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防疫】瘟疫名方——麻杏石甘汤

时间:2023-01-06 08:30:54 作者:  浏览数: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碑,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丹,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佐景按:麻杏甘石汤为麻黄汤之反面。此说当更易明了。何者?二汤中三味相同,所异者,一为桂枝,一为石膏。而后知麻黄汤证为寒实,麻杏甘石汤证为热实。攻实虽同,寒热不一。麻黄汤证有喘,麻杏甘石汤证亦有喘。其喘虽同,而其嘴之因不一。喘为肺闭,而其所以闭之因不一。人当健时,肺部寒温调匀,启阖合度,无所谓闭。及其受寒则闭,受热则亦闭。闭者当开,故均用麻杏以开之,甘草以和之,而以桂枝、石膏治其原。于是因寒而闭者开,因热而闭者亦开,仲圣制方之旨,于焉大明!

夫麻疹以透净为吉,内伏为凶,尽人所知也。而透之之法却有辨别。盖痧毒内伏,须随汗液乃能外出。而汗液寄汗腺之内,须随身热乃能外泌。故痧前之身热乃应有之现象。惟此种身热亦有一定之标准,过低固不可,过高亦不佳。事实上过高者少,过低者多,故用药宜偏于温,万不可滥用凉剂以遏之。及痧毒正发之时,小儿身热往往过度,与未发前成反比。不知身热过重又妨痧毒之外透。此时热迫肺部则喘急,热蒸汗腺则汗出,热灼心君则神昏,热熏痰浊则干咳,此为麻杏甘石之治证,重剂投之,百发百中,又岂平淡之药所能望其项背哉?

顾本汤之用,却又不限于喉痧及肺炎,凡属肺热生痰,因痰生喘者,本汤皆能治之,且已验之屡矣。然考之西医说,于肺病有急性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种种名目,究其理,不外因细菌或尘埃之侵入而生炎灶,以致支气管等部分分泌黏液,闭塞孔道,转致呼吸窒塞,预后不良,与吾中医说谓肺津为热熏灼,变为痰涎,因而痰声如锯者,如出一辙。使用麻黄、杏仁以开其肺气,生石膏以清其热,甘草以和其中,吾知其必可效也。

本汤条文曰,“发汗后(又曰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云云。而恽铁樵先生竟欲易之为无汗而喘、大热者。不知麻黄汤证,由或未发热进为发热,其证势为由郁而发。麻杏甘石汤证,由身大热转为身无大热,其证势为由表入里(如邪由肺传脑,则身热更微矣)。惟其逐渐由表入里,由寒化热,故无开渐转为汗出。独其喘则必不除。然后知“热喘”二字实为本汤之主证。得此一隅,庶几反。而经文煌煌,乃可凭私意以涂改之耶!恽先生又曰:“本汤可治白喉初起。”此言殊可商。盖真正之白喉忌表,当以养阴解毒为主。或者恽先生之所谓白喉,实喉痧之误。王润民先生曾畅发此义,兹不赘。

——清·曹颍甫《经方实验录·卷上》

师论白喉症,以有发热、恶寒、无汗之太阳表证。又兼阳明之炎热证,故主张麻杏石甘汤,投之辄应。遂力断白喉忌表之谬。

麻杏石甘之于白喉,实有桴鼓相应之效。

——清·恽树钰《药盦医案全集·时病门》

以麻黄、杏仁之辛而入肺者,利肺气,散邪气;甘草之甘平,石膏之甘辛而寒者,益肺气,除热气。而桂枝不可更行矣,盖肺中之邪,非麻黄、杏仁不能发,而寒邪之热,非石膏不能除,甘草不特救肺气之困,抑以缓石膏之悍也。

——清·尤怡《仿寒贯珠集·卷一》

取麻黄之专开,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倍石膏之大寒,除内外之实热,斯溱溱汗出,而内外之烦热与喘悉除矣。

——清柯琴《删补名医方论》

此方为温病之主剂,凡冬不藏精之人,热邪伏于脏腑,至东风解冻,伏邪自内而出,治当乘其热而汗之,热随汗解矣。此证头项强痛,与伤寒尽同,惟不恶寒而渴以别之,证系有热无寒故于麻黄汤去桂,易石膏,以解表里俱热之证。岐伯所云“未满三日,可汗而已者”,此法是也。此病得于寒时,而发于风令,故又名曰风温,其脉阴阳俱浮,其证自汗身重,盖阳浮则强于卫外而闭气,故身重,当用麻黄开表以逐邪。阴浮不能藏精而汗出、当用石膏镇阴以清火。衷里俱热,则中气不运,升降不得自如。故多眠鼻鼾,语言难出,当用杏仁、甘草以调气。此方备升降轻重之性,足以当之。若攻下火熏等法、此粗工促病之术也。盖内蕴之火邪,与外感之余热,治不同法。是方温病初起,可用以解表清里,汗后可复用以平内热之猖狂,下后可复用彻邪之留恋,与风寒不解用桂枝汤同法。

——清·唐容川《伤寒论浅注补正》

仲景曰:“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中行曰“不可更行桂枝汤”,则是已经用过也。桂枝固卫,寒不得泄,而气转上逆,所以喘亦甚也。无大热者,郁伏而不显见也。以伤寒之表犹在,故用麻黄以发之,杏仁下气定喘,甘草退热和中,本麻黄正治之佐使也,石膏有彻热之功,尤能助下喘之用,故易桂枝以石膏,诚为太阳伤寒误汗转喘之主治也。或问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桂枝既不可行,麻黄可行耶?无大热,石膏可行耶?喻嘉言曰:“治伤寒先分营卫,麻桂二汤,断无混用之理。”此证太阳之邪,虽从汗解,然肺中热邪未尽,所以热虽少止,喘仍不止,故用麻黄发肺邪,杏仁下肺气,甘草缓肺急,石膏清肺热,即以治足太阳之药通治手太阴经也。倘误行桂枝,宁不壅寒肺气,而吐痈脓乎?

——清·吴仪洛《成方切用》

廉按:凡时疫白喉起于秋冬之间,遇有新寒外束者,放胆用麻杏甘石汤,颇有捷效。

——民国·何廉臣《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拯华燥疫白喉案》

有温病初得作喘者,其肌肤不恶寒而发热,心中亦微觉发热,脉象浮而长者此乃肺中先有痰火,又为风邪所袭也。宜用《伤寒论》麻杏甘石汤,而更定其分量之轻重。

——民国·张锡纯《医学袁中参西录·附温病遗方》



来源:李佳,张伟.中医防疫拾珍集[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上一条:【养生专题】二十四节气之大寒养生与文化

下一条:【浙江特色中医药】戈氏南迁居平湖 七代世传小儿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