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医药信息第3期

时间:2014-04-14 10:50:50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14年第3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二0一四年四月六日

本 期 目 录

一、医药政策···························2

二、高等教育···························2

三、兄弟院校···························3

四、科研成果···························7

五、海外资讯···························9

六、权威声音···························10

七、重大事件···························11

八、中医药文化···························13

一、医药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对2014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在“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部分中提出,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提高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能力,人均基本公共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增加到35元。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

二、高等教育

(一)千项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发布

日前,1076项2014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审定通过并发布。

其中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治未病’适宜技术应用与实践学习班”、广东省中医院“全国切脉针灸培训班”等重点项目42项,甘肃省中医院“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与安全性评价培训班”、中国中医药报社“中医中药中国行2014基层医生培训班”等普通项目1034项。

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证书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并免费发放。各项目主办单位学分证书申领需在项目实施前1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将项目开班通知通过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网络管理系统报送该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备案。重点项目经备案后可在下一年度再次执行;普通项目仅在当年度执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要求各项目主办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确保优秀师资授课,加强过程管理,取得项目实施成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将会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适时对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和评估,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审核指标之一。

(二)国家医学考试服务平台试运行

记者从2月27日举行的2014年医师资格考试工作会议上获悉,为更好地服务考生,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考试服务平台的考生注册和考试报名功能目前已开通试运行。

在新平台上,考生可以对个人信息进行注册和日常维护,在考试网上报名期间,通过简短的信息确认即可完成报名工作,既减轻了集中报名期间的网络压力,也避免了重复填报信息。此外,这一平台将用于统一管理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举办的各种考试报名、信息查询、考生服务及考生的诚信记录等,实现一次注册、终身使用的账号管理。

三、兄弟院校

(一)江苏大学:“限时断网”,周一到周五教学楼断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新学期伊始,江苏大学校办出台2014年“一号文件”,规定每周一到周五上课时间,学校主要教学楼中断无线网络;每周日到周四晚11点后,学生宿舍区的有线和无线网也将中断,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才恢复。这项通知在校园内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吐槽:“我都快奔三了,学校是不是还把我们当成没自控力的小孩子看?”江苏大学学工处负责人则表示,限时断网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大学生专心学习和健康生活。

(二)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子获“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

获得国家级奖励15项;参与茶藨子叶状层菌的研发,并通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批成为我国第一个发酵菌丝的新资源食品;拥有国家专利两项;全校第一个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校第一个获得北京大学保送研究生资格;通过课外兼职和奖学金解决了大学五年的所有费用,不但没要家里一分钱,还把其中的两万元交给家里给身患残疾的姥姥治病……这个创造了一个个“传奇”的人,就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09级本科学生李晓红,她不懈努力,获得了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成为10名获奖学生中唯一的中医学子。

2月26日,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参与承办的2013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颁奖分享会在该校举行,包括李晓红在内的1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和包括山东中医药大学在内的10家“优秀组织单位”在典礼上受到表彰。

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由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承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协办,目前已成功举办7届。

(三)山东中医药大学:以文化人 以德立身 以术彰业——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成果显著

近10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创建了以“以文化人,厚重基础”为指导思想的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新模式,探索构建了由中医文化、中医基础、中医经典、中医综合实践和中医临床五大类课程群构成的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形成了学校人才培养的三大特色:以文化人、以德立身、以术彰业的育人观,德术并重、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治学观,传承创新、基础厚实、知行合一的质量观,在研究与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果。

1.推动了大学文化建设

依托中医文化课程群,在办学理念中渗透和融入了中国文化,强调“以德为先、以仁为本”的做人基础;校园建设着力体现传统文化与齐鲁文化特色,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功能。2006年,学校成立了山东省唯一的医学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医药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2011年,再次入选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强化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12年创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学科,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了中医药文化及齐鲁医药文化和学术流派的研究;2013年,建设了学校医史博物馆。

2.推动了学科专业建设

2008年,建成教育部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2011年,建成山东省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人才培养示范区;2013年,获得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建成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建设了3个国家级、2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级和18个省级重点学科。新近创建的中医教育学学科,2012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在中医教育史、中医学术发展史及中医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3.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了中青年教师培养,按照“名师+骨干+团队”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名师、骨干和团队的作用,建设了一支文化底蕴深厚、师德风范高尚、专业功底扎实的德术兼备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了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医学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先进个人1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6人,校级教学名师22人;建设省级教学团队6个、创新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11个。获全国第三届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1项,首届“中医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

4.强化了课程建设

创新了课程建设模式,发挥重点学科对课程建设的支持与促进作用,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建设质量;按照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对现有的课程资源整合、优化,组建系列课程,形成发展特色;以系列课程为支撑,突出主干课程,强化精品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按照人才培养功能,以主干课程为重点,建立课程群,打造建设平台,实现集约发展,整体提升。共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特色课程7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这些优质课程资源不但提升了体系内课程的建设水平,而且在学校21个专业内实现了优质课程群资源的共享。

5.强化了教材建设

依托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共29部,入选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所编教材获国家教育部精品教材1部,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优秀教材4部,获山东省教育厅一等奖教材1部,二等奖教材2部,获山东省教育厅优秀教材4部。其中,孙广仁教授先后主编了《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增加了中土五行、精气分阴阳等重点内容,受到国内外广泛赞誉。

6.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近3年,中医学专业毕业生考研率达到71.5%,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92.7%,总体就业率达到93.2%。在校生荣获国家奖学金46人次,省政府奖学金20人次;多人获得“全国敬业奉献好人”、“全国三好学生”、“全国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十大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在“中医社杯”华东地区大学生中医学科竞赛中,取得2个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在“挑战杯”知识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其中,在校生李晓红同学,荣获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其典型事迹已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7.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的成果,在及时应用于校内教学的同时,还推广至各类对外培训和科普教育,积极服务于社会大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先后举办了“中医类别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中医护理管理骨干培训班”、“中医五级师承培训班”等中医知识和技能培训班22期,每年举办各类健康讲座100余次,发放宣传普及材料10000余份。2名教授被选为全国中医药科普专家。

(四)黑龙江中医药大学:5学科入选省领军人才工程

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535工程”第一、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名单日前公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共有5个学科入选。其中,中药学学科入选第一层次梯队;方剂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等4个学科入选第二层次梯队。

据悉,为推动领军人才建设快速发展,该省2011年启动实施了“535工程”,依托现有的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围绕本省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在农业、装备、能源、石化、医药等方面,选择10个梯队进行培养,打造5个国际一流的领军人才梯队(第一层次梯队);围绕高新技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经济、物联网等方面,选择60个梯队进行培养,打造30个国内一流的领军人才梯队(第二层次梯队);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需要,打造500个省内一流的领军人才梯队。

(五)长春中医药大学:实施章程规范办学

吉林省教育厅近日下发《关于同意实施< 长春中医药大学章程>的批复》,批准该校实施大学章程。

《批复》指出,长春中医药大学《章程》内容符合法治精神,拟定程序合法适当,同意自批复下达之日起实施。并建议该校在实施《章程》过程中要通过校报、学校网站等媒介加强《章程》宣传,组织全体师生做好解读和培训工作,增强依法依章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和管理学校事务的意识,推进依法治校;要依法依章落实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符合法治精神;要总结和发现章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按规定程序修订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学校发展实际不相适应的条款。希望长春中医药大学依法依章自主办学,推进依法治校,完善内部治理机构,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科研成果

(一)基因突变可致隐性遗传卵巢早衰

复旦大学分时制特聘教授吴柏林与哈佛大学学者合作的一项研究发现,HFM1基因突变会导致隐性遗传卵巢早衰。3月6日,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研究发现,目前有数十种基因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和致病途径影响卵巢功能。吴柏林与哈佛大学学者研究发现,卵巢发育需要若干基因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并相互协调,不同基因的突变通过累积效应或级联反应导致卵巢功能完全丧失,该论断最终在小鼠动物模型和卵巢早衰患者中得到了证实。也就是说,他们首次在卵巢早衰病人中发现了减数分裂基因(HFM1)突变可以导致卵巢早衰。

专家认为,这一发现为探索卵巢早衰或卵巢功能不全的发生机理,以及阐明该病的临床高度异质性和遗传病因复杂性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途径,对有针对性地预测患者遗传度和可治愈性、对特异的基因异常患者,尤其对年轻的子代提供遗传咨询服务和生育指导建议有重大意义。

(二)Fas蛋白或是治疗乳腺癌潜在靶标

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秋燕副教授等在研究中发现,乳腺癌细胞中Fas蛋白信号介导的癌症相关炎症,可能是治疗乳腺癌的一个潜在靶标。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上。

Fas是一个跨膜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总科,一旦细胞凋亡信号被天然配体触发,Fas就能够将此信号传递到易感细胞内。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各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包括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T细胞诱导的细胞毒性、免疫赦免和肿瘤监测等。

刘秋燕等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Fas信号通过招募骨髓源抑制细胞(MDSCs)能够促进肺癌生长,外来体中活化的T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Fas配体,能够通过Fas信号传递促进黑色素瘤和肺癌细胞的迁移。

为了确认Fas信号介导的炎症是否促进癌症的发展,以及阻断Fas信号是否会通过抑制癌症相关炎症而抑制肿瘤进展,刘秋燕等科研人员采用原位异种移植乳腺癌小鼠模型,发现乳腺癌细胞中的Fas信号能够通过增强癌症相关的炎症,促进乳腺癌的发展;在乳腺癌细胞或肿瘤组织中阻断Fas信号,能够显著降低原发肿瘤的生长,抑制肿瘤的转移,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此外,临床数据也表明,Fas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高度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较差的预后有显著联系。因此,阻断Fas信号触发的癌症相关炎症,可能是治疗乳腺癌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三)胆碱能神经元可精确调节睡眠行为

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段树民院士课题组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大脑里的胆碱能神经元能够精确调节睡眠行为。相关论文近日刊登在《细胞》杂志子刊《当代生物学》上。

据介绍,胆碱能神经元在基底前脑细胞群中数量很少,仅占5%,传统方法很难将其激活并加以研究。段树民课题组采用新兴的光遗传学技术,对需要研究的这部分神经元进行基因改造,在实验小鼠的胆碱能神经元上,种植一种对光敏感的通道蛋白,其开通、关闭由光来控制,从而达到用光来主动、精确操控这些神经元电活动的目的。

课题组成员、论文通讯作者之一虞燕琴副教授介绍,实验发现,当小鼠处于慢波睡眠阶段时,大脑皮层活动下降,不爱做梦,身体舒缓;如果这时使位于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产生兴奋活动,会将小鼠唤醒或者转化为快速眼动睡眠。当小鼠处于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时,它的眼球转动,容易做梦;此时如果兴奋胆碱能神经元,则会让小鼠睡得更香,继续“做梦”。结果表明,脑内不同的促觉醒中枢对不同时相的睡眠具有复杂而精致的调控机理。进一步研究显示,如果较长时间激活胆碱能神经元,小鼠会出现类似失眠的情况。

虞燕琴说,根据上述发现,将来可以想办法通过单独抑制这类神经元,达到促进睡眠的目的。

五、海外资讯

(一)日本:开发出糖尿病治疗疫苗

糖尿病患者为了降低血糖值,需要持续服用药物。而日本研究人员17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新开发的治疗疫苗可成功降低血糖值,且效果能够持续两三个月,省去了需要经常服药的麻烦。

人们进食后,小肠释放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会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值。但是,血液中微量存在的二肽基肽酶4会分解胰高血糖素样肽—1,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开发阻碍二肽基肽酶4发挥作用的抑制剂一直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主要方向。

日本大阪大学教授中神启德领导的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制作了针对二肽基肽酶4的疫苗,并通过喂食高脂肪食物,使实验鼠患上糖尿病。随后每隔两周时间,他们给患病实验鼠注射1次疫苗,共注射了3次。

结果显示,实验鼠体内产生了抗体,二肽基肽酶4在血液中的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胰岛素的浓度则上升,显示疫苗与现有的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一样,能够降低血糖值,改善糖尿病症状。

由于这种疫苗的效果能够持续2个月~3个月,所以省去了需要经常服药的麻烦,也不用经常提醒自己按时服用药物。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疫苗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并准备在5年后开展确认其安全性和效果的临床试验。

(二)美国:研发艾滋病预防药物,猴子身上100%有效

美国《科学》杂志发布研究报告显示,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注射药物,试验证明在猴子身上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毒。

据报道,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研究人员以12只猴子为试验对象,其中6只猴子每隔四周被注射这种新型药物,另外6只猴子被注入安慰剂。在这之后的11周里,所有猴子每周有2次暴露于会感染艾滋病毒的环境中。结果发现,被注射了药物的猴子,体内完全没有艾滋病毒,而另外6只没有注射药物的猴子,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研究人员称,这意味着这款长效药物,在猴子试验阶段,能100%起到抵御艾滋病病毒的作用。

研究人员称,如果在人体试验中有同样效果,这款药物有望成为预防艾滋病的另一重要途径。未来人们只要每隔1到3个月打上一针,或许就能有效避免艾滋病毒的感染。科学家们将在今后几个月里与葛兰素史克公司在美国展开临床试验,预计明年可获得有关这款药物的更多安全性数据。

六、权威声音

(一)建议将中医药发展列为国家战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强)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医卫、体育界委员举行联组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为加快推进中医药发展,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建议:

1.将中医药发展列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国家中医药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希望在国务院的支持和指导下,按照《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编制实施国家中医药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

2.完善中药发展跨部门协调机制。建议由国务院领导牵头,涉及中药的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办公室挂靠的部门承担协调联络工作,以研究解决中医药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政策机制,推动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3.加快推进中医药法立法进程。中医药法草案已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希望抓紧对法律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尽快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二)加强中药临床安全性科学评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 史大卓)

史大卓建议,在国家《药典》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进展,组织专家尽快制定中药制剂和饮片应用标准规范,促进应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同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覆盖全国各个医疗机构的中药制剂(上市中成药和注射液)或中药饮片临床应用安全性检测和定期报告信息系统,以及时获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信息。

此外,应制定开具中药类处方医生的准入制度,没有中医药知识背景的医生不能为患者开具中药类处方。同时,设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强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尤其对以往发现有不良反应的中药制剂(包括注射液),应优先资助对其致毒剂量、特异人群、机理等进行系统研究,以免因噎废食、妨碍中医药的临床应用。

(三)全面实施中药资源普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张伯礼)

“中药材资源是中药产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认为,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条件已成熟,建议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专项,启动实施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四)建议成立国家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蒋作君)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上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工作组织领导,成立高规格国家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研究解决中医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和促进中医药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明确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统筹规划职能,加强地方中医药行政管理体系建设,推进中医药改革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七、重大事件

(一)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启动申报,重点瞄准10类重大疾病和国际前沿技术

3月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总后卫生部科训局发出通知,启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5年度课题申报工作。2015年度课题将重点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等10类(种)重大疾病,开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创新药物研究;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开展有助于解决瓶颈性问题的关键技术和具有战略作用的培育性技术研究。课题申报全年开放受理。

据了解,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5年度立项工作采取“定向择优”为主、“滚动支持”为辅、“公开择优”为补充的方式组织。其中,“公开择优”的课题重点支持少量创新性强的品种研发和技术研究,体现对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的把握。此次启动申报的为“公开择优”方式新增课题。

在品种研发上,新增课题重点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肺结核、重大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常见病和多发病(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等)等10类(种)重大疾病开展研究。支持开展重大品种及核心技术的国际合作研究。

化学药领域重点关注针对神经精神系统疾病(BACE、AMPA等靶点)、代谢系统疾病(PCSK9等靶点)、肿瘤靶向及免疫治疗(WNT、PI3K-AKT-mTOR、c-Met、PD1、PD-L1、CTLA4、miRNA等靶点)、肺动脉高压及慢性阻塞性肺病(sGC等靶点)等新机制和新靶点药物品种研究,重点支持全新机制且无上市药物的创新品种研发。

中药类重点支持开展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的临床研究(近3年内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并已开展临床研究)。

生物药领域重点支持新结构抗体、双特异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生物类似药;具备新技术、新工艺制备新型疫苗,联合疫苗及治疗疫苗等,具备较好成药性研究基础的创新品种。

核心技术领域,新增课题重点关注提高药物成药性的核心共性技术,基于细胞药物等筛选模型以及针对细胞内靶向药物的成药性评价技术,效应生物标记物研究基础上的转化药学技术等。

(二)新版《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公布实施

3月20日,2014年医师资格考试开始进行考生资料审核。同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发布《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该《规定》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并公布施行。《规定》明确,2015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学历不作为报考各类别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重申基础医学类、法医学类、护理(学)类、医学技术类、药学类、中药学类等医学相关专业,其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新《规定》的核心内容是学历审核,将2006版中散在各条目中的学历审核内容进行了归并,按研究生、本科、高职(专科)、中职以及成人教育、西医学习中医、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国外学历等内容分别列款表述。《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对于和以前政策有调整变化的条款设定了政策执行的时间缓冲,确保既规范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审核工作,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新《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有关规定,结合近年来报名资格规定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情况,经广泛征求卫生计生、教育、中医和军队系统相关部门意见,在《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06版)》基础上修订形成的。新《规定》共9条,对试用机构、试用期考核证明、报名有效身份证件、报考类别和学历审核进行具体界定,增加了操作性,分类更加合理,条理更加清晰。

《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的公布将对指导各地做好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审核工作,严格医师资格准入,提高医师队伍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八、中医药文化

(一)中药诗

1.蒺藜

蒺藜沙苑味偏殊,货假须知市肆诬。

豆气却教生可咬,肾形更喜绿堪娱。

固精管取阳常举,明目何愁泪欲枯。

入药必须佳酒炒,去将光净刺俱无。

按:蒺藜味苦温无毒,入肾经。有二种:一种同州沙苑白蒺藜,形如羊肾,圆而细,色如绿豆,嚼之作豆腥气,味甘,气温;一种秦州刺蒺藜,布地而生,结芒刺,味苦、辛,气微温。沙苑蒺藜,专禀金气之厚,故其气有腥。腥,肺所主也。其味甘,微焙之即香,是金气归于土,而下行入肾。以土为气交,金母趋子,所以气归形,而形象肾也。惟肾之化原最厚,故直致于肾,而补之固之。补肾止遗,强阴益精。主目昏腰痛,带下尿频。补肾药多用之,诚续嗣神丹。得莲须、山茱萸、五味子、莲肉、覆盆子、鱼胶、龙骨、白胶,能固精益肾,令人有子,兼主小便遗沥。得甘菊花、甘枸杞子、决明子、女贞实、槐角子,能明目。《神仙秘旨》服食法:蒺藜子一石(七、八月熟时收取),日干,舂去刺,杵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日三服,勿令中绝,断谷长生。服之一年以后,冬不寒,夏不热;二年,老者复少,发白复黑,齿落更生。服之三年,身轻长生。《外台秘要》:单服,能复明三十年目疾。斅曰:凡使拣净蒸之,从午至酉,日干,木臼舂令刺尽,用酒拌再蒸,从午至酉,日干用。

2.黄药子

万州黄药子欣逢,味苦难言甘草同。

毒解瘿消原有利,血凉火降岂无功。

染衣加入蓝偏好,医马投来热即通。

天泡水疮蛇犬咬,调涂恶肿尽消融。

按:黄药子味苦平无毒。苏颂曰:黄药原出岭南,今夔、峡州郡及明、越、秦、陇山中亦有之,以忠州、万州(属广东)者为胜。时珍曰:按沈括《笔谈》云:本草甘草注,引郭璞注《尔雅》云:蘦,大苦者,云即甘草也。蔓生,叶似薄荷而色青黄,茎赤有节,节有枝相当。此乃黄药也,其味极苦,故曰大苦,非甘草也。得土中至阴之气,故其色黄味苦,气平无毒。气薄味厚,降多升少,阴也。入手少阴、足厥阴经。凉血降火,消瘿解毒。主瘿瘤喉痹,恶肿疮瘘,蛇犬咬毒。《日华子》以疗马病,盖马性多热,亦取其苦寒除热之义。外科多用,研水服之,亦含亦涂。捣其根入染蓝缸中,云易变色也。同忍冬藤、夏枯草、白及、白蔹、紫花地丁、甘菊、茜草、连翘、牛蒡子、白芷、贝母、白药子之属,治一切疔肿痈疽。孙思邈《千金》月令方:疗忽生瘿疾。以万州黄药子半斤,须紧重者为上。如轻虚,即是他州者,力慢,须用加倍。取无灰酒一斗,投药入中,固济瓶口。以糠火烧一伏时,待酒冷乃开。时时饮一杯,不令绝酒气。经三五日后,常把镜自照,觉消即停饮,不尔便令人项细也。

(二)花木成蹊手自栽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宋·王安石

诗词赏析

王相公的诗是说绿化的,青山不老,绿水常流,好一派田园风光!看来,喜绿爱美,不是今人的发明,是自古就有的传统。不过,作者在诗中也说得清楚,这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花木成蹊手自栽”,说明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已有积极的绿化、美化意识。

健康话题

人们对花的感情是特殊的,并且把花与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花容月貌”,是美人的标准;“繁花似锦”,是美好的前程;“花季少年”,赋予了花青春的活力;“香花毒草”,用贬低草的效果反衬出花的高贵。就连不识几个字的普通老百姓,也都知道用“如同鲜花一样美”的话来形容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与栽树、种草相比,种花与美化的关系更显得直接、接近,这或许正是我国种花历史悠久、花的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

花的美妙

花与人的健康有密切相连:一盆吊兰,在24小时内能将25平方米居室的一氧化碳和挥发性气体吸净;一盆虎尾巴兰,可使一间普通居室的空气完全净化;一盆菊花,可以净化掉房间内对人体危害严重的氟化氢气体;一盆秋海棠,可以把室内多种有害气体“吃”掉。可见花对空气的净化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它释放出多种香精油、杀菌素和空气负粒子,具有兴奋精神、杀灭致病微生物多种作用,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帮助。鲜花入馔是自古就有的事。用茉莉、玫瑰窨制的花茶,把无数人喝晕醉倒;具有美容驻颜作用的菊花火锅,让慈禧太后时时动心;日本的名菜“天妇罗”、欧美一些国家的鲜花沙拉、我国江南的“菊花鲮鱼丸”等,都是花的杰作;传统中医中药中用以调治痰饮咳喘的桂花粥、治疗咽喉肿痛的金银花粥、舒肝和胃的梅花粥、清肠止痢的木槿花粥等,更是中国先人的独特创造。北京等城市已相继引进包括玫瑰、月季、菊花、海棠、紫罗兰、鸡冠花、自茉莉等在内的一批食用花卉,并逐渐把它们送上人们的餐桌。

花的药用

许多花都是中医治病的药物,以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例,在这部52卷的本草专著中,有26卷中包含有与花木相关的内容,其中涉及的花类药物接近100种。其用途几乎遍及临床各科,如用于内科系统疾病治疗的菊花、红花等;用于外科系统疾病治疗的野菊花、山丹花等;用于妇科系统疾病治疗的凌霄花、紫薇花等;用于儿科系统疾病治疗的丽春草花、山胭脂花等。中医对花的用法也非常考究,内服的包括水调服、嚼咽、蒸汁服、捣汁服、米饮服下、乳汁送下、蜜调下、醋和下、汤调下、酒调下等30多种,外用的包括涂、埋、擦、贴、敷、佩、纳、含、揩、吹、染、熏、洗、点、浴等20多种。还有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如以野菊花连叶捣烂后酒煎服,以渣敷之,治痈疽疔肿等。

(三)四知堂,知不知?

四知堂是杨姓的一个著名堂号。其缘自一个大家都熟知的典故,杨震夜半却金,以不贪为宝,那可称得上是官吏廉政自律的千古美谈。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名士杨震曾任荆州刺史,后调任东莱(今莱州)太守。东汉永初二年,时为公元108年,当他前往上任,路经昌邑时,县令王密原是他保荐的荆州茂才。王密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特以重金相赠。杨震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这个老朋友最了解你,你怎么能不了解你的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县令此事并无张扬,就对杨震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厉声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为无知!”王县令羞愧难言,携金而走。

杨震后裔深以此“四知”为荣耀,取“四知堂”为家族堂号。因后世从事药业,“四知堂”后又成为杨家经营的家族制药企业的堂号。

有句话:“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中有四知堂”,说得是颇具声誉的老牌中药制药企业。三堂鼎立,是想当年的故事,那历史上独特的医药文化现象,无法让我们不触及数千年华夏文化传承的话题。

北京同仁堂于1669年由乐显扬先生创办,距今已有330多年的历史,秉承的是“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的华夏文化之精髓。

由红顶商人胡雪岩于1874年创建的胡庆余堂,虽然只有130多年的历史,但秉宗的“是乃仁术”、“真不二价”经营理念却是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中的“诚信”之精华。

“四知堂”制药的建立可溯及明朝祟祯天启七年(1627年),杨震第五十九年代孙杨其贤在亳州开始生产以治痹为主要作用的四知堂药酒。杨其贤曾手书“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条幅作为堂训警示后人。约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杨其贤曾孙杨天一因定居河南汝州,开始在汝州经营四知堂药酒,延续发展为汝州四知堂药酒厂。

(四)刘寄奴传说

刘寄奴又名金寄奴、乌藤菜、六月雪、九里光等,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是一味常用中药,最早出自唐代苏敬等所著《新修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其功能时云:“破血下胀。多服令人下痢(苏恭)。下血止痛,治产后余疾,止金疮血,极效(《别录》)。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大明)。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时珍)”当代医学研究表明,该药可以清暑利湿、活血行瘀、通经止痛,主要用于中暑、头痛、肠炎,以及外用治创伤出血、乳腺炎等。由此可见,刘寄奴确实是一味用途很广的中药。

殊不知,刘寄奴的发现还有一个颇有意思的故事。据李延寿《南史》卷一《宋本纪上》记载,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后伐荻新洲,见大蛇长数丈,射之,伤。明日复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觇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中捣药。问其故,答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合散傅之。帝曰:王神何不杀之?答曰:刘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杀。帝叱之,皆散,仍收药而反。又经客下邳逆旅,会一沙门谓帝曰:江表当乱,安之者,其在君乎。帝先患手创,积年不愈,沙门有一黄药,因留与帝,既而忽亡,帝以黄散傅之,其创一傅而愈。宝其余及所得童子药,每遇金创,傅之并验。”《本草纲目》也有类似记述,只是未载沙门所传黄药,但黄药与所得童子药即后世所谓刘寄奴可以治疗创伤出血、跌打损伤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刘寄奴的发现对我们防治疾病很有价值。

《南史》所记刘寄奴的来历无疑有附会的成分,似一神话传说,不值得全信,该药材的发明也许另有他因。细细揣摩该传说蕴含的思想意义,其价值更大。如果刘裕不主动问及童子为什么捣药,结果会如何?如果刘裕未收药而返,结果又会如何?答案显而易见:刘寄奴不可能会在古代被发现并成为治疗创伤出血、跌打损伤的要药。

(五)《金瓶梅》里描绘的医生

《金瓶梅》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其中涉及到的中医学颇令人生趣。虽然至今仍不知晓作者兰陵笑笑生的详细身份,但书中对中医,尤其是妇产科、本草方剂等是十分熟悉的,可看出他对中医理论有一定造诣,同时对今天研究明代的医疗状况也有一定价值。

我国古代社会就拥有较丰富的医药知识。在殷朝时代的甲骨文就曾对个别病症作有记载。春秋战国时有疾医(今内科医生),疡医(外科医生),兽医(今兽医)的分类,有扁鹊、华佗等名医。

公元443年刘宋王朝开创了医学教育机构,并有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等医官设置。

唐代宫廷医学校发展比较完善,一些州府也建立了地方性医学校。宋朝廷则设“太医局”培养高级医学人材,并在州县开办医学校,规定考试制度,逐级选拔。《元丰备对》记载:“宋神宗时太医局九科学生额三百人。”学生专业课程有《黄帝素问》《难经》《伤寒论》《诸病源候论》等,太医局的学生还要进行临床治疗,如为太学生和军队将士轮流看病,并写病历记录,做为评定成绩。至明代中医学各科已有相当的成就和发展,拥有内科、外科、伤科(骨科)、儿科、妇产科、针灸科和五官科。

《金瓶梅》书中有具体姓名的医生出现17位,清和县的医生可以分为三类:经过正规学习,太医院出身的称太医,有蒋竹山、任后溪、何春泉等;江湖医生,未经正规学习但有一定的医术,如蔡老娘、何老人(何春泉之父)、刘橘斋等医术较高。胡太医、赵龙岗属于庸医之列;巫医,如施灼龟、钱痰火、刘理星、刘婆子等。

书中提到的治病学科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针灸推拿按摩等,同今日中医学的诊治方法接近。巫医的迷信表现为诵经、跳神、烧纸及回背等方式。回背是中国神秘文化的组成部分。第十二回潘金莲与琴童私通,西门庆知道后痛打潘金莲一顿,潘金莲请刘理星来回背,刻男女木人各一个,用艾塞心,针钉手,潘与西门庆的关系没几日便好得不得了。有钱的人家请名医、太医诊候,西门庆对江湖医生抱不相信的态度。

蔡老娘是清和县的接生婆,曾顺利地为李瓶儿、吴月娘接生。“收拾孩儿,咬去脐带,埋毕衣胞,熬了些定心汤,打发李瓶儿吃了,安顿孩儿停当。”可见她的接生技术是很高的。蔡老娘的笔墨不多,一出场就有一段谐趣的自白:“我生老娘姓蔡、两只脚儿能快。身穿怪绿乔红,各样获髻歪戴……入门利市花红,生下就要管待,不拘贵宅娇娘,哪管皇亲国太。教他任意端详,被他褪衣百划。横生就要刀割,难产须将拳揣。不管脐带包衣,着忙用手撕坏。活时来洗三朝,死了走的偏快。因此主顾偏多,请的时常不在。”自白虽是玩笑,但可以看出民间接生婆的性格特点。这种谐谑说笑烘托出“西门庆生子喜加官”的热闹气氛,是作者的书中喜剧美、滑稽美、谐趣美的一个组成部分。

赵龙岗是出名的庸医,入西门庆府上便道:“在下小子,家居东门外头条巷二郎庙三转桥四眼井住的,有名赵捣鬼便是。”又云每日攻习王叔和医著,读了《素问》《难经》《丹溪心法》众家医著后,有一段令读者发笑的表白:“我做太医姓赵,门前常有人叫。只会卖杖摇铃,那有真材实料。……半积阴功养身,古来医道通仙道。”赵龙岗给李瓶儿看病时与西门庆的大段对白更淋漓尽至地显露出他的无能。

笑笑生笔下的蒋竹山出身太医院,是李瓶儿的第三个丈夫。他敢于勾引挑逗西门庆的相好李瓶儿,有同西门庆争夺清和县生药行业的勇气,又有潘金莲评价的“谦恭礼体儿,见子人把头低下”。后来尽管蒋竹山被西门庆等人赶走,但蒋竹山是作为一位心高志大、心地善良的医生出现在读者面前。在腐败黑暗的旧制度里,在西门庆、应伯爵之流横生的社会现实中,蒋竹山没有什么不光彩的地方。书中第十七回“宇给哥劫倒杨提督,李瓶儿招赘蒋竹山”,第十九回“草里蛇逻打蒋竹山,李瓶儿情感西门庆”中详尽地描述了这些事情。(重庆 王贞虎)

(六)香榧说药用

香榧果药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若追溯它在《神农本草经》中的地位,特别值得一说。

在清·孙星衍、孙冯翼辑本的《神农本草经》中;它是365味药中的老末——下品药,最后一味,归类“未详”,正名为“彼子”。《尔雅》注说“彼一名棑,则即“棑子”、“榧子”也。

《本经》是根据药物的良毒分类上、中、下三品药物的,香榧果为什么列在下品呢?难道因为它有杀虫的功效;视为“毒药”,古人只敢用它来治病杀虫,而不敢享用这没人吃过的“螃蟹”吗?

彼子“旧在唐本退中”,这是孙星衍的注文,说唐时的文献将它列在中品药。《本经》还按药味的自然属性归类某味药,为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类。彼子归类“未详”,且仅此一种,所以溯源到《本经》,香榧的早期药用还是迷雾重重。

陶弘景时,彼子的药用好像也没影。因为“陶弘景云:方家从来无用此者。古今诸医及药家子不复识。又一名罴子。不知其形何类也。”按照陶弘景的说法,“彼子”恐怕只能归于“有名无用类”了。不过,“《名医》曰:生永昌。”东汉始设的那个永昌郡,地在今云南省西部、缅甸北部一带,是南方分布有榧子的地方。说明陶弘景知道其产地,从文献推测,他只是听说而没见过彼子的实物。

香榧果药食两用,无怪乎被收入唐朝孟诜《食疗本草》中:“治寸白虫。榧子日食七颗,满七日。”元朝吴瑞《日用本草》中香榧还有赤果、玉榧之名。

香榧药用有止咳润肺、消除疳积、驱虫滑肠等功效。适用于多种便秘、疝气、痔疮、消化不良、食积、咳痰等。《本草纲目》中有榧实“常食,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恶毒。食之,消寸白虫。”

香榧可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如小儿蛔虫、蛲虫、钩虫等,其杀虫能力与使君子相当。它杀虫而不伤脾胃,且能润肠,利于虫体排出。苏轼咏香榧诗句“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也说它驱虫杀虫而治心腹疼痛疾患。道教用“三彭”指在人体内作祟的三种害虫。成语“三彭之仇”,将三种人体寄生虫说成是人类的仇敌。

(七)凌风知劲节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梁·范云

诗词赏析

那“修条”,直冲霄汉;那“密叶”,障天蔽日;那“劲节”,迎风斗寒;那“贞心”,负雪卧冰。范云《咏寒松》诗告诉人们的,正是松树的完美形象。松树还被赋予人的特性,把针叶比较松软的红松称为“女松”,把针叶比较硬挺的海松称为“男松”。老松树还被视为神灵,每年都要定时举行祭祀活动。

健康话题

松树,那高大笔挺的身躯、那四季常青的针叶,都给人的生命带来希望,给人的生活带来力量,是伟大的象征;那凌风傲立的雄姿、那严寒不惧的精神,都给人的生命带来坚强,给人的生活带来生机,是做人的楷模。对于人类来说,松树一族还是生活、绿化、观赏、药用的多种功能,功高盖世。

长寿松树使人健康

松树是绿化观赏的好树种,又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建筑、家具、造纸、食品等行业中一直挑着大梁。松球,又食又药。其种仁,作食称松子,含蛋白质15.3%、脂肪63%、碳水化合物13%,营养非常之高,只要牙齿好,老幼皆爱。云南腾冲地区有一种薄壳松,其松子壳的厚度不及普通松子的1/3,只要用手轻轻一掐就开了,就是没有牙齿的老人也可享用。可惜这种松树移地不生,即使用它的种子种在其它地方,长出的松树照样结的是普通的厚壳松子。科研人员正在研究用嫁接的方法产生新种,以让它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它入药能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痔疮下血。松木皮,具祛瘀、敛疮之长,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肠风下血、久痢、小儿浸淫疮、皮肤瘙痒症、烧烫伤之用。松笔头,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小便淋漓;松松根,治筋骨痛、吐血、虫牙;松油,治疮不收口……有报道说,古时韩国寺庙中有僧侣靠吃松针安度19个年头而身体依然康健的,当地人至今仍有以松针为食的习惯。松花粉,功能祛风益血、收涩止血,可用于头目眩晕、中虚胃痛、久痢、诸疮湿烂、创伤出血的治疗。古人有用其养生健体的,或泡为药酒,或作为药饼。《唐本草》和《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并分别谈了不同的看法。《唐本草》说:“松花名松黄,拂取似蒲黄。正尔,酒服轻身疗病,云胜皮、叶及脂。”《本草纲目》说:“松花,今人收花和白糖印为饼膏,充果饼食之,且难久收,恐轻身疗病之功,未必胜于枝叶也。”

多用松药治病疗疾

作为药物,松树的贡献完全、彻底,从头顶到足底,几乎都有用场。松节、松根、松笔头、松叶、松花粉、松球、松树皮、松香、松油等,都是在经在典的中药。入药的松树,主要是油松、马尾松、云南松等树种。松节,是松树枝干上的结节,以个头大、色棕红、油性足、味微苦者为上品。它有祛风、燥湿、舒筋、通络之功,是治疗历节风痛、转筋挛急、脚气痿软、鹤膝风、跌损瘀血诸证的主药,《千金方》《补缺肘后方》、《圣惠方》等古医籍中都有治疗上述疾病的病案、病例和验方。《本草汇言》称赞说:“松节,气温味燥,如足膝筋骨,有风有湿,作痛作酸,痿弱无力者,用此立痊。”现代临床有用松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报道,把它制成注射剂进行肌肉或穴位注射,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且证实和发现其有祛风、镇静、止痛、消炎等作用。松叶,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的功能,常用于对风湿痿痹、跌打损伤、失眠、浮肿、湿疮、疥癣的治疗。现代发现它还对流脑、流感、钩虫病有防治作用,临床运用总有效率均达到90%以上。有关运用它的经验,多种古今医籍中都有记载,主要反映在《千金方》《外科正宗》《圣惠方》《生草药性备要》《会约医镜》《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等书中。松香,是临床上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痛的主要药,用于痈疽、疔毒、痔漏、恶疮、疥癣、白秃、金疮、扭伤、风湿痹痛、疠风瘙痒的治疗。其入药途径以外用为多,一般研末撒于伤口处,或对伤口进行敷贴。内服的也有,多加入丸、散之中,或泡酒服用,不作煎剂。

(八)东垣古城今何在?

李杲,字明之,金代著名医学家,补土派代表。关于其里籍,《元史·李杲传》载“镇人也”,砚坚的《东垣老人传》载“其先世居真定”,而他号“东垣老人”,是以地名为号,东垣指的是哪儿?和镇州、真定又是什么关系?

东垣最初叫东垣邑,是战国时期中山国为抗衡赵国在滹沱河南岸所建的重要城邑之一,它西依太行山东麓、东邻滹沱河冲击平原,扼守太行出口,衔燕赵、控中原的地理位置,一经产生,便成为这一区域的战略要邑,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正定的前世。

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势力大增的赵国大举进攻中山国,历经内乱的中山国已不是赵国对手,遂献四邑求和,其中就有东垣邑,“王许之,罢兵”。赵国改东垣邑为东邑。秦灭赵国后,改东邑为东垣县,后在此置恒山郡,汉高祖沿恒山郡置。

西汉初,赵王歇据恒山郡叛乱,汉高祖刘邦派兵征伐,大败赵军擒赵歇,控制了恒山郡一带,并移恒山郡治所至元氏(今元氏故城村)。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5年),夏阳侯陈豨叛乱,其将赵利据守东垣,高祖再率大军征讨,叛军被彻底击溃。汉高祖取真正平定之意,改东垣为真定,仍属恒山郡。《史记·陈豨传》记载:“上自击东垣,降之,更命东垣为真定”。后因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在此建立真定国,地辖四县;东汉建武十三年,废真定王国为侯国,改属常州郡,东垣间断作为郡、国治所。

北魏初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将常山郡迁治于安乐垒(滹沱河北,今正定县),北齐又一度迁回真定,到隋时,真定县也迁于安乐垒,具有千年历史的东垣城就失去其政治、经济、都会的地位,沦为“故城”。安乐垒不仅取代了真定城的中心地位,而且连城名也沿袭了去。直到公元1723年,为了避清王朝皇帝胤禛的名讳,将用了1000多年的真定改为正定。“古城有一丢,正定有一修”,说明常山郡北迁的史实。之后东垣城逐渐被毁,至明清称东垣城为“古城村”,清雍正时改称“东古城”。

清代正定人、贡生容丕华曾赋诗《东垣城怀古》:“偶过东垣感慨增,离离禾黍满沟塍。水流哽咽君知否,欲向行人说废兴。”从中可以看到,昔日雄踞一方的城垣,今日遍野庄稼,满眼沟壑,为此发出无限感慨!

北迁的恒山郡在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为避穆宗李恒名讳,曾改为镇州,元时设真定路。李杲是金末元初人,祖居东垣故城,因号“东垣”,是真定路管辖下的东垣城人。

除名医李杲外,东垣城还出过一位著名政治家,就是秦汉时期出色治理岭南“百越之地”的“南越王”赵佗,被毛泽东称作“南下干部第一人”;还出过一位妇孺皆知的将军,就是三国时期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他们俩被称作东垣传奇二赵。

东垣──真定──常山,东古城作为郡、国、县之治所,前后达千年之久。而赫赫王城,今日仅剩下遗址,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村所在地就是东垣古城的旧址,目前仅留有土城墙的残垣,仍有“南城角”、“西城坡”、“东垣路”、“真定路”等地名,上世纪50年代夯土城墙尚残存,南城墙(南城坡)100米,东城墙(东城坡)300米,西城墙(西城坡)200米,北城墙被滹沱河冲毁。“农业学大寨”时,村民将三段城坡土铲除了,现仅剩城墙地基,在村东有一高大土疙瘩(24号墓)残留。目前城中村改造村里的平房已全部拆除,新区楼房正在建设中。

东垣古城遗址是石家庄市境内现存古城遗址中面积较大的一处,仅次于中山灵寿都城遗址,具有极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河北省政府于2008年10月将古城遗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石家庄市体育大街北延时绕开了村东的“24号墓”,2013年5月国家列为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家庄市政府本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在此规划“东垣故城遗址公园”,总面积3.96平方公里,其中遗址保护区面积2.29平方公里,周边建设控制地带1.67平方公里,投资概算11.2亿元。在设计中,公园遵循了历史遗存保护的原真性、整体性原则,在保护东垣古城遗址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利用。

(九)鸿雁传书用药名

相传清代乾隆年间,有这么一家人,丈夫是个医生,妻子在家经营一家药铺,夫唱妇随,日子过得十分美满。遗憾的是丈夫经常外出行医,离多聚少,让妻子十分怀念。近来,丈夫许久未归,妻子就用中药名写了一封信寄给丈夫:“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寄生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开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信中巧妙地嵌入了12种中药名,分别是: 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黄连、豆蔻、丁香,可谓别出心裁。

丈夫接到信后,莞尔一笑,也用中药名巧妙地写了一封复信:“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且待苁蓉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还乡,至时自有金银相赠也。”回信中也嵌入12味药名,说明了思念之情及一时难以回家的原因。这些药名为:红娘子、桂枝、菊花、紫苑、常山、滑石、苁蓉、急性子、苍耳子、红花、马勃、杜仲。正是“鸿雁传书颇新颖,药名写信叙衷肠”,真是妙不可言。(韩德承)

(十)杏与杏林联想

杏乃医之果,更有“人间圣果”之称。人类种植杏树的历史是悠久的。公元前的典籍《管子》中就说“五沃之土,其木宜杏”,稍后的《山海经》也有“灵山之下,其木多杏”的记述。

杏可是中国人老祖宗的宝贝树。我国西北、东北、华北乃至长江流域都产杏。虽然如此的普遍,但如果自己家中有棵杏树,即使成年,即使白发,恐怕也永远磨灭不掉儿时爬树摘杏吃那馋涎满嘴的记忆。

我国产杏最多的地方,要数新疆。新疆天山,龟兹古国。库车有杏,甜在心窝。

库车是我国杏树的传统种植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就说屈支国多杏。屈支国即龟兹国,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清朝时更名为库车。湖南人萧雄在新疆漫游,他称赞从焉耆到库车一带,“山南山北杏子多,更夸仙果好频婆。”频婆即苹果。萧雄还注说:“江南多杏,不及西域,巴达克山所产,固为中外极品,而天山左右者亦佳。”

即使现在的库车乡村,也几乎家家农户都有杏。换个说法强调一下,就是“几乎找不到一家没有一棵杏树的农户”。

杏树对人类的奉献是巨大的。新疆人有吃不完的杏。吃完了果肉的杏还有什么用?当然有用。那核中的杏仁,可是中医常用之药,更是始自《神农本草经》就已记述的古老中药。

杏所奉献的不只是它的甜美和温柔,更有它火烈的毒性。苦的杏仁毒性足以害人,多食可以致人死亡。“毒药入口”被一些无知之人作为反对中医药学的理由,但正是因为杏仁有毒性,它却可以用来治病。中医所用的苦杏仁,即取自于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杏等果核中那味苦的种仁。

杏仁入药,并不排斥它是中土还是西域所产。杏仁治病,更没有仅仅服务于某个民族。中医药学的胸怀是宽广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何止桃李,杏树也是这样的。三国名医董奉为人治病不求取利,凡治好病者都在他的住处种上几株杏树,仅仅数年,所种杏树竟有十万株之多,蔚然成林,郁郁葱葱。从此以后,杏林成了中国传统医学的象征。

上一条:2014年中医药信息第4期

下一条:2014年中医药信息第1-2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