗等健康服务相关专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成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制定湖南省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服务目录、服务规范和操作规程,探索建立标准化中医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形成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或指南(服务包)。此外,将中医药特色优势与健康管理、康复医学相结合,研发一批慢病、亚健康等智能化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及干预技术。推动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马王堆导引术等传统养生运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

《计划》明确,加强对按照传统既是中药材又是食品物质的研究和试点工作,支持建设1-2个省级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研发平台,开发1-2个基于食药营养的慢病智慧管理系统。以湘莲子、湘黄精、湘银花、靖州茯苓、龙牙百合等湘产道地中药材为基础,凝练湘九味等品牌内涵,开发保健食品、药食同源产品、特医食品,研发功能性药膳、药饮、药浴、药妆(特殊化妆品)等中医药健康产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根据时令节气、不同体质人群、青少年生长、慢病防治等因素制定30-40个药膳食疗技术方案,开展药膳饮食三进行动,推动药膳饮食进餐馆、进食堂、进家庭。研发中医预防、检测、诊断、保健、康复系列设备,重点开发新型智能化脉诊设备、经络检测治疗设备、舌诊设备和睡眠促进设备等中医医疗器械。

《计划》提出,提升中医药文化内涵,创建2-3个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1-2个国家级、4-5个省级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弘扬土家医、苗医、侗医等医药养生文化,支持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养生保健宣传活动。依托衡阳南岳衡山、株洲炎帝陵、郴州橘井泉等优秀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打造30-40个中医药康养旅游景点(体验基地),开辟5-8条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建设6-8个中医药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九)四川印发《关于实施中医药创新工程建设中医药创新高地的意见》

近日,四川省科技厅、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医药创新工程建设中医药创新高地的意见》,提出4方面15项具体举措,明确到2025年,突破一批中医药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创新平台,初步建成全国一流的中医药创新高地。

《意见》提出,实施中医传统理论和诊疗技术创新工程。加强川派中医传统理论研究,深入推进天回医简等出土医药文献与文物考古研究,理清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脉络;发掘、整理名老中医传统诊疗经验,推动川派中医名家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的数字化传承。提升中医防治重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能力,建立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循证研究方法体系和临床研究数据库,研发具有中药特色的临床评价方法学体系和关键支撑技术,开展中医药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路径和方法研究。推进川派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手段创新发展,深入开展川派中医优势病种研究,传承创新临床精准诊疗方案;研究针灸经穴效应的生物学基础和调控规律,开发以针灸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的临床研究范式。推动康复与治未病关键技术研究。

《意见》提出,实施中药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创新工程。加强川产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开展道地和特色药材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加快川产道地药材无公害标准化种植、林下种植、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关键技术攻关。开展中药饮片与配方颗粒关键技术攻关,发掘川派炮制原理,制定工艺规范,改进中药饮片智能化关键技术设备;开展配方颗粒单味浓缩、药效一致性评价和药渣综合利用转化研究。加强创新中药研发,开展传统经典名方效用解析及配伍规律研究、中药药效活性成分作用效果和机制研究,遴选川产中成药大品种和特色民族药品种,开展二次开发研究。

《意见》明确,实施中医药科技能力创新工程。建设医教研一体化中医创新平台,提升中医临床医学研究规范性和技术转化质量;构建产研用协同中药创新平台,推进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等基础平台建设。同时,引育中医药高水平创新人才,优化中医药创新环境,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

《意见》明确,实施中医药科技合作创新工程。推动川渝合作开展中医优势领域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研究,共同开展共有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和加工技术研究;落实四川与澳门、四川与香港中医药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共建四川澳门中医药创新联合实验室等。加强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推动中医药参与国家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与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十)江苏省中医药大会召开:于文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1117日,江苏省中医药大会召开。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作出批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副省长陈星莺主持会议。

吴政隆在批示中指出,江苏是中医药大省,底蕴厚重、资源丰富、潜力巨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深化中医药改革,建优建强中医药服务体系、人才队伍体系、科研创新体系、产业发展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独特优势,不断释放中医药多元功能和价值,高水平高质量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于文明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大会召开表示祝贺,对江苏省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医药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希望江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做好中医药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组织领导、服务体系、人才培养、传承创新、综合改革等方面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江苏中医药工作。

费高云指出,要立足健康江苏建设,以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加快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切实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全面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着力打造中医药医疗高地、人才高地、科研高地、产业高地、文化高地,加快实现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跨越。

大会为江苏省获评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的专家颁发证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主要负责同志,江苏省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国医大师、中医药行业院士、全国名中医、江苏省名中医代表等参加会议。

(十一)《青海省十四五中藏医药发展规划》印发:打造高原中医品牌

近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青海省十四五中藏医药发展规划》,提出7个方面22项具体任务以及13个主要发展指标,明确到2025年,中藏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中藏医药人才培养取得成效,中藏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中藏医药产业融合发展,中藏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藏医药开放发展积极推进,中藏医药在健康青海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规划》明确,完善中藏医药健康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藏医医学中心,推进中藏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实施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到2025年,省、市、州三级全部设置符合标准的中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基地),80%的县级中藏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建设66旗舰中藏医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藏医药诊疗量占比不低于25%。建立中藏医药应急服务体系,推进中藏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

《规划》明确,提升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建设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强化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藏医临床科室、中藏药房建设。提高中藏医专科水平,建设4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10个省级中藏医重点专科,筛选推广30个中藏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100项中藏医药适宜技术和20个疗效独特的医疗机构中藏药制剂。拓展中藏医药康复和健康养老服务。

《规划》提出,推进中藏医药科技振兴。加强中藏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和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组织制定和推广20项藏医药相关标准。支持基于经典名方、名老中藏医经验方、院内制剂等中藏药新药的研发。探索建立高原病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高原中药研究中心、高原病中医药防治与康复指导中心,打造高原中医品牌。依托省藏医院积极打造国家级藏医医疗和科研创新中心,打造青海藏医品牌。加强对名老中藏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及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的活态传承。

《规划》提出,培养中藏医药骨干人才。实施中藏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建设3个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4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6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20个省级名医工作室。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藏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00人,培养基层中藏医馆骨干350人。培养500名合格中藏医住院医师,建设1个中藏医全科重点专业基地。

《规划》还明确,弘扬中藏医药优秀文化,加强县级以上中藏医医院中藏医药文化主阵地建设,推进省级中藏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藏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和中藏医药文化体验场馆建设。推动中藏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青海道地中藏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设以中藏药文化为特色的青藏高原药用植物园和青藏高原适用药物保护利用基地。加快中藏医药对外交流,加大与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的合作交流,发展中藏医药服务贸易。

(十二)福建《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加大对中医优势医疗项目倾斜力度

近日,福建省医疗保障局、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9项具体举措,健全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政策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措施》明确,支持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护理院和养老机构内设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定点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措施》提出,支持中医诊疗技术发展。丰富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对来源于古代经典、至今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的中医传统技术以及创新性、经济性优势突出的中医新技术按规定及时纳入价格项目。支持开展中医康复、中医治未病、中药特殊调配加工等特色服务,促进中医服务能力提升和有效临床经验传承。稳妥有序实施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符合启动条件的在规定的价格总量内适当向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倾斜。

《措施》提出,加大对中医特色优势医疗服务项目的倾斜力度,将临床使用广泛、功能疗效明显、优势突出的中医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疗效确切且价格适宜、不易滥用的治疗性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取消个人先行自付比例。对中医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比例≥50%,或者中医特色指标考核优异的中医类医院,可采取降低起付标准或提高报销比例等方式予以鼓励支持。对中药实行倾斜的医保支付标准政策。支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按规定调剂使用,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在重大疫情中,对医保目录外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诊疗方案中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按规定临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治中的积极作用。

《措施》明确,探索符合中医特点的支付方式改革。遴选中医特色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稳定的中医优势病种,实施按病种收付费,探索中西医病种价值趋同研究,对中医肛肠等部分适宜病种实行同病同质同效同价。探索将适合门诊诊疗的中医优势病种纳入中医日间诊疗。探索对康复医疗、安宁疗护等需长期住院治疗的中医优势病种开展按床日付费。

《措施》提出,支持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支持分级诊疗制度体现中医药特点,实行向基层倾斜的医保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优先选择基层中医药服务。还提出支持福建省更多的中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助推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

(十三)湖北敲定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路线图:建设中部地区中医药五大高地

日前,湖北省中医药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湖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湖北将围绕中部地区中医药服务、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人才、科技创新和中医药产业五大高地建设,着力推进中医药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融入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中医药力量。

《规划》从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唱响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品牌、加快中医药开放发展、深化中医药领域改革、强化中医药发展支撑保障等十个方面,明确37项重点任务和36个重点项目。

《规划》指出,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以省级中医医疗机构为龙头、市县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争创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医类别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中医传承创新中心,布局建设15-20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200个旗舰国医堂,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2000中医阁

《规划》明确,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中医优势专科,支持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三专科一中心建设,突显中医药独特优势。巩固拓展中医药防疫成效,推动中医药全面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持续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

《规划》提出,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和造就更多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国家级领军人才。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开展在校生拜师跟诊制度,落实重经典、早跟师、早临床。实施时珍人才培养工程,评定湖北中医大师10名、湖北中医名师30名等。

为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培植3家产值超过50亿、5家产值超过30亿、10家产值超过10亿的中医药龙头企业,争取5个中药材获得国家道地药材产区认证,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3个。建设10家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打造以李时珍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品牌。

(十四)黄璐琦出席助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联席会议

近日,助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联席会议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启动仪式在湖南省郴州市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黄璐琦出席仪式并讲话。

黄璐琦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黄璐琦指出,湘赣粤港澳五地山水人文相依,产业优势互补。湘赣粤三省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首批建设省份,要突出示范引领,加强与港澳中医药共商共建共享,深入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联盟的成立,将为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构建中医药新发展格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港澳融入祖国发展大局贡献积极力量。他强调,要坚持互惠共享,全面提升区域中医药发展水平,打造中医药区域协同发展的标杆;加强辐射带动,持续推进中医药开放发展,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在湘期间,黄璐琦深入郴州市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调研中医药相关政策贯彻落实、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并与医护人员交流听取意见建议。

(十五)浙江加强西学中培训管理

日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浙江省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建立以质量为核心,基地化管理、模块化学习、学分制评价、标准化考核的西学中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数字化赋能作用,提升全省医疗卫生队伍中医药服务能力。

《办法》明确,全省各地市建立符合准入条件的西学中培训基地,承担西学中培养的主体责任,实施规范培训程序,确保培训质量。培训方式是采用学分制、模块化和小班化教学学习方式,分为第一阶段线上理论培训(50学分),主要有中医基础类课程、中医经典类课程、中医临床专科类课程、专病课程和专题讲座等;第二阶段线下集中培训(20学分)和临床实践(30学分),每阶段各1年。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导辖区内基地所在单位统筹做好培训的组织领导、培训实施、教学管理、师资遴选、考核评价等工作。考核设有线上考核、线下考核和实践考核,学员修满100学分即可申领《浙江省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合格证》。

《办法》提出,西学中培训合格取得相关证书的临床、口腔类别执业医师,均可开展与其专业相关的中医诊疗活动,通过相关职称考试合格并符合条件者可转聘为相同级别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对取得西学中培训合格证的执业医师在中医药人才项目、名中医评选、继续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予以支持。

根据《办法》,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设立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项目、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继续教育专项,鼓励西学中人员牵头或参与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名中医工作室、创新团队建设。

(十六)上海建成50家中医示范站点

日前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获悉,该市积极推进基层中医药优质服务同质化、模块化、协同化,在全市16区内已建成50家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简称中医示范站点),将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优质诊疗服务和中医健康服务体验窗口送到居民家门口。

建设中医示范站点是上海市为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级,打造申城最后一公里中医特色服务品牌的实事项目。建设完成后的中医示范站点内设中医诊室、治疗区和中医药养生健康教育特色区等区域,均配备中医骨干医师坐诊,围绕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提供中药饮片、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服务,部分站点还邀请中医名家及其团队坐诊带教。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二二年十二月八日


上一条:2022年中医药信息第12期

下一条:2022年中医药信息第10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