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医药信息第1-2期

时间:2018-03-15 13:44:00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18年第1-2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一八年三月十五日

本 期 目 录

一、重大事件. 1

二、兄弟院校. 7

三、科研动态. 9

四、海外资讯. 10

五、权威声音. 12

六、中医药文化. 12

七、中医药产业. 14

一、重大事件

(一)珠江会议聚焦中医药国际化

20171229日,国家中医药发展会议(“珠江会议”) 第26届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

会议旨在研讨如何以我为主推进中医药服务更广泛地走向世界,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地位。

与会专家认为,中医药是破解重大疾病防控难题的有效手段,能为各国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全球医改难题提供中国方案。将承载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国内外需求广泛、卫生经济价值重大的中医药推向国际,通过国际合作对中医药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对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实现十九大提出的“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战略意义。

(二)《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发布 中医药成为中国文化主要代表元素

15日,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知名调查机构共同完成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在京发布。中医药在中国文化代表元素中位居第二。

报告显示,47%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占比位居第二,第一为中餐(52%),第三是武术(44%)。

国内外民众对中国文化代表元素的看法存在一定差异。在孔儒思想、文化典籍、曲艺杂技等传统文化方面,海外受访者对其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元素的认可度明显低于国内受访者,而在中国产品、科技发明等元素方面则要高于国内受访者。

中医药文化在调查中获得好评。三成海外受访者接触过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国家的接触比例高于发达国家。在接触过中医药文化的人群中,64%的受访者给出好评,这一比例在发展中国家达到73%,在海外老年群体中达到70%

本次调查显示,中国整体形象好感度稳中有升,内政外交表现受好评,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成为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一带一路”倡议赢得普遍点赞;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获公认,未来发展赢得海外信心,受访者预期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餐、中医药、中国高铁等中国文化与科技元素继续成为国家形象亮点。

在海外受访者期望通过中国媒体来了解的内容中,中国科技(38%)和文化(37%)的比重占到最多。

相比较而言,海外年轻群体对中国娱乐和教育信息更感兴趣,年长群体则对中国历史和民生信息抱有更大兴趣。

据了解,本次调查在全球22个国家开展,涵盖了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不同区域的民众。访问样本共计1.1万个,每个国家500个样本。本次调查遵循定量研究方法,采用在线问卷填答的方式,通过Lightspeed Research全球样本库进行数据收集,并严格执行在线调查的国际标准。为保证每个国家抽样的代表性,受访者样本覆盖18~65岁的当地居民,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三)二○一七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发,4项中医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颁发奖励证书。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

据悉,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46项;授予7名外籍科技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山苗乡三七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圣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完成单位的孙晓波等人完成的“中药大品种三七综合开发的关键技术创建与产业化应用”,中日友好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完成单位的谭明生等人完成的“寰枢椎脱位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暨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等完成单位的叶文才等人完成的“中药和天然药物的三萜及其皂苷成分研究与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医院、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完成单位的朱立国等人完成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方案与手法评价系统”4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四)2017年中医药十大新闻揭晓

1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和《中国中医药报》社共同揭晓2017年中医药十大新闻。

1.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71日正式实施,国粹有了国法保障

3. 屠呦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医药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4. 第三届国医大师和首届全国名中医评选表彰,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发展格局初步构建

5.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工作会议召开,少数民族医药工作成就显著

6. 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启动,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7. 十二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医药健康服务形成新亮点

8. 中医中药中国行第三阶段活动启动,全面提升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9. 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发布,中医药走出去再上新台阶

10.山东威海推广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中医药参与深化医改取得新进展

(五)201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

115-16日,201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发表讲话。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作工作报告。

李斌充分肯定了五年来中医药工作的成绩,要求把握中医药振兴发展大好机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彰显文化自信,坚持中西医并重、在深化医改中发挥中医药优势,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贯彻“四个建立健全”、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使这一民族优秀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王国强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统领,贯彻实施好“一法一纲要”,推进深化中医药改革、中医药发展方式转变、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服务能力和水平,扎实做好2018年中医药工作。

(六)浙江出台加快推动中医药发展实施意见

近日,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发展中医养生养老康复服务、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等9个方面规划中医药事业发展蓝图。

《意见》要求,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健全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支持经营规范、信誉良好、服务优质、特色鲜明的中医门诊部发展,打造一批连锁机构和知名品牌。对社会资本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其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开办中医诊所依法实行备案制。社会办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责权。

在中药产业发展方面,《意见》明确,推进中药材资源保护和规范化种植养殖。全面启动中药资源普查和种质资源保护,加快珍稀濒危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进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生态化生产,重点支持“浙八味”及铁皮石斛、灵芝、西红花、银杏等道地大宗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发展林下药材生态套种和贝类、藻类等功能性海洋资源养殖。鼓励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到药材道地产区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保障优质原料供应。巩固“浙八味”等传统优势品牌,培育新“浙八味”品牌。打造一批道地、特色优势中药材保护区和主产区。

在中药相关保健产品产业发展方面,要求积极推进以浙产特色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健康饮品、化妆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开发和生产,做大做强铁皮石斛类、灵芝类、蜂产品类、珍珠粉类、保健酒类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鼓励海洋动物、海洋植物等资源保健产品开发和生产,形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强、保健功能佳、具有浙江特色的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积极培育中药药膳市场。

《意见》强调,加强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加强中医诊疗指南、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和药膳制作标准制(修)订,完善中药、中医病历、院感、护理等质控评价标准和管理制度,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和健康信息云平台标准研究。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定中药材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修订地方特色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建立中药材和中药产品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推动中药生产企业使用源头明确的中药材原料。

(七)7人获评首批浙江省国医名师

日前,国医大师葛琳仪和全国名中医王永钧、范永升、王坤根等7人被评为首批浙江省国医名师。

2017年,浙江编制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并起动浙江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十百千”人才工程(杏林工程),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评、引、育”相结合,遴选出50名浙江省国医名师、100名领军人才和1000名拔尖人才,并进行培养,为振兴发展浙江省中医药事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浙江省国医名师从名中医药领军人才中遴选。

(八)国家卫计委流感诊疗方案推荐一批中成药

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发布最新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明确推荐一批抗流感病毒药物,包括专门用于儿童的中成药儿童抗感颗粒等。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明确了流感的定义、症状、潜伏期等,在推荐药物方面更加明确。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等,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相比旧版方案,新方案在抗流感病毒推荐药物方面更加明确。抗流感病毒的西药,只推荐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包括奥司他韦等。新方案将中药治疗纳入其中,成人推荐使用连花清瘟胶囊、银翘解毒类等中成药,过去的抗流感明星药物板蓝根不在推荐之列。

(九)2017年度世界中医药十大新闻发布

日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邀请有关媒体及专家,评选出2017年度世界中医药十大新闻。

1. 习近平会见陈冯富珍总干事,并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3. 中医药法及配套文件正式实施,为全球中医立法提供中国方案

4. 中医药“一带一路”前行步伐有力,“健康丝绸之路”全球共建共享

5. 国际标准化组织2017年发布16个中医药国际标准

6. 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推进中医药海外发展

7. 美国重要医学杂志报道针灸研究,针灸科学性不可否认

8. 含马兜铃酸中药致肝癌事件引起广泛讨论

9. 《自然》发表文章评价中药经典名方不需临床试验引争议

10. 全球中医互联网春节团拜会首秀,互联网凝聚世界数十万中医药人

(十)中医药现代化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项目

124日,财政部表示,中央财政最新下达专项资金10.04亿元,支持启动实施中医药现代化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个新重点专项。

截至目前,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为68个,自2016年起已启动实施46个,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451.67亿元。

此次中央财政支持启动实施的6个新重点专项分别为: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中医药现代化、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智能机器人和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十一)陈竺获2018年舍贝里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日前宣布,将2018年舍贝里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陈竺,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安娜·德尚,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于克·德戴,表彰三位科学家“阐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机理并开创革命性疗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曾经是最致命的癌症类型之一。三位科学家开创出可以不用化疗的新疗法,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实施综合治疗,90%的患者在接受此疗法后可被治愈。

使用砷剂的理念起源于传统医药,在该疗法中为科学实验加以证实。获奖者揭示了导致此种疾病的分子机理,从而使其科学治疗成为可能。他们识别了该型白血病细胞中的一种特异基因突变,并对其错误蛋白质加以摧毁,从而阻断了导致病人死亡的过程。该疗法使得癌症细胞失去自我更新能力而被清除。在许多国家,此种联合疗法已成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治疗。

二、兄弟院校

(一)山西中医药大学重奖一线教师促教学

20171228日,山西中医药大学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对在2017年教学工作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获得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的李晶教授获得15万元重奖。会议还对获得第五届“中医药社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奖教师及指导团队、优秀带教老师等进行了表彰奖励。

此次奖励,分为教学项目奖、教学管理奖、教学竞赛奖、教学成果奖及其他奖,集体最高奖励50万元,个人最高奖励15万元。到“十三五”末,学校将实现每年奖励教学100万元。

(二)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成立

20171229日,治未病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高峰论坛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成立及揭牌仪式举行。

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宣布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成立,并聘任国医大师王琦为研究院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宣读了研究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名单,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任主任委员。

研究院未来将整合校内外资源、多学科资源、多部门的行政资源、社会与企业资源、海内外资源,为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

会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宣布,在该研究院成立北京市中医药治未病指导中心。

“健康中国——全国中医体质与治未病协作创新联盟”同期成立,治未病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高峰论坛也在当天举行。

(三)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

201712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第四轮评估于2016年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其中,多所中医药大学一级学科进入A+行列。

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进入A+档,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进入A-档。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西医结合专业进入A+档,复旦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西医结合专业进入A-档。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专业进入A+档,天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专业进入A-档。

(四)北中医举行中医临床特聘专家聘任仪式

20171229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中医临床特聘专家聘任暨签约仪式。仪式现场向专家颁发聘书,并为张奇文名医工作室、顾植山名医工作室等7个校级名医工作室授牌。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批中医临床特聘专家项目自2016年启动以来,为北中医注入了新鲜力量。为了挖掘、吸纳更多临床人才,该校遴选出符合条件的马军光等28位专家继续担任中医临床特聘专家,同时启动了第二批中医临床特聘专家的遴选工作。经过材料初审、学科评议组会等流程,正式聘任马春晖等50位专家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批中医临床特聘专家。

(五)“VR”走进湖北中医药大学课堂

110日,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教师徐派的将虚拟现实技术(VR)应用于中医教学,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特殊的经络腧穴学展示课。 教学所使用的“虚拟现实与智能传感相结合的中医应用系统”由该校毕业生杨光的创业团队研发。在2017年“新奥杯”首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这个项目获得了创业组金奖。 在课堂上,杨光展示了自己研发的作品。它包括人体整体系统、人体局部系统、人体剖切系统、人体经络腧穴系统四个部分,人体的骨骼、肌肉、组织等等都可以进行可视化的三维呈现。其中经络腧穴系统展现了14条经络和400多个穴位,除了了解每个穴位的定位,也可以深入内部多角度地观察穴位附近的肌肉骨骼。在这套系统上还可以进行针灸练习。扎针的位置、力度正确与否,触感系统都会给出提示。 授课中,徐派的老师采用主机VR和大屏投影模式,学生可以看到映射到大屏幕上的3D图像,跟随教师的观察视角聆听讲解。讲解结束后,学生们纷纷戴上VR设备,更直观地体验VR技术带来的不同感受。 “以前学习人体解剖以及经络腧穴,要么是在书本上,要么去人体解剖实验室。现在有了VR,更有现场感,更直观。VR学中医,感觉很奇妙。”

三、科研动态

(一)人参肽研究国际领先

以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生导师、国药肽谷首席科学家李勇教授为主的科研团队对人参肽进行了包括食品安全性评价、抗氧化、抗辐照、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缓解慢性咽炎、急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肝损伤、降血压、降血脂等在内的24项科研论证。今年7月,《人参肽营养学》出版,填补了我国人参科研的多项空白。

(二)中国首次实现灯盏花素人工细胞全合成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中国合成生物学首次实现灯盏花素人工细胞全合成的最新研究成果。灯盏花素合成技术有望将灯盏花素从种植提取转为可持续工业化生产,成本数量级下降,为中药现代化提供新模式。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云南农业大学灯盏花团队合作,成功从灯盏花基因组中获得灯盏花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并实现了灯盏乙素、灯盏甲素的全合成。

灯盏花在云南民间用于治疗瘫痪已有上千年历史,灯盏花素为以灯盏乙素为主含少量灯盏甲素的混合物,具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对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由于临床效果显著,灯盏花素被列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必备中成药。

(三)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发现针刺治疗哮喘靶标

海中医药大学杨永清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抗哮喘靶标发现和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方面的成果“Transgelin-2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asthmatic pulmonary resistance”(哮喘治疗新靶标肌动蛋白结合蛋白2发现和生物学功能研究)在27日出版的国际著名期刊《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作为封面文章正式发表。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目前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是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这些药物除了本身多种副作用之外,还很容易出现耐药、无法缓解症状等问题,因此发现哮喘治疗新靶标,研发哮喘治疗新药物是目前哮喘临床面临的严重挑战。

杨永清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从临床有效的针刺抗哮喘治疗方法出发,发现针刺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后可显著改善哮喘患者呼吸功能并提高金属硫蛋白-2 MT-2)蛋白含量。通过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后证明该蛋白在哮喘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利用相关研究方法还发现MT-2在气管平滑肌细胞上的作用受体是肌动蛋白结合蛋白-2Transgelin-2),并利用放射受体分析、激光共聚焦、RNA干扰、表面等离子共振、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等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确认和验证。Transgelin-2蛋白也成为我国科研工作者发现并验证的第一个支气管哮喘新靶标。

杨永清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利用分子对接、虚拟筛选等技术,从6000个化合物中筛选了可以特异性结合针刺抗哮喘靶标Transgelin-2的小分子,并通过细胞生物学和符合临床特征的哮喘模型等方面,验证并确认了“类针刺”舒张气管平滑肌作用的先导化合物TSG12是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潜在抗哮喘新药物。研究还证明Transgelin-2受体活化后通过“钙敏化”途径舒张气管平滑肌的效应机制。

(四)中药中真菌毒素染毒机理研究获奖

近日,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药天然药物室季申团队申报的《中药中真菌毒素染毒机理及高通量筛选关键技术的研究》经评审,获得2017年上海药学科技奖(应用类)二等奖。

该团队建立了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等真菌毒素单成分和10种真菌毒素多成分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与液质验证方法。该方法不仅被《中国药典》收录,且在药典各论品种中规定了相应检查项。

四、海外资讯

(一)泰国:首家中医孔子学院稳步发展

201610月,天津中医药大学与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共建的中医孔子学院揭牌成立,作为泰国首家中医孔子学院,短短一年来,在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下,经过两校同仁的精诚合作和共同努力,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在常规汉语教学和文化活动方面稳步推进,还开拓了中医专业领域的特色项目,硕果累累。

1.汉语教学活动扎实开展

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分别承担了本科生汉语教学、教职工基础汉语课、小学汉语课的汉语教学任务,包括承担华侨崇圣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和中医学院本科生的汉语课程。承担中医学院大一、大二学生初级汉语口语、古代汉语课;为华侨崇圣大学教职工提供汉语培训课程;并承担了邦帕里小学的汉语课程。自中医孔子学院成立一年来,累计培训培养学员、学生近450人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反响良好。

2.文化活动如火如荼

2016年底至2017年底期间,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孔子学院举办中医专业讲座10次,中医专业本科生及教师共700余人参加;中医药文化讲座及义诊7次,受益泰国民众达1000余人次;中国传统文化活动10次,受益学员1500余人次。

3.特色创新项目硕果累累

20176月,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在泰国开设首个中医师资培训班。此次中医师资培训共5天,来自泰国境内9所高校的30余名中医教师参加,由天津中医药大学专家担任主讲教师,中医师资培训将进一步提高未来泰国中医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推动中医药教育事业在泰国的发展。

4.重大活动影响广泛

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成立一年来,参加/举办了相关重大活动,促进了中医孔子学院的发展,如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68周年活动,推出6项文化活动,丰富了传统孔诞纪念活动的内容;参加中医研讨会——针灸治疗肝胆病、在泰国萱素南塔皇家大学举办的“Healthy Aging”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曼谷第十四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5.双方领导高度重视

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的申报、成立及运营管理,得到了两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医孔子学院首届理事会于20177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召开,双方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会成员及相关人员参加,两校以中医孔子学院为平台,积极沟通协作,共同推进了共建“中医药培训中心”项目;并就联合培养学生等合作项目达成一致意向。

6.学生志愿者贡献力量

天津中医药大学积极投入管理力量,遴选优秀志愿者,确保中医孔子学院的正常启动和良好运营,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熊水明、穆鸽,作为首批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学习中体验,在工作中成长,为孔院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也留下了难忘的经历。

五、权威声音

“没有外科,中医的临床是不完整的。对于年轻医生而言,我建议从事专业分科不宜过早,需要打下全面宽厚的专业基础后再走专科化之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乳腺病学”学科带头人裴晓华主任医师表示当重振中医外科学。

“大批硕士生、博士生不会看病。”

国医大师李今庸就中医教育问题撰写一份建言,上呈教育部。文中,他痛陈硕、博士等高学历中医人才重视科研、忽视临床这一令人尴尬的事实。

“没有中医学术的发展,就不会有中医事业的兴旺。中医的医、教、研要突出中医特点,发挥中医优势,如果把中医学搞得不中不西,那还叫什么中医事业。”

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李致重教授在缅怀崔月犁逝世20周年的纪念日上,重提崔教授生前强调的中医应该走自身发展道路的观点。

“现在是中国医道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近日,首届中医(药)文化大会在深圳举办,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医药法以及“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传承中医药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医药发展。会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作书面主旨报告,从历史、文化角度剖析中西医差异,立足行业实际,从问题入手探讨中医未来发展之路,具有启迪思维的意义和价值。

六、中医药文化

(一)首届中医(药)文化大会举办

近日,以“传承创新、文化引领、产业驱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医(药)文化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作为特邀企业,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因在中医药行业内产业创新、品牌建设、科学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杰出表现,荣获“中国十大中医药民族品牌企业”称号。

大会组织了多场专题讲座和主题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医药文化与品牌影响力传播和民族品牌建设、中医医养结合助推健康产业升级、中医药文化与产业投融资、中医药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首届中医(药)文化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等机构联合主办。

(二)河南印发《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近日,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河南省文化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通过5项主要任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提出要通过5~1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文化建设有效机制,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较“十三五”初期提升10%

5项主要任务为:开展河南中医药文化研究,总结、梳理仲景文化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河南中医药文化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凝练具有河南特色的中医药哲学观、价值观和健康观;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载体,建设好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完善中医药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国家和省级名中医的作用;做好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丰富宣传渠道;推动中医药文化全面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

《指导意见》还公布了河南中医药文化研究专项、河南省中医药文化科普著作出版资助专项、全国和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等6个重点项目。

(三)中医药文化国际巡展活动启动

130日,大型纪录片《中医·与世界同行》暨中医药文化国际巡展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活动指出,中医药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对外交流合作中将会是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用文化产品、文化交流活动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走出去。

《中医·与世界同行》纪录片将在启动仪式后开机,该纪录片计划从中药的国际准入、中医的国际认可、海外教育、文化传播、国际合作等角度入手,从亲历中医药发展的人物,到中医药走出去的故事,折射中医药海外拓展的历程和现状,助力中医药“走出去”。

七、中医药产业

(一)内蒙古鄂托克旗:开启蒙中医+温泉养生模式

近日,2017年鄂托克旗冬季温泉养生旅游文化节暨“中医中药中国行 蒙医蒙药鄂托克行--蒙医药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启动仪式在内蒙古鄂托克旗举行。

活动邀请了鄂尔多斯市蒙医医院主任医师、自治区首批基层名蒙医胡日查巴特尔、鄂尔多斯名蒙医乌云图雅等坐诊,并开展了蒙医阿日善疗法、蒙医冬季养生及常见病防治知识讲座,召开了蒙医温泉养生论坛。

为满足游客休闲、养生与保健的需求,鄂托克旗将依托蒙中医温泉养生基地,把温泉和蒙中医养生有机结合起来,陆续开设蒙医药浴、蒙中医预防保健等传统疗法体验区,开展蒙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

(二)云南:“国医在线”上线

近日,全国首个省级中医药公众健康移动医疗综合服务客户端“国医在线”上线试运行。作为中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国医在线”将有2000位中医专家在线,实现线上择医、线上咨询、煎煮配送、诊后随访全流程、全方位的服务。

“国医在线”以手机客户端为核心载体,以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网站等渠道入口为媒介,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解决医院、医馆、医药企业、医生、公众之间需求与服务精准匹配的迫切问题,提供精准择医、在线咨询、预约挂号、候诊提醒、药品配送、共享医馆、慢病管理、健康旅游、家庭医生、科普知识、健康商城、线上培训等健康服务功能。

(三)云南:互联网+中医药创新创业发展论坛举行

日前,第二届云南省“互联网+中医药”创新创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表彰会举行。

论坛围绕“互联网+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传承”“健康产业与众创投资”“实践经验分享”4个部分,探讨如何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论坛上对第五届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2017云南中医·大众科普传播团体杰出贡献奖,2017全省中医医院官方微信运营优秀奖获得者及单位进行表彰。云南省中医医院陈霞、张春艳、丁世霖、秦琼、吴向农等获评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云南省中医医院等单位获评2017云南中医·大众科普传播团体杰出贡献奖。

(四)广东:中医药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

19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在广东省惠州市召开。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与健康产业界首次交流合作大会。

大会主题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共同体”,旨在促进三地卫生与健康事业协同发展、共建共享,围绕医院管理、中医药传承、健康产业发展、医学创新等课题开展交流并探讨合作。

会上,广东省卫生计生委、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澳门特区政府卫生局三方签署了《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框架协议》,进行了合作项目签约文本交换。其中约定,三方以“政府指导、市场促进,先行先试、有所作为,发挥特色,互惠共赢”为合作原则,开展互联网+医疗及中医药医疗、科研、教育、产业等合作,推动中医药产品繁荣发展。约定建立医学人才进修、培训基地,促进港、澳青年专家来内地交流、执业;建设港澳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创业就业基地,规划创建医学园区(医疗中心),鼓励港澳服务提供者来粤独资办医,或引入港澳资本、港澳知名医学院校与内地法人合作办医;组建医养结合战略合作联盟,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粤港澳大湾区医养结合机构。

(五)浙江磐安:农民收入三成来自中药材

截至2017年底,磐安县种植中药材8万多亩,产量达1.2万多吨,占全省总面积23%;产值达5亿元,同比增长10%;全县农民近三分之一收入来自中药材;3000多家药材经营户构成了一个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使磐安道地药材销往国内各地,并出口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磐安县共有药用植物1219种,境内的大盘山保护区是国内唯一的以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著名“浙八味”中的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五味道地药材盛产于磐安,俗称“磐五味”。

磐安种植药材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磐五味”闻名中外,其中白术年产4000多吨,浙贝母年产3000余吨,均居全国之首。元胡年产10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20%。玄参年产2500吨,占全国总产量35%以上。白芍年产3000多吨,约占全国总产量25%。此外,桔梗、前胡、鸢尾、太子参、三棱、水半夏、丹皮、吴茱萸、山茱萸、杜仲、厚朴、黄栀子等20多种药材种植面积也很大,铁皮石斛、三叶青等新兴药材品种在磐安得到了快速发展。

日前,磐安县被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认定为“‘磐五味’中药材产业基地”。磐安县石秀铁皮石斛种植示范基地、磐安县大晟铁皮石斛、磐安县灵芝种植示范基地、磐安县云水谣“磐五味”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磐安县新渥浙贝母种植示范基地被认定为“浙江省道地优质中药材示范基地”。

(六)河南南阳:以艾草产业引领“八大宛药”开发

近日,河南省南阳市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揭晓,南阳“八大宛药”出炉,分别是:山茱萸、辛夷、裕丹参、桐桔梗、宛艾、夏枯草、金银花、唐桅子。数据表明,南阳艾产业发展最快,位居全国前列。据统计结果,全市目前从事艾草产业的注册企业有1029家,年产值超36亿元,产品销售占据全国市场70%以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艾草种植基地、艾草收购集散地和艾产品加工基地。

2017年以来,为了推进艾草产业发展,南阳市采取了多项措施:将艾产业发展列为全市九大专项工作进行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举办了首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成立了中国中药协会艾草专业委员会,并依托中国中药协会专家智库平台,制定南阳艾草标准体系;举办两次艾草产业会展,有力地扩大了南阳艾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规范行业管理,针对艾产业发展“散、乱、杂、弱”的现象进行规范整治,对部分掺杂使假的艾草企业进行了整顿查处;推进艾草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的社旗县国医仲景艾草产业园、卧龙区蒲艾产业园、宛城区瓦店艾草产业园。其中,社旗国医仲景艾草产业园规划面积3600亩,目前已完成水电路基本建设,建成标准化车间、销售中心、艾草储存仓库11350平方米。

南阳自古就有“天然药库”之称,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该市以发展艾草产业为切入点,引领“八大宛药”开发。目前初步形成了“八大宛药”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160万多亩,中药材种植年产值60亿元。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培训、项目倾斜,重点培育特色产业,塑造知名品牌,致力建设国内知名的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夏枯草、桐桔梗已成为广药王老吉公司基地;西峡山茱萸、方城裕丹参被列入国家中药材GAP基地,并和南召辛夷、唐河栀子、桐柏桔梗被列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造就了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一批全国、全省知名的中医药企业和产品。

 

 

上一条:2018年中医药信息第3期

下一条:2017年中医药信息第5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