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医药信息第1-2期

时间:2019-03-13 09:14:35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19年第1-2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一九年三月八日

本 期 目 录

一、重大事件. 1

二、兄弟院校. 7

三、科研动态. 9

四、海外资讯. 13

五、权威声音. 14

六、中医药文化. 14

七、中医药产业. 19

一、重大事件

(一)《关于优化社会办医疗机构跨部门审批工作的通知》印发

2019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优化社会办医疗机构跨部门审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医疗机构准入跨部门审批基本流程框架,要求进一步简化优化项目建设相关审批条件,加强跨部门审批过程的工作衔接,提高审批服务水平。

《通知》明确,对于营利性医疗机构准入的跨部门审批,先由工商(市场监管)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进行工商登记,再由卫生健康、中医药主管部门根据行业准入管理相关规定,对医疗机构进行设置审批(备案管理),对医疗机构进行执业登记。《通知》要求,对卫生健康、中医药主管部门规定实行设置审批、执业登记“两证合一”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其他部门履行审批手续时均不以取得卫生健康、中医药主管部门的设置批准文件作为前置条件。

(二)五项中医药成果获二○一八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活动。习近平等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韩正主持大会。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包括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包括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148项;授予5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其中,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医科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的肖伟等人完成的“银杏二萜内酯强效应组合物的发明及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山东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大唐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的毕宏生等人完成的“葡萄膜炎病证结合诊疗体系构建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王伟等人完成的“‘肝主疏泄’的理论源流与现代科学内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化白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张卫东等人完成的“基于整体观的中药方剂现代研究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东北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延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淮安市百麦科宇绿色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的段金廒等人完成的“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循环利用模式与适宜技术体系创建及其推广应用”4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2018年中医药十大新闻揭晓

112日,在中国中医药报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上,2018年中医药十大新闻揭晓:

1.习近平考察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提出推进中医药产业化。

2.屠呦呦作为中医药行业唯一代表,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改革先锋。

3.中医药扶贫深入推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4.中国“藏医药浴法”成功列入人类非遗。

5.纪念毛泽东西学中批示六十周年大会召开,中西医结合成果丰硕。

6.国家中医药局与世卫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传统医学全球发展。

7.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实施,99名岐黄学者选出。

8.首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发布,中医药法配套文件逐步完善。

9.首次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举办,大赛参与度超过6000万人次。

10.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大会召开,各省积极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四)《关于做好流感中医药防控工作的通知》印发

11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流感中医药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针对当季高发的流感疫情,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做好流感中医药防控工作。

通知指出,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做好流感中医药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导中医医疗机构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要主动作为,积极与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协调,建立中西医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运行机制。

通知要求,要强化培训,做好技术准备。要按照《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修订版)》,加强对中医医务人员的培训。要积极组织中医药专家参加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建的流感防控专家队伍,有条件的可组建本地区流感防控中医药专家队伍。并可在此基础上,根据疫情特点,组织制定本地区流感中医药诊疗方案。

通知提出,要积极应对,做好临床救治工作。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要做好流感临床救治人员培训、物资储备等各项准备工作。呼吸科、儿科等科室要制定疫情应对方案,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临床救治工作。对于轻症患者,要积极开展中医药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对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中医药要提早介入,充分发挥中西医协同治疗的优势。

通知强调,要广泛宣传,普及流感中医预防知识。要大力开展预防流感的科普宣传工作,组织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专家,通过政府网站、官方微信、报刊等多种平台,向社会传播流感的中医药预防知识、日常防治措施。在科普工作中要突出中医药特色,结合本地区实际,增强科普针对性,让百姓切实受益。

(五)2018中华医学科技奖揭晓,3项中医药科技成果上榜

111日,中华医学科技奖(2018)颁奖大会在京召开。80项中西医科技成果获医学科学技术奖,其中3项中医药科技项目获奖。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斡旋三焦法治疗慢性肾病的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获二等奖;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的“含黄酮类活性成分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与推广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湖北省中医院的“补肾健脾论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理论创新和临床实践”分别获三等奖。

(六)2个中医药教学成果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此次教学成果奖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3个大类,共1355项成果获奖,其中多个中医药成果获奖。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房敏等人完成的“‘传承与发展并重,特色与引领并举’——我国推拿学教育体系的创立与改革实践”,由天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张伯礼、匡海学等人完成的“以标准引领全球中医药教育——中医药教育标准的创建与实践”获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此外,“大健康人文理念下创新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11个成果获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二元六向七步’中医药职业教育文化育人工程研究与实践”获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的通知》发布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的通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促进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基本药物的功能定位。

通知指出,要落实基本药物全面配备,确保基本药物主导地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核心环节。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鼓励各地以市或县为单位,规范统一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用药的品种、剂型、规格,指导公立医疗机构全面配备基本药物,实现用药协调联动。

通知提出,要确保基本药物优先使用,提升基本药物使用占比,强化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优先使用激励措施,提高基本药物保障水平。通知同时提出要做好基本药物供应管理,强化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供应管理责任,落实短缺药品监测应对要求。

通知明确,要开展基本药物监测评价,扎实推进药品使用监测,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加强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评估等。

(八)《关于做好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及执业证书发放工作的通知》印发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通知,要求做好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及执业证书的发放工作。通过确有专长考核的人员将拿到盼望已久的资格证和执业证。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是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取得医师资格的法律凭证,《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证书》是中医(专长)医师执业的法律凭证。《通知》要求,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认真细致地开展证书发放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明确工作程序,严格证书管理。

《通知》指出,《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和《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证书》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印制。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应严格按照填写说明填写,确保内容完整、规范。

作为中医药法的配套文件,《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以来,各地陆续开展了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工作,考核合格人员将被授予医师资格,核发《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并进行执业注册,核发《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证书》。

(九)《关于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试点工作的通知》印发

1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在国家服务贸易统计直报系统中增设中医药服务贸易子系统,增加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药服务贸易指标,遴选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有基础的企事业单位参与报送。

《通知》明确,试点统计对象具体可为省级中医医院、独立设置的中医药高等院校、省会城市中医医院、民营医疗机构、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养生保健服务机构、中医药出版单位或中药企业等。其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医药和商务主管部门可先行在本区域内遴选3-5家具有中医药服务贸易工作基础的机构;首批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区域统计平台建设试点区域(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海南省)需遴选15-20家机构;首批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机构需纳入本次报送范围。

《通知》要求,参与报送的企事业单位需在商务部“中医药服务贸易管理信息系统”中每年录入中医药服务贸易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和每月录入中医药服务贸易收入情况,并经中医药主管部门核准注册后,在线填报中医药服务贸易管理信息系统所要求的统计内容。同时,将支持报送情况较好的机构申报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发布

13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明确,2019年在全国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2020年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并将中医医师占比纳入考核指标。

《意见》指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4个方面的指标构成。国家制定《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供各地使用,同时确定部分指标作为国家监测指标。各地可以结合实际,适当补充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等部分绩效考核指标。

为支撑绩效考核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推行疾病分类编码、手术操作编码、医学名词术语集和病案首页全国“四统一”。今年3月底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推行全国统一的疾病分类编码、手术操作编码和医学名词术语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全国统一的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和中医名词术语集。

《意见》强调,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多部门研究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和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机制,财政和医保部门结合绩效考核结果,调整完善政府投入和医保政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各地形成部门工作合力,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医院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立项、财政投入、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医保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同时与医院评审评价、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及各项评优评先工作紧密结合。20196月底前各省份要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把绩效考核作为推动深化医改政策落地、将改革政策传导至医院和医务人员的重要抓手。

(十一)《中药保护品种公告(延长保护期第1号)》发布

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药保护品种公告(延长保护期第1号)》(2019年第5号)。公告指出,根据《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第十六条及有关规定,经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审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对森隆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安络化纤丸、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养血清脑丸继续给予保护。

(十二)国医大师邓铁涛逝世

11066分,中国共产党党员、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邓铁涛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104岁。

邓铁涛,曾用名邓锡才,1932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8年正式参加工作。19621979年两次获“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2005年被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获评首届“国医大师”。

邓铁涛在80余年的医教研工作中,融古贯今,积累了丰富临床诊疗经验,继承与创新中医理论学说,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对我国中医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三)浙江省第二批国医名师名单公布

17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省人力社保厅、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公布第二批浙江省国医名师和第七批浙江省名中医名单。浙江中医药大学方剑乔等10人被评为国医名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王晓鸣等40人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

2017年,浙江启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十百千”人才工程(杏林工程),计划10年增加100名省级名中医,再在省级名中医队伍中遴选50名杏林工程杰出人才(浙江省国医名师)。国医名师为浙江传承中医药学术、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引领者、示范者。省级名中医的评定着重于中医服务门诊量、处方规范、工作资历、行业影响和医德医风等的量化评分,对候选人按照所得总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二、兄弟院校

(一)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发布《成都宣言》

近日,2018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理事会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6所大学共同发布《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成都宣言》,交流高校“双一流”建设经验,探讨中医药学术发展等关键问题。

会上,联盟成员共同签署了《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成都宣言》。《宣言》指出,联盟将致力于培育中医药英才,致力于发展中医药学术,致力于贡献中医药服务,致力于传承中医药文化,共同探索符合中医药特色和规律的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之路,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医学与健康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二)江西中医药大学:加强与突尼斯交流合作

12日,第二届中突中医年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

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附属医院院长左铮云表示,截至目前,江西中医药大学已经累计向突尼斯派遣医疗队员共计2346人次。队员在为当地人民诊治疾病的同时,还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技术,让越来越多的突尼斯人民选择中医、相信中医。

江西中医药大学将进一步加强与突方的人员互访,继续组织专家、选派医疗队员赴突尼斯开展中医针灸技术、热敏灸技术和中医推拿技术培训,邀请突尼斯官员、医生来校访问交流学习。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将与包括玛尔萨医院在内的突方医院开展更加紧密的医疗合作,充分满足突尼斯人民群众多元化的中医就医需求,助力突尼斯中医中心挂牌成立,并将中心打造成北非地区、地中海沿岸中医服务中心和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心。

(三)成都中医药大学:成立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

13日,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成立大会召开,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为研究院揭牌。

会上,聘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柳长华为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聘任中国文物研究所出土文献与文物考古研究中心主任胡平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刘绍刚、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刘更生、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江章华为研究院客座教授。

据了解,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是全国唯一的涉医出土文献文物研究中心。成立该研究院,就是要深入探讨出土医学文献整理、研究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沿课题,并逐步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将四川省建设成为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的大中心,推动四川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

研究院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对成都天回汉墓出土的医简和医药文物进行深入的整理研究,同时推动开展其他已出土先秦两汉医药文献与文物的综合研究。

(四)3所中医药高校更名为大学

12日,贵阳中医学院发布公告称,教育部已正式致函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贵阳中医学院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至此,云南中医学院、西藏藏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已相继完成更名,分别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西藏藏医药大学和贵州中医药大学。

20181211日,云南中医学院官方微信发文称,接到教育部函,云南中医学院正式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20181228日,西藏藏医学院更名为西藏藏医药大学,揭牌仪式在拉萨举行。

(五)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企共建中国北药园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黑龙江省清河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签署协议,合作共建中国北药园。

双方将依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清河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共同建设涵盖中药生态农业、中医药养生养老及旅游文化产业、特产药材深加工及商业流通体系的中国北药园。据了解,该项目已入选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项目单位。

根据协议,校企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科技、人才,以及资源、产业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以共同推进全省北药产业发展为目标,努力在项目共建、技术培训、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学生实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六)17所学校可新设中医类专业

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同意新设225个国家控制高职专业点,其中中医类专业点17个,包括:


《通知》提出,截至2018111日,教育部共受理2019年拟新设的国家控制高职专业点申请469个。经专家评议和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2019年新设的国家控制高职专业点225个。其中,医学类专业点38个,中医学类专业点17个,专业涵盖中医学、蒙医学和针灸推拿。

截至目前,经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高职专业和教育部审批同意新设的国家控制高职专业共计744个,专业点58085个。新设的国家控制高职专业点自2019年起可以招生。

三、科研动态

(一)舌诊仪舌色苔色获取表示方法国际标准发布

11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中医舌诊仪舌色与苔色获取与表示方法的国际标准ISO20498-5,该标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健康辨识与评估重点实验室教授王忆勤团队主导制定。

国际市场上中医舌诊仪众多,其中计算机舌象分析方法各不相同。为了规范中医行业内计算机舌象分析系统中舌色、苔色客观获取与表示的通用方法,2015年王忆勤向ISO/TC249递交了中医舌象颜色获取与表示方法的标准提案,该提案经过讨论后于2016年通过委员会投票予以立项。标准制定历时30个月,共有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泰国、捷克等5个国家的提名专家参与项目团队,共同制定标准。

此次发布的ISO20498-5提供了一种规范化的舌象颜色数字化表示方法。该方法仅客观地表示舌色、苔色的颜色属性方法,与临床诊断结果无关,且不受限于采集设备,解决了数据无法互通的问题。

(二)《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规范》发布

117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的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理事会2019年年会暨中俄国际医药科技创新与合作峰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代谢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上,糖脂代谢病首个国际标准《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规范》(中英文版)正式发布。

《规范》由广东药科大学校长郭姣牵头,国内外9家机构的专家共同起草,规定了糖脂代谢病的定义、西医发病机制、中医病因病机、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治疗目标及原则等内容,适用于各级医疗及科研机构从事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规范》的发布,将规范指导糖脂代谢病的中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进一步促进综合诊疗方案推广应用。

郭姣带领团队致力于糖脂代谢病研究30余年,率先提出“糖脂代谢病”概念,并开展了系列研究,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并牵头向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申请制定《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规范》,获得立项。

(三)95个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发布

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等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201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组织相关专家召开了20余次初审、审定及统稿会,最终有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耳眩晕(梅尼埃病)等95个病种通过专家审定并发布。

相关病种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可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通知公告栏”中下载,供各地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四)头穴透刺可减缓阿尔兹海默症发展

日前,由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吴明娟主持完成的“头穴透刺法及血红素加氧相关非编码RNA在衰老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获得2018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研究项目首次发现头穴针刺法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机制发挥作用,该项目为深入理解衰老性脑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蛋白分子靶点遴选、基因组中非编码序列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材料。

该项目从老年性疾病分子机制及中医物理疗法入手,研究头穴透刺法或相关分子,在脑神经退行性病变、脑卒中及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实验以小鼠、大鼠和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动物行为学、组织病理学、代谢组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复制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发现头穴透刺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级联反应过程中炎症因子NF-κBTNF-α蛋白表达改变,从而探讨头穴透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神经保护机制。研究人员针对非编码RNA分子在肿瘤进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提出其参与肿瘤发生进展及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头穴透刺法可以降低炎症因子TLR4等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HO-1可影响小鼠认知,使AB42寡聚体在大脑海马中堆积,影响AD等神经退行性病变;针刺可诱导非编码RNA改变,影响肿瘤发生发展。该项研究证实,头穴透刺法可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可减轻小脑梗死体积、减轻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和皮层神经元的缺血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该研究同时阐述了非编码RNA的分类及其在结肠癌等肿瘤疾病进展及治疗中的作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发布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旨在进一步提高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化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规范》重点聚焦重症CAP(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高危因素识别,经验性和目标治疗等,以期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规范》明确了中医药治疗方法。针对风热闭肺证、风寒闭肺证、痰热闭肺证、湿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虚实夹杂、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等提出相应治法。除推荐基本方药,还针对相应证型推荐常用中成药。《规范》还提出,为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可配合外用中药贴敷于胸背部。

《规范》明确,本规范仅为总体原则,且规范中CAP不包括吸入性以及过敏性等非感染性肺炎。

(六)《中医药—板蓝根》ISO国际标准发布

日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中医药-板蓝根药材》国际标准(ISO 21316:2019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satis indigotica root)。

该标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王瑞团队主导制定。研究团队在《中国药典》板蓝根药材标准的基础上,遵循ISO国际标准编制规则,主要从种源、范围、定义、技术要求及检验规则等方面开展标准制定工作,且根据国际市场的要求,合理规定了部分农药和重金属控制指标。

该标准制作历时34个月,最终于20192月出版。201412月,王瑞团队向ISO/TC 249递交了《中医药—板蓝根药材》标准提案。该提案于20165月通过投票予以立项,共有来自中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和泰国6个国家的提名专家与项目团队共同制定标准。

板蓝根在防治感冒、流感病毒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等方面疗效显著,在当下全球流感肆虐之时,为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药品种之一。《中医药—板蓝根药材》标准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主导制定且经发布的第一个ISO中药类国际标准,此外,上海中医药大学还承担了7ISO中药材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这些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发布将有助于确保中医药的质量与安全,促进中医药国际贸易。

(七)《中医药—铁皮石斛》ISO国际标准出版

214日,寿仙谷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收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央秘书处通知,由该公司主持制定的《中医药—铁皮石斛》(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ndrobium officinale stemISO国际标准正式出版。该标准规范了铁皮石斛产品的质量标准,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包装、存储、运输要求等,为铁皮石斛行业的国际贸易提供了统一标准。

今年1月,由该公司主持制定的《中医药—灵芝》(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anodermalucidum fruiting bodyISO国际标准也已出版发布。

四、海外资讯

(一)中国-西班牙共建欧洲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心

117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京组织召开中国-西班牙传统医学科技合作研讨会。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商务知识部签署“欧洲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心”项目,在加泰罗尼亚建设集教育、医疗、科研、文化、产业为一体中医药机构。

双方将联合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疗效评价,重大疑难疾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中医药国际标准等领域的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和合作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双方参会机构代表发布《中国-西班牙传统医学科技合作倡议书》,推进欧洲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心的科技合作项目,促进中国与西班牙两国间关于医药教育科技研发等层面的合作,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号召力和影响力。

(二)匈牙利布达佩斯三区举办主题活动介绍中医药

日前,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三区政府在该区文化中心举办了一场以中国为主题的“世界民族日”活动,邀请匈牙利汉学家和生活在这里的知名华人为当地民众介绍中国的文化和医学。活动上,传统中医药文化引起了人们浓厚兴趣和特别关注。

在此次活动上的“中国传统医疗”环节,匈牙利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中东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于福年与他的学生欧拉维茨·马克博士介绍中国传统医学及其在匈牙利的传播和发展过程,并讲述了中国中医的基础知识和养生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于福年介绍,中医进入匈牙利已有近30年的时间。目前,在当地西医医生中约有2400名经过了针灸培训,并且也有许多匈牙利医师开设有自己的中医疗法的诊所。

五、权威声音

“一首周杰伦的《本草纲目》,助推了中国年轻人学习中医的热潮,希望能有更多中医文化精品出现。希望相关教育部门能够牵头开展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比如,将中草药小故事写进课本、开展中医科普小讲座、向学生普及中医养生的功法等。”

——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

“应推动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积极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切实做好基层中医药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同时推进中医药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牵头或参加签约团队。”

——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蒋士卿

“在高等教育和师承教育中,当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其中关键便是培养人才的中医思维。中医院校可以成立国学院以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功底,可通过医古文考试代替英语考试而获得学位,同时增加经典课程的课时,如《黄帝内经》、《伤寒论》这类经典著作。”

——四川省政协委员张勇

“中医药的传承和现代化,一定要守住中医思维这一根本,要遵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通过六步辨证程序来看病,守住疗效这一中医的生命力,加强优势病种研究,加强中医药学教育与传播,绝不可“以西律中”,即以不切实际的刻板规范、标准来框定中医,套用和模仿西医的规范标准制定所谓的中医规范和标准。”

——国医大师孙光荣指出,《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以及历代中医名家的学术经验,是中医药学发展的根本。

六、中医药文化

(一)《浙江省中医药文化推进行动计划(2019-2025年)》印发

近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浙江省中医药文化推进行动计划(2019-2025年)》,提出着力打造“浙派中医”文化品牌,推动浙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行动计划》列出了包括打造“浙派中医”文化品牌、搭建中医药文化平台在内的5项任务,明确组建中医药文化智库、将中医药文化内容纳入中医医疗机构考评体系等保障措施。

《行动计划》提出,开展“浙派中医”宣讲活动,成立“浙派中医”讲师团,设立“浙派中医”论坛,开设媒体栏目,宣传展现“浙派中医”的历史底蕴,推动文化内涵建设。编撰中医药文化丛书,梳理浙江中医药发展源流与脉络,整理古代医学文献古籍,出版浙江中医药文化、“浙派中医”历代文献精华、名医学术精华、流派世家研究精华、“浙产名药”博览等丛书。

《行动计划》明确,加强中医药博物馆建设,鼓励建设省级、市级、县级中医药博物馆,增加馆藏、完善功能、提升服务。鼓励各类民间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和发展。推进中医医疗机构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开展全员学习中医经典,举办《中医药法》及传统中医经典的讲读和竞赛活动,培育弘扬“大医精诚”精神。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小学,组织教师培训、完善教材内容、增加教辅材料、提升教学效果;推动中医药文化进中学,编撰教材、开设课程、设计方案。

在保障措施中,方案提出,将中医药文化内容纳入中医医疗机构考评、名中医评选等指标体系,建立针对中医药文化工作的先进评定与表彰制度。遴选和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建浙江省中医药文化智库,开展决策咨询、定期调研指导等。

组织实施《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推动浙江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创浙江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推进浙江中医药文化整体实力走在全国前列。

(二)上海电视访谈中医药传承人季播栏目开播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出品,十二年品牌医学科普栏目《36.7℃》特别策划,中国首档中医药传承人电视深度访谈季播节目《36.7℃听·传人说》将于14日起在上海都市频道播出。上海中医药界的国医大师朱南孙、刘嘉湘,百年中医流派丁氏内科、顾氏外科、石氏伤科、董氏儿科等,朱氏一指禅、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的非遗传承人们齐聚发声、坐而论道。

《听·传人说》是医学科普栏目《36.7℃》的子品牌“听·说”系列继《听·院长说》《听·名医说》《听·食物说》后的第四项特别企划。此次,《听·传人说》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和上海市各级中医医疗单位展开合作,每期邀请沪上知名国医大师、中医流派和非遗传承人来节目中做客。

(三)2018年中医药舆情十大热评

1.阿胶被政务微博称只是“水煮驴皮”

点评:以“成分论”否定中药功效是偷换概念

2018218日,全国12320卫生公益热线官方微博“全国卫生12320”发布一则消息称,阿胶只是“水煮驴皮”,驴皮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且并不是一种好的蛋白质来源。随着转发量增加,此言论引起众多议论。

精彩观点:用化学成分阐述中药的功效,是典型的偷换概念。不仅是阿胶,三七、冬虫夏草等中药受到类似质疑,都是因无视中医的药效理论与西医的药理研究分属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导致的。中药药效理论所涵盖的不止化学分析层面,其寒热温凉、升降浮沉、配伍归经等经典理论需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索。用西医的方式去理解中医,永远“说不清、道不明”。让人们拥有正确的健康理念,更好建设健康中国,官方媒体客观、全面的“发声”尤为重要。

2.川贝枇杷膏走红美国

点评:理性看待川贝枇杷膏“走红”

20182月份《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称,中药川贝枇杷膏因其止咳效果显著在美国畅销。报道还指出部分外国人对中草药的安全性存有疑虑。国内一些网友和媒体,尤其是反中医团体对川贝枇杷膏的“意外走红”质疑不断。

精彩观点:此次川贝枇杷膏在国外走红,虽带有一定偶然因素,但也说明其疗效得到了外国友人的认可。我们不能一味吹捧,更不能一味贬低中药疗效。川贝枇杷膏被封“流感神药”确实言过其实,但其润肺平喘、化痰止咳的功效也非常明确。此事件说明,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

3.浙大学生“炼丹”事件

点评:浙大学生“炼丹”不必上纲上线

2018319日,浙江大学学生制作出“孔圣枕中丹”的视频在微博引起广泛转发讨论。许多网友留言嘲讽:“吃了此丹是否可长生不老?”也有人质疑药物安全性,甚至觉得这样做是“不务正业”。但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这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

精彩观点:选修课旨在让学生们了解中药发展和文化,并非为培养专业的中医药学生。对于浙大开设中药选修课,没有必要上纲上线。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应该被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在大学开设中药选修课,有利于掀开中医药的“神秘面纱”,让学生以亲身的了解、感受,对中医药文化有客观认知。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浙江大学开设中药选修课起到了示范作用,希望有更多的院校为推广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4.鸿茅药酒事件

点评:鸿茅药酒事件:遵道守法方能基业长青

20184月份,一则关于“鸿茅药酒跨省追捕”的报道将鸿茅药酒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据悉,广东谭某在网上发表《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一文后,鸿茅药酒生产企业以其损害商品名誉为由向当地警方报案,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警方对谭某实施了跨省抓捕。此事一经报道,便引起舆论高度关注。

精彩观点:随着互联网以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医药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巨大挑战,但“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始终不能松懈。中医药企业理应传承中医精髓,坚守保护人民健康的经营之道,广告宣传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唯有如此,中医药企业才能获得长足进步、取得长久发展。

5.生发神医“秃大夫”

点评:别让“广告神医神药”毁了中医药名声

201858日,媒体报道了生发产品“邦瑞特植物防脱育发露”广告杜撰发明人涉嫌虚假宣传一事。广告中宣称该产品发明人“秃大夫”来自中医世家,并且精通医术,其产品成分从7种珍稀药物中提取。后经核实“秃大夫”为群众演员,并出演了热播网剧《北京女子图鉴》。该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精彩观点:违法广告正消耗着人们对于真正“中医世家”和“祖传中医”的信任,对中医药传承发展产生极为不利影响。除了《广告法》对虚假广告的惩罚约束,中医药法也明确提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对中医药作虚假、夸大宣传,不得冒用中医药名义牟取不正当利益。”法律的贯彻落实需要多方监管到位,相关平台不应给虚假广告提供传播平台,要为专业健康科普留发声渠道和空间,让真正的中医为人民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6.中医中药中国行

点评:中国行热遍全国促中医融入生活

2018630日,中医中药中国行——2018年中医药健康文化大型主题活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序幕。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天津、重庆、西安等20余个省、市地区同期举办以“中医药健康你我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群众广泛参与,一时间掀起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热潮。

精彩观点:“中医中药中国行”热遍全国是众望所归。十余年深耕,中医药知识普及更加广泛,中医药服务走进百姓生活,让每一个参与到活动中的群众体验中医药,受惠于中医药。未来,“中医中药中国行”还将继续传承中医药文化理念,提振华夏民族自信心,为大健康事业发展增砖添瓦,让中医药在历史长河之中历久弥新,造福百姓。

7.热播剧中的“中医梗”

点评:影视作品应正确使用中医元素

2018年暑期,热播电视剧《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再次掀起了宫廷剧热潮,除了后宫佳丽的日常“宫斗”外,剧中各种“中医梗”也引起了网友的争议和讨论。

精彩观点:在“内容为王”呼声渐起的当下,观众们更期待高品质、有内涵的影视作品。在作品内容涉及中医药时,创作者应严守质量关,对剧中中医药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一方面利用好中医药文化“IP”吸引更多关注;另一方面也要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讲好故事,讲对知识,让中医药学这一古老医学焕发新魅力。

8.男子拔火罐长出“麒麟臂”

点评:拔罐本无罪,规范护健康

2018829日,《楚天都市报》发表题为《长出一条“麒麟臂”,武汉男子拔火罐险截肢》的文章,报道了一名男子在“私人理疗诊所”接受拔火罐祛湿治疗,导致左臂肿胀成“麒麟臂”险些面临截肢的事件。此后,人民网、环球网、网易等进行转载,引发网民关注,部分网民质疑拔罐疗法本身。

精彩观点:为促进和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中医药法》相关要求组织起草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相信在《规范》的引导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的潜力将充分释放,市场也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定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9.“量子纠缠与针灸”的论文引争议

点评:中医学术创新应鼓励,严谨须秉持

2018913日,《中国针灸》杂志2017年发表题为《试论量子“纠缠”与针灸》的论文引发社会热议。文中介绍“量子纠缠理论指导下的直系亲属针灸互治”,并对15名患者亲属进行针刺试验证明此“猜想”。因其内容超出一般人认知范围,多家主流媒体转载并质疑文章结论。

精彩观点:《中医药法》明确提出“国家支持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鼓励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文章作者勇于探索和期刊鼓励创新是值得肯定的。但作者在学术研究上缺少严谨性和严肃性,也暴露了期刊在审核机制上的一些不足。临床研究需谨遵科学原则,只有大胆创新,科学求证,才能把更多的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诊疗方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10.“云南白药牙膏被曝添加氨甲环酸”事件

点评:“西药治病,中药赚钱”?错!

20181021日,名为“科普医生博雅”的博主称云南白药牙膏中真正具有“牙龈止血”作用的很有可能是西药氨甲环酸,而非中药云南白药。事件迅速发酵,云南白药牙膏止血功效的成分及安全性受到网友质疑,有部分网友认为很多中药产品不过是打着中药的幌子用西药治疗,中药只是赚钱的宣传工具。

精彩观点:一款产品的功效往往是多种成分发挥作用,因有西药成分的存在就否定中药成分的功效是不科学的。希望相关主管部门能明晰可添加成分和禁用成分,正确宣传引导,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中医药行业也需要更多创新、安全、为群众所喜爱的中医药健康产品,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

七、中医药产业

(一)四川:2020年建成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

近日,四川省政府印发《关于开展“三个一批”建设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培育壮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全省中医药及相关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

《意见》提出,抓好重点企业建设,培育一批知名龙头企业,力争到2020年,新增中医药健康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达到50亿元以上企业1-2家,达到10亿元以上企业3-5家;抓好重点产品建设,打造一批“拳头”产品,力争到2020年,新增5种以上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前三位的中药饮片产品,1-2个中成药单品种销售达到10亿元以上,培育四川名牌产品5个以上;抓好重点基地建设,打造10-15个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优质道地药材生产基地,重点扶持的各种植基地面积均达5000亩以上,建立药材追溯体系,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以上。

《意见》明确了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基地三个方面的建设任务及分工。在企业方面,提出建设中医药产业市场运营平台,加快组建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挥省级中医药产业市场运营平台引领带动作用。加强企业金融资本支持,发挥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成长壮大。在产品方面,提出构建现代市场营销模式,支持企业根据发展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完善国内外市场营销网络;通过新闻媒体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受众范围。在基地方面,提出加强中药材良种研究体系建设,规范道地药材基源,引导企业优先在适宜种植中药材的贫困地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此前,四川省政府在成都召开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会。四川省副省长王一宏出席会议并强调,要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坚定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信心决心,把握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不断提升四川省中医药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医药强省建设。

(二)四川甘孜:推进三项工作提质中藏医药产业

甘孜州将加快建设三类基地、三个园区、三个中心,全力推进中藏医药产业发展,力争实现中藏药业总产值12亿元以上。

推进三类基地建设。建立种苗基地,结合道地药材发展规划,筛选高原优势品种作为主导品种,建川贝母、秦艽、大黄、羌活等8个品种良种繁育基地;建立规范基地,采取建立定制药园、“公司+基地+合作社”等模式,建设道孚秦艽、炉霍标准化俄色、乡城獐芽菜、丹巴羌活等10个成片成带药材种养殖基地;打造观光基地。种植花卉药材,建成海螺沟玫瑰花观光基地、康定章谷药材体验园、道孚高原药材体验园、白玉菊花基地等10个药材观光基地。

推进三个园区建设。加快东部康定鸳鸯坝药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实现企业入驻开工;推进北部德格麦宿中藏医药产业园中药饮片厂建设,促进制剂配制走向规模化,实现宗萨藏医药公司升规;推进南部乡城融合产业园藏青兰饮片厂投入生产,初步建成药材种植示范园,培育乡城藏青兰公司升规。

推进三个中心运营。拓展藏医服务范围,提高康定、海螺沟、稻城、丹巴等旅游目的地康复中心运行水平,全州康养服务达2万人;加快州藏医院、色达、白玉、德格等县藏医院制剂中心迁扩建工程,促进全州藏药制剂配制走向规模化规范化;提升州药办、州藏医院、德格县藏医院3个藏医药文化展示中心接待能力,扩大甘孜州南派藏医药的影响力。

上一条:2019年中医药信息第3期

下一条:2018年中医药信息第12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