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医药信息第3期

时间:2017-04-08 16:36:33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17年第3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一七年四月八日

本 期 目 录

一、医药政策... 1

二、兄弟院校... 4

三、科研动态... 7

四、海外资讯... 8

五、权威声音... 9

六、重大事件... 11

七、中医药文化... 15

八、中医药产业... 16


一、医药政策

(一)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将中医药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项目

31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将中医药健康管理纳入20项基本医疗卫生领域服务项目。在医疗卫生服务项中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等列为重点任务。

《规划》提出的7项保障措施中,中医药传承创新单列一项,明确改善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支持中医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建设,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继续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实施中药民族药标准化行动。

(二)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36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规划》提出,到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规划》明确,要研究推广老年病防治适宜技术,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因素,促进老年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面向老年人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加强老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和康复服务;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养生等非诊疗性健康服务。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共同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共同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养老消费潜力不断得到释放,老年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意见》明确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养生保健与疾病治疗及康复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开放相结合,分类指导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创新供给与释放需求相结合。

《意见》提出六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快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提供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申请开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和以老年病和保健、康复、照护为主的中医医院等。

建立健全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公立中医医院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以品牌、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资源与民政部门以及社会资本等开展合作。增强社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力。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应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面向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等服务。

培养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人才。加强中医老年病学和中医护理学等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相关学科建设。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鼓励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与现代高新技术产品相结合。规范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逐步建立完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

(四)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等10部门共同发布《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等10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提出把中医诊疗、中医治未病、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

《意见》提出发挥中医药特色,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药健康管理理念的护理、养生、康复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生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针对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养生保健、饮食起居、心理干预等需求,加快研发中医体质辨识、四诊合参等相关产业、技术和服务。积极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生产企业、中医药文化基地、特色中医药诊疗技术等中医药资源融入养老服务业,探索建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基地。规范中医药养老服务市场,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监管机制。

(五)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扩大对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五个领域开放,鼓励民间资本、国有企业资本及外资进入。明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负责多项内容,包括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发挥自身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提供支持。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等。

《意见》共37条具体措施,涉及放宽行业准入、扩大投融资渠道、落实土地税费政策、促进融合创新以及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等方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将按职责分工同其他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如制定社会力量进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具体方案,新增服务和产品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分别制定医疗、养老等机构设置的跨部门全流程综合审批指引,推进一站受理、窗口服务、并联审批,加强协作配合,并联范围内的审批事项不得互为前置。完善医疗机构管理规定,优化和调整医疗机构类别、设置医疗机构的申请人等规定。实行医师按行政区划区域注册,建立医师电子注册制度。积极鼓励各类投资投入社会领域相关产业,推动产业间合作,促进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发展。制定医养结合管理和服务规范,实施文化旅游精品示范工程、体育医疗康复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建立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机构及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将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

(六)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通知》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明确传染病防治管理职能部门,加强传染病诊疗、转诊、信息报送等相关法定职能的组织、实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提高对传染病的识别和初筛初诊能力,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防范医源性传播。

通知指出,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提高认识,完善传染病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定点医疗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综合(专科)医院等的职责和任务,明确分工和工作环节的衔接机制,探索完善传染病综合管理服务模式。

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部门、人员和岗位职责。加强发热门诊、腹泻门诊、急诊、输血科、手术室、注射室、医学检验实验室等传染病传播风险较高部门的管理,做到区域划分明确,布局流程合理,防护设施完善。规范医疗场所环境清洁和可复用医疗器械管理,严格落实标准预防和无菌操作规程,规范手术、内镜检查、注射、采血等侵入性操作管理。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加强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防范医疗废物污染环境和传播传染病的风险。

二、兄弟院校

(一)陕西中医药大学成立整合医学院

日前,陕西中医药大学整合医学院揭牌成立,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受聘为名誉院长。

成立整合医学研究院旨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好中医药学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了进一步适应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发展,推动整合医学的研究发展,培养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整合医学领军人才。

据悉,整合医学研究院将整合传统医学、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重大疑难疾病和优势病种的中医药防治、医学与生命科学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整合校内外各级各类研究平台,联合进行科技攻关和协同创新,培育重大科技成果,促进研究成果转化;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支撑国内一流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

樊代明院士表示,整合医学代表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中医学是整合医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必将成为未来医学体系的主要贡献者,他将积极运用创新思维、整合思维构建新的更好的医学体系,不负对学校培养中医药特色的整合医学创新人才提出殷切期望。他还作了题为“走向医学发展新时代”的主题报告。

(二)佛山顺德区政府与广中医共建中医院

日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合作共建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把该院建设成为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全国知名的现代化三甲中医院,并成为广东省中医康复标杆医院。

顺德中医院当天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根据《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框架协议书》,广州中医药大学将按照直属附属医院的标准运营和管理顺德区中医院。

顺德区中医院党委书记袁琼章表示,合作共建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将坚持公立医院属性不变、坚持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坚持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的原则,以引进大学的技术、人才资源为重点,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及运行效率,力争在5年内培育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科,使医院成为全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

此外,通过合作共建,达到“五个融合”,即管理融合、品牌融合、人才融合、技术融合、学科融合,将医院建设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品质高、管理精、服务优的全国知名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院。

顺德区中医院院长宋小宁介绍,顺德区政府将投入12亿元人民币将顺德中医院进行原址重建。

(三)长春中医药大学联手中科院开展中医科研

22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长春中医药大学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一体的合作关系。

据悉,长春中医药大学将借助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高端仪器、先进设备和专业人才、资源优势,在中医药研究、推进中医科学发展、培养业务和技术人才方面,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共同创建分子影像、针灸推拿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在重大疾病疗效评价、中医理论研究、临床新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四)上海中医药大学3个专业获批设立

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上海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专业,以及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两个新专业获教育部批准设立。

本次获批的康复物理治疗和康复作业治疗2个目录外新专业,均属我国大陆首次设立,是我国康复教育的重大突破。继该校康复治疗学专业通过世界物理治疗师联合会(WCPT)和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WFOT)双认证以来,两个康复新专业的设立使上海中医药大学成为国内首家同时拥有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听力与言语治疗(ST)专业的高校。

另外,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大力开展中医治未病预防理念和技术教育探索,加大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力度。预防医学专业的设置,也适应了上海特大型城市公共卫生及健康教育的需求。

(五)安徽中医药大学首设中医儿科学专业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专业获批新专业,该校成为目前全国唯一设置此专业的高校。

中医儿科学专业由该校中医儿科学教研室教授尚莉丽担任专业主要带头人,将以中医儿科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全面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优化中医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从事中医儿科、儿童保健工作及学科研究的中医儿科专门性人才。该专业修业年限为5年,将向毕业生授予医学学位。

(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获批全国首个中医康复学专业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申报的中医康复学专业获批准。该专业属于医学门类目录外专业,授予医学学位,学制五年,是全国医学院校开设的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中医康复学专业。

中医康复学专业旨在培养以中医康复学发展趋势为导向,以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具有中医康复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从事中医康复学教学、临床、保健、科研、文化等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中医康复学专业建设可以解决目前国内中医康复学专业人才紧缺问题,优化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结构,加快养老康复事业的发展。

(七)中医微创传承基地落户河南中医药大学

326日,“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合作项目——中医微创(筋骨针法)国际传承基地启动仪式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吴振斗与河南省卫计委副主任、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共同为基地揭牌。

中医微创是中医传统九针的创新针法,在治疗软组织损伤病与脊柱相关病方面,有确切的疗效。2011年,针刀、水针刀、铍针、刃针等作为八大中医微创技术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纳入中医医疗技术手册进行推广。2016年,中医特色微创(筋骨针法)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为第二批“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合作项目,将推动中医微创技术更好走向世界。

三、科研动态

(一)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计划完成过半

最新公布完成的5条染色体中,中国科学家领衔完成了4条。

“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计划”研究人员9日宣布,他们又完成了真核生物酿酒酵母5条染色体的从头设计与全合成工作,且分析显示全合成染色体具备完整的生命活性。至此,这一项目的进程已经过半,科学家在合成复杂人工生命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最新研究成果当天以7篇论文的专刊及封面文章形式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计划”是人类首次尝试改造并从头合成真核生物,旨在重新设计并合成酿酒酵母的全部16条染色体,其中最小一条已于2014年宣布完成。由于染色体有大有小,已设计并合成的染色体条数虽不及总数的一半,但整体工作量已经过半。

该项目由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杰夫·伯克发起,美国、中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国研究机构参与并分工协作,希望通过对酿酒酵母的改造,更加透彻地了解机体的生物学机制、生物学反应、对环境的适应性、进化过程等。

在最新发布的成果中,中国科学家领衔完成了5条染色体中的4条。其中,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带领的团队完成了5号、10号染色体的化学合成,并开发了高效的染色体点突变修复技术。清华大学戴俊彪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完成了当前已合成染色体中最长的12号染色体的全合成。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团队联合英国爱丁堡大学团队完成了2号染色体的合成及有关分析。

元英进此次以唯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了2篇论文。他在一份声明中说:“作为真核生物的重要模式生物,化学合成酵母一方面可以帮助人类更深刻地理解一些基础生物学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基因组重排系统实现快速进化,得到在医药、能源、环境、农业、工业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潜力的菌株。”

(二)臭氧对抗心肌缺血损伤有望成真

今后,在心外科手术中利用臭氧为缺血心肌保驾护航有望成真。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刘宏宇教授团队完成的一项课题表明,这种“有害”的气体竟能变废为宝,通过臭氧诱导的氧化预适应处理,有可能对心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或心脏移植手术过程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减轻和保护作用。该项研究成果刊发在法国最新一期《生物医学和药物治疗》杂志上。

四、海外资讯

(一)针刺治疗偏头痛有效性研究受美媒肯定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在线发表了成都中医药大学梁繁荣研究团队“关于针刺治疗偏头痛持续效应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一文,该研究结果的发表为针灸临床提供了又一高质量证据。

梁繁荣的团队从2006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级课题的资助下,一直从事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相关研究。本次发表的文章是围绕针刺对偏头痛的预防及治疗的持续效应,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至少24周的持续性效应,整个研究中未发生针刺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研究结果发表后,国外同行专家及国外多家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与肯定。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和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分别以《研究表明针刺能有效治疗偏头痛》和《新研究表明针刺可帮助治疗偏头痛》为题,对本研究进行了报道,认为针刺是偏头痛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此外,美国医景医药网(Medscape),路透社健康专栏(Reuters Health)等10家外国媒体都用专篇进行了报道。

(二)日本:新开发过敏性皮炎瘙痒抗体

据日媒报道,由日本京都大学,九州大学和中外制药公司等组成的科研团队2日在美国医学杂志网站上发表研究成果称,旨在减轻过敏性皮肤炎瘙痒症状的“抗体制剂”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具有有效性。

据称,因瘙痒导致的失眠状况也有显著改善。科研团队力争在2019年以后为获得《药事法》批准而提出申请,此次表示“希望作为专门针对改善瘙痒症状的新药实现成果转化”。

过去所知的情况是,瘙痒症状与一种叫做“白介素31(IL31)的蛋白质有关。IL31与神经细胞的受体相结合而引起发痒,因此中外制药开发了防止这种结合的抗体制剂“Nemolizumab”。之后,京都大学的皮肤过敏学教授椛岛健治加入了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以国内外约20018岁以上的患者为对象开展。皮下注射“Nemolizumab”后过去了12周,部分患者的瘙痒症状有所减轻。据悉,科研团队还发现,患者能更快地进入熟睡,安稳睡眠时间也有所变长。

(三)美国:新疫苗或能抵御所有蚊媒疾病

美国科技媒体近日公布了一项疫苗领域的重要进展: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宣布启动一种能对抗所有蚊子传播疾病的疫苗Ⅰ期临床试验。该疫苗名为AGS-v,针对的是蚊子的唾液而不是个别的病菌。该疫苗可以让人类对蚊子传播的所有疾病免疫。西克集团认为,这种疫苗相当于一种“武器”,如果蚊子叮咬了接种该疫苗的人,将会面临死亡或者无法繁殖的“结局”。

AGS-v并不是通常接种便可预防某种特定疾病的疫苗,而是在人体内创建了针对蚊子唾液的“警哨”,即一种免疫系统。当蚊子将唾液留在人体内,免疫系统就会产生类似过敏的反应,“剿杀”进入人体的致病菌。

(四)英国:抗致命病毒出世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又立新功。曾成功克隆出多莉羊的英国爱丁堡大学罗斯林研究所近日发布公告称,该校科研团队再次取得“震惊世界”的科研突破:他们使用这一最新基因编辑工具,培育出一批能抵御致命性猪蓝耳病(PRRS)病毒感染的“超级猪”。

这次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CRISPR/Cas9工具剪切掉CD163基因中与猪蓝耳病病毒感染有关的小部分片段,培育出32头转基因猪。实验室检测证明,这些转基因猪对两种能引起PRRS病的子病毒具有完全抵抗力,从而能阻止感染和传播。

五、权威声音

“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有助于增进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2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校长研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重大意义,从顶层设计、培养目标、具体内容和有效途径等方面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给予希望和建议。

“首先要对中医再认识、再评价,摆脱科学一元论和唯西方科学的偏见,真正承认中医这一独特的科学体系,深刻认识中医理论体系蕴涵的诸多超前的科学内涵,方能健康地继承发扬。”

李士懋谈中医之创新,认为完全用西医标准和指标来衡量中医和阐释中医机理,对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帮助有限,对促进中医发展的作用亦有限,中医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标准。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药,我们要通过大百科全书中医药学科的编写,发挥其引领、权威作用,为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抢占国际标准制高点做出贡献。”

222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医药学科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该书总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强调,要重视大百科全书的权威性及其蕴含的标准属性,在编写过程中,要像建立其他中医药标准一样,注意中医药学科内涵的独特性。

“中成药大面积改名易造成硬伤,一个是文化底蕴的硬伤,一个是民族品牌的硬伤。”

关于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起草的《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院长王承德认为,规范中成药命名确实势在必行,但此次文件涉及面甚广,“一刀切”式的规范可能会掀起一轮“起名大战”。

“中医学生命之源在临床,故其教改出路亦在临床,解决之法当求之于经典而落实于实践。”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临床医学院 “中医经典与临床”教学团队以八年的临床经典教学视角探索了临床经典教学新模式,创新提出“名老中医谈经典之临床教学策略”——在临床教学实践中传承经典。

“中药产业是我国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民族产业,去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约占我国医药总产值的1/3。”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认为,受制于药品原研时代在工艺技术、制药设备以及药品监管政策等诸多方面的局限,大部分中成药制药技术较落后,存在粗放、低效、高耗等问题,导致相关药品标准难以提升,这是做大做强中药产品,提升产品有效性安全性,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必须直面的关键问题。

六、重大事件

(一)国家中医药局对218件建议提案办理完毕

201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承办有关中医药人才培养、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文化宣传、民族医药、政策法规与标准化等的建议和提案218件,较2015年增加72件。目前,这些建议和提案已全部办理完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承办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84件,其中主办42件、分办1件、协办39件、参阅2件,较去年增加11件;共承办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134件,其中主办55件、分办2件、会办59件、参阅18件,较去年增加61件。

(二)中国中药协会探索亳白芍产地初加工标准

228日,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的亳白芍产地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审查会在京召开,来自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院校的多名专家组成的审查组,对由中国汉广集团牵头起草的《白芍(亳白芍)产地加工技术规范(送审稿)》进行了审查。

起草组将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修订,协会也将继续推进标准的审批发布工作。此项团体标准的研究制定,是中国中药协会引导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

(三)国家中医药局要求认真学习中医药法释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把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释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组织中医药行业开展学习。帮助广大中医药人员全面深入掌握理解中医药法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中医药法的具体规定,切实提高中医药事业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本部释义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要领导担任主编,由参与中医药法起草、审查工作的有关同志参与编写,并委托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编辑出版。释义对中医药法立法的背景、过程、总体思路以及精神实质作了诠释,对中医药法每一条款都进行明确释义,收录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草案)》的议案、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草案)》的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等相关资料,有助于中医药从业人员深入了解立法过程,准确把握中医药法的主要内容和重大制度创新。

(四)古代经典名方遴选原则公开征求意见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制定的遴选范围和遴选原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前,国家中医药局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同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研究课题组起草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制定的遴选范围与遴选原则》已经专家论证和审定。

征求意见稿依据《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将遴选范围界定为1911年前出版的古代医籍。遴选总体原则为体现“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及优势”;古代文献中有较多记载及医案证据,现代文献中有较多临床及实验研究报道;得到中医临床进一步凝练、权威专家广泛认可;各类中医药教材中广为收录等。

具体原则为以健康需求为导向,围绕中医优势病种选择方剂,主治要兼顾已上市中成药涉及较少的病证。处方中药味均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法定标准。原则上处方适用范围不包括急症、危重症、传染病,不涉及孕妇、婴幼儿等特殊用药人群。国内未上市品种也包括在内。

(五)李济仁、董峰获评全国“最美医生”

316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2016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上,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中医董峰荣获“最美医生”称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现场向李济仁表示祝贺,并强调传承是中医药工作的重点。

李济仁表示,“我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医生,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言传身教是培育子女与学生的最好方法。”

董峰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自创了“五步调心”疗法,他的医学理论独具匠心。

(六)2017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公布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中药材及饮片鉴别检验技术培训班”等11892017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2017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分为知识技能类、学习提高类、前沿进展类3个类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各主办单位要根据项目类别确定相应的培训对象,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项目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要确保师资水平。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学分证书的领取与规范管理。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直报单位要加强对主办单位实施过程的管理,提高项目质量。根据《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执行情况抽查评价表》、《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执行情况学员调查表》对本省(区、市)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监管。抽查项目数不得低于举办项目总数的10%。项目数在10项以内的,抽查1项,并将抽查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项目申报的审定指标之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将对项目执行情况分两批次进行公示,并依据项目特色、执行情况及取得成效,按照10%的比例从备案项目中遴选一批优秀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予以支持推广。

(七)国家东北亚中医药传播发展基地落户吉林

322日,国家东北亚中医药传播发展基地揭牌仪式在长春中医药大学举行。

该基地旨在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对外传播发展,整合东北亚地区中医药资源,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立足东北亚区域优势,满足中医药文化海外交流与传播需要。为建设好这一重大项目,长春中医药大学成立了东北亚中医药传播发展研究中心。

当前,国家正在东北内陆实施国家级战略——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吉林处于东北亚地理位置几何中心、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图们江区域,因具备地理优势,与东北亚各国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具备成为整个东北亚中医药对外传播新增长极的潜力。去年吉林省中药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医药健康产业和旅游业即将成为吉林省新的支柱产业。基地负责人、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东北亚中医药传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柏林介绍,长春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学科特点,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不断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多次主办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学校与东北亚及域外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科研机构保持长期友好往来,建有较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中医药文化体验、联合培养中医专业留学生等国际交流项目,具有开展深度合作的广泛基础。他表示,“国家把这样重大的中医药发展项目落在本校,是对我们的高度信任。”

(八)浙江开展中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专项整治

日前,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由40余位专家组成的检查团队,对省级各中医院逐个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排查整治,拉开历时1个月的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专项整治序幕。此举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确保中医药服务安全。

此次专项整治要求,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应坚持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在诊疗活动中不断强化中医理念和思维,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应当有利于保持和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各类技术规范、指南和操作规程,强化人员培训,规范临床服务行为,坚决杜绝违反操作常规。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应用中医医疗技术要严格按医院相关规范规程操作,加强风险管理,确保患者安全。全省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要在普遍排查整治的基础上,抓好全员质量安全培训,全面梳理并强化各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注重信息化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本次专项整治覆盖全省各级公办和民营中医医疗机构,按照全省统一的《中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内容》,在中医医疗机构自查基础上,由省级、市(地)级、县级属地排查,接着进行设区(县)市交叉检查,省中医药管理局对各地排查整治工作进行专项督查。

为使中医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落到实处,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印发了《2017年浙江省中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九)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名单公布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2016年全国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名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根据有关文件,2016年继续开展了全国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经过申报单位自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卫生计生部门和军队卫生部门评估推荐,专家审查,社会公示等程序,确定北京医院等184家单位为2016年“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国专科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或“全国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包括98家复审单位和86家新申报单位)。示范单位称号自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5年。

要求2016年未参加复审及复审不合格单位限期整改,参加2017年复审、复审仍不合格或仍不参加复审的,取消“全国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荣誉称号,3年内不得申请复审。

七、中医药文化

(一)赵开美本《伤寒论》增文指讹

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指出,赵开美(1563-1624)《仲景全书》收录的翻刻宋本《伤寒论》有增补之文,以台湾故宫宋本《伤寒论》为底本,检其增补包括:1.增《医林列传》。2.《仲景全书目录》下增“翻刻宋版伤寒论全文”九字。3.卷一至卷十皆增“宋林億校正 明赵开美校刻 沈琳仝校”十五字。4.增木印牌记。如卷四末页增“世让堂翻刻宋版赵氏家藏印”木印牌记十二字,卷五至卷十末页增“世譲堂翻宋版”木印牌记,卷十最末一行增“长洲赵应期独刻”七字。5.增《伤寒论后序》。

(二)钱宝华首创女中医杂志

中国第一种女中医杂志——《中国女医》,于1941115日创刊,由中国女医学社在上海编辑发行,出身中医世家的江苏常州人钱宝华(1912-1981年)任社长兼发行人,她的弟媳张静霞(1916-2001)为总编辑。《中国女医》月刊是当时唯一一本由女中医创办的中医期刊,编辑、作者皆为从事中医职业的女性。

《中国女医》月刊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以妇、儿科学术探讨为主,兼顾内、外、五官各科,体现女医群体的学术取向和期刊内容的普及性。无论是文笔的特点、文章题材的多样性,还是对学术讨论的深度,都始终贯穿女性特色。尤其是对妇、儿科的研究,更加突出女性的优势。

该刊编者为了使刊物更加饱满,无论从内容选编还是栏目设置都力求多样。虽然每个栏目中文章数量有限,但是栏目编排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该刊综合类的办刊特色。为了吸引读者,编者设置了语言优美的“医话”和载有女医小照的“女医人物志”两个能够体现女性特色的栏目。编者一方面努力让期刊内容丰富,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地体现女性特色。在文章质量上要求与占社会主导的男中医的文章相媲美,在内容特色上又要体现女性中医群体的优势。

(三)山东将拍摄科普影片《节气与养生》

329日,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与山东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在济南围绕即将开拍的中医药健康文化养生系列科普影片《节气与养生》展开研讨。

会上,山东省行业内专家就节气与养生、中医药科普知识等内容进行了学术讨论,并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提升科普影片拍摄质量建言献策。

科普影片将采取在福利机构、社区广场、农家书屋等区域放映以及农村公益电影的放映形式,更好地传播中医药养生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科普知识需要。

八、中医药产业

(一)22家企业23批次中药饮片检验不合格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通告,经广东省药品检验所检验,标示为海南寿南山参业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生产的23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

不合格饮片批次分别为:标示为海南寿南山参业有限公司、国药乐仁堂河北药业有限公司、安徽省万生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益生源中药饮片科技有限公司、亳州市中药饮片厂、广西贵港市神农药业有限公司、巴中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13批次菟丝子;标示为安徽源和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张益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江西彭氏国药堂饮片有限公司、重庆市渝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四川欣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凉山新鑫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贵州达灵药业有限公司、云南向辉药业有限公司、昆明道地中药饮片厂等企业生产的10批次菟丝子(盐菟丝子)。不合格项目包括性状、鉴别、含量测定,以及检查项下的酸不溶性灰分、总灰分等。

总局表示,对上述不合格中药饮片,相关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采取查封扣押等控制措施,要求企业暂停销售使用、召回产品,并进行整改。

(二)山东:收费改革遏制中医院西化

224日,山东省确定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实现骨科13个优势病种“一口价”,遏制中医院西医化趋势。

2015年,山东在全省范围内对闭合复位经皮穿刺内固定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锁骨骨折等7个病种进行了收费方式改革,即一个病种“一口价”,涵盖了从入院诊疗到出院过程中所发生的检验、检查、诊疗、手术、床位、护理、注射、药品及医用耗材等全部费用。

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收费方式改革是推广普及中医诊疗技术,遏制中医院西化趋势的有力措施。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普遍实行按服务项目收费,做一次检查收一次费,做检查越多医疗机构收益越大,使检查多、耗材多、用药多的手术受到了青睐。而经皮穿刺闭合复位内固定等中医传统技法,因“营利能力差”而难以推广,中医院纷纷上设备、作检查,走上了“以西补中”的道路。

(三)河南:微信促医院改善服务

日前,河南省襄城县中医院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有效改善医疗服务措施,特推出微信客服公众号,患者及家属通过手机微信可随时对医院各项服务提出投诉或建议,督促医院改善服务措施,方便群众就医。

医院以今年2月全院实现无线局域网全覆盖为契机,推出中医院微信客服平台,并制作宣传页张贴于各个病房及医院明显位置,引导病人及家属通过手机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中医院微信服务公众号。在诊疗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通过微信客服匿名投诉或提出建议。医院及时接收病人及家属对医院服务的建议及批评,第一时间为其解决就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医院服务满意度。

(四)黑龙江: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融合

310日,2017年黑龙江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学军作工作报告并要求全省中医药系统,以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服务健康龙江建设为己任,以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省将把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作为头等任务。以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黑龙江省发展中医药条例》等统筹推进中医药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医改,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做好中医药康复能力建设,重大疑难疾病诊疗协作体系建设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以地缘和技术优势,加强对俄等学术交流,推进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育合作。特别是要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以继续推进“南病北治、北药南用”工作为切入点,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的相关产业(重点是旅游和养老产业)融合发展。以龙江产量大、品质高的药食同源中药材为依托,加强中医药健康产品开发。

(五)四川:中医药助力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314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与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举行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推进工作洽谈会,双方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中医药健康旅游方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合作,重点在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区(基地)认定标准、业态培育、产品开发、活动策划、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表示,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不仅是四川旅游适应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应对国内旅游市场激烈竞争格局的需要,更是实现四川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实现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双赢的新举措。今年,该局将安排专项资金投入中医药健康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及四川中医药健康旅游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全力推动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发展。

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胡斌认为,推动四川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要坚持标准引领,科学建立统计体系,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新闻宣传,建设精品示范点,推动该省从中医药资源大省、旅游资源大省向中医药健康旅游强省转变。

会议明确双方将共同制定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指导意见,启动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的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

(六)山东:加快现代中药产业升级

《山东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日前印发,确定从四个方面加快现代中药产业升级。一是依托中药饮片、口服液等中药骨干企业,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和新药研发,积极推广生物酶仿生提取、膜分离、超临界萃取等技术应用,推动中药现代化。

二是支持发展金银花、银杏、丹参、桔梗、牡丹、玫瑰、西洋参、药用食用菌、驴皮等道地药材基地,提升道地药材种植管理规范和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三是按照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晰的方向,积极推动现代分离纯化、中药饮片加工炮制与质量控制等技术研究,研制现代化中药产品。

四是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产业中的作用,加快发展中药保健品、功能食品、保健饮品、药酒、药妆等健康产业,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

同时,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中药产品。重点推进菏泽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孵化园、平邑现代中药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推动鲁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微粉微丸集成创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建设。

规划指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保障措施方面,山东将强化重大项目带动、市场消费拉动、财税金融支持、人才队伍保障和组织协调推进,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共同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上一条:2017年中医药信息第4期

下一条:2017年中医药信息第1-2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