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医药信息第4期

时间:2022-05-09 08:30:49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4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二二年五月八日

本 期 目 录

一、重大事件. 1

二、兄弟. 8

三、科. 10

四、海. 13

五、权. 16

、中. 17

七、中医药. 18

一、重大事件

(一)十部门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基层中医药实现五个全覆盖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出到2025年,基层中医药实现五个全覆盖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诊所)基本实现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人才配备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实现全覆盖。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人员配备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较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提供中医药保障。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做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康复、公共卫生、健康宣教等领域的服务能力。为此,《行动计划》部署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建设、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基层中医药管理能力、深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和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基层中医药改革共七项重点任务,提出探索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扩大基层中医药人才有效供给,招录7500名中医专业农村免费订单定向医学生,每个县建设1个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等具体举措。

《行动计划》要求,各地将提升工程行动计划纳入本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医改重点任务,重点指标纳入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年度责任目标考核。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考核评价指标》同步发布,明确到2025年,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政府举办的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医共体,中医医院牵头的医共体覆盖人口原则上不低于县域人口的30%

(二)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挖掘古典医籍精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明确做好古籍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其中包括挖掘古典医籍,增加中医药等专业的古文献教学内容。

《意见》提出,梳理挖掘古典医籍精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鼓励在文史哲、中医药等相关学科专业教学中增加古文献相关教学内容;文物、中医药、宗教、法律、农业、林草、水利、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档案、方志、古地图等工作主管部门加强本领域古籍工作。

据悉,日前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也聚焦中医药传承保护,提出实施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编纂出版《中华医藏》,建立国家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

(三)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推进妇幼中医药融合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贯彻2021-203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方案》日前印发,强调坚持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等原则,推进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推进妇幼中医药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和疾病诊疗中的独特作用,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全面开展中医药服务,优化中医临床科室的诊室布局和服务流程,努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中西医结合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妇幼健康领域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做优做强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筛选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适宜技术,及时总结形成诊疗方案。推动中医药治未病与妇幼保健服务深度融合,组织开展小儿推拿、产后康复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用药培训。鼓励中医妇科、儿科领域的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在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传承工作室,开展传承带教和示范指导。创新完善妇幼中医药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家长学校等,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提升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四)多家中医药博物馆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近日,中国科协命名800个单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多家中医药科普教育基地榜上有名。

此次被认定的中医药科普教育基地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乐仁堂中医药健康科普馆、辽宁省中医药博物馆、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黑龙江中医药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浙江中医药大学科普教育基地、南亩春耕中医药文化科技园、临朐县中医药博物馆、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广西中医药大学博物馆、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三峡中医药文化馆、昆明杏林大观园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医文化展览馆等。

此次认定的800个基地类型多样,不仅有拓展强化科普服务功能的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设施,还有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公共场所,以及开发利用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建设的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等。同时,中国科协要求被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围绕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积极对接学校课后服务需要,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宣传。

(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剧透下一步投资重点:向中医药振兴发展等重大工程倾斜

4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稳投资的工作成效和下一步投资重点。会上提出,十四五中央预算内投资向中医药振兴发展等医疗卫生领域的重大工程倾斜,在全国布局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支持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在会上表示,十四五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支持力度要明显大于十三五,向疫情防控救治、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中医药振兴发展等群众期盼的重大工程倾斜。针对内防反弹的短板弱项,将实施疫情防控救治相关重大工程。其中包括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工程,将在全国布局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此外,还将启动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支持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谋划推出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工程,示范引领中西医协同。继续推进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进一步增加群众身边的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

(六)《2022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印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22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系统谋划和扎实推进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其中,多项重点工作与中医药相关。

《计划》明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推动各地有序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工作,评价效果进一步推广示范。

《计划》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持续做好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科普工作;督导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控有效方法、技术和配套产品研究项目和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中相关项目的实施,做好研究成果的转化及应用;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局重点研究室等支撑平台为抓手,加强推动中医药防治近视相关研究工作,促进中医药防治近视研究成果与技术的应用推广。

《计划》还要求,科技部要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技计划任务部署,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重大科技需求,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中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综合防控研究部署。

(七)教育部、国家中医药局发文:建设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院校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中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通知》明确,要建设一批示范中心,发挥示范中心在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研究生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临床带教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提升我国中医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教育培训水平,加快培养高素质中医学人才。

根据《通知》,示范中心建设依托的主体为承担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等培养培训的高校(单位)直属附属医院。高校(单位)可以依托1家直属附属医院建设示范中心,也可由1家直属附属医院牵头联合12家本校(单位)其他直属附属医院共同建设示范中心。

《通知》要求,省属高校由本省(区、市)教育、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组织遴选后向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每省(区、市)限推荐1个候选示范中心。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单位)直接向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报,每校(单位)限申报1个候选示范中心。

高水平的中医临床教学与培训是保障中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共同制定了《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建设指南》,对示范性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在医院基本条件、教学组织架构与运行、中医教学资源与利用、中医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中医师资队伍结构与水平、中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

(八)《十四五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展规划》发布:打造国家中医药科技创新核心基地

近日,《十四五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在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成效的基础上,对十四五时期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发展进行全面谋划。提出到2025年,打造形成规模较大、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学科体系,成为我国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和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国家队的开创性、示范性、辐射性和支撑性作用得到有效彰显,为实现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规划》从完善科技布局、夯实平台建设、彰显特色优势、厚植人才根基、传承文化精髓、优化学术环境等方面部署重点任务,并设置9个专栏62个项目。同时,在优势学科群发展、医疗服务高地建设、优化人才梯队结构等方面提出目标,明确将形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优势学科群,建成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2个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一批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堂。

《规划》明确十四五重点研发领域及方向,包括中医药古典医籍挖掘与利用、中医药理论诠释与创新方法、重大疾病防治、中医治未病与康复能力提升、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符合中药特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针灸经络等十方面内容,提出将以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为研究对象,组织实施跨学科联合攻关,挖掘核心病机的生物学本质,科学总结评估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启动全国中医药古籍资源深度普查。开展青蒿素类药物新适应症的研究等。

《规划》提出,打造国家中医药科技创新核心基地。在心脑血管、肿瘤、古籍文献、中药资源等学科领域,完善和布局建设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突破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引擎的国家级科研平台,积极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申报与建设,强化院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型科室和专科(专病)建设,打造国家、部局、院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为建设中医药创新人才高地,《规划》提出,全面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项目,建成中医药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大学。探索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模式,采用九年一体化连贯式的培养模式,开拓经典临床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师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加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建设,实施人才强院计划,构建国医大师和院士人才培养机制。

《规划》明确,积极拓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模式国际合作,全面加强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推进国际针灸医学大科学计划。此外,在保障措施方面,《规划》提出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制定科研项目清单,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

(九)《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批准执行

近日,《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正式通过国家统计局审批,有效期为3年。此为中医药行业首次建立国家层面的综合统计制度,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相关部门支持下研究制定,将对分散在各相关部门的中医药有关统计数据进行整合,标志着全国中医药统计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综合统计制度》的建立,对构建完善的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及时准确实现中医药数据采集、汇总、分析、管理、共享,提高中医药主管部门决策科学性、准确性,对提升中医药治理能力意义重大。

《综合统计制度》涵盖中医医疗资源与服务、中医药科研、中医药教育人才、中药制造流通与进出口等4部分数据。从调查对象和范围上看,包括各级各类中医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调查内容上看,包括中医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基本情况和运营情况,中医类医院科研和教育情况;从调查方法看,包括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并同时从有关部门获取中医药相关数据,涵盖了直接统计调查和部门间共享两种数据来源;从组织实施主体上看,由国家中医药局统一组织实施,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数据审核和上报。

国家中医药局将在国家统计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全力推进《综合统计制度》的落地实施。重点完善国家和省级统计信息平台建设,开发应用统计制度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开展全国中医药统计人员培训,力争今年年底前形成《综合统计制度》首次成果产出。与此同时,将推动建立中药材、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医疗机构中药使用监测、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医药医疗质量监测等中医药专项统计制度,全面提升中医药统计能力与水平,为新时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印发:20家中医医院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明确2022年底力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同时明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其中包括20家中医医院。

《方案》明确,到十四五末,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的重点病种治疗水平与全国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取得明显成效,全国范围内重点病种跨省、跨区域就医大幅减少。

《方案》要求,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覆盖省份,2022年完成全国规划布局,力争覆盖所有省份。扩大重点病种覆盖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具有多个专业类别、有较强综合性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能力建设,输出医院承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营和管理的主体责任,负责输出人才、技术、 品牌、管理,提高区域医疗水平,重点提升医疗人才队伍水平。加强优质医疗资源输出储备。

《方案》要求,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先行先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补偿机制,完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应用创新医疗技术机制,建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自我持续发展机制,建立输出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生成机制。

《方案》公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名单,其中包括20家中医医院,分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

(十一)《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印发:积极发展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旨在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意见》明确,深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积极发展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等服务,促进医疗健康消费和防护用品消费提质升级。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发展适合老年人消费的旅游、养生等产品和服务。

二、兄弟院校

(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线上交流

329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举行线上交流会。

校长郭宏伟在致辞中指出,两校已开展了长达18年的友好交流合作,双方合作范围广泛,在学术交流、学生培养等方面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并联合发起成立了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他希望今年双方能在线举办第十七届中俄生物医药论坛,推进两校务实合作。

阿穆尔国立医学院校长塔基杨娜对合作建议表示认同和感谢,对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取得的成效深表钦佩。她表示,阿穆尔国立医学院将支持两校之间继续开展生物医药论坛交流,让师生们在交流中增加互信,建立友谊,携手发展。

两校代表就第十七届中俄生物医药论坛相关事项进行深入交流,还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促进双方交流合作。

(二)福建中医药大学发挥中医药优势,抗击疫情筑屏障

近日,福建中医药大学与福州市台江区卫生健康局等单位共同发起台江区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应用试点项目,在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中,彰显中医药独特优势。

317日,台江区卫生健康局成立微信工作群,组织各单位及相关专家探讨,参照《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预防建议》,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中医药防治方案,研制了台抗一号汤剂、香囊等防疫相关产品。而研制台抗一号防疫产品的智囊团,是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教授团队。

据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杨朝阳介绍,新冠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从中医角度来说,疫情发生不仅是病毒的问题,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今年福建地区春节期间的天气为例,年初气温很低,此后又突然升高,同时近期气候的骤暖骤冷,也是疫情易发的重要因素。

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教授团队根据目前福州昼夜温差大、湿气重的气候特点,以玉屏风散为主方,加入散寒解毒、祛湿通络等功效药物,增强脾肺功能,改善人体机能状态,提高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杨朝阳说,疫情治疗和防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防治过程中的用药也要相应地根据气候等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因此团队将根据时令的变化,每15天为一个周期,适时动态地调整方药组成。

这些凝聚了福建名中医智慧的药方,最终转化为一包包防疫汤剂和用品,送到了多个隔离点。319-29日,已向疫情一线工作人员及集中隔离人员发放中药预防汤剂500剂,香囊1450包,足浴包500包,熏蒸包940包。

(三)云南中医药大学与曲靖市中医医院合作

近日,云南中医药大学与曲靖市中医医院就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制剂研发及科研教学等工作开展交流合作。

双方分别就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在职研究生就读、科研立项、规培医师遴选及过程管理、基层专家工作站建设及西学中等一系列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曲靖市中医医院目前在学科建设、制剂研发、重点专科发展等方面人才缺口比较大,需要大量高技术人才,云南中医药大学将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制剂研发等方面给予技术帮扶,实现资源互补、合作共赢,助力曲靖市中医医院高质量快速发展。

(四)成都中医药大学13项成果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2021年四川省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成都中医药大学13个项目榜上有名。

其中,传承为根、能力为重,六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2021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中药学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中医药院校一协同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5个项目获得一等奖。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一体两翼、衷中融西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7个项目获二等奖。

成都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引导广大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着力提升教学水平和效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中医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建设和特色化发展。

(五)成都中医药大学和杜甫草堂博物馆签约:合作共建传统文化研习基地

421日,成都中医药大学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传统文化研习基地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在草堂书院举行,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毅、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共同为传统文化研习基地揭牌。

根据协议,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将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古籍鉴赏与修复等相关课程,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可在基地开展实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双方合力推动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促进字画古籍修复技术的进步;鼓励科研人员积极交流,合作开展科研;持续开展传统文化推广、展览陈列、阅读推广项目合作,加强社会宣传教育的合作。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正式设立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分馆,分馆坐落于草堂书院图书馆内,游客可驻足其间,自由阅读,感受中医药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赵琼代表学校向分馆捐赠1000余册图书,以中医四大经典解读、中医药文化普及和中医养生类为主,共计328种。

三、科研动态

(一)针刺可解言之隐: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疗效显著且具有远期效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20218月,国际知名期刊《内科学年鉴》在线发表了《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一文,研究通过440例随机对照试验,证实8周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中重度CP/CPPS患者慢性盆底痛和下尿路症状,临床效果至少可持续半年。

整个研究方案设计严谨,目的和假说明确,疗效指标为国际金标准,实施过程质控严格。论文的第一作者、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医师孙元杰表示,高质量的证据来源于研究全过程的规范和严谨。

这项研究填补了国际权威指南中针刺治疗CP/CPPS远期疗效缺乏的空白,在2021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指南中,强烈推荐将针刺用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的治疗。

让更多患者受益:据统计,约有35~50%的男性会受到前列腺症状的影响,而90%以上的患者属于Ⅲ型。CP/CPPS对患者的日常行为、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都有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四处求医、久治不愈的患者,往往容易受到误导,使用错误的药物甚至是假药,进一步加重病情。

虽然我门诊里的前列腺患者很多,但知道针刺能治疗男科疾病的人还是相对较少。张维表示,自己将进一步总结相关的临床经验,适当做一些科普内容。

针对这一疾病,针刺治疗在西方国家的普及度比国内高。刘志顺表示,相比常规治疗,针刺疗法安全,不良反应少,被很多外国患者所接受。效果好就是硬道理!针刺治疗作为一个有价值、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中华医学会相关指南应该更新纳入针刺疗法,为更多患者送去福音。他认为,可以通过开设专病专题门诊和培训等方式,推广这一疗法。

目前,刘志顺带领团队持续进行一系列疑难疾病针灸诊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包括女性盆腔痛、女性尿失禁、女性乳腺痛、手关节炎、足跟痛、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等。

相对男性而言,女性慢性盆底痛的发病率更高,影响因素更复杂,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女性患者能从针刺治疗中受益。刘志顺说。

(二)青蒿素类药物治红斑狼疮二期试验结果将揭盲

419日,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开放日针对青蒿素类药物治疗红斑狼疮的二期临床试验计划将于今年9月揭盲。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廖福龙表示,在抗疟机制方面,屠呦呦团队提出的基于血红素激活的多靶点学说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在此基础上提出对青蒿素耐药性的解释和临床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已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

针对青蒿素类药物治疗红斑狼疮临床试验情况,廖福龙表示,二期临床试验由昆药集团主持进行中,计划将于今年9月揭盲。

1972年屠呦呦课题组从青蒿素抗疟有效部位中分离提纯得到抗疟有效单体青蒿素。至今,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疗法(ACT)仍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最佳治疗方法。

(三)国际权威期刊刊登中医证候研究成果:以证候本体数据库量化病--方关联度

日前,国际权威期刊《科学通报》刊登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与北京交通大学医学智能研究所科研团队联合研究成果《面向精准医学的中医证候本体及--网络关联定量计算平台》,该平台包括国际首个证候本体数据库及--网络关联定量计算工具,遵循中医理论特点与辨证论治规律,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量化--的关联性,为异病同治、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等中医核心理论赋予科技内涵。

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许海玉介绍,该平台曾被用于研究化湿败毒方治疗新冠肺炎疫毒闭肺证的作用机制,明确了化湿败毒方改善新冠肺炎多个常见临床症状的潜在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并发现了该方对新冠肺炎疫毒闭肺证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干预潜能。

该平台包括的证候本体数据库整理了319个证候的编码、主证、次证、舌脉、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等信息,建立了《常见中医症状-人类表型本体对照表》,以及2650对中医证候-中医症状关联、1600对中医证候-中药方剂关联等,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中医证候-中医症状-基因-分子通路-分子网络-西医症状-疾病-方剂等跨尺度、多维度信息关联的检索和免费下载功能。

--网络关联定量计算方面,该平台以症状、基因、网络模块和网络密度等为特征向量,证实了同类证候在宏观症状表型和微观分子机制层面的相似度均显著高于不同类证候,且-对应的证候和方剂在宏观症状表型和微观分子机制层面的对应性也显著高于证候与随机组方。研究团队在平台中嵌入了以上述特征向量为基础的中医证候编码预测工具,其预测准确性可达80%;同时,还创建了-”“-”“---关联度评价功能模块,并以图形化方式呈现了中医证候、疾病、中药方剂的生物分子内涵和网络调控机制,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分类、分子基础的挖掘以及--关联机制的科学阐释提供了技术支撑。

四、海外资讯

(一)中马续签传统医学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3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传统医学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续签仪式以视频连线形式举行。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与马来西亚卫生部长凯里·贾马鲁丁出席仪式致辞并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备忘录上签字。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和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拉惹拿督·诺希万·再纳阿比丁出席了仪式。

于文明在仪式致辞中表示,此次与马来西亚政府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双边举措,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之后,中国政府与一带一路国家签署的第一个传统医学领域对外合作文件。

于文明指出,中国与马来西亚在传统医学领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201111月双方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传统医学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十年来成果丰硕。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救治新冠肺炎取得丰硕成果,也为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世界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他提出,下一步双方要落实好新一轮中马传统医学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为打造新型密切传统医学交流合作关系作出示范;要推动传统医学在两国的传承创新发展与应用,共同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应用传统医学作出示范;要加强传统医药抗疫国际合作,共同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示范。

凯里·贾马鲁丁表示,此次签约是两国政府在传统医学,尤其是在中医药领域合作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政府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马来西亚卫生部致力于发展传统医学,并将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努力改善民众健康和生活质量。马方希望能够与中方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促进在传统医学科技和监管等方面的交流,以推动马政府制定适当的政策和发展战略。

签署仪式结束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马来西亚卫生部就落实备忘录举行了双边技术合作会议,并共同协商建立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确定了共享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方案、派遣中国中医药技术人员赴马指导、实施第十一版国际疾病分类传统医学章节、分享中药和药材质量控制经验、起草制订马来西亚草药典、进行中药临床试验操作培训、帮助马方完善中药材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开展传统医药循证研究以及中药抗衰老研究等具体合作领域及相关项目。

(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关于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中医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鼓励成员国考虑中国的中西医结合模式有效管理当前疫情

331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的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贡献。报告中指出中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降低轻型和普通型病例转重率,缩短病毒清除时间和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临床预后。鼓励成员国考虑中国形成并应用的中西医结合模式(整合医学模式),有效管理当前疫情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全球疫情做好准备。

世卫组织传统、补充和整合医学处于228~32日期间,召集了来自13个国家的15名专家,评估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担任会议顾问。这次会议是继今年117日世卫总组织干事与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日内瓦举行高级别政策对话后,召开的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专题会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对世卫组织持续支持传统医学表示欢迎。他说中医药不仅在治疗非典时取得明显成效,而且是中国防治新冠肺炎、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时间选派中医专家赴武汉开展诊疗,总结筛选出三药三方等方药和治疗方法以抗击新冠疫情。这些治疗方法不断被优化以治疗新的病毒变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继续优化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努力从科学上解释疗效机制。中国愿意协助其他世卫组织成员国加强传统医学在其卫生系统中的作用。于文明说。

世卫组织整合医疗服务司司长鲁迪·埃格斯说,世卫组织认为传统和补充医学是整合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医学在世界各地备受欢迎,传统和补充医学是过去一年间各国从世卫组织网站下载材料次数最多的议题之一。中医药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希望会议帮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传统医学在应对未来疫情中的作用。

据介绍,截止到20222月下旬,世卫组织COVID-19研究数据库已经包含3986篇关于传统医学的文章和1441篇中医药相关文章。世卫组织还组织了关于传统医学和新冠肺炎的讲习班,与各国和专业组织分享传统和补充医学的知识和经验。

经过认真讨论,与会国内外专家形成结论:中医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且根据临床疗效判定指标显示对轻型和普通型病例尤其有效,表现在中医药能有效降低轻型和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的风险,且与单纯的常规治疗相比,纳入研究范围的中药在作为附加干预措施时,可缩短病毒清除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尽早使用中医药可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预后。

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已纳入研究范围内的中医药方法进行干预,不仅耐受性良好,其安全性相较于单纯的常规治疗亦相仿。

与会专家建议中国可对当前数据分析开展进一步优化,推动开展新的临床试验,并加强国际临床试验与合作。

与会专家建议世卫组织应及时与成员国分享此次会商的成果。鼓励成员国之间在临床和机理研究方面开展积极合作,考虑中国形成并应用的中西医结合模式(整合医学模式),并在其卫生保健体系和监管框架中考虑将传统医药干预措施,如中医药,纳入新冠肺炎临床管理规划中。

黄璐琦对有机会向世卫组织介绍中国中医药从业者在抗击新冠肺炎方面的努力表示感谢。他感谢专家们为改进中医药研究提出的宝贵建议,并强调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随时准备协助其他国家促进传统医学的使用。

(三)新疆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开展中医骨科交流

近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临床医学论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科、康复科等专家在国内主会场参会,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9家国立医疗机构专家在线上与国内医疗专家就骨科领域、康复医疗领域及中亚地区常见多发疾病的防治经验展开交流。

该论坛旨在进一步深化上合组织成员国在传统医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发挥中医学优势,搭建医学创新与合作新平台。新疆医科大学主动服务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附属中医医院打造成区域一流的中医诊疗中心,进一步带动区域性医疗服务发展,从中亚各国人民的健康需求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医疗技术的共同进步,实现周边国家在医疗领域的资源共享、智慧共享。

(四)云南向驻老挝同胞发放中药爱心药包

近期,云南省援助老挝核酸检测专家组到云南驻万象商务(企业)代表处、老挝中国总商会云南商会、老挝云南同乡会及老中银行等6家驻老企业、团体发放云南省委、省政府爱心药包,药包由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3种特色院内制剂组成,含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常用药品和外用药品。

期间,专家组实地了解各企业疫情防控情况,与企业人员开展座谈,专家组成员、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治医师施志强与云南驻万象商务(企业)代表处讨论了在老挝开展中医药推介活动事宜。

五、权威声音

“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4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评论:“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解读。”

“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药物研发,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培树一流品牌。”

——45日,河北省省长王正谱在石家庄市调研检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抗疫药物研发等工作时强调。

汇通中西医,诞生态靶辨治体系。态靶辨治模式,有机融合了传统中医的调态理念与现代医学的精准打靶策略,进而可以有效弥补中医弱、弱、弱的不足,推动中药在打靶和用量方面的精准化研究,拓宽中医对现代疾病的认识,为治未病的落地提供理论支撑。”

——4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在接受《中国中医药报》采访时表示。

“青蒿素是中国首先发现并成功提取的特效抗疟药,问世50年来,帮助中国完全消除了疟疾,同时中国通过提供药物、技术援助、援建抗疟中心、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向全球积极推广应用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为全球疟疾防治、佑护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4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致贺信时指出。

六、中医药文化

(一)新疆乌鲁木齐举办医疗博览会

近日,新疆医疗博览会在乌鲁木齐市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此次展会由新疆医院协会与新疆北展展览集团共同主办,展览面积6000余平方米。

本次展会设置了中医药展区、康养展区等六大医疗优势展区,来自全国的90余家医疗行业公司参加此次博览会。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理疗+互联网产品、康养产业形象工程等展览题材。通过面对面互动的方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搭建起群众、医疗机构与卫生健康企业三方沟通交流的平台。

(二)安徽阜阳市中医医院开展春芽生长贴创新诊疗

近日,安徽省阜阳市中医医院对适龄儿童开展春芽生长贴创新诊疗贴敷活动。

春芽生长贴是中医外治疗法的创新运用,将中药膏贴敷于相应穴位,可以通过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整脾胃功能,改善睡眠,有利于骨骼与肌肉的发育,从而达到助长目的。

中医院儿科医生还组织开展了有关春芽生长贴的健康科普小课堂,围绕春季防治疾病、滋补营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到场家长都受益匪浅。

(三)成都大运会中医药文化展示专题会召开:让世界感受中医药魅力

48日,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主持召开成都大运会中医药文化展示专题会议,详细了解中医药文化展示方案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意见。

杨兴平强调,成都大运会中医药文化展示方案总体可行。下一步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更直观、更注重体验,通过新媒体、VR(虚拟现实)等科技展示手段,做好宣传分享、展示传播。省级主管部门要把支持配合大运会筹备工作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与成都市一道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层级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把中医药文化展示好,把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医疗保障等各项工作落实好,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官员和媒体记者感受到中医药魅力。

七、中医药产业

(一)湖北着力打造中医药三个高地

近日,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召开2022年全省卫生健康专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将中医药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入现代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着力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中西医结合高地中药材产业高地

会议明确,为打造三个高地,湖北省要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完善中医药项目价格、优势病种付费、院内中医药制剂备案和报销等政策,鼓励提供中医药服务。争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加快推进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县办中医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国医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三个全覆盖。要实施综合医院中西医临床协同发展行动,推动全省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面设置中医科,全面落实四有工作要求。建设10个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诊疗中心,推广一批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推动完善中药材种子评定、食药物质开发、中药材趁鲜切制、质量追溯等政策措施。实施中医药龙头企业和大品种支持计划,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开展十大楚药推介活动,培育打造一批中医药名企、名品、名牌

(二)《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公开征求意见:支持与港澳开展中医药产学研合作

日前,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条例》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强化人才支持,推动中医药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快和促进该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条例》包含892条,确定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中医药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在提升中医药服务方面,《条例》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完善由中医医疗机构、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科室、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组成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至少在本市每个行政区举办一家公立中医综合医院或者中西医结合医院。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以及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等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

在大湾区中医药合作方面,《条例》明确,支持与港澳开展中医药产学研合作,探索与港澳在人才培养、中医药科学研究、产业发展方面重点合作。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医医疗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本市合作建设中医名医诊疗中心、中医药研究机构、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服务提供者设立的医疗机构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使用已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上市的中药。

在公共卫生应急方面,《条例》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西医协同防治机制,加强中医药应急药品、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战略储备。市、区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急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优势和作用,确保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预防、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

(三)浙江发文推进中医药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开展国家中医药综改示范区建设

近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事业优质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7方面26项重点任务,明确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增强中医药服务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整体能力,深入开展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意见》提出,构建高水平中医药服务网络。强化中医药骨干网络建设、强化基层中医药基础网络建设、强化中医药应急网络建设。至2025年,100%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10%以上的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提供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供给。推进中医药高地建设、中医特色医院建设、特色康复能力建设、名医堂建设,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提升以及推进中药饮片规范使用。至2025年,三级中医医院和二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分别达100%80%,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

《意见》明确,打造高协同中西医结合模式。加强非中医类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加强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模式创新、加强中西医结合协作能力提升。至2025年,形成50项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技术。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重视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通过专题研修、集中学习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

《意见》提出,构筑高能级中医药创新主体。聚焦中医药数字化改革、中医药科创平台建设、中医药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医药科学研究,建立中医处方标准化体系和数据服务平台。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行动。实施高标准中医药发展重大项目。实施中医药千方百剂、中医药千科培育百科帮扶等项目。优化高效能中医药服务良好环境。健全组织领导、健全正向激励机制、考核评估体系,健全中医药评价机制。

(四)广西实施儿童中医药保健提升行动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印发《广西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实施儿童中医药保健提升行动,加强儿童中医药服务,推进儿童中医保健进社区进家庭。

《方案》明确,在县级以上公立中医院普遍设立儿科,有条件的地市级以上中医院应当开设儿科病房。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能够提供儿科中医药服务,自治区级和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儿科。儿童医院能够提供儿科中医药服务,三级儿童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儿童医院应当设置中医儿科。鼓励建设中医经典病房,支持开展儿科无针病房试点。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儿童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建立儿科中西医协作诊疗制度。加强儿科中医药人才培养,积极推广应用小儿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强化中医药在儿童医疗保健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医适宜技术试点。

同时提出,鼓励中医医疗机构或有条件的妇幼保健机构牵头成立妇幼(儿科)中医药联盟,积极推进中医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普及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提升群众中医药保健意识。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85%以上。

(五)湖南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吸引生产要素向中药产业区汇集

48日,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湖南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围绕湘产中药材品质品牌,中药材研发、加工、生产,中药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政策举措。

2021年年底,湖南成为首批获准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7个省份之一。在此基础上,《若干措施》明确,鼓励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和试点县先行先试,加强政策引领,吸引资金、项目、人才、技术、产品等生产要素向中药产业园区、道地药材生产区域汇集。

《若干措施》在促进产地加工与中药炮制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政策再加码,鼓励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一体化。提出制定湖南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品种目录、指导意见和技术标准,认定一批中药材趁鲜加工基地并示范推广。鼓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申办中药饮片专营批发企业。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前提下,推进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之间的仓储协同。

继湖北、山东、河北等省份开展中药饮片委托生产试点后,湖南也在《若干措施》中明确,允许部分中药饮片委托生产,提出制定《湖南省中药饮片委托生产管理办法》,对部分生产工艺复杂、生产过程技术水平要求高、生产成本高的中药饮片品种(如煅制、制炭、发酵、蜜炙、蒸制等),允许中药生产企业之间互相委托生产。

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若干措施》提出要构筑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收集平台,研究优化依法豁免非临床药效学研究及部分临床试验的管理机制,加强政策指导和服务,及时跟进中药审评动态,最大限度支持中医优势病种的中药新药开发。

《若干措施》还提出,加大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依托省市级医院和有条件的中药企业创建区域中药制剂中心,开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委托配制、调剂等服务。医疗机构制剂委托配制备案有效期延长至3年。扩大优质特色中药制剂调剂使用范围,鼓励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全省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内调剂使用。

(六)四川推进国家中医药综改示范区建设: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长黄强任组长

日前,为统筹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四川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任组长。

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政协副主席甘霖,副省长杨兴平,省政府秘书长胡云、副秘书长钟承林,省中医药局局长田兴军任副组长,省委宣传部、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财政厅等24个省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四川省中医药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的成立将有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有效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推出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成果,切实把示范区建设成为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创新发展的策源区,中医中药协同发展的样板区,区域协调、共建共享的领先区。

(七)《2022年北京市老龄健康工作要点》印发: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不低于七成

为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2022年北京市老龄健康工作要点》,围绕持续全面深化医养结合、进一步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等工作要点,提出22条具体举措,其中明确到2022年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不低于70%

《工作要点》要求,发挥好中医药在老年健康中的作用。完善中医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的合作机制,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辐射。到2022年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不低于70%。持续推进北京中医药健康养老身边工程。继续加强中医健康养老护理员及其师资队伍建设,探索职业化发展路径。

《工作要点》提出,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规范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2022年底,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不低于50%。针对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能老年人行动不便、多病共存的特点,提升老年人就医获得感。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继续在各区综合医院、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院等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建设率达到85%

(八)四川泸州打造中医药康养全产业链

日前,四川省泸州市政府印发《泸州市南翼地区优势优先特色发展总体方案》。

南翼地区指叙永县、古蔺县,辖区内有许多天然药材资源。方案提出,大力发展文旅康养,统筹文旅、农业、运动、中医药四大康养业态,依托乌蒙药库道地中药材,发展以赶黄草、天麻为代表的中药材加工,开发药膳、药酒、茶饮、保健品等中医药文创旅游特色商品,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等特色服务,鼓励医疗机构与山地康养项目合作,打造医疗康养全产业链。

(九)2022年广西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保障中医药传承创新可持续发展

412日,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黄俊华作批示。

黄俊华在批示中指出,全区中医药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抗疫、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加快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助力健康广西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强调,全区中医药系统要抓住历史契机,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高质量发展。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学科、人才、基地三大创新建设,高质量建立完善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研守正创新、中医药政策支撑等五大体系。坚持中西医并重,着力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发挥中医药优势,着力做好疫情防控;全面深化医改,着力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立足丰富资源,着力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大支持倾斜力度,进一步保障中医药传承创新可持续发展。在健康广西建设中进一步支持中医药发展,优化中医药发展环境。

会议要求,2022年,全区中医药系统要聚焦疫情防控、体系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法治建设、文化传播等七项重点工作,统筹疫情防控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构建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造特色人才队伍,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不断释放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十)北京将优化调整医院制剂、中药饮片支付范围

日前,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若干措施》,提出要优化调整北京市医院制剂、中药饮片等支付范围,制定医保药品管理措施。

根据《措施》,北京将健全重大疫情医保支付政策,在突发重大疫情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医保基金先预付、后结算;在全市范围内推开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规范发展,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院等医疗机构纳入协议管理。

(十一)浙江省政府发文:支持浙江中医药大学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

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浙江中医药大学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以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为目标,对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要求,推动浙江中医药大学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早日成为高校党建工作排头兵、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新高地、中医药事业发展领跑者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生力军。

《意见》要求,浙江中医药大学应紧紧围绕八个一流工程,致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聚焦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科优势,通过优先建设和重点投入,显著提升学科实力,加快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实施一流人才培养工程,构建中医思维+”的育人模式,实施浙派中医人才师承培养计划,开设本科直博实验班、中医师承班;实施一流科研推进工程,深化对浙派中医浙产中药的研究,着力提高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的能力;实施一流师资引育工程,加大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育力度;实施一流附院打造工程,重点建设附属医院10个左右区域领先、国内一流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推进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等建设;实施一流设施提升工程,适应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建成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的智慧校园基础设施体系;实施一流对外交流工程,推进国际化内涵发展,拓展中医药技术研发出口领域;实施一流党建统领工程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大力推进高校党建四个融合行动和抓院促系、整校建强工程。

(十二)上海市体育局发文:推广中医健身功法辅助新冠治疗

413日,上海市体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体育系统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大力推广八段锦、太极拳等健身功法,以达到辅助新冠治疗的目的。

《通知》要求,广泛动员和组织志愿服务人员,通过线上视频教学和线下送教等方式,大力推送推广八段锦、太极拳等健身功法,帮助在方舱医院和集中隔离点的收治人员的辅助治疗,通过锻炼调神调心,促进心肺功能康复。《通知》还附带了《关于在方舱医院推广八段锦、太极拳运动的工作方案》,要求在具备条件的场所,分别组织八段锦、太极拳(如八法五步)项目的指导员和志愿服务人员,深入方舱医院等进行现场指导。

(十三)《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印发:加快云药之乡提质增效

日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聚焦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健康产品领域,加快现代中药制剂大品种培育,加快推进中药材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到2025年,中成药和中药饮片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50亿元和150亿元。

《规划》提出,要做强品种,着重在中药大品种、中药创新药开发等方面持续发力,重点依托昆明、玉溪、楚雄、大理、文山等州市发展现代中药,在昆明、楚雄、文山、昭通等道地药材主产区,布局建设中药饮片生产基地,形成10家以上中药饮片生产品牌企业和100个以上品种的配方颗粒地方标准。建设三七特色产业集群,把三七打造成为全国第一中药品牌。提升三七提取物发展水平。开发一批以中药为原料、具有替代抗生素作用的兽用中药制剂。

《规划》明确,要做优品质,加快推进中药材优质原料基地建设。控制种植规模,创新种植模式,推广原生境种植,提升药材品质,科学发展三七、灯盏花、滇重楼等原料大品种。加强中药材驯化种植及良种选育繁育,提升建设50个道地优势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00个中药材良种保障性苗圃基地和100个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发展乡村振兴一县一业中药材种植(养殖)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绿色种植”“生态种植”“林下种植”“仿原生境种植。加快云药之乡提质增效,提升建设60个以上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优质中药材产区。打造十大云药品牌。开展中药材药理药化、功效、安全性评价等物质基础研究,开发一批新食品原料。

(十四)《青海省中医药条例》将于今年61日起施行:加大少数民族医药扶持力度

近日,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青海省中医药条例》,共853条,自202261日起施行。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发展中医药提供必要条件和保障,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本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医药作用,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

在中医药服务方面,《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医医疗机构应坚持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传染病防治体系,建立健全中西医协同机制、中医药参与应急救治工作协调机制,将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纳入紧急医学救援队伍。

在中药保护与发展方面,《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应建立中药材资源、野生中药材物种分级保护制度,设立本省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名录,加强本省特有药用动植物和野生药用动植物的保护、繁育和研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支持中药生产企业自主研发,或者基于古代经典名方、验方、秘方开发,以中药制剂为基础与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发中药新药,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中药品牌。

在中医药教育与科研方面,《条例》要求,省人民政府应支持高校、医疗机构等发展中医药教育,形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应组织科研院所、高校、医疗机构和中药生产企业,针对常见病、多发病、高原病等开展中医药防治研究。支持少数民族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攻关,形成和推广疗效显著的防治方案、技术成果。

在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方面,《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支持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博物馆和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省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健全青海省名中医评审机制,组织遴选具有本省特色的中医药学术传承项目和传承人,为传承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条例》还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十五)中药成为福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近日,福建省政府印发《福建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将中药列为该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明确推进中药材产业提升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技艺等传承与保护;提升中药材及天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推广合成生物技术在中药活性物质生产中的应用;加快中药材生产加工工艺、流程标准化、现代化;加快创新型、改良型中药和经典名方研发;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道地中药材产品,延伸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相关产业链。

《实施方案》提出,开展优势中药材质量标准提高工作,实现道地闽产中药材福九味品种及栀子、泽泻等生态种植,打造若干道地药材大宗品种种植(养殖)基地,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药生产企业进行中药饮片(含配方颗粒)科研、生产及临床使用,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制定道地中药材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并给予相应奖励。

《实施方案》还提出,优化医保服务体系,鼓励临床医疗机构使用福建省中药独家品种;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持建设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打造结构合理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梯队。

(十六)山西:提高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传承保护能力

近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对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作出要求。

《方案》明确,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方面,加快传统医药类项目传承基地的建设,加强传承基地与院校合作,创新师承模式,鼓励获国家保密配方保护或专科特色的项目单位积极研发新产品,设立集中医诊疗、产品销售、养生体验于一体的康养馆(中心)。

《方案》还明确,鼓励省内职业院校积极打造非遗精品课程,会同项目保护单位创建一批演艺类、技艺类、医药类、民俗类研培实践基地。

(十七)《北京市西医医师学习中医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培养西医医师中医思维和临证能力

日前,为加强对北京市西医医师学习中医(以下简称西学中)的管理,规范培训及执业相关事宜,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制定并印发《北京市西医医师学习中医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西学中应以中西医结合、中西医优势互补为基本方针,以培养西医医师中医思维和临证能力为基本原则,坚持培用结合、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办法》共十七条,指出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并在本市医疗机构注册执业的西医医师(获得短期行医许可证的港澳台医师、外国医师除外),在北京地区参加西学中培训以及考核合格后在执业范围内使用与专业相关中药饮片和中医技术等活动,适用于本办法。

《办法》指出,申请开展西学中培训的机构应同时具备如下条件,一是在本市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身份,业务范围或经营范围包括培训和涉及中医相关事项的机构;二是具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中医理论培训师;三是以区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或者具备独立中医临床门诊的二级综合医院作为本机构明确的中医临床实践基地。

符合申报条件的机构拟开展西学中培训的,应当在每次开班前3个月内填写《北京市举办西医师学习中医培训申报表》,向市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根据申报机构的《北京市举办西医医师学习中医培训申报表》及相应证明材料,在20个工作日内对培训进行认可。经认可后,培训机构可公开招收学员。

《办法》强调,西学中培训应按照《北京市西医医师学习中医培训大纲》制定实施方案及教学计划,培训方式采取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不少于850学时(45分钟/学时)的培训内容,其中理论学习不少于550学时,临床实践不少于300学时。西学中培训教师应具有中医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备五年以上教育或临床带教工作经历,并熟练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理论教学师资应同时具备教师资格。

为认真组织培训,并加强培训的过程管理,《办法》提出,要建立学员档案,加强过程考核,严明培训纪律,强化效果反馈。市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对培训机构实施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培训机构管理松散、未严格执行实施方案及教学计划等情况,市级中医药主管部门下达整改通知。培训机构被下达整改通知累计一年超过3次的,一年内不得再申请开展新的西学中培训。

《办法》规定,培训期满,培训机构应向培训合格的学员颁发培训证明,同时将名单上报市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统一申请结业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与综合笔试,结业考核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市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向成绩合格的西学中人员颁发西学中结业考核合格证,并将上述医师的相关信息纳入医师执业注册管理系统中。

《办法》明确,执业机构应加强对取得西学中结业考核合格证西医医师的管理,其开具的中药饮片处方应纳入中药处方点评中,并组织其参加中医药专业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取得西学中结业考核合格证西医医师定期考核应增加中医药相关内容。


上一条:2022年中医药信息第5期

下一条:2022年中医药信息第3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