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信息2022年第9期

时间:2022-10-10 09:29:11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9


本 期 目 录

一、重大事件. 1

二、兄弟. 10

三、科. 11

四、海. 16

五、权. 21

六、中. 22

七、中. 24

一、重大事件

(一)三部门发文加强医疗机构网络安全管理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提出各医疗卫生机构应依据相关标准确定网络安全保护等级,新建网络上线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性测试,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网络安全预算不低于项目总预算的5%

《办法》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负责统筹规划、指导、评估、监督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工作。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面梳理本单位各类网络,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的基本情况,并根据网络的功能、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和处理数据等情况,依据相关标准科学确定网络的安全保护等级,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等。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已定级备案网络的安全性进行检测评估,并依托国家网络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加强本单位网络安全通报预警力量建设。

(二)医保中药配方颗粒统一编码规则

日前,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印发《医保中药配方颗粒统一编码规则和方法》,进一步统一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形成全国通用语言

中药配方颗粒编码在现有中药饮片编码规则基础上,借鉴西药、中成药编码规则制定,分为7个部分,共20位,通过大写的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特定顺序排列表示。其中,第1部分是中药配方颗粒识别码,用大写英文字母“T”表示;第2部分是标准分类码,共2位数字,用于区分中药配方颗粒执行国家药品标准和地方药品标准;第3部分是功效分类码,共2位数字,参照同基源的中药饮片主要功能大类划分,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等;第4部分是中药配方颗粒名称码;第5部分是道地药材识别码,用“1”表示道地药材,用“0”表示非道地药材或药材的道地产区尚未明确;第6部分是中药配方颗粒规格包装码;第7部分是中药配方颗粒企业码。

(三)国家中医药综改示范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9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出席会议、为专家颁发聘书并讲话。

秦怀金指出,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是确保示范区建设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的有力保障,是建设中医药深化改革智库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秦怀金强调,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发挥好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希望各位专家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各项重大决策、开展示范区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为示范区推进改革提供咨询和指导,充分发挥决策咨询、专业研究、改革指导、评估督导等方面的作用。要健全工作机制,做好服务保障,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管理司有关负责同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人事教育司、医政司、科技司、国际合作司有关负责同志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据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正式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由从事战略研究、公共政策与管理、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中医药管理等相关领域的18位专家组成。

(四)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鼓励企业和社会第三方参与中药标准制修订

9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鼓励企业和社会第三方参与中药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第三方在各级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等在内的中药标准的研究和提高方面加大信息、技术、人才和经费等投入,并对中药标准提出合理的制定修订意见和建议。

《公告》明确,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中药生产企业、企业与科研机构组成的联合体、社会团体或独立的社会第三方机构等主体可通过向国家药典委员会或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需要制定或修订的中药标准立项建议或申请;申请承担标准的研究起草工作或前瞻性研究项目;研究提供中药标准物质、试验样品以及本单位相关产品的检测数据等;参与或支持开展中药标准执行情况调研,收集和反馈本企业或行业执行中药标准情况,根据标准执行情况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和支持中药标准相关数据库、信息服务平台、数字化标准的建立和制定;提供信息数据和技术支持用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和维护等10种方式参与中药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

《公告》强调,研究提供中药标准物质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及《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等的相关要求。新增中药标准物质按备案程序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备案,且参与中药标准草案生产验证的中药生产企业应当根据标准草案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的影响及相关技术要求开展相应工作;参加中药标准生产验证的药品生产企业及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资格。

(五)《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儿科部分)》发布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儿科部分)》。旨在推动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研发,发挥中医药治疗儿科疾病的优势。

《目录》包含泻黄散、白术散、异功散、消乳丸、苏葶丸、人参五味子汤、清宁散等七个古代经典名方。分别明确了出处、处方、制法及用法、剂型等。

(六)公立中医院高质量发展有了评价指标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下称《中医医院评价指标》)。《中医医院评价指标》包含党建引领、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创新增效、文化聚力5个维度24个指标。

《中医医院评价指标》主要面向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公立少数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可根据医院特点选用部分考核指标。根据《中医医院评价指标》,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落实效果、住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比例、住院患者中医优势并重覆盖率、中药饮片使用率、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比、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科研项目经费等纳入考核范围。

各地要充分认识做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到与绩效考核等工作有机结合。各地、各单位要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深化医改政策落地、将改革政策传导至医院和医务人员的重要抓手,通过深化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问题。切实加强综合监管,形成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合力,为公立医院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七)国家中医药综改试验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召开

91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视频方式组织召开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出席并讲话。

秦怀金指出,近年来,各试验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抢抓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围绕试验主题,积极探索创新,勇于攻坚克难,为全面推进中医药改革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

秦怀金强调,推进试验区建设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是挖掘和释放中医药多元功能和价值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按照试验区的功能定位,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持续在组织领导、改革举措、经验凝练等方面精准发力,力争取得更多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创新成果,充分发挥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田的作用。

北京市东城区、河北省石家庄市、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建省三明市、山东省威海市、河南省南阳市、广东省深圳市、甘肃省等8个试验区的负责同志做了交流发言。

(八)《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发布:针灸正式列为一级学科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在本轮学科专业目录修订中,针灸正式列为一级专业学位类别,可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乔杰介绍,针灸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原创的以经络腧穴等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艾灸和推拿等方法、技术防治疾病的一门独特的医学学科。设立针灸专业学位类别,表明针灸已经成为理论体系相对独立、治疗技术特色鲜明、临床运用极为广泛、知识体系完善的应用型学科。针灸是中医药学体系中古典与现代交融充分、中医与西医结合紧密的学科,获得国际的广泛认可,国外也设立了针灸专门学校,开展3-4年的职业培训,开设针灸课程,并设置有针灸硕士、博士学位。在中国特色医学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中开展针灸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可凸显中医药学非药物疗法医学视角,能够进一步扩大针灸的海内外影响,提升中医药学科地位,建设更符合中医药特点与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也对针灸被列为一级专业学位类别表示祝贺。他表示,这是国家中医药改革创新的成果体现”“必将引领针灸学专业的未来发展,为健康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学科专业目录适时修订,紧密结合了医学学科专业发展趋势,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医学学科专业建设和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医药领域在学科构建、医疗服务、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包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在内的中医学科体系。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独立设置中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实现中医专业学位教育和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科目衔接。推进研究生教育制度与师承制度的有机衔接,将师承培养方式融入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要求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每周安排半天跟随指导老师临诊学习。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6所中医药院校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做强中医药学科奠定了发展基础。

据悉,新版目录自2023年起实施。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需按照新版目录开展对应调整的,具体调整办法另行通知。根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结果,2023年下半年启动的新一轮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按新版目录进行。在校生及2022年启动招生、20239月入学学生的培养仍按原学科专业执行。

(九)国家药监局批准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上市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1.2类中药创新药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的上市注册申请。该药的主要成分是从广金钱草中提取得到的总黄酮类成分。

该药开展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可用于输尿管结石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证患者的治疗。该品种上市将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加强该药品上市后监管,保护患者用药安全。

(十)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发文支持吉林人参产业发展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共同下发《关于支持吉林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吉林省认真总结吉林人参在促进经济发展、全民健康、中药材安全以及参农致富和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促进以吉林人参为代表的我国中医药特色健康资源传承发展。

《意见》从科学改进人参种植模式、加强人参种质资源保护、推进人参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扩大人参申请新食品原料范围、建立高品质人参等级标准和加快推进国家级人参科研平台建设六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支持建立完善的林下参专属性鉴定及等级标准、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建设人参等中药有效成份发掘与资源利用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集聚优势科研力量解决制约人参种植加工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等。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院长王英平表示,《意见》从政策方面解决了人参发展的土地问题,从林参轮作到林参间作、林参轮作,可以进一步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同时,解决了资源保护的问题,《意见》中提到加强人参种质资源保护,如加大优良品种选育力度,探索种苗基地、种源基地建设等,从源头和资源上推进了人参的高质量发展。

吉林省是我国人参原产地和主产区。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参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吉林省长白山人参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吉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吉林省人参产业条例》,吉林省政协将人参种质资源保护作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吉林省先后创建了集安、抚松两个国家级人参产业园区,长白山人参品牌在“2017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发布环节中,以品牌价值190.48亿元的成绩在全国百强品牌中高居榜首。吉林集中培育创建长白山人参产业集群。2021年,吉林省人参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600亿元,领跑全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成为东部山区产业兴旺的重要标志。

(十一)健康中国行动设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围绕全生命周期维护、重点人群健康管理、重大疾病防治开展8项具体行动

日前,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通知,决定在健康中国行动中开展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并印发《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围绕全生命周期维护、重点人群健康管理、重大疾病防治,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实施中西医综合防控,在健康中国行动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

《实施方案》提出,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为期3年,目标为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促进全过程、重大疾病防治全过程、疾病诊疗全过程。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活动内容共8项,包含妇幼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慢病中医药防治活动,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推广活动,中医进家庭活动,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活动,医体融合强健行动和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同时明确,到2025年,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开展中医药专科服务的比例达到90%70%,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85%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升到25%

《实施方案》明确,发挥中医药在优生优育、妇幼保健和儿童生长发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少数民族医医院)广泛开设优生优育门诊。在妇幼保健机构全面开展中医药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开展小儿推拿。

为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健康维护、疾病预防和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实施方案》提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与养老机构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协作,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院托管或举办养老机构,鼓励创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开展省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中心建设试点。

《实施方案》提出,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广泛开展脑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门诊服务,支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慢病防治联盟,构建医院社区个人慢病管理模式,对慢病患者进行全周期中医药健康管理。支持中医类别医师牵头家庭医生团队或者加入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推进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针对儿童青少年肥胖、脊柱侧弯等健康问题,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干预试点。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教授传统体育项目,指导康复期病人练习适合的传统体育项目。

(十二)探索设立西学中人才工作室建设项目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公布《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487号(医疗卫生类227号)提案答复的函》,对9位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西学中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的提案》进行答复。

答复明确,十四五期间,将贯彻落实《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文件要求,继续实施西医学习中医重大专项,依托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实施西医学习中医高级人才班、西医学习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等人才专项,培养一批西学中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同时,加强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遴选支持一批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支持优秀西医医师和西医院校毕业生学习中医,强化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接受必要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逐步建立西学中人才培训体系,培养相当数量的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

答复提出,积极申报推荐西学中高层次人才培养相关项目,争取纳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高层次西学中人才培养,并发挥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将重点总结西学中工作室的建设经验和建设特色,形成可推广的建设模式和建设内容。在实施西学中人才专项中,探索设立西学中人才工作室建设项目,为高层次西学中人才建设一批工作室,不断健全西学中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持续推进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西学中人才培养工作,完善经费投入、职称评审、执业医师注册等方面工作,推动中西互补、协同发展的医学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十三)25首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发布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司公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5首方剂)》。

《关键信息表》中包含核桃承气汤、芍药甘草汤、半夏泻心汤、真武汤等25首古代经典名方的基本信息、现代对应情况及备注信息。具体包括出处,处方、制法及用法,药味名称,基原及用药部位,炮制规格,折算剂量,用法用量及功能主治。上述信息均用现代习用的规范格式表述。

关键信息表中列出了每首方剂的原方折算剂量,并在表中备注说明了每种方剂的日服用次数建议,应根据临床实际遵医嘱使用。考虑到上述折算剂量系依汉代度量衡直接折算,与当今主流用量存在不符的情况,表中备注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

(十四)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成立:第一次全体委员大会同期召开,焦红、王志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927日上午,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委员大会在京召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王志勇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军宁宣读《关于成立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的公告》。会议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黄果主持。

王志勇指出,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的成立必将为推进中药标准化建设、促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希望新一届药典委员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标准先行,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相促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科学阐释中药的质量内涵,共同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使我国中药标准处于国际主导地位,以最严谨的标准引领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下大力气解决标准缺失、滞后和老化等问题,通过建立最严谨的标准,强化标准引领作用,促进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全面提升,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我国中药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为根本目标,抓住当前中药标准工作的主要矛盾,切实解决影响制约中药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让群众吃上好中药、放心药,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地保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焦红指出,药品标准对于药品监管具有极端重要性。下一阶段药品标准工作,一是加强规划,切实做好2025年版《中国药典》编制。要不断提升药典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强化《中国药典》在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方面的导向作用;贯彻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积极探索药品标准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药品标准对药品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促进监管能力水平提升。二是夯实基础,扎实推进药品标准的基础性工作。要完善药品标准法律法规体系,健全药品标准工作机制,优化药品标准工作程序,强化药品标准体系建设,提升药品标准管理能力。三是开拓创新,切实加强药品标准信息化建设,推进药典数字化工作,持续提高药品标准管理质量和效率。四是开放共享,促进国际标准协调。要拓展国际视野,深入参与国际协调,提升我国药典在国际的影响力。

药典委员会是我国药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技术机构,承担着制定国家药品标准的使命,此次会议召开标志着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正式成立,2025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由454名委员组成,设执行委员会和29个专业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任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军宁、黄果任副主任委员。

会议采取现场会议和视频会议结合的方式召开,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全体委员和观察员单位代表参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药典委员会章程》《药典委员管理办法》《中国药典(2025年版)编制大纲》等文件。

二、兄弟院校

(一)中医药古籍保护(含修复)名师工作坊开坊

99日,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指导、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承办的中医药古籍保护(含修复)名师工作坊在中国书店举行开坊仪式。

会议提出,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的工作坊对古医籍的保护和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书店在古籍修复领域具有专业优势,希望双方在古医籍鉴定、修复、人才培养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工作坊的成立是解决目前古籍修复工作人才缺少问题的良好途径,坊员们既要学好专业知识,也要夯实国学功底,提高自身修缮古籍的技艺与水准,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

据悉,该工作坊设有负责人1名、秘书1名、导师1名,特聘指导专家4名,坊员16名,将着力修复一批中医药古籍,举办一系列以中医药古籍保护与修复为主题的讲座和培训,以师带徒、手把手教授为教学方法,培养出一支具备基本中医药古籍保护与修复能力的青年人才队伍。

(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大学城医院开业

913日,中国(长清)扁鹊中医药文化节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大学城医院开业典礼在山东济南举行。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院和长清区委区政府进行战略合作,共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大学城医院,旨在打造产学研、校地企深度融合的中医药发展齐鲁示范样板,在共建共享、互促共进中加速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上,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区人民政府与太樾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有限公司等中医药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推动长清区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仪式和济南长清大学城实验学校扁鹊少年班开班仪式。

文化节期间将举行义诊惠民、膏方体验、中医中药文创活动等系列中医药主题特色活动。

三、科研动态

(一)红核妇洁治疗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安全有效

近期,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共同完成的课题系统评价红核妇洁洗液治疗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VVC)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成果在《中医杂志(英文版)》(《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上发表。

该课题通过检索5个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3个中文数据库,纳入关于红核妇洁洗液联用克霉唑/咪康唑,相比克霉唑/咪康唑单用治疗假丝酵母性阴道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红核妇洁洗液联用克霉唑/咪康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包括768例患者,其中46860.9%)例为妊娠期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基于现有临床证据,红核妇洁洗液和咪康唑联用治疗组相比咪康唑单用药组,在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有显著优势。

(二)阿可拉定®淫羊藿素软胶囊临床试验结果报告公布——探索中药精准治疗晚期肝癌路径

阿可拉定全世界范围内在肝癌领域第一个以采用外周血复合生物标志物筛选富集人群的临床研究结果作为主要审批依据的药物。其获批上市,开启了原创中药新药精准治疗晚期肝癌的序幕。”93日,在中西医肝癌精准治疗高峰论坛暨阿可拉定®淫羊藿素软胶囊临床试验结果报告会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秦叔逵教授这样介绍,阿可拉定®淫羊藿素软胶囊获批上市将有效填补预后较差的肝细胞癌(HCC)富集人群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延长其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阿可拉定®淫羊藿素软胶囊是北京盛诺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抗肿瘤药物。2022110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不适合或患者拒绝接受标准治疗,且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复合标志物满足以下检测指标的至少两项:甲胎蛋白(AFP≥400ng/mL(纳克/毫升);TNF-α(肿瘤坏死因子<2.5pg/mL(皮克/毫升);IFN-γγ干扰素)≥7.0pg/mL(皮克/毫升)。

淫羊藿素软胶囊成为我国近10年来首个肿瘤治疗领域的原创天然药物。淫羊藿素是从中药材淫羊藿提取经酶解获得的含量在98.0%-102.0%的单体化合物,属于小分子免疫调节类抗肿瘤药物。

(三)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指南发布

97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福建省中医药管理局、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举办的《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发布会召开。该《指南》为我国首部基层糖尿病中医防治管理指南,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加入中医评估特色,提倡非药物疗法,重视解决常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指南》包含糖尿病基层中医药防治管理要求、糖尿病筛查评估和诊断、生活方式预防与调护、糖尿病常见危险因素的中医预防、常见症状治疗等内容。

《指南》注重早筛查、早评估,加入中医评估特色。提出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等属于糖尿病常见体质。应结合临床症状、舌脉,四诊合参进行辨证。糖尿病常见证型为热盛伤津证、肝郁脾虚证、痰浊中阻证、湿热蕴结证、气阴两虚证。

《指南》注重未病先防,重视预防和前期干预。提倡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和中医药早期干预工作。针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给出中医辨证、药膳食疗、针刺等多种综合干预手段,有利于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

《指南》聚焦糖尿病常见症状治疗,明确中医辨证论治优势明显。针对糖尿病患者如口渴、汗症、疲乏、失眠、便秘、腹胀等13种常见症状,给出中医辨证和代茶饮处方,以及耳穴贴压、中药足浴、穴位贴敷、中药熏洗等外治疗法。同时配套编写《糖尿病常见症状中医简明手册》,供更多症状治疗参考使用。

《指南》突出基层可操作性,推荐药食同源、代茶饮以及中医各项非药物疗法,编制融合站桩、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国传统锻炼功法的心身桩,动作简单,群众接受程度高,易于坚持。

此外,《指南》推荐三师共管的中医师参与团队服务模式,即中医师与内分泌糖尿病专科医师、健康管理师(照护师)等组成多学科照护团队,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将中医药有机融合到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发挥中医治未病、体质调理、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协同控糖的作用。

该《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基层糖尿病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杨叔禹带头编写,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医务人员,全科医师、西学中医师等也可参考使用。

(四)中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近日,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糖尿病杂志》(Journal of Diabetes)发表研究成果《消渴痛痹方VS普瑞巴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单中心、随机、单盲、双模拟、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发现,消渴痛痹方可显著改善疼痛评分,等效于西药普瑞巴林,安全性良好;在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方面,消渴痛痹方优于普瑞巴林;普瑞巴林组治疗结束后神经传导速度减退,而消渴痛痹方具有潜在的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作用。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达22%,临床表现为肢体对称性疼痛,或如刀割样、烧灼样、针刺样,常伴有失眠、抑郁,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是当前神经疼痛领域一大难题。普瑞巴林为国际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但因各种不良反应,如头晕、嗜睡以及增加自杀行为和想法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芳村医院内分泌科团队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与科研工作,通过循证医学研究,发挥中医药优势,有望突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难题。团队基于临床提出因消致痛的理论,创立经验方消渴痛痹方,治愈了大量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已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该研究旨在评估与普瑞巴林相比,中药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课题组两年后随访数据提示,消渴痛痹方具有良好的长期疗效。

据悉,芳村医院内分泌科团队针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开展了系列的科学研究:通过病例对照方法开展了病因学研究,以及关于其危险因素的循证学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消渴痛痹方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通路机制;从不同研究角度设计了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评价临床疗效等。

(五)中西医结合双抗疗法可降低肝癌风险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杨永平、纪冬、陈艳团队在国际肝脏病学领域顶级期刊《肝病学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成果,揭示恩替卡韦(ETV)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BRC)可降低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风险,为中西医结合策略降低肝癌发生率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肝细胞肝癌(HCC)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肝纤维化是导致肝癌发生重要因素。中西医结合双抗(抗病毒联合抗纤维化)疗法可同时抑制病毒复制和阻止肝纤维进展,是进一步降低肝癌发生率的有效策略。中药因其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在阻断甚至逆转肝纤维化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

该项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及后续开放队列研究,明确ETVBRC中西医结合双抗治疗有效性高,接受联合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其7年累积肝癌发生率和肝脏相关死亡率明显低于接受ETV单药治疗者;其次是双抗治疗适应性广,可用于绝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第三点是安全性强,联合治疗的非肝癌发生率以及非肝脏相关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不高于ETV单药治疗。该研究通过肝组织病理学证实了ETV联合BRC的治疗可将5年肝纤维化逆转率从ETV单药治疗的59.2%显著提升至76.7%,这也是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经过长期治疗可逆转的又一强有力的证据。

(六)庆巴洒曲(肝硬化腹水)藏医诊疗指南》发布

近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发布《庆巴洒曲(肝硬化腹水)藏医诊疗指南》(T/CMAM Z13—2022)(全文见4版),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诊断要点、分型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特色治疗、疗效评定、预防与调摄等12个方面给出指导,旨在规范藏医对庆巴洒曲(肝硬化腹水)的诊断与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标准化诊疗策略与方法,从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科研水平。

肝硬化腹水相当于藏医学的庆巴洒曲,属于水臌病的范畴,其病因是隆、赤巴、培根、黄水、血液等失调。藏医庆巴洒曲(肝硬化腹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研究基地的重点研究病种。十三五期间,在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课题藏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的支持下,由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牵头,组织青海省藏医院以及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藏医院、日喀则市藏医院、那曲市藏医院、昌都市藏医院等单位完成多中心临床和回顾性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临床评价、方案优化、特色技术研究、诊疗指南制定及专家论证,形成藏医对庆巴洒曲(肝硬化腹水)病机认识的共识,制定了能体现藏医药特色优势、易学、实用的临床治疗方案、治疗技术、治疗制剂等技术规范;通过病历回顾性研究、文献研究、专家论证、临床研究等,客观评价了藏医治疗庆巴洒曲(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及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该项《指南》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主要起草人包括德庆白珍、顿珠旦达、尼玛多吉、普穷次仁、多吉次仁、尼玛多吉、次仁桑陪、兰科加、吉美旺久、仁增曲东、拉姆普赤、拉珍、加洋扎西、仓决、白央、次巴卓玛、普确、米玛仓觉等藏医药专家。

藏医药学源远流长,加快其标准化进程,加强特色专科建设,统一规范诊疗方案,对提升诊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高度重视和支持《指南》制订工作。《指南》阐释了藏医诊治庆巴洒曲(肝硬化腹水)的辨证分型及其方证对应原则,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符合医疗法律和法规要求,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普遍性和可参照性,适用于藏医内科学医疗、教学、科研和相关管理工作,可作为临床实践、诊疗规范和质量控制的主要参考依据。

(七)2项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

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五灵胶囊(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强力定眩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在总结临床医生用药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循证证据,明确了五灵胶囊(丸)、强力定眩片临床应用的适应症、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内容,指导临床安全、规范、有效用药。

《五灵胶囊(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建议五灵胶囊(丸)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该共识对五灵胶囊(丸)所能改善的症状、降低的生化指标有了更明确的表述。其中证据级别为Ⅰ级,达成强推荐的建议有五灵胶囊(丸)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具有保肝降酶和退黄作用等;证据级别为Ⅱ级,达成强推荐的建议有五灵胶囊(丸)可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水平,停药后不易反跳等。该共识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李秀惠牵头制定。

《强力定眩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细化了该药主治疾病分类等,增加了不同疾病的用药疗程,并阐述了处方来源、药物配伍特点及主要功效。其中证据等级为B级,达成强推荐的建议有强力定眩片联合西医常规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可协助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显著改善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等;证据等级为C级,达成强推荐的建议有强力定眩片可联合西医常规用于颈源性高血压的治疗,协同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显著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等。

《强力定眩片说明书》对该药适用辨证证型没有明确表述,专家共识明确了该药辨证应用,适用于肝阳上亢,肝肾亏虚证,同时建议强力定眩片联合生活方式改善可用于治疗初诊Ⅰ级高血压患者,可用于治疗动脉硬化引起的眩晕、女性更年期引起的血压波动、改善高血压或轻度焦虑患者的头痛、失眠,对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强力定眩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牵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党委副书记姚魁武表示。

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对于指导临床合理、规范使用中成药具有很高价值,特别是关于用药配合生活方式干预的建议,能帮助西医从治未病角度调整患者亚健康状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方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病教授宋江平告诉记者,他建议,在专家共识制定的基础上,还应完善中成药的基础研究,增进中西医沟通交流,推动中成药合理规范使用。

四、海外资讯

(一)首趟中欧班列中药材专列抵达西安

831日,一趟来自土库曼斯坦城市土库曼巴希的中欧班列顺利抵达西安国际港站。这是我国首趟从土库曼斯坦整列进口中药材的中欧班列,也是土库曼斯坦至西安的首列中欧回程班列。

这趟中欧回程班列装载的是来自土库曼纳巴德的集装箱甘草42箱,货重约850吨,当地的甘草富含甘草酸,性状优良,是甘草类中药制剂的上等原材料。这趟班列的成功开行,是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共同加强一带一路实质性交流,推进两国企业间商贸合作,畅通物流贸易通道的重要成果,也为加快陕西等内陆地区与中亚国家开展深度合作,促进丝路贸易往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为各国开展传统医学合作开辟新路径: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药产业联盟在京成立

91日,由中方倡议、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相关行业组织和机构共同发起的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药产业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旨在进一步推进上合组织国家间传统医学交流互鉴和传统医药产业发展,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黄璐琦,外交部欧亚司大使张海舟,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顾问博博诺夫·肖赫鲁赫出席成立仪式并致辞,商务部欧亚司司长王开轩、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朱光耀出席仪式。

黄璐琦表示,中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携手各方共同发起成立上合组织传统医药产业联盟,将挖掘更多产业潜力、探索广泛合作方向、丰富务实合作成果,为上合组织国家增进睦邻友好关系、增进抗疫领域合作、促进新冠肺炎疫情后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

张海舟表示,联盟成立将为上合组织医疗卫生合作拓展新内涵,开辟新路径。中方愿同各方继续交流传统医学发展经验,不断提升传统医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共同打造上合组织卫生健康共同体。

博博诺夫·肖赫鲁赫表示,上合组织成员国十分重视推广和发展传统医学。习近平总书记倡议成立本组织传统医药产业联盟,为该领域合作提供了新机遇。相信各方将推动富有成效的合作,为改善民众健康作出贡献。

联盟成立作为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医药主题日启动仪式暨第七届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上的重大发布,由出席领导共同见证,联盟共同发起成员发来视频祝贺。

据悉,联盟筹备成立得到上合组织传统医药领域各方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首批入盟成员达48家,包括11家行业组织、3家医疗机构、5家教育机构、5家科研机构、24家龙头企业,涵盖了产、学、研、用等多个层面。其中,共同发起成员12家,中方为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中药协会。联盟秘书处设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联盟将充分发挥民间性、开放性交流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推动上合组织国家传统医药法规交流和标准对接、传统医药服务和货物贸易发展、传统医药投资项目落地、传统医药信息共享和联合研究、传统药材资源和传统医药典籍整理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并逐步吸纳更多成员。

(三)中国-中东欧中医药合作与发展论坛举办

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主办的中国-中东欧中医药合作与发展论坛日前在京举办。论坛以共商共建共享 推动中医药服务人类健康为主题,搭建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医药合作与发展平台。

世界中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桑滨生介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13个世卫组织成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国家设立了相关法律法规,20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部分国家已将中医药疗法纳入健康保险体系,全球中医医疗机构达8万多家,海外各类中医药从业人员约有30万,中医药在维护世界人民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克罗地亚共和国前总统斯捷潘·梅西奇在视频致辞中说,希望中医药能够在克罗地亚全面发展,为克罗地亚和欧洲各国人民带来健康。驻匈牙利使馆临时代办刘波在视频致辞中回顾了中匈两国的中医药交流合作,表示匈牙利在欧盟内率先为中医药立法、建立欧洲大陆第一所中医孔子学院、建设药厂和研发合作基地、成立中国-中东欧中医药医疗培训中心等,为中医药提高匈牙利和中东欧人民健康水平创造了良好环境。

世界中联中东欧团体会员共同发起了中国-中东欧中医药合作与发展论坛《大会倡议》,旨在促进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互鉴、民心相通,推动中医药更好地为世界人民健康服务。

(四)-德中药与植物药创新研发国际合作基地在德国挂牌

916日,德国中国商会等在德国柏林市举办第七届中国日庆典活动。活动期间,-德中药与植物药创新研发国际合作基地在德国正式揭牌。天津药物研究院终身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汉堡大学附属埃彭多夫医院之汉莎美安中医中心主任斯文·施罗德致辞。德国中国商会主席郑东林和中国驻德使馆相关领导参与见证揭牌活动。

-德中药与植物药创新研发国际合作基地作为重要的中医药国际合作研究平台,由天津药物研究院、汉堡大学附属埃彭多夫医院之汉莎美安中医中心合作组建,安徽济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德合资公司德国药信植物药有限公司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参与基地建设。中德双方将在合作基地共同研发创新中药及植物药产品,目前在德国开展了济人药业产品疏风解毒胶囊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临床和机制研究,并取得积极成果。

天津药物研究院是招商局集团旗下大型综合性的医药研究机构。多年来,天津药物研究院重视中药的国际化研究,为多个中药产品的国际注册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近年来,天津药物研究院对安徽济人药业产品疏风解毒胶囊进行了系统的二次开发研究,阐明疏风解毒胶囊复杂体系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发现和提炼疏风解毒胶囊的作用特点和比较优势,挖掘其临床核心价值,指导临床实践,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疏风解毒胶囊收录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汉堡大学附属埃彭多夫医院之汉莎美安中医中心重视中药与植物药的研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了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新冠肺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研究成果在《Phytomedicine》(《植物医学》)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发表。

随着-德中药与植物药创新研发国际合作基地在德国的顺利揭牌,中德双方将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和欧美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相互融合和发展,为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五)甘肃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获匈牙利价值与质量

98日,匈牙利国会上议院举行的价值与质量颁奖典礼上,甘肃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获国民健康特别奖价值与质量两项大奖。

匈牙利国会副主席亚诺士·拉托茨等出席颁奖大会,充分肯定了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作出的积极贡献。

20167月,甘肃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成立。此后,甘肃卫生健康委共选派7名中医专家,开展培训班2期,培训境外医师135人,培训境外中医药产业相关人员150人,诊治患者2万余人次,义诊4万余人次。甘肃省卫生健康委与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将持续交流合作,加快甘肃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

(六)中白联合声明建立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据新华社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同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于915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期间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白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双方联合声明,建立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根据联合声明,双方将共同努力把中白工业园建设为国际化合作项目和明斯克市卫星城。双方认为,招商引资和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将进一步推动工业园发展。双方将分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先进经验,在高科技医疗、疫苗和药物生产方面开展合作。双方把建立联合制药企业、新药新技术商业化、在白俄罗斯设立高质量中医药中心作为优先合作方向。

(七)中医针灸与世界主题展览在伦敦开幕

915日,中医针灸与世界主题展览在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卡克斯顿学府、伦敦中医孔子学院开幕。

展览展品包括图文、书籍和实物,内容涵盖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的历史、中医针灸的诊疗技术、中医针灸传承与教育以及针灸国际交流等五个方面。

伦敦南岸大学校长大卫·菲尼克斯教授在致辞中提到,中西医在理论和诊疗上各有特点,并对伦敦中医孔子学院在推动中西医文化交流方面作出的贡献表示高度赞赏与支持。伦敦南岸大学副校长黛博拉·约翰斯顿教授在致辞中重申了伦敦中医孔子学院的三个使命:促进跨文化理解与交流,帮助当地中小学开展正式课程中的汉语教学,在英国发展中医针灸和与其相关的替代医学。伦敦中医孔子学院的英方院长许亦农教授代表主办单位介绍了展览的宗旨和概况。

近年来,英国民众更加关注健康、养生和非药物疗法,中医针灸也随之在英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以此为契机,此次展览多方面全方位地向当地民众展示中医针灸。

来宾观展后纷纷表示,此次展览使他们更深入、更广泛地了解了中医针灸及其历史,对针灸的现状和发展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展览将持续到1111日,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八)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建设合作协议签署

927日,中国-中亚民间友好论坛传统医学与健康分论坛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开幕。陕西省副省长方光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方光华表示,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入开展医疗、科研、医药服务等领域务实合作,促进健康理念与健康文化互学互鉴,携手抗击疫情,为共建共享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分论坛以传承创新、共享互鉴、融合发展为主题,国医大师杨震作题为《传承丝路文化,振兴丝路中医》的主旨演讲。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医科大学传统医学中心共同签署了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建设合作协议。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围绕发挥传统医学资源、技术等方面特色优势建设传统医学中心,改善民众健康等内容交流分享经验,探讨传统医药产业融合与发展,进一步深化我国与中亚国家在传统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五、权威声音

“深化‘一带一路’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全面提升中医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质量与水平。”

——92日,于文明出席2022年中国国际服贸会第五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时表示。

“中医药服务贸易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91日上午,黄璐琦出席2022年中国国际服贸会中医药主题日启动仪式暨第七届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时表示。

“释放中医药多元功能和价值,打造首都中医药靓丽名片。”

——92日,秦怀金出席北京市东城区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时强调。

“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健康帮扶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积极作用。”

——9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赴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调研时强调。

“以科技创新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

——近日,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任珠峰在赣江新区调研中医药产业创新工作时强调。

办好传统医学论坛等品牌活动。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联合声明:将就发展传统医学交流经验。”

——摘自20229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

六、中医药文化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药膳大赛举办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第一届中药壮瑶京药药膳大赛在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举办。

比赛中,6支参赛队伍的参赛选手围绕中医体质、节气养生或常见病证等进行菜谱设计,使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药材、食材为原料制作菜品,每个队伍制作4个药膳菜品。

(二)安徽省中药炮制工职业技能大赛举办

91-2日,安徽省中药炮制工职业技能大赛在亳州市举办。

本次大赛分为中药炮制理论知识、中药性状鉴别和中药炮制三个专业项目。在中药炮制项目比赛中,参赛选手通过炒鸡内金、麸炒白术及切制白芍等炮制形式,发挥出较高的炮制技术水平,展现了省中药炮制工的良好精神风貌。大赛最终评出了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以及团体奖。来自安徽普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李娇获得个人一等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得团体一等奖。

此次大赛由安徽省总工会主办,安徽济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普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承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指导,为广大中药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炮制技术工人队伍、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浙派中医健康与文化传播活动举办

915-17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浙江省科协指导,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丽水市卫生健康委、丽水市科协主办的浙派中医健康与文化传播大会在浙江丽水举办。

本次大会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来自浙江省内外中医药健康与文化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18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大众科普的实现路径。会议期间成立了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巡讲团,与会代表响应并宣读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药健康科普文化倡议书》。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中国科协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温长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海霞分别作《健康长寿的六个科学问题》《中医文化与科学传播的关联性》《中医药科普五大关系探讨》专题讲座。

据悉,本次大会为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组织开展的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之一,活动期间,学会还将引导各专科分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惠民活动约50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四)燕山山脉道地中药材文化博物馆开馆

923日,伴随着北京市怀柔区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33届北京农民艺术节的开幕,燕山山脉道地中药材文化博物馆在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正式开馆。

地处燕山怀抱,燕山山脉道地中药材文化博物馆具备独特的地理优势,不仅在馆内陈列展览来自北京同心共铸公益基金会志愿者捐赠的医学古籍文献、器皿、道地药材等,还聚焦燕山山脉道地中药材的生态种植种子培育、野生药材谷等工作,从源头上保障道地中药材的优质种源。

燕山山脉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群,共有中药材资源1716种,其中道地药材30余种。博物馆内所展示的黄芩、连翘、柴胡、北苍术、金银花、板蓝根等中药材的道地产区也都来自燕山山脉。

相比城市中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燕山山脉道地中药材文化博物馆最大的优势就是和自然连为一体。面向未来发展,博物馆将借助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成为一个对外的教学基地、旅游基地,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活态传承延续中医药的鲜活生命力。

(五)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走进仲景故里

926日,2022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走进名医故里系列活动第三站在河南南阳启动。

南阳市是医圣张仲景故里,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南阳医圣祠每年吸引80万人拜谒。近年来,南阳市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入选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城市,推进建设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张仲景博物院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

本次活动与第十届仲景论坛、第五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同期举行。在活动现场南阳市民服务中心广场,设置了中医药产业项目展示、中医健康咨询、中医药文化表演等几大板块。现场展示了诸多以艾草为主题的产品,除了传统的艾灸条、艾灸器具等,还有艾草啤酒、艾草威士忌、艾草鞋垫、艾草鞋、艾草家具、艾草装饰画等,产品覆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南阳艾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与创新活力。

不少市民在观看表演和展览后,走到产品展台边,选购艾灸贴、艾灸条等产品,体验塌渍、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南阳市中医院的义诊体验区前聚集着许多前来问诊的当地群众,我早早就搬着小板凳来了,听说今天有这个活动,就想来先体验一下看看效果怎么样。郜大妈表示,自己患有糖尿病且时常会失眠,想尝试中医药治疗,如果效果好还会继续坚持。

据了解,2022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走进名医故里系列活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旨在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健全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持续扩大中医药影响力,促进中医药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系列活动下一站将走进孙思邈故里陕西铜川。

七、中医药产业

(一)贵州省政府与广东省中医院共建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

日前,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消息,明确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广东省中医院将合力打造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将中医药作为强省战略整体推进,但由于缺乏顶尖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中医药服务能力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广东省中医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医医院,年服务患者量连续20多年位居全国中医医院第一。

共建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将意味着广东省中医院将其优秀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力量和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引进贵州、留在贵州,将实现国家顶级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加快补齐贵州中医优质医疗资源的短板,提高贵州中医药服务水平,助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湖南:强化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

近日,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联合印发《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应达60%以上,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应达75%以上,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比例达到85%

《规划》指出,规范化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工作。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老年医院、中医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康复医疗在老年健康服务中的作用。

(三)北京:到2025年攻关超50种中医专科疑难病种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围绕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引领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提升高质量发展新效能等方面提出25项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要求,推动优质中医、中西医结合资源均衡布局。提升区域医疗救治能力,重点在康复护理、妇幼保健、中医药等领域填平补齐资源缺口。健全重大疫情防控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独特作用,建设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实施方案》提出,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化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打造中医药临床服务优质品牌。推广中医综合诊疗等模式,开展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建设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建设,围绕癌症、心脑血管病等疾病开展攻关。到2025年,争创2-3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攻关50种以上中医专科疑难病种。

《实施方案》明确,强化现有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争取中医、骨科、综合等更多国家医学中心落地北京。落实对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等投入倾斜政策。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优化中医价格项目。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研究制定符合中医特色的医保支付方式。

(四)《江西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实施中医全科等紧缺人才倍增计划

日前,《江西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从加快培育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加速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积极推进新时代西医学习中医等方面对中医药人才工作作出部署,提出实施中医全科、中医儿科、中医疫病防治及精神科等紧缺人才倍增计划。

《方案》明确,到2025年,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人才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2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方案》提出,加快培育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实施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建设专项,探索科技+中医药立项机制,完善揭榜挂帅遴选机制,汇聚一批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团队,推动中医药重点领域、关键科学问题联合攻关。加强传承工作室建设,发挥各类名老中医药专家作用,扩大师带徒范围和规模,支持招收有潜力的青年人才传承培养。通过政策先行先试,将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打造成全国中医药英才重要首选地、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

《方案》提出,扩大基层人才供给规模,持续推进本科层次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按需适度扩大培养规模。强化定向就业协议履约,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到基层执业。改善基层人才发展环境,在人才项目推荐选拔及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中,加大对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的中医药人才倾斜力度。

《方案》提出,积极推进新时代西医学习中医。完善中西医结合院校教育体系,强化在职西医学习中医制度,优化西医学习中医执业管理,推广中西医多学科诊疗(MDT)模式,推动西医在实践中学习中医。同时,《方案》提出,强化中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强中医技师队伍建设,加快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中医全科、中医儿科、中医疫病防治及精神科等紧缺人才倍增计划,支持加强中医医史文献、中医经典等中医药基础学科及相应人才梯队建设。

(五)吉林打造医产学研用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

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健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优势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打造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

《规划》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特色优势,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推动省市县三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加强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优势专科和县级中医医院特色专科能力建设,在基层中医馆大力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依托现有机构布局建设省级和地市级中医康复中心,推进二级中医医院全部设置康复科,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康复服务模式。落实国家推动中西医协作的各项政策,围绕中医优势病种创新服务模式,宜中则中、宜西则西。支持朝医、满医、蒙医等少数民族医药发展,培育临床优势、推广适宜技术。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在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

为夯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基础,《规划》强调,加强中医药古典医籍精华保护与研究利用,加强全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等中医药传统知识活态传承。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与联合攻关,基于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院内制剂等开展中药新药研发。加强中药质量保障,探索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等产业链质量追溯系统,强化多部门协同监管,基本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建立健全中医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生项目。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继续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持续加强全省中医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项目中,《规划》明确,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依托省级高水平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研院所,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打造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加快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依托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遴选申报国家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加快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支持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优化功能布局,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做优做强一批中医优势专科专病,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推动一批中药制剂开发应用和中药新药创制,以名科、名医、名药带动打造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特色重点医院。

(六)甘肃省首家中医药产业创新联合体获批

近日,甘肃中医药产业创新联合体正式获得核准备案。该联合体在甘肃省科技厅及省工信厅的联合指导支持下,由中医药领域高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中医药企业等39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

目前,甘肃省中药材全产业链年产值520亿元,中药材资源富集,具有较好的创新研发基础。此次在中医药产业领域组建创新联合体,旨在加强甘肃中医药领域高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中医药企业互通互联,联合开展中医药产业重大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促进联合体内各单位人才链、产业链、项目链、技术链、资本链的五链融合,探索一套政府引导、企业出题、多方出资、科企共研、成果共享的新型协同创新机制,提升甘肃省中医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推进中医药产业优质资源整合,将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甘肃省高质量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

(七)京宁中医药合作升级:协作开展三级三百三匹配活动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贸会传统医药文化国际论坛暨一带一路新时代神农尝百草工程国际论坛上,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共同签订《新时代京宁中医药合作升级行动协议》,双方将深化合作,针对宁夏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水平和特点,坚持按照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线上与线下相互结合”“常态与定期持续推进的原则,共同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构建中药材联盟,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

《协议》提出,将共同协作开展三级三百三匹配活动,即在国家、地市和县区三个层面,设计100个中医药项目、在100个中医药科室开展合作、培养100名中医药骨干,达到中医药服务、学术、人才三个方面相互匹配、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并通过名师共享、学科共建、人员共培等合作模式,提升宁夏中医药发展优势或薄弱专科服务能力,促进宁夏中医药人才培养,建立更加紧密的京宁中医药合作共同体。

《协议》指出,将持续推进对口帮扶工作。发挥北京优势中医药资源作用,在现有对口帮扶关系的基础上,遴选3-5家县级中医医院开展链条式的对口帮扶,由北京市支援中医医院协助对口宁夏自治区级、市级中医类医院共同对口帮扶,积极推动北京市名中医在宁夏建设传承工作室,在中医药重点专科、治未病、康复、科研攻关、文化宣传等领域加强合作。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原则上每年举办一次线下北京中医药专家宁夏行活动。

(八)辽宁: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近日,辽宁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辽宁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推动基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人员配备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基层中医药在治未病、医疗、康复、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行动计划》提出,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立完善以县级中医医院(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少数民族医院)为龙头,县级其他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原则上每个县办好一所中医医院,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到2025年,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

在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行动计划》要求,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到2025年,60%县级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建成2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三级县中心医院全部设置中医临床科室;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诊疗能力,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同时,促进中医治未病服务发展,加强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行动计划》提出,扩大中医药人才有效供给,开展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等,继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西学中培训,加强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并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和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到基层开展中医药服务。

(九)《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印发:打造豫医服务中医药专科专病品牌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建设3个以上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争取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规划》明确,建设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加快国家(中医肿瘤、骨伤、脑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中医馆全覆盖,所有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疗联合体,每个省辖市至少建成1个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的网格化城市医联体。提供全生命周期中医药服务。打造豫医服务中医药专科专病品牌,加快建设26个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和32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

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规划》提出,中医药院校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深入实施仲景工程,培养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20名、拔尖人才100名、青苗人才1000名,建设一批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中医药文化发展方面,《规划》提出,建立健全以张仲景文化为核心,涵盖洛阳正骨文化、怀药文化、大宋中医药文化等河南中医药文化体系。建设20家左右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支持建设张仲景博物院。积极创建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

《规划》明确,发展优质豫产药材,到2025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00万亩以上,形成一批重要中药材产业集聚区。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豫药品牌,加强豫药全产业链建设,推进豫药产业全面提升。支持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推进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3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建设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加快经典名方和大品种二次研发。

(十)《云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印发:建设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药交易中心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中医药在健康云南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规划》明确,加快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支持省中医医院建设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医药医疗保健中心,支持创建不少于25个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争取建设不少于3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馆。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到2025年,建好5个省级中医临床医学中心,支持建设20个省级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和不少于300个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不少于10个少数民族医特色专科,同时加大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新药和医疗机构制剂研发力度。

《规划》提出,力争建设4个国家级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和2个国家级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遴选培养15名中医药领军人才、60名学科带头人,评选100名省级名中医。建设不少于100个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培养200名传承性人才。推动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滇南医学体系,深化滇南医学理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医药理论、云南道地中药材作用机理等研究,开展中医药防治地方重大、难治和新发突发传染病诊疗规律与临床研究。围绕三七、滇重楼、云茯苓等十大名药材重点品种,开展中药材良种选育、优良品种扩繁推广和品种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打造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药材交易中心。

《规划》还提出,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支持建立1-2个中医药海外中心。

(十一)《重庆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所有社区卫生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日前,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建成一批国家和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全市三级中医医院达到20家以上。

在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方面,《规划》提出,建设一批市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医康复示范中心、中医治未病中心,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创建6-10家三级中医医院、力争实现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区县全覆盖。夯实基层中医服务网底,到2025年,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9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规划》提出,建设3-5个中医治未病中心,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规范设置治未病科室。积极创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布局建设3-4个市级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疫病防治基地。建设一批国家和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

在推动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方面,《规划》提出,建设5-10个巴渝特色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培养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温热疫病经方文献整理及研究。创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培育2-3个中医药领域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至少建设1个区域中药制剂研发与生产基地。

《规划》明确,支持开设中医药师承班,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选拔巴渝岐黄学者”30名,培养中西医结合高层次人才100名;鼓励中医药人员服务基层,放宽长期服务基层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条件。深化中国(重庆)新加坡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国(重庆)巴巴多斯中医药中心建设,支持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2-3个。建设重庆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制定重庆市中药材标准,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安全、疗效地方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

(十二)安徽省中医药振兴发展大会召开:郑栅洁批示,王清宪、于文明讲话

917日,安徽省中医药振兴发展大会在合肥召开。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作出批示。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出席并讲话。安徽省常务副省长刘惠主持会议。

郑栅洁在批示中指出,安徽中医药资源丰富,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有基础、有优势。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上下功夫,在技术攻关、产业升级、专科建设、人才培养上抓深入,加快打造北华佗、南新安等各地有影响有特色效果好的中医中药品牌、全国知名皖药品牌、中医药健康服务品牌,推动安徽中医药事业和产业提质扩量增效,推动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跨越。

安徽是中医药大省,地产中药品种达3578种,居全国前列,北华佗、南新安久负盛名,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的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王清宪指出,随着中医药价值的不断揭示、中医药科学的深入发展,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日益彰显,安徽作为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丰富的省份,应当在我国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战略全局中扛起重大使命、展现更大作为。

王清宪指出,中医药发展,传承是根基,创新是动力,人才是根本。要在事关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上找准短板,聚焦发力,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产业成长力、市场感召力、服务保障力,为安徽中医药从大到强打下坚实基础。要推动科技与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平台支撑作用,在新药研发等方面形成更多原创成果。国医大师、名中医是安徽省中医药发展的宝贵力量,要给予他们更高的荣誉、更大的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要瞄准价值链中高端发力,抓好中医药产业体系、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系统构建,大力培育中医药专精特新企业。要以全球视野推进亳州中药材市场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药材交易平台,更好服务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中医药事业发展,必须坚守服务生命健康这个根本,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增加优质资源供给。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化中医药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政策供给,提升服务水平,激发出安徽中医药创新创业创造的蓬勃活力。

于文明指出,安徽中医药底蕴深厚,中医药工作呈现蓬勃发展势头,为建设中医药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安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中西医并重,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抢抓局省共建机遇,谋划实施一批中医药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全方位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争做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构建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医药产业转型发展、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示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安徽中医药振兴发展,推动局省共建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三)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成立

91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揭牌仪式在江西南昌举行,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出席活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黄璐琦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副省长殷美根共同为研究所正式揭牌。2022江西智库峰会暨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及高端人才进江西活动巡展期间,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叶建春在研究所展位前详细了解有关情况,对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予以充分肯定。

据了解,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于202110月获中央编办批复成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该研究所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获批的第一个京外国家级科研机构。研究所将围绕中医药健康产业,汇聚人才力量,运用系统的理论、技术、方法,对中医药治未病的精华予以挖掘梳理、传承转化,填补中医药健康领域高端科研平台的空白。目前已通过开展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研发中药新药、对已上市中成药品种进行工艺变更等方式,明确一方”“一草”“一药”“一乌鸡等科研重点任务,着力打造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科研与转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产业研究新高地,把中医药推进全民健康落到实处。

(十四)北京东城:打造中医药特色杏巷工程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北京市东城区在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和中医药文化传承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初步形成了东城特色的中医药发展模式。

东城区以顶层设计和政策规划为中医药发展搭梁立柱。该区率先建立区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统筹全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十四五时期东城区产业发展规划》《东城区加快产业创新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全区政策性文件中均提出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和转化;制订《东城区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制和保障措施。

在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方面,东城区利用中医药资源优势,与辖区内医疗机构、科研院校、医药企业积极对接,搭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积极吸引国内龙头中医药企业入驻,打造汇集中医药医疗服务、文化传播、教育培训、健康旅游、国际交流和产业发展的特色杏巷工程,并将互联网+中医药模式创新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点之一。同时,深化中医药对外服务贸易基地建设,推动中医药对外贸易。截至目前,北京同仁堂集团已在境外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50家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医疗中心和文化中心。

东城区将中医药文化传承作为全面推进中医药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方面,该区构建一经(《中医启蒙三字经》)、一书(《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读本》)、一园(校园百草园)、一操(中华传统养生健身操)、一网(东城区数字德育网)、一班(杏林实验班)六个一工程,成为东城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品牌。同时,东城区打造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传播品牌,连续13年在地坛举办中医药健康文化节活动,通过普及中医药知识、推广中医药保健技能、展示中医药健康服务链条,提升市民对中医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东城区还整合优化区域内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推进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建设,目前,东城区共有10家单位被评为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1家单位被评为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建设基地。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路线,已发布了5条北京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故宫御医药馆、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屠呦呦研究院工作室等6个景点纳入其中。

东城区有丰富的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文化等资源,立足于此,该区不断完善中医药疾病预防、慢病诊疗、养生保健、养老康复护理为一体的系统整合的中医健康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建设,实现中医师参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机构建成8个中医药文化体验馆。推进中医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开展智慧医院试点,创建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中心,完善中西医结合康复体系建设,发挥中医康复特色,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同时,探索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提升科研学术水平,不断完善中医药疾病预防、慢病诊疗、养生保健、养老康复护理为一体的系统整合的中医健康服务体系。

(十五)江苏开展本科高校中医药入学教育活动

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学生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日前,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省教育厅联合开展中医药入学教育活动,并印发《关于开展中医药入学教育活动的通知》。

中医药入学教育活动面向江苏省内本科高校2022年入学新生开展,各地中医药机构选派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到高校举办科普讲座,普及中医药知识,帮助入校新生学习中医药健康文化,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通过学习中医药核心价值,培养新生崇尚中医、珍爱生命的理念。

《通知》要求,中医药与教育机构组织开展中医药义诊和健康咨询活动,组织中医药专家向新生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教授中医药健康知识,解答健康问题,帮助新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各地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博物馆、展示馆等中医药文化场馆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的前提下,要积极面向新生开放,使新生近距离感受中医药的悠久历史、文化特色、功效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自觉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此外,各高校可结合自身特点,在新生中开展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座谈交流、作品征集、艺术创作、表演展示等配套活动,帮助新生加强相互了解、丰富文化生活。

(十六)湖南: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可申报生物医药重点品种

近日,湖南省工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药监局联合印发《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品种培育办法》,明确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品种培育目标及重点品种申报条件等,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可申报重点品种。

《办法》明确,湖南省将在十四五期间,每年遴选认定40个左右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品种给予持续支持,创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等药品可申报重点品种,对纳入培育目录的重点品种,将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十七)甘肃中药材追溯系统入选药品智慧监管典型案例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发布14“2022年药品智慧监管典型案例,甘肃省药监局推选的甘肃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追溯监管系统入选。

该系统立足甘肃中药材资源禀赋,全力破解中药材产地加工质量监管难题,补齐中药饮片加工销售链条短板,助推中药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系统与相关部门溯源系统对接,全过程记录中药材种子种苗购进、农药使用以及中药材加工等信息,促使产地加工企业对种植基地进行规范指导,从源头上提升中药材质量,推动形成中药材绿色加工产业链。系统还搭建起智能化溯源监管平台,全程记录中药材生产、运输、销售等,实现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进一步帮助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集群,助力乡村振兴。

(十八)梁振英出席助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协商会

927日,助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协商会召开。湘赣粤港澳五方代表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参会,共商助推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大事。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讲话。

梁振英表示,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尽快完善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框架,达成进一步共识。要充分发挥湘赣粤港澳各自在中医药产业方面的优势,通过完善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将湘赣粤港澳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助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梁振英还表示,香港中医药根基深厚,有大量从事中成药制造、中药材加工、进出口贸易、批发和零售的商号,有悠久的联系国内外的历史。香港对药材和药物的严格监管以及香港药商的良好商誉,让香港成为中药材和中成药的可靠市场,并成为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的超级联系人。希望通过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这一平台,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产业更好走出去

会上,湖南省、江西省、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地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在澳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介绍了构建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的构想及建议。与会人员围绕助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进行深入互动交流。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二二年十月八日


上一条:2022年中医药信息第10期

下一条: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7-8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