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医药信息第5期

时间:2022-06-08 08:30:26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5


一、重大事件

二、兄弟院校 

三、科研动态 

四、海外资讯 

五、权威声音 

六、中医药文化 

七、中医药产业 

一、重大事件

(一)《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印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优势和作用

近日,为引导鼓励各地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明确了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的创建目标、创建范围、创建标准、工作流程,并在创建标准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优势和作用。

《方案》明确,创建范围包含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区、市)、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3个项目。示范机构创建活动每2年开展一次,每次创建示范机构约100个(含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在创建标准方面,《方案》强调,对于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区、市)、示范县(市、区),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产品和服务,增强社区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优势和作用;对于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要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为老年人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养生保健等健康养老服务。

(二)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2021-2025年)》印发促进中医护理进一步向基层和家庭拓展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完善护理服务体系、推动中医护理发展等七项主要任务,明确到2025年,护理内涵外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老年、中医、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供给显著增加。

《规划》提出,健全完善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和技术操作标准。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持续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质量,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医护理进一步向基层和家庭拓展,向老年护理、慢病护理领域延伸。强化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切实提高中医护理服务能力。

《规划》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护士队伍数量,特别是从事老年护理、儿科护理、中医护理、社区护理、传染病护理和安宁疗护工作的护士以及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护士数量。

(三)中央财政下达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补助资金超35亿元

日前,财政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了2022年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补助资金35.63亿元,比上年增加15亿元,增长7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振兴发展。2021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对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作出了具体安排。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加强资金统筹,加大力度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点支持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平台建设计划、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等6类重大工程项目。

据了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会同财政部进一步加强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集中力量推进中医药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实施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不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四)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选出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通知,公布了1299名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2605名继承人名单,以及544名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师承教育人才培养经典项目。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遴选从事中医临床、中药实践工作30年以上的主任医师(药师)为指导老师,每位指导老师带教2名45周岁以下、中级以上职称的继承人,旨在通过为期3年的跟师学习,培养一批能够很好地继承掌握发扬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继承人。该项目自1990年启动实施,已顺利完成6批,共遴选指导老师3400余名,培养继承人6500余名,为促进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培养中医药特色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主要面向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开展建设,通过开展为期3年的人才培养、传承工作、条件建设等,深入挖掘研究、传承推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培养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团队和传承人。截至2021年,已累计建设传承工作室1482个,成为弘扬医风、传承技艺、服务百姓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师承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活态传承的重要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均对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增加多层次的师承教育项目,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长期坚持推进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传承工作室建设等项目,将是中医药师承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五)多项中医药内容纳入《“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部署开展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作用机制及针灸作用原理研究,强化中医疗效判定与机制研究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多项中医药内容纳入其中。

在大力夯实生物经济创新基础方面,《规划》明确,开展前沿生物技术创新。部署开展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作用机制及针灸作用原理研究。深化生物经济创新合作。推进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检测、医药研发服务、中医药、互联网诊疗等产品和服务走出去,鼓励生物企业通过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等方式加快融入国际市场。

在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方面,《规划》要求,提升疾病诊断能力。强化中医疗效判定与机制研究,推动中医药理论的传承创新。提高临床医疗水平。把优秀传统理念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集成推广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和模式,协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在积极推进生物资源保护利用方面,《规划》明确,开展全国农作物、森林、草原、畜禽水产、中药材等生物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基于传感技术的环境监测和预警平台,拓展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在生物资源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实现对野生动植物、农作物、中药材等资源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建立全国和区域性农作物、林草、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建立生态种植体系,合理布局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农林生物质原料生产基地、种苗培育基地,提高种植繁育良种化、智能化水平。

在加快建设生物安全保障体系方面,《规划》提出,强化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科技支撑。加快重大疫情防控相关疫苗、中西医药品、检测试剂等产品的审评审批,提高监管系统信息化水平。

在努力优化生物领域政策环境方面,《规划》要求,探索建立符合中药特色的新药开发和审批体系。用好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药品与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分中心,鼓励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在细胞治疗、中药和中医医疗器械注册监管等领域开展改革试点。

《规划》还提出了生物经济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生物医药技术惠民工程、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生物经济7项重大工程。在生物经济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中,《规划》要求在重大传染病防控、重大疾病防治、林源医药、中医药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共性技术平台,支撑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建设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抗体药物、中药等质量及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在生物医药技术惠民工程中,《规划》要求提升中医药质量。选育一批中药材良种,从源头加强中药质量保障,推动传统中药材种植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中药材生态种植体系。开发一批优质中药,支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建设中医药标准物质库、质控标准体系、信息数据平台。

(六)教育部介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基本建成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5月17日,教育部召开第二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年来,教育部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从教育思想、发展理念、质量标准等人才培养范式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在深化新医科建设方面,将师承教育融入中医药人才培养全过程,基本建成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医学生培养的道术、仁术、学术、技术和艺术,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医教协同构建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国家制度。支持11所高校开展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推动“医学+X”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七)多家中医医院入选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公布《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等多家中医医院在列。

入选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中医医院分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阳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

根据项目筹备和推进情况,部分暂不能达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要求,但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纳入“辅导类”名单,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储备项目纳入下一批评估范围。其中,浙江省中医院包头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鄂尔多斯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黑龙江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西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等中医医院在列。

(八)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规划》部署了包括“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内七个方面的任务,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作用,夯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基础。

《规划》明确了2025年发展目标,包括中医药独特优势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健全、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等。在具体指标设定上,《规划》提出,到2025年,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比例达到90%。

《规划》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作用。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提升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优势专科和县级中医医院特色专科服务能力,力争全部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丰富中医馆服务内涵,促进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康复服务模式。建立和完善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与模式。推进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发展,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

《规划》强调,夯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基础。开展中医药活态传承、古籍文献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升中医循证能力。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快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研发。加强中药质量保障,建设药材质量标准体系、监测体系、可追溯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机制。

在部署提高重大疫情救治能力方面,《规划》提出,提高中医疫病防治能力,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留观室服务能力。

在深化医改方面,《规划》提出优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在完善卫生健康法治体系方面,《规划》提出加快推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等制修订工作;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规划》提出,深化中医药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此外,《规划》还在高端医疗装备及健康用品生产制造、健康保险产品供给等方面对中医药工作提出要求,重点发展健康管理、智能康复辅助器具、科学健身、中医药养生保健等新型健康产品,推动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鼓励围绕特需医疗、前沿医疗技术、创新药、中医治未病等服务,增加新型健康保险产品供给。

(九)2022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公布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5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从4个方面提出21项具体任务,将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国家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多项中医药工作。

《任务》要求,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开展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试点,推动中医特色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推进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和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为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任务》提出,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发挥省级高水平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市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等。

《任务》强调,要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强综合监管。

为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任务》指出,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医防协同,推进实施癌症、脑卒中、心血管病、慢阻肺等重大慢性病高危筛查干预项目。推进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共管试点,完善慢性病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和服务模式,推进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确保完成到2022年的阶段性目标任务等。

《任务》要求,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加强公立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协同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医养结合示范项目等。

二、兄弟院校

(一)云南首个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上线

近日,“云南中医药大学古籍数字图书馆”上线。该古籍数字图书馆由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历经3年多时间建设,是云南首个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目前上线云南中医药大学珍藏数字化古籍288种、2000余册。

云南中医药大学是云南省目前中医药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收藏最多、最全的单位。学校图书馆的“滇文轩”和“中医西学博物馆”目前有馆藏中医药古籍和特色文献约1.8万册,涵盖了医经、本草、方书、医史、针灸、养生、医案医话及临床等各科古籍以及文献。其中,以纳西东巴经、傣族贝叶经、彝族毕摩经等为代表的云南少数民族医药特色文献是云南省图书馆中收藏最全、最多的。

据悉,云南中医药大学古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仍在持续进行中,今后会分批对古籍数据进行补充和更新。

(二)福建中医药大学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与西班牙巴里亚多利德大学合办4年制护理学专业

近日,福建中医药大学与西班牙巴里亚多利德大学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该合作项目通过引进西班牙巴里亚多利德大学优质师资和优质课程等教育资源,建立由中西双方联合组成的教学和管理团队,共同开展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开阔国际视野、适应我国和福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护理学专业人才。该项目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2022~2026年每年进行一期招生,每期招生人数为120人,学制4年,采用“4+0”培养模式,学生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完成全部学业,符合毕业条件和学位授予条件者,获得福建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近年来,福建中医药大学积极实施开放兴校战略。此次该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获批和举办,对于进一步提升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特色和国际化水平,推进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提升学校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安徽中医药大学启动大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活动

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少荃湖校区药用植物园举办了以“快乐劳动、幸福成长”为主题的2022年大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启动仪式。

该校药学院老师杨青山对大学生们进行现场培训,简要介绍了野老鹳草、白茅、喜旱莲子草、山莴苣、翅果菊等药用植物的辨识知识和杂草清理要求。学生们按照分组,迅速开展劳动,翻土、铲草、拔草、搬草、运草,分工协作,互相配合。

该校领导和老师一边劳动,一边和同学们交流,向同学们描述自己年轻时候拔草、插秧、收割稻麦等劳动场景,鼓励广大同学们要从自我做起,强化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江西中医药走进保加利亚”线上交流项目开班

5月16日,江西中医药大学与保加利亚索非亚医科大学共同举办“江西中医药走进保加利亚”线上交流项目开班仪式。

开班第一讲,江西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颜春明,从针灸在国外的发展及现状出发,讲授了针灸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结合针灸常用穴位讲解了人体经络。颜春明还示范讲解了预防、治疗常见病的穴位及针法,并进行线上答疑。索非亚医科大学教师代表米海尔表示,此次线上交流让他对中医药有了进一步了解,非常期待下次课程。

“江西中医药走进保加利亚”线上交流项目是今年江西省与保加利亚在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深化交流合作的重点项目。项目前期将针对保加利亚师生开设5期中医科普系列讲座,所有讲座实行英文线上授课,授课内容涵盖针灸、热敏灸、拔罐、中医推拿、中医膳食养生和中医香疗等。

(五)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签订协议共同开展天回医简等文物研究

5月18日,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搭建中医学与考古学交叉融通的桥梁,成都中医药大学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开幕仪式暨成都中医药大学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宣布未来在学术研究、平台建设、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围绕以天回医简为代表的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的研究和利用等将成为未来合作重点。

“天回医简”的一线科研人员带来了一场以“天回考古——与上古的对话”为主题的学术访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谢涛讲述了“天回考古”背后的故事;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谭红兵讲述了该校在中医药文物策展、中医药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展的工作;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柳长华解读了“天回医简”的源流考证及现代化研究等内容,引导大家感知“天回医简”的前世今生和学术传承,并与现场师生开展互动交流。

此外,该校还在学校李斯炽广场开展了天回考古文化体验和宣传活动,让师生近距离了解“天回医简”的发现和整理研究过程。

三、科研动态

(一)针灸疾病图谱研究观点登上《时代周刊》

近日,美国《时代周刊》(TIME)发表了题为Why Acupuncture Is Going Mainstream in Medicine(《为什么针灸正在成为主流医学》)的文章。文章报道并引用了广州中医药大学许能贵团队于2022年2月25日发表在国际医学顶尖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上的针灸疾病图谱研究观点。

文章指出,对于临床应用来说,推广针灸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日益增多的针灸临床实证研究、应用推广,以及主流医学界越来越开放的态度,这些因素都推动了针灸逐渐成为某些病种的主流疗法之一。

文章报道并引用了许能贵团队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题为Evidence on acupuncture therapies is under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health policy(《基于临床证据体的针灸疾病图谱研究》)论文的研究观点。文章引用到:该论文制定了全球首个针灸临床证据图谱,解决了目前针灸的优势病种与潜力病种分类不清的问题,目前有较可靠的临床证据支持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颈肩痛、肌筋膜痛、纤维肌痛、非特异性腰痛、血管性痴呆、妇女产后泌乳、过敏性鼻炎8种疾病最有优势,这极大地推动了针灸疗法的应用推广与研究定位。

对针灸地位进行报道并引用许能贵团队研究论文观点,《时代周刊》的报道有助于提高了针灸的国际影响力及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激励中医药行业开展更加严格规范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二)2022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难题发布

5月2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2022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难题,共3类8项。

其中包括前沿科学问题“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新冠肺炎)的机制是什么?”“高品质道地药材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中医药抗耐药菌的机制是什么?”“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认知和干预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四项;产业技术问题“如何构建彰显临床价值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如何以质量均一为目标提高中药制剂智能化制造水平?”两项;工程技术难题“如何构建中医药维护脑健康的关键证据体系?”“如何构建面向基层医疗的中医智能化诊疗系统?”两项。

2019~202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连续三年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征集工作,共遴选出18项问题难题公开发布。202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获中国科协“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征集发布2020年度优秀成果单位”奖。

(三)《海外疾病中医药防护指南》出版

近日,《海外疾病中医药防护指南》新书发布会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该书初步形成了海外疾病中医药防治策略框架。

该书共分六章,围绕海外人员身心健康,分别探讨了中医药海外发展与应用概况、海外常见病的中医药防治、海外地方病的中医药防治、公共卫生疾病和中医药防治、海外中医药养生保健、海外疾病的中西医防护等内容。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潘华峰介绍,该书是面向境外留学人员和有一定汉语基础、热爱中华文化的世界各国人民的中医药保健科普书籍,弥补了面向境外留学人员和外籍人士的中医药科普书籍的空白,旨在使读者正确认识和应用中医药。

(四)研究揭示中药复方治疗多囊的药理机制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青春期和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性疾病。近日,国际英文学术期刊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传统医学研究》)刊登了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首席讲师孟炜团队的研究成果《中药配方Kun-Tai-1A治疗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理疗效》,证实中药配方“坤泰1号”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在降低血清雄激素分泌,改善卵巢病理方面的作用。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大鼠的雌激素信号转导和一氧化氮调控可能与这些治疗作用密切相关。

据介绍,“坤泰1号”方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俞瑾的临床验方。研究证实,“坤泰1号”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确切治疗作用,研究者分别使用“坤泰1号”方(KT1S)、“坤泰1号”方的优化方(KT1A)及其颗粒制剂(KT1G)对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进行治疗,测定其血清睾酮、促黄体激素、抗苗勒管激素、雌二醇水平,测定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比值,并进行卵巢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坤泰1号”方相关剂型均可降低PCOS大鼠的体重和卵巢重量,降低PCOS大鼠卵巢和子宫指数,纠正PCOS大鼠血清雌、雄激素水平的异常,改善PCOS大鼠卵巢病理变化。

为了解“坤泰1号”方在PCOS发病机制中的可能机制,网络药理学被应用于识别其配方的活性化合物,预测潜在机制。研究者从传统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和传统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中共收集到1381个化合物的靶基因,在geneecards、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和PharmGKB数据库中收集1102个PCOS-相关靶点,映射取交集得到共有靶点169个,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表明,“坤泰1号”方通过其中的4′、7-二羟基黄酮、青藤碱A、槲皮素、8-异戊烯基山奈酚和木犀草素而增强雌激素信号通路,从而发挥作用治疗PCOS。

四、海外资讯

(一)菲律宾首个现代医学中心中医部揭牌

近日,菲律宾光坦纪念医院中医部暨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光坦医院分部揭牌,这是菲律宾现代医学中心首设中医部。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致辞表示,中国驻菲律宾使馆愿与各方一道努力,推动中菲医药卫生领域交流合作深入发展,促进中医药与菲律宾传统医药互学互鉴,为保障人民健康、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菲律宾卫生部传统及替代医学研究院总干事德古兹曼博士致辞表示,支持菲政府的传统医药发展战略,推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互补,为大众健康福祉作出贡献,肯定了中医药参与菲律宾新冠肺炎的防治和贡献。

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菲方主任暨菲律宾光坦纪念医院中医部主任郑启明介绍,疫情期间,该中心开展近30场讲座,并以中医药防治4000余人次。并促进了菲律宾卫生部设立中医认证委员会及中医标准的制定和颁布。

(二)二〇二二金砖国家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召开

2022金砖国家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于5月11日在北京和福建漳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行。金砖国家传统医药主管部门官员及专家,围绕“加强金砖国家传统医药合作,携手抗击新冠疫情,共同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一致通过《2022金砖国家传统医药合作在线倡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德金、巴西卫生部副部长桑德拉·巴罗斯、印度传统医学部特别事务次长普拉莫德·帕塔以及俄罗斯卫生部国际合作与公共关系司副司长阿列克·索宁等嘉宾在开幕式上致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主持开幕式。来自中国、印度、南非、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国家的官员代表和传统医药专家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于文明在致辞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全面、深度参与中国疫情防控救治,应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控救治效果非常显著。今年2月28日至3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评估专家会议,对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进行评估并在随后发布了专家评估会报告。报告指出,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是安全的、有效的,建议各成员国借鉴和推广。他表示,本次会议将进一步奠定金砖国家在传统医学领域的合作基础,进一步推动传统医学在改善全球卫生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助力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

李德金指出,福建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出一批名医、名科、名院,发挥中医药在疾病诊治、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取得了明显成效。此次会议为金砖国家搭建了传统医药交流平台,将有利于推动传统医药服务参与金砖国家卫生健康治理,福建愿为此贡献自己的经验和力量。

桑德拉·巴罗斯首先祝贺中方成功主办了此次高级别会议,并指出巴西卫生部一向高度重视传统医药,充分发挥传统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巴西希望与金砖各国在传统医药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携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为传统医药的发展和人类健康福祉做出贡献。

普拉莫德·帕塔指出,传统医药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印度传统医学部重视全球整合型医疗的发展,相信金砖国家的合作平台与机制能够促进传统医药的长远发展。

阿列克·索宁表示,《2022金砖国家传统医药合作在线倡议》的发布一定能够推动金砖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落实第十二届金砖国家卫生部长视频会议所达成的一系列共识。并表示愿意借助金砖国家的平台,向各国介绍关于俄罗斯在民间医学和传统医学方面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开展学术探讨和交流,共同促进传统医药发展。

2022金砖国家传统医药合作在线倡议》呼吁联合开展对传统医学防治新冠肺炎等重大感染性疾病相关研究工作,发挥传统医学在疫情防控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传统医学进一步参与全球疫情防控提供更多借鉴和参考,增添更多有力武器。金砖国家将在传统医学医疗、教育、科研以及药材资源方面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建立金砖国家间人才培养与交流机制,以多种形式培养传统医学国际化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漳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王进足、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进明与金砖各国的学者专家就“金砖国家传统医药合作”“传统医药在抗疫中的作用”两个议题进行了分享交流。来自印度、南非、巴西、俄罗斯的传统医药专家,也就本国传统医药在抗疫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开展了学术探讨和交流,并对未来加强传统医药领域交流合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三)中医药走进纳米比亚大学“国际中文日”活动

近日,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馆主办的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在纳米比亚大学举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中国(浙江)第14批援纳米比亚医疗队在现场讲解中医知识,推广针灸、推拿、火罐、刮痧、贴耳穴等多种中医外治疗法。

据悉,该医疗队自2021年7月初抵达纳米比亚以来,积极参与到纳米比亚当地医疗活动以及抗疫工作中,出色地完成了保健和日常门诊的任务,并为感染新冠肺炎的在纳华人开通了24小时电话及微信咨询通道,开展远程诊疗、送医送药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康复。今年3月,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馆授予该医疗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四)四川-尼泊尔中医药线上交流会成功举办

为持续推动四川中医药与尼泊尔传统医药深度合作,近日,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与尼泊尔中国经贸协会共同举办四川-尼泊尔中医药线上交流会。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洪流,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尼中经贸协会主席阿努伯出席交流会并致辞。

田兴军表示,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推进四川和尼泊尔在传统医学领域的深度合作,四川中医药人愿与尼泊尔群众共享资源与信息,共同抗击新冠疫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为尼泊尔群众提供优质的四川中医药健康服务。阿努伯在致辞中指出,此次会议签署的《中尼联合设立远程医疗培训中心谅解备忘录》,是促进合作的又一重大举措。他表示,将继续为双方提供有效支持,推动相关计划尽快实施。

会上,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和尼泊尔传统医药研究培训中心的相关代表分别介绍了两家单位当前对外交流情况与合作模式,双方学者围绕传统医药在新冠肺炎中的治疗与应用进行了学术交流。

五、权威声音

要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大力促进高水平传承、开放式创新和中西医协同,逐步消除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要坚持需求牵引、市场导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养老养生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大程度激发中医药市场竞争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要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协同营造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提升全社会中医药认可度,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要强化组织保障,确保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

——日前,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殿勋出席湖南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工作推进会议时强调。

不断提升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

——5月13日至14日,江西省省长叶建春在抚州调研考察建昌帮炮制技艺的传承和智慧中药房的创新时强调。

要从育苗种植、功能开发、加工贸易等全产业链,完善发展规划,出台支持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引进龙头企业,打造地理标志,探索推动南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5月24日,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屯昌县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

六、中医药文化

(一)浙江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与学子“云端”面对面

“五·一”小长假期间,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与浙江省教育发展中心联合举办《浙江中医药博物馆“五·一”云直播》活动,与全校青年学子通过视频的方式在“云端”相聚,为在校的3万余名师生们奉上了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盛宴。

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创建于2009年,2019年博物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布展面积3200平方米,是浙江省首家省级中医药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5月1日的云直播主题为“博士带您云观展”,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陈天玺主讲,向大家介绍了“天、地、人”三大元素,即古星象图、先天八卦台、天圣针灸铜人模型,展现了古人认识自然、维护健康的高妙智慧。讲解了“利济宏深”“仲景遗风”等医匾背后的故事及其文化内涵,并顺着中医药数千年文明的脉络,梳理了各个时期的杰出医家和中医典籍。

5月2日的主题为“馆长带您云赏析”,由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郑洪教授主讲。郑洪说:“博物馆,是一本属于‘发呆’爱好者的历史书,需要大家慢慢地体会、感悟、探索。”在一小时的直播中,郑洪从展柜的整体布局开始讲起,着重讲述了诸位医家画像的考据过程,并以此为切入点,将朱橚、朱权、王肯堂、王清任等明清医家的故事娓娓道来,语言专业又不失幽默,随着他的讲述,展柜中陈列的一幅幅画像和一件件文物“活”了起来。

本次直播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在两个小时的“云游”中,在线观看人数累计达到7000多人,点赞8.5万次,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响。郑洪表示:“博物馆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提升建设内涵,拓展服务功能。同时充分发挥博物馆辅助教学、普及科学知识、宣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科学研究、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等重要作用。着力把博物馆建设成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和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重要平台,成为传承浙派中医、展示中药资源的重要基地,成为展现学校精神、建设文化校园的重要窗口,成为深受区域民众欢迎的重要文化地标。”

(二)吉林推出两档中医科普直播助力居家防疫

近日,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吉林省中医药健康产业协会、吉林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协会“三会”联合创办的《网约中医》和《健康大讲堂》直播活动正式上线。

《网约中医》惠民直播以“专家面对面、咨询零距离;遇见中医、摆脱病痛、找回健康”为宗旨,采取访谈交流+在线咨询的形式,为民众进行公益问诊,讲解慢病调理和养生保健知识。

《健康大讲堂》科普活动以“懂点中医、学会养生,我的健康我做主”为主题,邀请来自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走进直播间,向网友介绍居家隔离期间防控“小妙招”。活动中还分享了一百个实用的中医小验方和中医药科普、家常药膳食疗、情志养生、功法锻炼、养生妙招、疾病预防保健等内容,成为民众的健康“加油站”。

(三)广东首届原创中医歌曲云上发布会举办

近日,广东省首届“岐黄之光”原创中医歌曲云上发布会暨“红色中医”概念发布会在广州举行。该活动由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广州市音乐文学协会共同主办,多名专家嘉宾共同见证60首中医原创歌曲的发布,并为创作者们颁发“岐黄之光”金曲奖。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金文杰出席活动并讲话。

发布会由一首名为《中医嗨起来》的歌曲开场,该歌曲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郭强中创作并演唱,展现了当代中医人的青春面貌。随后,该校校友荔枝合唱团的成员为大家展演《中医好》《悠悠杏林风》《八段锦》《青青莲子心》《万木生》等9首原创歌曲。

本届发布会旨在用音乐传播中医。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陈洁明在致辞中表示,音乐为中医药宣传插上了翅膀,中医文化为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韩爱忠致辞表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实践形成的宝贵财富。该中心将向社会积极推广和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

、中医药产业

(一)广州市黄埔区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发文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打造“黄埔杏林”创新谷

近日,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印发《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支持区域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打造“黄埔杏林”创新谷,加快中医诊疗设备的研发及推广,创建国家生物医药政策创新试验区,助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若干措施》指出,推进国医大师、名老中医、交叉学科领军人才等中医药高端人才汇集,建设中医药创新人才高地,引进国医大师等A类人才团队的,给予总额最高1500万元的项目资助。鼓励高层次人才在黄埔区开展传承创新交流活动,在全国打造“黄埔岐黄汇”中医药传承交流平台。

《若干措施》提出,打造“黄埔杏林”创新谷,鼓励医工交叉发展,对建设医工结合实验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的,经认定,按其设备购置费等建设经费的30%给予支持,每个平台最高补助1000万元;经认定,对特别重大的国家级实验室,按实际投入建设经费的50%给予扶持,每个最高补助5000万元。

《若干措施》明确,鼓励各类创新要素集聚,有效降低创新主体运营成本,支持建设中医药互联网医院,鼓励中医药成果技术交易。支持中医药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生产基地引进、孵化项目,鼓励中药新药、中医智能装备等的开发,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生产基地所承担的项目,经认定为优质项目且成果转化的,按概念验证、中试生产经费的50%给予项目资金支持,每个项目最高补助300万元。在省区协同监管的新模式下,以广州开发区为试点,探索“省区共同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模式,共同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共建法定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支撑平台,构建生物医药申报服务的“绿色快车道”。鼓励医疗机构与生产企业合作,将疗效好、安全性高、受群众欢迎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开发成中药新药。

在建设中医药智能装备创新高地方面, 《若干措施》强调,支持中医医疗器械产品创新研发,促进中医医疗器械与互联网、移动终端融合发展,研发可移动、可穿戴、智能化的“互联网+”中医医疗器械与辅助系统。支持中医医疗器械升级改造,引导企业加强对临床应用广泛、市场需求较大的中医医疗器械进行产品优化与升级迭代,推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引导中医医疗器械向精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鼓励中医医疗器械产业链发展,促进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推进“产业、科技、金融”跨界融合,“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优化组合,使中医医疗器械领域呈现“融合式、多主体、一体化”发展态势。

(二)北京市印发第六版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增加针灸治疗配穴方案

日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印发《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六版)》,对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诊疗方案进行完善修订,增加针灸治疗配穴方案,扩大中医药预防指导原则适用人群。

《方案》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取代德尔塔变异株成为主要流行株,其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强,传染性更强,符合中医“风热毒邪”致病特点。

《方案》对临床治疗方案进行了修订,根据证型增加针灸治疗和相应配穴方案,明确发热者加尺泽、曲池;咽痛、鼻塞者加合谷、鱼际;食欲不振者加手三里、公孙;胸闷气短者加膻中、内关;腹泻便溏者加天枢、关元;便秘者加支沟、天枢;便秘甚者再加上巨虚、水道等。

《方案》对部分方剂进行调整。在儿童确诊病例治疗方案中,增加中成药参考推荐名单。还增加轻型病例治疗方案,明确无症状感染者按此方案干预观察。

(三)安徽:培育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

日前,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安徽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所有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鼓励中医医疗机构结合自身特点提供养老服务,培育一批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医养结合机构。

《规划》提出,推进面向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加强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培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运动项目。积极鼓励中医医师加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培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培养中医药老年医学人才。

(四)安徽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力争3年时间中药产业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000亿元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25项重点任务,明确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打造30个以上产值过亿的中药大品种、10家以上规模过10亿的企业,全省中药产业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

《行动计划》支持中药产业发展,明确对认定的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在建设方面的银行贷款给予相对的政策支持。将中药材种植、养殖全面纳入农业保险范畴。省、市对中药材种质种源研究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对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品种,实施“一品一策”定向精准培育,重点扶持。鼓励发展特色中药制剂,各地对通过备案的中药制剂,每个品种奖励10~20万元。

《行动计划》鼓励中药研发创新,提出对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按照其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费用的20%给予补助,单个项目省级最高补助500万元。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研究纳入省重大产业创新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支持范围,单个项目最高300万元。

在中医药服务方面,《行动计划》要求,各市、县至少举办一所独立的公立中医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建设1~2个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分中心)和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4个以上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和中医特色重点医院、1个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

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行动计划》要求,提高中医学类专业生均拨款水平,将中医药人才列入“江淮英才计划”等升级人才项目,鼓励长期柔性引进中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抢救性保护民间老中医,将师承教育贯穿中医药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基层中医药人员招募招聘、职称晋升等支持政策。设立基层特岗人才引进项目,鼓励退休中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

《行动计划》还要求,促进中医药国际合作,支持安徽中医药大学雅典中医药中心、省针灸医院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建设。高质量建设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和海外舱,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中医药跨国营销网联。

(五)广西:大力发展传统医药健康旅游

近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明确将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打造一批壮医壮药、瑶医瑶药知名养生品牌。

《实施意见》提出,充分挖掘民族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力发展传统医药健康旅游,打造一批壮医壮药、瑶医瑶药知名养生品牌。支持建设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养生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中药炮制及其他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推动壮药、瑶药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六)江苏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行动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

日前,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委宣传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十四五”时期,该省将以提升中医药文化内涵特色、发展平台建设水平、文化教育水平、专业队伍素质、文化影响力、社会传播效益等“六大提升”为主要任务,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更高水平建设中医药强省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计划》明确了行动目标,到2025年,江苏中医药文化内涵特色更加彰显,文化服务供给更加多样,文化传播推广更加有效,中医药广泛融入群众生产生活,逐步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医药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日益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中医药文化弘扬工作格局更加健全完善,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惠及全省居民,对外交流合作取得积极成效,江苏中医药海内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在提升中医药文化教育水平方面,《计划》要求,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中增加中医药类培训内容。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中医药特色校本课程,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深入开展“岐黄校园行”活动。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长效机制,推动中医药机构与学校结对共建中医药文化特色校园。

《计划》提出,江苏将陆续推出高质量中医药文化研究成果,组织开展全省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加强中医药文物设施保护,加强吴门医派、孟河医派、龙砂医派等学术流派文化研究和推广,推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争更多中医药类项目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平台建设方面,《计划》明确,成立江苏省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推动省级以上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探索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建设,开发具有江苏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

此外,江苏还将壮大中医药文化宣传人才队伍,遴选优秀中医药文化专家,充实省市级中医药文化专家库,到2025年,全省市级以上中医药文化专家库成员不少于500人。坚持每年度开展“中医药就在你身边”健康巡讲,组织中医药专家深入乡村、社区、机关、部队、院校、企业等,提高城乡居民中医药文化认知度和普及率。鼓励中医药机构开展中医惠侨服务,建设中医惠侨服务平台,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

(七)《福建省“十四五”中医药健康发展规划》印发鼓励根据需要适当扩大中医类医院规模

日前,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十四五”中医药健康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该省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和实施保障,从中医药健康水平、中医药健康网络、中医药健康产业、中医药健康环境等方面提出21项主要发展指标,鼓励各地根据需要适当扩大中医类医院规模。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的主要目标。中医药健康水平稳步提高。中医药健康网络趋于完善,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75%的村卫生所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健康产业持续优化,打造若干个道地药材大宗品种种植基地,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含野生抚育与林下种植)达到100万亩,中药材农业产值达到80亿元。中医药健康环境明显改善,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重点项目,中医药健康政策进一步健全,行业规范与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围绕发展目标,《规划》部署中医药健康发展的6项主要工作任务。一是以健康为中心,构建高质量中医药发展格局,加大力度支持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项目建设,鼓励各地根据需要适当扩大中医类医院规模,提高中医类医院在当地医院的床位数和诊疗量占比。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二是彰显优势特色,提供高品质中医药服务模式,探索设立“经方门诊”“经典病房”,加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三是遵循自身规律,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增设中医疫病课程,增加经典课程内容,加强闽医传承人培养。四是搭建支撑平台,推动新业态中医药创新发展,在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奖项、重大科技平台等方面设立中医药组。五是完善管理制度,促进高水平中医药产业发展,鼓励开展“福九味”药材团体标准研究,推进传统中药产品二次开发。六是加强文化传播,推进多形式中医药文化发展,打造以董奉杏林文化为核心,融合吴夲医德等医家流派文化元素,集中医药文化传承保护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于一体的福建中医药文化框架。

(八)《重庆市中医名科建设方案》印发各名科应明确3个以上优势病种

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印发《重庆市中医名科建设方案》,明确在全市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诊疗水平领先、中医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医名科,加强临床诊疗技术理论创新和应用研究。

《方案》要求,名科所在单位应在指导科室做好科室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医疗质量、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基础建设、基础设备、人力资源和质量管理四个方面的常规任务。

《方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特色任务。在优势病种方面,要求每个名科应明确3个以上稳定的优势病种,积极开展优势病种基础和临床研究,明确1~2个重大疑难病种为本专科重点病种,形成稳定研究方向。在诊疗方案方面,要求围绕优势病种,周期内组织制定不少于3个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并不断优化完善,每年至少形成1个可推广应用的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在服务能力方面,要求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急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专注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提升本专科综合服务能力,减少跨省就医。做到医防康复整合,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在专科联盟方面,每个名科应至少与1家国内同专业全国排名前十的医院建立紧密联系,加强交流合作;每个名科应牵头组建至少1个本专业专科联盟,以专科联盟为载体,紧密契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等工作,提升本专科辐射力和影响力。

《方案》明确,开展名科巡礼、名科地图、“一分钟说中医”等活动,以多种方式宣传、展播中医名科,提升中医名科知名度,打造重庆中医特色品牌,推动中医药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方案》还对建设时间、资金分配管理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级中医名科项目周期为3年,期满后参加市级中医专科周期性复评。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同市财政局安排中医药专项资金,根据建设进度和成效对每个中医名科给予一定额度的建设资金支持。

(九)《陕西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

日前,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支持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疗效提升、运动康复技术应用推广和“秦药”开发应用研究,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

《实施方案》提出,打造医学高峰高地。实施“秦跃计划”,争取创建1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织密城市医疗服务网络。发挥三级公立医院或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含社会办医院、中医医院)牵头作用,与其他专科医院、康复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共同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到2025年底前,城市医疗集团和网格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养结合服务覆盖所有市(区)城区。

《实施方案》明确,筑牢县域医疗服务基础。到2025年,全省80%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院纳入三级医院管理。加强临床专科建设。加强针灸、骨伤、肛肠、康复等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建设10个省级以上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推进医学技术模式创新。强化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重点中医药科研院所及各级中医药重点研究室等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疗效提升、运动康复技术应用推广和“秦药”开发应用研究。推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建设10个中西医结合示范基地,推动脑梗死、慢性肾衰等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

《方案》要求,推动中医药师承教育规范化、终身化和制度化,建设3~5个省级名医传承中心,促进中医诊疗经验与中药传统技艺传承发展。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创建5个国家级、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办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建成陕西中医药博物馆,打造陕西中医药文化品牌。

(十)湖北实施儿童中医药保健服务提升行动

“十四五”湖北省健康儿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近日印发。《实施方案》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提出29项具体举措,包括开展儿童中医药保健服务提升行动。

《实施方案》对公立医疗机构儿科中医药服务作出要求:在县级以上公立中医院普遍设立儿科,有条件的地市级以上中医院应当开设儿科病房。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能够提供儿科中医药服务,省级和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儿科。儿童医院能够提供儿科中医药服务,三级儿童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儿童医院应当设置中医儿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儿童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建立儿科中西医协作诊疗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协作诊疗会诊体系。加强儿科中医药人才培养,通过师带徒等形式,培训儿科中医药业务骨干。

《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儿童中医保健进社区进家庭。鼓励中医医疗机构或有条件的妇幼保健机构牵头成立妇幼(儿科)中医药联盟,通过项目合作、联合病房、学科帮扶等形式加强合作,积极推进中医优质资源下沉。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和儿科诊疗服务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普及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医适宜技术试点。鼓励家庭医生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提升群众中医药保健意识,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85%以上。

(十一)《山东省“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印发因地制宜壮大中药材特色产业

日前,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山东省“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壮大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开发特色食品,保护传统工艺,传承乡土文化,做精乡土特色产业,并将中药材产业列入其中。

山东是中药材资源大省,拥有中药材资源1500余种,全省中药材种植品种达到110个,种植面积超380万亩,拥有鲁西南中药材优势区、鲁中山区中药材优势区和胶东半岛中药材优势区。培育形成了北沙参、金银花、玫瑰花、丹参、黄芩、西洋参、桔梗等知名道地中药材品种,金银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0%以上,农业总产值约200亿元。

基于上述情况,通过综合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深化区域产业发展定位,《规划》将中药材产业定为特色产业加以发展壮大、做大做强,并作出具体工作部署。

《规划》提出,在潍坊、泰安、威海、临沂、菏泽等地,重点发展丹参、黄精、西洋参、金银花、丹皮等中药材,落实品种驯化、轮作等生产规程,提高产品品质和药效。推进种子种苗育繁推体系建设,推广绿色生态栽培技术、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标准化产地加工技术。制定完善省级道地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提高采收、净选、切制、干燥、保鲜、包装、储藏能力,鼓励发展中药饮片生产。针对金银花、丹参、西洋参、银杏、山楂、柏子仁、黄精、玫瑰、麦冬、丹皮等药食同源类品种,开发生产功能饮料、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系列产品。探索开展非药用部位和生产加工边角料综合开发利用,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依托中药材基地,建设发展集观赏、体验、康养为一体的百花园、百草园、养生园等新型业态。

为推进加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明确,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开展果品、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和水产品等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药食同源的加工食品。加强技术攻关,以食用、保健、药用和工业应用为方向,发展铁皮石斛、菊花等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十二)四川推动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2025年与共建国家建8个中医药海外中心

近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四川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实施意见》,紧扣共建国家不同国情和当地民众医疗保健需求,开展各具特色、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意见》明确,到2025年,形成以医疗服务为基础、教学科研为支撑、文化传播为依托、贸易出口为载体的中医药国际合作模式,中医药产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明显成效。与共建国家合作建设8个中医药海外中心,5个国家级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4个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打造20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意见》从中医药国际合作关系构建、多元化中医药优质服务供给、中医药国际贸易合作深化、中医药创新发展优势塑造、特色化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省际区域合作加强六个方面,提出16项务实举措,提升四川中医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质量与水平。

根据《意见》,四川将加强国际抗疫中医药合作,如组织中医药专家举办线上交流、开展国际远程诊疗等,分享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方案。根据共建国家需求,提供抗疫技术支持、捐赠中药防疫颗粒剂,加大“三药三方”等有效方剂宣传推介力度。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派出援外医疗队伍,持续助力国际抗疫。

四川将以省级龙头中医医疗机构为主体建设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中资机构人员和赴境外旅行人员等重点人群,提供在线问诊、中医抗疫经验分享、中医健康管理等服务,促进中医药在海外传播。

此外,四川计划培育一批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机构,加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以海外中心为基础,扩大海外服务和产品应用范围,以医带药,促进中药出口。加强中医药科研、教育、医疗机构及企业合作,多途径、多形式“走出去”。

《意见》提出,实施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行动,持续开展“驻蓉领事官员走进中医药”系列活动,创新开展中医药海外推介、学术交流、传统医药讲座、“一带一路”图文展览、中医义诊等活动。支持举办中医药对外交流活动,鼓励中医药机构和企业参加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博鳌中医药国际发展论坛等中医药国际会议。

针对中医药产业涉外的法律风险,《意见》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将加强中医药产业涉外法律服务,支持律师事务所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为中医药海外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十三)《浙江省提升中医药“一老一少”服务能力实施方案》印发健全“一老一少”中医药服务体系

日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提升中医药“一老一少”服务能力实施方案》,围绕“一老一少”重大疾病中医药联合攻关、中医诊疗能力提升、中医药健康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弘扬等方面,提出提升中医药“一老一少”服务能力、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的14条具体措施。

《实施意见》明确,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中医药科技创新作用,带动区域中医儿科、老年医学科学术发展。到2025年,在儿童老年健康领域建设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40个以上。围绕儿童老年健康领域重大疑难疾病、罕见疾病、重大传染病等,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疾病病机、诊疗规律、防治技术等领域研究。

《实施意见》要求,加强中医老年医学科和中医儿科建设。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儿科的比例分别达到85%和100%。做优做强中医老年医学科、中医儿科等专科。积极推进“国医养国娃”、儿童治未病照护理念,总结推广“中医护苗”经验。将中医药融入孕育、生育、养育全过程,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为婴幼儿提供健康管理。

《实施意见》提出,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脊柱侧弯、肥胖等,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干预试点和推广应用。围绕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老年病和失能、失智、伤残等,制定推广中医康复方案和适宜技术。

“一老一少”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实施意见》明确,鼓励中医药等相关专业毕业生从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行业,填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缺口。将儿科中医药人才纳入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加大儿科专业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力度。

此外,《实施意见》强调,进一步推进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将中西医营养育儿厨房建设融入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建设,指导家庭科学育儿。到2025年,建设50个以上中小学校园中医药文化角、100个以上社区老年中医药知识角。支持中医药博物馆、文化馆等建设,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和推广基地。

(十四)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挂牌

5月19日上午,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挂牌。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云彦出席挂牌仪式。

杨云彦指出,省中医药管理局挂牌成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为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杨云彦强调,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深刻认识发展中医药的重大现实意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要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主体,深化改革,统筹中医药事业与中药产业协同发展,繁荣中医药文化,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要以担当作为践行中医人初心使命,大力弘扬“大医精诚”精神,全面落实《“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一支适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管理和专业队伍,提高中医药事业发展水平。

据悉,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编制数为10人,在省卫生健康委加挂“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牌子,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邓小川任局长。

(十五)安徽推进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四省一市”互认

为满足长三角地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多样化需求,安徽省药监局作为牵头单位,积极推进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上海市“四省一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共享互认,促进国家药品标准没有收载的中药饮片品种按照共享互认标准生产,并在“四省一市”流通使用,打破中药饮片跨省流通障碍。

安徽省药监局牵头成立长三角地区推进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共享互认工作领导小组及秘书处,起草了长三角地区推进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共享互认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先后两次书面征求“四省一市”药监局及技术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与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组织专班,从“四省一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的2960条标准信息中,遴选出“四省一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共同收载的基原、药用部位、炮制工艺基本一致的临床常用品种,作为第一批共享互认品种,其标准发布工作计划于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

(十六)山西:开展中药功效挖掘和新药创新研究

5月19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山西省政府办公厅此前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通知》有关内容。《通知》将促进中药传承创新作为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并提出开展中药传统功效挖掘和新药创新研究。

《通知》明确,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中药药效基础、作用机理等基础性科学研究,开展中药传统功效挖掘和新药创新研究。支持企业运用中医药理论、真实世界证据、循证医学等开展中药研发,加强对经典名方、验方、民间方、少数民族医方的收集、筛选,研制疗效确切、作用机理清晰的中药产品。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体现临床优势的新剂型改进已上市品种。贯彻国家中药研究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促进中药传承创新。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全省疫苗、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特殊药品、中药注射剂等高风险监管领域的融合应用,推进实施非现场监管。

为加强地方标准建设,《通知》提出,积极推进中药材、中药配方、中药饮片相关地方标准制修订。推进省级检验检测机构“中药质量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支持中药、生物制品(疫苗)、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监管科学研究。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二0二二年六月八日


上一条:2022年中医药信息第6期

下一条:2022年中医药信息第4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