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医药信息第12期

时间:2019-01-21 10:26:55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18年第12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一九年一月十二日

本 期 目 录

一、重大事件. 1

二、兄弟院校. 7

三、科研动态. 9

四、海外资讯. 14

五、权威声音. 15

六、中医药文化. 16

七、中医药产业. 20

一、重大事件

(一)首届世界中医药科技大会召开

128日,首届世界中医药科技大会暨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科技发展委员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同期成立。

开幕式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肯定了世界中医药科技大会对于深入推进落实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类健康,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几千年来,中医学是在不断吸收同时代科学技术,又在不断治病防病实践中,丰富创新积累而形成的医学科学。他强调,继承和创新是事物发展的统一整体。没有继承,中医药的发展就没有根和魂,没有创新,中医药的发展就没有坚强的时代活力和独特的价值作用,继承和创新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升中医药疗效和服务能力的根本举措。他强调,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要坚持继承创新,发挥中医药应有价值;坚持包容开放,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坚持共建共享,服务世界各国人民健康。

世界中联主席马建中指出,大会遵循“健康中国”理念,旨在发挥世界中联的国际资源优势,推进中医药的海外拓展,打造中国乃至全球在中医药科技领域内战略性、专业性、重成果、广覆盖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惠及全球。

开幕式上,世界中联颁发了2018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领衔的《糖尿病中医诊疗体系重构与国际化推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郭兰萍领衔的《中药材重金属ISO标准研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陈士林领衔的《中草药国际通用DNA条形码鉴定体系》3个项目获一等奖。

世界中联还向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美因茨大学3个中医临床研究国际合作中心授牌。

大会以“新时代中医药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为主题,设中医研究、中药研究、针灸研究、真实世界研究、科技评价与成果转化、中医临床研究创新平台等6个分会场。张伯礼、陈凯先、吴以岭、石学敏等专家作主题报告。

会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共同指导,世界中联和世界针联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德国、俄罗斯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超过6万人次在线观看开幕式和主题报告网络直播。

(二)岐黄学者人选名单公示

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和保障。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公告,公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人选名单,浙江中医药大学万海同、中国中医科学院马堃等99人在列。

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旨在通过遴选百名岐黄学者和10名中医药首席科学家,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壮大支撑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该计划分阶段进行,首先遴选百名岐黄学者,再择优遴选10名中医药首席科学家。“岐黄学者”分临床型和科研型,遴选在中医药临床实践或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所从事的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员。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指出,岐黄学者应结合所从事研究领域,围绕中医药发展需求和重点问题,开展创新性、探索性和应用性研究,加强团队建设,积极推动解决中医药领域发展中面临的临床或科研难题,形成行业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中医药研究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成为中医药领军人才。

(三)第二届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113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届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孙春兰副总理来局调研讲话精神,就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听取意见建议。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局长于文明,副局长王志勇出席会议。

于文明就有关文件的起草背景情况、工作进展、总体思路、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说明。他希望各位专家委员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出主意、想办法,帮助我们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政策措施,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洪虎、李慎明、苟天林、王瑞璞、陈凯先、陈可冀、张伯礼、孙光荣等与会顾问和专家委员就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

余艳红强调,各位专家委员聚焦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这个主题,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起同题共答新时代的“考卷”,以很高的站位、开阔的视野、专业的精神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对下一步推动中医药改革发展很有意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四)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总决赛举办

1216日,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总决赛在京举办。历经6个月的激烈角逐,全国共有26支代表队进入决赛。最终,广西代表队获得冠军,广东代表队和在“杏林王者”微信小程序海选赛中脱颖而出的百人团代表队(一)获得亚军,黑龙江代表队、北京代表队以及百人团代表队(二)获得季军。

此次比赛内容涉及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黄帝内经》等中医药经典以及《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等方面,试题内容在传承中医药经典的基础上,紧扣当下中医药事业的核心工作,涵盖内容广泛,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旨在推动提升公民的中医药养生健康文化素养,推广中医药文化知识。决赛还特别邀请熊继柏、温长路、赵中振、徐文兵等中医药领域专家对参赛选手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解答,何清湖、储全根作为仲裁评审专家对比赛进行监督。数百名观众观看比赛,现场气氛热烈。

据了解,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于今年630日正式启动。参赛选手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中医医医疗机构、中医药高等院校以及相关企业等。经过初赛、淘汰赛等多个环节的激烈角逐,共有6支代表队进入总决赛。

除冠亚季军外,比赛还评出了百强选手奖、最佳选手奖、最佳人气奖、最佳指导老师奖和最佳组织单位及优秀组织单位。

大赛由中医中药中国行组委会主办,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健康台,各省、市、自治区的中医药管理部门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等单位承办。决赛视频将被制作成5集电视节目,于春节期间在各大网络视频平台以及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

(五)三部委联合印发《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

1219日,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2018-2025年,每年在全国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300万亩以上。到2025年,全国建成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总面积2500万亩以上。

《规划》指出,道地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石,加强道地药材资源保护和生产管理,规划引导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稳步提升中药材质量,对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道地药材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资源保护和环境友好、助力农民增收脱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

《规划》从重点任务、建设布局、资金筹措及建设进度、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工作作出部署,并提出了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建立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体系,基本建成道地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加快建设覆盖道地药材重点产区的生产基地;到2025年,健全道地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构建完善的道地药材生产和流通体系,建设涵盖主要道地药材品种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加强道地药材质量管理,良种覆盖率达到50%以上,绿色防控实现全覆盖。

《规划》明确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的四方面重点任务,要求提升道地药材生产科技水平,加快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质量优的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提高道地药材供种供苗能力;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依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民按标生产、规范管理,推进道地药材全程标准化生产;提升产业化水平,重点开展中药材产地加工,开发中药材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推广绿色生产技术。

在建设布局方面,《规划》将全国道地药材基地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区域,并根据区域特点划定主要品种、主攻方向与建设目标。在资金筹措方面,要建立中央、地方、社会多方投入建设机制,《规划》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努力争取拓宽投资来源,吸引金融、社会等资本参与建设,为规划实施提供基础保障。此外,《规划》还针对效益分析、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

(六)2017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结果公布

12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2017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结果: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工作稳步推进,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呈上升趋势,达到13.39%,即每10015-69岁的人群中,超过13人具备基本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调查显示,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较2016年提高0.54%,农村居民及中西部地区居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升速度很快,尽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居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呈缩小趋势。

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普及率、阅读率、信任率与2016年基本持平,维持在较高水平,行动率提升明显,较2016年增长2.7%,达到55.53%。反映出更多人群开始经常性地使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将中医药健康养生理念和知识作为指导健康行为的准则。

数据显示,与2016年相比,中国公民在中医药基本理念、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中医药文化常识、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等5个维度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信息理解能力素养水平涨幅最大,说明公众辨别中医药健康文化信息的能力不断提升。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和年龄是影响我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具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比例越高,中青年群体的素养水平高于老年群体。

调查表明,医疗服务机构仍是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的主要场所,工作单位和校园的普及作用提高明显,一定程度反映出近年来中医药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等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大众媒体是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的主渠道,电视是广大民众获取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第一渠道,同时手持终端和互联网阅读率的增长速度非常快。

针对报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突出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升工作,进一步缩小城乡间、地区间、不同群体间的素养水平差距。对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内容进行分类化管理,在传播好中医药健康文化理念的同时,增加行动类内容,提炼百姓关注、生活相关、适应推广应用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点。打好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的组合拳,坚持内容与形式、机构与传媒相结合,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单位工作,推出一批适宜网络传播的公益性中医药健康文化产品。充分发挥社区和家庭在提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方面的作用,在社区积极营造中医药健康文化学习氛围,发挥不同家庭成员的优势作用,促进广大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提升。

据悉,本次调查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机抽取调查点328个,覆盖15-69岁常住人口89107人。

(七)《中医食养智慧系列》入选科技部2018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科技部组织开展2018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推荐活动,并于日前公布入选作品名单,《中医食养智慧系列》图书(4册)等50部优秀作品入选。

《中医食养智慧系列》图书由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杨志敏编著,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中医食养智慧系列》图书分为春、夏、秋、冬4册,包含了400余种不同的食材和药材,共有365款药膳。或汤,或菜,或粥,或糖水,或茶,尽显中医饮食养生之智慧,中医药膳之精华。

此次评选活动得到了各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共收到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中央、国务院及中央军委有关30个部门推荐的244部作品(共计688册)。经形式审查,科技部聘请知名专家组成评议组,进行了独立的评议、推荐工作,共评出50部优秀科普作品。

(八)“珠江会议”聚焦中医药防治耐药菌研究

1227日,国家中医药发展会议(“珠江会议”)第二十九届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医药防治耐药菌及减少抗生素应用。会上,专家对相关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和展望,深入研讨中医药防治耐药菌研究的思路和优势,研究中医药减少抗生素临床应用的方案和策略。

国医大师晁恩祥表示,中医药在防治耐药菌和减少抗生素应用方面确有优势,在临床上,中药确实可以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疾病,并且耐药性小。因此要通过调查分析,找出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并进行具体研究,扩大优势。同时建立中医药的评价体系,真正以中医药角度诊疗疾病,才能研究出中医药防治耐药菌及减少抗生素应用优势之处。

国家中医药发展会议(“珠江会议”)由科学技术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中医药局、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省中医院承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等出席会议。

二、兄弟院校

(一)广州中医药大学: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闭幕

近日,全国中医药院校第十四届“广药白云山杯”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闭幕,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全国25所中医药院校的308名运动员参加了本次比赛。

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传统保健体育研究会主办,面向全国中医药院校的具有鲜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体育赛事。

自古医武同源,中医多兼习武,中医药院校一直以来也非常注重传统保健体育运动。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研究会组织和创编了不同类型的传统养生保健套路,编写了多部传统保健体育类教材,并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推广和运用。

本届运动会共决出99枚金牌、91枚银牌、84枚铜牌,10个运动队、25名运动员、10名教练员和10名裁判员分别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居奖牌榜前三位,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得A类团体总分冠军。东道主广州中医药大学总共获得16枚金牌,其中包括B类团体总分冠军、集体项目团体总分冠军、武术项目团体总分冠军、男子团体冠军、女子团体冠军。

(二)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机器人项目获“健康江苏”创意大赛一等奖

日前,首届江苏省研究生“健康江苏”创意大赛在南京落幕。经过激烈角逐,南京中医药大学提交的“Acubot(穴位)-数字经络智能针灸机器人”获智慧健康组一等奖。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徐天成介绍,该团队研发的数字经络智能针灸机器人Acubot(穴位)项目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以传统中医“同身寸”原理为依据,通过内设的高精度摄像头、传感器、传送带、智能主机等得出个体化的穴位坐标来实现穴位的自动定位和快速无痛进针,并模拟真人针灸手法。目前,该项目正处于实验室阶段。

此次大赛,由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南京市青年联合会协办。大赛吸引了来自江苏省和辽宁省的20所高校提交的130件作品参赛。

(三)山西中医药大学:与亚宝药业校企合作

1212日,山西中医药大学与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山西省太原市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本次合作以产学“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为指导原则,对各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产学研一体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

亚宝药业将出资100万元在山西中医药大学设立“亚宝春播基金”,用于奖优助困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

此次合作将促进校企人才的双向流动,促进双方的科研项目合作,充分发挥亚宝的平台作用进行项目成果转化,以更多好的项目服务社会。

(四)上海中医药大学:“启玄”导师团为新生导航

上海中医药大学于20157月开始实施“跨界协同育人共同体——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项目。“导师团”由专业课教师、科研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管理服务人员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和社会精英等组成。该项目共组建35个团队,每个团队成员为7-10名,由一位“名师”“名家”或“名医”担任团长。“启玄”导师团便是其中之一。导师团旨在通过发挥“名师”“名家”和“名医”的积极引领作用,破解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难题。

该校基础医学院“启玄”导师团服务的学生来自2015级、2016级中医学专业。与学校其他导师团的服务对象有所不同,这些学生入学后的前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接受联合培养教育。联合培养期间,学生接触的人文基础课程多、中医专业课程少,所处环境的中医药文化氛围较为薄弱,导致学生专业学习情绪呈现不稳定的特点。如何引导这些学生认同联合培养模式、坚持中医专业学习、努力自觉提升专业素养,“启玄”导师团的导师们就此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根据学生的情况,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新生导航课”应时而生。“新生导航课”的推出,不仅满足了新生的专业情感需求,也弥补了其专业课程少的缺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形式单一、缺少互动、教育对象仅涉及大一新生等。于是“启玄”导师团结合学生社团青杏中医社的优势,进一步完善“新生导航课”的运行机制,构建“新生导航课+青杏中医社”模式,实施以讲课为主体、以实践为补充的培育方案,同时为大一、大二的学生开展专业德育教育,引导他们关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立专业认同感。

(五)成都中医药大学:建中国中医药报采访中心

1226日,《中国中医药报》社首个高校新闻采访中心落户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武东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毅签署合作协议,并向该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希颁发中心主任聘书。

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利用中国中医药报的平台优势,全面反映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教学、科研、医疗、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和先进经验。报社还将邀请专家或选派记者对中心成员进行业务培训。

武东表示,在中国中医药报创刊30周年之际,在高校设立新闻采访中心,能让报社更好地了解中医药院校师生需求,为师生服务,为中医药行业作贡献。能让报社更加熟悉青年人的思维和交流方式,促进中医药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同时,加强高校新闻采访中心建设,培养既懂得新闻传播学知识,又了解中医药学知识的跨学科人才,是对中医药新闻传播专业队伍建设,也是对中医药人才培养做出的尝试和贡献。

刘毅表示,合作建立校园新闻采访中心将实现双方发展共赢。学校将用好报社搭建的“新闻绿色通道”,加强新闻报送,全面展示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影响力。新闻宣传业务培训班同期举办。

三、科研动态

() 中国中药协会研讨葫芦娃药业小儿肺热咳喘颗粒(4g)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10万例病例注册登记研究方案

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筹)与中国中药协会药物研究评价技术中心日前在北京召开了葫芦娃药业小儿肺热咳喘颗粒(4g)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10万例病例注册登记研究方案讨论会,聚集一批中西临床专家、方法学家、信息医学专家,就该项目研究方案、信息实施系统及实施流程进行了论证。

据了解,本次研究旨在了解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在临床实际诊疗中处方适应症构成以及医生的处方行为和处方习惯;通过对不同适应症的医生处方情况、疾病转归的分析,结合中医理论明确产品治疗的优势病种和优势中医证候;分析评估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临床应用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丰富完善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的循证证据。

中国中药协会药物研究评价技术中心张学斌介绍,本次研究的目标人群主要是医生处方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的患儿,主要疾病领域有感冒、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或其它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德派软件(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洪表示,本次研究的数据采集系统在总结“中国心脏外科注册登记系统”“藿香正气液百万例真实世界研究”“天津市母婴健康追踪队列研究”微信端临床研究实施系统等基础上进行了研究设计。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景萍表示,葫芦娃药业致力于儿童药物研发,以“健康中国娃”为企业使命,传承名方、精研名药,发扬光大中医药传统文化,将用更全的品类、更高的标准、更好的疗效解决中国儿童用药难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吴圣贤教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曹玲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戎萍教授等也参加了研讨。

据介绍,为解决现有儿童用药“不够用、不好用、不会用”的问题,发挥中医药在儿童健康中的作用,并促进中西医融合,推动国内外学术发展,推广儿科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儿科中成药的研究评价,加强儿童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中国中药协会儿科药物研究技术平台先后承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药儿童用药相关政策建议》儿科政策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成药治疗儿科相关疾病临床应用指南》课题。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申昆玲教授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融教授联合申请成立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该专委会将以“关爱儿童,中西融合,防治相护,医药共生”为宗旨开展工作,将在20194月在北京召开首届中国中西融合儿童健康大会。

(二)玉屏风颗粒有助减少慢阻肺患者急性发作次数

1221日,钟南山院士带领专家团队在广东省广州市发布了最新慢阻肺临床研究成果,指出中成药玉屏风颗粒有助减少慢阻肺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一项研究则发现,打太极拳在改善慢阻肺患者功能状态方面的效果与传统肺康复锻炼相当。

据悉,此次发布的两项研究成果已分别发表在相关国际医学专业期刊上,为我国慢阻肺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

(三)英国:新研究确认35个慢性肾病风险相关基因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新发布的一项研究说,研究人员已发现了35个与慢性肾病发病风险相关的基因,基于这一成果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鉴于肾病本身涉及很多遗传因素,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相关遗传机制的不了解限制了这类疾病诊治技术的发展。由曼彻斯特大学学者领衔的国际团队所完成的新科研发现有可能改变这一局面,相关成果已经刊登在英国期刊《自然·通讯》上。

报告主要作者、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托马谢夫斯基说,团队利用“下一代核糖核酸测序技术”来完成这项研究,“我们希望新发现的肾脏基因中能够找到未来诊断和治疗慢性肾病的有效标靶”。

据研究人员介绍,其中一个名为“mucin-1”的基因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个基因的变异在一些具有家族遗传特性的肾衰竭病患身上已被发现。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如果能够通过基因测试在早期阶段就诊断出肾病风险将更有利于治疗。

(四)中国:发现免疫系统“刹车”分子的降解机制

1129日凌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琛琦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博士研究生孟祥波和刘希伟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人体免疫系统“刹车”分子PD1的降解机制,以及该机制在肿瘤免疫反应中的功能。

扮演人体免疫系统“警察”的T淋巴细胞,有时会“罢工”,不能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抑制肿瘤生长。此前国外科学家发现部分肿瘤细胞会通过激活PD—1分子让免疫系统“刹车”,但未解释PD—1在肿瘤微环境中如此“活跃”的原因。许琛琦研究团队对这一重要科学问题作出了解答,阐明了重要药物靶点PD—1的新调控机制,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肿瘤免疫应答并设计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五)英国:甘露糖可减缓肿瘤生长

根据英国《自然》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肿瘤学论文,单独或结合化疗药物服用单糖甘露糖可以减缓小鼠的肿瘤生长。这项研究被认为前景可观,但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验证。

许多肿瘤会经历代谢变化,表现出葡萄糖摄取增加,由此引出了一个问题:服用不同类型的糖,是否能够影响肿瘤的生长?

鉴于此,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科学家凯文·莱恩及其同事,在最新实验中研究了甘露糖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他们报告称,甘露糖减缓了肿瘤细胞生长,并提出甘露糖或许能够干涉葡萄糖代谢。此外,结合化疗药物顺铂或阿霉素服用甘露糖,显著加剧了细胞死亡。

研究人员通过饲管(一周三次)和饮水(持续性地)让肿瘤小鼠服用甘露糖。结果显示,这种疗法耐受良好,而且无论单独施用还是结合阿霉素施用,似乎都减缓了肿瘤生长。

细胞对甘露糖的敏感性与较低水平的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相关。研究团队测试了不同人类肿瘤(卵巢癌、肾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细胞中的PMI水平,结果参差不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结直肠肿瘤的PMI水平较低,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对甘露糖更敏感。此外,结直肠癌小鼠服用甘露糖后,肿瘤发生明显减少。

研究人员总结表示,甘露糖疗法可能代表了一种简单而又安全的靶向多种肿瘤生长的方法。

(六)澳大利亚:检测癌细胞的全新技术问世

根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5日发表的医学研究报告,一项能在10分钟内完成的癌细胞检测技术问世。这项检测通过识别癌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差异,快速完成初步诊断。

甲基基团附着到DNA上的过程被称为甲基化,这一过程受到遗传操控。DNA甲基化作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在所有“成熟”的人类细胞中,DNA都携带这些修饰。

而癌细胞与健康细胞的基因组信息具有显著差异。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它与正常细胞最大的不同是有无限增殖、可转化和易转移的特点。基因组的差异也导致在大多数类型的癌细胞中,甲基化水平和模式都存在差异。

此次,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马特·特劳及其同事发现,癌细胞中不同的甲基化情况,会影响DNA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这些特性中,研究人员发现DNA与金纳米粒子的连接尤为紧密,他们利用这一特性开发出了一种癌症检测方法。

新方法只需极少量来自患者的纯化的基因组DNA,就能在10分钟内完成检测,且检测结果仅靠肉眼就能辨别。研究团队已经在代表不同癌症类型的100多个人类样本——72名癌症患者和31名健康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测试了这一方法。

研究人员表示,在目前的阶段,此方法只能检测是否有癌细胞存在,暂时还无法识别其类型或疾病进展。今后应对更多样本进行测试,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开展更详细的分析研究。

(七)美国:石墨烯成医学检测工具

石墨烯是一种很神奇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应用前景广阔。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一项新研究,又赋予了这种材料一种新用途——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研究人员指出,石墨烯是一种很有用的检测工具,其声学特性能够帮助科学家开发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方法。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期刊《应用材料与界面》上。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材料,材料中结合原子的化学键会因弹性而产生共振,其振动波,即声子,可以非常精确地测量。当分子与石墨烯相互作用时,这种共振会以可量化的方式发生改变,其变化模式取决于分子的独特电子特性。通过测量由分子引起的石墨烯声子能量的变化,就可以确定该分子的电子特性。

正是基于这一原理,研究人员通过石墨烯声子能量的变化来检测ALS。在研究中,他们将来自ALS患者、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及没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志愿者的脑脊液放置在石墨烯上,然后通过石墨烯声子振动特性变化情况进行脑脊液成分分析,进而识别脑脊液所属——是来自ALS患者,还是多发性硬化患者,抑或是没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志愿者。研究人员称,由于目前还没有可靠的ALS实验室检测手段,所以这种客观的诊断测试可以帮助ALS患者尽早开始接受治疗,减缓病情。

论文作者之一、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工程学院副教授维卡斯·贝里指出,石墨烯是一种“超级材料”,目前科学家对其声学特性的研究甚少。他们的研究表明,依仗其声学特性,石墨烯可以作为一种极其通用且准确的探测手段。

(八)英国:一种脂肪酸可有效对付艰难梭菌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近日称,该校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可以有效对付艰难梭菌的脂肪酸,有望通过更为简洁的方式防治肠道疾病。

健康的肠道环境受到破坏是肠道感染的主要原因,艰难梭菌则是导致疾病的罪魁祸首。目前主要采用注射抗生素和人体粪便提取物的方法来治疗,尽管有效果,但越来越多的艰难梭菌已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而粪便微生物移植治疗过程极为繁琐,需从捐赠者的粪便中提取样本进行处理,捐赠者要定期进行细菌、艾滋病病毒和肝炎病毒等检查,病人则通过结肠镜方式或口服胶囊来接受治疗。

帝国理工大学外科和癌症系主任麦克唐纳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通过临床试验、动物模型甚至机器人肠道进行比对研究,首次揭示了病人肠道是如何遭受艰难梭菌反复感染的。他们发现,人类肠道中有一种以天然分子形式存在的脂肪酸,称做戊酸盐,其可以有效抑制艰难梭菌的繁殖。“当戊酸盐在抗生素作用下减少时,艰难梭菌会生长良好;而通过使用粪便微生物移植抑制艰难梭菌生长时,戊酸盐会增加。”麦克唐纳说。

四、海外资讯

(一)罗马:设何氏妇科工作站

日前,在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暨“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周活动期间,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在罗马设立了何氏妇科工作站。

意大利总统府秘书长奎利尼发来贺信,带来了总统马塔雷拉的热诚问候,信中说:中医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自然医学,受到所在国民众的普遍欢迎。中医药也获得了大量中国本土以外的新信息反馈,为中医由东亚区域性医学转向世界性医学作了铺垫。

杭州市中医院何氏妇科肇始于晚清,已传五代,在临床中逐步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学术体系,在女性经、带、胎、产、杂病的中医诊疗中独具疗效。

何氏妇科具有临床效果显著、学术特色鲜明等特点,此次在罗马设立工作站有助于提高欧洲整体中医诊疗水平。

(二)德国:我国首例中药提取物进入《德国药品法典》

三七通舒胶囊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中药新药,是从三七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制剂,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物质基础清楚、作用机理明确和临床疗效显著的现代中药。近期,三七通舒胶囊原料药三七三醇皂苷进入《德国药品法典》2018年版,这是我国首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提取物进入西方发达国家药典,代表了中国中药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成果。

(三)比利时:举办“亲情中华·中医名家 海外行”

123日,“亲情中华·中医名家海外行”代表团在比利时泰姆瑟市政厅举办中医养生讲座,并就中西医互学互鉴等话题与当地学者进行了交流。

活动中,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吴中朝阐述了中医的养生理论以及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并着重强调了针灸的作用。现场听众不仅在讲座过程中踊跃提问,还在活动结束后继续向在场的中医专家请教养生保健知识。中国侨联副主席齐全胜表示,此次活动非常成功,将对海外侨胞乃至外国公众进一步关注、了解和热爱中医起到推动作用。

据悉,比利时是此次中国侨联“中医名家海外行”的第二站。代表团此前已在德国举办了中医讲座,还将前往荷兰。

五、权威声音

孔子学院要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打造汉语教学权威平台。要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发挥汉学家的文化使者作用,培育人文交流综合平台。要实施“汉语+”项目,因地制宜开设技能、商务、中医等特色课程,建立务实合作支撑平台。要坚持开门办学,发挥双方办学优长,培养更多熟悉对方国家的优秀人才,构建国家友好交往平台,为深化中外友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24日在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上表示,孔子学院要因地制宜开设中医课程。

“广西发展少数民族医药和健康产业条件得天独厚,要积极发挥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使少数民族医药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为‘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汪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于1211日率中央代表团一分团在南宁看望慰问各族各界干部群众。上午,汪洋等来到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了解医院建设、少数民族医药发展情况,考察特色诊疗,与患者、医务人员亲切交流。

“中医是《易经》的具体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认为中医与《易经》的关系为,《易》为体,医为用,二者具有相同的思维模式,中医是《易经》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根源,因此中医将会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先行者。

“打造可供借鉴的五寨中医药健康扶贫模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表示,在五寨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最后阶段,要认真核对脱贫考核任务,梳理存在问题和不足,逐项抓好落实。要继续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到县、中医药专家到医院和村镇,帮助引进中药企业在五寨投资种植中药材,动员各方面力量实施健康扶贫;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广热敏灸等中医适宜技术,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让广大群众能在家门口看上中医、看上好中医,打造可供全国借鉴的五寨中医药健康扶贫模式。

六、中医药文化

(一)穿越40年中医药改革再起航

19789月  党中央〔197856号文件转发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邓小平同志在批示中指出:“这个问题应该重视,特别是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

19824月  卫生部在衡阳召开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事业”指导方针,明确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基本方针,史称“衡阳会议”。

198612月  国家中医管理局正式成立。1988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中药管理职能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划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7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之一。

200310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施行。

200777日  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北京站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

2009421日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了此后一段时期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产生了重要的深远影响。

20096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在北京召开国医大师表彰暨座谈会,表彰首届30位“国医大师”。

2015105日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祝贺。

20151218日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指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20162月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由国务院发布。

2016819日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大会明确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重申坚持中西医并重,强调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并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部署和要求。

2016126日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坚定发展中医药的信心和决心。

20161225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我国首部中医药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发展中医药有国法保障。201771日,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

(二)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宗明作为首席专家投标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认同体系研究”获批立项。该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为主要合作单位,是我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领域内首个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的课题。

该研究分设五个子课题: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认同历史规律研究、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认同逻辑结构研究、基于中医药译介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话语构建与认同研究、基于海外传播平台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认同研究、基于媒介融合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认同研究。课题从国际传播的宏观视野,深入考察中医药文化传播认同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中医药文化传播认同体系的结构与功能,探寻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认同度的话语体系、平台路径与方式策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是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层次最高、权威性最强的研究项目。该类项目自2005年设立以来,一直是国内社科界高度关注和激烈竞争的焦点。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进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标志着运用人文社会科学思想方法进行中医药国际传播体系研究的水平取得重大进步,对传承、发掘、整理、传播中医药文化,拓展新领域,运用新方法,开启新思路,具有开创性意义。

(三)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0年中医针灸成功申遗之后,11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又一次为中国的中医药响起掌声。“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备受世人瞩目,更令国人自豪。而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也更为自信和坚定。

扎根于藏文化和藏族群众生活的藏医药,是中医药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藏医药浴法”是中国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正如委员会在决议中所言,“凸显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传统知识的重要性,提供了人类与环境间可持续关系的积极例证”。

包含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蕴藏着对人类生命的深邃思索,为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近些年来在世界舞台上屡放异彩,深受各国民众欢迎。

此次“藏医药浴法”列入非遗代表作名录,有利于促进不同民族关于生命健康和尊重自然的对话,并将进一步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医药重要意义的认知。中医药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将以更丰富的例证、更生动的实践、更精彩的表达,在保障生命健康、探索人类与环境间可持续关系等方面,贡献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智慧和创造力。

“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以此为契机,中医药的活态传承必将进一步加强,更有利于激发出国内外对中医药的保护之心和重视之举,为中医药更好地走出去奠定坚实基础、营造良好氛围。

申遗成功,亦是保护和传承的新起点。在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征途上,我们要勇担历史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认真履行中国政府的保护承诺,努力提高遗产项目的存续力,让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惠及更多民众。

由此,中医药迈向世界的步伐也将更加自信稳健,在增进各国民众健康福祉同时,润物无声推广中华文化的价值观。让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之中,创造中国经验,彰显中国精神,凸显中国的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

(四)《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首发

124日,《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首发式在北京举行。《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从2009年开始酝酿,策划及组织编写发动了近300多人参与,历经9年多的时间,完成了编撰出版任务。

2017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3.5万亿元,已成为世界制药大国,正在向世界制药强国迈进。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发展带动了医药科技创新,国内外新药研发明显加快, 新型创新药物层出不穷,上市新品种明显增多。为进一步加强临床安全用药指导,编写一部新的医药类工具书很有必要。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总主编余传隆说,《大辞典》作为我国“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是一部填补我国临床空白的大型综合性医药类工具书,可供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及从事医药科研、生产、经营、教学和监管人员使用和借鉴,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会使广大患者受益无穷。

全书共有35册,其中中药成方制剂卷,分上下2册;中药饮片卷,1册;化学药卷,分上下2册。全书收载品种共11907种、制剂剂型共14542种,其中中药成方制剂卷品种6504种、制剂剂型8494种;中药饮片卷品种1003种;化学药卷品种4400种、制剂剂型6048种。全书共有2465万字。

(五)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药文化产业分会成立

近日,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药文化产业分会成立大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北京召开。

会上,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会长吴刚介绍,成立中医药文化产业分会,是当前政策、技术、物流、互联网、大数据、资金共同驱动的中医药网络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医药文化产业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该分会是中医药行业中首个定性为“文化产业”的分会,将以“传承、弘扬、融汇、探索、创新、发展”为宗旨,为中医药文化事业形成良性循环产业链作贡献。

成立大会上,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副会长朱佳卿和新当选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分会会长苏荣彪分别与民政部中国地名学会签署了《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与中国地名学会战略合作框架》,与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长安动漫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就与中国移动咪咕动漫有限公司合作制作百集动漫《神奇的中医》签署了共同拍摄制作协议。

七、中医药产业

(一)河南:已建成1740个中医馆

近日,河南省中医馆项目现场培训会召开,通报了全省中医馆项目实施情况,指出全省已建成中医馆1740个,覆盖67.43%的乡镇卫生院和64.8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培训会上,与会代表参观了郑州市金水区和管城区4家中医馆建设情况。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负责人展开经验交流,为全省中医馆建设建言献策。

会议要求,各地要慎重确定中医馆项目建设单位,并定期开展督导,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要把基层作为推进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阵地,利用政策优势,重视特色发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二)北京:发布《北京中医药健康旅游手册》

近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联合主办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培训暨对接洽谈会召开,首次发布了《北京中医药健康旅游手册》。

该手册将重点资源点的特色、产品及服务等内容做了系统归纳整理,为旅行社和旅游企业进行产品研发、线路策划提供良好的内容基础,是运营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的参考书。

(三)宁夏:中医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启动

1210日,宁夏中医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暨宁夏中医药数据中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启动。

宁夏中医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暨宁夏中医药数据中心项目由宁夏中医药管理局统筹,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承建,项目自20166月投入建设以来,全区已有18家公立中医医院、237家基层中医馆纳入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各系统均已逐步上线运行,初步实现了全区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该项目涵盖宁夏中医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和中医云HIS项目等三个子项目。借助该项目,平台内各单位医生可调阅患者历史病历、检查检验报告、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清晰掌握其既往病史、治疗史等,在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的同时,有效避免了重复检查,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可通过借助中医云HIS等平台,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并借助平台的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功能,实现与上级专家远程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和业务培训等需求。与此同时,通过该项目,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可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中医药服务与监管,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撑。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黄涌介绍,宁夏将继续扩大信息平台建设范围,逐步将全区所有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及综合医院中医科纳入其中,通过中医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和中医云HIS对接,从而建成完整、规范、统一的区级中医药信息共享平台和中医药大数据中心。

(四)山东拟建一批近视小儿推拿防控基地

日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小儿推拿防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利用2年时间,依托省、市、县级中医医院成立一批儿童青少年近视小儿推拿防控基地,发挥中医药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作用,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水平。

《方案》提出,将建立健全“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服务网络体系,在省、市、县设立儿童青少年近视小儿推拿防控基地,在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小儿推拿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服务站;制定统一的小儿推拿治疗近视手法操作标准,形成完善的以小儿推拿为主,集耳穴、拔罐、艾灸、中药外敷等为一体的系统化中医药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方案;大力推广小儿推拿防治近视适宜技术,积极培养各级医疗机构小儿推拿骨干,推动小儿推拿防治近视进学校、进家庭,同时加强科普宣传教育以及对校医、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推拿手法操作培训。

上一条:2019年中医药信息第1-2期

下一条:2018年中医药信息第11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