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中医药信息第9期

时间:2009-10-13 00:00:00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09年第9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0九年十月六日

本 期 目 录

一、医药政策··················2

二、高等教育··················4

三、兄弟院校··················5

四、科研成果··················7

五、海外资讯··················12

六、权威声音··················17

七、重大事件··················18

一、医药政策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成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透露,为更好地支持医学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经过10年筹划,终于在日前成立并开展工作。

据悉,全新的医学科学部将在科学研究自由探索和国家需求导向的“双力驱动”规律基础上,提倡以防病控病为目标,侧重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注重与国际同类研究接轨和合作,推动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医药和原创性研究的开展,提高我国医学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水平。

(二)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出现新变化

药品注册严格准入:年申报数量减少2/3,今年1月~6月批准新药临床申请173件,新药生产申请238件。

鼓励药品研发创新:鼓励中药新药在新功能主治领域的研发,拓宽中药复方制剂的组方内涵。

提升安全质量水平:今年安排2450万元专门用于民族药的标准提高,2100万元用于中药注射剂品种标准提高。明年7月1日执行新的中药标准。

集中力量清理历史遗留问题:清查注销批准文号4337个,撤回药品注册申请7999个。

(三)《2009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印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居评估首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印发了《2009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

《评估细则》围绕六项重点工作,细分出共计25个评价指标,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和细则,设定了分值。检查评估将于明年4月~5月进行。

“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措施”是《评估细则》的重点工作之一。其评价指标有3项,一是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要体现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二是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三是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四)新版《中国药典》提升中药标准

收载中药2136种,新增990种,修订612种。中成药卷收载1640个成方制剂,增收15%品种。

首次编纂中药饮片卷,收载557味,饮片有了国家标准。

质控方面大幅度增加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结束了“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历史。

参照国际公约及协议,不再收载濒危野生药材。

对所有中药注射剂品种,增加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

日前,2010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已完成。

据悉,1953年,颁布第一版《中国药典》,收载药品531种。其中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动物药l3种。

1963年版分为两部,收载品种1310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药材446种,中药成方制剂197种。

2000年版收载品种2691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药992种。

2005年版,收载品种3214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药1146种。

2010年版收载品种4615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药2136种。

(五)卫生部下发通知,将试点医师"多点执业"自由行医

中国卫生部在其网站公布《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有关概念和具体操作方式作出了官方的解释:①“多点执业”不包括外出会诊;②主动受聘型执业点不得超3个。

此外,《通知》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试点加强安全及合规性的监管,及时发布医师需求信息,引导医师合理流动,并鼓励医师主动、自愿到基层和农村多点执业。

《通知》还指出,各地开展医生主动受聘的多点执业试点,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向卫生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六)卫生部公布《国家处方集(征求意见稿)》,指导医生合理用药

日前,卫生部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国家处方集(征求意见稿)》,对15类、194种常见病给出了明确的用药指南。《国家处方集》根据每一种疾病的病情发展程度,给出对应的用药方案。

据悉,《国家处方集》目的是规范医院用药行为,目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七)《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发布

卫生部日前发布《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提倡居民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每年洁牙(洗牙)一次。

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龋病和牙周疾病是危害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的两种最常见的疾病。《指南》提出,这两种疾病主要由牙菌斑引起,通过自我口腔保健和专业口腔保健清除牙菌斑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基础。

《指南》提倡使用刷头小、刷毛较软、刷柄长度及宽度适中的保健牙刷,并注意及时更换;提倡选择牙线或牙间刷辅助清洁牙间隙,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病;建议科学吃糖,少喝碳酸饮料等。

(八)《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发布

日前,卫生部发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应设置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及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利用系统优势建立医疗质量考核体系,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疗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征求意见稿强调,电子病历归档后不得修改,医疗机构应建立电子病历信息安全保密制度,成立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人员对其进行管理。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阅、复制电子病历。

二、高等教育

国家出台重大政策:高校毕业生优先入伍服义务兵役

北京9月11日讯,全国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全面部署了今冬征兵工作任务,强调要把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工作作为今年征兵工作的重中之重。

会议指出,今冬的征兵工作将体现两大“优先”战略:同等条件下,学历高的青年优先;同等学历下,应届毕业生优先。

会议还强调,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将优先得到批准,即在县(市、区)范围内合格的非农业户口青年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未被批准入伍前,各地兵役部门不得批准高中文化程度青年入伍。

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积极响应会议号召,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三、兄弟院校

(一)南开大学医学院成立口腔系

近日,南开大学医学院口腔系成立大会举行。据悉,该系由南开大学与天津市口腔医院联合创办。在新生入学典礼仪式上,16名新生成为南开大学医学院口腔系的首批本科生。

(二)第四军医大学建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近日,由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殷进功教授领衔完成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医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获教育部颁发的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该项研究历时8年,完成了“四个一”,即形成了一个涵盖1800门医学主干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大型医学信息资源库,一个集门户网站、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为一体的教学软件平台,一套包括资源技术建设标准和师生信息素养培训制度在内的信息化教学组织规范和一批具有医学特色的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

抽样调查显示,课程考核成绩合格率、毕业考试平均成绩、临床技能考核合格率、参加科研项目人次数、自主完成课外科研和创新设计性实验项目数显著提高。

(三)康缘药业与安徽中医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日前,康缘药业与安徽中医学院签署战略联盟合作协议。协议双方约定,将充分利用康缘药业的科研平台、生产基地,和安徽中医学院的科研、教学资源,培养中医药事业的后备人才,形成产、学、研合作。

(四)山东中医药大学乔明琦教授入选第四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乔明琦入选第四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乔明琦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山东省首批“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与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七项奖励,并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五)长春中医药大学奖励科研人员

日前,长春中医药大学对有突出贡献的47名科研工作者进行表彰,发放奖金60万元。这是该校实施“科技强校、人才兴校”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激励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不断科技创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制定多项措施,面向中医药现代化,强化科技工作地位。几年来,该校科研人员先后承担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404项,签订转让科技合作项目44项,出版学术著作182部,获省科技进步奖等奖励44项。

在表彰科技工作者的同时,该校成立了科技协会,这将成为团结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又一个新平台。

(六)北京新增六所高校培养翻译硕士

今年,北京将新增6所高校作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至此,已有8所在京高校可培养翻译硕士。

国务院学位办日前批准全国25所高校为新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此前,我国已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15所。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即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简称MTI)培养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此次新增的在京MTI培养单位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跻身首批MTI培养单位。

(七)清华大学学术上的事教授说了算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把“教授治学”落到实处,“57名校学术委员全是正教授,其中有12位两院院士,尽管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但他们依然积极参与学术委员会的各项工作,为学校决策和学术审议评议提供了重要意见和建议。”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姜培学告诉记者,“主要还是因为有了机制的保证,使选出的校学术委员都是学术水平高、有思想、肯负责的知名教授和专家。”

清华大学的校学术委员是由各院系教授民主推选产生的,每30名教授推选一名校学术委员候选人,任期与学校行政领导班子任期同步。同时,校学术委员也是院系学术委员会的成员。康克军说:“这表明学术委员会是教授参与治学的代表,同时也奠定了教授发挥治学作用的民主基础。”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学术委员会对学校的发展极为重要,希望学术委员们都能成为‘战略科学家’,只有把包括学术委员在内的多方意见集中起来,认真讨论,学校才能够作出科学的决策。”

四、科研成果

(一)我国首设医院科技创新奖,并诞生国家级大奖

近日,“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合作签约仪式在京举行,由此诞生了国家级大奖——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奖。

我国有1.9万余所医疗机构、23.4万名医院管理人员,近年来,医院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医院管理研究力量大大增强,但目前尚没有代表国家水平的医院管理和科技创新的奖项。

据悉,该奖项是由中国医院协会按照《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向科技部申报设立的,并于今年8月10日获批。该奖每年评选一次,相关人员或机构所完成的医院管理和科技创新实践成果均可申报评奖。

医院科技创新奖的经费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提供,《中国医院》杂志社具体承办。

(二)我国首创中药超微饮片项目在湘投产

9月18日,湖南兴湘投资有限公司首期注资4000万元,为湖南春光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全面投产中药超微饮片。

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蔡光先牵头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国内首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代微米级中药饮片。中药超微饮片在保持传统饮片适应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特色的同时,克服了中药需要煎煮、口感不佳的缺点,通过超音速气流破壁技术,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释放,从而大幅度提高药效。据了解,与传统饮片相比,中药超微饮片的主要成分含量增加2~5倍,可节省药材30%~70%,降低患者药品费用一半左右,其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

(三)一肺癌血清学标志物被发现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了新的肿瘤标志物——肺癌血清学标志物DKK1,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世界临床检验医学权威刊物《临床化学》杂志上。该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核医学科黄钢教授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覃文新教授合作开展,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在黄钢等指导下,盛世乐等科研人员发现,肺癌患者血清DKK1浓度明显升高;联合检测血清DKK1和CYFRA21-1可将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灵敏度提高至89.6%,血清DKK1和NSE联合检测可将小细胞型肺癌的诊断灵敏度提高至86.2%;血清DKK1水平还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分级、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生存期等相关。

科研人员还采用超灵敏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了DKK1检测方法,为血清DKK1检测提供了准确、灵敏、高效的技术平台。

(四)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或将有新标志物

日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证实,一种新的标志物有望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风湿病学杂志》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刘霞博士等研究人员,随机选取170名病程小于一年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名正常人及76名其他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了血清中抗MCV抗体水平、抗CCP2抗体和RF,并对这3种诊断指标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

研究显示,抗MCV抗体、抗CCP2抗体和RF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组中的敏感性分别为78.2%、61.8%和72.4%,特异性分别为93.4%、96.3%和80.1%。抗MCV抗体对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最高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研究人员对于3种诊断指标的两两联合检测研究提示,抗MCV抗体与抗CCP2抗体联合检测有最高的特异度(97.8%)和最高的敏感度(81.2%)。

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抗MCV抗体是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指标。如果与抗CCP2抗体联合诊断,可以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诊率。

(五)我国建成快速产前诊断技术体系

只需从孕妇体内提取2毫升~5毫升羊水,无需体外培养,即可在24小时~48小时内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疾病。

近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牵头,全国55家产前诊断中心参加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遗传性疾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卫生部验收,标志着我国快速产前诊断技术体系正式建成。

北京妇产医院生殖遗传科主任王树玉教授介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采用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根据探针与被检测样本中DNA序列的互补性,对临床上最具病理意义的5种染色体(即13号、18号、21号、X及Y染色体)数目异常而导致的最常见染色体疾病进行检测。

据悉,该研究由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承担,已在全国完成研究病例5558例,成功率及诊断正确率与传统细胞遗传学无明显差异,而检测时间大大缩短。

(六)“甲流”被确认经飞沫传播,切断传播途径无须对空气消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团队与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对一起暴发疫情展开流行病学调研后确认,“甲流”病毒的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没有找到该病毒可经空气传播的证据。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切断“甲流”传播途径无需对空气进行消毒。该研究相关论文日前被优先发表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发传染性疾病》杂志上。

(七)我国研发推广领先世界的糖尿病治疗新模式

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经过前后8年的探索成功发展和总结了“2型糖尿病早期强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新模式。

今年2月到8月,课题组会同糖尿病领域的其他专家对全国近5000名医生进行培训。这一成果的取得意味着我国在糖尿病早期治疗方面领先世界水平。

该研究成果因为提出了“早期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治疗方法,并能弥补传统疗法存在的缺陷”的全新观点,而被称为是近年来在全球糖尿病领域做出的最重大成果,极有可能颠覆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传统阶梯疗法,开创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

2008年5月24日,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了翁建平教授的学术成果。目前课题组正在深入研究新模式取得良好疗效的机理和其对糖尿病远期并发症的影响。

(八)云南首创艾滋病病毒检测新法,检测HIV成本仅1元

由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洪等人首创的微量明胶颗粒凝集HIV-1近期感染检测方法(PA-LS)是一种简单、便宜且易于推广的HIV检测新方法。

据李洪介绍,PA-LS是在明胶颗粒凝集方法(PA)的基础上建立的。PA是世界上公认的一种简单、方便检测诊断HIV感染的方法,但价格比较昂贵。

经过研究发现,改良后的PA方法在节约费用近数十倍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其成本只需要一元。

(九)我国体细胞技术开创乙肝治疗新途径

因为建立起全军最大的细胞治疗基地,开展了高科技细胞治疗乙肝技术,开创了乙肝治疗的全新途径,解放军261医院肝病中心最近受到全国乙肝患者及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据介绍,通过高科技的细胞采集设备,从患者血液中提取一些不健全的免疫细胞在细胞室培养,使其发育成健康、成熟的细胞,恢复其对乙肝病毒的杀伤功能,然后将这些细胞成百倍增殖,再回输到患者体内,杀灭血液中及肝细胞内的病毒。

据悉,261医院也是首家获得总后卫生部批准利用该技术开展临床应用治疗乙肝的军队医院。

(九)我国首部自编英文医学教材《内科学概要》出版

我国首本完全由中国作者编写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英文教材《内科学概要》近日出版。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采用的教材大多由英文原著改编,缺少自主性和连贯性。由香港中文大学沈祖尧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王吉耀教授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沈悌教授联合发起编写的《内科学概要》,选取了我国和亚洲的内科常见病和重点病。

(十)我国率先完成SARS疫苗Ⅰ期临床研究

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北京共同组织了SARS疫苗I期临床研究结果揭盲会。数据显示,36位受试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其中24位接种疫苗的受试者全部产生了抗体。这表明,我国自主研制的SARS灭活疫苗I期临床试验已经顺利完成,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进展。

科技部有关责任人表示,I期临床试验的完成,标志着SARS疫苗研究的难关已经基本攻克,为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我国SARS科技攻关取得的一项标志性重大成果,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I期临床试验的SARS疫苗。

(十一)我国首部海洋药物典籍《中华海洋本草》问世

国内海洋药物领域首部大型志书《中华海洋本草》27日在北京首发。该书系统分析了中国海洋药物资源状况,历时五年编撰而成。是迄今为止收录信息量最大的中国海洋药物专著。

《中华海洋本草》全书由《中华海洋本草》主篇与《海洋药源微生物》、《海洋天然产物》两个副篇构成,共9卷,引用历代典籍500余部,现代期刊文献5万余条,合计约1400万字。其中,主篇收录海洋药物613味,涉及药用生物以及具有潜在药用开发价值的物种1479种,另有矿物15种。并详细记载了物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毒理作用。

《海洋药源微生物》副篇收载了已研究的300余株典型海洋微生物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等信息。

《海洋天然产物》副篇集20世纪初以来现代海洋天然产物研究已经获得的2万种化合物的来源、结构、生物活性等全部数据信息,堪称国内外首部海洋天然产物大型工具书。

(十二)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发治疟新药"复方蒿甲醚"

2009年4月28日,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周义清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治疟特效药“复方蒿甲醚”,荣获2009年度欧洲发明最高奖——“欧洲发明人奖”。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国医药界获得的第一个世界级大奖。

目前,“复方蒿甲醚”已获得49个国家和地区的发明专利,通过了84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品注册,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核心目录,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质量审核的青蒿素类复方药。该药临床治愈率高达97%,饱受疟疾危害的国家均将其列为一线用药,成为当今国际公认的治疗抗药性疟疾的最佳药品,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目录中25年来仅有的三个专利药物之一。

据有关专家介绍:“中国科学家耗费数十年心血研制的抗疟新药,赢得了世界的认可。截至目前在全球已临床治疗大约2.5亿疟疾病例,被医学界誉为‘二十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

今年4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经科学考察已正式批准“复方蒿甲醚”在美国注册上市。自此,该药成为迄今惟一由中国科学家原创发明并获得美国FDA注册的专利药物。

(十三)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200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奖励广东省2008年度优秀科技成果和杰出科技工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主持的“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1961年邓铁涛率先提出“五脏相关”,2005年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立项。该项目围绕五脏相关原创概念,根据邓铁涛临床实践经验阐发脏腑系统的特性和相关关系,对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内涵进行现代阐述,完成了“三个层次”的基本理论构建。在应用研究方面,以重大疑难疾病为突破口,选择重症肌无力、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现代医学面临的重大疑难病种,开展中医药特色的防治研究,开辟临床辨治新途径。在研究设计、方法技术上,采用“理论-临床-实验”综合集成的研究,创新了对名老中医理论研究的模式。

五、海外资讯

(一)加拿大民众欢迎中医药

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主办的“多伦多—北京中医药学术论坛”日前在多伦多举办。该论坛以“关注21世纪老年疾病”为主题,组织专家介绍风湿类疾病、糖尿病以及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预防与治疗经验,并举办北京中医药图片展,传播中医药特色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

多伦多市议员Raymond cho在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对中医药在加拿大的发展寄予期望。安大略省卫生及长期护理厅厅长David Chaplan对于针灸、按摩表示出浓厚兴趣。

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专家的专题讲座,受到民众的一致好评。很多当地中医师拿着笔记本来请教,还有一些人带来家人,请专家诊治。

(二)以色列可区分真伪DNA的检测技术问世

以色列一家“纽克莱克斯”生物技术公司发现,DNA检测同样存在隐患。他们已据此开发出一种真伪DNA检测技术。

针对违法分子伪造DNA这一问题,他们研发出一种DNA检测结果确认技术,利用该技术可区别出被检测的DNA是天然DNA,还是在实验室制造出来后洒到犯罪现场的。研究人员认为,如在现有执法部门的DNA鉴定程序中加入该技术,将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三)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抗癌基因有“开关”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存在一个抗癌基因“开关”。通过控制这个基因,血液中可产生抵御并杀死癌细胞的免疫细胞。这一发现为癌症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

布雷迪和他的研究小组通过实验发现,一个名为“E4bp4”的基因可以控制血液干细胞转化为天然杀伤细胞。

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13日出版的英国《自然-免疫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新药,通过增加患者体内天然杀伤细胞数量来抗击癌症。

(四)日本科学家发现大脑中感觉发痒部位,或可研制止痒药

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教授柿木隆介等人日前在美国学会杂志发表文章,首次找出大脑中感觉“发痒”的部位。在头顶叶内侧部分有个被称作楔前叶的部位,拥有发痒的独特机制。而之前发痒被指出和大脑感觉“疼痛”相似。

柿木等人开发出在手腕上安装电极,用电引起发痒的装置。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磁图调查试验对象的大脑后,发现处理感觉信息的楔前叶出现反应。

(五)瑞典发现阿尔茨海默症生物新标志

瑞典哥德堡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科学家发现,人体脊髓液中存在一种未知物质——Abeta16β-淀粉样蛋白。该蛋白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可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症(早老性痴呆症),也有助于开发出新的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

波提琉斯强调,作为一种对药物非常敏感的生物标志,Abeta16蛋白既可以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症,也有助于确定哪些药物治疗最有效,该发现对未来的医疗研究十分有用。

(六)美国发现破坏结核杆菌蛋白酶体的物质

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16日发表美国一研究小组的报告说,该小组发现了两种可以破坏结核杆菌防御系统中蛋白酶体的化合物,这一成果有望用于开发更有效的结核病疗法。

康奈尔大学教授卡尔•内森领导的研究小组对2万多种物质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有两种化合物可以破坏结核杆菌的蛋白酶体。对猴子及人体细胞进行的研究显示,这两种化合物只破坏蛋白酶体,而对作为宿主的猴子细胞和人体细胞不会造成任何损伤。

(七)美国科学家用基因疗法治色盲效果明显

美国华盛顿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两年前开始尝试用基因移植法帮助两只名为“萨姆”和“道尔顿”的色盲雄性松鼠猴恢复辨色力。

英国《自然》杂志17日刊登研究论文介绍说,这种基因疗法的原理是培养能指导合成红色视蛋白的基因并利用病毒载体植入猴子眼球内,帮助其产生正常的能感知颜色的视锥细胞,进而恢复辨色力。

研究人员把带有“矫正基因”的病毒注射到两只松鼠猴眼球里。几周之内,这些基因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令它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红色和绿色。

今年初,科学家成功利用类似的基因疗法使3位先天性利伯氏黑蒙患者视觉最多提高10倍。

(八)欧洲发现能控制皮肤干细胞变成皮肤细胞的蛋白质

欧洲研究人员13日在英国《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两种蛋白质能控制皮肤干细胞转化成皮肤细胞。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皮肤生成机理及皮肤癌的致病原因等。

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蛋白质C/EBPα和C/EBPβ在控制皮肤干细胞何时停止增殖、何时开始分化成皮肤细胞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随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身体不携带C/EBPα和C/EBPβ蛋白质的小鼠。结果证实,由于缺乏这两种蛋白质,这些实验小鼠体肤发育不良,不能有效“锁住”身体里的水分,小鼠在出生后不久就因严重脱水死亡。

(九)日本新型癌细胞标识技术研发成功,可明确标识体内癌变部位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甲壳类海洋生物 —“海萤”体内的蓝色荧光物质,成功开发出可让实验大鼠体内的癌细胞发光的技术。

海萤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甲壳类动物,长约数毫米,这种动物通过体内的某种酶与发光物质“虫荧光素”进行化学反应,能发出蓝色荧光。去年日本科学家下村修曾凭借将“虫荧光素”结晶化的研究成果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而此次研究人员则将目光放在了能与“虫荧光素”发生化学反应的酶上。

据介绍,研究人员首先对这种酶进行了改良,使之更容易与癌细胞附着,然后又在其中加入了可发出近红外线的色素。而近红外线与蓝色光相比不容易被血液吸收,更可以穿透厚达数厘米的器官组织。

然后,研究人员将这种经过改良的酶和虫荧光素一起注入患有癌症的实验大鼠体内,再用可捕捉到近红外线的电荷结合素子(CCD)摄像机进行观察,结果在大鼠背部深约5毫米的地方很清晰地显示出了癌变的位置。

(十)美国科学家利用激光释放精确剂量药物,静默核糖核酸首次实现癌细胞内传输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通过简单地将癌细胞暴露在非损伤性激光中的方法,即可将药物释放到癌细胞中。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主办的《纳米科技》杂志上。

UCSB的科学家在培养皿中将来自小鼠的癌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引入具有肽脂涂层的金纳米壳,并封装成可被细胞吸收的药物“静默核糖核酸”,最后再将细胞暴露在非损伤性的红外激光中。由此,研究人员首次实现了这种强大的静默核糖核酸药物在哺乳动物癌细胞内的传输,将这种内化纳米粒子在一束近红外激光(调谐至能以一种特定的空间模式实现峰值吸收)中暴露数秒钟,药物即可释放。

该技术亦可扩展到针对不同的生物目标释放不同的药物分子。

(十一)美国科学家发现疑似前列腺癌干细胞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赫伯特•欧文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在成年小鼠的前列腺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干细胞,该细胞可能会导致前列腺癌。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9日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这种参与前列腺组织再生的干细胞,研究人员称其为“CARNs”。一旦该细胞内的某些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基因不表达或降低表达活性),CARNs就会导致前列腺癌。

这项新的研究或许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因为新发现的CARNs也是一种管腔细胞。“先前的研究认为前列腺癌来自于基底干细胞,当癌症出现后,这些细胞又会分裂为管腔细胞。而CARNs就是一种代表性的管腔细胞,它可能就是导致前列腺癌的病原细胞。”

(十二)瑞士科学家成功从猴子身上复制抗艾滋病毒基因

瑞士日内瓦大学研究人员8日在《临床调查学报》电子版上的这项研究成果称,他们成功复制了一种南美猴子体内具有抗艾滋病毒功能的基因,这将可能为一种新型艾滋病疗法的诞生铺平道路。

研究人员成功复制了猫头鹰猴(owl monkey)体内抗艾滋病毒基因后,将其植入与人类免疫学特征相同的转基因老鼠体内,发现该基因仍具有与原基因相同的抗艾滋病毒的能力。

(十三)美国华裔学者研发出可区分普流与甲流的新抗体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在美中国大陆学人耿峪(Yu Geng)11年前创办的生物技术公司“ProSci”近日传出好消息,该公司成功开发一种名为“2009年A型流感特异性抗体”的新产品,可以准确区分普通季节性流感病毒与A型H1N1流感病毒的两种不同蛋白。这项成果对简化A型流感诊断、研发新型流感疫苗有重要意义。

(十四)法国、加拿大和丹麦研究人员共同发现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基因

法国、加拿大和丹麦研究人员共同发现一种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基因。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可对胰岛素本身产生作用,如果这种基因发生变异,会引发2型糖尿病。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上撰文介绍说,迄今,科学界共发现了约30种糖尿病的致病基因,但过去一直未发现能对胰岛素本身产生作用的基因,而后者恰恰是造成肥胖和糖尿病前期症状的重要因素。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以及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合作,对1.6万种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变异体进行了研究。经过一系列的筛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IRS1的基因,它存在于第2号染色体上,一旦它发生变异,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20%。

(十五)美国研究发现细菌耐药新机理

来自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很多抗生素药物都会使细菌面临氧化“压力”,从而导致细菌死亡。他们的新实验发现,细菌内产生的一氧化氮分子会缓解细菌的氧化“压力”,同时一氧化氮还会帮助“中和”抗生素中的许多抗菌化合物,从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纽约大学研究小组说,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可以抑制一氧化氮的合成,从而削弱细菌的耐药性。

六、权威声音

(一)出台政策让“中医走自己的路” (上海中医药大学朱邦贤教授)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中医临床领军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课题座谈会上,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朱邦贤教授说起中医后继乏人,不禁扼腕叹息:“纯正的中医越来越少,中医的血脉怕要断了。”

“中医需要走自己的路。”朱邦贤认为,要培养中医临床领军人才,需要先培育适合中医“长新苗”的土壤。需要能让人才脱颖而出持续成长并得到公正评估的政策,让中医看到事业发展的前景。

(二)农村中医药服务三年实现全覆盖(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

“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每个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或中医诊室,每个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中医药队伍,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功能”。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9月12日召开的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村中医药工作的主要目标。

(三)关注SCI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讲坛专家)

9月1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讲坛举办2009年第七讲,特邀美国著名信息学家尤金•加菲尔德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刘建平教授等就学术期刊和科研论文专题进行演讲。

SCI(科学引文索引)是世界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已经成为今天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论文水平、进而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科学术水平的衡量标准。专家就SCI期刊与论文相关问题、我国发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报告的现状和Web of Science的选刊标准及收录原则作了报告。

他们认为,在医学论文中,无论在学术思想或是技术、方法或者结论方面的发现,原创性和创新性具有关键意义。其次是科学性,即所依据的设计、方法是否科学、严密,测量的结果是否准确。第三是可应用性,一定要有指导临床实践的价值,能够解决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预防及康复等问题。

他们指出,只有独创性的、高质量的论文,才能被SCI、Web of Science等收录。

(四)高校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海南省省长罗保铭)

9月4日,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在参加全省高等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高校要以育人为本,立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立足于更紧密地服务于海南本岛的经济社会发展。他要求高校要稳定规模,提高素质,办出特色。

罗保铭指出,发展高等教育,不是学校越大越好,宁可小一点,但要好一点,质量是第一位的。他要求,立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立足更紧密地服务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办学要办出特色,各学校都要有特色学科,办好有特色的专业,形成自己的优势专业、品牌专业,高等教育的生命在于教育质量。

七、重大事件

(一)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将举行

从近日在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中国中医药报社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将于11月16日~19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举行。

据了解,此次大会将举办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6个方面的专题论坛,分别对这6个方面中医药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发展思路和战略措施。会议期间还将推选出本年度在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取得突出成绩、行业和社会关注度较高、对中医药发展具影响力的新闻人物。

此前,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已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成功举办过两届。

(二)华夏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科技奖启动

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注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发起并承办的“华夏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科技奖”日前启动。

据悉,凡符合在医疗保健科技研究、科技开发、自主创新工作中,成绩突出,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地方经济和企、事业振兴中做出突出贡献者;建立畅通的技术成果信息网络,在信息传递、成果推广中成绩显著的,均可申请华夏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科技奖。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成立民族医药研究专委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拟成立民族医药文献和诊疗技术研究专家委员会,要求各省、市、自治区推荐2名~3名专家,9月20日截止。

参选专家要求从事民族医药临床、科研、文献整理等相关工作15年以上,少数民族专家优先;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所在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具有良好的信誉,作风民主、严谨;年龄原则在65岁以下(个别著名专家可放宽),健康状况良好。

(四)回族医学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近日,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院长、回族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任医师牛阳告诉记者,回族医学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中国医史博物馆开馆

9月14日,中国医史博物馆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举行了开馆典礼。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等出席典礼。

中国医史博物馆馆藏近千件医史文物,其中有不少珍品:如清彩绘内景图、明采药图、王肯堂画像、蒋兆和绘名医像等。此次陈列的展品,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沿续至今,系统地传达了中医从创始至成熟、从传承到积累的不断创造发展的历史轨迹,成为国内外朋友了解中医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六)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保健工程启动

9月1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保健工程启动。工程将用3年时间创建立体化的中医养生保健网络,针对不同的人群需求提供不同层次、因人而异的养生保健服务。中国保健协会会长张凤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

据悉,立体服务网络将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和细分市场确立各养生保健机构的规模(大、中、小型)、档次(超高端、高端、中端),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保健服务机构进行差异化运营。现阶段已启动了针对超高端人群、中外旅游人士、城市高端人群、城镇中老年中端人群的健康管理和养生保健服务4个项目。工程将建成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保健研究中心为主的、开放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平台和养生保健产品生产基地。

(七)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成立

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日前在黑龙江哈尔滨市成立。分会将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对抑郁症、失眠症等精神类疾病进行有效治疗。

该分会的成立,将为神志病的治疗和科研教学搭建平台,同时促进规范的神志病诊疗方案的形成,使中医治疗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更为标准化、规范化。

(八)中医药科普图书奖颁奖

9月20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的“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医药科普图书著作奖、出版奖颁奖大会暨2009年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上,112名作者获中医药科普图书著作奖,40名编辑获中医药科普图书出版奖。

其中,“著作奖”特别奖12名、一等奖2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50名, “出版奖”编辑奖20名、策划奖15名、设计奖5名。

大会还举行了《新中国中医药科普创作大系》一书首发式。该书由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牵头编写,全面、集中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来中医药科普创作方面取得的成果,是一本全新的中医药科普作品资料汇编,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综合性、专业性等。

(九)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科研基地启建

9月26日,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在河南郑州启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作为项目责任单位与5个联合单位、14个承担单位负责人签署协议。

(十)江苏设医学人文社科研究基金

近日,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医学伦理学会、医学哲学学会联合举办2009年学术年会。鉴于目前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迫切需要,3个学会在此次年会上决定联合设立“江苏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据介绍,“江苏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由民间学术团体筹集设立,权限由上述3个学会联合组建的特设基金管理委员会管理,另设独立权限的基金评审委员会,旨在资助3个学会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范围内的理论研究和应用项目,促进区域内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和培育高水平研究成果。

(十一)中国将对中医药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进行研究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组委会秘书长陈贵廷六日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将对中医药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发展方向、思路、对策及措施,形成《中国中医药发展分析与研究报告》,为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等关注中国中医药发展的各界人士和相关单位提供详细、全面、权威的信息参考和咨询服务。

(十二)中医药立法项目在沪启动

据在沪召开的“中医药法制建设项目启动会”的专家披露,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将成为中医药立法的一大特色。而我国究竟应当建立怎样的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当如何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相衔接等,也将成为本次立法的难点和重点。会议透露,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传统医学术语标准制定工作即将在沪启动。

(十三)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11月举行

近日从“第四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暨2009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颁奖大会将于11月同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联袂举行;经过从推荐、评选到形式审查,本届评选范围涵盖了中医等13个领域。大会将于2009年11月广东省中山市举行。

据介绍,从推荐、评选到形式审查,本届“吴阶平医学奖”评选范围共涵盖了中医、药学等13个领域。评选工作有3道程序:一是经评选产生5位获奖提名人,二是5位获奖提名人在媒体上公示,三是最终获奖者将由评审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形式最终确定。

据悉,吴阶平医学奖是在卫生部支持下,经科技部批准,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设立和管理的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高级别个人奖项,每年颁发1次,每次颁发1~2人。成立于2002年的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把参与支持中医药开发、研制与发展,为我国传统医药学做贡献列为宗旨之一。

(十四)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揭晓

记者从教育部新闻办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经过地方推荐、同行专家网上评审、会议评审3个程序,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表彰人选已经产生。北京大学段连运等100名教师成为“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据介绍,本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00名获得者中,从事普通本科教育的教师80名,从事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20名。从学科分布来看,11个学科门类都有表彰人选;从学校分布来看,有43名教师来自部属高校,54名教师来自地方高校,3名教师来自军队院校。获奖教师的平均年龄为54岁,年龄最大的是南开大学93岁的申泮文教授,最小的41岁;获奖教师中,女教师占22%;西部地区获奖教师占获奖总数的13%。获奖者中有2名院士。

自2003年开展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与表彰以来,教育部分别在2003、2006、2007、2008年完成了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与表彰工作。

(十五)中国首个“儿童与网络实验室”在沪成立

中国首个“儿童与网络实验室”在沪成立,除不电击、不针刺治疗对网络的依赖外,实验室向沪上多所小学免费发放《儿童绿色上网家庭手册》,内容包括指导家庭建立上网契约、如何科学上网、怎样做上网自查等,堪称儿童健康上网全攻略。

(十六)全国性多中心乳腺癌调研项目启动

9月19日,由中国癌症基金会发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牵头的中国乳腺癌调研项目,在四川省成都市启动。该研究将为乳腺癌防控和规范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该项目从我国华北、东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北和西南7个区域分别选取了在各区域肿瘤诊治中最具代表性的7家三甲医院,分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辽宁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7家医院将各自从1999年至2008年10年间收治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病例中,随机抽取每年一个月内收治的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总抽查分析病例数约为3500例,主要回顾肿瘤大小、分期状况、诊断及检出手段、外科手术术式、放疗的设备与技术、化疗方案、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的应用等情况。

据悉,这是我国迄今为止首个全国性、多中心且涉及地域最广、回顾时间最长的乳腺癌临床流行病学调研项目。项目将用半年时间完成调查,明年3月进入汇总分析,最终研究结果预计于明年年底揭晓。该项目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资助。

(十七)中国牛津国际医学研究中心成立

从近日举办的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上获悉,中国牛津国际医学研究中心日前成立。该中心由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与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共建,其前身为2004年成立的阜外—牛津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该中心计划于明年完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研究。

(十八)“多多”双黄连注射液被叫停

9月17日,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要求暂停销售和使用标示为黑龙江多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

9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标示为黑龙江多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在使用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为确保公众用药安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遂作出暂停销售和使用该产品的决定。

3名患者使用的双黄连注射液分别涉及090113312、090611312和090703311三个批次,规格均为每支20毫升。据悉,这三个批次的20毫升双黄连注射液总量为45万多支,已全部销售到全国各地。

(十九)17种严重违法电视直销广告被曝光

国家工商总局近日曝光了17种严重违法电视直销广告,主要涉及美容、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这些广告包括:水果瘦电视直销广告、睡睡瘦电视直销广告、联邦戴戴瘦电视直销广告、红颜胶囊电视直销广告、巴玛雅祛疤电视直销广告、疤毋痕电视直销广告、花开富贵金手链电视直销广告、T99钛离子魔环电视直销广告、筑本T8魔链电视直销广告、美国腰椎王电视直销广告、金钛能量降压表电视直销广告、比力斯魔环电视直销广告、量子丽全能魔环电视直销广告、金镇抗疲劳手链电视直销广告、年轻钛降压表电视直销广告、奥斯力神奇魔环电视直销广告、贵度全能魔链电视直销广告。

(二十)13部门将联手打击 互联网发布假药广告

卫生部等13部门决定在全国开展联合打击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发布虚假药品广告,以及通过邮政信箱、快递服务等渠道销售假药的专项整治行动。

此次专项整治将打击互联网上违法发布药品广告和销售信息的行为,查处利用互联网、媒体违法违规发布虚假药品广告的行为,利用医药咨询服务栏目变相发布药品广告的行为,以及在药品广告中使用消费者、患者、专家名义作疗效证明的行为。还将打击各类医疗机构利用邮购等渠道购入药品的行为,取缔各种以医学专家名义宣传药品疗效、推销药品的活动,查处各类销售药品的虚假医疗机构和疾病、药物研究机构。

打击整治阶段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将开展集中清理行动,并对典型、突出的制售假药违法犯罪行为给予打击。

上一条:09中医药信息第11期

下一条:09中医药信息第7-8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