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中医药信息第4期

时间:2009-05-05 00:00:00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09年第4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0九年五月六日

本 期 目 录

一、医药政策···················2

二、高等教育···················2

三、兄弟院校···················5

四、科研成果···················6

五、海外资讯···················8

六、权威声音···················11

七、重大事件···················12

一、医药政策

(一) 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新华社4月6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全文13000余字,共分六个部分,包括:①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③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④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⑤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⑥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今年卫生监督锁定五项重点

在4月2日召开的全国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报告了今年卫生监督工作的五大重点:①组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队伍;②尽快摸清职业病危害底数;③对住宿业实施量化分级管理;④省、市、县三级设非法采供血投诉电话;⑤落实乡镇卫监派出机构保障政策。

(三)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有变

自今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Ⅰ类学分进行统一管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负责学分证书的统一印制、编号及发放。

2009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名单于日前公布,共计639个项目榜上有名。据悉,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Ⅰ类学分证书将加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专用章,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并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实行网络化管理。

二、高等教育

(一)教育部卫生部联手加强医学教育

中国教育报记者近日从教育部获悉,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教育部、卫生部日前发出通知,就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出要求。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德育素质培养;②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临床基地建设;③保证医学教育质量,实施医学教育认证;④统筹规划,调控医学教育发展规模层次;⑤狠抓落实,积极为农村社区培养人才。

(二)苏浙沪将建长三角教育联合体

中国教育报讯,日前举行的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研讨会,开出了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教育联动发展的一系列菜单。

作为三地教育联动的具体行动,苏浙沪教育部门计划探索建立素质教育试验区,深化招生考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改革,合力推进素质教育。

设立长三角地区教育联动发展基金,统筹三地教育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允许三地高校互聘教师,联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

据悉,上海、浙江、江苏教育行政部门将明确各自的协调与办事机构,于每年3月份轮流举办长三角教育协作发展论坛与研讨会,研究协商长三角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合作与交流中的重大问题。

(三)北京选聘595名博士生挂职

中国教育报记者日前获悉,今年北京将选聘595名博士生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工作,涉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近200个。

据了解,经过双向选择最终确定挂职岗位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将进行专门的上岗培训,然后在岗挂职6个月。挂职锻炼期间,将给予挂职博士生、博士后发放交通和生活补助每人每月700元。对挂职期间表现突出的博士生、博士后,将根据本人和挂职单位双方留用意向,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录用手续。

(四)河北竞争机制建设高校“强特”学科

为提升全省高教水平,2005年,河北省政府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以全省6所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候选大学,每校遴选4个强势特色学科,省政府每年拿出6500万元对24个强势特色学科进行重点支持。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只下不上”的办法,对“强势特色学科”每三年进行一次评估。

中期评估结果显示:3年来,6所学校科研实力迅速增强: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7个,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24个强势特色学科共主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14项,其中国家“973”项目22项、“863”项目4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4项,国际合作项目26项、部委项目15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28项,获得的国家级奖励数量占6所大学所获国家奖励总数的87.5%。

(五)三十所高校被限制招生

教育部网站4月24日公布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有24所学校因办学条件不达标而被限制招生,另有6所学校因违规、违纪招生也被限制招生规模。

(六)国务院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狠抓政策落实,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就业

国务院4月2日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高素质的生力军。现在到2009年高校毕业生离校只有3个多月时间,这既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攻坚阶段。要全方位开拓就业渠道,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全面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张德江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工作。

(七)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公布

近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2008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1.清华大学“超低剂量X线人体安检系统”国际技术转移案例;

2.北京科技大学产学研“大合作”模式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3.天津大学与上海石化合作实现双赢;

4.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高清联合研发数字电视;

5.华东理工大学与中国石化联合研发乙烯APC技术;

6.河北农业大学联合多家单位开展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研究;

7.宁波大学与金田集团组建跨学科团队解决关键问题;

8.中国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技术产业化案例;

9.中南大学与中国铝业公司共同推进中国铝工业技术升级;

1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

据悉,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今后将每隔两年开展一次推荐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的活动。

(八)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名单公布

2009年第二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名单4月1日正式公布。项目名单可通过卫生部网站(www.moh.gov.cn)、中华医学会网站(www.cma.org.cn)和国家级CME项目网上申报及信息反馈系统(cmegsb.cma.org.cn)进行查询。

2009年第二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共1855项。此前共有3319个项目于今年1月获准为2009年第一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其中284项为备案项目)。

200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项目名单也于当天公布,总计308个项目同时在卫生部网站和中华医学会网站上公布。

三、兄弟院校

(一)跨学科专业成为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北大元培学院首现“一个人的专业”

“数学与哲学”、“种族与移民研究”、“分子生物物理与分子生物化学”……耶鲁大学所拥有的这些跨学科专业,不仅在北京大学没有,就是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也闻所未闻——我国现行的大学本科教育按照学科分类进行专业设置,在跨学科专业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如今,这一状况正在改变。

2008年,北大元培学院成立了第一个跨学科本科专业——古生物学。张博然是选择跨学科专业古生物学的第一人,在他那个年级的学生里,这个专业只招收了他一个学生。在“一个人的专业”里,张博然不仅要修生物学专业课,还要修地质学专业课。“这个学期我选了4门地质学专业课,1门生物学专业课,还有2门人文社科类的课”。张博然说。

(二)广州中医药大学新增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肿瘤学等3个学科专业日前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医学范围内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专业,开始招收与培养博士研究生。该校博士学位授权点增至19个。

(三)辽宁中医药大学开展十大工程评选

为巩固本科评估建设成果,学校开展本科教学内涵建设十大工程系列评选工作:教案、讲稿评比,多媒体课件大赛,本科课堂教学优秀示范课评比,课堂教学优秀教师评比,本科实验教学优秀实验师评比,本科临床实践教学优秀教师评比,优秀教研室评比,实验教学优秀实验室评比,临床实践教学优秀科室评比,本科教育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评比等。

(四)北京中医药大学引入“家传教育”——第二期中医教改实验班开班

北京中医药大学自2007年开始自主招收“中医药名家子弟”进入中医教改实验班,目前已有两期学员。中医教改实验班是教育部2007年度批准的首批220个国家级“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之一,探索融“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家传教育”为一体的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四、科研成果

(一)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制成功

4月23日,科技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在世界上率先研制成功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该疫苗是由第三军医大学邹全明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经15年攻关研制成功的,日前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是一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发明。邹全明领衔的科研团队与重庆康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通过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制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在世界上最早完成了幽门螺杆菌疫苗Ⅲ期临床试验,超过5000人受试。

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保护率为72.1%。专家介绍,这一研究成果对于预防和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原创性疫苗研究的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新型疫苗的研发具有借鉴意义。

(二) 可选择性干扰抑癌基因蛋白质被发现,为肿瘤防治提供新途径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领导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肿瘤研究领域又有重要发现。据贺福初院士介绍,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型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有选择性地干扰抑癌基因,可能成为肿瘤防治的新型靶向分子,为人类肿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他们的这一重要发现,于4月19日被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自然•细胞生物学》在线发表。

(三)粤成功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今年2月以来,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了微创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创新手术,患者术后2至3天能下地行走。

“但是,干细胞移植不能运用到所有的股骨头坏死中。”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郑秋坚指出,股骨头坏死的过程按轻重程度分为五期,一、二期时股骨头结构还是完整的,这时是进行干细胞移植的最好时期。今年2月以来,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对9位一、二期病人进行了治疗,年龄最大者53岁,最年轻17岁。其中那名17岁少女进行了双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所以总例数达到10例。

(四)复旦脑科学研究为脑损伤患者带来希望

由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杨振纲领衔的课题组,利用大鼠实验,成功发现了神经干细胞在神经再生中的独特行为方式,为人工干预下通过神经干细胞迁移和移植治疗多种脑损伤疾病打开了新思路。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4月22日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神经科学杂志》上,并被作为亮点文章重点介绍。同时,美国《科学新闻》杂志也在4月23日对此项科研成果进行了专门报道。

杨振纲课题组发现,大脑不能成功修复自己的原因,并不是神经干细胞的数量问题,而是这些神经干细胞未能发育成“重建”神经系统所需要的特定类型的神经元。这一结果提示,若要利用神经干细胞进行治疗,就必须事先通过有效手段有目的地使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发育成在受损脑区真正所需要的神经元。这一发现修正了神经干细胞研究领域内长期存在的片面认识,并为神经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五)上海药物所发明胰高血糖样肽-1受体激动剂

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发明的“一类胰高血糖样肽-1受体激动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日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项成果还同时获得俄罗斯、澳大利亚两国的发明专利。

该成果涉及的一类胰高血糖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是指一类可作为非肽类GLP-1R激动剂的取代五元杂环衍生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与GLP-1R有很好的结合能力,能促进cAMP的合成,可用作治疗Ⅱ型糖尿病、胰岛素不敏感、肥胖症等与糖代谢类紊乱相关疾病的药物,且克服了现有的多肽调节剂药物不便口服、易于降解等缺陷。

(六)我国科学家用胚胎干细胞再生肌腱

我国科学家最近在研究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再植方面取得重要新进展。这一研究为将来胚胎干细胞用于治疗肌腱、软骨等结缔组织的损伤和疾病找到了一条更现实的实现途径。

根据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欧阳宏伟带领的课题组实验,后腿膝盖部髌肌腱断裂的小白鼠,在植入从胚胎干细胞分阶段分化而来的肌腱细胞后,又恢复了正常的活动能力。

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目前干细胞研究领域最高影响专业杂志《干细胞》(《STEM CELL》)上。这是国际上第一篇关于利用胚胎干细胞培养肌腱进行修复再生的研究论文,杂志评审专家认为是具有开拓性的新颖研究。

五、海外资讯

(一)新型禽流感病毒抑制剂被发现

香港和美国科学家联合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能够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包括H5N1禽流感病毒繁殖的化合物,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生物化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对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登记的23万种化合物进行了仔细筛选。他们发现,其中的20种化合物能够抑制H5N1型病毒的繁殖。专家称,其中名为“化合物—1号”、代号为NSC89853的一种化合物有望抑制流感病毒的繁殖。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了季节性流感病毒和H5N1型病毒感染培养的人类细胞,结果表明,NSC89853号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这两种病毒的繁殖。香港大学的微生物专家潘烈文(音译)说,这种化合物与奥司他伟(药物名为“达菲”)不同,但作用一样。

(二) 科学家发现DNA碱基合成新路径

美国科学家在1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表示,他们发现了新的胸腺嘧啶的生物合成路径,该化学反应与其他已知的生成DNA碱基的反应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了一种独特的酶。该项研究有助于科学家开发出以这种酶为靶标的,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新型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美国爱荷华大学化学系教授阿姆龙•科恩领导的研究团队称,这个化学反应使用了黄素依赖胸苷酸合成酶(FDTS),该酶主要在细菌和病毒(包括几个人类的病原体和生物战剂)体内出现,科学家们将来可据此研发新的抗细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

(三)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世界首个治愈失明的干细胞疗法

英国科学家已经研发出了世界上首个治愈失明的干细胞疗法。有外科医生预测称,这种疗法在六七年的时间内将发展成为一种常规的、过程只需要1个小时的治疗手段。

据报道,这种新疗法是由伦敦大学眼科研究所和莫菲尔眼科医院的科学家和医生们研制出来的。

这种疗法的原理是将由干细胞培育而来的新细胞来替换那些退化的眼部细胞,之后患者就可以重获光明。新的干细胞疗法会将胚胎干细胞培植为与那些衰亡细胞完全相同的、健康的眼部细胞,然后将这些细胞放置在人工膜上并且将其插入视网膜后面。

(四)美开发肠毒性大肠杆菌疫苗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15日发表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针对肠毒性大肠杆菌的疫苗,动物试验显示效果良好。

这一疫苗由密歇根州立大学流行病学和传染病学教授迈赫迪•赛义德开发。赛义德说,肠毒性大肠杆菌释放的毒素非常小,不易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这也是一些人反复感染肠毒性大肠杆菌的原因。他开发的疫苗增强了肠毒性大肠杆菌毒素的生物活性,这种毒素一旦侵入人体,立刻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激发免疫反应。

据赛义德介绍,注射这种疫苗后,野兔体内产生了大量针对肠毒性大肠杆菌毒素的抗体。这种疫苗有望于今年下半年用于临床测试。

(五)美揭开SARS病毒跨物种感染机制

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发表的文章称,他们在冠状病毒上发现两个被称为裂解点的位置,病毒主结构蛋白在此分裂,该过程会使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目前其中一个裂解点已得到证实,科学家们判断,另一个裂解点可能是以一种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的变异毒株形式存在,这种病毒一般被称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这一发现为研究人员寻找第二裂解点的位置提供了线索,因为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同样的位置上他们也发现了这种裂解点。

研究人员发现,病毒在进入细胞后往往会紧贴在细胞表面的受体之上,但不同类型细胞的受体会对病毒传播形成障碍。但是,SARS病毒第二裂解点上的一个小变化会让冠状病毒绕过细胞受体进入大多数的细胞中,其中也包括了不同物种的细胞。该发现将为查明病毒毒株提供一个新线索,并为开发新的疗法提供可能。

(六)美研制出手表式便携血压计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便携式血压计,可以像手表一样,在手腕上连续佩戴几小时甚至几天,随时监控人体血压,并有望帮助发现心脏病和中风等的发病风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说,与需要暂时阻断动脉血流然后放气来测量血压的传统血压计不同,他们开发的新型血压计通过监测脉搏波沿手部动脉的传播速度来计算血压。

(七)英发现免疫细胞抑制黑素瘤机制

在近日的《临床检查杂志》网站上,剑桥大学巴布拉罕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论文,阐述了一种称为自然杀伤细胞的白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工作机制,这是科学家首次从分子层面描述了人体免疫细胞杀死黑素瘤的过程。该发现使人们对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出黑素瘤细胞形成了新的认识,并为利用自然杀伤细胞的自然免疫功能防止黑素瘤的转移提供了可能。

(八)美开发出小样本癌症诊断技术

美国研究人员在近日出版的《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明的一种机器可通过分析更细小的样本,如一滴血液或身体的一小块组织来分析癌症蛋白并跟踪治疗效果。

科学家称,新技术可能标志着外科手术活检的结束,活检通常需要移除大块的身体组织,而且要使用麻醉剂。

(九)《癌细胞》:科学家确定防御白血病关键基因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现一种控制干细胞快速产生和分化的基因,这一发现有望导致对于白血病和其它血癌的新型疗法。相关论文4月7日发表在《癌细胞》(Cancer Cell)上。

这一基因名为JunB,它位于调控造血干细胞(HSCs)增殖和分化的分子与环境信号复杂网络的中央。研究人员分别在培养皿和小鼠体内研究了缺乏JunB的HSCs的行为,结果发现,小鼠体内移植入HSCs后,会出现骨髓系的扩充,形成一种成熟白细胞对抗感染。移植后6到12个月,这种扩充会导致骨髓增生性疾病,有可能发展成白血病。这一发现表明,增生的缺乏JunB的HSCs会导致白血病。

六、权威声音

(一)用影响因子认定论文质量并不科学(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乐)

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因素很多,我们应该加强对年轻人思想方面的引导,同时采取一定措施改进管理体制,防止出现学术不端行为。评价科研成果片面地认定SCI论文、认定影响因子是有问题的,这些指标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作为决定因素。做创造性科研工作确实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而且绝不能抄袭别人的工作。

(二)学术名人身兼数职利弊几何?(华中师范大学许亨洪、四川社科院新闻所苟德培、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朱建华)

华中师范大学许亨洪:前提是尽到教书育人的义务。四川社科院新闻所苟德培:院士兼职看似双赢实则两难。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朱建华:警惕学术的“话语权”垄断。

(三)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十大主流意识(山东大学校长 徐显明)

基础教育是使人成其为人的教育,高等教育是使人成其为才的教育。高等教育的质量包括生源质量、师资队伍质量、教学理念质量、管理质量等多个方面,但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最根本的。教授就是大学,在任何一所大学里,教授都有资格代表大学,有好的教授就有好的大学,没有好的教授就建不成好的大学。

总结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性的东西,可概括为十个方面具有普遍性的主流意识。

第一个主流意识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

第二个主流意识是,教学和科研是大学永远的中心。

第三个主流意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大学永恒的主题。

第四个主流意识是,学科建设是大学的龙头工作。

第五个主流意识是,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的主体工程,也是固本强基工程。

第六个主流意识是,学术追求是大学的灵魂。

第七个主流意识是,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

第八个主流意识是,服务是大学管理的目的所在。

第九个主流意识是,创新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

第十个主流意识是,特色是大学的魅力所在。

(四)行业背景高校“非特色化”趋势须扭转(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罗维东)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行业特色高校原有学科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总体呈现多科性、“非特色化”的趋势。

行业特色高校之所以能跻身高校“国家队”的行列,正是由于国家振兴行业的需求和学校自身的行业特色,如果盲目追求综合化发展,则会有生存之忧。

行业特色高校在拓宽学科覆盖面的过程中绝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而要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滚动式拓宽的发展思路。

七、重大事件

(一)卫生部启动防控流感大流行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工作机制

鉴于国外发生的人感染猪流感可能出现了疫情跨境传播,不能排除更为严峻形势出现的可能性,卫生部已启动防控流感大流行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工作机制,并于4月27日晚紧急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卫生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部署六项具体措施加强人感染猪流感防控应对和应急准备工作,要求做好应急值守,防范疫情传入我国。

(二)我国科技评价体系研究将启动

记者从4月23日中国科协召开的2009年第二季度学会学术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将启动科技评价体系建设课题研究。该研究课题将涉及SCI论文数量作为科研评价指标合理性等问题,将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评价指标。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负责人介绍说,这一课题研究将主要完成三个方面任务:①初步提出科学合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活动评价体系框架;②研究提出中国特色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社会承认的创新人才评价体系;③研究明确科技社团的科技评价、举荐创新人才的重要职能。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出版

为配合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年-2011年)》精神,由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写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四)最新一期《药品不良反应通报》警示——两种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突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4月20日发布的第21期《药品不良反应通报》称,来自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清开灵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或严重不良事件问题较为突出。通报称,这两种药品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并且部分不合理用药问题已经引发严重不良事件。

(五)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启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4月20日在北京启动,首期培训班同日开课。

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打造中医品牌战略之名医战略的重要举措。这一国家级大型人才培训项目于2006年开始实施第一批研修培训,共培训学员215人。本次入围的224名学员,是经各省、市层层考核选拔推荐的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据悉,本次研修项目将以中医经典著作解读及其临床应用为专题,以传授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为核心,以研习医案撰写和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方案与实施方法为载体,组织培训内容。按照“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的研修方法,进行面授、网络研讨、自择跟师、独立临床等研修学习。

在3年的研修学习中,学员们将接受6次集中授课培训,研修《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本草经》、《中藏经》等中医经典著作。

(六) 国家药监局要求严禁制售含黄丹爽身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4月1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所有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停止生产、配制、销售以黄丹为原料的爽身粉等化妆品。

黄丹又名铅丹,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铅,属化妆品中的禁用物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关于加强爽身粉等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中要求,各地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爽身粉等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一次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无证生产、配制爽身粉尤其是使用黄丹配制爽身粉、非法经营爽身粉等化妆品,以及使用非化妆品级滑石粉原料生产化妆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七)新版《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发布

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4月1日印发《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该指南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结合今年部分地区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制定。

《指南》分别针对普通型和重型手足口病的治疗,提出了包括临床主要表现、治法、参考处方、用法以及中成药的使用等内容在内的治疗方案和口咽部疱疹的中医药外治法。

(八)“2009麝香保心丸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论坛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在沪启动

4月25日, 在上海市科委主办、上海和黄药业承办的“2009麝香保心丸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论坛上,多位知名院士、专家教授参加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启动仪式,共同为上海中医药的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把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经委、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复旦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各级医院的领导和专家共500余人出席了论坛。

(九)30位中医(民族医)入选“国医大师”

首届“国医大师”评审工作日前结束,30位名老中医(民族医)入选“国医大师”,名单从4月10日起公示。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评选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

上一条:09中医药信息第5期

下一条:09中医药信息第3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