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防疫】瘟疫名方——达原饮

时间:2022-12-02 08:30:27 作者:  浏览数:

温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初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其时邪在伏脊之前,肠胃之后,虽有头疼身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认为伤寒表证,辄用麻黄桂枝之类强发其汗。此邪不在经,汗之徒伤表气,热亦不减。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伤胃气,其渴愈甚。宜达原饮。

达原饮。

槟榔二钱,浓朴一钱,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钱,芍药一钱,黄芩一钱,甘草五分。

上用水二钟,煎八分,午后温服。

按: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浓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热伤津液,加知母以滋阴;热伤营血,加白芍以和血;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以后四味,不过调和之剂,如渴与饮,非拔病之药也。

——明·吴有性《温疫论·卷上》

吴氏以此方治瘟疫初起,邪伏膜原,尚未传变之证。夫疫乃天地之疠气,中之者必从口鼻而入,最易传染,最易传变,属温者居多,属寒者间有,似与伏邪不同。伏邪者,乃四时之正邪,如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类。凡正邪皆可伏而后发,发则自内而至外,初起尚未化热,每见胸痞恶心、舌白、口渴不欲引饮、脉数、溺黄等象。此时未见表里形证,表里之药,均不可用,当与宣疏一法,化其伏邪,然后随证治之。此方以槟榔、厚朴能消能磨、疏利宣散之品,以破此伏邪,使其速化:更以草果辛烈气雄之物、直达伏邪盘结之处而搜逐之。然邪既盛于里,内必布而成热,故以黄芩清上焦,芍药清中焦,如母清下焦,且能预保津液于来伤之时。加甘草者、以济前三味之猛,以缓后三味之寒也。

——清·张秉成《成方便读·卷一》

治疫疟壮热,多汗而渴。

黄芩一钱五分,甘草炙一钱,白芍一钱,知母二钱,厚朴一钱,槟榔二钱,草果一钱,生姜七片,大枣一枚(擘)。

水煎,发前热服,温覆取微汗。或问疫邪犯膜原,吴又可以达原饮为主方,详方中槟榔、草果、厚朴俱属清理肠胃之品,知母直泻少阴邪热,与膜原何预而用之?答日:膜原虽附躯壳,贴近于里,为经络腑脏之交界,况湿土之邪,从窍而人,以类横连,未有不入犯中土者,所以清理肠胃为先,又可专工瘟疫,历治有年,故立此为初犯膜原之主方。

余尝以此为治疟、时疫,靡不应手获效,总藉以分解中外寒热诸邪之力耳。

——清·张璐《张氏医通·卷十三》

壮热神昏,舌苔白厚,此疫盛于中,从三阳而发疟,阖境相似,谓之疫疟。槟榔、厚朴疏利三焦,草果、甘草消滞和中,黄芩清蒸热之里,白芍敛热伤之营,竹母清润存阴以除疫疟也。太阳加羌活以发之,阳明加葛根以散之,少阳加柴胡以疏之。总不使疫邪内陷,则必随药力外解,而经府清和,疫疟有不止者乎?此疏利疫邪之剂,为疫疟疏利之专方。

——清·徐大椿《徐灵胎医略六书·杂病证治》

夫时行瘟疫之邪,其气乃从口鼻人于喷原,故多发于少阳阳明,久而流入于大阳,此吴又可所以有达原、三消、承气诸方也。

——清·蔡贻绩《医学指要·藏府总论》


来源:李佳,张伟.中医防疫拾珍集[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上一条:【中医药资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下一条:【浙江特色中医药】郭氏妇科“十三方”太后疾瘳赐国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