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医药信息第12期

时间:2022-01-10 14:37:17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12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二二年一月八日

本 期 目 录

一、重大事件

二、兄弟院校

三、科研动态

四、海外资讯

五、权威声音

六、中医药文化

七、中医药产业

一、重大事件

(一)中医医院建设有了新标准:要求建筑风格既体现中医药传统文化又融入现代元素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批准发布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建设标准》),要求在中医医院工程项目的审批、核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55床~0.85床测算。

该标准是在2008年版《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建设标准》分为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选址与规划布局、建筑面积指标、建筑与建筑设备、医疗设备、相关指标七章。要求中医医院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在满足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同时,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建筑风格既体现中医药传统文化又融入现代元素,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生理特点及心理需求,提供舒适安静的空间环境,做到规模适宜、融合环境、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流程科学、环保节能、运行经济、健康智慧。中医医院的建设应符合当地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应充分考虑公共卫生应急需求,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行和投资效益出发,切实做好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

《建设标准》指出,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健康规划、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服务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疾病谱和发病率、中医药服务需求状况进行综合平衡后确定。

《建设标准》明确,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应为6个级别:100床以下、100床~299床、300床~499床、500床~799床、800床~999床、1000床~1500床。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倍相匹配,新建中医医院可按照相同类型和规模的中医医院前三年日门(急)诊量平均数确定。

《建设标准》提出,承担科研任务的中医医院,应按照50m2/人的标准为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增加科研建筑面积。开展动物实验研究的中医医院,应根据需要增加适度规模的实验动物用房。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任务的中医医院,可按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000m2/个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0m2/个的标准增加相应实验用房面积。承担国家、国际重大科研项目的中医医院,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单独报批。设置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示教室,应根据高年资中医医师数的10%,按照示教室30m2/个增加用房面积。设置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中医医院,应按照名老中医药专家100m2/位增加传承工作室用房面积。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的中医医院,应按照感染性疾病科30m2/床增加相应的建筑面积。承担重大疫情防控任务的中医医院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单独报批。

(二)三种中成药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分别为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关黄母颗粒

日前,国家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目录》),共计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其中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关黄母颗粒为谈判新增中成药。《目录》将于202211日起执行。

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科研团队从古典医籍中挖掘精华,在传统方剂中寻找灵感,以现代科技智慧为指引,坚持临床科研一体化筛选出的中药方剂,为抗击疫情、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出重要贡献。关黄母颗粒为妇科用药,适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为更年期综合征女性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目录》内药品总数为2860种,其中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中药饮片为892种。《目录》还规范了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提出省级医保部门要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完善程序,细化标准,科学测算,把符合临床必须、价格合理、疗效确切等条件的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同步确定医保支付标准。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将不符合条件的药品调出支付范围。

《目录》调整的范围包括近5年新上市或说明书修改的药品,国家基本药物以及新冠肺炎治疗用药。新药品精准补齐肿瘤、慢性病、抗感染、罕见病、妇女儿童等用药需求,共涉及21个临床组别,患者受益面广泛,群众用药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进一步提高。

在调整中,国家医疗保障局始终坚持保基本的功能定位,将基金可承受作为必须坚守的底线,着力满足广大参保人基本用药需求。协议期内谈判药品执行全国统一的医保支付标准,各统筹地区根据基金承受能力确定其自付比例和报销比例,协议期内不得进行二次议价。协议有效期内,若谈判药品存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未载明的规格需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须由企业向国家医保局提出申请,国家医保局将根据协议条款确定支付标准后,在全国执行。

(三)第十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中国香港召开:让中医药惠及人类健康

12月4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中联)主办的第十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中国香港召开,会议主题为中医药惠及人类健康——全球中医药机遇与挑战。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发表视频致辞。

梁振英在致辞中表示,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香港中医药根基深厚,在传承的同时不乏创新。香港有大量从事中成药制造、中药材加工、进出口贸易、批发和零售的商号,有悠久的联系国内外的历史。今后,将加大力度,确保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中医药的产业发展在香港得到足够的支持。

余艳红在视频讲话中指出,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一次次转危为安靠的就是中医药。余艳红表示,在世界范围内加强中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维护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她提出三点倡议:第一,坚持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第二,坚持交流合作,促进中医药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第三,坚持团结抗疫,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林郑月娥在致辞中表示,中医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亦是香港的传统优势。香港中医师一直以来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和方法为广大市民防病、治病。在政府的推动下,现在香港18个地区都设有中医诊所及教研中心,为市民提供政府资助的中医门诊服务,并为本地的大学、中医药本科生和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培训的机会;另一方面,政府在特定的公立医院为特定病种的病人,提供中西医协作治疗的服务,以推动中医和西医之间的互相协作。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马建中介绍,世界中联是传承发展中医药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坚定的践行者,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医药国际性学术组织,拥有72个国家和地区的277个团体会员,204个分支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非政府组织正式成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医药技术委员会A级联络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机构。世界中联将继续携手各团体会员、分支机构及全球中医药从业者,为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做出新贡献。

(四)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视频会:把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好

日前,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视频会,交流各地做法经验,聚焦问题难点,研究推进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和三品一标行动的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中药材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物质基础,道地药材基地是提升优质药材生产能力和中药材产业质量效益的重要保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扛起政治责任,主动担当作为,把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好,不断增加优质药材供给。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中药材三品一标行动作为推动道地药材基地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推进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要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优良新品种选育、引进、示范推广,集成推广一批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创建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中药材品牌,建立健全中药材产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加快形成优质优价机制。要善于用好资源,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调动地方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中药材产业发展质量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2年基本建立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等级评价制度,规划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引导资源要素向道地产区汇集,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要求,加强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导,20多个省份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资源加大政策投入,创建了一批高质量道地药园和示范基地,中药材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五)第九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在海南海口召开:促进中医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

12月2-5日,第九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在海南海口召开,大会以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创建中国医学新范式为主题,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海南省卫生健康委、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省中医院承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发表视频致辞,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赖泳文,海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周长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余艳红指出,中西医结合在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方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路径。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立足中医药原创思维,聚焦重点病种,促进中医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融合。要推进国际合作,开展中西医临床攻关,探讨理论本质,揭示防治原则,阐明机理效用,实现治疗优势的融合、临床疗效的提高、诊疗规范的创立,实现中西医两种医学优势叠加效应,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赖泳文受海南省副省长王路委托致辞,他表示,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和在自贸港建设中的重要优势作用,要将中医药生态绿色和健康的理念与海南旅游事业发展高度融合,助力海南打造中西医结合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促进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助力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韩德民、杨宝峰、丛斌分别就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建设健康中国、中药成药性研究、科学研究新范式等内容作主旨报告。在院士圆桌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仝小林等围绕推进多学科交叉多知识融合,创建中西医结合研究新范式主题,从多学科视角探讨中西医结合发展之路。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等7个国家的23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在大会主会场、临床医学专场和药学专场开展学术交流。

(六)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启动试点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联合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工作,推广使用耳穴压丸等中医适宜技术,通过中医药干预和健康教育等多种途径,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进行早防早控。

通知明确,在试点县(市、区)小学校医务室、中医类医院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运用耳穴压丸等中医适宜技术,对筛查后确诊为假性近视或轻、中度近视,或怀疑远视储备不足,有近视高危因素的6~12岁儿童青少年进行干预。

通知要求,试点县(市、区)要高度重视、构建部门联动机制,将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工作纳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和考核中统筹推进。结合本地优势资源和地域实际,探索多种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模式。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将此项工作纳入地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统筹推进落实。

通知提出,积极利用广播电视、专家宣讲、报纸和新媒体平台等,在学校、家庭和社区普及中医药近视防控知识和中医适宜技术,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控近视的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儿童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用眼行为和习惯。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丸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操作指南(试点试用)》同时发布,推荐在试点工作中使用。

(七)中医药行业八五普法规划启动视频会召开: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

12月24日上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药行业“八五”普法规划启动视频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总结中医药行业“七五”普法工作,部署“八五”普法重点任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闫树江出席会议并讲话。

闫树江充分肯定了中医药行业“七五”普法各项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他指出,“七五”普法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并有效实施,中医药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建立健全,中医药行业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闫树江强调,开展好中医药行业“八五”普法意义重大。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理解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内涵和核心要义,增强政治自觉,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中医药行业普法工作。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突出宣传宪法、民法典和党内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推动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要着力提高认识,进一步创新普法理念、普法机制和普法方式,大力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组织实施,强化基础工作、加强评估检查,推动“八五”普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和有关处室同志,部分省级中医医院、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负责同志等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会议。

(八)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共同召开古代经典名方工作推进会:简化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注册审批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召开古代经典名方工作推进会,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相关要求,加快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推进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王志勇、黄璐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赵军宁出席了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管理司、药审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介绍了近期古代经典名方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关于公开征集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研究资料的通知》发布以来,收到了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有关单位提交的关键信息考证研究资料,涵盖了第一批目录中全部100首方剂。目前已参考国际通用的共识指南制定流程和方法学,结合关键信息考证工作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了《经典名方关键信息专家共识形成方案》,近期将对共识度高的方剂优先开展专家共识评议。同时,加快建立与古代经典名方特点相适应的审评模式,正在筹建由中医药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组成的专家审评委员会,推进实施简化审批工作。此外,会议还介绍了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相关技术审评要求,在科学合理减免相应的申报资料的同时,下一步将加强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促进经典名方向临床有效中成药转化。

黄璐琦指出,要高度重视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工作,规范开展共识评议,坚持尊古不泥古,充分发挥各领域专家作用,确保客观公正、评议科学,共识结果获得行业认可,并为简化审批提供技术支撑。

赵军宁强调,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简化审批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要求,推进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尊重中医药特点,听取行业呼声,进一步加快关键信息和专家委员会建设步伐,为中药创新研发创造更好的条件。

王志勇要求,要从中医药传承创新战略高度认识并把握古代经典名方研发的时代机遇,完善顶层设计,统筹目录、关键信息、审评审批和临床使用的整体规划,深入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科学价值,提升中药产品质量和疗效,引领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九)《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印发:中医诊疗装备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中医诊疗装备为七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规划》提出,发挥中医在疾病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独特优势,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深度挖掘中医原创资源,开发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可穿戴等新技术的中医特色装备,重点发展脉诊、舌诊以及针刺、灸疗、康复等中医装备。促进中医临床诊疗和健康服务规范化、远程化、规模化、数字化发展。

在保健康复装备领域,《规划》明确,促进推拿、牵引、正脊正骨、康复辅具等传统保健康复装备系统化、定制化、智能化发展。《规划》提出,持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等领域前沿基础技术研究。开展医疗装备临床应用创新研究,提升个体化诊疗、中医治未病等医疗装备性能水平,打造优势产品。围绕急诊急救、中医诊疗、健康管理等重点方向,创新5G应用场景,开展智慧医疗健康装备和应用创新,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5G智慧医疗健康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二、兄弟院校

(一)山东中医药大学携手社区开展中医义诊

近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开展了携手社区,共建健康家园的中医药科普义诊公益活动。

活动现场,青年志愿者们向居民提供了中医脉诊等健康服务,对于有需求的社区居民给予针灸、推拿、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同时科普了中医顺应四时、养生防病的健康理念和老年居民自我保健的具体方法。

据悉,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深入基层社区,提供精准优质医疗服务,并组织丰富多彩的医疗科普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中医药文化素养。

(二)甘肃中医药大学与泰国皇太后大学开展合作

12月7日,甘肃中医药大学与泰国皇太后大学举行教育与学术交流合作线上签约仪式。

甘肃中医药大学将中医药与泰国传统医学在技术、理念上的相似之处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展两国传统医学在国际医学领域的普及应用,共同实现两国医学精粹的传承与创新。

皇太后大学位于泰国北部清莱省,是东盟地区一流综合高等院校。该校现有14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26个硕士学位课程,15个博士学位课程,并设有1所大型医疗中心。该校整合医学院于2014年设立中医系,致力于泰国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养以及中医、泰医的结合发展。

(三)河南中医药大学与鹿邑县开展校地合作

12月6日,河南中医药大学与河南省鹿邑县人民政府校地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鹿邑县举行。

仪式上,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加民表示,鹿邑县拥有极为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以及深厚的中医药历史文化积淀,双方的合作基础扎实,前景广阔。河南中医药大学将全力支持各项工作开展,为助推健康中原建设、助力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贡献。

鹿邑县委书记李刚介绍了鹿邑县人口优势、地理优势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他表示,鹿邑县委高度重视与大学的合作,希望通过校地合作,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调动各方资源,全力支持和服务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鹿邑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签约仪式后,鹿邑县职业技术学校成为河南中医药大学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基地,为鹿邑县职业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南京中医药大学与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推动中医文化研究

12月18日,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在江苏南京举办。

开幕式上,由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所江苏省内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组成的江苏高等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联盟正式成立。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署了共建协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医文化研究与传播。

本次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36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人文学院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世界历史意义等话题展开交流。论坛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人文学院主办。

(五)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入选非遗教育基地

近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作为黑龙江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江医派保护项目单位,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开展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评选活动。经各地推荐申报,严格履行审核、专家评议、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52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6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入选两基地后,将在龙江医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进一步搭建好展示交流和传承实践的平台,发掘和合理利用龙江医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等活动。

三、科研动态

(一)《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英文)》被Scopus数据库收录

日前,《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英文)》入选Scopus数据库,该杂志在提升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Scopus数据库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数据库,收录2.3万种同行评议期刊、24.3万本图书、770多万份会议论文,拥有8400多万条记录。由中华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会与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联合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英文)一直秉持专家办刊特色,致力于增强中医护理学术的国际话语权,引领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科高质量发展。

(二)第四届全国出土医药文献文物研讨会举办:多学科共促中医历史文化研究

日前,第四届全国出土医药文献文物研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办。研讨会汇聚多学科智慧,共同促进出土医学文献文物和中医历史文化研究。

会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吉林外国语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长沙简牍博物馆等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出土医药文献文物研究领域新近成果开展了演讲和论文交流。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平表示,我国出土医药文献文物形成时间早、所处地域范围广,其中不乏我国医学的源头性文献,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研究工作需要汇集多个学科的力量。

本次会议论文涉及出土简帛、敦煌卷子、石刻文献、玺印等各类涉医出土文献文物,充分展现出目前出土医药文献文物研究的学术前沿和发展动向。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发掘、整理、研究出土医药文献文物,为多学科、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出土医药文献文物提供范例。

在先秦两汉出土医药文献与文物的学术联系方面,专家认为,需要把文献与文物视作可以互相印证补充的整体来对待。《先秦秦汉出土医药器具研究述论》《广西出土针具述评》《先秦两汉时期涉病名玺印研究再探》及《故宫博物院茯苓类药材文物的本草史料研究》等论文结合文物与史料记载进行研究,分别综述了出土先秦及秦汉医药文物的研究现状及本草考古的新进展。

在挖掘出土医药文献的医学内涵方面,《清华简〈五纪〉所见人体与疾患》《论先天之气的生成》《简牍文书所见死亡记录与处理》等论文,讨论了古代早期人体和疾患与天文、地理等的关系,秦汉医学中的太少阴阳理论体系及简帛医书中的用药特色等内容。其中既有对新出土文献的探究,也有对旧有出土材料及传世中医典籍的深思。专家认为,出土医药文献的医学阐释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开展。

会上,很多专家关注到出土医药文献的篇制目录问题。《简帛医方中的标题和目录》《出土西汉病方篇目小识》等论文分别梳理了出土医药文献中的篇目和标题,并与《汉书·艺文志》中的记载相对照,揭示战国秦西汉医书目录变化的某些历史细节,对古代目录学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对已经公布的出土医药文献的字词、文句考释,始终是学界讨论的主要话题。会上,《胡家草场西汉墓木牍医方的释读问题》《敦煌卷子P.2661V佚方考》《读秦汉简帛医书札记》《读马王堆帛书医方札记四则》《武威汉代医简考辨三例》等论文,对简帛医书中的疑难字词、文句、方药进行了校读与考释。

此外,《广西桂林刘仙岩摩崖石刻〈养气汤方〉新考》从文献传播的角度考证了一首石刻仙方曲折的传播流变史,《〈汉语大字典〉引用简帛医书文字形体相关问题探析》为未来修订《汉语大字典》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建议,《近十年来秦汉医学研究综述》分类综述了秦汉医学研究现状,分析了秦汉医学研究的热点和不足。

(三)国际权威期刊《整合肿瘤治疗学》在线发表论文:中医药是中国使用最多的整合肿瘤治疗手段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整合肿瘤治疗学》)在线发表了《中国整合肿瘤医学基本特点、现状及挑战》一文。该研究系统总结了我国整合肿瘤医学特点、现状、发展及未来挑战,并首次明确了在肿瘤治疗领域中,整合医学与补充替代医学及中西医结合的异同点,认为中医药是中国客观需求最多和使用最多的整合肿瘤治疗手段,且中国整合肿瘤医学总体上体现出高速发展之势。

研究通过在线对405名相关学科的肿瘤医生开展全国性横断面调查,总结了我国整合肿瘤学发展的基本特征、现状和挑战,并报告了我国整合肿瘤医师在整合肿瘤学领域的服务提供、临床实践和研究模式。研究显示,在中国,肿瘤患者很容易获得整合肿瘤的相关治疗,其主体就是中医药治疗。

整合肿瘤治疗是以肿瘤患者为中心,以循证医学手段为主导,集现代医学、传统医学、社会心理学、营养学、康复医学、身心医学、基础医学等为一体的治疗方法。整合肿瘤治疗不仅面向中医药领域,还涵盖了世界各国传统医学治疗方法,特别重视非药物疗法,并强调与常规肿瘤治疗并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诊疗部主任杨宇飞为论文通讯作者,广东省中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海军军医大学中医系、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等国内多家院校及科研单位人员参与研究。

(四)《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西医结合指南》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将中西医结合救治经验推向国际

近日,《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西医结合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国际知名期刊英国《药理学研究》杂志(影响因子7.658)发表。《指南》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温成平教授发起,联合兰州大学教授陈耀龙带领团队撰写,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等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指导。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李志宇与研究员谢志军为共同第一作者,温成平、陈耀龙为通讯作者。

该《指南》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循证指南,为参与诊治、护理新冠肺炎患者的医护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及科学研究者提供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导与决策依据。

《指南》针对存在重型转化风险或已诊断为重型新冠肺炎的患者,或正从重型新冠肺炎中康复的患者,遴选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如何降低新冠肺炎转重率、如何治疗重型新冠肺炎、如何治疗老年重型新冠肺炎、如何减轻重型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何治疗重型新冠肺炎并发症、如何改善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的心理相关健康问题等8个临床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解构与系统检索,通过多轮调研和专家组研讨,运用国际循证方法严格确定证据质量的分级和推荐强度,形成了22条推荐意见,涵盖了重型新冠肺炎的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康复、心理支持等方面。

《指南》指出,对于重型新冠肺炎属湿毒疫患者,中医辨证以疫毒闭肺证为主,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推荐联用以宣肺解毒为主的中医辨证治疗,如三药三方;亦可在此基础上考虑使用运脾化湿治疗,如麻黄六君汤。对于老年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应密切关注、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继发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重视支持、对症治疗与中医辨证治疗。对于轻型或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推荐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用中医辨证汤剂或中成药治疗以阻止其向重型转化,如基于分期辨证使用三药三方或推荐辨证使用寒湿疫方。

对于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南》推荐采用基于中医辨证的对症治疗。对于肝损害,推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辨证使用的培元宣化解毒中药汤剂。对于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乏力、胸闷、气短、食欲减退、四肢疼痛等并发症,推荐基于辨证使用藿香正气制剂联合连花清瘟制剂治疗。对于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可能存在的肺功能损害、肺纤维化,心理健康问题、活动能力下降、激素治疗后遗症及核酸复阳等,可基于辨证使用中药汤剂、中成药,或针灸、推拿、耳穴、刮痧、拔罐、足浴等中医非药物疗法,或使用情志疗法及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传统养生功法。

《指南》遵循美国医学研究所关于指南的定义,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规范流程等,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系统,遵循国际指南报告规范(RIGHT)撰写。

(五)刊载全球针灸和草药创新研究成果:《针灸和草药(英文)》创刊

12月26日,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主办的《针灸和草药(英文)》创刊发布仪式暨讲好中医药科学故事战略研讨会在天津举办。

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主任、《针灸和草药(英文)》主编张伯礼院士致创刊词时表示,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其理念并不落后,现代生命科学面临的诸多难题可以从中医药学中找到解决办法。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为世界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国方案。世界需要中医药,中医药也需要走向世界更好维护人类健康。推动中医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需要讲好中医药科学故事,也迫切需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药期刊。

张伯礼介绍,《针灸和草药(英文)》是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支持的高起点新刊,办刊宗旨是以循证医学研究为特色,刊载全球针灸和草药创新研究成果,努力搭建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间的桥梁,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转化。

四、海外资讯

(一)八段锦在莱索托圈粉

每周二和周四早晨8点,莱索托王国政府莫特邦医院前的草坪上都会聚集一大批人,等待着他们的中国师父陈锐的到来。他们将在陈锐的带领下一起练习中医养生功法八段锦。

陈锐是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医生。202012月,他作为第15批中国援非医疗队成员抵达莱索托,在莱索托王国政府莫特邦医院担任心内科医生。

渐渐适应当地生活后,陈锐发现,很多当地人遇到来自中国的医生时,都会比划一个李小龙的招牌动作,同时用汉语打招呼说你好好像他们默认中国人都会功夫。于是,陈锐打算上网自学功夫,好有一技傍身。他将目光投向了八段锦。

“八段锦是国家体育总局推荐的全民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活筋通络,又简单易学,看起来很厉害陈锐表示,自己在参加第15批援非莱索托医疗队培训班学习时,有一位老师在课间曾带领大家练习八段锦,让他感受到过这项运动的魅力。

于是,陈锐把八段锦作为学习目标,开始跟随视频自学,很快就有了第一位粉丝。每当陈锐练习八段锦时,他的莱索托同事就默默地跟在后面学习。当陈锐的徒弟慢慢多起来后,同事就当上了教学助理。后来,大家固定每周两天,在医院门前的草地上一起练习。每到练习日的早晨,练习八段锦的队伍吸引不少人围观,这在人们都不习惯早起的莱索托非常少见。

非洲同胞身材高大,加上从未接触过这种带有东方气韵的功夫,练习起来很多动作都有些不协调。为此,陈锐请国内的同事专门拍摄了一组八段锦标准动作,以供大家自行练习时观看。今年,陈锐申请的中非合作课题中华健身气功八段锦在慢性心衰康复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也成功立项。

为何这种强身健体的中国功夫在非洲大陆上如此受欢迎?陈锐表示,当地人较为缺乏日常锻炼,超过半数以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肥胖。而八段锦节奏慢,入门快,更像是有氧运动与瑜伽和冥想的结合体,在起到锻炼作用的同时不会造成疲惫感。

“不少当地人通过练习八段锦迷上中国文化,来找我学习中文,还有不少莱索托的医疗同行说希望到中国留学。中国医生、中国文化和中国功夫在莱索托越来越受欢迎,陈锐为此感到自豪。

(二)江苏泰州举办中医惠侨活动

近日,江苏省泰州市举办天涯同心 侨爱同行中医惠侨活动,泰州市中医院、靖江市中医院、泰兴市中医院等7家中医医疗机构成为泰州市中医惠侨基地。

活动现场,泰州市中医院中医专家通过云端连线为海外侨胞远程会诊,给出中医诊疗意见,并向他们普及中医药治病防病常识。与会侨胞侨眷代表参观了泰州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园,体验了中医推拿、刮痧、艾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

今年以来,泰州市着力打造天涯同心 侨爱同行中医惠侨服务品牌,开展了系列中医惠侨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泰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小兵表示,相关部门要抢抓机遇,大力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整合侨务资源,用中医药文化凝聚侨心,拓宽民间交流渠道;突出品牌效应,强化为侨服务意识,提升中医惠侨的质量。

(三)中国援喀麦隆医疗队举办首次中医培训班

12月15日,中国(山西)第21批援喀麦隆医疗队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妇儿医院举办首次中医技术临床应用培训班。

来自喀麦隆各医院的约50名医务人员参加此次培训。据悉,培训内容包括中医拔罐理论讲解和实操演示、针灸实操演示和现场诊疗等。培训结束时,学员获颁学习证书。

中国援喀医疗队队长田源说,中医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智慧的结晶。中医在全球的认可度与日俱增。此次培训把简单、便捷、廉价、效果好和可及性高的中医技术带给当地民众,目的是造福当地人民,让更多人传承中医,同时拓展中喀传统医学合作,深化中喀友谊。

雅温得妇儿医院院长鲁滨逊·埃诺表示,喀中卫生合作成果丰硕,让他受益良多。首次中医技术临床应用培训班是个良好的开端,妇儿医院未来将开设中医诊疗中心,相信中医在喀麦隆会走得更远。

五、权威声音

“增强社区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1129日,河南省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郑州现场会召开,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并讲话。

“总结推广中医药临床救治经验,完善异地治疗保障机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

——121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任孙春兰在出席世界艾滋病日——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主题宣传活动时强调。

“探索中医药多元价值,助推五寨乡村振兴。”

——1211-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山西省副省长于英杰一行赴山西省五寨县开展定点帮扶调研,推动2021年定点帮扶任务全面落实,助力五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山西省省长蓝佛安与余艳红进行了会谈,就山西省中医药强省建设等作了深入交流。余艳红在调研时强调。

“加快建立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

——1215日,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赴亳州市调研时强调。

六、中医药文化

(一)中医药文化传播·我们在行动系列活动启动:推动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

11月28日,中医药文化传播·我们在行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办,活动以弘扬中医药文化 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为主题,为期5年,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推动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让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在活动致辞中指出,本次我们在行动系列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的一次实际行动,是中医药界与社会各界同心协力,赋予中医药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的实践探索,更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据悉,首批活动将陆续走进广东、广西、湖北、湖南、陕西、四川、河北等地的社区、中小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等,持续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进社区、《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全国中医传统保健体育运动社区行、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题调研采风、《中国健康经济白皮书·社区康养》课题研究、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短视频征集展播、中医药流派文化传播以及参与央视二套财经频道有关节目征集与展播等专题活动。

《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经理武东表示,将以该活动为契机,加强各方交流合作,依托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贡献,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出积极努力。

(二)浙派中医大讲堂落户两所小学

近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浙派中医大讲堂落户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文思小学、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授牌仪式举办。

授牌仪式后,全国名中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范永升为200余名师生讲解了浙八味——杭白菊以及浙派中医——钱塘医派的前世今生。

近年来,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开展了多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范永升表示,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将组织中医药专家与小学教师联合开发小学中医药课程,指导校园中草药的栽培。同时,利用浙江省中医药博物馆等场馆开展中医药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医,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三)两岸中医药名师对话聚焦中医药抗疫经验

12月23日,两岸中医药名师对话活动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和台湾妇联会同期举办。本次活动以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为主题,在北京和台湾设置两个会场,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同时举行。

活动邀请北京和台湾两岸中医药名师、学者,就中医药抗疫经验分享中医药发展新趋势为专题展开对话,分享了两岸抗疫中药成果,探讨中医药海外抗疫经验、中医药介入新冠肺炎恢复期、网络药理学如何阐释中医药整体观等热点话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线上参与现场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作《中医药学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主题演讲。活动最后,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的两岸青年中医学子发出坚守医者仁心,关注人类命运;弘扬传统文化,共筑健康家园。增进对话交流,加强两岸合作;携手聚力共进,书写美好未来的倡议。

(四)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亮相冬奥会主媒体中心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已进入倒计时阶段。1220日下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一行莅临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推进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建设工作。

黄璐琦参观展览后指出,奥筹办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此次展览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窗口,要以压线冲刺状态,办好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在内容上,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突出中医药顶层设计,增加调换部分展品内容,加强英文翻译。在人员上,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熟悉工作流程与思路,强化交流互动环节设计。

经冬奥组委同意,此次展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进,在冬奥会期间,将向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多名媒体记者展示中医药文化,助力中医药海外发展。

七、中医药产业

(一)《广东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印发:2025年力争建成全国百强中医院10家以上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丰富中医药公共服务项目,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诊疗机构内涵建设。

《规划》明确,争创中医方向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支持中医中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建设岭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医院和中医优势重点专科。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将中医药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到2025年,力争全省建成全国百强中医院10家以上,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院全覆盖,建设40个中医药重点学科(临床类),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比达到35%。强化中医药保护传承。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和传统知识保护利用,加强岭南特色中医药典籍保护整理和数字化开发运用。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体现岭南特色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构建数字中医药知识产品交易平台。建设一批中医药研究基地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推动岭南中药基础研究、种植和产品研发推广。推动中医药、中药材、饮片、制剂、器械标准化建设。优化和规范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备案管理。加强国际中医药交流,推进中医药国际化。

《规划》提出,做实做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丰富中医药公共服务项目,稳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扎实做好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 提供免费健康检查、生长发育监测、中医调养等服务。加强县级中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综合性医院中医、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专科建设。加快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建设。推动医疗服务、中医药保健与旅游、文化、体育、养生、康复等产业联动和融合发展。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作用,提升中医养生服务能力,打造岭南特色中医药健康产业。

《规划》还提出开展中医药创新发展工程。建设高水平中医医院、中医特色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基地,推进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建成19个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培育100名中医药领军人才,40个中医重点学科、20个县域中医医共体。建成21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推出3部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医药主题文艺作品。

(二)《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建立中医药全面融入综合性医院有效机制

日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中医药制度建设高地、中医药健康服务高地和中医药创新策源高地等三大高地,上海市中医药服务、治理、人才支撑、传承创新、文化引领等五大能力持续提升,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建设高标准中医药服务体系。立足“五个新城”卫生规划,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1所中医医院,促进新城区域内中医药服务提质增能。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传染病等专科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全覆盖。发挥海派中医学科优势,打造2~3个高水平中医特色专科医院。支持 “海派中医”资源有效下沉社区。深入推进中医药融入社区健康服务一体化发展,实现家庭医生团队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建设3~5家有重要影响力的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立推进中医药全面融入综合性医院的有效机制。

《规划》提出提升高品质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1个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1个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组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和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传染病防控和临床救治。建设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科研协作平台,开展中医药特色方药的机理研究和新药开发,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医疫病高端人才团队。探索“市—区—社区—家庭”四级中医康复服务创新模式,提升重大疾病中医康复服务成效。

《规划》明确,打造高素质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评选新一批上海市名中医,培育基层名中医、中医药领域“上海工匠”“医务工匠”群体。加大“海派中医”和全国其他主要中医流派的学术交流,提高“海派中医”学术贡献度和显示度。建设海派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学科平台,推进中药炮制、中药鉴定等传统中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快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探索中医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的人才协同育人机制改革。

《规划》还明确,建立中药大品种共性技术平台和珍稀中医药资源研究平台,建设涵盖常用中药饮片的溯源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扎牢饮片安全网。在“五个新城”打造高水平中医药特色技术转化中心,建设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中医药研究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以现有复方中药大品种为基础开展上市后再评价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大样本循证依据。促进长三角一体化中医药质控合作,提升中医药服务同质化水平。建设中医药国际标准化高地,依托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深化中医药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贸易,创建国家级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打造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上海品牌”。

(三)四川省发布十四五药品安全及高质量发展规划:支持建立区域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

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四川省十四五药品安全及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支持建立区域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支持中药、民族药制剂研发应用及新药转化研究,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规划》明确,强化中药安全监管,完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审批制度,优化省内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备案、调剂和使用程序。加强中药监管技术支撑,建立健全中药质量标准评价和安全评估体系。加强对中药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强对中药材及饮片(含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监督管理,开展已上市中成药再评价。鼓励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参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建设。实施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制修订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标准。

《规划》提出,建立药品安全及产业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强化与发展改革、财政、科技、经济和信息化、卫生健康、中医药管理等部门合作。支持群众急需的重点药品(疫苗)研发,支持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传统中药减毒增效、经典名方研发、中药饮片研究,支持临床急需的改良型新药、创新药械组合产品的研发,支持新型制剂、高端制剂开发,加快推进药品(疫苗)研发领域重点实验室及相关科研平台建设。

(四)《天津市推进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建立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服务网络

近日,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印发《天津市推进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到2022年,天津市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推广国家妇幼中医药诊疗方案、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等规范。到2025年,天津市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服务覆盖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中医药服务氛围更加浓厚,广大妇女儿童健康需求更好满足。

为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全面开展中医药服务,《实施方案》提出,以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引导规范建设发展中医临床科室;落实《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将门诊中医药服务占比列为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重要指标。到2025年,全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原则上全部设置中医临床科室,门诊中医药服务量明显提高。

为发挥中医药在妇女儿童疾病诊疗中的作用,《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妇幼健康领域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做优做强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专科,推广使用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带动妇幼中医药特色专科发展。到2022年,推广不少于5个中医妇科、儿科诊疗方案,推广不少于10个中西医结合妇科、儿科诊疗方案。鼓励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及三级专科医院开展孕产妇管理救治、儿童重点疾病防治等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试点,将中医纳入多学科协作诊疗体系。

为强化中医药在妇女儿童预防保健中的作用,《实施方案》提出,推动中医药治未病与妇幼保健服务深度融合,组织开展中药熏蒸、小儿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用药培训。到2022年,推广不少于5个妇幼中西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发挥中医药在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生殖保健等方面的作用。

《实施方案》要求,创新完善妇幼中医药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家长学校、健康教育等,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提升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指导妇幼保健机构优化中医临床科室的诊室布局和服务流程,努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中西医结合医疗保健服务。

《实施方案》明确,加强妇幼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将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人才纳入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加强骨干人才培训培养。鼓励妇幼保健机构临床医师参加天津市西医学习中医高级培训班学习中医。鼓励中医医疗机构高级职称的中医妇科、儿科医师到妇幼保健机构多点执业。鼓励中医妇科、儿科领域的国医大师、名中医等在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传承工作室,开展传承带教和示范指导。到2025年,建立不少于2个中医药传承工作室,每个工作室为妇幼保健机构培养不少于10名中医药业务骨干。

(五)《东莞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建设岭南特色明显的中医康复机构

日前,为推动中医药康复服务高质量发展,由广东省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医保局、市残联、市民政局共同制定的《东莞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下文简称《方案》)正式印发。

《方案》提出,构建中医药康复服务网络。依托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市中医康复中心,创建市级中医康复示范单位,争创省级中医康复示范单位。支持市康复医院建设成为中医药特色明显的三级康复医院。建设岭南特色明显、群众体验良好、总体实力领先的较高水平中医康复机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医疗机构康复科建设,实现三级中医医院、二甲以上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全覆盖。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康复服务供给,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中医康复室。

为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方案》提出,积极探索中医康复特色诊疗新技术,每年总结完善3~5个中医康复诊疗方案加以推广。积极开展康复领域的中西医协作,充分利用中医康复优势,重视中医康复早介入,争取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

《方案》要求,发挥中医康复联盟作用。加强市中医康复专科联盟建设。建立完善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康复科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服务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康复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实现医联体内服务供给一体化、中医康复服务同质化和优质化。强化中医康复服务管理。建设市中医康复质量控制中心,建立完善中医康复质量管理制度,将中医药康复服务纳入质量控制范围。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规范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

《方案》提出,加强中医药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市级中医康复重点(特色)专科,争创省级中医康复重点学科,带动多学科背景的中医康复专业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队伍、基层实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中医康复人才培训力度。加强对中医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和基层全科医生的培训,推广应用中医康复适宜技术。

(六)《重庆市药品安全及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支持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制剂研制申报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药品安全及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十四五末,药品监管能力不断增强,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形成更加有利于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监管环境。《规划》提出支持中药传承创新,引导支持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制剂的研制、申报。

在推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规划》明确,完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标准体系,制定《重庆市中药材质量标准》,修订《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

《规划》提出支持中药传承创新。支持围绕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现代中药,助力打造从种植、饮片到中成药的中医药全产业链。引导支持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制剂的研制、申报,支持建立区域中药制剂中心。鼓励医疗机构根据临床用药需要配制和使用中药制剂,对医疗机构申请处方来源于名老中医经验方的中药制剂实行优先审评、审批,对属于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实行备案管理。支持各区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中医药产业,建设一批中医药产业园。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支持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建设。

《规划》还提出推动川渝药品监管一体化,共同制定修订中药材、中药饮片地方标准。实施专业监管能力提升工程,在化学药、中药、生物制剂、药包材与药品安全性评价等领域新建1~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七)河南全面推进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

12月6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召开河南省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项目推进会。

会议要求,各地要加强管理、严格考核,组织开展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项目时,坚持集中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组建稳定的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培训,充分利用本地区中医医院、中医药院校等资源,保证培训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实施。各地要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充分发挥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引领示范效应,打造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的示范岗和培训点;融合中西医优势,鼓励中西医协同开展科学研究,组建中西医协同实践团队,探索建立中西医协作机制、会诊机制等。

2021年,河南在全省中医医院普遍开展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的基础上,首次面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试点开展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项目,要求各培训试点单位落实本院西学中培训,同时可接收、帮助培训本地区其他医院、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的非中医类别医师。

目前,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已成立全省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相关项目的培训、指导和监督;印发《关于推进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中医药科室建设发展,加强中医药知识宣传,鼓励中西医协同科研攻关。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还依托全省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河南省西学中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完善项目培训制度、规范项目过程管理、提高项目培训质量。

(八)浙江发布首个省域中医药发展指数

12月7日,浙江省首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峰会在杭州召开,会上发布了浙江省中医药发展指数和《2018-2020年浙江省中医药发展报告(蓝皮书)》。这是浙江省首个关于中医药发展评价的指数和蓝皮书,同时也是全国首个省域范围内的中医药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及成果。

“指数和蓝皮书由浙江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立足全省中医药发展实际,通过两年多大量扎实的文献研究和现场调查编制而成。浙江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柳利红介绍,中心以2018年至2020年度全省中医药行业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以中医药服务能力、创新动力、产业发展、文化影响、发展环境为重点的中医药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涵盖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

基于该指标体系,浙江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对全省11个市进行了数据采集、统计分析,计算中医药发展指数和均衡指数,并将其写入蓝皮书,对2018~2020年浙江省11个市、89个县(市、区)的中医药发展情况作出了全面评价。

“我们将一年发布一次指数。柳利红表示,一方面,通过量化研究可以看出全省各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和着力点;另一方面,可以找出当前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与预期规划之间的差距,及时剖析差距存在的原因,并提出适应地区中医药发展的建议和举措,通过扶优补弱来带动全省中医药共同发展。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曹启峰指出,指数已经列入浙江省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指标。中医药发展指数和均衡指数既能反映省域整体发展水平,又能发现内部差异,可以对全省中医药发展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推动制定有浙江特色的中医药发展政策。浙江将坚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融合发展,至2025年,探索形成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数字化、系统化、规范化和多元化的中医药综合治理体系、特色服务体系、科教支撑体系、产业发展体系和文化传承体系,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

此次公布的中医药发展指数和均衡指数不仅为浙江省提供了科学评价地区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还将逐步优化浙江省传统的中医药绩效评价模式,为相关政府部门研究制定地区中医药政策,以及明确未来的中医药重点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为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中医药力量。蓝皮书也为城乡居民就医选择提供科学的就医指导,百姓能更清晰地了解全省各地中医药服务资源、服务能力等情况,同时能引导中医药从业人员改善服务质量,进一步发挥好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九)四川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实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争取更多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在川落地。

《方案》提出,全力打造国内一流高水平医院。加快老年疾病、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争取更多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在川落地。建设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省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加快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县域医共体。开展省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教学基地建设和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推广中医综合诊疗、多专业一体化诊疗、全链条服务模式,实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

《方案》提出,探索将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支付方式改革范围,建立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统筹保障机制,将符合基本医疗保障政策规定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和民族药品纳入门诊统筹支付范围,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

为提升重大疫情防控能力,《方案》明确,健全中医药全程介入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的运行机制,争创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推动四川省中医药研发风险分担基金落地见效。加大对中医医院支持力度,遴选建设一批省级中医优势重点专科。建设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制定一批中医特色诊疗方案,转化形成一批中医药先进装备、中药新药。

(十)北京:中医药+旅游开辟健康服务发展新空间

12月8日,北京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对接大会线上活动举办。

会议指出,中医药文化元素为旅游产品注入了独特的活力。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将成为旅游者了解北京中医药文化特色、学习中医药知识和体验中医药活动的窗口。中医药+旅游可以为旅游业转型升级增添新的动能,进一步开辟健康服务业发展新空间。未来中医药健康旅游大有可为。

会上,北京近20家中医药相关单位展示了中医药主题文旅线路、文创产品、中医药健康体验等中医药旅游资源。与会代表就新形势下文化旅游创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业态融合等议题展开探讨。

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促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近来梳理出故宫御医药馆、丰台区中医药博物馆、杏园金方国医医院、北京民俗博物馆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北京中医药文化优质资源,为北京市康养旅游、入境游、研学旅游、商务旅游等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十一)广西澳门将加强中医医疗服务合作

12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举行会晤,就进一步深化桂澳两地中医药合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黎甲文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局长罗奕龙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广西与澳门合作发展的空间巨大,两地要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机遇,本着平等互惠、互利共赢、优势互补、重点突出、共同发展的原则,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深化中医药交流合作,将中医药壮瑶医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双方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提出,两地要加强中医医疗服务合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建立桂澳中医药机构合作互助机制,鼓励和支持双方中医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协作,加强桂澳双方在中医诊疗、非药物疗法、治未病、康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建立协同培养机制,发挥澳门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合作中心作用,协助培养中医药涉外人才。深化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建立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双方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拓展桂澳与东盟、葡语系和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强化中医药文化建设。建立中医药文化建设合作交流机制,开展桂澳中医药文化领域的学习交流,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

(十二)甘肃发文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开展中药真实世界科学研究

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19项措施,深化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加快推动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明确,优化中药审评审批机制,延伸中药产业链,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

在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方面,《若干措施》提出,继续推进甘肃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制定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及中药(藏药、蒙药)饮片炮制规范。

在优化中药审评审批机制方面,《若干措施》要求,重视循证医学应用,鼓励开展中药真实世界科学研究,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建立人用经验证据体系。加强中药注册申请指导和服务,指导服务药品上市许可人引入中药人用经验,作为注册审批工作质量保证,支持甘肃方剂、传统外用院内制剂向中成药转化。

在延伸中药产业链方面,《若干措施》明确,围绕甘肃省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抢抓国家药监局支持甘肃省开展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政策机遇,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等模式,引导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和质控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中药原料保障供应基地。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创新中药研究,支持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改进工艺、提升质量。筛选经典名方、名老中医验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开发研制中药新品种,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

在提升监管科学支撑能力方面,《若干措施》明确,支持中药、生物制品(疫苗)、高端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新材料、化妆品新原料等领域监管科学研究,加快新产品研发上市。加快国家药监局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建设,在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控制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和科技攻关。

《若干措施》还提出,加强审评、检查、检验、监测评价等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中药、生物制品(疫苗)、高端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监管人员,实现核心监管人才数量、质量双提升。加快提升疫苗等生物制品、进口药品、中药、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等检验检测能力。

(十三)北京:支持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

近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北京市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北京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提出,支持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

在繁荣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往来方面,《行动计划》提出促进服务贸易特色发展。精心打造北京中医药品牌项目,支持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结合首都特色优质资源,打造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基地和旅游路线,构建融合养生保健、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等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体系。鼓励中医药中华老字号企业聚焦东南亚、中东欧等国家拓展服务网络。

在深化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方面,《行动计划》提出携手共建健康丝绸之路。支持北京市相关机构申报国家中医药海外中心,办好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国际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十四)国家中医药局与海南省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探索中医药开放发展新格局

12月1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口签订关于促进中医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传承创新发展合作协议。海南省省长冯飞会见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一行,并共同见证签约。

签约仪式上,冯飞代表海南省委、省政府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以来对海南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期待双方的合作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他表示,近年来,海南省中医药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海南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在自贸港建设大背景下,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扬优势、强弱项、激活力,在主责主业、内外兼修上下功夫,释放中医药多元功能和价值,凝心聚力协同推动海南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中医药走出去的窗口

余艳红表示,希望双方通过此次协议签订,进一步深化合作,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气候资源优势,共同探索中医药开放发展的新格局、蹚出中医药走出去的新路子、打造中医药特色服务的新模式、深耕中医药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推进海南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健全与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中医药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能力,构建自贸港现代中医药健康产业体系,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黎族医药发展等领域加强合作,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十五)打造澳门制造精品中成药

12月17日,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药集团)在中国澳门举行广药集团澳门制药厂竣工投产仪式及广药澳大共建中药产业转化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着眼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优化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路径。

广药集团澳门制药厂及广药澳大共建中药产业转化联合实验室均是广药集团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前者是澳门最大且首个按照现代GMP(良好生产规范)标准设计、建设的中药制药厂,后者则依托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建。两者通过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加速澳门制造的精品中成药走向世界。

成为澳门中药现代化标杆

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但一直缺乏符合GMP标准的中成药生产基地。2020年初,广药集团以推动粤澳合作、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速中医药国际化为目标,在澳门设立国际总部,并迅速着手在澳门筹建符合GMP标准的中成药生产基地,推动澳门中成药生产标准化、规范化。

广药国际(澳门)制药厂坐落于澳门青洲跨境工业区内,第一期工程面积超2000平方米,设有中药颗粒剂、水蜜丸、大蜜丸剂、硬胶囊、软胶囊、片剂和搽剂制剂生产线,已取得澳门特区政府颁发的《药物工业生产准照》等资质,为澳门最大且首个符合现代GMP管理的中药制剂制造示范工厂。二期将逐步铺设口服液、饮料、乳剂等生产线,着力打造一批澳门制造的精品中药和大健康产品。

依托政策和区位优势,未来,澳门制造的名优中成药有望加速走向海外。

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表示,广药集团澳门制药厂是该集团推动优质中药现代化、产业化项目在澳门落地的具体举措。接下来,广药集团将充分利用两地的资源优势,推动一品两卖,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活动当天,广药集团还联合澳门大学举办了中药产业转化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依托澳门大学的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中药现代化。目前已开展的研究包括道地药材资源综合开发与标准建立、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与新产品开发、黄芪桂枝五物汤等经典名方的质量和工艺研究等。

“粤澳创新助推中医药出海

中医药产业是深化粤澳两地合作发展的重要领域。广药集团瞄准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两个关键,发挥粤澳两地优势,发力粤澳创新+澳门制造

除了加强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科研合作并建设广药集团澳门制药厂外,广药集团还在粤澳中医药产业园设立了广药(珠海横琴)医药产业园有限公司。

今年8月,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广药集团成为上榜企业中全球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的企业,位列第468位,利润排名第390位,实现了中医药在世界强企领域的突破。

“迈进世界500强,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国际化发展的信心。李楚源表示,澳门具有一国两制自由港等优势,发力中医药产业,蓄能许久,前景广阔。未来,广药集团将在澳门青洲跨境工业区、珠海横琴粤澳中医药产业园区内分别打造现代化中医药产业生产和科研孵化基地,推动更多中医药精品扬帆出海。

据悉,广药集团正加速开拓国际市场,未来将进一步在澳门及横琴引入和培植中药鉴定与分析、中药饮片生产销售、中成药研发制造、大健康保健品研发制造、医药商品商贸流通和中医特色健康服务等全产业链业务,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一系列中成药和大健康名优产品,为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更多广药方案

(十六)山西推广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服务包

日前,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做好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将中医治未病科与体检科有机融合,推广实施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服务包。

《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中心的管理和运营,将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贯彻患者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规范建设体检科、治未病科,合理配置专业人员,加强科室硬件配置,满足临床服务需求。

《通知》明确,要针对健康、亚健康、慢性病、康复期人群以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确定健康管理和风险评估层级,并规范建立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档案,提供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服务。要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依托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中心,以儿童青少年近视、孕产妇营养、心身疾病、心脑血管等常见的健康问题、临床科室的多发病、慢性病等为重点,推广实施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服务包,形成符合医院实际的服务模式,并向其他临床科室推广。此外,医院要在科室绩效考核、人员职称评定、诊疗设备配置、中医特色技术开展等方面给予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中心政策倾斜,全力保障中心建设。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师资和骨干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和社会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职业技能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其中,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服务包内容涵盖体检项目、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服务以及健康指导建议。体检项目包括中医、西医的体检项目。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就诊建议、用药指导、膏方养生、中医外治等。健康指导建议包括饮食调摄、药膳指南、情志调养、运动养护、跟踪问效等。

《通知》要求,各市卫生健康委负责指导辖区内二甲以上县级中医医院加快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中心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尽快达到项目建设要求。

(十七)《广东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建成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印发《广东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中医药卫生应急能力和基层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中医药与多学科融合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成效更加凸显,建成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类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所有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规划》提出,构建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一批服务全国中医药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局的高水平中医医院群。实现地级市以上市三级中医医院全覆盖。支持港澳中医医疗机构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建设。重点支持心血管、肝病、康复等19个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所有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所有的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科。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院全覆盖,建立以健康为中心、防治结合的县镇村三级整合型中医药服务新体系。

《规划》要求,加强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制定完善并推广实施一批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建设亚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和常见重大慢性疾病的中医慢病管理示范平台。建设高水平中医药特色康复医院,加强100个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针对慢性病和伤残等制定推广15个中医康复方案,推动研发一批中医康复器具。将中医药防治措施全面融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预案和技术方案。打造一批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向农村、社区、家庭下沉。

《规划》明确,加强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梳理和挖掘广东岭南古典医籍精华,组建岭南古方技法研究院。建设省级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建立广东省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推动中医药基础、临床和中药相关研究,支持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研究。推动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批中医药类一流本科建设点。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攻读中医专业学位。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到2025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0.8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实施葛洪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遴选建设33个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

《规划》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培育名优中成药大品种,打造岭南特色中药品牌。鼓励中医药机构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中医药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广东省中药名牌走向世界。支持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医药特色的医药创新研发与转化平台,打造中医药科技孵化器。

《规划》明确,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以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为载体,打造中国服务品牌,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一批覆盖大湾区的高水平中医医院、中医优势专科和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一批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科研创新成果,推动一批岭南中药知名品牌进入国际市场。

《规划》提出,在全省布局打造30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实现省级基地各地级以上市全覆盖;加强粤港澳中医药文化交流合作,实施岭南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项目。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构建适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健全中医药法规体系方面强化中医药发展的支撑保障。

(十八)湖南:促使经典名方经典产品转化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包括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在内的17条意见,推动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若干意见》提出,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建立药用资源(中药材)保护和利用机制,发挥道地中药材品种优势,完善中药全产业链,建立中药材科研创新、市场流通、信息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健全医疗机构制剂技术审评体系,建立制剂真实性数据评判与不良反应收集系统,完善中药制剂备案和调剂管理办法。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流通全过程追溯体系。发挥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药生产企业和老字号的生产研发优势,推动研究开发复方、有效成分,促使经典名方经典产品转化。支持和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品种,实现中药产品剂型多样化,培育字中药品牌群。

(十九)北京发布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持续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身边工程

近日,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规划》提出,加强疾病诊治与便利就医服务。完善中医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的合作机制,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辐射,持续推进北京中医药健康养老身边工程。推动二级以上中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

为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规划》要求,积极宣传适宜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促进老年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持续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率和服务质量,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和健康服务。鼓励执业医师(含中医医师)依法依规到养老机构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中医健康养老护理员及师资培训。

(二十)广东发布冬春季预防流感治未病指引:固护正气防流感

日前,广东省中医药局委托省中医治未病服务质控中心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广东省2021-2022年冬春季预防流感治未病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该《指引》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以固护正气为目的,充分发挥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防止流感侵袭。

《指引》提出,今年冬春以来寒热交替频繁,温差变化大,寒潮早临,燥湿并见,且岭南地区人群皮肤腠理疏松,容易受到寒邪、燥邪的侵扰形成太阳表证,脾胃不足容易困湿困热,形成里热里结,临床常出现虚寒与湿热并见的情况。结合天人合一的理论,治未病养生保健预防应健脾祛湿、固表防感。《指引》分别针对偏热体质人群、偏寒体质人群和4~10岁的儿童推荐中药流感预防方,并明确处方组成、用法和功效。

《指引》建议使用中医药简易辟秽防疫法。可用艾条,按每100平方米1条的分量,在室内燃烧、烟熏。亦可制作辟秽香囊,将苍术、白芷、菖蒲、川芎、香附、辛夷、青蒿、藿香、艾叶,各等分,共研细末后放在布包中随包佩带或放置家中。

在生活方式调养方面,《指引》提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到人流密集场所,尽可能减少聚会。慎食生冷寒凉性较强的水果,以及湿热性质较重的水果。老年人在居室中可进行深呼吸、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锻炼,以身上有微微温热感或微微汗出为佳。此外,《指引》还推荐对足三里穴、合谷穴、鱼际穴、少商穴等穴位进行自我保健按摩,以改善胃肠功能和外感症状。

(二十一)广西发文提升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内涵:打造十个一批文化品牌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内涵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5年,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对八桂文化传承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高,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源流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通过打造十个一批文化品牌,开创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守正创新新局面。

根据《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将通过推广宣传一批中医药壮瑶医药非遗项目;整理制作出一批中医药壮瑶医药名医、名家记录片;创作一批面向不同受众的中医药文化作品;创作一批中药材资源科普和中医药壮瑶医药疾病防治科普作品;打造一批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开设一批中医药文化专栏;建设一批展示馆、体验馆、科普教育基地;举办一批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传播活动;建设一批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支持中小学建设一批中医药校园文化知识角,打造十个一批中医药文化创作品牌,进一步加大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融入生产生活,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方案》提出,深入挖掘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精髓。加强中医药壮瑶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推广宣传中医药壮瑶医药非遗项目。做好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创作中药材资源科普和中医药壮瑶医药疾病防治科普作品。

《方案》明确,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融入生产生活。打造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加强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一批展示馆、体验馆、科普教育基地。举办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传播活动,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方法,建设一批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

《方案》提出,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丰富中小学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教育,鼓励各地将中医药文化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培训课程中。丰富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进校园形式,开展桂十味“31味区域特色药材辨识科普活动等相关活动,普及适宜青少年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方案》明确,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传播机制建设。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培训班。建立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监测机制,开展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为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文化的传播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上一条:2022年中医药信息第1-2期

下一条:2021年中医药信息第11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