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医药信息第9期

时间:2018-10-12 13:57:41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18年第9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一八年十月十二日

本 期 目 录

一、重大事件. 1

二、兄弟院校. 8

三、科研动态. 10

四、海外资讯. 13

五、权威声音. 15

六、中医药文化. 15

七、中医药产业. 17

一、重大事件

(一)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新增187种中西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今年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汇报,决定再推新举措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部署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减轻药费负担。

会议指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改重要举措,有利于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会议确定,一要及时调整基本药物目录。此次调整在覆盖临床主要病种基础上,聚焦癌症、儿科、慢性病等调入187种中西药,其中肿瘤用药12种、临床急需儿童药品22种,均比原目录显著增加。调整后总品种扩充到685种。今后新审批上市、疗效有显著改善且价格合理的药品将加快调入。二要减轻患者药费负担。推进公立医疗机构集中带量采购等方式,推动降药价。建立基本药物、基本医保联动和保障医保可持续的机制,将基本药物目录内的治疗性药品优先纳入医保目录,使医保更多惠及参保群众。三要确保基本药物不断供。对用量小等易导致短缺的基本药物,可采取定点生产、储备等保证供应。与此同时,要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群众安全放心用药。

(二)中医红外仿灸仪国际标准发布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中医红外仿灸仪国际标准。

该标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工程研究所教授杨华元团队主导制定,规定了中医红外仿灸仪的术语和定义、结构与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签、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等的基本要求。标准中规范了中医红外仿灸仪的名称,明确了中医红外仿仪的范畴和红外光谱的波长,对规范市场应用,将对促进中医红外仿灸仪的国际贸易及推动中医红外仿仪灸在国际上的临床应用起到重要作用。

2014年,杨华元向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递交了中医红外仿灸仪标准提案,于2015年立项,标准制定历时41个月。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已发布31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正在制作中的有44项。

(三)《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建设指南》发布

9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建设指南》及相关模板,明确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的定义,并对基本配置和模板内容作出说明。

《指南》明确,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是指通过展板、实物、模型、中医养生保健体验设备、中医阅读角或运用电子触摸屏、LED屏等新媒体手段,帮助城乡居民体验感受中医药文化,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固定区域。

模板内容包括场景设计图和9个主题的中医科普知识(含文字、PPT、展板文件)等,并附有养生小视频和中医科普知识APP安装包。《指南》强调,模板中PPT、展板文件、中医科普知识APP中的图片均为版权图片,仅供公益展出、学习交流使用,不得用于出版、商务活动及网络传播。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可参考《指南》,结合当地实际,指导本地区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建设。

(四)浙江开展省级基层名中医培养项目

近日,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2018年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培养方案》,决定在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中选拔120名临床中医师(含中西医结合),开展杏林工程拔尖人才2018年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培养项目。

《方案》显示,基层名中医培养分专科和全科两个方向,培养期为三年。申请人应满足实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5年以上(研究生学历放宽至12年以上);日中医门诊量平均在30人次以上,周门诊时间不少于3天,年门诊量4500人次以上;饮片处方占总处方量的50%以上(针灸推拿专业、全科方向可适当放宽)等条件。

《方案》明确,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省级中青年临床名中医项目培养对象不再重复培养。

(五)慢阻肺和哮喘将出中药新药指导原则

98-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第22次全国肺系病学术交流会在甘肃兰州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标准与规范”,300余位专家围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中医药诊疗临床经验和规范做了探讨和交流,会议就中药新药用于慢阻肺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支气管哮喘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征求意见。

大会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保健医疗部主任张洪春介绍,预计两部指导原则计划于明年中期发布,将对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的中药新药研发上市提供技术支撑,以期改变目前没有专门治疗慢阻肺中成药的现状。

(六)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允许医师在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允许药师在线审核处方、配送药品。

《通知》指出,不断加强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要在住院病历、医嘱等系统基础上,优先将电子病历信息化向门诊、药学、护理、麻醉手术、影像、检验、病理等各诊疗环节拓展,全面提升临床诊疗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到 2020年,三级医院要实现电子病历信息化诊疗服务环节全覆盖。鼓励医疗机构将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技术规范和用药指南等嵌入信息系统,提高临床诊疗规范化水平。

对此,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养生康复中心主任王挺表示,互联网能实现全时、即时交流,而中医擅长身体调理和慢性病治疗,在互联网医疗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中医医疗机构推进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需重视中医药诊断指标的现代化表达,如症状的有无、轻重、持续时间等。

(七)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双标准加强县级中医院能力建设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试行)》和《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试行)》。《基本标准》提出,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技术水平要能够满足县域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医规范化诊疗,提供多层次的养生、保健、康复等中医药特色服务。

《基本标准》与《推荐标准》从部门设置等7个方面明确了县级中医医院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对加强各地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做出了指导。

部门设置方面,《基本标准》要求针灸科和治未病科为临床科室中的必设科室,医技科室中的药剂科科室内需设置中药房、饮片调剂室与煎药室。

为规范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基本标准》涵盖了各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规范化诊疗与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在医疗服务流程方面,《基本标准》提出各相关环节的服务接口需衔接紧密,要为患者提供中医护理特色服务。此外,《基本标准》还在医院的人员配置、设备设施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在达到《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医院可结合实际,依照《推荐标准》增设科室、开展相关专科急危重病与疑难病的规范化诊疗、承担相应的教学科研功能,若医疗技术暂时无法开展,可通过技术协作、远程医疗等手段满足临床需求。

(八)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3文件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

9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制定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3个文件。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介绍,文件的出台旨在进一步规范互联网的诊疗行为,发挥远程医疗服务的积极作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根据使用的人员和服务方式,文件将“互联网+医疗服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远程医疗,第二类为互联网诊疗活动,第三类为互联网医院。第二类和第三类均属于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为患者提供服务。文件还明确了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准入程序以及互联网医院的法律责任关系。

据悉,文件的创新点是对“互联网+医疗”进行了分类管理,针对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诊断和治疗的核心业务出台了相应的配套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与各地共同推动3个文件的落实,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新业态的准入和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九)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发布

916日,《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中英文版)》发布仪式在第五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带一路”中医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揭牌仪式、中医药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开播仪式同期举行。

会前,世界中联教育指导委员会换届会议暨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连任会长。

本套教材定位于培养符合临床需求的中医师,重点阐述国外常见且中医药确有疗效的疾病防治内容,知识范围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全面、系统、准确地向世界传播中医药学。

该套教材共有13分册,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总主编为张伯礼。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教育专家共计290人参与编写工作。

世界中联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国际中医药教育事业的传播与发展。为使世界各国(地区)中医教育机构通过教育实践,实现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依据《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结合中医学教育特点和职业需要,参考世界各国(地区)中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世界中联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了《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和《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2016年启动翻译工作。

(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9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施行的重要意义,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动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通知》强调,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做好《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实施的准备工作,并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管理,预防医疗纠纷;医疗纠纷发生后要及时规范处置,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主渠道作用。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明确组织领导、加强督导并做好信息沟通。

(十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召开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座谈会

91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召开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座谈会,中央和国家机关27个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在会上为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献计献策。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主持座谈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副局长马建中、王志勇出席座谈会。

余艳红表示,此次座谈会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孙春兰副总理来局调研讲话精神,请各部门对发展中医药事业集体把脉会诊。这次会议是进入新时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各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请进来,召开的一次深入研讨、共促发展的座谈会,有助于汇聚各行业力量,在更高层面统筹中医药发展大局,进一步把准理清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制定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和举措,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认真研究有关建议,并与各部门一起共同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于文明传达了孙春兰副总理来局调研讲话精神并通报了有关情况。他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长期以来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视和对中医药局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框架下,各成员单位、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法出台,共同推动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地,共同促进并编制了一系列重大规划、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推动中医药事业有了较快较好发展。同时,就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孙春兰副总理讲话精神,介绍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步的总体思考和工作计划。他说,今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更加重视发挥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与各部门协作配合,建立日常沟通协调机制,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会上,27个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围绕本部门职责,就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提升中医临床疗效,加强中药材、中药产品质量监管,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并表示将把中医药振兴发展纳入本单位、本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中,予以推动、提供政策举措支持,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贡献率和显示度。

(十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定点扶贫工作

92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传达贯彻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听取定点扶贫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党组书记余艳红主持会议,党组成员马建中、王志勇出席。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重要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做好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刻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会议强调,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会议提出的工作要求,把定点扶贫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扛在肩上,切实增强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任务落实,广泛动员力量,帮助定点扶贫县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上做出表率。

会议强调,定点帮扶山西省五寨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山西省五寨县实现年底脱贫摘帽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局党组要进一步加强对定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更有力的行动,精准施策、尽锐出战,高质量完成帮扶任务。

会议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五种资源”优势,强化顶层设计,汇聚行业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进一步创新帮扶方式方法,推动五寨县走出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完备、中医药产业发展有后劲、中医药成为支柱产业的新路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做出新贡献。

(十三)58项中医治未病团体标准发布

中华中医药学会日前发布58项中医治未病团体标准,包括中医治未病标准化工作指南、中医治未病术语、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等。此次发布的标准中,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所占比例最多,内容不仅包含艾灸、熏洗、针刺、拔罐等常见中医技术,而且包含项七针、高血压保健按摩操、春分秋分穴位贴敷干预尪痹等特色中医技术。

(十四)新版《癌症疼痛诊疗规范》发布病因治疗新增中医药方法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列举了癌痛的病因、机制及分类,并对癌痛评估、癌痛治疗等进行规范。

《规范》指出,癌痛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在病因治疗方面,新版诊疗规范新增了中医药、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病因治疗方法。

此外,在非药物治疗方面,《规范》明确,用于癌痛治疗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有介入治疗、放疗(姑息性止痛放疗)、针灸、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物理治疗、认知—行为训练以及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等。

二、兄弟院校

(一)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德合作开办中医研究生课程项目

912日,由德国汉堡大学附属埃彭多夫医院之汉莎美安中医中心(简称汉堡大学中医中心)主办的首届上海—汉堡中医研究生项目开学典礼在汉堡医学历史博物馆举行,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汉堡中医养生文化展”同期开幕。

上海—汉堡中医研究生项目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中医中心、汉堡大学医学院职业教育学院合办,主要开展针对欧洲西医医生的高层中医教育项目,首届学生将于2018年冬季学期入学。学生顺利完成三年学业后,将授予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该项目是目前欧洲第一个西医临床医学硕士起点的中医研究生学位课程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德国汉堡大学医学院早在2004年就曾签订合作协议。汉堡大学中医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由汉堡市政府、汉堡大学医学院和汉莎美安保险公司共同成立的中医机构,是德国第一所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中医中心。

(二)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举行

日前,作为第五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天津中医药大学建校六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共议新形势下中医药文化国内外传播趋势,探讨共享中医药文化发展成果。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国医大师张大宁,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分别做了题为《中医文化与大健康》《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国学与中医文化精髓》的演讲。

天津中医药大学与中国健康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中国健康教育与传播研究中心”,约定在人才交流培养、智库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医药文化传播。

(三)广西中医药大学:共建中国—东盟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合作创新平台

近日,第六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召开,会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签署《共建中国—东盟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合作创新平台合作协议》。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谢胜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副校长尤芳达、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卞兆祥就共建中国—东盟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合作创新平台相关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并共同探讨了各方依托各自优势,开展精准对接合作的有关事宜,为加强医院科技创新,提升医院在治未病和健康管理方面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详细介绍了医院治未病学科的发展情况,全面展现了医院研发的治未病系列产品,得到了与会专家、企业的极大认可,多家企业向医院表达了合作意向。

此次会议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特色管理模式推向了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挖掘了双方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联合研发与成果转化需求,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了大健康产业合作发展新高地。

(四)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

920日,中国传媒大学举办首批“高精尖”培育项目“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认为,“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是全国新闻传播院校中第一个以“中医药传播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为研究对象的创新课题,既具有较为重大的学术价值,能有效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能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播的实践提供智库式学术支撑。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代表学校致辞,并阐述了该课题的重大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校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晖对该校设立“高精尖”培育项目的初衷及特色作了介绍。

论证会上,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课题组组长唐远清就课题组主要成员情况、建构中医药传播学的时代背景及中医药发展及传播面临的总体形势、课题研究方案等向与会专家做了汇报。随后,出席论证会的各位论证专家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侯胜田等20余名课题组成员,就论证会的相关议题畅所欲言,展开了充分讨论。

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是全国新闻传播院校中第一个以“中医药传播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为研究对象的创新课题,面对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开创中医药传播学的研究,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具备,既具有较为重大的学术价值,能有效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能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播的实践提供智库式学术指导;中国传媒大学将该项目立项为首批“高精尖”培育项目之一,体现了学校的远见卓识,值得赞许;课题组成员主要是来自新闻传播学、中医药学两大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资深人士,组成合理,具有交叉融合的优势;课题组确定的出版《中医药传播学》专著、成立全国第一家中医药传播研究智库机构、完成“中医药传播专业”学科论证及人才培养方案等目标,涵盖中医药传播学的理论奠基、谋略整合、人才培养等三大主要环节,对中医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论证会上,课题组还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举行了课题组拟出版的专著《中医药传播学导论》出版签约仪式。

(五)湖南中医药大学:开展中医药幼教工作

926日,湖南中医药大学与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

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将依托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师生,建设中医药百草园、百果园、百花园,种植各种花卉、瓜果、中草药,成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实践基地和诺贝尔摇篮孩子的科普乐园。

湖南中医药大学“悬圃—中华本草文化园”正在筹建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诺贝尔摇篮研学旅行基地,开展师生中医文化研学旅游活动。此外,湖南中医药大学将组织有关专家与诺贝尔摇篮教育研究人员,共同编著儿童中医教材和课程,以公益方式培养中医人才传承人。

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秦裕辉表示,学校与诺贝尔教育集团在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上高度契合,可以在文化传承、教育合作方面进行深度的融合,坚持中医药教育、推广、传承从幼教抓起,推进中医药文化和知识进园、入耳、入心。

三、科研动态

() 俄罗斯:磁铁蛋白提高肿瘤非穿透性诊断准确性

由俄罗斯国家研究型技术大学莫斯科国立钢铁合金学院参与的国际科学家小组,研发出一套系统,能够提高肿瘤非穿透性诊断的准确性,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机会。这一成果发表在《高级功能材料》期刊上。

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时,为提高图像准确度,要在研究前向人体引入“造影剂”,以使肿瘤细胞成像更加明显。但即使是小剂量,也会对人体带来潜在危险。

基于磁铁蛋白的注射系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其核心是磁性的氧化铁纳米离子,被封闭在人体铁蛋白的外壳内。学院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实验室客座教授乌利夫·伟德瓦利德说:“许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会积极‘捕捉’转铁蛋白,这是一种负责铁在血液中运输的蛋白质。在进入靶形细胞溶酶体的同时,磁铁蛋白将进一步放大信号。”

磁标”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光学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质量,还能进行治疗。在发现病变时,电磁场或光能够对肿瘤细胞的积聚病灶产生影响,这会导致恶性细胞被加热并死亡。

() 澳大利亚:小鼠实验发现抗肥胖靶点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生理学研究,科学家实验证实,一种神经酰胺合成酶1CerS1)抑制剂可以有效防止小鼠体内的脂质堆积。肌肉组织内含有大量C18神经酰胺,而名为PO53的化合物可以专门抑制高脂饮食小鼠体内的C18神经酰胺合成,减少小鼠体内的脂肪含量。

此前研究认为,神经酰胺合成酶参与生理代谢的调节,但研究人员对不同神经酰胺的作用一直以来并不完全清楚。据预测,抑制某些神经酰胺合成酶会对代谢健康产生巨大益处,而抑制另一些则会产生不利影响。不过,科学家尚未研发出一种能作用于生物体内,且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等特性的抑制剂。

此次,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人员尼格尔·特纳及其同事,合成了一种能抑制CerS1的小分子PO53,并发现P053可以减少高脂饮食小鼠体内储存的脂肪,同时不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产生变化。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小鼠肌肉内脂肪酸氧化的增强导致了脂质堆积的减少。

研究团队证实,PO53在肌肉脂肪酸氧化和体内脂肪储存的内源性调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项研究结果或为治疗肥胖开辟了一条全新路径,但结果能否适用于人类仍待进一步研究。

() 美国:大脑皮层中发现新型脑细胞

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27日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大脑细胞,虽尚未证明为人类所独有,但在小鼠等啮齿类动物中从未见过。

这种脑细胞是在人类大脑皮层中发现的,是一种特殊的人大脑皮层GABAergic神经细胞亚型。因其具有大的“玫瑰花冠”状轴突终扣和紧密的树枝状结构,轴突在细胞中心周围形成的密集束看起来就像是一朵花瓣脱落后的玫瑰,因此研究人员将其称为“玫瑰果神经细胞”。

转录组学分析和形态学生理学研究表明,该细胞属于抑制性神经细胞。抑制性神经细胞会对大脑中其他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制动作用,而玫瑰果神经细胞则被认为会对大脑皮质锥体神经细胞远端树突计算进行有效的局部控制。

虽然目前尚未证明这种脑细胞是人类独有的,但研究人员称,他们从没有在小鼠等啮齿动物中见到过这种神经细胞,其可能是仅存在于人类或灵长类动物大脑中的特化神经细胞。正因为小鼠大脑内没有这种细胞,因此通过动物实验进行模拟研究的可能性不大,而只能借助人类大脑样本,无疑让未来的深入研究难度大增。

目前,研究人员还没有完全了解这些特化细胞在人类大脑中的作用,也不清楚其是否会在人类患病过程中发生改变。他们下一步计划在大脑其他部分寻找此种细胞,并探索它们在大脑中的潜在作用。

() 中国:类皮肤水凝胶创伤敷料找到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郭保林研究员课题组最新开发了一种具有易延展、耐压缩的多功能抗菌可注射水凝胶敷料,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生物材料》上。

皮肤损伤是人体最为常见的损伤之一,而不合理的治疗方案常常会危害人体健康,例如引发细菌感染,组织脱水,甚至更为严重的二次创伤。

该水凝胶具有高粘合力,可以快速封闭任意形状的伤口,并与伤口轮廓粘合为其提供物理屏障且可以保持皮肤的湿润环境。同时,凝胶的止血性能和抗菌性能可以让伤口快速止血并防止伤口感染。因此,作为生物活性敷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及类似于人体皮肤的杨氏模量,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皮肤损伤修复,尤其在经常活动的关节处皮肤伤口修复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原料来源广、便宜,其制备方便,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日本:成功研发非成瘾性镇痛化合物

日本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讲师木口伦一等的团队6日发布消息称,成功研发了具有镇痛作用的化合物“AT-121”。据称其优点是不存在吗啡等鸦片类镇痛药物的成瘾性问题,将令其有助于研发安全的药剂。

该团队表示,鸦片类镇痛药物是通过与被称为“μ-鸦片类受体”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遏制传递痛感的神经活动,来展示有效性的,但作用很强,会出现成瘾和瘙痒等有害作用。

研究中,该团队着眼于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孤啡肽受体”,合成了与两种受体均结合的AT-121

据悉,向猕猴投放该化合物并验证的结果显示,镇痛作用是吗啡的约100倍,而且不被判定有成瘾性和瘙痒等问题。

该团队认为,AT-121发挥了对两种受体的叠加效应,但因为对每种受体的作用都较轻微,所以未产生有害作用。

四、海外资讯

() “中医关怀团”赴柬埔寨义诊讲座

由国务院侨办、山东省侨办“中医关怀团”组织的中医健康讲座及义诊活动94日在柬埔寨金边端华学校举行。

“中医关怀团”由内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保健养生5位专家组成,在当地通过义诊为海外侨胞提供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中柬医药学交流合作。

中国驻柬大使馆李杰参赞在义诊活动上表示,柬埔寨百万华侨华人是中柬两国联系的天然纽带,中医药在柬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柬主流社会都有较大影响。“中医关怀团”来柬慰侨,体现了对海外同胞的关怀和牵挂,希望此类惠侨活动越来越多,越办越好,中国驻柬大使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弘扬中华文化的惠侨活动,促进中柬两国的人文交流。

(二)瑞士成立中西医结合学会

99日,瑞士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庆祝大会暨第三届瑞士中西医论坛在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召开。

会议由瑞士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卫国主持,会长马仁海介绍了学会成立经过和理事会成员,并播放了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新发布的中医药宣传片《我们的中医药》,与会人员共同回顾了中医药发展历程,详细了解了当前中医药发展情况与取得的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士联邦大使馆王彦敏参赞在贺词中表示,当前,中国与瑞士在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国的基础上,正在进行中瑞自由贸易协议的升级谈判,中瑞的务实合作,为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平台。瑞士中西医结合学会的成立,无论在医学理论方面,还是在临床实践方面,都会得到瑞士民众的接受和支持,同时也会推动两国医学领域和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中瑞两国的友谊做出贡献。

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院长布鲁诺在讲话中谈到自己不仅是一个医院院长,也是一名患者。不仅接受过西医的治疗,也接受过中医治疗,亲身体验过中医治疗的良好疗效。医学的发展取决于临床的疗效,只要临床的疗效好,就会取得患者的信任。瑞士中西医结合学会的成立,必将对瑞士医学的发展以及中西医结合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中老两国联合编研《老挝草药典》

《老挝草药典》编研座谈会日前在广西南宁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广西药用植物园主任缪剑华、老挝传统医药研究院院长孔曼尼(Kongmany)等中老两国药学专家就《老挝草药典》编制背景和编制过程等问题展开座谈,并针对《老挝草药典》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方案。

20171220日,受老挝政府委托,以黄璐琦、缪剑华为主任委员的《老挝草药典》编写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两国植物学、药学专家开展老挝药材与成药遴选工作。20186月《老挝草药典》中文初稿工作完成。

老挝药用植物是老挝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为老挝人民群众的健康繁衍作出了重要贡献。《老挝草药典》的编研将为老挝民族药物的生产、流通、检验、监督、监管和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促进老挝传统医药产业发展。

(四)多国专家齐聚波兰探讨中西医结合

为期两天的中西医合作研讨会918日在波兰南部城市克拉科夫举行,来自波兰、中国和美国的中医学者出席。研讨会由波兰雅盖隆大学医学院和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主办,主题为探讨中医西医协同治疗的可能。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西医学中心和结合医学合作中心主任许家杰在介绍了中医针灸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许家杰说,他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已有20多年,他认为中西医不应该对立,而应该相互补充和借鉴。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教授赵静表示,国际社会对于中医的关注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中国也在大力推进中医走出去,但中医的推广不能心急,应先让普通民众感受到中医的疗效,再推进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合作,进而获得各国政府认可。

(五)哈佛国际医学气功太极论坛在美举行

首届哈佛国际医学气功太极论坛暨全美中医药学会医学气功太极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近日在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会议中心举行。这是美国本土首次举办国际性大中型医学气功太极专业性会议。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天君,太极与气功研究专家、哈佛大学教授彼得•韦恩、赫波特•本森等与会并发表主题演讲。韦恩曾于2000年到中国进修,并尝试运用西方科学阐明亚洲传统治疗原理。他还曾撰写“哈佛医学院太极拳指南”。会上,中美两国医学专家就医学气功、太极在海内外发展展开深入探讨。此次大会由全美中医药学会主办。

五、权威声音

“加强医学人文建设,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是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说,要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加强医学人文建设,让有温度的医疗服务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六、中医药文化

(一)改革开放40周年中医药大事记:1978-2004

119789月,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学院举办的中医研究生班开学,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以来第一批中医研究生入学。

219789月,党中央〔197856号文件转发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邓小平同志在批示中指出:“这个问题应该重视,特别是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

3197812月,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发布《关于从集体所有制和散在城乡的中医中吸收一万名中医药人员充实加强全民所有制中医药机构问题的通知》。从当年起,全国各地为一批中医药从业人员确定技术职称,晋升一批正副主任中医(药)师、教授、研究员。

41982年,我国宪法首次明确“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

519824月,卫生部在衡阳召开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事业”指导方针,明确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基本方针,制订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整顿和建设的意见》《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办好中医学院》等文件。

61986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7月,国务院下达《关于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的通知》,明确规定国家中医管理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由卫生部代管。10月,任命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兼任国家中医管理局局长。12月,国家中医管理局正式成立。

7198610月,卫生部召开了全国县级中医医院工作会议,会议第一次提出普及县级中医医院或者民族医院的目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次专门研究部署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会议,对我国县级中医医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819879月,国家中医管理局向坦桑尼亚派出第一批中医专家组,开展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

91988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中药管理职能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划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019891月,《中国中医药报》创刊。该报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机关报,是全国中医药战线的专业性报纸。

1119906月,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作出《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

121991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时任国务委员李铁映代表中国政府致辞强调,“中西医并重是中国政府卫生工作的一项基本方针”“继承发展中医药是中国政府的一贯政策”。

13199210月,国务院颁布了由国务院法制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共同起草的《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14199612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既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勇于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更好地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中西医工作者要加强团结、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促进中西医结合。

151997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之一。

162003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施行。

172004年,《中医药学名词》国家规范颁布。

1820042月,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吴仪发表《努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重要讲话,指出中医药为取得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做出积极贡献。

七、中医药产业

(一)甘肃命名首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近日,甘肃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公示第一批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示范机构、示范基地名单。其中,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入选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名单,兰州市中医院、镇原县中医医院入选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名单。

(二)江西新余市打造热敏灸应用示范村镇

近日,江西省新余市卫生计生委印发《新余市创建热敏灸应用示范村镇实施方案》,该市计划今年重点打造5个热敏灸应用示范乡镇、10个热敏灸应用示范村。

《方案》提出“四大目标”,力争到2020年示范村镇90%以上居民了解热敏灸,50%以上居民会使用热敏灸;确保示范乡镇的卫生院设有单独的热敏灸理疗室,配有中医技术人员,能熟练掌握热敏灸技术应用与推广;示范村的村卫生计生室设有热敏灸体验站,能为群众学灸用灸提供帮助;通过示范村镇建设,引导艾草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形成。

《方案》明确“五大创建任务”。一是建立“职责分明,分工明确”的组织推进体系;二是推进热敏灸进家庭,开展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活动,建立热敏灸推广微信群,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赞助等多渠道筹集机制,资助示范村镇购置健康礼包;三是加强专业技术团队建设打造一支懂技术、会应用、能推广的热敏灸专业团队;四是组建中医药志愿者服务队伍;五要推动事业产业融合发展。

为保障《方案》顺利落实,该市将重点支持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规模种植艾草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给予财政补助。同时,该市计划将热敏灸融入家庭医生签约包,示范村镇签约居民可在签约机构免费享受一次包括热敏炙在内的中医适宜技木治疗。

据悉,创建热敏灸应用示范村镇作为中医角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已列入2018年市政府民生实事、生态建设年度工作要点。

(三)罗浮山中医药旅游产业基地列入广东省试点

日前,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实施粤澳合作框架协议2018年重点工作的通知》,拟以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中医药旅游产业基地等为试点,打造国际健康旅游先行示范区。

据了解,罗浮山已先后获评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等。目前,博罗县正在制定中药材主产区种植区域规划,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服务新业态。此外,惠州市与澳门在中医药产业合作上已进行沟通交流,两地将在中医药产业领域加强合作。

(四)贵州中成药工业总产值超300亿

828日,2017年度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统计公报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发展情况。2017年贵州医药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中成药工业总产值300.73亿元,占贵州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78.8%

据了解,贵州生态环境良好,中药材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医药产业的基础和条件,尤其在中药、民族药、特色药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自2010年开始,由贵州省科技厅、省统计局牵头,省直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制定完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中药现代化产业部门综合性报表制度,形成全国第一套中药现代化产业全行业综合性报表制度并延续至今,有效反映了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趋势。

根据本次统计数据,从经费投入上看,2017年贵州省162家医药企业和16家中药领域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研项目经费支出9.54亿元,比2016年增长1.4%。在研发经费支出方面,2017年度医药企业全部共支出研发经费8.73亿元,比2016年增长2.6%,其中,1.44亿元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科研经费的逐年增加,提高了中药材资源利用的科技水平和加工制造能力。

从科技产出上看,新药研发及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2017年,贵州省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研发人员8954人,占从业人员的15.9%。截至2017年底,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领域共有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36个。

从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看,截至2017年底,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领域共建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和机构73个,比上年增加2个。其中,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

(五)湖北通城县11个中医药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近日,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分别与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并与湖北福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签约,共11个中医药产业合作项目,包括中药饮片、国际中医药康养中心等,总投资13.85亿元。


上一条:2018年中医药信息第10期

下一条:2018年中医药信息第7-8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