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中医药信息第7-8期

时间:2009-09-14 00:00:00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09年第7-8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0九年九月六日

本 期 目 录

一、医药政策··················2

二、高等教育··················5

三、兄弟院校··················7

四、科研成果··················10

五、海外资讯··················14

六、权威声音··················18

七、重大事件··················20


一、医药政策

(一)国务院公布施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该条例于7月8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自7月20日起施行。条例对《食品安全法》中较为原则的制度作了具体规定,增强可操作性,有效配合《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有助于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条例进一步强化了各监管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以实现各监管环节间的无缝衔接;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告食源性疾病等信息,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调整提供依据。

(二)《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公开征求意见

7月9日,卫生部发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从临床使用前评估、临床使用管理、临床保障管理等方面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定出规定。

《规范》要求,医疗机构不得使用无注册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国家规定在技术上淘汰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医疗器械应严格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不得超适用范围使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发生安全事件或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经医学工程部门检修达不到临床使用安全标准的,不得再用于临床。医疗机构应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防止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中的医院感染。临床使用的设备类、植入与介入的医疗器械名称及唯一性识别信息应完整记录到病历中,医疗机构应如实向患者告知有关事项。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应配备相应设施,保证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环境条件。对于生命支持设备和重要的相关设备,医疗机构应制订应急备用方案。

《规范》提出,医疗机构应设立医学工程部门或指定相关部门,负责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并及时处置、上报医疗器械安全事件等事务。

(三)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9版)》要求各地重新配置调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日前,卫生部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9版)》(征求意见初稿),规定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重新合理配置、调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更好地为居民提供符合成本效益的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

指导原则指出,医疗卫生服务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从当地供需实际出发,向全体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和效益,避免无序甚至恶性竞争;医疗机构服务半径要易于群众;建立完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遵循中西医并重的原则布局配置。

(四)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印发

7月21日,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在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范围里增加了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并对院感暴发的报告内容、处置流程以及医疗机构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责任进行了细化。该《规范》自10月1日起施行。它的颁布可以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以保障医疗安全。

(五)医师资格考试:参与作弊者终身不得报考

卫生部近日下发通知,明确了《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关于考生“参与有组织作弊”情形的界定标准。考生若“参与有组织作弊”,当年考试成绩无效,并将终身不得报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六)中医院文化建设有指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印发《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具体指导中医医院的中医药文化建设。

《指南》提出,在中医医院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要将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在办院宗旨、发展战略、院训、院歌以及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加以体现。

在医院行为规范体系建设方面,《指南》提出,诊疗行为、言语仪表、教学传承、同道相处等方面的行为规范以及特定礼仪,最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应通过建章立制、教育培训、实施考核、树立典型等方式加强规范的落实和执行。

关于医院环境形象建设,《指南》指出,要注重大众化、实用性、个性化等原则,主要从建筑外观、庭院建设、内部装饰、医院标识等方面体现。

(七)中医医院人员配备有要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比不低于6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比例不低于70%。原则上,每个临床科室执业医师中至少有60%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口腔科、手术科室除外)。为满足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需要,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从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人员。

通知还要求,在中医医院领导班子、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应不低于60%。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受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应达60%以上。三级中医医院药剂部门负责人中,应有具备高级中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二级中医医院药剂部门负责人中,应有具备中级以上中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八)《中医医院评价标准》(初稿)拟定

记者近日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中医医院评价标准》初稿目前已拟定完毕,即将广泛征求意见,以进一步修改完善。

据悉,《中医医院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医院功能与任务、患者安全目标、患者服务、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等内容。该标准基本框架原则上与卫生部组织制定的《医院评价标准》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充分体现中医医院管理的特点和中医药的特色,要将近几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特色优势建设的相关文件要求纳入其中。

(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知要求:立即停发《食品卫生许可证》,依法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目前个别地区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对餐饮服务经营者仍在核发《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应当立即停止发放,要严格依法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

(十)卫生部发布新版《尘肺病诊断标准》,“无尘肺0+”等诊断将被取消

卫生部发布新版《尘肺病诊断标准》。新标准由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卫生部批准。新标准将自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代替现行的2002年版本。

新标准将尘肺明确分为3期,删除了旧版中“无尘肺0”、“无尘肺0+”和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中Ⅰ+、Ⅱ+、Ⅲ+的诊断表述,同时增加了对“观察对象”的描述。新标准施行后,尘肺病诊断结论的表述为:具体尘肺病名称+期别,例如矽肺一期、煤工尘肺二期等。未能诊断为尘肺病者,应表述为“无尘肺”。

二、高等教育

(一)国家教育考试文化建设论坛将举办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促进国家教育考试的改革创新,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招生工作分会、自学考试分会主办,重庆招生自考研究会承办的“国家教育考试文化建设论坛”将于10月底在重庆举办。“论坛”围绕“什么是国家教育考试文化、怎样建设国家教育考试文化”主题,研讨“国家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古今中外考试制度和考试文化比较”、“国家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国家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国家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国家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经验、问题和对策”等问题。

(二)第2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圣火的熊熊火焰7月1日晚照亮了贝尔格莱德不眠之夜。当地时间7月1日晚,第25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体育馆欢乐登场。

为期12天的贝尔格莱德大运会吸引了来自145个国家及地区的8500多名运动员,他们将参加田径、游泳、篮球、足球、击剑等15个大项的201个小项比赛。其中,中国代表团由438人组成,将参加全部15个大项中198个小项的比赛。

(三)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推出学术规范指南

近日,教育部社科委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写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继2004年教育部社科委出台《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之后,又一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举措。

《指南》共有8节,在学术伦理层面,着重说明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者应具有的基本价值观和应具备的职业操守;在技术规范层面,着重介绍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基本程序、技术标准和规则;在纪律和法律层面,则着重阐释了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文,并针对现实情况说明了违法和违规行为将会产生的严重后果与不良影响。

(四)2009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工作年会召开

2009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工作年会暨全国教育科研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提高教育科研质量”。

会议通过了《全国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自律宣言》,与会全体代表形成共识,提出了八条自律倡议,坚持以提高质量为导向,规范管理,创新管理,推动教育科研健康发展,促进教育科研质量不断提高。会议表彰了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等19个教育科研管理先进单位,举行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服务中心揭牌仪式。

(五)第2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闭幕

第2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7月12日晚8点40分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体育馆正式落幕,燃烧了12天的世界大运会火炬缓缓熄灭。在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将会旗移交给下届大运会主办城市代表——中国深圳市代市长王荣后,场内一片欢腾,大运会开始进入“深圳时间”。

本届大运会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以22金、21银和15铜的成绩在金牌榜位列第二,在奖牌榜上名列第三。俄罗斯凭借最后两个比赛日的出色发挥,后来居上,占据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

(六)二○○九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主流思想出现转折性变化

今年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的第18年。调查工作继续在京、津、沪、浙、赣、鄂、粤、滇、陕、豫、鲁、黑、宁、川、新等1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调查表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与20年前相比发生转折性变化。他们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在国家大事、难事、急事面前,能够自觉担当、奋勇向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奉献精神,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

(七)教育部开展高校精品课程师资网络培训:教师随时随地共享精品资源

精品课程网络师资培训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方式之一。2007年11月,这种全面创新的高校师资培训模式一经推出,就得到教师们的认可与喜爱。据悉,在培训后进行的匿名培训满意度问卷调查中,学员的平均满意率达到了90%以上,有98%的教师表示愿意再次参加类似的培训。

日前,高校教师网络培训项目已经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的审批,进入质量工程的项目序列,将获得国家上千万的专项资金支持。今年年底,网络培训在线平台“教育视读听”将建成上线。届时,广大高校教师将在现有模式基础上,更加方便地实现“足不出户、随时随地”接受网络培训,充分分享质量工程的优秀成果。

网培中心计划在5年内,培训以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教师为主的高校教师10万人,建设形成的数字化培训内容资源使50万名高校教师受益。

三、兄弟院校

(一)江苏高考前百名不显示位次

江苏今年和往年不同的一点是,今年排在全省前100名的考生看不到自己的名次。记者看到,一位考了423分的考生,在普通类位次一栏显示的就是“全省前100名”,但具体排在多少名他并不清楚。据了解,这是为了避免媒体炒作状元,而故意让他们的名次“隐身”,所以就算是全省排名第一的考生也不知道自己就是“状元”。

有家长担心:不知道具体名次,填报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心中还是没底。对此,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表示,省教育考试院会和这些高分考生单独联系,不会影响他们填报志愿。

(二)天津大学设立“讲席教授”基金

“北洋学者—讲席教授”基金日前在天津大学设立。该基金主要用于在世界范围内吸引各相关领域取得杰出学术、技术研究成就的优秀人才来天津大学工作、讲学。

据了解,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捐资100万元,成为“北洋学者—讲席教授”基金首笔捐赠。广西玉柴机器集团公司也将连续3年每年出资20万至80万元资助天津大学招募“讲席教授”。

(三)青海首家大学生创业园揭牌

日前,青海首家大学生创业园——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首批30名省内外知名企业家被聘为青海青年创业导师团导师,30名创业青年获得共计480万元的青海青年创业小额贷款。

据了解,青海大学生创业园将为创业者提供20万元以内的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及3万至8万元免担保启动资金,以及青年创业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服务。

(四)复旦大学聘应届毕业生当科研助理

复旦大学日前首次推出“科研助理”岗位,并面向全社会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获聘的“科研助理”将实行劳务派遣制,今后是否纳入在编全聘的科研队伍中要根据其在岗位上的表现来决定。

据了解,“科研助理”岗位,分研究助理岗位和工程、实验技术助理岗位两个序列,招聘的基本条件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位的优秀毕业生,首批将招收145人。“科研助理”的工资参照岗位业绩表现等来确定,一般为2000元至4000元不等。

(五)湖北实施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

日前,教育部7所在鄂高校与18所省属高校分别签订了对口支持合作协议,协议双方将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和特色,积极探索有效的合作方式和途径,逐步建立起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支持与合作关系。

(六)吉林大学出台新规,校领导不再担任学术委员会职务

吉林大学近日制定了新的学术委员会章程,其中规定,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不担任各级学术委员会委员职务。

吉林大学校长展涛认为,发挥学者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是现代大学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而如何建立和完善“体现学者在大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者在学术决策中的核心作用”的制度体系,则成为问题的关键。所有学校领导和学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一律不参加任何一个学术委员会,也使得学术委员会能够独立和自主行使职权。

(七)福建医科大学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人才

福建省教育厅近日宣布,今年,福建医科大学将为该省宁德市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30人,且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据了解,医学院校为本省基层卫生院定向培养人才,在福建尚属首次。

此次定向生招生对象为今年宁德市参加普通高考并符合招生条件的理科考生,招生专业为临床医学专业,学制5年。凡被录取的定向生须持福建医科大学入学通知书,与宁德市卫生局签订定向服务合同书,毕业后由宁德市卫生局统筹定向安排到宁德市的乡镇卫生院工作,服务期为5年。

(八)复旦大学面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

为了提早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复旦大学整合各学科实验室资源,开展了实验室开放活动。两年来,已累计组织40次面向全校的开放活动,超过1000名不同专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体验科研的乐趣。

(九) 浙江大学给研究生导师办“学校”

浙江大学办有一所特殊的学校——“求是导师学校”,这所“学校”的老师都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国际组织的官员、国家政策研究机构的资深学者等担任,而来上课的“学生”,则是浙江大学的“博导”、“硕导”们。如今,“求是导师学校”已经举办了4期,参加学习的校内研究生导师达1100余人,“求是导师学校”成为了广大研究生导师共享经验、相互学习的平台。

“建立‘求是导师学校’,是我们在研究生教育上的一次探索。主要是为广大导师提供一个交流教育思想、切磋教育技艺的平台。”浙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严建华说。浙江大学校长杨卫表示:“没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导师质量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根据计划,“求是导师学校”每年举办两期,在3年内完成全体在岗导师的相关学习,教学内容涉及研究生教育国家战略和宏观政策、研究生教育规律和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国内外进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人力资源管理与创造力开发、研究生心理健康和学术规范等多个方面。学习成果将作为研究生导师绩效考核的依据指标之一。

如今,“求是导师学校”已逐渐成为浙江大学的一个品牌项目,受到了校内研究生导师的欢迎和好评。导师学校也逐渐得到了浙江省内兄弟院校的响应,并在浙江省乃至全国产生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省内十余所高校,先后有150余名研究生导师积极报名,并由校领导亲自带队参加“求是导师学校”的学习。导师学校还受到了国内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关注,并被列入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四、科研成果

(一)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显示:科研论文产出可观发表压力加大

7月10日,中国科协在京发布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科研论文产出可观,发表压力明显加大。

调查显示,过去3年中,54.5%的科技工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人均2.91篇,明显高于2003年的调查结果(2.08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近3年发表过学术论文的比例分别为88.4%、72.3%。19.8%的科技工作者面临发表论文的压力,高校科技工作者则高达41.9%。但调查同时显示,近3年来有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应用于生产的科技工作者比例为24.5%。

据悉,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5年开展一次。此次调查依托分布在全国209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进行,共发放问卷3.2万份,回收合格问卷3万余份,覆盖了分布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各类科技工作者群体。

(二)我国学者找到抗汉坦病毒新药

7月30日,中国科协与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共同发布一项研究成果指出,武汉大学医学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实验室杨占秋带领的课题组,采用新的原料及合成方法,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阿比朵尔类似物,并证明该药具有抗汉坦病毒作用,同时可能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经呼吸道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具有疗效。

汉坦病毒分布广泛,欧洲和亚洲每年约有6万人感染,其中我国发病人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90%以上,并具有地区性、暴发性和易变性等流行病学特点。

杨占秋课题组此次通过新的原料及合成方法合成的新药——阿比朵尔类似物,目前已完成动物实验,并进行阿比朵尔类似物抗病毒机制的研究。

(三)我国开展牛血吸虫病疫苗研制

记者7月28日从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了解到,我国在率先完成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功能分析之后,正在开展牛血吸虫病疫苗研制工作。

2004年,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中科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及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科学家,成立了“日本血吸虫基因组和功能分析协作组”。经过5年多努力,协作组完成了血吸虫的基因组研究工作,目前在国家“973”计划的支持下,正在开展疫苗等研究工作。

课题负责人、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升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3种,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牛和人同为血吸虫病的宿主。

(四)我国科学家发现抗乙肝病毒感染新机制

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熊思东教授领衔的科研小组在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固有免疫机制中,发现人体内的TRIM22分子在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有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刊物《肝脏病学杂志》上。

试验证实,TRIM22分子对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防止乙型肝炎发生意义重大。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TRIM22分子可明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

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人体抵抗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固有免疫机制,对科学界继续研发新一代抗乙肝病毒感染药物有重要意义。

(五)肝脏中一种重要免疫调控蛋白被发现

日前,由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领导的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在肝脏中发现了一种重要的免疫调控蛋白——肝窦内皮细胞C型凝集素(LSECtin)。LSECtin是迄今为止第一个被科学家发现在肝脏中特异表达的免疫调控分子,也是我国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新型功能蛋白。这项重要成果被国际消化系统疾病研究领域权威专业杂志《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在线发表。

(六)上海用转基因技术建立血管瘤动物模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志愿、郑家伟教授领衔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采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建立了血管瘤动物模型,其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转基因研究》杂志上。

有关专家认为,建立血管瘤动物模型,对于深入探讨血管瘤的发生机制、创新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七)我国科学家首次用iPS细胞克隆出活体小鼠

中国科学家周琪和高绍荣等人首次利用iPS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克隆出活体实验鼠,从而证实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首只iPS细胞克隆鼠被命名为“小小”,它的照片登上了欧美众多媒体网站的头版。

过去一直只能从胚胎中获得干细胞,伦理争论由此而起。2007年,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分别宣布发现用皮肤细胞等普通细胞“仿制”干细胞的方法,这样得到的干细胞称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又名iPS细胞,从而避免了伦理争论。这一发现被《自然》和《科学》杂志分别评为当年全球重大科学进展。

(八)把肝脏整体取出切除肿瘤后再归还原位:国内首例“中肝”肿瘤全离体切除成功

7月22日上午,国内首例“中肝”肿瘤全离体切除术的受益者、重庆市梁平县58岁农妇唐隆菊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出院。

医生在患者全身麻醉下离断肝脏周围韧带及出入肝脏的血管、胆管,将肝脏完整移出患者腹腔,在器官保存液冷灌注保存状况下,将肝脏病变灶切除后,再将肝脏回植患者体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九)先天性无虹膜致病基因新突变位点被发现

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人员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首次锁定并破译了我国东北地区先天性无虹膜致病基因新突变位点,并证实了PAX6基因的单倍剂量不足是先天性无虹膜致病的最主要原因。该项科研成果对先天性无虹膜疾病的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和基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国内眼科在这一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十)中国科研人员研制“分子机器人”以清除癌细胞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生物膜与膜蛋白实验室主任丘小庆和他领导的研究集体进行了为期10年的研究,他们以数种细菌信息素、抗体模拟无核大肠菌素等为模本,构建了数种融合蛋白,这些蛋白质将搭载药剂,直接送往癌变细胞将其杀死。纳米级分子机器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整个宏伟蓝图中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部分。

目前,科学家试图在分子尺寸上组装一种极其微小的装置,其在医学上应用前景广阔。

(十一)连花清瘟胶囊具明确抗甲流病毒作用

从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主办的“流感大流行应对与准备国际科学研讨会”上获悉,中药连花清瘟胶囊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临床与试验研究均取得重大突破,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明确的拮抗作用,且疗效优于达菲。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副主任王玉光博士介绍说,该院选取6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分别使用连花清瘟胶囊与达菲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连花清瘟胶囊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35天,达菲组为4.60天;两组平均退热时间,连花清瘟胶囊为2.13天,达菲为2.80天,统计学差异显著。在改善咽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方面连花清瘟组明显好于达菲组。

(十二)沪分离出两株甲型流感病毒并完成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获悉,中心应急检测实验室已经成功分离出两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完成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继北京、广东等地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两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分离为今后开展诊断试剂、疫苗、分子流行病学、药物开发和传播机制等各项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上述基因组序列信息已经提交全球公共序列数据库GENEBANK和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可以供全球的科学家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分析和监测。

(十三)中药敷贴治哮喘有了实验依据

江苏省人民医院针灸科与中山大学药学院最近联合完成一项科研,使中药敷贴穴位治疗哮喘的效果得到实验证实。

江苏省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药学院组成科研团队,以豚鼠为对象,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和预防组,每组10只。通过给每只豚鼠注射卵清蛋白并进行雾化,使其全部患上哮喘。模型组的10只豚鼠,对患上哮喘的没有进行任何处理,仅几个小时,这组豚鼠全部出现了中度或重度哮喘,其中有3只当场死亡。预防组的10只豚鼠,因在药物诱发前两小时用特定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结果诱发哮喘后,只有1只豚鼠出现了轻度哮喘。治疗组的豚鼠在诱发哮喘后,进行了穴位中药敷贴,结果每只豚鼠的哮喘均得到有效控制。

(十四)安徽医科大学发现汉族人白癜风易感基因

经过3年努力,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近日在白癜风易感基因研究上再次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在已经定位的汉族人白癜风易感位点区域中,发现了一个白癜风的易感基因——人X盒结合蛋白(XBP1)。国际著名遗传学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在今年第6期上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课题组通过对143个中国汉族人白癜风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先后将白癜风易感基因位点定位于4号、6号、22号染色体上。在张学军、杨森、刘建军教授等的指导下,该所博士研究生任韵清等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最终成功地在染色体22q12区域发现了与白癜风发病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XBP1。XBP1基因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的表达有关。他们通过对3个独立样本人群(共计2086例病例/1986例对照)的关联分析发现,位于启动子区域的遗传多态rs2269577等位基因C与白癜风发病显著相关;发现该位点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4*07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此外,一系列的功能学研究提示,白癜风患者皮损中XBP1基因表达增高,与危险等位基因C较高的转录活性有一定关系,这表明XBP1基因表达的转录调节在白癜风的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五、海外资讯

(一)美国科学家从患者身上提取细胞探寻Ⅰ型糖尿病机理

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美国科学家描述了一种利用取自Ⅰ型糖尿病患者身上的普通成体细胞创建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方法。这些干细胞可重组产生与该疾病相关的所有细胞类型。

研究表明,可产生胰岛素的胰腺β细胞在Ⅰ型糖尿病身上会遭到免疫系统破坏,而重组iPS细胞可被促使分化成类似于胰腺β细胞的组织。

来自糖尿病患者身上的iPS细胞为这种疾病建模带来了希望,研究人员可通过它建立各种细胞类型的糖尿病版本:胰腺β细胞、可摧毁胰腺β细胞的免疫细胞以及精心策划这些破坏活动的胸腺细胞。美国加州再生医学中心主任妮•罗琳表示,此类模型对于Ⅰ型糖尿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种疾病已知在家族中流传,其遗传原因至今仍不甚明了。通过捕获缺陷细胞并探求其功能障碍,有助于建立对该疾病病理的理解。

(二)美国发现黑色素瘤相关基因变异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人员日前利用DNA测序技术确认了一组与黑色素瘤相关的基因变异。研究人员称,其中部分变异基因正是目前一种乳腺癌治疗药物的靶点。

研究人员首先对29名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样本和血样中负责编码蛋白酪氨酸激酶的系列基因进行了测序,并确认其中有19个基因发生了变异。

研究人员随后扩大了研究范围,对79名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上述19个“嫌疑”基因进行了详细分析。他们发现,其中一种名为ERBB4的基因出现变异的情况最多,几乎五分之一的患者体内ERBB4基因都发生了变异。

在进一步的实验室研究中,他们发现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依赖于ERBB4基因变异的存在,而ERBB4基因抑制药物拉帕替尼可减缓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拉帕替尼是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

(三)日本发现抑制脂肪合成的化合物

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化学与生物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对3万种化合物的特性进行分析发现,有一种物质能阻碍细胞内脂肪的合成。研究人员给这种化合物起名“Fatstatin”。

分析发现,这种化合物在实验鼠肝脏等器官的细胞内与合成脂肪所必需的蛋白质相结合,抑制了脂肪的合成。

(四)一种缩氨酸可抑制癌细胞生长

美国韦克福雷斯特大学26日发布消息说,该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日前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名为血管紧缩素(1-7)的缩氨酸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形成的方式阻止癌细胞生长。

研究人员指出,血管是肿瘤获取营养从而不断增殖的重要渠道,抑制肿瘤内血管的形成对治疗癌症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实验表明,血管紧缩素(1-7)可能不仅对肺癌有效,或许还可以抑制乳腺癌、结肠癌等癌症的发展。这项研究成果已刊登在美国《分子癌症治疗学》杂志上。

(五)美国用皮肤干细胞培育出视网膜细胞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一组科学家24日对外宣布,他们用皮肤干细胞培育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并成功分化出了不同类型的视网膜细胞。这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网膜受损的患者就可以从自身提取皮肤细胞进行治疗。相关论文刊登在8月24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基于这次成功的尝试,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对人类视网膜发育过程以及与遗传相关的眼部疾病的研究,筛选出相关的治疗药物。在不远的将来,例如色素性视网膜炎的眼部疾病将有望通过自体皮肤干细胞疗法进行治疗。

(六)德国研发出肺病监测新技术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8月12日发表公报说,学院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可以更好地对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进行监测的新技术,并已经在实验鼠身上实验成功,将来可以应用于人类肺病监测。

公告说,在不断吸烟或其他外来刺激作用下,肺部巨噬细胞会产生过多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从而损坏肺泡结构,引发肺气肿。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参与的科研小组开发出一种荧光探针,可以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探测出MMP-12酶的活性,从而判断肺部是否发生病变。研究人员用这种探针对肺部有炎症的实验鼠进行检测时发现,其肺部巨噬细胞表面的MMP-12酶活性的确有所提高。

(七)艾滋病病毒完整基因组被破译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8月6日报告说,该校的一个科研小组成功破译了艾滋病病毒的完整基因组。这对人类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的机制,寻找抗艾新疗法提供了有力帮助。

相关论文发表在6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研究小组负责人凯文•威克斯介绍说,艾滋病病毒的遗传信息由单链核糖核酸(RNA)分子携带,比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携带遗传信息的情况更难破译。

研究人员认为,掌握完整的艾滋病病毒基因组后,他们就可以设计实验,查明某个特定基因在病毒感染人体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在这一基础上有望开发出对付艾滋病病毒的新药。

(八)英国科学家发现导致癫痫的基因

英国科学家发现,老鼠大脑内缺乏ATP1A3基因可能引发严重的癫痫症状。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英国利兹大学的神经学家斯蒂芬•克拉克特领导的研究团队将正常老鼠与患有癫痫的老鼠进行杂交,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让正常老鼠拥有额外ATP1A3基因的复制。额外的复制弥补了ATP1A3基因的缺乏,因此,其后代没有癫痫症状,其平衡钠和钾浓度的酶也处于正常状态。

研究人员称,在老鼠和人类中,ATP1A3基因都负责调节大脑中钠和钾的浓度。ATP1A3基因产生一种酶,该酶就像钠钾泵一样,可以调节大脑中钠和钾的浓度。患上了癫痫的老鼠缺乏ATP1A3基因,生成的酶不活跃,不足以平衡钠和钾的浓度,因此,老鼠的癫痫会定期发作。

科学家表示,如果该研究能应用于人类,将有助于找到治疗癫痫的全新方法。一种方法是给病人提供人工合成的钠钾泵酶来帮助调解大脑中钠和钾的浓度;也可以设计药物来激活这个不再活跃的酶。

(九)美国科学家发现精原干细胞有望替代医用胚胎干细胞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利用上皮细胞和间质组织的相互作用,精原干细胞(SSCs)可直接转换为前列腺、皮肤和子宫组织,精原干细胞也有可能成为医用胚胎干细胞的一个有效替代品。这一方法刊登在《干细胞》杂志7月刊上。

寻找胚胎干细胞替代品一直是研究人员孜孜追求的目标,美国伊利诺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找到了一种新方法,利用上皮细胞和间质组织间不同寻常的互动作用,达到了转换精原干细胞的目的。实验中,他们将同系交配的老鼠的精原干细胞放置于前列腺间质上,在体内进行嫁接结合后,精原干细胞便逐渐生长成为前列腺上皮细胞。而与皮肤间质结合并在体内成长后,精原干细胞则可变成皮肤上皮细胞。他们甚至可以利用子宫间质将精原干细胞转换成子宫上皮细胞。

(十)日本开发出观测活细胞RNA的新技术

据日本媒体7月23日报道,为了解决清晰观测活细胞RNA问题,日本基干研究所研究人员想到了利用可导致分子内电荷性质转变的“激子相互作用”原理。他们以具备“激子相互作用”功能的有机荧光分子为基础,开发出了一种人造核酸。这种人造核酸能识别拥有特定碱基序列的核酸,并与目标核酸相结合,通过“激子相互作用”发出荧光。

据报道,针对不同的碱基序列,研究人员还开发出了能发出不同颜色荧光的人造核酸,并成功利用这一荧光系统,实时观测了人类宫颈癌组织细胞中RNA的活动情况。

(十一)德国发现诱发心房纤颤新基因位点

德国慕尼黑大学13日发布公报说,德国研究人员参与的两个国际研究小组分别发现了可增加心房纤维性颤动患病风险的一个新基因位点。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心房纤颤的患病机理,并据此找到治疗方法。

据《自然•遗传学》杂志报道,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从4万名欧洲人身上采集了与心房纤颤有关的基因,并对其常见变异体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了这一新基因位点。

此位点处于人体第16号染色体,可影响人体心脏发育的分子合成。与此同时,另一国际联合研究小组也得出同样结论,他们还发现这一位点与缺血性中风有关。

(十二)美国科学家找到心脏干细胞

美国科学家日前发现了能够转化为人类心脏所有细胞类型的心脏干细胞。这一发现为利用病人自身细胞治愈受损心脏敞开了大门。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这种新发现的细胞能够表达一种名为Islet 1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存在于胎儿心脏形成的早期阶段。科学家在最近几年从小鼠胚胎的心脏中找到了这种细胞。如今,由美国波士顿市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Kenneth Chien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人类胎儿的心脏中发现了相同的细胞类型。

在研究小组确定了这种细胞后,他们接下来进行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利用人体胚胎干细胞产生新的心脏干细胞。通过使用荧光标记确认包含Islet 1的干细胞,研究人员获得了一批纯净的干细胞。他们随后证实,被Chien称为心脏“全能干细胞”的Islet 1干细胞能够转化为任意类型的心脏细胞——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研究人员在7月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了这一重要发现。

六、权威声音

(一)中国现代化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教育部部长周济)

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7月5日在巴黎说,中国目前正兴办着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现代化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周济是在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进行主旨发言时做上述表示的。这次大会5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揭幕,会议的主题是“高等教育新动力,社会变革与发展研究”。这是继1998年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以来的又一世界高教盛会,会议将提出高等教育如何满足国家发展和个人期望的具体行动建议。

(二)打破“一考定三年”研究生培养机制(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陈群)

我国研究生人数已达100多万,在规模上已进入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是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和我们现在逐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顺应研究生教育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激发研究生学习动机、建立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促进研究生教育公平、提高研究生教育效率的重要举措。

(三)高水平大学建设需要制度创新(兰州大学校长 周绪红)

必须反对传统的因循守旧、论资排辈观念,不断创新和完善适合人才成长与发展的机制,使真正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以重点科研基地为核心组建研究院,可以建立一种更为柔性和灵活的交错体制或联合体制,让每一个教授成为一个节点,教学工作在学院,研究工作在研究院,这样有利于在重要学科领域内加强领导和协调,有利于促进更广泛的学科联合。

(四)培养“下得去、上得来”的研究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 张来斌】

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多,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生毕业后多选择进入非学术科研工作岗位,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脱节现象。

要真正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必须转变精英教育阶段那种研究生就是搞“研究”、不问生产的观念,而是要“下得去、上得来”。

(五)高校博士后制度尚需科学定位:重使用轻培养一些学校把博士后视为“临时工”( 首届中国博士后创新论坛有关专家)

7月6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首届中国博士后创新论坛上,一些来自高校的专家表示,有些高校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把在站的博士后视为“国家正式职工”,而是将其视为“临时工”,甚至把他们当成特殊的学生群体来看待,重使用、轻培养,或是放任自流,博士后身份定位的不明确以及待遇上的“双重标准”,会挫伤广大博士后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科研积极性。

复旦大学人事处副处长袁新说:“高校博士后制度需要科学定位,从博士后的实际招收目的出发,对其实施包括招收进站不同、资金渠道来源不同、薪酬待遇标准不同、考核评估标准和程序不同等在内的全过程的分类管理。”

我国博士后制度是在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倡议下,由邓小平亲自决策,于1985年开始实施,20多年来,全国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6万多人。目前,全国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94个,覆盖了理、工、农、医和哲学社会科学等12大学科门类的88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70个,覆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国防科技、经济金融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据统计,在出站博士后中,超过60%的博士后选择到高校就业,这日益成为高校专任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的主要来源。

(六)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教科书编审制度(北京师范大学姜英敏副研究员)

由北京师范大学姜英敏副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教科书编写与审核制度的国际比较”提出,应建立和完善教科书编写与审核相关法规,打破教科书编写出版的半垄断局面,建立教科书审核程序公开制度,努力实现教科书编写与审核制度的系统化、科学化。

该课题提出,教科书编写单位与个人资格的确定、审核机构的确立和审核人员的选拔、审核程序的制定、审核结果的公开以及教科书选定等,都应有相应的、详细的法律条款来支撑;鼓励更多民间机构与个人编写教科书,形成较大规模的教科书竞争市场;由权威机构或部门建立一套公开的、民主的教科书审核程序公开制度尤为重要;增加教科书发行经费,寻找实行教科书免费借贷制度的可能性。

(七)推进教育研究创新,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下教育研究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教育研究》杂志创刊30周年纪念座谈会”有关教育理论界的知名专家学者)

教育研究创新必须担当起引领教育的时代精神、提升教育知识的科学品质、服务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的重要使命。

教育研究要密切关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正确处理外国经验与本土经验的关系,鼓励学术争鸣、学术批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当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不断增加,一些传统的研究方式也需不断改进和创新。

七、重大事件

(一)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要严管

卫生部日前印发《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注意事项》,以有效防范克林霉素临床使用风险。

据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最近向全国通报了克林霉素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为此,卫生部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的管理,临床医师要严格按照克林霉素注射剂适应症和用法用量规范使用。

(二)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名单出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名单近日公布。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药资源保护实验室等387个实验室榜上有名。该局将对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实行动态管理。

据了解,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共分三级,第三级为最高级别。三级实验室在组织机构与环境设施、专业技术水平与仪器设备、管理水平上都有较高要求。

据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推动实验室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促进实验室为中医药科技进步提供技术保障。

(三)我国将建独立的器官捐献分配系统

我国将建立独立于器官移植医疗服务机构之外的人体器官捐献与分配系统,由中国红十字会作为第三方参与动员和组织器官移植与分配。8月25日,中国红十字会和卫生部在上海联合召开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会议,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表示,我国将首先在上海、天津、辽宁、山东、浙江、广东、江西以及厦门、南京、武汉10个省、市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

(四)我国首次对吸烟人群动脉弹性变化进行大规模多中心研究

8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与北京安贞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在北京共同启动《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国人吸烟人群的动脉弹性研究》项目。该研究将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对超过3000名10岁~70岁吸烟者的动脉弹性变化进行评估。参与这项大规模多中心研究项目的协作医院达100多家。

(五)11个病种将有中医临床路径

8月10日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带状疱疹等11个中医药治疗有优势、诊疗方案明确、疾病治疗各阶段结果可控的病种,将作为第一批制定中医临床路径的病种,相关单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将在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正式印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近日组织召开中医临床路径制定工作座谈会。会议拟选择中医药治疗有优势、诊疗方案明确、疾病治疗各阶段结果可控的带状疱疹、肛漏(肛瘘)、乳痈(乳腺炎)、脱疽(糖尿病足)、桡骨远端骨折、附骨疽(骨髓炎)、混合痔、肛裂、单纯胸腰椎骨折、小儿泻泄和胃脘痛(慢性胃炎)等11个病种,作为第一批制定中医临床路径的病种。其目的是总结中医药临床治疗经验,提炼形成最佳诊疗模式,发挥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医疗费用。

(六)第二批虚假中医药机构网站“黑名单”公布

继今年3月公布46家虚假中医药机构网站名单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曝光32家虚假中医药机构网站。这是今年由该局监测并公布的第二批虚假中医药机构网站“黑名单”。

(七)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全面展开

7月20日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视频工作会议上获悉,药监部门将全面评价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以控制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风险,这也是我国首次对一类药品进行系统全面再评价。


对中药注射剂开展全面再评价,不是简单地淘汰或废除中药注射剂,而是通过再评价,该提升的提升、该淘汰的淘汰、该完善的完善。对生产、质控等方面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将责令企业停止生产。

(八)卫生部将组建医院评价专家库

为进一步规范医院评价工作,促进医院评价工作专业化、科学化,卫生部决定组建医院评价专家库。

卫生部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推荐卫生部医院评价专家库成员候选人的通知》,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名单汇总后,于8月31日前报送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负责推荐专家库人选的是三级甲等医院、省级学会协会、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推荐专家时,要注意涵盖不同类型医院、不同专业以及从事医院管理的专家。对于退休时间较短、有丰富医疗及管理经验、了解医院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专家也可以考虑推荐。军队系统专家另行推荐。

卫生部将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专家的专业背景、临床、科研和管理工作经历以及所在医院的类型和地域因素,对候选人进行遴选后,组建卫生部医院评价专家库。

(九)全国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启动

我国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近日正式启动。此次行动将持续两年左右,要完成三大任务: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全过程监管,全面提高药品标准,严格药品审评审批和再评价,严格控制新开办企业,严格实施质量管理规范和质量追溯;净化医药市场。

此次行动由卫生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展,提出了九条具体的整治措施。

(十)中医药干预对艾滋病免疫重建研究项目启动

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中医药干预对艾滋病免疫重建的研究项目近日在京启动。该项目将采用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在充分体现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前提下,客观评价中医药干预艾滋病免疫重建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为形成证据确凿、可供推广、广泛认可的艾滋病免疫重建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据介绍,该研究将纳入500名HIV/AIDS患者,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设计,针对不同阶段的HIV/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进行中医药干预的临床试验。该研究在国内外首次采用实验室检测指标与临床特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艾滋病的正虚或正虚毒盛证候,这将有利于艾滋病中医证候的规范化、量化诊断。

该项目由广安门医院牵头承担,并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等6家单位协作开展。

(十一)我国发布全球首个胰岛素泵治疗指南

7月19日在山东省青岛市闭幕的2009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年会上,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与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共同发布了《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这是全球首个胰岛素泵治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还同时推出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疗规范》。

胰岛素泵治疗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方式,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来控制高血糖的一种胰岛素治疗方法。胰岛素泵一般用于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据《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的主要起草专家、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介绍,制订该《指南》是为了让患者更合理、更安全地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避免过度使用。《指南》明确了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和长期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症,并提出了胰岛素泵的治疗规范等。

(十二)我国将分七大区域设置医疗中心

卫生部将把全国划为七大区域,每个区域内设置1个至3个国家综合性医疗中心,相关专科专业设置1个至3个国家专科性医疗中心。根据卫生部日前发布的《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国家综合性医疗中心是区域医疗中心体系中的“最高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也将分别设立区域内的综合性医疗中心。

全国划分的七个医疗服务区域包括:一是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二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地区,三是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福建,四是河南、湖北和湖南,五是广东、广西、海南和江西,六是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七是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西部地区。

上一条:09中医药信息第9期

下一条:09中医药信息第6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