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医药信息第5期

时间:2023-06-08 14:30:31 作者:  浏览数:

本期目录

一、重大事件

二、兄弟院校

三、科研动态

四、海外资讯

五、权威声音

六、中医药文化

七、中医药产业

一、重大事件

(一)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多名中医药个人与集体获表彰

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207个集体和1035名个人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1044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医药系统多个集体与个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以及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

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津药达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汉方现代药业有限公司;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

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有: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中药研发总监,高级工程师陈明霞;安国市中医院副院长、老年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树通;忻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胡贵珍;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辽宁)有限公司研发专员,助理工程师、初级工于浩;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医院蒙医药文化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海春生;温岭市中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李正祥;厦门市中医院中医特色诊疗部副主任医师陈丽凤;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姜红江;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分析工,助理工程师、首席技师蒋金星;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张勤生;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查洪付;广东青云山药业有限公司提取车间主管余志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中医内科学教授、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邹旭;梧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莫湘;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景萍;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周渭;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胡强;南充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杨莹洁;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医学中心高级工程师沈咏梅;贵州云上乌蒙天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技术员,农艺师、中级工潘成;红云制药(玉溪)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邓桂萍;云南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主管,工程师段治尚;云南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质量部部长,主管中药师蒋勰;渭南脊柱康复医院院长,主治医师赵哲勋;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任一杰;玉妥尼夏利民藏医院医生罗追。

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的有: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质量控制部;康臣药业(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自动包装班组;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复方木鸡颗粒自动化生产线;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固体二车间洁净区工段;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综合制剂车间粉针组;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提取精制工厂(车间);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复方阿胶浆生产线;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部前处理车间提取班;劲牌持正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提取一车间;广西双蚁药业有限公司颗粒制粒班组;重庆天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压片班组;贵州苗药药业有限公司包装车间;青海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二)三部门发文要求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县级行政区域应设置1所县办中医医疗机构,不得变相取消、合并县级中医医院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的通知》(全文见3版),明确未设置中医医疗机构的县级行政区域应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县办中医医疗机构,优先设置县级中医医院。

《通知》要求,各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不得在医联体等各类建设过程中,变相地取消、合并中医医院,改变其功能定位,不得以各种理由在事实上削弱中医医院。未设置中医医疗机构的县级行政区域(不含市辖区)应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县办中医医疗机构,统筹考虑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交通条件、就医需求等因素优先设置县级中医医院。鼓励各地在已有医疗机构基础上通过改变机构类别、转变隶属关系、经济转型等方式,加强县级中医医院设置。如暂不具备设置中医医院条件的,可以设置县办中医门诊部。

《通知》提出,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科学规范开展县级中医医院新建或改扩建工作,重点加强中医综合治疗区、中药制剂室等特色用房建设,改善就医环境。加强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医技科室等“两专科一中心”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引导推动三级中医医院加强对口帮扶,补齐脱贫地区县级中医医院能力短板。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应加强发热门诊设置和管理,二级以下中医医院应设置发热哨点。规范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提升电子病历应用能力,支撑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支持。加强中医医共体数字化建设,推进智慧中医医院和互联网中医医院建设。

《通知》明确,推动县级中医医院在县域内牵头组建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统筹管理。推进实施城市三级中医医院向县级中医医院轮换派驻医师和管理人员制度。推广“县聘县管乡用”和“乡聘村用”人才管理模式,鼓励县域医共体内人才柔性流动,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和中医专长医师在基层执业。每个二级以上县级中医医院建立1-2个传承工作室,实施革命老区中医药人才振兴项目,加强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培养。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中,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三)国家中医药局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内容、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和人员等进行规范。

《规范》要求,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诊疗活动,包括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危险性的技术方法;开具药品处方;给服务对象口服不符合《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清单》规定的中药饮片;开展医疗气功活动;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诊疗活动等情形。不得以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治未病、健康咨询等为名或者假借中医药理论和术语开展虚假宣传。

《规范》要求,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应当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方案及服务流程,建立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及技术服务目录、服务规范和操作规程,并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用品用具参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指南等规定执行等。

《规范》要求,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人员应当具有中医药类相关专业背景,或者接受过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从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技术风险防控方法、基本急救知识技能等,遵守卫生健康和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规章,遵守职业道德。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传染期、精神疾病发病期以及身体健康状况不适宜或者不能胜任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工作的人员,不得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四)习近平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5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河北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抓机遇、应挑战、化危机、育先机的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陪同考察并出席座谈会。

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在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省长王正谱陪同下,先后来到沧州、石家庄等地,深入农村、港口、科研单位等,实地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

11日上午,习近平来到沧州市,考察了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习近平走进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并向正在田里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家询问旱碱麦产量、价格、品质、收益等。习近平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1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发展和黄骅港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等情况。习近平强调,河北区位优势独特,海运条件便利,要持续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12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位于石家庄市的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考察调研,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及产品研发、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提升自主保障能力建设等情况,走进生产车间察看芯片生产流程。习近平指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系统布局关键创新资源,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他勉励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勇攀科技高峰,不断攻克前沿技术,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

习近平随后考察了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听取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察看医药产品展示,了解药品研发生产情况。习近平强调,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12日下午,习近平在石家庄市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先后发言,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提交了书面发言,就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汇报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建议。

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对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希望河北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九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京津冀3省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大力支持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雄安新区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美丽宜居京津冀取得丰硕成果,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京津冀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指出,要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积极稳妥、稳中求进,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两手抓,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疏解工作。要着力抓好标志性项目向外疏解,接续谋划第二批启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要继续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增强向外疏解的内生动力。要进一步从源头上严控北京非首都功能增量。

习近平强调,要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处理好同雄安新区的关系,“两翼”要协同发力,有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要处理好同中心城区的关系,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要加快推进第二批北京市属行政企事业单位迁入副中心,腾出的空间主要用于加强对首都核心功能的服务保障。要处理好同周边地区的关系,带动周边交界地区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指出,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要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把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习近平强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京津冀地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推动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同河北共享,深化区域内高校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要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要持续抓好北方防沙带等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

习近平指出,要继续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区域内部协同。要唱好京津“双城记”,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共同打造区域发展高地,在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发挥辐射带动和高端引领作用。要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河北要发挥环京津的地缘优势,从不同方向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北京、天津要持续深化对河北的帮扶,带动河北有条件的地区更好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同国内外其他地区沟通对接,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习近平强调,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天津、河北3省市党委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抓好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李强在讲话中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更加有力有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突出首要任务,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资源、政策、力量聚焦,确保标志性疏解项目取得明显成效。要把握区域差异,着力推动优势互补,既补各自的短板,又锻造共同的长板,把发展落差的势能变成协同发展的动能,让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要进一步做实工作机制,形成更为紧密的协同推进格局。

丁薛祥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坚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持之以恒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水平。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调整优化运输结构,从源头上减少燃油污染排放;持续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五)推动建设中医药中心纳入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

5月18-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峰会期间,中国同中亚五国达成系列合作共识,其中包含推动建设中医药中心。

成果清单包含54项主要合作共识和倡议,其中提出推动建设中医药中心,开展草药种植及加工合作,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中方邀请中亚五国参与实施“文化丝路”计划等。同时,中方倡议成立中国-中亚健康产业联盟。

(六)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推进会在京召开

近日,由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推进会在京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出席会议并讲话。

秦怀金指出,此次会议是中医药行业凝聚共识、共谋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的大会。他强调,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认识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加快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积极做好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搭建覆盖全国的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七)教育部:拟同意新设重庆中医药学院、河北中医学院更名为大学

日前,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经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评议,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拟同意新设重庆中医药学院,办学性质为公办,河北中医学院将更名为河北中医药大学。公示时间为5月22日至5月26日。

据悉,重庆中医药学院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市教委主管,以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办学基础,充分整合重庆市中医院、市中药研究院、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中医药教学科研优质资源而组建。学院首批规划设置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制药6个本科专业。

河北中医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省属重点骨干大学、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院校。

(八)全国首次中药饮片省际联盟采购结果揭晓21个中药饮片品种平均降价近三成

5月22日,全国首次中药饮片省际联盟采购拟中选结果在山东济南产生,21个中药饮片品种、100家企业中选,平均降价29.5%,最大降幅56.5%,实现了“保质、提级、稳供”的预期目标,预计今年8月底前群众能用上这次联采的质优价宜的21种联采中药饮片。

近年来,中药饮片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着市场波动大、质量差异大、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山东牵头成立了由15个省参加的三明采购联盟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组织专家遴选了黄芪、当归、麦冬等21个临床用量大、患者受众面较广的中药饮片品种,探索开展首次中药饮片跨区域联盟采购工作。

在反复论证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基础上,联盟将每个中药饮片品种分为统货、选货两个品规并分别制定了质量标准,确定了“保质、提级、稳供”的思路,设立了由申报品种供应能力、种植(养殖)基地、追溯体系、生产管理能力、质量控制能力、道地药材、联盟采购需求等15个核心指标组成的综合评审指标体系。

据了解,本次中药饮片联盟采购共有15个联盟省份的6050家医疗机构参加报量,采购需求量达到655.9万公斤,吸引了328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积极参加。经过专家指标评审、首轮报价解密、首轮入围企业公示公布、企业样品提交、专家样品评审、二轮报价解密等工作,100家企业的782个产品拟中选,拟中选价格较当前市场价平均下降29.5%。

本次中药饮片联采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市场,引导中药饮片企业走向原产地,提升中药材原产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产品质量更加有保障,推动中药饮片市场“优质优价”良性竞争,促进整个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群众得到实惠,花同样甚至更少的钱,就能买到质量更好的中药饮片。

本次中药饮片联采的主要特点是实行按品种采购,衡量企业对每个品种的质量管控和供应能力,企业中选后按协议约定入院销售,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单品种质量,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同时,将建立追溯体系的要求作为重要评审指标,并借助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数字平台建设,用市场化手段推进构建质量标准、质量追溯、质保仓储体系,保障中药饮片安全、有效、可追溯,促进加强中药饮片全过程管理。

(九)两部门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推广门诊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于2023-2025年在全国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其中提出推广门诊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

《通知》提出,要创新服务模式,推广门诊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中医医疗机构要总结推广中医综合治疗以及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同时,将“中医医院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纳入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评估指标(试行)。

为完善住院医疗服务制度,《通知》提出,要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医院的中医优势病种应当以中医治疗为主。建立健全日间医疗服务制度,三级医院普遍建立日间手术管理制度,鼓励医疗机构拓展日间医疗服务范围并完善相关制度。

《通知》明确,转变药学服务模式,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应规范开设药学门诊,鼓励其他医疗机构设置用药咨询室(窗口),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中药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

主题活动启动阶段为2023年5-6月,实施阶段为2023年7月-2025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操作手册,开展基线调查、年度评估,并将按年度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和通报,同时建立全国的患者体验监测平台,开展持续监测、反馈、监督整改,确保工作实效。

(十)教育部办公厅发文为中西部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千余名中医本科生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提出,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高等医学院校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订单定向免费五年制本科医学生共计6150人,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中医学、蒙医学和维医学。

通知要求,定向招生计划包含中医学1624人,蒙医学42人,维医学30人。报考免费医学定向招生计划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只招收农村生源,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

(十一)《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中西医并重改善医疗服务满意度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28项具体措施和5个专项行动,要求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中西医并重,加强全面质量安全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行动计划》明确,利用3年时间,在全行业进一步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府监管、机构自治、行业参与、社会监督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多元共治机制,进一步巩固基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在加强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夯实结构质量方面,《行动计划》对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医务人员管理、医疗技术管理等提出要求,其中,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要严格按照《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要求,严格落实感控管理各项要求。

在强化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提高过程质量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要严格规范日常诊疗行为、提升三级查房质量、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加强会诊管理等,其中明确要倡导医疗、护理、药事联合查房,倡导中西医联合查房,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针对性调整诊疗方案。加强中医、营养、康复、精神、检验、病理、影像、药学等科室的多学科会诊参与度,充分发挥营养和康复治疗对提升治疗效果的积极作用。

在织密质量管理网络,完善工作机制方面,《行动计划》要求,加强中医药质控,医疗机构应将中医医疗技术应用、中药合理使用等,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加强中医药质控机构设置和建设,加大中医诊疗技术规范的修订和完善。并对质控体系和工作机制、质量安全信息公开、绩效管理机制等提出要求,明确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范本级质控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加强中医质控中心建设和设置,强化对质控中心指导考核,进一步扩大质控工作覆盖范围,提高质控中心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将部分重点专业质控组织延伸至县区。地(市)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每季度召开至少1次专题会议,研究质控体系建设运行、推进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计划等相关工作。

《行动计划》还在专项行动“织网”行动中明确,到2025年末,设置完成不少于10个中医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不少于300个省级中医质控中心,不少于1800个地市级中医质控中心。

《行动计划》还公布了各省份行动效果监测指标体系,涵盖“中西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中医医疗机构中以中医治疗为主的出院患者比例”等40个评估指标。

二、兄弟院校

(一)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杨玉华率队调研湖北中医药大学

5月6日,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杨玉华率队就“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到湖北中医药大学调研,实地考察五行柱广场、药用植物园、老年脑健康中医药防护技术与新产品研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与学校和省中医院专家教授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

杨玉华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出台《湖北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湖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省政协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议题列入年度协商计划,旨在通过民主监督和协商议政,助推实施意见和发展规划落地见效。

杨玉华强调,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问题、摸清实情,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为湖北中医药强省建设建真言、献良策。要发挥人民政协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上更好凝聚共识,为推进湖北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浙江中医药大学穴位治疗仪专利实施许可签约

日前,浙江中医药大学与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该校滨文校区举行了经皮暨穴位治疗仪专利实施许可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院院长、成果持有人方剑乔介绍了经皮暨穴位治疗仪的研发初衷和经历。他表示,此次医疗器械的转化经历了艰难的开发、严格的各种检测和规范的临床试验,能够获批浙江省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实属不易。未来,团队将在扩大适应症、提高设备智能化、融入人工智能等方面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升级。

据悉,经皮暨穴位治疗仪是由方剑乔团队基于30余年基础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研制的一款符合人体生物学特征、疗效确切、性能稳定的电刺激治疗装置,是现代经皮神经电刺激与传统针灸穴位电针疗法的完美结合,临床可用于各种痛证、中风等疾病的治疗。

会上,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部常务副部长王辉代表浙江中医药大学与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寿张根签署了专利技术实施许可合作协议。

(三)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走进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

5月17日,六一儿童节前夕,在习近平总书记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回信两周年之际,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师生走进淮安市新安小学开展“童心向党,薪火相传”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小郎中”国医启蒙教育课程,在沉浸式的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向新安小学“小好汉”们传播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浓浓中医味儿、中药香中体悟文化自信。

邂逅中医药,为“小好汉”埋下中医药种子

“小好汉们,你们知不知道家里的厨房中有哪些中药?”“谁知道生姜和山楂有哪些功效?”在“寻找身边的中草药”课堂上,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老师徐秋月用当下最时髦的“挖呀挖”游戏开场,从孩子们平时最喜欢吃的冰糖葫芦中山楂的功效,到孩子们难得一见的中药“鸡内金”,再到带领孩子们亲手制作芝麻丸……一系列精心准备的中医药课程,让孩子们的中医药知识不再停留在书本上。

听了老师们生动的讲解后,同学们表示要“把自己亲手制作的芝麻丸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吃”“我要让爸爸妈妈带我去菜场,亲眼看看到底什么是鸡内金!”

沉浸式体验,带“小郎中”发掘中医药宝库

除了“找寻身边的中草药”实践课堂外,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师生还精心设计了“八段锦”功法学习、“猜灯谜做香囊”趣味互动体验、“小穴位大作用”身体穴位认知、“药茶书香伴成长”药茶烹煮学习等多个板块的中医药特色课程。

在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体验课兼劳动课中,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的师生们带领小朋友们在动手实践中亲身体悟中医药的魅力。一系列活动让同学们目不暇接,在老师们的讲解中,中药不再只是药房里的苦味药剂,而是变得格外鲜活。中药可能是校园里的某株小草,又或者是平时随处可见的水果,或是餐桌上的一味美食或调味品。而认识中药,不仅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还可以动手去制作。“通过今天的课程,我对国粹中医药有了新的认识!”新安小学的同学感慨道。

大手拉小手,领“接班人”坚定文化自信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党委书记王红云介绍,学院将持续面向青少年群体打造系列中医药文化体验课堂,推动中医药知识普及与儿童健康教育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与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与“四史”教育相结合,引导青少年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魅力中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凝聚爱党爱国情怀。

“大手”牵起“小手”,从中医药文化中汲取智慧,为孩子成长强志气、壮骨气、硬底气。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师生以“小郎中”国医启蒙教育为主题,持续走进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现已累计覆盖4000余人次。

(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传承与发展”系列讲座聚焦中医外治

5月20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了“中医传承与发展”系列讲座(七),本期主讲嘉宾、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朱峻达以《中医外治法的传承与发展》为题作主旨演讲。

朱峻达以《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为引,结合其中的运动学原理,对功法练习的不同阶段进行介绍,并强调正确练习养生功法的重要性。

朱峻达结合自创的内经功法,以“闭门式”“霸王举鼎”“双虹架彩”等动作为例进行深入讲解,强调在功法练习中要明确原理,方可达于坦途;还通过“大鹏展翅”的动作说明人的形、气、神是一体的,强调了形满、气满、神满的重要性与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自身从医执教经验,阐释了中医外治手法水平的三个阶段,点明骨骼状态对人体形态和精神的重要影响。关于如何提升外治施术水平,朱峻达表示:“这都是通过医师平时对功法的理解和锻炼,然后慢慢积累,并在临床得到患者的反馈后,再思考如何更合理地提高外治施术水平。”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课程对中医思维的提升大有帮助,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向朱教授学习,将中医理论更好运用到实践中,从而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科研动态

(一)养心氏片HEARTRIP研究总结会议召开系国内首个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中成药对照曲美他嗪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运动耐量影响的非劣性研究

5月7日,养心氏片HEARTRIP研究总结会议暨2023“心动力”创新论坛在山东青岛举办。会议介绍了养心氏片HEARTRIP(对比曲美他嗪对PCI后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研究进展,现入组和随访工作圆满结束。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21》推算认为,现有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规模为3.3亿人。在此背景下,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牵头开展了“养心氏片对比曲美他嗪对PCI后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活性药物对照临床研究”,系国内首个多中心、前瞻性中成药对照曲美他嗪对PCI后患者心脏康复影响的非劣性研究,旨在评价养心氏片对比曲美他嗪对PCI后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据韩雅玲介绍,该项目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共有全国23家分中心参与研究。该研究自2019年1月启动,2019年8月完成首例入组,2022年5月完成全部入组,2022年12月完成全部随访,2023年2月完成数据核查,2023年5月召开项目总结会。近年来,中医药高质量研究逐年增加,中医药在治疗心血管病方面的巨大潜力和空间也被更多专家认可。

上海医药集团执行董事、总裁左敏在会议致辞中表示,上药集团一直致力于答好中药现代化这一时代命题,将中药作为上药集团的重要业务板块,重点推进中药的研发和上市后研究等工作,让中医药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患者。上海医药集团国风药业党委书记、总经理孟庆敏表示,养心氏片是上药国风“中药大品种”的领衔产品,上市二十余年,疗效确切,反应良好,在心脏康复领域积累了较多循证医学证据。未来,上药国风将把“中药大品种”的打造作为优先方向,立足打造更多优秀产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心动力论坛上,韩雅玲、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张剑、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陆峰等专家学者分别以《中医药高质量研究如何在世界发出更强音HEARTRIP研究的价值和影响》《养心氏片HEARTRIP研究设计与历程回顾》《养心治疗策略赋能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和主动康复》为题,进行学术分享。

(二)国家药监局修订壮骨止痛胶囊和小儿咳喘灵制剂说明书

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决定对壮骨止痛胶囊和小儿咳喘灵制剂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进行统一修订。

根据公告,壮骨止痛胶囊说明书不良反应项应增加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有肝功能异常个案报告。禁忌项应当增加对药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注意事项应当增加孕妇慎用,肝功能不全及既往有肝病史、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慎用等。

小儿咳喘灵制剂说明书不良反应项应增加有皮疹、瘙痒、腹泻、呕吐、口干、食欲减退、乏力、过敏反应等。禁忌项应当增加对药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注意事项方面,处方药应增加风寒感冒者慎用,运动员慎用。非处方药应增加脾虚易腹泻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风寒感冒者慎用,运动员慎用等。泡腾片、泡腾颗粒应增加按照用法用量服用,严禁直接吞服或含服。

(三)高血压中医药防治有了一体化评价体系

日前,由岐黄学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血压重点研究室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牵头,联合上海、北京、湖南等地的12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高血压全程防治的中医药方案循证优化和疗效机制研究》,历时3年半时间,按研究合同计划顺利通过科技部结题,为规范化开展中医药全程防治高血压研究提供了示范。

该项目以中医药全程防治高血压为核心,分为五个子课题:《太极拳干预高血压前期的循证优化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教授邢雁伟负责)、《天麻钩藤方治疗高血压1级的循证优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教授李燕负责)、《潜阳育阴方防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循证优化研究》(江苏省中医院教授方祝元负责)、《脑泰方防治高血压脑小血管病变的循证优化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葛金文负责)、《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防治高血压的机制研究》(中国药科大学教授王丽蕊负责)。项目团队历经方案论证、启动会、伦理审查、临床试验注册、受试者招募及随访等环节,共入组病例1857例,通过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合机制研究的方式,分别论证了太极拳、天麻钩藤方、潜阳育阴方和脑泰方对高血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已病防衰的功效,同时揭示了肠道菌群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项目构建了高血压中医药防治一体化评价体系,优化现有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临床方案,弥补了中医药在我国高血压临床诊疗实践中缺乏高级别循证证据和靶点机制模糊的不足,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等顶尖杂志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相关成果纳入临床诊疗指南。

其中,《潜阳育阴方防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循证优化研究》课题在负责人方祝元统筹决策与指导下,高血压研究所执行主任刘鸣带领高血压研究所团队成员克服疫情影响,通过开展义诊活动和健康宣教,在全国相继建立了11家分中心,协作筛查7202例高血压患者,成功募集534例受试者,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相比,潜阳育阴颗粒干预具有显著的肾保护作用(49.0%vs38.9%,P=0.04)。试验结果在综合绩效评价答辩会中得到评委们的一致好评,相关研究证据已纳入《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四)《浙江中药产业历史和当代发展研究》成书

近日,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光霁领衔编写的《浙江中药产业历史和当代发展研究》成书,该书立足于浙江中药产业的历史与现状,结合梳理浙江中医药历史,采用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对浙江省中药产业历史和发展轨迹进行了系统整理研究,并对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全书主要内容分为浙江中药产业历史和当代发展启示两个部分,从浙江中药业发展背景、浙江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浙江中药产业管理机构、中药营销、中外药材交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的浙江中药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后的浙江中药产业发展,以及中药产业传承与发展的思考8个方面开展研究。

全书对“浙江中药产业因何而兴?”“浙江中药产业凭何而特?”“浙江中药产业如何振兴?”3个问题进行了揭示和思考。其主要成果体现在:一是整理完成了浙江中药产业的历史背景与依据,即浙江历史人文社会经济和地理环境,以及浙江中药学术发展史;二是梳理完成了浙江中药业产业链的上游,即中药资源与种植加工业;三是整理完成了浙江中药业产业链的下游即市场与商贸;四是总结归纳了浙江中药业对医药应用与社会文化的影响;五是提出了当前浙江中药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中药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六是提供了今后浙江中药产业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五)中成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发布

近日,在中国中药协会联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中西医融合儿童健康大会上,《中成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及《儿科疾病中药真实世界研究设计指南》等指南发布。

《中成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建议中成药治疗RRTIs(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感染期症见自汗、面色欠光泽等患儿推荐使用玉屏风颗粒(口服液)、童康片、黄芪颗粒;症见盗汗、手足心热、口干等推荐使用槐杞黄颗粒;建议感染期面欠光泽或症见大便不成形、鼻塞流涕等推荐使用馥感啉口服液。该指南由中国中药协会负责实施、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牵头制定,用于指导综合医院的西医专科医生、全科医生使用中成药治疗12周岁以下被确诊为RRTIs的患儿。

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融表示,中成药治疗本病的临床证据不断增多,在减少复感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强患儿免疫功能,缩短呼吸道感染病程方面疗效较好,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儿科疾病中药真实世界研究设计指南》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思源制定。据悉,该指南提出了支持儿童中药人用经验总结和临床试验的常用真实世界研究设计类型、原则和方法,以及适用于支持儿童中药新药研发及上市后变更的人用经验研究设计,也可用于儿科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供研究者、儿科医生等借鉴与使用。

(六)藏医《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64项文献遗产列入其《世界记忆名录》,现保存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的五种版本《四部医典》成功入选。至此,包括2011年5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中医药领域已有3部典籍申忆成功。

“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典籍《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对于藏医药的发展意义非凡,不仅给予我们向世界正面宣传和推广藏医药的机会,也让世人直观了解和知晓了深藏雪域高原的藏医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次仁表示,“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响应新时代党和国家提出的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号召,始终将落脚点放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把握机遇、以点带面,促进藏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文化发展。”

《四部医典》成书于8至12世纪,是藏医学奠基之作。文献全面反映了藏医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对藏医学传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1546年木刻“扎塘版”、1640年木刻“达旦版”、1662年木刻“甘丹平措林版”、1892年木刻“药王山版”和1942年“金汁手抄本”五种版本的《四部医典》,为不同时期的校对和厘定版本。

《四部医典》全书分为根本部、论说部、秘诀部、后续部等四大部分共156章,书中记载了2258种方剂、1616个病种的诊治方法,构建了独特的藏医药学理论体系,创立了“三因均衡论治”法则,完善了“五源”“三因”辨证思想,确立了自然哲学、身心与社会“三合一”的医学模式。据悉,2014年,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筹备该5种版本的《四部医典》申报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于次年成功入选;2018年,《四部医典》正式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四、海外资讯

(一)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建设推进会召开

4月28日,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建设推进会在京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黄璐琦,世界卫生组织整合医疗服务司司长鲁迪·埃格斯等出席本次活动。

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nternational Traditional Medicin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 ITMCTR)于2023年2月正式被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接受为一级注册机构,是首个跨国家和地区的以临床试验主题范围来划分的注册机构。

于文明表示,中医药临床研究是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也是临床实践决策转化的循证来源。建设好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对于推动传统医学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各有关机构及学术团体交流与合作,联合世界医学同仁,建立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全球传统医学临床研究注册规范体系,助力传统医学循证证据的高质量产出。

黄璐琦表示,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成为世卫组织的一级注册机构,将为提升全球传统医学临床证据质量,引领全球传统医学临床研究规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鲁迪·埃格斯表示,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正式被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接受为国际一级注册机构,有助于增进传统医学临床试验透明度,促进传统医学更好服务于全球医疗卫生。

会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注册平台项目官员嘎山·卡拉姆发来祝贺视频。他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将持续支持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建设,确保所有传统医学临床研究的注册信息及其研究结果公开透明。

会上还举行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签约仪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期刊社等期刊联盟代表共同发布“推动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制度规范化”联合倡议书。

(二)于文明会见世卫组织整合医疗服务司司长鲁迪·埃格斯

4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整合医疗服务司司长鲁迪·埃格斯一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黄璐琦陪同会见,并主持召开工作会谈。双方就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等事宜进行深入交流。

于文明对鲁迪·埃格斯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他指出,中医药是中国独特的医药卫生资源,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非常重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希望未来在人员交流、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务实成效,为推动全球传统医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鲁迪·埃格斯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长期以来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工作、共同推动全球传统医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表示,希望双方可以继续加强合作,为全球传统医学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三)中国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举办针灸义诊活动

5月5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的中阿中医中心,每天都有逾百名患者前来就诊,针灸治疗供不应求。为使更多患者有机会接受治疗,5月4日,第27批中国援阿医疗队中医中心分队前往位于首都阿尔及尔西郊的蔚蓝海岸医院举办针灸义诊活动。

据第27批中国援阿医疗队中医中心分队队长周薇介绍,很多阿尔及利亚疼痛患者接受针灸治疗的效果非常不错。通过此次义诊,中国援阿医疗队切实帮助当地患者缓解了包括中风偏瘫、面瘫、颈椎病、腰椎病在内的常见病痛。

蔚蓝海岸医院康复科主任侯塞因·谢里德表示,根据患者反馈,针灸治疗效果非常好。蔚蓝海岸医院康复科将与阿尔及利亚卫生部和中国医疗队进行讨论,尝试将这里的针灸治疗常态化。

此次义诊活动是中国医疗队援阿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一部分。自1963年4月首支中国医疗队抵阿以来,中国共派出援阿医疗队27批次、3522人次,接诊患者2737万人次,接生约207万新生儿。

(四)中医药文化走进联合国中文日系列活动

近日,以“尼山传千载 岱海连世界——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故事”为主题的2023年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系列活动在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国城拉开帷幕。按照山东省委外事办公室工作部署,山东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赴活动现场开展中文日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医药主题活动,通过中医药文化展、中医药讲座、义诊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

活动期间,专家团开展了以中英文展板和中药香囊、穴位模型等实物相结合的中医药文化展示;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家以《浅谈中医药学及其原理》为题开展学术讲座,系统讲述中医药学原理;专家团还演示诊脉、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中医特色技术,分享常用养生功法,并为近百人进行了义诊服务。

(五)中哈签署联合声明提出促进两国中医药合作

日前,新华社全文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其中明确双方坚决反对将疫情和病毒溯源问题政治化,愿在开展抗疫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卫生领域合作,建设好中医药中心,促进中医药合作,推动两国医疗机构加强交流联系。

同时,双方重申将进一步加强地区互联互通,充分发挥相互贸易投资和跨境运输潜力,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各领域务实合作。双方将全力推动两国教育和研究机构合作,促进在华哈萨克斯坦中心、中国高校哈语专业教研室和在哈孔子学院有效运转。

(六)首支中国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凯旋

5月17日,中国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凯旋欢迎仪式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举行。作为首支整建制中医援外抗疫医疗团队,医疗队不仅圆满完成了临床医疗救治等援外任务,也为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及创新中医药援外模式做出了有益探索。

2022年1月,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柬埔寨卫生部签署《关于派遣中医抗疫医疗队赴柬埔寨工作的协议》,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柬埔寨派出了一支中医抗疫医疗队。医疗队队员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依托柬埔寨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门诊服务患者1.6万余人次,义诊6000余人次,开展科普讲座30余次。一年以来,柬籍患者比例由15%增加至43%,复诊率由21%增加至56%。

该医疗队荣获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援外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荣誉称号,有关工作入选2022年中柬关系十大新闻。中医药工作也纳入了中柬两国政府联合公报以及两国关于构建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当中。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中柬建交65周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在相关部门指导支持下,继续向柬埔寨派出第二支援柬中医医疗队,依托中柬中医药中心,结合当地需求与现有资源,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更好服务当地民众健康,为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七)中国—尼日尔中医诊疗中心揭牌

近日,中国—尼日尔中医诊疗中心在尼日尔综合医院揭牌,该诊疗中心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派员的中国援尼日尔医疗队筹划建立。

中国第23批援尼日尔医疗队队长凌永平介绍,随着中国—尼日尔中医诊疗中心的揭牌,中医援尼力度加大,增加中医药治疗手段,扩大中医药治疗面;同时发放中医教材,加强培训当地医务人员,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中医队伍。

尼日尔综合医院院长奥马尔表示,中医疗法简便验廉,非常值得推广学习。感谢医疗队对尼日尔综合医院在中医建设和发展方面的投入,让尼日尔人民从中医治疗手段中获益。

2022年12月7日,由广西多家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组成的中国第23批援尼日尔医疗队赴尼日尔开展援外医疗服务工作。医疗队自进驻尼日尔综合医院开展工作以来,为尼日尔人民提供针灸、推拿、理疗、火罐等各种中医诊疗技法,开展中医治疗理论、操作、示范教学和中医保健宣教,组织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传授中医药知识,推广壮医药特色疗法,传播中医药文化。

五、权威声音

推动江西中医药综合改革走前列作示范。”

——近日,江西省省长叶建春主持召开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江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强调。

搭建高层次研发平台助推中医药创新发展。”

——5月9日,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到黄冈市蕲春县、浠水县调研县域经济、民生项目建设等工作。

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医疗需求。”

——5月9日,山西省副省长赵红严到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就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进行调研。

积极探索标准制定、质量追溯和体系管理新模式,打造中医药知名品牌。

——5月14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在石家庄市调研。

加快抢滩中医药开发新蓝海。

——近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到河南省部分医院、高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现代中医药发展生态。”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座谈会。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与参加学术交流的专家学者等座谈时强调。

六、中医药文化

(一)广西启动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宣教活动

5月6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广西中医药文化进基层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知识宣教活动在南宁启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金化伦,自治区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黎甲文等出席启动仪式。

黎甲文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自治区中医药局将继续深挖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聚焦文化自信,围绕“十个一批”文化品牌建设,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服务月”和中医药文化系列传播行动,精准阐释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历史脉络、框架结构、技术方法,推出更多人民听得懂、用得上的健康文化产品,更好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努力提升群众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据介绍,广西中医药文化进基层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知识宣教活动在全区范围开展,通过义诊、有奖问答、临床带教、日常宣教等形式向公众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全面提升广西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活动持续至8月。

近年来,广西不断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广力度,2022年举办了中医药健康文化等大型主题活动,累计受益群众达26万人次;稳步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与多家中小学、幼儿园结对签约,累计1.2万名中小学生参与活动;制作完成中(壮瑶)医药非遗项目或中医特色技法科普视频22个、“认识桂十味”等动漫科普视频25集,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二)广西南宁澳华小学与广西药用植物园结对共建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澳华小学与广西药用植物园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品牌活动结对共建单位签约暨授牌仪式,旨在提高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认识与了解,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中,双方签订共建合作协议,相互交换共建单位牌匾,广西药用植物园向学校赠送了《智慧中医“药”你好看》等科普书籍。

作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品牌活动的共建单位,下一步,南宁市澳华小学将坚持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传承从小抓起,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中医药文化教育,不断丰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形式,形成广大师生热爱中医药文化的浓厚氛围,让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三)苏南建设首家中医疫病防治科普宣传教育基地

日前,苏南首家“中医疫病防治科普宣传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举行。

该基地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主持建设,是一所兼具公益性、科普性、研究性于一体的中医疫病防治科普宣教平台。基地建成后,将结合医院工作需要,开展学术讲座、科研协作、专家门诊等形式多样的中医疫病防治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据悉,常州市中医医院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南京以外的第一所附属医院,也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作为一所集医、教、研、预防保健、康复指导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基地建成后,常州市中医医院将携手唐仲英基金会中医疫病研究中心大力推进中医防疫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让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理念以及健康养生方式与广大群众近距离接触,使得中医传统文化得到普及和推广,逐步深入人心。

(四)首届浙江省“互联网+中医药文化传播”主题活动举办打造中医药数字化改革和文化传播品牌

5月5日,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袂推出的首届浙江省“互联网+中医药文化传播”主题活动举办。本次活动旨在探索数字赋能中医药文化传播,打造浙江中医药数字化改革和文化传播品牌。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仁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曹启峰,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国医大师王琦院士等参加活动并致辞。

王仁元表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事关浙江推进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两个先行”的大局。要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行动,打造卫生健康现代化的中医药标志性成果,加快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优化中医药资源布局,不断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全面推动中医药融合发展。

曹启峰指出,首届浙江省“互联网+中医药文化传播”主题活动是推进“十四五”期间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全省中医药系统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立足中医药发展现代化的目标,找准定位谋发展,正确把握中医药在“两个先行”中的战略定位;坚持守正创新,在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上作出示范;坚持多元投入,在建强中医药示范区服务体系方面作出示范;坚持全媒融合,在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新范式上作出示范。

张伯礼表示,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浙江是中医药主要起源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名家名医辈出,学术流派纷呈。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渠道,挖掘展示“浙派中医”文化内涵,激发中医药多元价值优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

王琦表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当今中医药置身于质量强国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中,要形成新的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新格局的必然路径和选择,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关系到中医药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和持续力。

同期举办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峰会聚焦“浙里中医”健康大脑,汇聚政、学、研、产等多方智慧,展示浙江中医药综合改革、数字化改革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成果,解读年度浙江省中医药发展指数。“传承千年岐黄,互联健康未来”大型融媒直播展示了浙江中医药“名医”“名院”“名药”“名馆”“名景”。会上还发布了2022年度浙江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十大事件”,公布浙江省中医药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比赛获奖作品,并为省级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授牌。

(五)浙江中医药大学拓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路径

近日,“药香润校园 文化传薪火”滨文小学教育集团首届中医药文化节开幕式在杭州市钱江湾小学举行。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文秀,国医大师葛琳仪,岐黄学者方剑乔等出席活动。

活动中,浙江中医药大学指导编制的钱江湾小学中医药文化校本课程教材《走近中医药》发布,钱江湾小学“远志本草园”开园,“岐黄文化馆”开馆,葛琳仪为该馆揭牌。

2021年7月,滨文小学教育集团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借助浙江中医药大学的资源优势,创建中医药文化特色学校。在合作期间,浙江中医药大学发挥学科、人才、科技等优势,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据介绍,《走近中医药》教材共12册,内容包括了解中医、认识方药和养身保健、名医名家、中医药文化等;“远志本草园”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种植有130多种药用植物,集植物科学研究、药学常识普及、劳动实践体验、观赏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岐黄文化馆”以丰富的图文资料,多角度、立体化、互动式展示中医药文化,并设有手工制作坊供学生实践。

黄文秀表示,希望两校能通过此次活动不断拓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路径,提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质量。浙江中医药大学将充分挖掘自身在专家队伍、科学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资源,让更多中医药文化知识走进校园、走进师生,打造中医药文化特色学校创建的“浙江样板”。

(六)中医药与文学对话主题交流会暨《中医之道》研讨会召开中医药是值得书写的文学好题材

5月28日,以“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医故事”为主题的中医药与文学对话主题交流会暨《中医之道》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指出,在近代百年背景下,中医药是中华文化命运跌宕起伏的典型缩影,沉淀了中华民族的深厚哲学智慧,结合了实用性和群众情感,是十分值得书写的文学题材。

《中医之道》一书为报告文学作家康海燕历时3年完成,她走访北京、河南、西藏等全国16省市自治区,采访调研中医药、少数民族医药等医疗、教育、科研机构,记录百万余字,阅读文献200余本,最终成书30余万字,全面展现中医药文化历史,并对中医传承及现代化等问题和现状进行了思考。

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表示,康海燕作为报告文学作家主动介入中医主题,以空间为架构方式展示中医地域流派,以中医名家为叙事主题,找准“寻找中医之道”这一切入点,写出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中医药文化历史跨度长、专业性强,此书以全景式扫描为起点,未来可写出更多系列作品。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表示,在眼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形式中,生动具体的报告文学不多。《中医之道》能启发中医药人从文学、哲学角度思考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希望通过此书,让包括文学界在内的社会各界正确了解和认识中医药,形成合力一起把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湖南医药学院院长何清湖评价此书是文学形式对中医传统文化的致敬之作,是中医题材在报告文学的一次探索,作者“单枪匹马”深入中医药领域,点面结合,记录、熟悉并高度凝练中医药文化,启发我们认知并践行中医文化自信。

康海燕本人透露,本书创作的最大意义在于正面引导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舆论方向,让更多读者了解和热爱中医。现实中,她帮助了300多名读者和亲友寻医问药,明白群众最大的需求就是解除病痛,而原则是宜中则中、宜西则西。通过写作,她坚定中医是人类生命健康的实践之学。

中国作家协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药报》社、人民日报社健康客户端等专家学者就加强中医药与文学的携手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一致认为康海燕围绕中医之情、之史、之人、之本、之路,用心用情用力创作了一部优秀的中医药报告文学作品,期待更多作家参与到中医药文化传播事业中,推出更多好作品能唤起民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

、中医药产业

(一)山东:到2025年建350个小儿推拿视力康复基地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建设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省级改革示范区工作方案》,明确健全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提出六项工程,在近视防控能力提升工程中要求发挥中医药防治作用。

《方案》要求,推广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省、市、县“三级监测、三级预警和三级防控”技术体系。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结合防控诊疗指南》《儿童青少年近视治未病干预方案》,努力推动成为国家级行业标准。推广经皮穴位电刺激、耳穴压豆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到2025年建设350个小儿推拿视力康复基地,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防控近视试点工作。

《方案》还要求,加强眼科医疗机构、区域中小学校卫生保健机构、近视防控专门机构、中医医疗机构等眼科建设,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及危险因素监测和干预。

(二)天津:2025年中医治未病及康复体系全覆盖

近日,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确定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12家医院为中医治未病分中心建设单位,天津市河东区中医医院等5家医院为中医治未病分中心培育单位;确定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1家医院为中医康复分中心建设单位,宁河区中医医院等5家医院为中医康复分中心培育单位。

据悉,中医治未病分中心将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优势,推广中医治未病健康评估、干预等诊疗技术;同时做好基层培训指导、适宜技术推广、健康宣教等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中医康复分中心作为三级中医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中坚力量,要开展2个以上方向、每个方向至少2种疾病的康复服务,开展3种以上中医康复技术;同时,开展面向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的中医康复适宜技术培训,建立市级中医康复人员培训基地,争取利用2-3年时间完成在岗中医康复人员的全员培训。

2022年,天津市面向二级以上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启动遴选建设中医治未病分中心、中医康复分中心,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扩大中医康复服务范围,满足市民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及中医药康复服务需求。力争到2025年建成以市中医治未病中心为龙头,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中医治未病科为骨干,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综合医院中医科为补充的覆盖全域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以市中医康复中心为龙头,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康复医院为骨干,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为补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全面覆盖的中医药康复服务体系。

(三)《江苏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印发

近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医疗保障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功能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全面实现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诊所)全覆盖,全面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级中医馆全覆盖,全面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全面实现基层中医药人才配备全覆盖,全面实现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全覆盖。

《行动计划》提出,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力争到2025年,100%的县办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新增6-8所县级三级中医医院,2-4所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建制乡镇卫生院三级中医馆数量占比50%、四级中医馆数量占比30%、五级中医馆数量占比20%。对标国家标准,完成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达15%。

《行动计划》提出,优化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开展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和中医药人才振兴项目,力争到2025年,县办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6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到25%,三级及以上基层中医馆至少培养1名中级及以上中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9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

《行动计划》要求,强化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加快推进市域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掘与推广和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加快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中医诊疗服务项目库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培训。力争到2025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9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6类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提供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9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8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行动计划》要求,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县级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县级政府办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诊疗能力提升,力争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力争达30%;促进中医药融入治未病、康复、养老服务;扩大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落实中医药城乡对口帮扶工作。

《行动计划》还提出,要营造基层中医药文化浓厚氛围,持续扩大中医药健康科普覆盖面。力争到2025年,所有县级区域依托县级中医医院等设置中医健康宣教基地,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

(四)2023年浙江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紧抓中医药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

近日,2023年浙江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2022年浙江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成绩,部署了2023年重点任务。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仁元出席会议并作全省中医药工作报告。

会议要求,全省中医药系统一要牢牢把握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为民、利民、惠民“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要加快中医药独特优势“从有到优”“从优向强”的转变,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二要牢牢把握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支撑,紧抓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建立健全院校教育、师承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一体的中医药特色教育模式;以现代科技赋能中医药,提升中医药的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影响力,助推医学高峰“攀登”行动;深入实施中医药人才“杏林工程”,积极推动中医药人才单独评审、单独评价,将“岐黄使者”纳入省高层次人才计划。三要牢牢把握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实现创新、改革、开放“更大突破、更快发展”,深入挖掘“浙派中医”的时代价值,梳理“浙派中医”发展源流与脉络,为“浙派中医”寻找培育适合生存的土壤和空间,形成多方支持的发展合力。

会议要求,2023年浙江省要以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九大行动为主线,加快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行动,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一是要推进中医“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实施中医名院建设项目,在全省重点建设好35所特色优势明显、管理规范的中医名院;实施中医名科建设项目,择优建设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在生命科学领域和前沿交叉领域居领先地位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实施杏林工程培养项目,加快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中医药创新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新增名中医90名以上。二是要推进基层中医化、中医特色化,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级,出台《浙江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持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扎实推动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特色,加强中医药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建设,找到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关键环节,提高临床疗效。三是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优化中西医结合医疗资源配置,各地在制定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调整卫生资源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中西医结合医疗资源的功能定位。健全中西医融合发展机制,鼓励和支持中西医医疗机构间的合作、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挥规模效益。实施中西医协同重大项目,在技术研发、西学中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开展中西医协同先行先试。四是要推进中医药数字健康高地建设,深化中医药数字化重大应用场景,深入推进“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推广“放心云煎药”服务应用,建设“浙江中药服务在线”,打造透明阳光的中药服务流程。

(五)甘肃:促进中医护理向基层和家庭拓展

近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印发《甘肃省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推进完善护理服务体系,持续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丰富护理服务内涵和外延,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并对中医护理发展作出要求。

《行动计划》提出,推进中医护理发展。加大中医护理人才梯队建设力度,依托中医重点专科、重点学科等平台,有序推进中医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中医辨证思维的护理骨干人才及中医护理学科带头人。推进中医护理门诊建设,推广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健全完善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和技术操作标准。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持续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质量,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促进中医护理进一步向基层和家庭拓展,向老年护理、慢病护理领域延伸,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护理的健康服务需求。

《行动计划》还要求,各地要根据医疗机构医护比、床护比相关规定及辖区医疗护理需求,重点对老年、急危重症、儿科、麻醉、中医、精神、传染病、安宁疗护等护理需求量大的学科增加护士配比。

(六)《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印发聚力打造中医药医疗服务高地

近日,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聚焦中医药强省建设,提出8项重大工程,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在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方面,《方案》提出,聚力打造中医药医疗服务高地,积极争创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打造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地市级重点中医医院,加快推进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项目建设,带动提升区域内中医疫病防治能力。创建30个左右的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100个左右的省级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到2025年,全省所有三级和85%以上的二级公立中医类医院按标准建设康复科。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名医堂,全省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建成“两专科一中心”,15%的中医馆建设成为旗舰中医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老年健康服务中的优势作用。

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方面,《方案》提出,加快推动甘肃省中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培育项目尽早落地,强化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保护,推动中医药古籍数字化挖掘。推动中医理论的原始创新,阐明作用机制,助力临床精准诊疗。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研发一批以“甘肃方剂”为代表的院内中药制剂。开展中医特色诊断治疗装备研究。

在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方面,《方案》明确,实施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支持项目,形成科学合理的国家、省、市、县级名中医梯队,培养一批西医学习中医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到2025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再培养1000名本科层次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1万名以上掌握中医技术的实用技能人才。建设2个国医大师、6个全国名中医、50个左右省级名中医和30个左右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在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方面,《方案》明确,建设大宗地产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打造当归、黄(红)芪、党参等甘肃特色中药材绿色标准化药源基地。到2025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左右,标准化种植率达到60%,产量达到156万吨,中药农业产值达到240亿元左右。建设一批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发展具有甘肃特色的精致中药饮片产品。培育特色中成药大品种,支持独家、特色、优势中药品种做大做强。

在中医药开放发展工程方面,方案《提出》,在匈牙利、白俄罗斯、泰国等12个国家的海外中医中心或中医学院,持续做大做强甘肃省海外中医中心和学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建1-2家岐黄中医学院(中心),进一步传播普及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国际贸易,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打造1-3家中药海外生产基地。

《方案》还在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方面提出,加快推进甘肃省人民医院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项目实施,遴选建设2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在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方面提出,推动建设甘肃省中医药博物馆,到2025年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升至25%以上。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方面提出,支持定西市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到2025年,全省中医药全产业链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七)“浙江中药服务在线”建设启动

近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开展“浙江中药服务在线”建设的通知》,启动“浙江中药服务在线”建设,建立全域性、统一性、规范性、标准性的中药服务监管体系,打造透明阳光的中药服务流程,提高百姓中药服务便捷性、获得感和满意度。

“浙江中药服务在线”将实现四个方面的功能,中药服务信息全流程透明,代煎流程、物流追踪、饮片明细等环节可视化;中药品质更有保障,以统一高标准规范化中药处方审核、中药调配、中药代煎、中药配送等环节;中药代煎服务更便捷,患者可从统一的移动端查询入口获取中药储存方法、用法用量、用药禁忌等专业的个性化用药指导;全省统一平台更加高效,实现数据传输、数据查看、数据共享。

“浙江中药服务在线”是浙江省今年“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的重要建设内容,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实现省域全覆盖。

(八)湖北:三年实现基层中医药七个“全覆盖”

日前,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湖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基层中医药实现七个“全覆盖”,即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诊所)基本实现全覆盖,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临床科室实现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人才配备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实现市域全覆盖。

《计划》提出,在基层机构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提升县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设施配置,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煎药室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等国家标准,鼓励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妇科、中医儿科。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条件,在全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条件的基础上,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打造区域相对独立、中医服务更加丰富的中医药服务场所。

《计划》还强调推进县级中医医院“扬优强弱补短”行动,开展“三专科一中心”建设(即特色专科、平台专科、薄弱专科和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一批县域龙头专科,推进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发展,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实施基层中医药“传帮带”工程,通过省、市、县三级中医药专家团队和中医医师下基层,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饮片、中医非药物疗法诊疗能力,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医疗服务,扩大中医药服务规模。

同时,大力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建设省、县两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立中心考核和管理制度,完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机制,强化师资、设施、设备建设,具备远程培训示教能力。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推广10类6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每个县培训至少15名县级师资,每人掌握8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心规范开展4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4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在基层中医药人才建设方面,《计划》提出在职称晋升、薪酬待遇、进修学习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岗位吸引力。建立有利于中医药服务供给提升的绩效分配机制,激发中医药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动力。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聘用卫生技术人员应包括一定比例基层中医药人员。

(九)新疆:有效扩大中医护理服务供给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印发《自治区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多项任务,其中包括推动中医护理发展,并明确到2035年,有效扩大中医护理、安宁疗护和托育等服务供给。

《规划》提出,健全完善中医护理常规、方案和技术操作标准。积极开展辨证施护、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和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积极推广中医护理资源深入基层开展帮扶工作,通过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等方式,促进中医护理向基层和家庭拓展,向老年护理、慢病护理领域延伸。强化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

《规划》还提出开展护士服务能力培训行动,重点对儿科护理、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康复护理、中医护理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开展岗位培训。预计到2025年,上述专业护士参加培训比例不低于90%。

(十)黄璐琦赴浙江调研中医药工作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黄璐琦赴浙江调研中医药工作,深入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温州市中医院、温州医科大学等机构,对中医药海外中心及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等重大工作项目进行跟踪性调研,并对中国—白俄罗斯中医药中心开展解剖式调研,总结提炼建设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研究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的政策建议。

黄璐琦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的过程中自觉做到“六个必须坚持”。要紧扣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关键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高质量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要考虑社会效益和长远影响,建立多维度的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考核指标体系。

(十一)新疆药监局:推动中药少数民族药研发上市

5月2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监局召开推动中药少数民族药研发上市工作座谈会。

会议重点围绕古代经典名方转化、真实世界研究、人用经验研究、中药少数民族药新药品种申报等进行讨论。会议要求,企业要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处方和工艺组织生产,持续保证药品生产合法合规,严守药品安全底线;发挥研发引领作用,提升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快新品种上市,快速实现创新成果转化。自治区药监局将加大支持服务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务机制,为新药研发审批提供高效率的前沿服务和指导。

(十二)福建:加大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投入力度

近日,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印发《福建省“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了6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强医教协同促进提质增量、强化高端引领提升人才层次、拓宽渠道兜牢基层人才网底、加快提升公卫人才规模质量、传承创新加强中医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推动紧缺学科建设,力争到2025年,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5.5人。

《实施意见》提出,加大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投入力度。配合加强推动省局共建福建中医药大学,争创一流中医药大学,搭建人才培养和发展平台,吸引优秀人才来闽,培养福建省中医药领军人才。评审遴选省名中医,依托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等,吸引、发现、造就若干在中医药领域具有权威性的战略科学家。开展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等项目,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促进青年中医人才脱颖而出。

《实施意见》要求,破解中医西化难题,优化高校课程设置,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全省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培养名中医继承人、师带徒继承人和中医馆骨干人才,选派名中医访问学者100名。开展西学中培训,提高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建设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扶持优势特色学科,巩固和拓展中医诊断学、康复学、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学等学科的领先地位,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高水平中医药学科。完善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方案。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二0二三年六月八日

上一条:2023年中医药信息第6期

下一条:2023年中医药信息第4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