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医药信息第6期

时间:2016-09-12 08:21:19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6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二一六年七月十日

本 期 目 录

一、医药政策……………………………………………………1

二、兄弟院校……………………………………………………2

三、科研成果……………………………………………………5

四、海外资讯……………………………………………………6

五、权威声音……………………………………………………8

重大事件……………………………………………………10

七、中医药文化…………………………………………………10

八、中医药产业…………………………………………………18

一、医药政策

(一)《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

6月6日,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发布,要求突出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中医医师等作为家庭医生在基层提供签约服务。到2020年,力争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家庭医生团队将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明确签约服务内容,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可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服务、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要首先从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入手,确定服务内容,并逐步拓展服务范围。

《意见》指出,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公共卫生服务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健康管理服务可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服务、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

(二)《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指引》

5月27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指引》,引导中药材物流基地的合理布局与规范建设,加快建设全国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

《建设指引》指出,中药材物流基地应具备仓储管理与专业养护、质量检验与流通追溯、初加工与包装服务、销售与融资服务四大服务功能。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主体应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中药材经营企业、中药饮片企业、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中药材市场开办与管理企业、中药材电子商务企业、中药材仓储物流企业或其它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

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主体应熟悉相关地区中药材生产、流通与物流情况;掌握国家发布的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包装技术、仓库技术、仓储管理、气调养护与中药材物流质量管理等标准的内容,并具备实施执行能力;根据行业需求和国家标准提出可行的基地建设方案,并通过相关行业组织的第三方咨询论证。

(三)《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实施意见(试行)》

6月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5年,初步形成以“5+3”全科医生为主体,以“3+2”助理全科医生为补充的全科医生队伍,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全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通知指出,“3+2”是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主要模式,即完成3年医学类专业高职(专科)教育的毕业生,在培训基地接受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严格按照《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和《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开展培训。其中,临床培养基地原则上以县级综合性医院为主,中医临床培养基地原则上以县级中医院为主,充分发挥已投资建设的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作用。做好培训基地的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培训教学相关设施与条件,加强准入和运行监管,建立不合格基地的退出和问责机制,严格实行动态管理。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对象是临床医学、中医学类专业三年全日制高职(专科)毕业,拟在或已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人员,包括应届毕业生以及有培训需求的往届毕业生。

培训期间,学员可在带教师资指导下进行临床诊疗工作,执业注册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关要求执行。培训结业考核合格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执业地点限定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执业范围为全科专业。单位委派人员应当与原单位签订协议,约定培训期满后回原单位服务一定年限。

二、兄弟院校

(一)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答辩请院士把关

日前,成都中医药大学举行国家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2016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石学敏院士,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经络研究中心主任吴焕淦研究员应邀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该校副校长余曙光介绍,邀请院士等顶级专家指导答辩工作既为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把脉,又让学生借力答辩专家渊博的学识和经验,精进学术科研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法国自由学院中医研修班在兰州开班

由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办,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法国自由学院中医研修班日前在兰州开班。来自法国自由学院的16名医务人员,将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为期半个月的中医实践和中医理论学习。本次培训班是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待的第三批来自法国自由学院的学员。此前,医院已培训了外籍中医研修班学员40多人次。法国学员代表伊乌在开班仪式上说,甘肃是丝绸之路一个重要发源地,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希望这次我们的学员能够学习更多的中医知识,回国后应用好中医。甘肃中医药大学校长李金田希望法国学员们作为中法的友好使者,架起友谊的桥梁,促进中医药在法国的传播和推广。

(三)甘肃中医药大学举办经典医籍诵唱已10届

6月3日,甘肃中医药大学举办经典医籍诵唱活动,该校医学生用丰富多彩的形式重温经典医籍。

甘肃中医药大学“经典医籍诵唱”活动已成功举办10届,成为该校参与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校园文化活动,也被评为该省“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品牌”。

当天活动,共有1600余名学生参与。学生们演唱、朗诵了《伤寒论序》《黄帝内经》等经典中医典籍,展现了中华医学经典的神韵。

(四)中国中医科学院将与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合作

6月13日,第二届中德卫生创新对话暨第29届中德-德中医学协会联合年会在京召开。在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德国联邦卫生部长格勒见证下,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范吉平代表该院与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此次签署合作备忘录是对《中德卫生合作行动计划》的进一步落实。双方合作内容包括通过学术会议、合作研究开展如心脏病、高血压、妇科病及疼痛等优势病种的学术交流;医疗技术、医院管理经验交流;医疗人员教育培训等。

(五)四川中医药高专将在俄建培训中心

近日,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侯再金代表该校与俄罗斯传统医学研究院、俄罗斯康复与疗养科学中心签订康复与疗养研究合作框架协议。

协议主要包括康复疗养技术推广与研究、在俄开设传统医学教育培训中心、互派专家开展学术交流访问等。尤其针对脑中风、脑瘫患者,发挥中医药在康复、疗养中的独特作用。此次合作将以培养学员为纽带,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在俄开办中医医疗机构,形成中药和其他中医产品的销售网络。

(六)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成立

近日,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倡导发起的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宣告成立。来自中俄两国的70家高校、医疗机构、药企等,作为首批成员联合发表《共同宣言》:“共同促进中医药在俄罗斯乃至世界范围内健康、有序、成熟地传播和发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院士当选第一届联盟主席。联盟将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学者互访、科研合作、技术推介等形式,加强中俄两国植物药及传统医学共性技术研究与推广。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还签署了中俄中西医结合学院框架协议。该学院将以中俄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为重点,联合中俄双方组建实验室和研究所,构建中俄双校园的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中俄中西医结合学科将是国内首个中俄两国共同在传统和现代医学领域开展联合建设的特色学科。两校还准备在黑河市共同建设中俄中西医结合医院。

(七)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

6月16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召开。此次学术沙龙以“中医临证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及老师共36人参加。

沙龙由5名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讲,分别从比较效果研究及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生态系统服务视阈下的新安医学地域现象,运用桂枝汤、小柴胡汤、大青龙汤等经方治疗外感热病的心得,孙书臣教授中医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经验等方面分享了研究成果。

(八)山东中医药大学等5所高校增设儿科专业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6月22日发布消息称,该省包括山东中医药大学在内的5所高校,今年增设儿科方向专业,计划招生490人。

山东省教育厅会同省卫生计生委,对“十三五”期间该省儿科医师需求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该省医学院校办学条件和专业建设情况,确定今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开设中医学(儿科方向)本科专业,青岛大学、泰山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济宁医学院4所高校开设临床医学(儿科方向)本科专业。5所高校儿科方向本科专业招生计划460人。山东中医药大学另设置中医学“5+3”一体化学制,研究生阶段儿科方向招生30人。

三、科研成果

(一)量效关系研究获国际整合医学大会优秀展示奖

日前,由整合医学健康学术联盟、国际补充医学研究学会、整合医学健康政策联盟、补充与替代医学学术联盟以及整合医学健康学会等联合主办的2016国际整合医学健康大会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经过大会专家的严格评审,在读博士研究生田佳星与其他4位研究者的“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君药量效关系研究”壁报展示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展示奖。该研究依托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观察如何通过改变药物剂量确立复方中的君药,揭示了复杂情况下的方药量效变化规律,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二)越鞠丸个体化抗抑郁研究成果发表

近日,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基础重点实验室、转化系统生物学与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教授陈刚团队处获悉,他们在中医经典方药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研究上又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20日的《科学报告》上,这是他们在Nature出版集团所属杂志上第二次发表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研究论文。

陈刚教授团队去年在此杂志发表的论文中使用模拟临床抑郁的动物模型研究,显示越鞠丸在抗抑郁作用上具有快速持久的优势。他们又进一步研究了越鞠丸对不同遗传来源的动物中抗抑郁作用的差异性,首次将个体差异结合特异性分子信号方法引入中医药研究,揭示了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个体差异性及其独特的机理,提示个体遗传体质对中药的作用有明显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医辨证论治个性化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三)《中医杂志》英文版SCI影响因子首次破1

据6月14日发布的2015《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中医杂志》英文版(JTCM)2015年SCI影响因子达到1.023,首次超过1。

此外,中国中医科学院《世界针灸杂志》(WJAM)今年也被“新兴资源引文索引”(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ESCI)数据库收录。

ESCI由汤森路透集团2015年11月推出,与SCIE等共同组成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在WOS数据库中与SCI为同一个检索入口。ESCI的推出旨在扩展WOS出版物收录范围,收录具有区域重要性和新兴科技领域中的高质量、同行评审、英文出版物。根据SCI数据库的扩容速度,进入ESCI的杂志将很快进入SCI数据库。

(四)《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发布

由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临床研究联盟组织的《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日前发布。该指南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的支持下完成,是糖尿病领域基于循证指导的中医临床实践权威专著,联盟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担任主编。

《指南》以成年糖尿病及并发症患者的中医药治疗为主要内容,使用人群为中医内分泌和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科临床医师。仝小林介绍,《指南》在既往糖尿病诊疗指南、标准基础上,采用质量较高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系统综述和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严格质量评价,从现有文献中筛选证据级别较高,临床疗效可靠,便于推广。

四、海外资讯

(一)西方医学节刮来中医风

5月19-22日,意大利博洛尼亚市的大型活动——博洛尼亚医学节上,中国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受邀国,有关中国的元素成为本届医学节的一大亮点。前欧盟主席、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中国驻米兰总领馆副总领事黄永跃、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教育参赞罗平出席了相关活动。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教授魏玮做了一场题为“厨房里的中医药”的讲座,将厨房中常见食材的药用价值图文并茂地向意大利公众进行介绍,并附上小药方,教大家随手治疗小病小痛。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研究所教授朱晓新举办讲座,代表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屠呦呦向公众介绍了青蒿素的发现历程。此外,还举办了中国医药企业圆桌会及中国太极拳养生体验活动等,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

(二)66种中药材入欧洲药典

欧洲药典中药委员会主席葛哈德•法兰兹日前在浙江杭州举办的“中医的未来”国际峰会上表示,截至今年5月,已有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未来的目标是把中医最常使用的至少300种中药材纳入欧洲药典。

欧洲药典是欧洲药品质量检测的唯一指导文献。目前已进入欧洲药典的中药包括人参、陈皮、白术、大黄、水红花子、虎杖、三七等66种,占欧洲药典里184种草药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葛哈德•法兰兹介绍,每一味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都需要经过严格检测论证,欧洲药典37个成员国中若有一个对某种药材提出疑问,都无法成功入典。这66种中药,今后在安全性、质量、疗效等方面有了欧洲认可的标准规范,为中药在国外被更广泛的接受使用奠定基础。

(三)新加坡中医药服务标准要求药方用中文和拼音

日前,新加坡正式推出两大传统中医药服务标准,特别强调中药与药方名称,以及处方标签的规范。这是新加坡当地首次推出这类中医药标准,由中医师自行决定是否采纳。根据标准,今后中医师应为常用药材和标准药方提供只印有简体中文和汉语拼音的药方名称。

新加坡常用的中药材如连翘、金银花和黄连等,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名称或写法。有些中医以拉丁文注明药名,有些则用繁体中文。因此,新标准为超过320种本地常用中药材以及190种标准药方,制定了可相互对照应用的华文和汉语拼音名称。

(四)日本兵库中医药孔子学院举办学术活动

6月4日,由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武田时昌教授主持的“传统医药文化的多角度研究班”的研究会活动,在关西大阪附近的学校法人中医药孔子学院内举办。

会上,中医药孔子学院日方副院长、兵库医疗大学药学部戴毅教授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不平凡的研究历程;关西医疗大学中吉隆之讲师详述了古代关于马医针灸学的概况,并比较了《司牧安骥集》中与近代史料记载中的不同;东京二松学舍大学的野村英登讲师则商讨了“虚心实腹”的健身理论和技巧;台湾杨氏老架第八代传人陈邦德先生,以《易筋经》与中国养生为题,现场传授了练习法,使大家在深刻理解养生文化的同时,初步掌握了调气、调心、调息的基本方法。

(五)ISO/TC249第七次年会开幕

6月6日,ISO/TC249第七次年会在意大利罗马开幕,会议宣布澳大利亚David GRAHAM继续担任ISO/TC249主席,中国沈远东教授担任副主席、桑珍教授担任秘书长。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共13个国家,以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等联络组织的200名代表参会,讨论近60个标准项目。

据悉,今年通过世界中联渠道提交的葛根粉质量标准项目和去年提交已获立项的中药煎药服务项目将在本次会议上讨论。世界中联是ISO/TC249 A级联络组织,可以直接提出提案项目。为让标准提案切实服务于中医药贸易,世界中联将加大力度,继续支持中医药企业通过世界中联的A级联络渠道提交提案项目,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此外,另有一次性针灸埋线针针具等13个中方项目通过会议讨论,并决定会后启动NP投票,拟立项项目涉及针灸、中药、设备及信息等多个领域,其余项目将在ISO/TC249内进行进一步讨论。

(六)针灸重新纳入美国加州医疗健保体系

美国加州众议员邱信福近日会见美国针灸医师公会主席黄宪生等时透露,今年将正式恢复加州医疗健保Medi-Cal对针灸患者的资助立法。

加州参、众议员和州长布朗通过并签署法案,把针灸再次纳入加州医疗健保Medi-Cal体系。

去年,邱信福与加州众议会亚太裔党团同僚合作,提出把针灸获得加州医疗健保支付资助的提案。今年,在州众议会预算委员会主席丁右立的大力协助下,经由州长布朗签署,加州针灸治疗将获得370万元医疗健保资助。

针灸于1976年由时任加州州长布朗(与目前州长为同一人)签署,在加州获得合法地位,患者可以由加州医疗健保Medi-Cal支付费用。在2009年金融海啸发生后,由于加州财政赤字严重,取消给予针灸支付资助。

五、权威声音

“与统计数字相比,在行业和企业层面,一些变化、一些细节、一些案例更能反映我国服务贸易的成就。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它已经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一张名片。”

为期5天的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6月1日落下帷幕,中医药展区被评为第四届京交会最佳专业展区。北京市商务委主任闫立刚表示,中医药板块融合度与活跃度强,显示度进一步提升。

“循证医学为中医药疗效评价带来新理念新方法,开展中医药循证评价研究是传承发展中医药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6月4日-5日,以“中医药∙优势与证据”为主题的第一届循证中医药学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论坛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指出,循证医学虽是新兴学科,但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科学决策的重要方法,影响了全球临床实践和医疗政策的制订。采用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方法来评价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用科学的语言诠释中医药的疗效和作用规律,是传承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经过10余年的探索,循证中医药学已成为循证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符合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特点的循证评价方法不断发展。

“未来中医药走向全球或加入全球健康事业后,中医药的标准是个很重要的内容。”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吕爱平呼吁,尽早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掌握有关中医药国际标准的话语权,提供战略依据及保护知识产权实现中医药走出去。

“高层次人才培养始终是中医药原创性工作的源泉,对于中医药创新人才而言,思维方式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们不仅要学技能,还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院士认为,坚持科研的原创性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诸多科研成果的“灵魂”。

“中医有自己的一套概念和推论方法。不能仅仅因为自己不懂另一套范式,就说它毫无价值,把近代西方发展起来的科学体系看作绝对的标准本身。”

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大学倪培民教授强调不应把近代科学体系原则绝对化,在这种框架下的“中医科学化”会严重阻碍中医的科学化。

“中医药对防治老年病独具优势,将在养老服务医养结合能力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甄炳亮6月17日在京召开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能力建设研讨会上表示。会议旨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借鉴国际经验,加强沟通协作,探索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专家建议,在医养结合顶层设计中融入中医药特色,加快政策允入。

“做好传承首先要言传身教,第一传的是品德,临床医生一定要做到心正意诚;第二四诊合参要做到精细、精准;第三治病也要治人,注意情志疏导。”

在6月18日召开的“肖承悰经验传承学术交流会”上,75岁的肖承悰语重心长地说。

六、重大事件

(一)六部委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儿科医疗卫生改革

5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在京召开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视频会议,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会议强调,要继续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地市级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和省、市、县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要加强儿科医务人员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扩大儿科学专业招生规模和推动高等院校儿科医学人才培养等举措,切实解决儿科医师资源短缺问题;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儿科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级别医务人员收入平均水平;做好儿童用药供应保障。保障儿童用药安全;防治结合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促进儿童预防保健,加强儿童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和中医诊疗服务能力,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应对高峰期医疗需求。

(二)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二届夏季峰会开幕

6月2日,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二届夏季峰会暨第三届中华中医药文化大典在炎帝故里湖北省随州市开幕。峰会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随州市人民政府支持,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中药协会主办,世界中联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药协会国药文化专业委员会承办。会议以“传承文化,创新发展”为主题,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研讨中医药服务社会、走向世界的新模式。

(三)浙江杭州市举行中医的未来高峰论坛

5月2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的“中医的未来高峰论坛”上,“甘草医生”创始人许志良等为“甘草医生践行中医未来之路”洒上金粉,昭示着中医走向金色的未来。

论坛上,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宋春生强调,中医不仅需要搭病人的脉搏,更需要搭上时代的脉搏,让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与时代同步。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说,中医的发展前景在于“走出去”联合各国共同制定并推广中医药与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并开展传统医学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海外的欧盟药典中药委员会主席Prof.Dr.GerhardFranz认为,中医西医虽然体系完全不同,但是文化、科学方面可以求同存异,达到融合。融合的前提是中医医术如何量化,并建立智慧库,让更多中国以外的医生能够及时沟通交流并学以致用。

论坛同时启动了“甘草医生”与欧盟药典委员会的合作项目“中医欧洲行”,搭建了一条中医国际化的绿色通道。

(四)第16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在广西玉林召开

5月16日-18日第16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在广西玉林召开。会议主题是“传统药物的保护•融合•创新”,在“草药的新药研发”“传统医药的临床疗效、药理活性与安全性的论证”“草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3个专题会议中,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名学者做了学术报告。

本次大会学术报告的主体内容是药物发现,呈现两种途径。 一是研究改善“症状”的传统药物,以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已知药物的传统功效、治疗何症,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属于治疗人体哪种系统上的疾病,进而研究其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理,例如日本Yamada教授的报告“汉方药对免疫及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研究”。刘良教授研究治疗风湿关节炎的中药附子,并提出了相应的质控标准,被《中国药典》收录。

二是研究治疗现代医学定义的“疾病”的药物,根据现代医学对疾病机理的解释,从生物机体中筛选药物靶点,从植物药中筛选有活性的化学物质,研究其药效团,进行药物-靶点分子模拟。例如,奥地利Dirsch教授的报告“从分子到小鼠到人类”,展示了这一完整研究流程。美国Altman教授的运用双向法从植物药开发治疗自身免疫性及炎症性疾病新药,首先确定两类靶点,然后从植物提取物中寻找相应的药物。其他学者就从传统药物中寻找抗肿瘤、抗糖尿病药物研究分享了自己的成果。

(五)湖北省中医院在全国率先引进中草药DNA鉴别系统

日前,湖北省中医院在全国率先引进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系统,这意味着今后到患者手上的中药都是经过严格鉴定的真药材。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系统能鉴别每种中药材DNA,通过与道地药材DNA比对,能有效鉴别中药真伪,这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及其团队10多年的研究成果。该团队用十余年时间对8000多万种中草药及其易混伪品的DNA进行实验研究后,获得8万余条DNA条形码序列,这就是药材的“基因身份证”,构建了较完备的中草药DNA条形码网络鉴定数据库。通过与数据库内的数据对比,就能科学地鉴别药材真伪,避免出现药害事件。

即日起,该院将建立中药材DNA条形码生物鉴定数据库,给每一份标本制作特殊的基因“身份证”,将拟采购的药材的基因与数据库中对应药材的基因“身份证”进行对比后,就能快速、准确的识别和鉴定。例如,对拟采购的三七药材样本进行基因提取,再与数据库中三七药材的基因“身份证”进行对比,就能鉴别拟采购的三七药材的真假。

(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重点支持中医理论研究

6月1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其中,“十三五”期间,医学领域重点支持研究包括中医理论的现代医学内涵研究等。

规划提出了118个学科优先发展领域,其中医学、生命科学分别有15个。在16个跨学科优先发展的领域中,超过一半与医疗和健康相关。管理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中也涉及移动医疗与健康管理的相关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韩宇表示,目前医学研究的资助经费列整个自然科学基金的首位。在未来的资源配置上,基金委将尊重医学发展的特殊规律,高度重视和扶持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

(七)国家中医药局党组学习中心组(扩大)第三次集体学习会议提出“实现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

6月1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学习中心组(扩大)2016年第三次集体学习会议在京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研究贯彻落实工作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国强主持并讲话。王国强就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五项要求:

一是围绕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召开全国中医药科技工作会议,会同科技部编制中医药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战略目标和基本任务,强化顶层设计。

二是加快建立科技支撑行政决定的科技决策机制,完善中医药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要认真总结青蒿素研发经验,深化中医药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探索成果权益分享和转移转化机制。

三是围绕人类健康问题,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大幅增加中医药科技供给。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科技创新让“老产业”催生“新技术”、“新业态”焕发“新动力”,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四是统筹国内中医药科技资源,加快形成以国家和省级中医药科研机构为核心,以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为主体,以中医药科研平台为支撑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加快谋划中医药国家实验室筹建,建设一批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遴选一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完善局重点研究室布局,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五是完善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中医药高等教育。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医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制定积极的人才政策,完善中医药科研人才管理岗位。大力弘扬屠呦呦等老一辈中医药科学家的科学精神。要发挥好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中医药行业国家队作用,加快推进自身改革,实施大项目、组织大协同、搭建大平台;中华中医药学会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中医药科技人才的桥梁纽带作用,引领和团结广大中医药科技人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八)香港与内地加强中药检测及标准合作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港澳台办公室6月15日在北京签署有关中药检测及标准研究的合作安排。

根据合作安排,双方会透过专家会议、研讨会及培训等,加强中药材标准化技术领域交流,包括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品质与安全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以及中药品质与安全检测和风险控制等。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直属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支持与参与下,已完成21种香港常用中药材标准的制定工作,其中7种中药材的标准已于去年在《香港中药材标准》内发布,余下14种中药材标准将于明年发表。

(九)国内首部《中医经典词典》出版发行

日前,陕西中医药大学邢玉瑞教授主编的国内首部《中医经典词典》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收录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中医四大经典所有字词,计2747个字,7501个词, 10248个条目。

本书结合历代研究成果,对中医四大经典所有字词按辞书要求作出解释,同时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重视词义演变的内在逻辑,展现思想发展的脉络;二是字、词释义有所创新;三是汇集了中医理论及临床认识的新成果;四是对《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两本权威工具书的语证引用、释义错误之处有所订正。

(十)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成立精准健康管理分会

6月18日,由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主办的“中国首届精准健康管理高峰论坛暨精准健康管理分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郭清当选分会会长。

精准健康管理分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祖泽指出,精准健康管理是建立在个体基因检测的基础上,结合健康体检尤其是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健康档案、生活方式、动态监测和大数据分析解读等,对个体和不同人群提供精准健康评估、干预、督导、健康教育管理服务。

与会专家认为,精准健康管理是在“精准医疗”大背景下,以基因健康和中医“治未病”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健康管理方式。这种融合东方实践养生与西方实验医学的健康管理理念、模式、方法,顺应“互联网+健康”的趋势,在开放、共享的平台上迅速发展,将加快推进生命科技产业的战略重点发展步伐,加大医药科技创新创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力度,提升健康管理的普及度及精准健康管理产业的影响力。

该分会成立后将从理论、服务模式、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新的健康生活和健康管理方式,有效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公众健康需求,推动个性化的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身心康复等专业化服务。

(十一)2016年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启动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2016年大型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巡查工作。

该巡查将于7-12月进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组织巡查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24家省级中医医院。

通知要求,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按照《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15-2017年度)》《大型中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巡查细则》《大型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巡查细则》等要求,制定2016年巡查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做好辖区内其他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工作。

(十二)2017年底全国医疗费用增长幅度降到10%以下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就尽快确定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有关事项进行通知,提出各省(区、市)要根据不同地区医疗费用水平、不同类别医院功能定位、医疗服务需求增长等因素,立足实际,认真分析,科学测算,确定本地区年度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简称控费目标)。

国家卫生计生委属(管)医院和国家中医药局属(管)医院按照属地化原则,纳入当地医疗费用控制范围。控费目标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调整一次。力争到2017年底,全国医疗费用增长幅度降到10%以下。

通知指出,各级卫生计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按照89号文件要求,建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体系,根据费用指标监测结果,对本地区医院医疗费用增长情况进行排序,每年定期公示排序结果,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十三)2016年国家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启动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通知,启动2016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中医药健康管理类别,项目要求针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和0-36个月儿童两类人群,完成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以及儿童中医调养。

通知指出,2016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40元提高至45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均等化水平及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签约服务,并适当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人数。

据悉,人均经费达到45元作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量化指标,中央将建立月报制度,各地要按照有关要求报告资金到位情况。

七、中医药文化

(一)宋仁宗与中医

宋仁宗赵祯,大宋王朝第四代皇帝,在位42年,可谓一位推动中医药学发展与繁荣的决策人和实践者。

有史记载:宋仁宗非常重视医籍的编修校正,以此来固化、传播中医药学知识,普惠众生。天圣元年(1023年),京师大疫,宋仁宗“命太医和药”。皇祐元年(1049年),京师开封发生大疫,宋仁宗命太医和药,内出犀角二本,析而视之。其一通天犀,内侍李舜举请留供帝服御。帝曰:“吾岂贵异物而贱百姓?竟碎之”。至和元年(1054年)春正月,“汴京疫”,宋仁宗再次“碎通天犀,和药以疗民疫”。宋仁宗一再拿出贵重药材“通天犀”救民疫的做法,深得世人赞誉。宋仁宗对针灸也颇有研究,认为“针灸之法,人命所系,日用尤急,思革其谬,以利济民”。天圣四年(1026年),他下诏命王惟一编纂针灸图经和创制针灸铜人。此举极大地促进了针灸学的发展,使针灸教学更加直观化和标准化。另外,针灸铜人还可用于解剖教学。其影响之大,意义深远。天圣五年(1027年),宋仁宗令校定《黄帝内经素问》《难经》《诸病源候论》,并命“国子监摹印颁行”。嘉祐二年(1057年),命校定《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千金方》等。同年八月,他下诏建立校正医书局。嘉祐、庆历和皇祐年间,宋太宗还下诏编撰本草学著作,并赐名《嘉祐补注神农本草》;编修《嘉祐图经本草》《庆历善救方》《简要济众方》等。宋太宗多次集中一批“专家”有计划地对古典医籍进行系统的整理、校勘和刊印,并颁行全国,为医学知识的传播、救治民疾作出了贡献。

(二)世界最早的药典——《唐本草》

普遍认为,1546年由牛伦堡政府刊行的《牛伦药典》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其实,成书于公元659年(唐高宗显庆四年)的《唐本草》才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比《牛伦药典》早了887年。《新修本草》是一部以政府名义编纂的药典,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巨大著作。

由唐朝政府颁行的《唐本草》亦称《唐新修本草》,有时简称《新修本草》。《新修本草》原指三部分文献而言,即《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据多数文献记载以上三部分共五十四卷;《本草》二十卷、《本草目录》一卷、《药图》二十五卷、《药图目录》一卷、《图经》七卷。《本草》部分是讲药物的性味、产地、采制、作用和主治等内容,《药图》是描绘药物的形态,《图经》是《药图》的说明文。《图经》和《药图》早已失传,无可考见。仅有《本草》这一部分,宋朝以后虽不再流传,如今也只有残卷本,但其内容绝大部分保留在后世本草中,仍为人们所重视,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新修本草》实际就单纯指《本草》这一部分内容而言。

《新修本草》共载药850种,比《本草经集注》增加药物114种。对每味药物的性味、产地、采收、功用和主治都作了详细介绍。在编纂体裁上有所创新,为了便于采药和用药时的正确辨认,除传统用文字记述的《本草》外,还首创详细绘画《药图》,且以《图经》加以说明的方式,后者约占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

《新修本草》出版后,在国内流行应用300多年,再传到了我国东邻日本,影响非常深远。

(三)《黄帝内经》列入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首批书目

近日,由中宣部支持指导、文化部委托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工作召开编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研究决定将《黄帝内经》《周易》《老子》等12部书目列入2016年编纂计划。

(四)中国岐黄中医药文化千米画卷获世界纪录

日前,笔者从庆阳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获悉,该馆收藏的总长度为1123米,宽度为1.2米的中医学画卷中国岐黄中医药文化千米画卷,13日通过世界纪录协会认证,成为世界上“最长的中医药文化千米画卷”,并获得了世界纪录证书。画卷按历史顺序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远古时期、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中华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共展示了400多个中医药故事和3000多位为中医药文化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彰显了中华中医药5000年历史的博大与厚重。

八、中医药产业

(一)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探索“旅游+中医”服务模式

在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与国际旅游机构腾邦集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探索“旅游+中医”服务模式。此次双方合作,腾邦集团将利用自己在旅游业中的优势资源和国际化渠道,把中医文化、名医名方、特色疗法、养生保健等中医精粹融入旅游项目中,把众多的海外游客和患者引入国内,让更多外国人感受到传统中医的独特魅力和神奇疗效,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中医凝聚深邃的哲学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将建立国际中医诊疗中心和中国传统文化培训基地,针对中医诊疗的优势病种,运用非药物疗法和中草药绿色疗法为外国人提供医疗服务,并开展推拿、太极拳、八段锦、药浴、中医美容、药膳、理疗、膏方等多种特色养生保健项目,并以中医为载体,向外国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应支持名老中医发挥余热开诊所

近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

《意见》要求,山西省将放宽社会办医准入资质,下放设置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限,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支持退休医师到基层开办个体诊所或执业;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及村开办只提供经考核合格的传统中医诊疗服务的中医一技之长诊所,或在乡(镇)及村设置的中医门诊部或中医诊所执业,只提供经考核合格的传统中医诊疗方法。

支持名老中医开诊所,就是在落实发扬中医药传承工作,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老中医开诊所,进一步将中医治疗的“简、廉、验、便”特色在基层得以实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医疗服务,减轻老百姓的就医负担,缓解当前“就医难、买药贵”的现状,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实现多方共赢。

山西省此项政策的出台,打通了中医诊所创办的“最后一公里”,值得各省市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希望其他地方也能因地制宜,为这些发挥余热的名老中医“雪中送炭”,从而让更多的名老中医为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锦上添花”。

(三)中国康养旅游推广联合体成立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河北)康养旅游大会”上,“中国康养旅游推广联合体”成立,并发布中国康养旅游发展(石家庄)七项共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王笑频在会上介绍,该局和国家旅游局正全力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创建。

(四)中科贴针灸“面魔”首发再掀中医创业热潮

6月18日,由世针针灸交流中心联合北京中科贴针灸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中科贴针灸第二届全国微商创业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以“大众创业贴针灸”为主题,旨在为创业者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大会通过三个篇章使创业者们备受时代感召:“大众创业贴针灸”,表彰嘉奖创业精英;“大众创业万里行”,汲取长征精神,启动贴针灸“新长征创业路”;“大众创业新工具”,贴针灸新品“面魔”首发。

上一条:2016年中医药信息第7-8期

下一条:2016年中医药信息第5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