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医药信息第1期

时间:2023-02-08 09:23:29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2023年第1


本期目录


一、重大事件

二、兄弟院校

三、科研动态

四、海外资讯

五、权威声音

六、中医药文化

七、中医药产业


一、重大事件

(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文城乡基层推广“中药大锅汤”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在城乡基层充分应用中药汤剂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工作的通知》,对城乡基层充分应用中药汤剂提出了六点工作要求。

《通知》要求,确定适宜的中药方剂。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基于当地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证候特点、中药在新冠诊治中的临床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气候、季节和人群特点,研究确定一批适合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的中药协定处方,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常见症状,分类提出中药治疗方案。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和用药习惯,因地(县、乡、村)制宜,辨证施治。

《通知》要求,加强中药汤剂使用指导。各地要坚持中西医结合,结合本地实际和药品供应情况,合理选用西药、中成药、中药汤剂。发挥二级、三级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汤剂使用的培训和指导。进一步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作用,强调辨证论治,合理选方,指导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正确使用中药汤剂。

《通知》提出,保障相关中药饮片有效供给。加强区域统筹协调,做好相关中药饮片储备调配,引导中药饮片合理有序精准投放,优先保障解热镇痛类、止咳类西药和中成药供应紧张短缺的地区。及时掌握市场产量和存量,加大重点中药饮片市场供给。

《通知》要求,做好中药汤剂有序配送发放。加强对行动不便、失能失智、高龄、残疾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以及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人员关心关爱,通过村(居)委会将中药汤剂送至有需要的患者,优先保障其用药。

《通知》明确,各地要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媒体、发布会、专家访谈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积极客观宣传中药汤剂在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和疗效,提高群众知晓率。各级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要切实发挥统筹协调、组织调度、宣传引导等作用,高度重视当前在城乡社区充分应用中药汤剂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工作。

《通知》公布了由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制定的《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中药协定方范例》,根据南北方气候特点,结合城乡基层实际制定中药协定处方,并针对不同症状明确了处方加减。

(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发文加强新冠中药协定处方和中药制剂使用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印发《关于加强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中药协定处方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使用的通知》,对中药协定处方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使用提出了五点要求,明确长江以北地区适用中药协定处方加味葛根汤,长江以南地区适用中药协定处方加减银翘散。

《通知》要求,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组织省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药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根据当地气候因素和饮片使用习惯研究制定“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中药协定处方”,供省内中医医院使用。“中药协定处方”应尽量精简药味,使用临床常用、市场供应充足的中药饮片,以保障临床有效供应。

《通知》要求,各级中医医院可按照本省“中药协定处方”提前调配中药饮片供患者煎煮服用,也可提前煎煮袋装中药汤剂供患者直接服用。“中药协定处方”相关服务提供过程中,应注意做好用量测算,充分利用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调配、煎煮资源,提高中药饮片利用效率和使用效果。

《通知》提出,各县区级中医院要通过开展培训或远程诊疗方式,指导区域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规范使用“中药协定处方”,起到分流减峰作用,缓解医院接诊压力。各中医医院要对“中药协定处方”中使用的中药饮片做好动态储备,特别是区县级中医医院的中药饮片储备,应考虑覆盖本区县范围和周边广大农村地区群众中医诊疗需求。

《通知》明确,以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为适应症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在辖区内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疗机构应当认真评估,选择疗效确切、质量可控、安全稳定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进行调剂使用。各级中医医院要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临床合理使用,提升临床疗效,保障医疗安全。

《通知》要求,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应积极协调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以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为适应症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申请实施快速审批,协调医保部门将“中药协定处方”和此类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区域内中医医院应用“中药协定处方”的指导要做好“中药协定处方”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使用政策解释,引导群众理性就医,构建有序就医秩序。

《通知》公布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中药协定方推荐方案》,根据南北方的气候特点,结合城乡基层实际制定长江南北地区的中药协定处方,并针对头痛身痛、咽痛、咳嗽等不同症状明确了处方加减及注意事项。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公布(试行第十版)

为进一步科学、规范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近日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方案》进一步完善了中医治疗相关内容,加强了对重型、危重型病例中医药救治指导,增加随症用药方法,更加贴合临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儿童病例中医药治疗方案,结合部分患者恢复期咳嗽明显等情况,提供了相应的中医治疗措施。

《方案》对临床分型进行了调整,根据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并增加了重型、危重型中医药随症用药方法,对高热,腹胀、便秘或大便不畅(胃肠功能障碍),胸闷、气喘(呼吸窘迫),昏迷、昏睡等意识障碍,疲倦、气短、乏力、自汗、纳差较重,面白、恶风、肢冷较重,口唇干燥、舌干红无苔,大汗淋漓、四肢冰冷(休克),颜面、四肢浮肿(心功能不全)等症状明确相对应的中药方剂及使用方法。在重型、危重型推荐中成药方面,《方案》提出,可选用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功效相近的药物根据个体情况可选择一种,也可根据临床症状联合使用两种。中药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联合使用。

在儿童治疗方面,《方案》提出,儿童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核心病机与成人基本一致,应结合儿童临床证候和生理病理特点辨证论治。对于轻型、中型患儿,按照风热湿毒证与风寒湿毒证两种不同证型推荐中药方剂。同时明确如持续高热不退、神昏谵妄,有重症倾向的,可酌情加用安宫牛黄丸;伴腹泻、呕吐者,加用藿香正气口服液(5岁以下按说明书减量服用,5岁以上参照成人)或藿香正气胶囊(软胶囊、丸)(5岁以上选用)。对于重型、危重型患儿,应在辨证基础上,突出通腑泄热解毒、镇惊开窍及扶助正气之法,酌情选用安宫牛黄丸、独参汤等进行加减治疗。《方案》还给出小儿推拿疗法、刮痧疗法、针刺等中医外治法的操作手法。

对于恢复期部分患者痒咳,或阵咳、呛咳、夜咳,遇冷加重,过敏而发,白痰难咯等症状,《方案》明确其为寒饮郁肺证,并给出相应的中药推荐处方。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全面加强中药全产业链质量管理

近日,国家药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强化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监管,优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重视中药上市后管理,提升中药标准管理水平,加大中药安全监管力度,推进中药监管全球化合作等9方面提出35条具体措施。

《措施》明确,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围绕规范产地加工、推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完善中药材注册管理、建立中药材质量监测工作机制、改进中药材进口管理等开展工作。进一步调动中药材产地地方政府、中药材生产企业、基地农户积极性,推动中药生产企业将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向中药材种植加工环节延伸,促进中药材生产加工与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结合。组建国家GAP专家工作组,研究完善实施工作推进方案和配套技术要求。构建涵盖药材品种考证、产地、质量、安全等信息的国家中药材质量基本数据库。

同时,加强中药饮片审批管理,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制定《实施审批管理的中药饮片目录》及配套文件,依法对符合规定情形的中药饮片实施审批管理。分批发布实施并不断提高完善《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加强对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备案管理。

在中药安全监管方面,《措施》明确,逐步构建“网格化”监管模式,完善中药生产监管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并监督实施《中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持续推进和完善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质量抽检,依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或质量提升措施,依法发布抽检监测结果,向公众客观准确传递中药质量安全信息。

《措施》强调,优化中药审评审批体系和机制,推进注册“末端”加速变为向“前端”延伸的全程加速,制定发布实施《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加快推进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多元化中药评价技术标准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为快速有效应对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对国务院卫生健康或者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定急需中药实施特别审批程序。

(五)中联部举办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中医药在中国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1月6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面向外国驻华高级外交官举办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医政司司长焦雅辉、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等介绍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情况。中联部副部长郭业洲主持吹风会。会上,中方明确,中医药在中国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坚持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并重,组织筛选了一批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临床有效方药,对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清泉介绍,中医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患者可以分层干预,当前正处于流感和新冠交织的时期,患者可选择对症的中药,居家进行治疗,减轻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挤兑风险和压力;二是发挥在治疗中的独特优势,轻型、普通型患者以中医药为主导,重症、危重型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干预治疗可缩短病毒清除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转重率;三是在康复中发挥作用,对于转阴后的咳嗽、乏力、出汗等症状,中医药可对症治疗,发挥整体调节作用。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刘清泉介绍,中医药将做好“两个准备,一个机制”。一是药物准备,我国在指导各地做好相关中药储备的同时,印发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推荐70个中成药供群众居家治疗使用,鼓励各地制定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药协定处方,允许相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千方百计扩大中医药的供给。二是医疗的准备,迅速扩充中医救治医疗资源,加强中医医院的发热门诊、急诊、肺病科、ICU等科室的建设,目前全国二级以上的中医院都设置了发热门诊,扩容了ICU床位,各中医医院还积极开展互联网诊疗,缓解接诊压力。三是强化重症救治方面的中西医结合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团队、有机制、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模式,各地救治专家组也进一步充实中医专家的力量,进行重症、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救治巡诊指导。同时,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和儿童医疗救治中的作用。

(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发布加强对重型危重型病例救治指导

1月13日,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当前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病例救治工作,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组织专家在总结疾病特点和临床诊疗经验基础上,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方案》增加了部分证型及“病证结合救治”内容,加强对重型、危重型病例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指导,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中医辨证治疗方面,《方案》提出,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颗粒,并分别为疫毒闭肺证,气营两燔证,阳气虚衰、疫毒侵肺证,内闭外脱证患者推荐使用化湿败毒方、扶正解毒方等中药处方。《方案》推荐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喜炎平注射液等中成药,提出功效相近的药物根据个体情况可选择一种,也可根据临床症状联合使用两种。中药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联合使用。

在病证结合的中医治疗方面,针对出现高热、腹胀便秘、腹泻、胸闷气喘、昏迷等症状的患者,《方案》推荐使用安宫牛黄丸、大承气汤、藿香正气胶囊、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五苓散加味等,并给出具体使用方法。

此外,《方案》还推荐大椎、肺俞、脾俞、太溪等11个穴位,每次选择3-5个穴位进行针刺,背俞穴与肢体穴位相结合,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七)“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开幕

1月18日下午,“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览开幕,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出席并致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主持开幕式,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杨帆出席。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博老专家回信精神,深入展现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作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首个大型中医药展览,共遴选500余件文物藏品,类型涵盖玉石、陶瓷、骨器、金银器、古籍、书画、革命文物等,辅以200余件(套)药材实物,按照“文明之钥”“摄生之道”“灵兰秘典”“器药撷英”“传承创新”五个单元,从发展历程、防治观念、医学典籍、药材器具、未来展望、走向世界等不同角度出发,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多个互动体验项目,深刻反映中医药的发展、演进和对世界的杰出贡献。

此次展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联合主办。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3、北4展厅,19日起对公众开放。

二、兄弟院校

(一)浙江中医药大学联手娃哈哈赠送抗疫退热膏

近日,“赠以良药,爱在浙里”——娃哈哈联手浙江中医药大学免费赠药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文校区举行。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捐赠500万元,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向全省公安、武警、长龙航空以及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等单位赠送5万人份的“抗疫退热膏”。

“抗疫退热膏”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古中医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留小忠提供经验方并制成。留小忠介绍,该方主要成分由柴胡、桂枝、葛根、生石膏、北沙参、连翘、苍术、荷叶等中药组成,具有扶正祛邪、清热败毒、宣肺止咳的功效。

(二)第三届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奖获奖名单揭晓

近日,第三届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国医大师颜正华分获本届中医类、中药类岐黄奖。

据悉,“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奖”是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章程》设立的学校最高荣誉奖,旨在奖励在中医药及相关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其所做工作及成就具有原创性、突破性,对中医药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并产生重大影响。邓铁涛、屠呦呦、路志正、陈竺等分获首届和第二届岐黄奖。2022年,该校启动了第三届岐黄奖评选工作,邀请包括院士、国医大师、高等中医药院校校长、中医医院院长等在内的数百位中医药及相关领域专家作为提名人进行实名推荐,在北京市东方公证处监督下,通过召开第三届岐黄奖评选会并投票,最终产生本届岐黄奖。

(三)成都中医药大学面向本科生开放高水平科研项目

成都中医药大学出台《本科生科研项目实施办法》,面向本科生开放高水平科研项目,并于日前发布了《2022年度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指引》和《2022年度本科生科研项目申报指南》。系列举措旨在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科研资源与本科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学校推动本科生科研项目,不单有高水平科研活动学生参与制,还建立有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制,让本科生带经费进项目、进实验室、进研究团队,打造师生科研共同体。”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彭成在发布仪式上说。

一是设立“高水平科研活动学生参与制”,通过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达成“科研共同体”,学生有机会作为研究成员进入学校高水平科研团队。在科研导师的引导下,学生更早、更多地接受科研基本训练,接触和了解学科前沿,明晰学科发展动态,全面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2022年度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指引》,此次共面向全校征集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点项目、联合基金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各级各类高水平科研项目12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9项,省部级项目51项,可吸纳本科生294名。

二是设立“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制”,通过学校发布课题指南,组织积极申报和专家评审,学生有机会成为高水平科研课题的子项目负责人,在总课题负责人指导下开展研究。根据《2022年度本科生科研项目申报指南》,此次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科技发明制作三个类别,从学校博士后项目、厅局级项目、校基金项目等项目的子题目中遴选了科研选题102项,组织专项经费100万元,各学院、实验室、项目负责人提供配套资金246万元,拟资助100个本科生科研团队带资金进项目、进实验室、进研究团队。该项制度鼓励本科生从低年级开始关注充科研,勇敢迈出科研探索的第一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不仅为优秀技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形成师生互促互融、共研共进的良好局面,更为毕业生科研课题前置、高效实施打下坚实基础,成为具有开创性的育人举措。

三、科研动态

(一)《宣肺止嗽合剂治疗咳嗽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

1月6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召开发布会,发布《宣肺止嗽合剂治疗咳嗽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宣肺止嗽合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实效性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宣肺止嗽合剂在止咳、祛痰、平喘、免疫、抗应激、抗炎、体外抑菌等方面有作用。

《宣肺止嗽合剂治疗咳嗽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由中日友好医院医疗保健部主任、中医部主任张洪春牵头制定,形成二十条推荐意见和共识建议,明确了宣肺止嗽合剂治疗咳嗽临床应用的人群特征、证候特点、疾病分期、剂量疗程、合并用药、注意事项、使用建议和用药禁忌等,并说明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为临床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提供了指导和参考。张洪春表示,宣肺止嗽合剂研究成果凝聚了多位呼吸疾病领域临床专家、药学专家、方法学专家的智慧,建议推动研究成果尽快应用于临床。

“宣肺止嗽合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实效性研究”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炜牵头,课题组通过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以数据积累和高质量循证学证据发布为抓手,探索中药在新冠防控救治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半年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了所有课题任务并通过验收。研究认为,宣肺止嗽合剂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咳嗽症状缓解率达98.27%。据悉,2022年,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向中华中医药学会申报了“宣肺止嗽合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咳嗽实效性研究”项目,并于同年5月正式立项。

目前,宣肺止嗽合剂已进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推荐用药,北京、云南、宁夏等地将宣肺止嗽合剂确定为本轮新冠疫情防治重点保供产品。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表示,中华中医药学会致力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建立了严格的审查制度、规范的制修订程序,积极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同时,学会以研究成果对行业政策有影响力、对企业发展有推动力、对社会大众有公信力为工作目标,开展中医药热点、难点研究与评价课题研制工作。

(二)首个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苓桂术甘颗粒上市

近日,首个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即中药3.1类新药)苓桂术甘颗粒通过技术审评,获批上市。该药品处方来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已列入《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为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金匮要略》记载,“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苓桂术甘汤为温化水湿的代表方,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功效。其成药制剂的上市将有利于促进古代经典名方在临床更广泛的使用,并有助于提升中医临床服务水平及患者用药的便捷性。

据悉,国家药监局积极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及其关键信息考证意见,并制定发布《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单独设立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注册类别,推动成立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专家审评委员会,建立与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相适应的审评模式,组织制定发布有关技术指导原则,加强对中药研制企业的技术指导,促进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发。苓桂术甘颗粒的上市是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精华,推进古代经典名方向新药转化的一次生动实践。

(三)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药治疗新冠转阴后常见症专家共识推荐清金益气方为通用方药

近日,《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转阴后常见症专家共识》发布及解读会在京召开。《共识》提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转阴后常见症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中医治疗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明确生脉散合平胃散加减(清金益气方)为通用方药。

根据《共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中型患者核酸/抗原转阴后,多出现以乏力气短、干咳少痰、口渴咽干、胃脘痞闷、纳呆便溏、心悸不寐、嗅味觉减退、自汗盗汗、昏蒙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状,并多发生在感染后两周至三个月。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介绍,该阶段身体免疫系统在修复中,身体多个组织器官在病毒和炎性介质打击下产生损伤,虽然已经转阴,但还处于康复阶段,身体并未完全复原。从中医角度来说,邪气虽然已退,但正气未复,出现了气阴两虚/余毒未净的症状表现。

《共识》针对目前患者普遍存在的咳嗽、心悸、失眠、嗅味觉减退、脑雾等症状,分别推荐了相应方剂、方剂加减和常用中成药等。《共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立项,张伯礼、国医大师晁恩祥牵头制定。

四、海外资讯

(一)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在哈挂牌成立

近日,“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挂牌成立。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公参王涛、哈萨克斯坦卫生部国际合作处副处长伊玛耶夫·谢利克、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孔群等访哈代表团成员以及中哈双方传统医学领域代表见证挂牌。

该中心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的支持下,由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与哈萨克斯坦西安国际中医诊疗中心共同负责建设,将重点开展成人及儿童常见病、脑病的中医特色诊疗与康复服务。中哈双方计划通过在中医技术推广、人才交流培养、诊疗设备及远程会诊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全面推动传统医学中心工作走深走实。

王涛表示,中哈两国有着深厚的情谊,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在传统医学领域的交流合作,造福更多患者。孔群表示,希望中哈双方通过合作共建,打造出一所国际化、标准化、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传统医学中心,全面推动中医药在哈萨克斯坦开花结果。

此前,“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阿拉木图分中心)”已于2022年12月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挂牌,分中心由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与阿拉木图A—CLINIC医疗中心携手共建。

五、权威声音

继续落实“四有”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地开展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救治,在“保健康、防重症”中充分发挥中医、西医两种医学各自的优势。”

——1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第十版诊疗方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贾忠武出席会议时表示。

发挥壮瑶医药优势提升新冠救治水平。”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黄俊华深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实地调研督导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应对准备工作时强调。

真正讲好新时代中医药故事。要深入领会“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提升中医药在建设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的显示度和贡献度。”

——1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中医药新闻传播领导能力培训班,促进中医药系统文化宣传工作者提升能力水平,推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出席开班式并讲话。

全力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

——1月28日,河南省副省长宋争辉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时强调。

六、中医药文化

(一)浙江启动“中医药为民大健康服务”活动

1月9日,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联合举办的“中医药为民大健康服务”大型主题活动线上启动。

据介绍,活动分为院长时间、名医上线、专家电话连线、中医药防疫小贴士四大板块,邀请了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院长(副院长),以及由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名中医领衔的30余名专家,围绕生活起居、健康监测、综合预防、中医救治、中医康复、应急保障等方面进行为群众答疑解惑。

本次活动通过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国民学国医”平台、浙江中医药官方微信、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交通之声栏目每日定时滚动播出。活动持续举办至1月20日。

(二)四川中医药经典知识竞赛决赛举行

1月10日,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四川省针灸学校承办的“四川中医药经典知识竞赛”决赛圆满结束。

比赛自2022年9月启动以来,分别举行了线上中医药文化科普竞赛,中医药经典知识线上初赛,参加答题人数超过20万。经过选拔,来自全省各市州、中医药院校和省直属及注册医疗机构的8支代表队进入决赛。决赛以《黄帝内经》、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中医药法相关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经过激烈角逐,成都市代表队荣获一等奖。

(三)川渝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开展交流学习

近日,川渝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交流学习活动在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举办,旨在加强川渝两地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交流合作,助推川渝中医药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主题开展,通过邀请教授专家授课、各基地交流发言、参观潼南区中医院中医文化展览馆及陈抟太极文化展览馆等方式,为前来交流学习的各基地在优化基地建设、深化基地内涵、提升基地影响力等方面提供助力,让川渝两地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第十五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暨第十四届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开幕首都市民在中医药文化中迎新年

1月17日,第十五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暨第十四届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在北京国子监彝伦堂开幕。活动为期一周,在兔年春节除夕前为首都市民带来丰富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体验。

本届文化节包含两大版块四大主题。1月15-21日的文化周系列活动包括“党史中的医药足迹”展览;“名中医身边工程”健康宣教活动;“中医治未病工程”专家直播;中医药服务健康“三百”图文展等。北京市内多个机关单位、市公立二级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少数民族医医疗机构等多地点多活动同步进行。同时“党史中的医药足迹”“经世传承的名医方笺”“中医药服务健康‘三百’”以及“文化东城的杏巷芳华”在“永不落幕的地坛文化节”云展平台线上展览展出。1月17-19日的文化节主题日分为中医药文化年货日、民族医药文化日、中医药健康文化十大体验日活动,在春节前夕营造喜庆热闹的传统节日氛围。

开幕式上公布了《北京地区公民健康中医药文化素养指数》2021年调查结果:北京市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为26.3%,居于全国前列。北京市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率93.0%、阅读率91.5%、信任率93.4%。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会上对新开发的8条中医药康养旅游线路进行推介,8条线路中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名胜古迹,既有游学线路又有休闲体验,群众可以在赏自然美景、感受历史文化和中医药康养服务中感受中医药魅力。

(五)新时代中医药非遗保护发展成果展上线

近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主办的“新时代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成果展”正式上线,通过电脑或手机访问线上展馆,即可获得沉浸式观展体验。

展览采用3D立体的线上模式,包括一个序厅和4个非遗项目展厅,展示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首批上线56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国家、省、市、区县四级名录。不仅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中医正骨疗法”“传统中医药文化”与“藏医药”“蒙医药”“回族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

展览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全方位、全要素、全景式展现了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成就与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相关工作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中医药委员会会长曹洪欣介绍表示,举办该展旨在推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与发展,促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融入和服务社会发展与国家战略。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探索打造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传播模式,为大众了解、认识、享用中医药非遗提供便捷窗口。

、中医药产业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居家康复实用手册》发布

日前,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居家康复实用手册》发布。

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组织专家编写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居家康复实用手册》,旨在帮助和指导感染者居家康复期间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宋春生表示,《手册》的应急出版,是中医药出版“国家队”为切实履行文化企业社会责任,助力筑牢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坚强防线,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继2020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2021年7月河南洪涝灾害、2022年9月四川地震灾害应急出版后的又一生动实践。本书可通过网络下载,免费阅读。

(二)福建规范中医药专项资金管理

近日,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印发《福建省中医药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中医药专项资金项目内容和补助标准明细,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作出规范。

根据《管理办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所需的仪器设备和专用材料购置、人才培养培训、适宜技术推广、先进技术引进、古籍保护与传统知识整理、信息化建设以及咨询、宣传、委托业务等其他与项目相关的支出。不得用于基本建设、发放人员工资福利补助。专项资金应当按照规定的用途和范围分配使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管理办法》明确,要按照推进“健康福建”建设、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等要求,合理确定专项资金使用方向;各级财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工作需要,统筹安排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经费,支持落实中医药重点工作任务;专项资金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山东确定首批12家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日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省民政厅联合公布第一批山东省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名单,山东省泰山医院、济南历下区甸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2家单位入选。

第一批山东省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要有中医药专门团队,能够为周边社区老人提供中医药特色的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其内容包括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中医康复等。在养老床位数量上,主体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200张以上,主体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为50张,主体为养老机构的为200张以上。在服务时限上不少于3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较为显著,能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体现示范带动作用。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省民政厅要求,示范基地要依托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级卫生健康、民政部门要对示范基地加强指导,加快推动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工作从“点上突破”转向“规模发展”,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等业态深度融合。

(四)皖沪共建安徽首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

1月11日,安徽省首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正式成立。日前,上海管理和专家团队已正式进驻,医院将于春节后全面开诊。

据介绍,该医院作为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合作共建项目,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依托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按照“三个独立”原则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区全部无偿划转给上海曙光医院运营管理,项目总建筑面积12.39万平方米,规划总床位1000张。

据悉,上海曙光医院将整合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等优质资源,围绕跨省外转重点病种,特别是脏器纤维化“卡脖子”的临床难点,将100项以上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引入到上海曙光医院安徽医院,通过管理、技术和品牌“三个平移”,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全面下沉,提高中医优势病种门诊和住院诊疗能力及学术水平,逐年扩大中医优势病种的覆盖患者范围,全面提升该院综合服务能力。

(五)广西中医药局与融资担保集团开展战略合作

1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局与广西融资担保集团签署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自治区中医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玉军,广担集团副总经理李立臻代表双方签约。

签约仪式上,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自治区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黎甲文表示,双方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政担联动、合作共赢”的原则,围绕金融服务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强合作,重点支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药品牌培育、中医药业务能力提升,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民增收提供坚强保障,并希望广担集团能进一步引导全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大对中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中医药领域市场主体。

广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翔表示,广担集团将做好协议落地实施工作,按照中医药领域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名单库,用好“桂惠贷”“桂惠担”等优惠政策,引领全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力度提供支持,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加大精准服务力度,提升金融服务广大中医药市场主体的效能,为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区作出贡献。

(六)河南确定首批114家优质中医学术流派

近日,河南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公布河南省首批优质中医学术流派资源普查结果的通知》,确定“豫中中医儿科学术流派”等114家学术流派为河南省首批优质中医学术流派,丁樱等120人为河南省首批优质中医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

此前,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开展中医学术流派摸底调查工作,对全省疗效显著、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医学术流派进行摸底调查,涉及中医内、外、妇、儿、针、推、骨伤、皮肤、五官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

(七)8个传统医药项目入选第七批陕西省级非遗名录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严格评审,包括黄元御相火气机诊疗法等8个传统医药类项目在内的92个项目入选。

此次入选的传统医药类项目分别为:陈一堂皮肤拔毒生肌膏制作技艺、孔氏药墨“蛇缠腰”疗法、吉氏祖传制药技艺、魏氏药丹炮制技艺、袁氏药浴、朱氏骨伤流派、回春堂小儿脑病传统诊疗、黄元御相火气机诊疗法。截至目前,陕西省已有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36项。

陕西是中医药文化大省。近年来,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大力加强传统医药非遗保护传承,积极推动传统医药非遗文化融入人民生活,让中华传统医药焕发新的活力,以其特色优势维护人民健康造福三秦百姓。

(八)辽宁明确8项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

近日,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印发《辽宁省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该专项活动为期3年,通过开展8项专项活动,使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方案》提出开展妇幼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到2025年,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开展中医药专科服务的比例分别达到90%和70%,妇婴医院全部设置中医科,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85%;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到2025年,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开展慢病中医药防治活动,构建“医院-社区-个人”慢病管理模式,对慢病患者进行全周期中医药健康管理。

《方案》还提出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推广活动,“中医进家庭”活动,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活动,医体融合强健活动以及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等。

(九)《青海省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2025年基层中藏医药实现七个“全覆盖”

近日,青海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青海省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基层中藏医药实现七个“全覆盖”:县域中藏医医疗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县级中藏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实现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藏医馆实现全覆盖,基层中藏医药服务提供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中藏医药人才配备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中藏医药健康宣教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基本实现市(州)域全覆盖。

《方案》提出,健全基层中藏医药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医疗机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藏医药服务条件,到2025年,15%的中藏医馆达到“旗舰中藏医馆”标准,1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中藏医阁”。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藏医。

《方案》明确,加强基层中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中藏医药继续教育、师承教育、进修培训等方式,实现区域内基层医务人员(含乡村医生)中藏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全覆盖培训。进一步畅通基层中藏医药人才使用途径,优化发展环境,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

《方案》明确,提升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到2025年,力争所有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国家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藏医药诊疗量占比达到25%。二级以上县级中藏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康复科、老年医学科的比例分别达到100%、70%、60%,鼓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藏医康复诊室和康复治疗区。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岁儿童中藏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75%和85%。

《方案》提出,加强基层中藏医药管理。推进县级中藏医药行政管理机构规范设置,大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藏医药管理能力。加快基层中藏医信息化建设,到2025年,力争所有中藏医馆接入中藏医馆健康信息平台。

《方案》明确,深化基层中藏医药改革。鼓励中藏医医院牵头建设县域医共体,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不断加大医保对基层中藏医药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符合基层中藏医医疗服务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实行中藏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适宜的中藏医药服务。

《方案》还对推广基层中藏医药适宜技术、推进基层中藏医药文化建设作出部署。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二0二三年二月八日

上一条:2023年中医药信息第2期

下一条:2022年中医药信息第12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