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医药信息第4期

时间:2021-05-08 11:04:08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4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二一年五月八日

本 期 目 录

一、重大事件

二、兄弟院校

三、科研动态

四、海外资讯

五、权威声音

六、中医药文化

七、中医药产业

一、重大事件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中医药法执法检查

近日,为全面了解中医药法贯彻实施情况,解决法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新形势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确保中医药法落地见效,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启动中医药法执法检查。这是中医药法实施3年多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对该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从在京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医药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了解到,检查组将于4月至5月上旬,分赴天津、山西、浙江、福建、河南、广西、贵州、甘肃等8个省(区、市)开展实地检查;同时委托内蒙古、辽宁、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广东、西藏等8个省(区)人大常委会分别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药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据悉,执法检查组将在全面了解中医药法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检查中医药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情况、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经验做法、中医药法有关重要制度的建设情况、中医药法有关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和队伍建设情况、进一步完善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法律制度的建议等内容。

5月中下旬,执法检查组将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研究讨论执法检查报告稿。6月下旬,执法检查组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执法检查情况。

(二)科学谋划十四五加快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33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及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编制工作座谈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主持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作总结讲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勇、闫树江、孙达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黄璐琦、王琦等专家出席会议并发言。

会议持续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深化落实,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汇报稿)》《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草案)》进行了充分交流讨论。

于文明充分肯定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及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编制专班的重要作用,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他指出,这两项工作是这一时期全局、全行业的重点工作,研究论证编制工作也到了关键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全局要高度重视,要依托专班机制,抓紧组织调研论证和集中修改完善,分领域组织好专题研究论证,要充分听取行业内各领域的意见建议。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要站在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健康的角度,进一步做好编制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更大政策支持,推动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落实实施。

(三)《健康中国行动2021年工作要点》印发

日前,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21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行动有关工作落实落地,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工负责多项中医药相关工作。

《工作要点》明确,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研究制订《推进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肺癌、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国家中医药局负责研究制订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并开展试点试用。

在推动落实的重点工作中,国家中医药局牵头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医适宜技术试点,推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牵头实施中医药康复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开展全国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创建活动,将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创建活动纳入其中;加强新冠肺炎、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和分析研判,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工作部署,指导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和重点场所的疫情处置。

《工作要点》提出,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遴选建设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开展群众性中医药文化活动,推出针对不同受众的中医药文化产品,促进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升。

(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印发

414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印发,为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诊疗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相关内容进行了完善。

该方案明确提出新冠肺炎的诊断原则,在确诊病例诊断标准中更加强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重要性,对抗体诊断适用对象进行了限定,还进一步强调了预防接种对疾病防控的重要性,指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降低发病率和重症率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可接种

(五)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有关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发布

4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向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

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属于中药注册分类3.1(以下简称中药3.1)。为促进中药3.1类的研发注册,更好地开展中药3.1类的药学研究,国家药监局制定该指导原则。指导原则主要围绕中药3.1类的特点阐述相关要求,明确中药3.1类药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内容主要包括药材、饮片、基准样品、制剂生产、制剂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相关性研究、稳定性等方面。

指导原则明确,古代经典名方的处方组成、药材基原、药用部位、炮制规格、折算剂量、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等内容作为中药3.1类研发的依据,应与国家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一致。应重视基准样品研究。应加强源头质量控制,保障制剂质量。在中药3.1类的研发和生产中,应从药材基原、产地、种植养殖、生长年限、采收加工、饮片炮制及包装贮藏等多个方面加强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从源头保障制剂的质量。同时应关注相关性研究,建立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在药材方面,指导原则提出,鼓励使用优质药材为原料进行中药3.1类的研究和生产。药材的产地应在道地产区和/或主产区中选择,一般应针对不少于3个产地总计不少于15批次药材的质量进行研究分析,确定药材产地、生长年限、采收期、产地加工及质量要求等信息。

在饮片方面,指导原则提出,饮片的炮制规格应与国家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一致。国家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明确的炮制规格收载于《中国药典》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炮制规范等的,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炮制,明确工艺参数;尚无相关标准或规范收载的,一般应根据其古籍文献记载并参照《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相关内容进行炮制工艺的研究,明确工艺参数。

在基准样品方面,指导原则明确,应按照国家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及古籍记载,研究、制备基准样品。应固定炮制、前处理、煎煮、滤过、浓缩、干燥等制备方法和工艺参数,制备不少于15批基准样品。应开展基准样品的质量研究,采用专属性鉴别和多成分、整体质量评价指标(至少应包括出膏率、浸出物、指标成分的含量及转移率、指纹/特征图谱)表征其质量。并根据具体品种的研究结果,合理确定关键质量属性量值的波动范围,研究确定基准样品的质量标准。

在制剂生产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工艺路线、给药途径和剂型应当与国家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及古代医籍记载一致,其中以汤剂形式服用的古代经典名方可制成颗粒剂。

在制剂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方面,指导原则明确应加强专属性鉴别和多成分、整体质量控制。应研究建立多个药味的含量测定方法,同时关注与安全性有关的因素(内源性毒性成分和外源性污染物)。应根据研究结果合理制定制剂的质量标准。

指导原则还明确,应对中试规模以上生产的中间体、制剂及所用的药材、饮片进行相关性研究,并与基准样品的质量标准进行对比,说明生产全过程的量质传递情况。应以长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确定有效期。一般情况下,申报时应提供6个月加速稳定性试验和18个月长期稳定性试验研究资料。药品上市后,应继续进行稳定性试验研究。

202092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分类和申报资料要求》(2020年第68),明确中药3.1应提供按照国家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及古籍记载进行研究的工艺资料,需要在国家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和关键信息基础上开展研发工作。

二、兄弟院校

(一)教育部2020读懂中国活动评审结果出炉,多所中医药高校获奖

日前,教育部关工委发布《关于2020读懂中国活动评审结果的通知》,在各省和部直属高校推荐的493篇征文、265个微视频、46个短视频、22个舞台剧中评选出最佳征文60篇、最佳微视频30个、最佳短视频10个、最佳舞台剧4个,多所中医药高校获奖。

天津中医药大学作品《站于武汉方舱,挺我中医脊梁》、山东中医药大学作品《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被评为最佳征文。天津中医药大学作品《传承抗疫精神,致敬人民英雄——向张伯礼院士学习》、贵州中医药大学作品《情系扶贫,共赴小康》被评为最佳微视频。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获优秀组织奖。

(二)安徽亳州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约,共建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

46日,安徽省副省长章曦带队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就亳州市政府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事宜洽谈签约。

签约仪式上,亳州市市长杜延安表示,面对与日俱增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和科研创新能力需求,亳州正式启动了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建设。此次签约合作共建,将有力推动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高站位谋划、高起点运行、高标准建设,推动亳州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表示,将在管理、师资、学科、科研等方面加大对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的支持力度,为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动力支撑。

章曦要求,亳州市政府要认真落实好协议各项内容,建立市校领导班子常态化交流沟通机制,全力支持各类共建项目顺利实施,推动双方合作。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等单位要在政策、资金上加大对合作双方的支持力度,围绕医疗卫生事业方面,通过合作共建,争取更多优势资源。

(三)广州中医药大学举办世界读书日读党史系列活动——全国中医药院校首家实体智慧书店落成

世界读书日之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十七届校园读书节在该校图书馆拉开帷幕。党委书记张建华与师生们一起分享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读书心得。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文献展及金穗校园智慧书店同步启动,该书店成为全国中医药院校首家校园实体智慧书店。

全国中医药院校首家校园实体智慧书店金穗校园书店落户广州中医药大学。该项目将实体书店、网上书店、电子出版物阅读、网上电子图书资源服务、VR教学资源、音视频服务、直录播服务、休闲阅读服务结合为一体,将传统书店打造成多渠道、富媒体、广用途、高功效的通用图书资源平台。该书店实行图书在架、盘点、结算的自助化无人售书以及实体书店与线上书城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现场,VR虚拟现实设备、光影阅读机、音视频服务、直录播服务等一应俱全,以强体验感服务吸引了不少学生用户。

智慧书店将传统书店变为操作实训、专业讨论、休闲阅读、多媒体体验、小组式学习、直录播服务的资源综合应用互动场地,使之成为师生小班交流的新课室、学生休闲体验的好场所、科研人员学术的交流地。通过各种应用场景的构建,产生新的业务组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三、科研动态

(一)复方青黄散或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日前,《美国中医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发表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胡晓梅团队《复方青黄散促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红细胞生成》一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以骨髓无效造血、长期的进行性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TP53基因突变是其最主要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除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去甲基化治疗是目前西医治疗伴有TP53基因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主要方法,中位生存期仅9.8月。

复方青黄散是在青黄散(雄黄、青黛)基础上处方优化而来,属于口服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克服了青黄散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从而保证砷的胃肠道吸收,维持有效稳定的血砷浓度,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研究显示,接受复方青黄散治疗的62例患者中,56例野生型TP53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1个月,6例突变型TP53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1个月,两者无显著差异。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治疗后病情处于稳定状态,TP53基因突变也保持稳定近14个月,提示复方青黄散可能部分恢复了TP53的野生型功能。上述结果表明,复方青黄散可能具有激活野生型TP53的功能。

本研究填补了国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小鼠模型的空白,为国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小鼠模型建立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实验研究提供范例;本研究在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基础上,研究复方青黄散的药效学及机制,为复方青黄散药物研发提供了依据。

(二)清肺排毒汤可使新冠肺炎死亡率下降一半

331日,植物科学和药学一区(2020年中科院SCI期刊分区)杂志——Phytomedicine》发表了一项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李静团队的研究成果,此项研究成果曾于20201227日在国际知名medRxiv平台发布。该研究成果显示,通过对湖北省近万例病历的整理分析,我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持续推荐和临床广泛使用的清肺排毒汤可使得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一半。

李静团队基于20201月至5月湖北省15家定点医院的全部新冠肺炎住院电子病历,提取了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过程和结局等相关数据。研究共纳入8939例住院新冠肺炎患者,其中29%接受清肺排毒汤治疗。未接受清肺排毒汤治疗的患者院内死亡率为4.8%,而与之相比,接受清肺排毒汤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仅为1.2%。在排除了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其他治疗等差异的影响后,接受清肺排毒汤治疗的患者的死亡风险也只有未接受清肺排毒汤治疗的患者的一半。并且,不论是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患者中,还是在各种的统计分析方法下,两组之间都存在同样的死亡风险差异。此外,在两组患者之间,急性肝、肾损伤等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无明显不同。

该研究是迄今为止关于清肺排毒汤的最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为该药物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中的显著疗效提供了有力证据,为中医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团队探索了多种数据提取技术,并采用双人独立操作自动提取加第三人人工复核的机制,高效地将格式不统一的电子病历转化为可供分析的科学数据,确保了数据质量和研究结果可靠。

截至202131日,全球累计有超过2700余项针对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评价了抗病毒、免疫抑制剂、激素等各类药物的疗效。但其中仅有牛津大学的研究证实使用激素可降低吸氧患者的死亡率。除此以外,至今尚未找到能够改善预后的治疗方法。李静认为,若能针对清肺排毒汤开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有望进一步确证其临床疗效,并推动其广泛应用,可以挽救全球数以万计的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

(三)中药白术有效成分可抗癌

近日,国际知名医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临床研究杂志》)在线发表论文《白术内酯I通过激活肿瘤细胞的抗原呈递增强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应答效率》,为中医药抗癌效用提供了实验依据。该研究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脾胃病研究所教授季光科研团队、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授黄诚、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Xiong bin Lu合作完成。

论文第一作者、龙华医院脾胃病研究所副所长徐汉辰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手段,但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该疗法仅对5%左右的患者有效,且单独使用的有效率仅为40%左右。课题组在国医大师刘嘉湘“扶正治癌”理论指导下,研究发现包括四君子汤在内的多个“扶正”的代表方剂可以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肿瘤组织中浸润的CD8+T细胞水平。进一步研究证实白术的活性成分白术内酯I能够显著提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可促进肿瘤细胞抗原呈递作用,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单抗联合应用协同增效,共同发挥抗癌作用。

(四)华中医药学会“春播行动”项目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医贴敷疗效确切适宜基层推广

418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的春播行动项目——消肿止痛贴基层临床应用病例注册登记研究专家研讨会在京举办,会上总结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医贴敷疗法临床疗效确切、稳定,适宜在基层广泛推广。

该项目研究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药监局中药临床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开展,利用数据科学、实验研究等现代技术手段,探索建立真实世界研究证据体系,通过对130多万条病例分析发现,中医贴敷疗法对各年龄段、各温度层的发热均有显著疗效;通过大鼠实验证明,消肿止痛贴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起效早、疗效稳定。该项目研究将进一步探索消肿止痛贴的促透皮机制,总结中医贴敷疗法的优势病种,制定中医穴位贴敷基层临床应用技术操作规范,推动中医贴敷疗法在基层临床的广泛应用。

春播行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亚宝药业集团联合开展,自2012年启动至今,以消肿止痛贴为核心的中医贴敷疗法已累计服务基层群众1.5亿人次。

四、海外资讯

(一)贵州与东盟加强中医药产业合作

日前,中国东盟中医药产业合作(贵阳)对接会召开,与会嘉宾表示,当前双方应以守护健康为使命,携手推动中医药产业合作发展。

会议是贵州跨境经贸撮合会专题活动之一。贵州省与东盟的中医药及其相关产业经贸互补性强,近年来已成为双方卫生合作的重点领域。贵州有中药品种5300余种,其中47个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冉莉表示,贵州有独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转化优势,希望把中医药产业打造成为贵州与东盟各国交流合作的样板与典范。

泰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公使齐雅文说,中国是传统医药的领先国家之一,而泰国的传统医药医疗也得到广泛认可,中泰两国在中医药领域不断增进合作,前景看好。马来西亚中医总会秘书长郭伟介绍,马来西亚的传统与辅助医药拥有优势,使用率高。

会议由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贵州省商务厅共同主办,马来西亚、越南、印尼、菲律宾、泰国等东盟国家驻华使馆代表等40余人通过视频方式参会。

二)乌克兰举办中医药发展研讨会

日前,乌克兰中医药发展研讨会在乌克兰工商会举行。乌克兰副总理斯特凡妮希娜顾问戈卢布、中国驻乌克兰使馆公使衔参赞吴连文、中国金台文院院长蔡传庆,以及乌克兰有关医院和医科大学代表等20余人与会,共同就中医药在乌克兰发展现状及前景互动交流。

吴连文在致辞中表示,中乌两国政府和医学界可通过不断深化交流与合作,加强对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的研究,探索在现有医学体系下,相互承认和引进对方传统医学疗法的合理方式,让两国传统医学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健康发展,造福于两国人民。

戈卢布在发言中表示,研究和应用中国在中医药领域的宝贵经验,将给乌克兰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与会代表还就乌克兰针灸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乌克兰高校开设中医教学专业、中乌两国科研机构和医科大学开展学术交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五、权威声音

开展中医药法执法检查,就是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解决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3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中医药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对发展中医药的新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医药法实施,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有力法治支撑。王晨指出,2017年开始实施的中医药法是中医药领域的第一部法律,完善了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制度体系,体现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自信。开展中医药法执法检查,就是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解决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王晨强调,通过执法检查,严格落实中医药法规定,压紧压实政府责任;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认真总结、科学评估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等方面的效果,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积极作用;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中医药法律体系;加强法律宣传普及,推动全社会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和落实中医药法。

“要把‘中医馆建设作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推动实现基层‘中医馆全覆盖,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331日至4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树江一行赴陕西就基层中医药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延安市延川县中医医院、延川县文安驿镇卫生院、梁家河村卫生室以及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中医机构实地调研,与医护人员面对面交流,并在西安召开基层中医药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等的意见建议。

闫树江强调,要加强县级中医医院的建设力度,做到中医特色服务和综合能力同提升,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要把中医馆建设作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推动实现基层中医馆全覆盖,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要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创新体现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机制,采取师承等方式,加强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在强化中医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上下功夫,突破吸引优秀中医药人才下基层的制约因素,努力破解基层中医药工作的人才瓶颈。要勇于改革、善于总结,在管理、医保、价格等方面探索适合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机制,切实推动实现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在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传统医药等领域同各方拓展合作,共同护佑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42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

六、中医药文化

(一)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研讨会召开

423日,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教材中心介绍了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支持项目《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的出版情况。该读本分中学版和小学版,分别由国医大师王琦院士和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担任主编。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容上需要更具备规范性、可信度和针对性。该读本的推广将推动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更进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二)传承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须更发力

中医药博物馆是集收藏、保存、研究、传播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展示平台,是健康中国、文化自信的窗口,开拓中医药博物馆+”的新思维,有助于民众进一步了解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彰显中医药文化深厚底蕴,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博物馆文创产品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挖掘中医药知识宝库,结合中医药博物馆内藏品内涵,与理念设计相结合,倾注人文关怀、挖掘民俗趣味,产出新颖奇特、创意十足、实用性强的中医药文创产品,让中医药文化起来。中医药博物馆可与文旅部门、教育机构合作,打造精品中医药博物馆旅游线路,把中医药博物馆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推荐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旅游等必选内容。开发灵活多样的课程、项目等,如制作中草药标本、书签、草木扎染等工艺品,将中医药传统文化与手工艺术结合,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动手动脑中体会中医药的魅力。

创新博物馆宣传教育的途径,针对中医药博物馆馆藏资源的特色,采用数字化、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打造中医药数字化博物馆,向公众提供中医药博物馆展示、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教育等全方位的数字化信息服务,以更生动、直观方式展示中医药文化,实现在家就能饱览中医药博物馆文物,一睹古代医学家的故里、遗迹以及有关医药的文物器具、善本医书等,体会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营造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以及嗅觉的多重感官体验,如观察中草药生长变化,体验野外药用植物采集、中药炮制全过程,观摩中医望、闻、问、切的诊疗过程等,实现观众身临其境,让中医药博物馆焕发生机,彰显中医药文化深厚底蕴。

(三)广西梧州举行中医药健康文化主题活动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在蒙山县举行中医中药中国行——2021年梧州市壮族三月三中医药健康文化主题活动暨梧州市中医药高级研修班活动。

梧州市中医医院专家在蒙山县中医医院为群众义诊,现场设置中医药展示区,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及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独特魅力。中医药高级研修班学员到蒙山县西河镇福垌村实地参观,在蒙山县野生药材山地进行中药植物辨识现场学习。

七、中医药产业

(一)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

近日,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首都中医药卫生、经济、科技、文化、生态五种资源发展更加协调,对健康北京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升。

《实施方案》明确,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到2025年,实现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9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补齐中医药服务短板,建设中医药健康养老联合体,建立市属中医医疗机构与儿童医院协同机制。完善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在定点医院开展重点传染病中医药证候学信息监测,完善传染病预测预警机制,实现中医药早参与、早用药、早治愈。到2025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90%的村卫生室至少完成1名医师(或乡村医生)的中医康复技能培训。高水平规划中医药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广中医药重点专科托管创新机制,推动河北雄安新区与北京中医药合作,促进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共谋共建共享发展。

同时明确,改善中医药服务模式。鼓励综合医院和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建设1015个中西医结合重大疑难疾病临床防治基地。实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计划,到2025年,形成并推广50个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完善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基层工作机制,完善区域中医医师基层定期巡诊制度,推广普及100项基层中医医疗技术。实施中医药重点专科提升计划,建设好中医药服务优势明显的10类重点专科,打造中医药临床服务优质品牌。推动建设20个中医药特色服务示范医院、3个有中医药特点的急危重症临床基地和10个中医内病外治临床应用基地。升级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建立治未病处方库,试点治未病处方制度。将适宜治未病项目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启动健康北京中医药行动。

《实施方案》提出,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完善中医药创新保障机制、落实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医药综合监管信息化几个方面。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加强中医药传承和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此外,强化中药材资源管理,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监管,加快中药新药研发,构建中药全过程追溯体系,实施中医药健康产业精品工程,强化中医药健康产业人才支撑。

《实施方案》还在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3个方面对完善中医药发展保障措施提出要求。

(二)河北四部门发文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系改革,落实中医药倾斜政策

近日,河北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财政厅、医疗保障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若干措施》,提出实施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惠民工程、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6项措施,着力解决医疗卫生体系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若干措施》自20214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在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面,《若干措施》明确,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支持河北省中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力争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方向的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落户河北省。开展中医经典病房试点工作。高水平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支持省中医院建设省级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支持河北中医学院建设燕赵医学研究院。2021年底前,新建国医堂300个,遴选建设2个市级、18家县级治未病中心。

落实中医药倾斜政策。健全中医药医保管理措施,实行中医医院与同级综合医院病种定额标准相同的支付政策。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按照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及相关要求,及时调整河北省医保药品目录,将国家规定基金予以支付的中药饮片,及时纳入河北省医保支付范围。根据医保基金承受能力,支持将疗效和成本有优势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河北省基本医保支付范围。探索放宽公益性服务绩效好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特需医疗服务比例限制。

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推进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针对510个重大疑难疾病开展省级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将中西医结合工作成效纳入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将中医药防治举措全面融入各级各类卫生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建立中西医协同救治和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若干措施》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其中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开展全科医疗、内、外、妇、儿、中医、急诊等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健全医疗、护理、药品、院感防控等核心管理制度,切实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

(三)《广东省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

日前,广东省中医药局、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体育局、省医疗保障局和省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制定并印发《广东省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2年,广东省中医康复中心和广东省中医康复示范单位初步建成,实现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全覆盖。

2025年,广东省中医康复中心和广东省中医康复示范单位运行良好,成为华南地区有较高影响力、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医康复机构,实现二甲以上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全覆盖。《方案》明确,要通过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成以广东省中医康复中心和中医康复示范单位为龙头、医疗机构康复科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为基础、康养机构为补充的中医康复服务网络。

《方案》提出,将依托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康复)建设单位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建设广东省中医康复中心。创建广东省中医康复示范单位。力争有一所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达到三级康复医院要求。到2022年实现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全覆盖,2025年所有二甲以上中医医院都设有康复科。同时,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在中医综合治疗区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

《方案》明确,将依托广东省中医康复中心和广东省中医康复示范单位,积极探索中医康复特色诊疗新技术。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康复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康复领域的中西医协作,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梳理制定中医康复诊疗方案,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牵头建设中医康复医联体。

《方案》提出,将完善中医康复人才培养体系,设立省级中医康复重点学科,加强中医康复人才培训力度。同时,加强中医康复基础理论、中医康复方案和技术规范研究等。

(四)《中药生产过程粉体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近红外光谱法》团体标准发布

日前,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立项、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志生教授/乔延江教授团队牵头起草的《中药生产过程粉体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近红外光谱法》团体标准,提出将移动窗口标准偏差(MBSD)应用于中药粉体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同时提出涵盖光谱采集装备、数据处理、混合终点判断等方面的规范技术要求,填补国内没有针对中药粉体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方法规范标准的空白。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在学术产业界内达成共识,满足技术创新、市场应用和行业监管的迫切需求,有助于规范和推动中药生产过程在线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

据悉,标准研制历时2年,完成标准调研、标准工作组成立、标准草案形成、征求意见稿、标准分支委员会评审和CIS标准委员会评审等标准研制程序。20213月中国标准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于20214月起正式实施。

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同仁堂研究院、扬子江药业集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14家单位的18位专家组成标准起草组。上海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以及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济川药业、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40家单位组成广泛征求意见单位组。

(五)《关于促进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切实解决中医药(蒙医药)工作中存在的供给质量不高、人才总量不足、创新体系不完善、发展特色不突出等问题,提出六方面25条工作措施。

为健全中医药(蒙医药)服务体系,《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旗县级中医(蒙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力争实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苏木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馆或蒙医馆、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嘎查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或蒙医药服务。

《意见》明确,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30个以上中医药(蒙医药)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至少50项适宜技术。促进中医(蒙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到2022年,建成15个中医(蒙医)治未病示范中心,推广20个针对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中医(蒙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推动中医(蒙医)康复技术和康复器具进社区、进家庭、进康养机构。完善中西医(蒙西医)高效协同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建设中医(蒙医)疫病防治基地,加快组建平战结合的中医(蒙医)专业化应急队伍。

为推动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意见》指出,加强中医药(蒙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整理、研究、翻译、出版蒙医药文献古籍,推动蒙医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加强中西医(蒙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设,开展中西医(蒙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疾病和常见病、多发病试点。

《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立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等级评价制度。提升中药(蒙药)饮片和成药质量。优化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蒙医)方、医疗机构制剂等中药(蒙药)评审技术要求,推动中药(蒙药)新药审批。

此外,《意见》还明确了中医药(蒙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六)提升中医药壮瑶医药创新能力

日前,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研究部署2021年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黄俊华指出,要准确把握形势,擅于在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抢抓用好新时代新阶段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中西医并重,遵循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促进自治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黄俊华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突出以规划促引领,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二是要突出以建设促防控,提升中医药应对疫情防控能力。三是要突出以改革促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四是要突出以科技促驱动,提升中医药壮瑶医药创新能力。五是要突出以优势促产业,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春表示,着力抓好5项重点工作:一是强基层,着力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二是补短板,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三是突特色,着力推进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四是推创新,着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五是促融合,着力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七)浙江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立

近日,浙江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揭牌仪式暨中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中医药大学举行。

浙江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由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浙江省药学会、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大健康联合体等社会团体及企业共同组建成立,将整合高校与学术团体的人才、科技、成果等资源,发挥企业的资金、市场、运营等优势,打通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八甘肃省加快推动中医药一二三产业链衔接发展

近日,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该省中医药发展工作。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医药产业生产、加工、研发、服务配套、组织领导、市场营销等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中医药一二三产业链衔接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要展现甘肃担当,体现甘肃作为,坚持“回头看”与“向前看”相结合,系统梳理试验区建设成就,积极谋划下一步发展方向,探索创新、大胆突破,真正发挥试验区集聚带动效应;药博会是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舞台,要高水平打造,扎实务实筹备,按照“抓产业、做项目、托市场”的目标定位,政府搭台,市场和企业唱戏,确保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持续提升甘肃中医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发展产业重在体制机制建设,要立足堵点痛点,不断创新突破,坚持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张蓝图、一套政策、一条链条、一个专班、一抓到底,凝聚合力、真抓实干,努力推动新时代甘肃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大发展、大提升。

(九)山东形成四大中药材种植区

近年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中药材绿色生态种养殖,重点在坚持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上下功夫,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山东省形成了鲁西南、鲁中、黄河三角洲、鲁东半岛四大药材生产种植区,以及东平湖、南四湖水生药材养殖区。

据了解,山东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85万亩,多年生品种在地面积达到180万亩,万亩以上种植规模品种23个,千亩以上不足万亩规模品种29个;种植品种超过110个,培育形成了北沙参、金银花、玫瑰花、丹参、黄芩、西洋参、桔梗等知名道地中药材品种,金银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0%以上。中药农业总产值约200亿元。今年春播面积预计165万亩,夏播面积40万亩。

(十)甘肃礼县:中药材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甘肃省礼县草坪乡将中药材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乡情实际,从气候特点、农户种植意愿、农产品产值等方面出发,找准产业定位,持续深化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使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结成互利共赢的共同体,走出了一条企业带动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农户的产业发展道路。

(十一)四川眉山召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

49日,四川省眉山市召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眉山市委书记慕新海,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出席大会并讲话。

慕新海强调,要坚持以为基础,加强中医药古籍、民间药方秘方收集整理和研究利用,充分结合现代科技,推进中医四诊精准辨证、健康管理等智能化创新产品开发,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要以为关键,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着力建设道地药材基地,搞好中医药精深加工,拓宽中医药市场,打造天府四川西部药谷。要以为支撑,加大对中医院的支持力度,重点抓好人才、诊疗、服务三项工作,打造省域中医医疗中心。要以为突破,突出中医治未病优势,推进医养结合、食养结合、康养结合,拓展多种业态,打造巴蜀国际康养名城。

田兴军强调,要对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找难点、抓痛点、堵漏洞,找准小切口,抓住突破口,吹响中医药发展的冲锋号。要把《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与眉山具体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国家实施的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着力推动建立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筑牢中医药服务坚实脊柱,加快推动眉山市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医药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局。

(十二)陕西省药监局发文规范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工作

近日,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陕西省规范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加强陕西省中药材质量监管,从源头上管控中药质量,促进中药产业快速高质量健康发展。

《意见》指出,加强对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监管,以解决中药材加工过程中因二次浸润、切制造成成分流失和损耗增大难题为出发点,以中药全产业链质量提升为目标,用5年时间,使陕西省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工作达到质量控制标准统一,产地加工管理规范,工艺流程合理先进,达到道地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品种基地化,加工规范化,质量可追溯,监管成体系,为最终实现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打好坚实基础。

《意见》明确,健全质量标准体系,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按照确有需要,质量提升的原则,自愿申请制定与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相适应的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其相关指标不低于国家药品标准的规定,其工艺规程应经过试验或试生产验证确认。

《意见》要求,加强质量监督管理,配备必要的中药材清洗、分拣、切制、烘干、筛选等设备,积极推广新型适用烘干技术。《意见》还提到,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加强领导,建立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日常监管信息平台,积极探索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委托中药材趁鲜加工工作的监管方式。实现中药材趁鲜加工信息共享共用,不断提高中药材种植环节加工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十三)《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亳州)建设发展规划2021年重点任务分解表》印发

近日,《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亳州)建设发展规划2021年重点任务分解表》印发,在加快推进中药农业现代化、强化中医药贸易优势、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等领域共确定68项重点任务,提出力争在2021年中药材贸易额超过1000亿元,打造“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

在中药农业现代化方面,《分解表》提出,将稳定中药材种植规模,2021年中药材种植稳定在120万亩左右,产值38亿元。继续推动中药农业规划实施和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制定大宗道地中药材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10个以上。

为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分解表》明确,将打造“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实现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中医药服务能力与中医诊疗设备配套工程。公立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覆盖率达100%

在中医药贸易方面,《分解表》提出,将力争在2021年中药材贸易额超过1000亿元。积极推进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中药材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

为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分解表》要求,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

为促进中药国际贸易,《分解表》要求,将强化国际贸易政策培训,畅通出口渠道,引导支持药企积极参加国际性和境外展销会、推介会,支持药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争取中药进出口额突破3亿美元。

(十四)全力推进龙江中药材产业大发展

日前,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印发《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黑龙江省全年中药材产业工作的主要工作任务和重点目标,全力推进龙江中药材产业大发展、快发展。力争到2021年末,黑龙江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0万亩,产量达到70万吨,年加工能力超过20万吨,产值达到1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40%60%34.6%。到2025年,黑龙江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产量达到110万吨,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产值达到210亿元。

《实施方案》提出,创建一批标准引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龙江道地药材优势区,着力打造一批质量优、信誉好、影响大的黑土龙药品牌,推动中药材产业加快成为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


上一条:2021年中医药信息第5期

下一条:2021年中医药信息第3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