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医药信息第6期

时间:2021-07-16 08:15:32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6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二一年七月八日

本 期 目 录

一、重大事件

二、兄弟院校

三、科研动态

四、海外资讯

五、权威声音

六、中医药文化

七、中医药产业

一、重大事件

(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明确,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打造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医院。以推动国家医学进步为目标,依托现有资源规划设置国家医学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均含中医)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形成临床重点专科群,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开展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实施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带动全国医疗水平迈上新的大台阶。

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按照网格化布局管理,组建由三级公立医院或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含社会办医院、中医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

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能力建设,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提高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提高县域就诊率。加快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县域医共体。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独特作用,规划布局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意见》强调,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加强临床专科建设,加大对中医医院的支持力度。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强相关学科建设。推进医学技术创新,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制定一批中医特色诊疗方案,转化形成一批中医药先进装备、中药新药。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全链条服务模式,实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

《意见》提出,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健全医务人员培养评价制度,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鼓励各地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

此外,《意见》还明确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等多项重点任务。

(二)中医药法执法检查报告显示: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6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医药法实施情况的报告7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报告显示,我国实施中医药法三年多来,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逐步提升,支撑保障作用不断加强。

中医药法颁布施行以来,我国不断制定完善配套制度,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事业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开放发展等方面成效明显。

报告指出,我国持续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截至十三五末,我国中医药人员总数达到76.7万人,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45人。

同时,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报告显示,我国实施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开展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推动建成40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支持建设54个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调查活态性中医药传统知识近3000项。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堪称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在中医药事业发展进步过程中,中医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了解和认可。根据报告,在国内,我国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我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15.62%,普及率达92.46%;在海外,中医药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疗效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认同。

201771日起施行的中医药法是我国第一部中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纲领性、综合性法律。这部法律体现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自信,完善了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制度体系,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三)中医药法执法检查报告建议:强化基层服务,推进中西医协作

6 7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作的关于检查中医药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医药法深入贯彻实施,今年4月至5月中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在8个省区市开展了中医药法执法检查。

中医药法对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有具体规定,但检查发现,这些规定在落实落地上还存在短板。中医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发挥还不充分。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药服务有逐年弱化的趋势。中医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学科布局、人才储备等还不适应传染病防控需要。

报告建议,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是完善体系。统筹考虑中医、西医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补齐中医药服务的短板,着力打造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总结抗疫经验,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二是强化基层。采取有效举措,促进省域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进一步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内涵质量和规范化水平。三是切实发挥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预防和特色康复等方面作用,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建立健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四是推进中西医协作。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完善中西医结合机制,开展中西医结合有效模式的探索和推广,依托中西医结合工作基础好的医院,建设一批中西医协同的旗舰医院,建立中西医结合团队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疗中心。同时,加强综合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和中医药人员配备,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建立中西医协作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

(四)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扩展1145个传统医药内容

近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其中对前四批的名录当中的11个传统医药类项目进行了扩展,共涉及45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此次扩展了中医诊疗法、中药炮制技艺、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正骨疗法、藏医药、中医养生、传统中医药文化、蒙医药、苗医药、维吾尔医药等11个传统医药类项目。涉及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达仁堂牛黄清心丸制作技艺、蕲春艾灸疗法、三空李氏正骨等45个中医药内容。

截至目前,国务院共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557项,包括民间文学类167项,传统音乐类189项,传统舞蹈类144项,传统戏剧类171项,曲艺类145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109项,传统美术类139项,传统技艺类287项,传统医药类23项,民俗类183项。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体现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理念和道德规范。既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的鲜活体现,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对话的重要资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制度,也是中国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责任和义务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共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一大批珍贵、濒危和具有重大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五)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价值作用难以估量

6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关情况。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在会上介绍了其中传统医药项目的有关情况。截至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共有传统医药类项目23项,涉及182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其中,少数民族医药项目有13项,涉及48个申报地区或单位。王晨阳表示,在国家中医药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之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已经建立起了相对比较完整的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体系。目前共有23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既包括了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医诊疗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正骨疗法、中医药文化、中医养生等项目,还包括了藏医药、蒙医药、苗医药、壮医药、侗医药、彝医药、傣医药、畲族医药、瑶族医药、回族医药、布依族医药、哈萨克族医药、维吾尔医药等少数民族的医药项目。此次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对前四批的名录当中的11个传统医药类项目进行了扩展,共涉及45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王晨阳说,从申报地区或单位数量来看,传统医药类项目在这次十大门类的排行位列第四,紧跟在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民俗这三大类之后,体现出各方对传统医药项目的重视在不断提升。

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价值和作用是难以估量的,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当中,传统医药类非遗贡献了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伯礼获得了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王晨阳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国家中医药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共同做好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出新的贡献,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惠泽千万群众、惠及世界。

(六)《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医院建设的通知》印发

为加快推进社区医院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医院建设的通知》提出,注重发挥中医简便验廉优势,加强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馆)服务能力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鼓励提供融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

《通知》提出,积极适应日益严峻的慢性病防治形势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需要,加强医防融合,提供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服务。立足常态化社区疫情防控,符合条件的设置发热诊室,提升及时发现、依法报告和处置传染病能力。

《通知》要求,各地要根据社区医院发展和科室建设情况,配备临床、检验、影像、中医、康复、预防保健、精神心理、儿童保健等社区医院各类适宜人才。充分发挥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机构作用,面向社区医院开展住院医师、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临床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护理、药事、医技、康复等方面医务人员培训。

(七)十三部门发文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脱贫地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主要思路、目标和措施,并对组织实施提出了要求。其中提出,加强脱贫地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加强村卫生室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健康扶贫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为健康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对此,《实施方案》围绕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提升脱贫地区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健全完善脱贫地区健康危险因素控制长效机制提出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脱贫地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配备中医医师,加强脱贫地区村卫生室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持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三级医院继续采取组团式帮扶方式,以驻点帮扶为主,向县级医院派驻管理人员和学科带头人不少于5人(中医院不少于3人),每批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远程帮扶为辅,注重提升远程医疗服务利用效率。

在加强组织实施方面,《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部门责任分工,要求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中医药系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和中医药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建设。

《实施方案》还提出,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脱贫地区实际,逐步扩大签约服务重点人群范围,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综合服务。

(八)国办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从4大方面提出20项重点工作,明确将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作为20项重点任务之一,其中多项任务由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

《任务》提出,进一步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加快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其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内容由包含国家中医药局在内的多部门负责实施。要求指导地方建立健全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开展调价评估,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对进展滞后的地区加大指导督促力度。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等。

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方面,《任务》强调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支持打造一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实施名医堂工程,提升县级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推进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疗联合体。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政策,发布中医优势病种。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20219月底前,制定实施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的意见。此外,《任务》要求国家中医药局同其他部门一同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任务》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加强国家级公共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和实验室建设,提升重大公共卫生应急和防控能力。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此外还提出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创新医防协同机制。《任务》要求统筹推进相关重点改革,形成工作合力。明确在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改善群众服务体验、严格监督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以上内容均由国家中医药局同多部门协同推进。

(九)《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印发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

《意见》明确,力争到2022年,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的康复医疗专业队伍,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6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0人。到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

《意见》强调提升中医康复服务能力。落实《关于印发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强化中医药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开展中医康复方案和技术规范研究,积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增加基层中医康复服务供给,切实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

此外在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方面,《意见》还明确,加强康复医疗能力建设。以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为核心,重点加强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三级中医医院康复科和三级康复医院的康复早期介入、多学科合作、疑难危重症患者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根据不同人群的疾病特点和康复医疗服务迫切需求,积极推动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肿瘤康复、儿童康复、老年康复、疼痛康复、重症康复、中医康复、心理康复等康复医学亚专科建设,开展亚专科细化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指导和康复随访等服务。

《意见》提出,创新康复医疗服务模式。逐步推进康复与临床多学科合作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创新开展康复医疗与外科、神经科、骨科、心血管、呼吸、重症、中医等临床相关学科紧密合作模式。

《意见》强调,健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完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三级中医医院康复科和三级康复医院重点为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患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二级中医医院康复科、二级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等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或者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

《意见》提出,加强康复医疗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强突发应急状态下康复医疗队伍储备。

(十)《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发布

6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旨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加强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建设与管理,全面提升国家中医应急队伍的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

指南明确了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的定义,即由国家和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共同建设管理、统一指挥,参与重大及其他需要响应的突发事件现场卫生应急救治的专业中医医疗队伍,是国家卫生应急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分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和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

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领导和调度指挥。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权同意后,可指挥和调度本省(区、市)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在当地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下开展中医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发出指令,由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前往突发事件现场开展中医应急医疗救治工作;紧急情况下,可采取先调用,后补手续的方式。

在人员组成方面,队伍成员以依托中医医院医务人员为主,同时应纳入本省(区、市)中医药系统相关领域和专业的高水平专家以及本省(区、市)定点医院有关专家。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每支队伍人数不少于30人,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每支队伍人数不少于50人,其中依托中医医院人数占比不高于60%

在物资装备方面,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适当储备中医应急常用的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合理储备包括院内制剂、中成药在内的骨伤科、内科、外科等常用应急药品。此外,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应配备移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移动中药房、移动中医治疗室等设备设施,切实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的检测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转运能力。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应配备手术车、移动中药房、移动中医治疗室、移动影像设备、后勤保障车等移动医院设备,移动医院应至少满足30人紧急救治,每天可开展大型手术3~5台。

指南还明确,队伍依托单位和队员所在单位在职称晋级、评先选优时,在同等条件下对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员予以倾斜。

(十一)凝聚3500余名专家心血,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新书近日发布

619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新书首发仪式在贵州遵义举行。3500余名高校专家参与编写,覆盖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学科专业126种教材,这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组织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十四五规划教材(本科第一批)受到行业的极大关注与期待。

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行业规划教材体现了中医的真谛,在中医药教材领域占据主体和主导地位。”“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院士如是评价。

加强组织建设,确保教材质量。200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了政府指导、学会主办、院校联办、出版社协办的教材建设新机制,为此成立了教材建设的专门工作机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并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下专门组建了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以及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院校长成立了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及教材建设研究会秘书处均设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同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开始组织启动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建设,至今已出版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第七版、第八版、第九版、第十版),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体系。

为紧密对接新医科建设对中医药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对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制定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党总支书记宋春生介绍,本版教材建设过程中,教材办公室聘请了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专家组成编审专家组,参与主编遴选,专家论证并审查编写质量。尤其对十三五核心示范教材建设加强了组织管理,成立了专门评价专家组,全程指导教材建设,确保教材质量。

聚焦立德树人,持续守正创新。会上,全国中医药院校及医科大学代表围绕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课程与教材建设、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等主题作大会报告,并分享了教材编写和教学经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教材中心主任沈承玲介绍,与此前教材相比,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具有以下特点:坚持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强化中医思维培养;突出教材的三基五性,注重内容严谨准确;强化精品意识,建设行业示范教材;加强数字化建设,丰富拓展教材内容。

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徐桂华建议,通过强调思政课程,推进中医药一流课程与教材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更新教育理念,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同时建构五育并举思政育人特色方案,建设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和示范课程,凝炼学院课程思政特色做法,编制课程思政案例库,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研究,凝练教育教学成果。

辽宁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石岩建议,大力培养传承型、标准型、智能型新时代中医药人才。以落实和完善全国中医药经典等级考试制度为切入点,在教材编写中增加中医药经典比重,合力培养传承型中医药人才。以加强中医药国际标准建设为突破口,支持中医药标准化教材编写,积极培养标准型中医药人才。

聚焦人工智能研究,支持中医药AI主题教材编写,大力培养智能型中医药人才。教材建设研究会聚焦中医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大教材建设的研究力度,以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中医药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梅红表示。

二、兄弟院校

(一)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5 29 日,2021 年京宁中医药学术论坛暨特色灸法治疗骨伤类疾病基层推广应用培训班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举办,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从基础理论临床协作创新工程、培训使用中医适宜技术、联合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名医名家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四个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培训班上,专家教授分别以《程莘农院士针灸治疗常见病临床经验》、《艾灸技术治疗常见病的应用技巧》、《中医药论文写作》等为题作专题讲座。

会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进行交流座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杨金生对该院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医药学科建设提出建议:要积极开展和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术交流合作水平;要加强科研协作,鼓励中医药医务人员积极参与中医药科研工作;要发挥临床指导作用,加强医疗机构临床协作,多措并举提升医院中医药诊疗水平。

(二)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心理嘉年华活动

日前,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心理嘉年华活动。

活动在设计上顺应初夏时节人体阳气自然生发的中医养生规律以及大学生思维活跃、激情四射、求知欲和好胜心强等心理特点,采取团体互动、HRV身心反馈、VR体验、心理游戏方式,提高学生心理认知能力,降低心理压力。活动共吸引1728人次的同学参与,73%的同学表示从中获得了乐趣,57%的同学认为活动促进了自我认知。

北京中医药大学将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逐步实现心理育人模式从治心病强心志的转换,不断扩展育人活动载体,为学生提供完善人格、促进合作、培养责任、乐于成才的广阔平台。

(三)浙江中医药大学举办展览回顾中医药发展历程

近日,浙江中医药大学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教活动党的中医药政策与事业百年回顾展览,深入挖掘蕴藏在中医药发展史中的红色基因,立体展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医药发展的辉煌历程。

展览分为觉醒时代、革命征途、事业奠基、曲折发展、改革振兴、时代新章六个部分。觉醒时代展示中医药探索革新路上的情况。革命征途展现党领导下的革命部队和根据地重视中医药运用和开展中西医合作的情况。事业奠基展示党和国家确立正确的中医药政策历程以及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曲折发展展示国家培养赤脚医生、开展中西医结合等举措,并展出青蒿素研发的有关资料。改革振兴展示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和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史实。时代新章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并有力展现了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展职教周活动

日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开展中医药职教周系列活动。

中医系职教周活动以聚焦中医药职教为主题,通过开展农村养老、艾灸养生、母婴护理、小儿推拿、李氏刮痧五方面的社会服务,提高大学生专业水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中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此外,还举办展览、展示、观摩、体验等一系列活动,集中展现了中医学专业与22家医院、企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成果,集中展示中医系的办学水平及特色。

三、科研动态

(一)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中医导引专委会成立:传承中医导引服务临床

529日,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中医导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天津召开。会议以传承气功导引、服务中医临床为主题,旨在搭建学术平台,凝聚行业力量,推进中医导引传承创新发展。

会议选举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主任吴金鹏为主任委员,河北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艳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马丽红、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郭新峰、山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毕鸿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副研究员朱清广、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清为副主任委员。中医导引专委会是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成立的第二个专业性二级机构,将致力于推进中医导引的科研、临床及教育工作,推动中医导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需求,造福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秘书长张海波说。活动由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承办。

(二)RCEP成员国聚焦传统药物研究

近日,2021RCEP成员国传统药物研究国际高峰论坛暨新药研发与应用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泰国、韩国等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

会议设中药质量标志物论坛传统药物高质量开发与国际化论坛创新药物研究论坛新药评价论坛5个分论坛,53位专家围绕中药质量标志物与中药质量的研究思考、中药大品种核心价值挖掘研究、中药新药研发中的方法技术创新、中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等主题作学术报告。中国-东盟区域特色创新研发国际化合作基地同期授牌成立。

(三)专家提出中西医结合防控近视

6 3日,呵护明亮双眼共筑光明未来”2021首届近视防控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眼健康和近视防控方面的特色优势。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克服重治轻防的倾向。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亢泽峰表示,近视防控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应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形成覆盖儿童青少年的全周期近视防控一体化模式。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程凯同样表示,近视防控的关键在于关口前移。

(四)《中国整合胃癌前病变临床管理指南》定稿会举办

65日,《中国整合胃癌前病变临床管理指南》定稿会在线上举办。

《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研究所所长唐旭东教授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肿瘤协作组组长、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科时永全教授共同发起。《指南》于201911月启动并成立工作小组,借鉴国内外最新指南、共识内容和制定经验,经过框架确定、文献检索、证据评价、推荐建议形成、初稿撰写等工作,于20214月、5月先后完成了两轮中西医多学科专家的Delphi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

《中国整合胃癌前病变临床管理指南》是国内第一次由权威中医脾胃、西医消化专家联合、整合多科学资源撰写的胃癌前病变临床管理指南,是一部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病管理指南,包含了胃癌前病变最新、最全面的临床与科研成果,融入了临床、内镜、病理等多学科权威专家的宝贵经验。《指南》的发行,对于促进我国胃癌前病变的规范诊治、提高胃癌二级预防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五)国家药监局发布《2020年度药品审评报告》

6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20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20年,药审中心完成中药注册申请418件,较2019年增长39.33%。其中,完成中药新药上市申请(NDA8件,审评通过4件(连花清咳片、筋骨止痛凝胶、桑枝总生物碱片及桑枝总生物碱);完成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37件,审评通过28件。

2016~2019年,药审中心审评通过中药NDA的数量分别为:2件、1件、2件、2件。

报告指出,药审中心从改革中药注册分类、健全中药技术指导原则等各方面积极鼓励中药守正创新。推动中药的传承发展。起草并由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丰富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范围,促进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发,推动其向新药转化。建立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8个技术指导原则。健全符合中药特点的审评体系。引入新工具、新方法、新标准用于中药疗效评价,细化申报资料要求,制定《中药新药用于慢性便秘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技术指导原则,探索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全力做好中药特别审评工作。制定了《用于新冠肺炎中药注册申请特别审批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等,指导应急状态下的中药审评。三方中的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的IND申请已获批准,三药连花清瘟颗粒/胶囊、金花清感颗粒、血必净注射液获批增加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适应症。

四、海外资讯

一)《中药材鉴定图典》(俄文版)亮相圣彼得堡

日前,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冬宫广场举行国际图书沙龙活动,《中药材鉴定图典》(俄文版)亮相。圣彼得堡大学医学院丘里洛夫介绍了《中药材鉴定图典》(俄文版)的内容及中医药在俄罗斯传播的历史。俄罗斯科学院科马洛夫植物研究所特卡琴科博士介绍了该书的翻译过程。

《中药材鉴定图典》英、日、韩、德、俄文版,分别由所在国家权威专家翻译,并由当地出版社出版。该书的越文版、葡萄牙文版正在翻译当中,法文版、马来西亚文版的翻译项目也即将启动。

二)中瑞两国专家研讨中医药抗疫经验

68 日,中瑞新冠肺炎专题研讨会在京举办,会议组织中国、瑞典两国医药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就中医药在国际抗疫中的作用交流研讨,推动两国医学界进一步沟通与合作。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在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学会秉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向海外民众分享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好经验、好做法。

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顾雁峰表示,我国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的救治方案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轻症转重率,缩短了疾病治疗周期,成为我国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以《新冠肺炎相关药物研制对中药新药研发的启示》为题,强调中药的研制应当符合中医药理论,注重体现整体观、中医药原创思维以及临床实践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分享了中医经典智慧对现代疫病防治的指导与启发,从古典医籍到武汉抗疫实践,阐述了武汉疫情寒湿疫的基本特性。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终身教授曹义海在线上阐述了阻断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研讨会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会会长杨春贵,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LaszloSzekely等海内外专家,分别就新冠肺炎的中医药临床与研究”“学习国内专家抗疫经验临床体会”“新冠病毒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学改变等内容进行交流。

(三)孙达出席中医药尤纳尼传统医药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巴基斯坦中医药中心揭牌仪式

6 9 日,中医药尤纳尼传统医药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巴基斯坦中医药中心揭牌仪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湖南怀化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孙达表示,巴基斯坦和中国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都拥有悠久的传统医药历史和大量有效的中(草)药产品,两国在该领域长期保持交流合作,对维护两国民众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巴基斯坦中医药中心是当地第一家由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建设的中医药中心,对进一步深化中巴传统医药领域交流与合作,增进双方友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恰逢中巴建交70周年,希望中巴双方不断深化传统医药抗疫合作,共同发挥传统医药独特优势,团结协作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维护两国民众健康;不断深化传统医学联合科研,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传统医药原理,为中医药和尤纳尼的现代化、国际化提供科研支撑;不断深化传统医药交流互鉴,加强健康理念和文化的交流探讨,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与尤纳尼、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不断深化与合作,共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开幕式后,中国巴基斯坦中医药中心在巴基斯坦卡拉奇会场正式揭牌。随后,中巴双方合作单位线上签约,致力于共同开展传统医药领域合作研究,为造福两国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澜湄六国深化传统医药合作

近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六次外长会在重庆举行。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缅甸外长温纳貌伦作为共同主席主持会议,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外长出席。会议围绕团结战胜疫情,共促疫后发展主题,回顾了澜湄合作进展,总结了5年来有益经验,规划了下阶段合作重点。与会各国外长感谢中方对澜湄合作的重视和投入,特别是为澜湄国家抗击疫情和经济复苏提供的真诚帮助,期待中方在合作进程中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会议通过了《关于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下深化传统医药合作的联合声明》等共识文件。《声明》指出,澜湄区域各国传统医学机构始终保持亲密的合作。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澜湄六国守望相助,合力抗疫,树立了国际抗疫合作的典范。

《声明》指出,为进一步推动澜湄六国在传统医学领域的合作,澜湄六国将深化四方面合作:一是积极行动,协作抗疫。共同支持传统医学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在新冠肺炎等各类重大感染性疾病防治行动中相互协调,信息共享,提升传统医药应急处置能力,维护澜湄区域卫生。二是经验总结,推广应用。联合开展对传统医药有效方药防治新冠肺炎、疟疾等相关研究工作,为澜湄区域传统医药进一步参与全球疫情防控提供更多借鉴和参考。三是互学互鉴,护佑健康。加强澜湄区域传统医药从业人员和社会团体相互学习,在符合各国相关法律法规范围内,在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情况下,使用包括源于本土智慧在内的各种传统医药,并推动其与常规卫生服务的融合,保护当地民众健康。四是加强交流,培养人才。在传统医学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建立澜湄国家间人才培养与交流机制,多种形式培养传统医学国际化人才。

(五)上海加强与新加坡中医药合作

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与新加坡卫生部举行视频会议。会议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邬惊雷与新加坡卫生部传统与辅助医药司司长林世辉(LimShihHui)共同主持。邬惊雷介绍了上海中医教育、服务体系以及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临床救治和科研相关情况。林世辉介绍了中医药在新加坡的应用、教育与研究情况。双方围绕传统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进行了交流,并希望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

五、权威声音

“激活资源禀赋,厚植产业优势,加快走出一条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528日至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到广东省云浮市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抢抓战略机遇、激活资源禀赋,全力推动中医药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

余艳红充分肯定了云浮在发展南药产业、发展中医药服务及推进中医药教育工作上取得的成效,并勉励云浮再接再厉,做优做强南药产业,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建强中医药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考察南阳时对中医药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力推动云浮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抢抓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掘云浮独特的南药资源,推动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辐射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健全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统筹推进高层次人才、特色人才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下大力气办好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教师建设,力争办出特色、擦亮品牌,推动中医药职业教育走在前列。要持续深化基层医疗制度改革,探索基层中医药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长效机制,大力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质增效。要积极实践探索创新,注重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经验,为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愿继续同与有需求的国家分享中医药抗疫的经验做法,建立有效合作机制,支持中药类产品的海外使用,推动中医药在世界民众抗疫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不断加强传统医学领域交流与合作,不断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互学互鉴,让中医药这一伟大瑰宝在新时期绽放更加夺目的光芒。”

——62日,孙达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并致辞。

“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大有可为!”

——近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表示,实现中医药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于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我坚信,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根本在人才,关键在教育。”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怀金赴北京中医药大学调研时强调。

六、中医药文化

(一)在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全球健康博览会现场,让世界了解中医药,让中医药走向世界主题公益展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并亮相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让世界认识中医药,首先要展示中医药悠久的历史。殷商的甲骨文上就有疾病的记载,并且已经开始用药物泡酒治疗疾病……”61~3日,在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全球健康博览会现场,由《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广东省中医院联合策划布展的让世界了解中医药,让中医药走向世界主题公益展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讲解员娓娓道来,很多参会代表在会展区驻足。

970平方米的展区分为中医药近百年”“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成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医药贡献”“中医药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医药走向世界”6个部分,从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奖,从中医药法出台到中医药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展区全面展现了近百年来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及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丰硕成果。

这就是在抗疫期间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方舱医院以及各社区配送中药的四川新绿色药业流动中药车随着讲解员的讲述,观展的参会代表纷纷按下相机快门。这辆曾获得第一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通行证的中药运输车,其模型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好喝,好喝!加纳共和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弗朗西斯·奥博库品尝了安徽亳州的黄芪大枣枸杞茶后连声赞许。会展工作人员向他详细介绍了亳州药材的品种以及以道地药材为基础开发出的中成药。弗朗西斯·奥博库连连点头,不时在笔记本记下相关知识。当前,中医药的智慧已经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中医药是一种生活方式展区,药茶、药酒、陈皮酸奶、艾灸贴、中药香皂、中医药系列文创、学习中医药的AR/VR设备等让人眼前一亮。由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的组方研发出的健康中药茶饮、中药零食深受参会代表欢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佗五禽戏第59代传承人华一随着悠扬的乐曲表演五禽戏,吸引众人驻足观赏。

(二)江苏无锡启动中医药进万家活动

日前,江苏省无锡市举行中医药进万家启动仪式暨专家义诊咨询活动。

无锡市中医医院王建伟名中医工作室等14家名中医工作室授牌。活动现场,来自无锡、江阴、宜兴的30多位省市名中医专家齐聚,为市民义诊。在中医药文化展示区,无锡市中医医院的黄氏喉科疗法、刘氏骨伤疗法、龙砂医学诊疗等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咨询,现场展示特色时令中药材、中医药特色文创产品、中医药养生产品、中药香囊DIY等。

无锡目前已基本建成以中医医院为主体、全面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服务供给持续优化,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惠民特色逐步彰显。此次无锡市中医药进万家工程正式启动,将通过开展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发展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广等三大行动,实现全面提升88个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推广普及6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做强做优20个基层中医特色专科,打造30个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站,精心培育百名中医治未病技术骨干,发放万份中医药健康服务包,开展100场以上健康文化活动,为50万名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药治未病健康服务八项目标。活动由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无锡市中医药管理局主办。

(三)河北将建设30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特色学校

近日,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共青团河北省委联合印发《河北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增进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实现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方案》明确主要目标,建设30所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特色学校,实施育苗计划、助苗计划和强苗计划,每个特色学校培养12名,全省培养不少于50杏林使者特色教师。力争到2025年实现每市都建有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特色学校,形成三内、三外、三巩固(校内完善教材、开设课程、丰富活动;校外结对帮带、建立基地、开发产品;巩固师资培养、试点示范、扩面提质)的中医药进校园河北模式。

育苗计划提出中医药融入中小学课堂的有效路径。一是鼓励各项目学校、中医药机构编制适合中、小学不同年龄、学段特点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短视频、慕课等;二是探索将中医药知识与现有语文、历史、体育、科学、生理卫生等课程有效融合,实施中医课堂课堂中医模式;三是探索开设中医药独立课程,将中医药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鼓励具备条件的项目学校,遴选爱好中医药文化的学生组成扁鹊实验班”“中医药传承班等;四是通过开设中医药知识角、文化长廊等营造校园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通过科普讲座、气功养生操、中医经典诵读等活动将中医药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方方面面。

助苗计划强化校外机构支持,延伸拓展校外活动。鼓励各地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等与当地中小学校建立连帮带机制,每个中医药机构对接帮助1个或多个中小学校,为中小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给予专业指导和帮助;组织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企业、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作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支持社会机构开发符合青少年需求和特点的中医药漫画、动画等原创文化产品。

强苗计划强化中医药进校园的师资力量,巩固活动成效。适时组建河北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特色专家讲师团,深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遴选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一定基础的中小学教师、校医等,组建杏林使者中医药文化传播特色教师团队,通过培训等形式培养一批杏林使者特色教师;适时组织特色学校校长论坛,交流经验;适时遴选优秀单位,通过现场观摩、会议交流、线上展示等形式向全省推广。

(四)湖南娄底市娄星区推进中医药健康科普工作

日前,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启动中医药健康科普巡回宣讲活动。

活动为期一年,每周进行一次,将持续组织医护团队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开展中医药健康科普大讲堂,宣讲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药膳和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健康管理科普知识讲座、健康义诊咨询,传授太极拳和八段锦等;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艾灸、火罐、小儿推拿、刮痧、敷贴疗法等)培训推广;宣讲急救知识并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等,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

活动启动现场,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针灸科、康复医学科等科室的专家为到场群众义诊,进行拔罐、艾灸等治疗,开展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并宣讲中医药健康知识。

(五)浙江举办首届香囊设计制作赛

日前,葛洪丹谷杯浙江省首届香囊设计制作大赛举办。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江省中医院西子香囊获最佳配方奖一等奖,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作品竹报平安香囊,杭州钱塘新区文思小学师生代表共同完成的心开一香香囊以及年过七旬的宁波香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袁壁如制作的童子戏凤绣球香袋分获不同奖项。颁奖典礼后举办富阳药谷小镇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中医药相关的9个项目签约。

七、中医药产业

(一)《贵州省中医药条例》将于71日施行

近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贵州省中医药条例》。《条例》自202171日起施行,旨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振兴中医药产业,弘扬中医药文化,保护人民健康。

在中药保护与发展方面,《条例》强调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本省中药资源进行定期普查和动态监测,建立中药数据库和特有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基因库;有关部门制定黔产道地中药材目录和标准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黔产道地中药材的原产地、种源、种质和品牌保护;鼓励医疗机构配制和使用中药制剂等。在中医药服务方面,《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办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医疗机构管理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筹实施等。

(二)2021年上海市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上海将打造五位一体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制度链

2021年上海市中医药工作会议日前召开,会议明确,上海市将重点在中医院发展、医保支付、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社会治理、中西医协同、医联体、特色人才、科技创新、标准化、投入等领域的制度建设方面率先探索,构建规划引领、内涵导向、系统评价、多元激励、提升能级的五位一体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制度链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邬惊雷在会上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和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在河南南阳考察时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当前的大好形势,把握发展良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上海市中医药条例》,扶持与规范并重的中医药法律保障已逐渐形成,中医药政策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为上海中医药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大卫生健康中的作用。要以推动中医药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核心,全面参与推进医改重点任务。要以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抓手,全面参与社区卫生公共服务。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全面参与健康促进行动,不断提升中医药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要补短板、强内涵、抓质量、促创新,推进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方面,要持续优化资源布局,推进优质资源提质扩容,进一步做实区域+专科中医医联体。在深化内涵建设方面,要建设中医药临床高地、中西医结合高地和中医药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中心建设,打造中医药健康促进高地,建设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高地。

会议指出,今年上海将围绕《上海市中医药条例》的贯彻实施,深入探索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制度体系建设,将在推动中医院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价值为导向的中医药医保多元支付方式改革、建立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社会治理机制、健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强化中医医联体要素流动机制、创新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评价制度、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提升标准化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中医药多元投入保障机制等九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会议还为20个上海市社区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品牌授牌。

(三)河北确定22个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日前,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公布河北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和建设方案的通知》。经单位申报、资格审查、专家评估,确定了石家庄市中医院中医心病学、承德市中医院中医脑病学等22个河北省首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通知》明确,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内容包括学科内涵与外延的研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能力等方面,且在建设中,要与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室、重点专科(专病)、名医工作室建设及名老中医师承工作等紧密结合。

《通知》要求,项目建设周期为5年,建设过程中要突出特色与优势,逐步打造适应河北省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发展需求、具有中医药特色、兼具科学规范的中医药重点学科。要将学科建成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医疗服务、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为一体的综合集成平台。

《通知》明确,学科建设满3年后,省中医药管理局将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并在建设期满后进行验收评估。中期检查不合格将限期整改,验收评估不合格将取消中医药重点学科项目建设资格。

(四)江西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工作推进会召开:加快实施科技支撑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案

近日,江西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江西南昌召开。会议表彰10名江西省第二届国医名师,总结江西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工作,部署中医药特色发展任务。江西省政府副省长孙菊生出席会议并讲话。

孙菊生指出,江西省政府将中医药产业列入“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将中药材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加快实施科技支撑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各地要把握机遇,切实增强建设中医药强省信心,不断提升中医药发展的创新力竞争力,加快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孙菊生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作为做好中医药工作的总遵循、总方向,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握历史机遇,奋力开创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崭新局面。在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上求突破。要持续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优化种植布局,强化源头管控,推行生态种植。下功夫破解中成药精深加工这一短板弱项,着力壮大中医药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打通中药种植与加工产销对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立产加销一体、线上线下联动的立体化流通体系,推进中药材种植与中医药制造业融合发展。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上求突破。要顺应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持续推进市级中医院特色发展,夯实县级中医院基础,补齐乡镇中医药发展的人才短板,打造以省中医院为龙头、以设区市中医院为支撑、以县级中医院为基础的全省中医药服务体系。要加大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加强优势专科建设,不断优化中医药服务能力布局和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要以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和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西分院建设为契机,构建多学科融合、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加快江西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在深化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上求突破。

(五)山东济南:385家医疗机构互联互通送药上门

日前,山东省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持续推动智慧中药房建设,已建成6家区域性智慧中药房,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日煎煮量达1.53万方,385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联互通,服务范围覆盖济南市槐荫区、历城区等10个区县。

为提高中药质量,智慧中药房建设单位实行中药饮片集团化采购。济南市卫生健康委与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积极对接,与山东省、市有关中医药科研机构合作,联合成立济南市智慧中药房质控专家组,通过抽检等方式对各中医医疗机构的处方、中药饮片采购、煎煮配送等环节形成闭环监督管理,保障智慧中药房运转稳定。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基于统一开发中医处方流转平台,为各医疗机构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开发专用模块及接口,为各医疗机构提供开方、审方、处方流转、智慧药事服务等,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为推动智慧中药房普及,济南市卫生健康委与市医保局经过深入调研论证,进一步放宽中医药机构申报医保定点条件,降低中医医疗机构报销起付线,将1287种中药饮片、241种中药院内制剂、22种按病种收付费范围内的中医优势病种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智慧中药房提供送药上门服务,省去了患者在医院轮候取药、在家蹲点煎药的麻烦,实现了当天开方、当天吃药。同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现400余种中药饮片的自动抓取、调配,使处方调剂速度比人工调剂提升5倍,称量精准度达到99%以上。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快智慧中药房建设,统筹区域内中医药服务资源,实行智慧中药房备案制,升级成立市智慧中药房质控中心,积极探索建立中医药质量标准体系,切实保障中医药质量安全。

(六)浙江印发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

近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同意,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浙江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同时计划投资560亿元作为落地《规划》的重要抓手。这是浙江省首次系统编制涵盖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也是全国首个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

《规划》对浙江省中医药发展的现实基础、主要问题和发展环境进行全面望闻问切,系统梳理了浙派中医十大流派、41个地方特色中医流派等。《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浙江省中医药发展的七大体系重点任务,即着力打造整合型中医药服务体系、构建现代中药产业体系、创新中医药+”跨界融合体系、构筑高水平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引育体系、完善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开放发展体系、构建整体智治的中医药治理体系,一共包括34条具体任务举措。此外强调打造四大品牌的中医药发展定位:一是全力打造浙里中医服务品牌。坚持建高地、夯基层、筑网络,完善整合型中医药服务体系。二是全力打造浙产中药产业品牌。提高道地药材质量,推动现代中药发展。三是全力打造浙中医药+”创新品牌。协同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四是全力打造浙派中医文化品牌。强化中医药古典医籍精华保护与研究利用,推进中医药文化交流和服务走出去

《规划》明确浙江省中医药发展的“1+4+21”目标体系。“1”一区一省的总目标,即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努力打造中医药强省“4”是对应四大发展定位的四个的分目标:一是中医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努力打造中医药特色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地;二是中医药产业实力跃上新台阶,努力打造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地;三是中医药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努力打造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四是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开放发展增添新活力,努力争当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开放发展排头兵21”是针对上述4个分目标,细化设置21个量化指标。总体上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确定目标值。

《规划》首次提出一轴引领、四带联动、六谷集聚、全域支撑的浙江省中医药发展总体布局。一轴引领,即依托杭州、宁波沿线构筑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轴;四带联动,即依托全省诗路文化带战略布局,打造四条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带;六谷集聚,即依托道地药材优势产区和海洋生物资源优势,打造浙中、浙西、浙北、浙西南、浙东南、浙东六大中药谷,推动区域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全域支撑,即建设覆盖全域、惠及全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网络。

为保障《规划》重点任务落实,提出了一批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以专栏和附表形式体现,共计31个专栏,115个重大项目,涉及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产业、科研创新等。

(七《推进实施健康上海行动2021年工作计划》印发

64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印发通知《推进实施健康上海行动2021年工作计划》。

《计划》提出建设国内顶尖中医药临床高地。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肿瘤)、国家中医康复中心、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十四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加强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和保障。促进中医非药物疗法融入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支持建设一批非药物疗法示范中心。开展重大传染病、慢性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在综合专科医院探索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同时,促进中医药服务网络提质扩容。协调推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三级医院的基本建设,协调推进静安、闵行、松江等中医医院迁建和改扩建。做实区域+专科中医医联体,细化任务清单,完善考核考评机制。

《计划》要求重点推进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加强各级中医医院发热门诊、急诊科等重点科室建设,提升传染病中医药应急和救治能力。在推进中西医临床协同方面,要求通过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等项目建设,完善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发挥其在重大疑难疾病防治方面的优势,组织开展重大传染病、慢性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在试点西医院探索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

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家庭医生服务规范等工作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任务要求,推进中医药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全覆盖,推广针对性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以中医专科专病联盟、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社区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品牌培育等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社区中医特色专病(专科)建设。建立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健康状况的治未病技术处方库。深化安宁疗护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与推广。

升级治未病健康工程模式。探索基于中医药文化特色小镇(街区)的治未病三级网络建设,建立中医药健康理念和服务全覆盖的社区模式。形成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健康状况的治未病技术处方库。拟研究制定《上海市中医康复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新一轮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行动方案》、《社区中医药服务与管理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八)山东临沂市将筛选整理中医药名方名术

日前,山东省临沂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通知,确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医药名方名术筛选评价整理工作。

通知明确,通过收集整理、挖掘临沂市中医药单验方和独特技术方法,抢救保护该市民间珍贵的中医药诊疗技术资源,命名一批特色技术医疗机构和持有人,建立一批临沂市民间特色技术和方药传承基地,并开展产权保护、深入研究和传承推广工作,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通知提出,工作将以研究和调查相结合,工作人员通过文献研究、走访等主动寻找线索并开展实地访查,并积极开展宣传,鼓励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药持有人主动申报。技术和实物相结合,既重视特色诊疗技术、有效方药和中医理论实际应用病案和文字的整理,也注重对书籍、器物、图样、光盘等实物的收集。保护和推广相结合,既对确认有效的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药形成目录并建档,同时也积极通过建立传承基地、开展继续教育、深入科学研究等形式进行推广、宣传和提升。

通知明确筛选评价对象,收集和整理散落于医疗机构和民间的疗效确切的中医药单验方、独特疗法、中药种植炮制技术、中医药器械。单验方包括对现代流行病、疑难病、危急重症等方面有显著疗效的中医药处方;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的单方、验方;民间祖传验方、秘方;医院制剂处方或协定处方。独特疗法包括针对某一病症经临床证实有显著疗效的中医药诊疗技术;民间祖传的,确有临床疗效的中医药诊疗技术;临床实践中总结、创新、发明的,经主管部门认证的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炮制技术包括在生产、生活或临床实际应用,目前未在国家药典、各省饮片炮制规范等权威文献记载的中药种植或炮制方法。中医药器械包括有别于目前临床、生产中已有的,能够进行中医诊疗、养生保健、饮片制剂生产的中医药器械。

通知强调,通过专家筛选、验证,评估出具有较高学术和临床价值的中医药单验方和独特技术,编辑临沂市中医药名方名术集。还将研究出台保护、扶持、传承中医药单验方、独特技术的相关政策措施,将名方名术在全市推广应用。对临床价值较大、有必要深入研究的特色技术或方药,可依托各级中医医院进行临床验证、评价、提升等研究,形成临沂中医药特色适宜技术、院内中药制剂等。具有开发价值的方药、器械等,鼓励与社会资本特别是大中型中医药企业对接,研发创制中药新药、中医诊疗设备等。

(九)江苏加强中医惠侨工作

近日,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全省中医惠侨工作的意见》。明确建立健全中医惠侨服务体系:加强中医惠侨平台建设,鼓励、支持统战侨务部门与中医药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医医疗机构共建中医惠侨平台(基地),实现全省设区市中医惠侨平台(基地)全覆盖。鼓励、支持与海外华侨华人医院、医疗机构、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建立海外中医惠侨中心(联络点)。

面向海外中医从业人员开设线上线下中医药专业学历教育和长期、中期、短期非学历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海外中医药从业人员诊疗业务水平。提高中医惠侨的质量和水平。为侨胞提供道地药材、经典药方、膏滋秘方、中药药膳等特色服务;开设国内海外、线上线下、医疗养生、教育培训、咨询答疑等绿色通道;特聘知名中医药专家为侨胞提供高质量诊疗;积极创造条件设立侨胞服务区。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护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创新中医惠侨方式方法,拓宽海外工作渠道,依托驻外机构、海外侨团、华助中心、中医医疗机构,不断探索线上诊疗、线上体验、网络会议、视频直播等互联网+”中医惠侨新路径。

(十)《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条例》发布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条例》公布,自今年71日起施行。

《条例》明确,壮医药、瑶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壮医药、瑶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作用,促进壮医药、瑶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

《条例》提出,以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重点扶持壮医药、瑶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完善壮医药、瑶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发展体制机制,并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和保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中医药宣传工作机制,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营造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社会氛围。《条例》明确,每年10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宣传日。

《条例》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合理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提供服务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以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有民族特色和优势的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布局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同时应当支持壮医药、瑶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治未病和康复技术的推广。

在中药保护与产业发展方面,明确在村医疗机构执业的中医医师、具备中药材知识和识别能力的乡村医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自种、自采、自用地产中药材。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编制广西道地中药材目录,支持桂产道地中药材的品种选育、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宣传推广,提升桂产道地中药材的产品品质、功能疗效和品牌市场认可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采取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措施保护桂产道地中药材,培育桂产道地中药材知名品牌;支持以桂产道地中药材为原料的新药研发、知名传统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和古代经典名方的研究开发、临床应用,培育桂产中药品牌。

在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方面,支持中医药教育机构和其他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设立壮医药、瑶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专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应当根据当地民族特点加强少数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加强少数民族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指导开展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适宜技术的研究。以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少数民族医学学科建设,发展少数民族医特色专科。

(十一)贵州发现药用植物资源7317

6 14 日,2021年贵州省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省级验收会在贵阳举行。会议透露,截至目前贵州调查发现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有7317种,植物新物种7个、新记录属2个、新分布9个,出版专著8本。

贵州省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于2012年启动,2020年实现全省88个县(区、市)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全覆盖,普查工作共历时9年时间。通过普查,根据药材的样地调查、样线调查、走访及实物采集工作,基本查清了贵州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利用现状。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截至目前,贵州调查发现290种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为全国重点调查药用植物的65%;市场调查重点药用植物121种,为全国重点市场调查药用植物的76%;栽培药用植物218种;市场调查药用植物1012种;收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891种。

(十二)内地与香港加强中药检测及标准研究合作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615日签署《关于中药检测及标准研究领域的合作安排》(下称《合作安排》),这是香港与内地药物监管机构紧密合作及共同实现中药迈向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根据《合作安排》,双方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如专家会议、研讨会及培训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中药材标准化技术领域交流,包括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品质与安全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等。

此前,特区政府卫生署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直属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就中药标准的技术规范及研究方向等范畴一直进行交流。

特区政府卫生署署长陈汉仪指出,近年特区政府积极与内地相关机构推动在中药检测和参考标准研究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内地多年来一直支持香港的中药发展,包括为即将于将军澳中医医院旁兴建永久的特区政府中药检测中心提供技术支援,因此签订有关《合作安排》可为成立永久的特区政府中药检测中心及其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十三)11部门发文推动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改革发展,支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改革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了15条具体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广西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其中明确,支持防城港市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创新传统医药产业发展模式。

《通知》提出,支持防城港市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创新传统医药产业发展模式。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属(管)的公立医院、技术机构,探索与试验区内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技术机构开展技术、管理指导与合作等。《通知》还提出鼓励传统医药经典名方和食药物质多用途开发。

(十四)2021年内地-澳门商会联席会议举行:构想支持澳门发展中医药大健康等产业

2021年内地-澳门商会联席会议16日在澳门举行,约40名贸促机构及商会代表与会就发挥澳门优势参与和助力大湾区建设、推动工商界立足新发展阶段等议题,展开交流及探讨。

本届会议主题为新阶段、新格局、新发展。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致辞表示,期望澳门与内地商会代表就十四五规划对澳门经济的作用、以及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李伟农对采取创新合作方式,尤其在支持澳门发展中医药大健康、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会展商贸等重点产业方面提出构想。同时期望中国贸促会继续支持澳门与内地工商界的合作,进一步发挥澳门位处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的独特作用,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上一条:2021年中医药信息第7-8期

下一条:2021年中医药信息第5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