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医药信息第9期

时间:2021-10-19 13:47:15 作者:  浏览数: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9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0二一年十月八日

本 期 目 录

一、重大事件. 1

二、兄弟院校. 13

三、科研动态. 14

四、海外资讯. 18

五、权威声音. 19

六、中医药文化. 20

七、中医药产业. 22

一、重大事件

(一)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向中医医院倾斜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决定机制,充分考虑中医药医务人员收入情况,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向中医医院倾斜。

《指导意见》提出,要与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相衔接,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建立适应我国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强化公立医院公益属性。

在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方面,《指导方案》明确,坚持公益导向,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坚持按劳分配,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坚持中西医并重,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决定机制;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充分考虑中医药医务人员收入情况,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向中医医院倾斜;坚持动态调整,合理引导预期。

为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指导意见》指出,要完善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决定机制,对高层次医疗人才聚集、公益目标任务繁重,承担科研、教学任务以及需要重点发展的公立医院或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优秀的公立医院,以及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医院,予以适当倾斜。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要共同制定关于医疗服务收入内涵与薪酬制度衔接的有关办法,指导各地抓好落实。

《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公立医院内部分配应充分体现医、护、技、药、管等岗位差异,兼顾不同科室之间的平衡,向关键和紧缺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倾斜。公立中医医院内部分配要鼓励使用中医药技术方法。

《指导意见》提出,要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参照相关文件精神,制定科学的公立医院考核评价体系,将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内容纳入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薪酬总量挂钩。各地要拓宽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经费渠道,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逐步提高诊疗、中医、护理、手术等医疗服务收入在医疗收入中的比例。

(二)八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落实对中医(民族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通过35年的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经验。

为建立更可持续的价格管理总量调控机制,《方案》提出,公立医疗机构间价格调整总量有保有压,体现合理回报、激励先进,反映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服务特点,支持薄弱学科、基层医疗机构和中医医疗服务发展,促进分级诊疗。

《方案》要求,建立规范有序的价格分类形成机制,医疗机构普遍开展、服务均质化程度高的诊察、护理、床位、部分中医服务等列入通用型医疗服务目录清单。充分考虑中医医疗服务特点,支持中医传承创新发展。同时,《方案》明确完善价格管理的支撑体系,统筹推进配套改革。在完善公立医疗机构政府投入机制方面,落实对中医(民族医)医院和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防治、妇产和儿童等专科医疗机构的投入倾斜政策。

(三)2021年服贸会·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论坛举办:构建中医药服务国际国内新格局

9 3 日,由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承办的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论坛于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在京举办,本次论坛以中医服贸,创新发展为主题,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黄璐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等出席会议,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和基地所在省份商务、中医药主管部门代表,以及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代表等约120人参加论坛。

王炳南指出,切实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健康发展,是传播中华文化、打造中国服务品牌的重要载体。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较为严格的出入境管理,给境外中医药服务机构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与此同时,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数字化赋能下的线上诊疗等新业态新模式为中医药服务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迎来窗口期。从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试点情况来看,我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稳健,即使面临疫情冲击,2020年度我国相关境内外试点机构依然取得中医药服务出口收入5.7亿元人民币。商务部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继续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好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向世界。希望各基地切实承担起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市场、探索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道路的重要使命。

黄璐琦表示,中医药服务贸易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原始创新潜力巨大的健康产业。加强对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组织、引导、规范,扶持中医药服务贸易做大做强,对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结构调整,打造中国服务品牌,有效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黄璐琦强调,要持续推动示范发展,把握国际市场需求,要落实落细商务部等七部门《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把握国际市场需求,破解基地发展中的问题,推动基地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推动融合发展,共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在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统筹谋划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进中医药服务与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融合,加快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治未病和慢病人群的健康促进方面快速拓展,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持续推动开放发展,化危为机,发挥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优势和特色,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要发挥中医药的疗效优势,为国际社会民众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帮助国际社会民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勾勒蓝图,其中明确提出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

《方案》包括6个部分29条内容。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明确了发展基础、指导思想、合作区范围、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聚焦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提出一系列具体务实的举措。第六部分明确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保障措施。

《方案》提出,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着眼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优化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路径,以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为载体,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特色的医药创新研发与转化平台。对在澳门审批和注册、在合作区生产的中医药产品、食品及保健品,允许使用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澳门设计标志。研究简化澳门外用中成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上市审批流程,探索允许在内地已获上市许可的澳门中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生产,对澳门研制符合规定的新药实施优先审评审批。

(五)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个同等对待政策的通知》:保障住院医师合理待遇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个同等对待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保障住院医师合理待遇,增强住院医师获得感。

《通知》要求,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和权益保护。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经住培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就业需求,提供针对性就业指导,推荐合适的就业机会。各级卫生健康、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指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向经住培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

《通知》要求,保障职业发展权益。各级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指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申报与评审条件设置、岗位条件设置、岗位等级聘用时,突出人才评价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将经住培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并落实到资格审查、考试考核、岗位聘用等各个环节;在确定住院医师薪酬待遇时,对经住培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按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应的标准同等对待。

《通知》明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局要加强指导评估,将本项工作纳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相关考核,并列入住培基地评估的核心指标。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将加大通报力度,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六)国新办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9日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分导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环境权利,特定群体权益保障,人权教育和研究,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实施、监督和评估8个部分。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部分,《行动计划》将促进中医药发展列入健康权利,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打造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形成一批中医药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

《行动计划》指出,自2009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实施了三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各项权利得到更加切实保障,保护特定群体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措施更加完善,人权法治保障进一步加强,全面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行动计划》还提出要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支持县级医院发展。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积极发展医疗联合体。支持社会办医,鼓励有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办诊所。

(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建立中医药专利特别审查和保护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为我国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作出部署。其中明确,推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建立中医药专利特别审查和保护机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纲要》围绕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等部署6方面重点任务。在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任务中,《纲要》明确要构建响应及时、保护合理的新兴领域和特定领域知识产权规则体系,并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相关要求,包括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转化利用、推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建立中医药专利特别审查和保护机制等。

近年来,中医药传统知识专门保护的重要性受到各方关注,相关法规政策也作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建立国家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研究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提出,国家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保护名录和保护制度。《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建立健全传统知识保护制度。扶持传统知识的整理和传承,促进传统知识发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也对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提出要求。

(八)全面贯彻实施中医药法,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全国人大常委会从今年3月开始首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在历时三个多月的时间内,执法检查组由5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带队,分赴天津、山西、浙江、福建、河南、广西、贵州、甘肃等8个省(区、市)开展全方位、系统化实地检查,有关管理部门参与配合,同时委托内蒙古、辽宁、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广东、西藏等8个省(区)开展自查。执法检查组在今年6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作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执法检查报告),全面检视中医药法实施取得的成效,对照法律规定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建议,以利于进一步总结经验,全面贯彻实施中医药法,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一、认真实施中医药法,有效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中医药的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法律,完善了卫生健康法律制度体系,不仅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而且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体现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法律。执法检查报告总体认为,该法自20177月实施以来,促进了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稳步发展提升,推动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整体水平稳步提高,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越发明显。

保障中医药法有效实施的各项配套制度日趋完善。国务院建立完善了国家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了全国中医药大会,加强对中医药法实施的指导、督促和检查,部署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陆续出台《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关于对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的公告》《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配套规定。各地将中医药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建立本级政府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全国有20个省份召开中医药大会,有15个省份制定了有关中医药的地方性法规,依法将中医药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脱贫攻坚、文化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相结合,统一部署,一体推进法律的有效实施。同时,各级政府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地方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补助资金86.06亿元,年均增长17.32%;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成药和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20202800个医保药品目录中有中成药1374个,占比为49.1%。许多地方中医药事业投入逐年增长,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增速高于当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速。

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从执法检查来看,各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医药法贯彻实施。一是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建立了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改革完善管理机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政策,持续实施基层能力服务工程,基层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据统计,已有98.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1%的乡镇卫生院、85.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1.3%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在家门口看中医、吃中药的需求。二是中药保护与发展得到加强,中药质量不断提升。有关方面加强对全国中药资源的摸查和生产监管,基本完成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制定实施《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全国建成28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2个中药材种质资源库,6个濒危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8个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7大道地药材优势区域,原生境保护药用物种达400多种,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中药品种2711个,占比为45.9%,中药材保护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三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呈现蓬勃发展。各方面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创新培养模式,深化医教协同,初步形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和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截至十三五时期末,我国中医药人员总数达到76.7万人,且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推进实施,中医药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病以及重大传染性疾病临床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中医药向世界开放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现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其疗效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认同。

中医药为新冠肺炎防控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统筹中西医资源,边救治边总结,优化形成覆盖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的中医药方案,创新形成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一体推进科研攻关与临床救治,遴选出以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三药三方等中药方药,并实现成果转化,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系统方案。先后派出5773人的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全系统近5000人奋战在湖北抗疫一线,近100家中医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医院参与了救治工作。全国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超过90%,为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做出重大贡献,这不仅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个亮点,更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解决中医药法实施中的短板和弱项问题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执法检查是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履行的一项重要监督职权,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法规实施监督形式。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不是搞形式更不能走过场,要肯定成效也要找出问题,目的是切实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作用,推动法律全面有效实施,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确保人民权益得到维护和实现。执法检查报告认为,中医药法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法律实施四年多来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执法检查也发现了一些需要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短板弱项

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一些部门和地方贯彻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方针还不够有力,对中医药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够自信,对中医药科学性的认识不到位,轻视、歧视甚至排斥中医药的情况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地方缺少对中医药工作的长期规划和有力配套政策支持。部分地方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存在弱化中医药管理机构现象,直接影响中医药监督管理成效。部分地方财政对中医药发展投入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有些地方医保政策对确有疗效的院内制剂支持力度不够。中医药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未能充分体现,普遍存在中医药服务项目少、收费低和部分中成药、中药饮片价格虚高并存的问题。

中医药服务、质量和管理还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需求。中医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发挥还不充分。一些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药服务有逐年弱化趋势,部分中医院特色尚不明显,中医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学科布局、人才储备等还不适应传染病防控的迫切需要。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普遍弱于同级综合医院,部分未达到国家标准。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内容单一,特别是村医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亟待加强。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产地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仍较突出,有的中药材市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优质不优价、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中药产业发展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拳头产品少,缺乏高附加值产品。部分有循证医学基础的民族医药未列入药典目录。总体来看,中药材质量和产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管理审批机制也存在不适应中医特点要求的问题。对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资格考核、古代经典名方简化审批、传统工艺配制院内制剂备案管理等规定落实推进比较缓慢。目前有21个省份完成过1次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10个省份仍在报名审核阶段;古代经典名方第一批目录发布后仅公布了7首方剂的关键信息考证结果;传统工艺配制中药院内制剂备案管理耗时长、费用高。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还不健全。此外,一些不法人员冒充中医人员或假借中医方法非法开展医疗活动,严重损害中医药形象,也应及时予以打击。

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中医药院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适合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的体系、模式不尽完善,一些院校的中医药教育经典教学偏少,且与中医基础类课程和临床实践课程衔接、融合不够,学生中医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不够强。学校中医药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优秀骨干教师较为缺乏,一些老中医学术思想和老药工传统技艺面临失传,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中青年专家跟师学习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高水平中西医结合、疫病防治、科研创新和领军人才匮乏,尚难满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需要。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已将发现的有关问题如实转告国家及地方监管部门,执法检查报告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改后,也已依照法律规定全文向社会公布。据了解,目前各项整改措施正在陆续实施,以保障中医药法更好落地见效。下一步,依照法律规定,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还将报告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的研究处理情况。

三、进一步贯彻实施好中医药法,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执法检查报告建议,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加强中医药法贯彻实施,更好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出发,全面推进中医药法正确有效实施。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国家战略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使命任务,加强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明确中医药事业发展方向,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依法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中医药工作各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法配套法规政策,加强地方立法,推进中医药法落地落实。加大中医药法宣传和普及力度,创新宣传普及方式,紧扣中医药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严厉打击各类伪中医,在全社会营造关注中医药、认同中医药、信任中医药、依法保护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扎实贯彻中医药法各项规定,依法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健全中医药管理机构,合理配置人员,打通法律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健全中医药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公立中医院建设,完善中医药服务医保政策机制,健全符合中医治疗特点的医保管理和支付方式,扩大中医药报销范围。加快建立体现中医药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机制,调动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增强中医药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统筹考虑医疗机构规划布局,着力打造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包括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支持中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带动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发展。总结抗疫经验,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进一步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室、中医馆和配备中医师,加大开办中医诊所、中医坐堂门诊支持力度,方便群众在身边看中医。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建设一批中西医协同的旗舰医院,加强综合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和中医药人员配备,建立中西医协作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三是依法严格中药质量监管,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药材质量问题非常重要,要建立中药全过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整合监管执法,提高监管实效。抓好源头监管,结合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统筹规划、科学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此次执法检查到过的甘肃省选定一批国家级、省级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已然取得较好成效,要继续鼓励中药企业自建或以订单形式联建中药材生产基地,推动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依法强化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监管,确保优质优价。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审评审批制度,优化中药审评机制,加快推动中药新药研发上市,完善院内制剂管理,扶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全面提高中医药质量。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中医药长远发展基础。发挥中医药院校培养人才主阵地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加强西医院校学生中医药教育,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注重临床实践,突出临床能力培养,加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基础诊疗能力训练,不断提升诊疗水平。发展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规范师承教育的资质、形式、考核等要件,增加师承教育的层次、范围和数量。建立完善中医药优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妥善解决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制度与合法行医资格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中医药服务。

加强科研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中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抓紧布局建设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中医药防治世界医学难题研究,加快中药新药、器械设备研制。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加强中医药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建设,开展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构建我国主导、国际认可的中医药循证医学方法学体系,不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加强国家中医药古籍和传统中医药技术的收集、整理和发掘,研究制定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专利审查标准、中医药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中医药处方、中医药老字号、中医技术及稀缺中药资源的保护,加强对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的继承、研究和应用。科学总结和评估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发挥中医药的整体优势,统筹加强中医药预防重大传染性疾病研究,筛选发布一批诊疗方案和适宜技术、中药品种,为预防治疗传染病、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新贡献。

(九)《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印发:发挥中医药在保障妇幼健康中的作用

9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国务院日前印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下分别简称《妇女纲要》和《儿童纲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等出席会议并答记者问。

《妇女纲要》指出,要建立完善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针对青春期、育龄期、孕产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的健康需求,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坚持保健与临床结合,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妇幼保健和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儿童纲要》指出,要强化儿童疾病防治。以早产、低出生体重、贫血、肥胖、心理行为异常、视力不良、龋齿等儿童健康问题为重点,推广儿童疾病防治适宜技术,建立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服务机制。推广应用中医儿科适宜技术。

余艳红指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是国家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周密部署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动态监测孕产妇、儿童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完善诊疗建议,纳入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并向全球分享。《妇女纲要》就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孕产妇分娩安全,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提出策略措施,包括强化妇幼健康服务基层网点,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倡科学备孕和适龄怀孕等。《儿童纲要》细化和完善了出生缺陷防控相关目标,并提出了建立多部门联动、防止出现缺陷的工作机制等。

二、兄弟院校

(一)南京中医药大学助力宜兴中医药事业发展

94日,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与江苏省宜兴市中医医院签订《联合推进宜兴市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项目合作协议》,宜兴市副市长温秀芳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中医经典传承与发展,宜兴中医药文化的挖掘、整理及传播以及提升中医药科研能力与科技水平等方面加强合作。宜兴市中医医院还将设立中医传承工作室,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定期派遣专家坐诊。

温秀芳要求,宜兴市中医医院要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与主体责任,全面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重点专(学)科建设、科研能力和创新平台建设;要注重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促进医院中医药服务功能与综合服务功能的持续提升;要培养中医药人才,提高中医药诊治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要通过此次合作,推进医教研融合,继承传统,创新实践,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二)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成立

9 10 日,实施九体医学健康中国计划高峰论坛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及部分老领导,部分院士、国医大师及专家出席,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主持会议,钟南山院士,路志正国医大师,王琦院士、国医大师等分别视频和现场致辞,张伯礼院士等专家作主旨报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于文明表示,王琦院士与30余位院士、专家提出九体医学健康中国计划,并积极推动探索适合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要指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迪,为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示范,为推动构建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支撑。

据悉,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将通过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体系,形成慢病防控的中国方案,构建慢病防控的中国模式。书院将以发经典之奥义、融现代之新知、汇百家之言论、畅自由之思想为办学宗旨,以培养中医药领军人才为办学目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三)辽宁省副省长王明玉赴辽宁中医药大学调研: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

日前,辽宁省副省长王明玉到辽宁中医药大学调研临床教学工作。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

王明玉一行先后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楼,参观了国医堂、名医巷等,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参观了时珍文化广场、脑病康复治疗区等。王明玉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不忘中医教育初心,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承中医药文化相结合,挖掘和利用好中医药文化中的课程思政资源,在全省课程思政建设中作出示范;要从基础抓起,创新人才培养手段和方法,抓住主要培养目标和任务,研究中西医融合发展道路;要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医学教学模式,巩固主导专业和基础学科,在临床教学时间安排上要符合医学生培养规律。要切实发挥教学医院作用,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承载起大学教学医院的责任和义务。要守住底线,以患者为中心,为人民服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实现数据共享和智能医疗。

三、科研动态

(一)《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炮制通则草案公示

830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关于《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炮制通则草案(以下简称规范草案)的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示期为自发布之日起3个月。规范草案明确,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和药材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药品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处理后,均称为饮片;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炮制用水应为饮用水。同时,规范草案还对净制、切制、炮炙、燀、制霜等方法提出具体操作要求。

(二)《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发布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围绕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3.1)的特点阐述药材、饮片、基准样品、制剂生产等研究相关要求。

《指导原则》提出要明确关键信息。古代经典名方的处方组成、药材基原、药用部位、炮制规格、折算剂量、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等内容作为中药3.1研发的依据,应与国家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一致。要重视基准样品研究,加强源头质量控制,保障制剂质量,关注相关性研究,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在药材研究方面,《指导原则》提出,药材基原与药用部位应与国家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内容一致,若为多基原的药材一般应固定一种基原。鼓励使用优质药材为原料进行中药3.1的研究和生产。在饮片研究方面,《指导原则》提出,饮片炮制规格应与国家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一致,应根据饮片的质量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结果,建立完善饮片质量标准。

在基准样品研究方面,《指导原则》要求,应根据国家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及古籍记载内容研究制备基准样品。基准样品一般为煎液、浓缩浸膏或干燥品,原则上不加辅料。在制剂生产研究方面,《指导原则》提出,工艺路线、给药途经和剂型应当与国家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及古代医籍记载一致,其中以汤剂形式服用的古代经典名方可制成颗粒剂。指导原则还就相关性研究和稳定性研究作出规定。

(三)知名国际期刊发表中医药科研成果:补脾益肾有效延缓中晚期慢性肾脏病进展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中医院获悉,该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刘旭生团队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上取得研究成果,证明补脾益肾法可有效延缓中晚期慢性肾脏病进展,并在国际专业期刊发表2篇原创临床研究论文,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以下简称CKD)取得良好疗效提供证据。

20211月,知名国际期刊FrontiersinPharmacology(《药学前沿》)发表了刘旭生团队与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学温泽淮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双方团队联合全国21家大型三甲中医院,通过567CKD4期受试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证实中药补脾益肾方与西药阳性对照药相比,不良临床结局风险降低39%

20213月,由刘旭生、毛炜团队和中日友好医院李平团队牵头的多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成果,发表在AnnalsofTranslationalMedicine(《转化医学年鉴》)上。该研究在全国29家大型中西医三甲医院开展,对814例合格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较西医组延缓6个月进入透析阶段。

刘旭生团队认为,脾肾气虚是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结合《黄帝内经》平治于权衡的学术思想,通过补脾益肾以疗其本,活血泄浊以治其标的治疗原则,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该团队拟定了补脾益肾核心方,并依据CKD4期、5期患者本虚标实,常兼夹湿浊、湿热和瘀血等临床特点,随证加减,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

(四)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形成专家共识

日前,国家重大疑难疾病(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临床协作组牵头制定的《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个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共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莫文和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袁文牵头编写,针对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病因病机、诊断要点、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案、术后康复方案等方面,广泛征求相关领域一线临床专家意见,经过反复论证,形成推荐意见,最终通过全国中西医结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发布。《共识》也是国内首个针对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团体和行业标准,将有力推动临床诊疗的规范化、提高诊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五)化湿败毒颗粒治疗新冠肺炎系列临床研究成果发表:对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获高级别证据支持

日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团队开展的关于化湿败毒颗粒治疗新冠肺炎的系列临床研究成果在Frontiers in Medicine(《药理学前沿》)、Phytomedicine(《植物医学》)和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民族药理学杂志》)等国际期刊发表。该系列研究是黄璐琦带领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在援鄂抗疫期间,与临床救治同步部署开展的科研工作。研究围绕三药三方之一的化湿败毒颗粒,系统评价其对新冠肺炎不同病程阶段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

在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黄璐琦团队设计开展了一项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742例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采用整群随机法分为化湿败毒颗粒组和常规方案治疗组。结果表明,早期给予新冠肺炎患者化湿败毒颗粒治疗后,与常规干预方案相比,能显著降低疾病转重率。这一结果表明新冠肺炎轻症患者通过中医药早期干预能有效截断、扭转病情发展,同时也为落实四早”“四集中和关口前移等防治策略提供证据支撑。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团队根据实际救治情况有序开展三项临床研究,逐级评价中医药对新冠肺炎重型患者的疗效。一是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医疗队在金银潭医院所采用的中医方案的临床疗效,该研究纳入55例重型患者,分组比较以化湿败毒颗粒联合中药注射剂的中医药方案和以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激素为主的西医药方案,结果显示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能显著缩短核酸转阴时间。此外,在对患者肺部影像学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时,发现中药组患者治疗后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尤其是在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两项炎症指标上有显著差异,这也提示改善炎症反应可能是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机制之一,为进一步开展药物机制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二是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比较纯中药治疗(化湿败毒方联合中药注射剂)、中药联合克立芝治疗和单纯克立芝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纯中药治疗的临床缓解时间为5.9±4.7天,较中药联合克立芝治疗时间(9.7±3.7天)和单纯克立芝治疗时间(10.8±4.0天)有统计学差异,提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重型患者在疗效上更具优越性,进一步提高了循证证据等级。三是关于化湿败毒颗粒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由在金银潭医院一线的医疗队负责临床治疗工作,采用第三方规范化电子数据收集系统采集试验数据,并严格过程管理,保证研究操作一致性和数据质量。研究共纳入204例患者,评价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湿败毒颗粒14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加用化湿败毒颗粒可显著改善发热、咳嗽、乏力、胸闷症状,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统计显示,服用化湿败毒颗粒14天,可有效帮助退热。观察发现,治疗组退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且治疗组的咳嗽、乏力、胸闷症状消失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在肺部炎症改善方面,服用化湿败毒颗粒能更有效减少肺部磨玻璃面积,改善肺部炎症整体CT表现。该研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首个也是唯一一项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规范、完整实施并报告的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以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化湿败毒颗粒对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目前关于化湿败毒颗粒的作用机制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化湿败毒颗粒与新冠肺炎的交互包括178个化合物和272个相应靶点。在物质基础研究层面,分子连接显示,化湿败毒颗粒的25个活性化合物与新冠病毒3Cl水解酶及机体ACE2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包括槲皮素、熊果酸、木犀草素、芦丁、山奈酚等,这些可能是化湿败毒颗粒发挥疗效的主要活性成分。由此可见,包括化湿败毒颗粒在内的新冠肺炎有效方药,主要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作用。

四、海外资讯

(一)中国-东盟共谋促进中药产业发展对策

98日,中国和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老挝、柬埔寨等东盟国家药品研究机构的代表及专家学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举行会议,围绕东盟进口药材检验及质量安全研究、中药活性物质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中国东盟药材贸易质量监测研究、中医药文化交流、中药材发展等开展专题研讨,探寻中国与东盟在药材领域合作发展的新途径,加强务实合作,为促进中药产业发展共谋对策。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彬当天出席第六届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时表示,广西是东盟国家中药材进口的重要通道,中国每年从东盟各国进口大量中药材,其中60%~70%从广西口岸进口。希望与东盟各国不断拓展中医药产业领域范围,加强药品质量控制技术交流,共享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成果。

(二)中医药获新西兰立法认可

据新西兰政府公报网站消息显示,新西兰总督帕齐·雷迪920日签署《卫生从业人员能力保证(认定中医药服务为卫生专业)法令2021》(2021/265),正式认可中医药成为新西兰卫生专业之一,并将成立中医药专业的监管机构——新西兰中医药委员会。该法令将于2021111日生效。

作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团体会员,新西兰针灸学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医药针灸专业在新西兰获立法认可。新西兰针灸学会会长罗宾·科尔和原会长帕蒂·麦克格莱德对这一法令进行解读。他们表示,被纳入立法的中医药专业包括针灸、中草药以及推拿按摩疗法。这一法令使中医从业人员获得了与新西兰所有其他卫生职业(如医生、护士和理疗师)同等的认可。根据法令,新西兰中医药委员会成立后将负责制定中医从业人员临床能力、文化能力和道德行为标准,启动执业医师注册工作等。

五、权威声音

“提升中药材品质和功效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

——831日,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蓝佛安深入山西农谷,调研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等工作时强调。

“深化中医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8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一行到江西省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调研。宁吉喆在调研中强调,中要发挥江西中医药文化底蕴、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等比较优势,锻长板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良性循环、高质量发展。要继续擦亮中医药科创城这块金字招牌,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江西特色、代表国家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和国际标准,加快建设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产业、中医药文化三位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科创城,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更多的新区智慧、新区良方,更好地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让中医药成为民心相通的健康使者。”

——95日,第四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于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在京召开。本次论坛以中医药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主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发表视频致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高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黄璐琦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陈竺表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必须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中医药事业,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向世界,让中医药成为民心相通的健康使者,为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中方倡议成立上合组织传统医药产业联盟。”

——摘自2021917日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六、中医药文化

(一)抚松举办长白山人参节

91日,第35 届中国·抚松长白山人参节在吉林省抚松县举办。人参节以弘扬地域传统文化,做强参乡节庆品牌为主题,展示抚松形象、宣传人参产业、传承人参文化。

抚松县委书记曾钒胜介绍,近年来,抚松致力于提升长白山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转化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人参为主的医药健康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人参交易量24.9万吨,交易额达260.2亿元。

曾钒胜表示,下一步,抚松县将积极对接吉林省医药健康走廊建设,加快推动人参产业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努力打造全球最专业的人参交易中心、人参加工中心和人参文化中心,为全县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的动能。

(二)安徽开展中医药宣传周活动

96日,以中医药在你身边为主题的2021年安徽省中医药宣传周活动在该省各地市正式启动。

202061日正式实施的《安徽省中医药条例》规定,每年九月的第二周为安徽省中医药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以中医药科普、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方法的宣传教育为重点,旨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及中医药文化及养生保健知识。

根据《2021年安徽省中医药宣传周活动方案》,宣传周期间,安徽各市、县卫生健康(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将通过海报张贴、宣传折页发放等形式积极宣传《安徽省中医药条例》,并结合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采取展览展示、健康咨询义诊、互动体验、健康讲座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此外,还将组织开展中医药一法一条例专题学习培训、宣传贯彻《安徽省中医药条例》座谈会、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等活动,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进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

(三)中药零食真好吃!

95日,2021年服贸会·第四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举办。论坛会展现场展出的中药牙膏、龟苓膏果冻、药食同源五谷代餐粉等中医药产品受到关注。

中药零食真好吃!尼泊尔公使喳宾德拉尝了一口可吸食的龟苓膏果冻,连连称赞。龟苓膏以龟和茯苓等为主要原料,经多道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其配制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龟苓膏具有滋阴润燥、清利湿热的功效。展位负责人、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钟敏介绍,龟苓膏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出口东南亚等地区,现在远销至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喳宾德拉表示,把中药开发成零食是一种很好的推广方式,中药更容易被各国人民接受。

中药零食产品可口、方便,更便于推广。钟敏表示,中医药企业应在中药产品研发方面持续发力,挖掘经典中药膳配方,在继承传统配制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开发出中药零食、饮品等群众更容易接受的产品,并借一带一路东风推广,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接受中医药、喜爱中医药。

会展现场,广西、甘肃、内蒙古、浙江等地的道地中药材及相关产品、中医药文创产品、中医药国际化成果等受到参观群众的关注。例如,李时珍医药集团推出的中医适宜技术艾灸师包内有艾条、刮痧板等产品,曾被赠送给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方便他们开展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的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系统以及药食同源五谷代餐粉、颐养调身的固体饮料等产品也吸引了很多观众现场体验。通过会展,品类丰富的中医药产品将借助一带一路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

七、中医药产业

(一)广东启动公立医疗机构招聘港澳中医师试点

8 30 日下午,大湾区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招聘港澳中医师试点工作通报会暨工作部署会在广州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对大湾区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招聘港澳中医师试点工作进行通报部署、推动落地。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在会上通报了试点工作背景和相关政策内容,对落实好试点工作进行部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港澳台办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协调部、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文化部有关负责人线上出席会议。线上线下共有来自粤港澳三地和广东省有关部门以及中医医疗机构、新闻媒体等约100人参会。

此次首批开展招聘港澳中医师试点的机构为广东省内中医医疗服务技术能力强、专科特色优势领先,方便香港、澳门中医师来粤的广州、深圳、珠海3个城市共7家中医医疗机构。首批试点计划招录12名香港、澳门注册中医师。会议对招聘要求、聘用待遇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并要求各试点地区和单位要为港澳中医师职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确保招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进行,各试点机构将制定科学的招聘工作方案,并于831日前在本机构官方网站公布招聘公告,920日前完成报名,930日前完成资格审核,1015日前完成考核录用并公布。

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的具体举措,并首次对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招聘港澳中医师的相关待遇进行明确。通过为港澳中医师提供大湾区公立医疗机构的诊疗环境,并鼓励其参加师承教育和继续教育,有助于港澳中医药人才培养,从而带动粤港澳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通过推动港澳中医师融入内地中医药发展环境,加深粤港澳三地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动,将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推动香港、澳门中医药事业发展融入国家大局,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二)湖南省娄底市印发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近日,湖南省娄底市委、娄底市人民政府印发《娄底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6方面18项具体措施,明确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突出中医药在健康娄底建设中的特殊地位,走出娄底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在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措施》提出,加大对中医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和改造升级建设力度,建成1个全市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打造1个全市区域中医正骨中心和中医骨伤科康复中心,努力打造1家市级综合医院为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加快提升基层中医药机构服务能力,实施名医堂工程;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加强三级中医医院急诊、ICU、呼吸、感染等科室建设和二级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组建平战结合的市县两级中医应急医疗队;到2022年实现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全覆盖等。

在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措施》明确,加强中药材保护与开发,培育、保护、推广湘九味中药材区域品牌,支持新化县打造好中国黄精之乡,打造涟源市龙山片区、新化县大熊山片区、双峰县青树坪片区中药材产业带;加速中医药产业链发展,以中药封包等为主产业,培育年产值过5亿元的集成中医药龙头企业,以本地道地药材加工产业为主产业,培育年产值过2亿元的现代制药企业。融合中医药文化旅游养生小镇和乡村振兴特色乡镇,重点打造以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的药王文化小镇、以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的梅山中医药文化小镇、以青树坪镇为依托的中药材贸易小镇。

在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方面,《措施》要求,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可按照相关规定适当放宽年限、学历、专业等条件限制,对急需、紧缺人才,达不到开考比例的,可降低开考比例;对中医药领军人才、顶尖人才、高层次人才,在科技创新、创业扶持、医疗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子女)就业、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实行一事一议解决。支持儿童用中成药创新研发,积极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充分挖掘龙山药王文化和新化县梅山医药文化,加快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开放发展。

在加大中医药投入保障方面,《措施》提出,设立市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药品目录,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等。

(三)广西将531个中药和民族药饮片纳入医保

831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和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中药和民族药饮片纳入广西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目录管理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国家药品目录892个中药饮片的基础上,将广西531个中药和民族药饮片纳入三项险种支付范围,参保人员可报销的饮片数量增至1423个。

在此次纳入基金支付范围的531个中药和民族药饮片中,中药饮片180个、壮药饮片301个、瑶药饮片50个。参加广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人员,持社会保障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中医(壮医)医师开具的处方可直接结算,各项基金按规定比例报销,并同步纳入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资金支付范围。同时,全区符合条件的118家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也将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范围,开通医保结算服务,并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参保人员提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于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广西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中药和民族药饮片目录管理的通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中药和民族药饮片,以方剂同步纳入门诊特殊慢性病相应病种用药范围;参保人员享受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待遇时,不区分甲、乙类;进入医保目录的1423个药品,同时标注了中药饮片、壮药饮片和瑶药饮片的规范名称,临床医生在处方中书写任一规范名称,基金均给予报销。《通知》将于2021111日起执行。

(四)安徽督办重点提案,推进新安医学发展

827日,安徽省政协召开推进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重点提案督办座谈会。安徽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莉出席会议并讲话。

刘莉指出,中医药既是传统医学,又具有文化特性,要重视发挥中医药的价值,特别是要提升中医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新安医学是安徽省中医药的名片,具有悠久历史,历代名医辈出,著述浩繁。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新安医学的传承创新发展,关键是要把新安医家经验继承好,利用好,发展好。同时以非遗为抓手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传播。

安徽省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安徽省委专职副主委余成林对新安医学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成立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将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市县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建立持续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省市县三级财政安排必要的资金支持;完善中医医疗机构医保政策,要在每年定点医疗机构医保额度方面对中医医疗机构予以倾斜,将符合规定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适宜技术、医院制剂和配方颗粒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积极融入长三角,扩大新安医学受众面,将黄山旅游的中医药推介作为重要宣传内容。

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董明培介绍关于推进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提案的办理情况,已采取了召开中国(黄山)新安医学发展大会、推动筹建新安医学研究院、确定11个新安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开展新安医学数据库系统建设、加大对新安医学的项目和经费支持等措施落实提案建议。

(五)河南省平顶山市发文: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创建省级中医医疗区域中心

日前,河南省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围绕健全服务体系、改革培养模式、坚持守正创新等方面提出19项举措,要求推进创建省级中医医疗区域中心,建设市、县两级中医药应急基地和应急队伍。

《措施》提出,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推进创建省级中医医疗区域中心,加快市、县两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大力培育骨干科室。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科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到2022年,市中医医院在中医药特色、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综合排名进入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前列。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全部设置中医科。

为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措施》明确,支持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县域健共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中医药服务方面开展指导帮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所纳入健共体。全面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实施人员县管乡用,乡管村用,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到基层提供服务。到2022年,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中医馆设置全覆盖,30%以上建成示范中医馆;所有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占医技人员总数的20%以上。

《措施》要求,完善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和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市、县两级中医药应急基地和应急队伍,加强中医药应急能力建设。中医药系统第一时间全面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医药防治举措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建立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建设市级中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强化重大传染病防控理论技术方法和相关现代医学技术培训。探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中医药部门和专家队伍。

在改革培养模式方面,《措施》提出,支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平顶山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支持平顶山学院等院校医学类专业开设康复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和中医疫病学等课程。加大农村中医订单定向学生培养力度,为基层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实用型中医药技能型人才、中医康复人才。鼓励西医学习中医,至少为每个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培养3名以上西学中人才。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接受必要的中医药继续教育。

(六)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印发《振兴中医药(蒙医药)行动计划2021年推进方案》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印发《振兴中医药(蒙医药)行动计划2021年推进方案》,明确建立起振兴发展中医药(蒙医药)的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中医药(蒙医药)医疗、预防、养生、保健、教育、科研、文化、养老、旅游等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蒙医药)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推进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实施推进健康内蒙古中医药(蒙医药)振兴行动。落实中医药(蒙医药)参与健康内蒙古建设行动。推进中医(蒙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蒙医馆)全部开展治未病服务,进一步宣传普及中医(蒙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将中医(蒙医)治未病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探索开展医保付费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实施中医药(蒙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培育国家、自治区级中医(蒙医)康复区域中心。三级中医(蒙医)医院完成康复中心规范化建设。二级中医(蒙医)医院完成康复科规范化建设。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康复中心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提供中医(蒙医)康复服务。

同时提出,加强中医药(蒙医药)文化传播和科普宣传。开展中医(蒙医)健康养生操、最美百草园中医药(蒙医药)文化宣传等活动。开展国家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各旗县区开展至少1场中医药(蒙医药)文化传播活动。加快中医药(蒙医药)信息化建设。三级中医(蒙医)医院全部开展互联网诊疗和远程医疗服务。所有中医(蒙医)医院加入全区中医药(蒙医药)远程医疗协作体,积极参与远程医疗、远程教学活动。自治区中医药(蒙医药)数据中心完成框架搭建和服务功能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蒙医馆)全部接入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

《方案》明确,推进中医药(蒙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行动。建设中医(蒙医)区域医疗中心。完善基层中医药(蒙医药)服务体系。推动旗县级中医(蒙医)医院提标扩能,实现县县建有中医(蒙医)医院。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7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或蒙医药服务,并尽快实现全覆盖。

同时明确,推进中西医、蒙西医结合行动。打造中西医、蒙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开展中西医、蒙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疾病和常见病多发病试点,推广中西医、蒙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推行中医、蒙医、西医联合会诊制度。推动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申报中西医、蒙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健全中西医(蒙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开展中西医、蒙西医结合联合攻关。鼓励西医学习中医、蒙医。强化高层次中西医、蒙西医结合临床人才和全科医师培养。启动自治区西学中、西学蒙培训工作。

(七)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泸州发展联盟成立

8 31 日,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泸州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召开。该联盟由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之一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发起、泸州市政府和市商务局牵头成立,包含30家成员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为理事长单位。

联盟成立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将搭建好中医药服务贸易对外沟通平台,拓宽国际国内中医药贸易市场,打造泸州中医药服务品牌,做大做优做强泸州中医药服务出口工作。联盟成员单位将进一步加强沟通,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多层次、多方面开展合作,实现融合发展,打造泸州中医药服务品牌,助推中医药国际服务发展。

(八)河北印发《关于支持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中药制剂高端化

近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加快创新研发和产业化、着力提升生产水平等7方面共30条措施。

《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创新药研发,支持中成药大品种药品增加适应症二次开发、循证医学研究,择优列入省级科技计划的按规定给予省级科技专项经费支持。支持中药制剂高端化,对获得中药4类、5类新药证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在省内落地的产业化项目,择优纳入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计划,给予不超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0%、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

为打造高质量产业聚集区,《若干意见》明确,引导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化学药品制剂和生物药、沧州渤海新区围绕高端特色原料药、安国市围绕现代中药制剂等细分行业优势,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培育壮大现有企业,大力引进优质企业,打造医药产业优势生产基地。

(九)浙江省杭州市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中医药数字化改革高地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名城,通过726条举措规划出一条杭州市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意见》明确,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改革创新。要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合力争创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打造中医药数字化改革高地,推进中医药数字化诊疗、服务、传承等建设以及产业发展。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健全中医药投入保障机制,优化完善中药制剂管理,对符合条件的中药制剂,经省级相关部门批准,允许其在城市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等范围内调剂使用,并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意见》要求,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级。要实现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全覆盖,推行中医医疗双循环服务模式,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大提升。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100%设置中医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县域医共体牵头的中医医院基本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均配备具有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医师。

《意见》强调,完善防治体系,发挥独特优势。要强化中医药疾病诊疗作用,在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面建设中医日间诊疗中心,开设中医经典病房,到2025年,推广优势病种中医类诊疗方案50个,探索形成10项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技术,开展中医日间诊疗服务病种不少于50个。要强化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到2025年,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设立治未病科。要强化中医药康复养老优势,到2025年,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能够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要强化中医药疫病防治功能,建设市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和感染科,加强中医药应急物资等储备。

《意见》提出,构建科创平台,实现跨越发展。要实现中医药高峰学科新发展,打造中医药科研转化新高地,开创中医药开放合作新模式。到2025年,培育市级以上中医药类高峰学科、重点学科不少于30个;各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建成市级以上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专病不少于3个,完成市级以上中医药研发、成果奖励、转化项目不少于5项。

《意见》明确,强化队伍建设,推进传承发展。实施青年岐黄培育工程。实施优秀中医临床、中医护理、中药制剂等人才培育工程,开展青年中医师跟师培养项目。到2025年,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中医护理等人才不少于500名,西学中培训人数不少于3000名。实施人才关爱激励工程,将医德医风、中医药才能作为中医药人才主要评价标准。

《意见》提出,打造全产业链,推动提速升级。要推进中医药产业集聚升级,助力中医康养旅游多元拓展,助力中医康养旅游多元拓展,推动道地中药材规模种植。到2025年,建设全国或省级中医药旅游示范基地不少于20个。

(十)香港欢迎广东公立医疗机构招聘香港中医师

近日,广东省中医药局发布《大湾区内地城市公立医疗机构招聘港澳中医师试点公告》,拟在广东广州、深圳部分中医医疗机构试点招聘12名合同制香港、澳门中医师。对此,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十分欢迎有关措施的正式实施,并感谢中央政府及广东省有关部门一直以来对香港中医药发展的大力支持。

陈肇始说,有关措施让香港中医师可进一步在国家医疗体系内工作,从而促进中医药的交流,同时让香港中医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有机会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

为推进大湾区中医药发展,2020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提出以香港发展首家中医医院为契机,成立大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和中医医院集群;推动港澳中医师在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充分发挥香港中药检测中心和澳门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势,建设和推广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简化港澳已上市的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流程,支持港澳地区做大做强中药产业;推动在澳门审批和注册并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生产的中药产品依法在内地申请上市。

(十)《健康湖南十四五建设规划》印发:推动中医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

近日,广东省中医药局发布《大湾区内地城市公立医疗机构招聘港澳中医师试点公告》,拟在广东广州、深圳部分中医医疗机构试点招聘12名合同制香港、澳门中医师。对此,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十分欢迎有关措施的正式实施,并感谢中央政府及广东省有关部门一直以来对香港中医药发展的大力支持。

陈肇始说,有关措施让香港中医师可进一步在国家医疗体系内工作,从而促进中医药的交流,同时让香港中医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有机会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

(十一)《健康湖南十四五建设规划》印发:推动中医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

日前,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健康湖南十四五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到2025年,湖湘中医药服务体系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每千人口拥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2人。

《规划》提出,以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抓手,建立健全各级中医药工作制度以及管理体系、发展智库,完善中医药人才、科技、服务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健全中医药医保管理和服务价格政策,制订加强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

《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省、市、县中医医院以及各类中医药特色医院和专科建设,建设一批国家、省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以及中医特色医院,每个县(市)建有政府举办二级甲等水平的县级中医医院。建立健全中西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一所高水平省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若干市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推进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设置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室和中药房,创新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模式,完善中西医协同医疗服务机制。做优做强重点中医专科(专病),推动中医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加大中医馆建设力度,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为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实施中医药神农人才工程。创建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10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深化中医药教育综合改革,搭建多层级的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实施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特色人才、基层人才、中医药师承和西学中重大人才培养专项。培育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院士工作站建设。

(十二)中药(藏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揭牌

近日,中药(藏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举行。该实验室为西藏自治区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认定的重点实验室。

西藏自治区药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郭乃雄指出,实验室要瞄准中藏药发展最前沿,聚焦科研新技术、产品创新研发、藏药资源库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和科研攻关,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能力,为推动西藏中藏药产业、药品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该实验室由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与西藏藏医药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联合共建。面积达9932平方米,配备各类检验检测仪器设备699台套、资产原值8800万元,具备资质认定的8大类1036个项目和参数。

(十三)《天津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打造“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

日前,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印发《天津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全面建成与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打造中医医疗高地、科研高地、人才高地、文化高地。

《规划》提出,实施中医药服务体系提质扩容工程。加强中医市级医学中心和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原则上全部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提档升级,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不少于10项。鼓励社会力量提供中医药服务,支持中医特色专科医院、门诊部、诊所规范经营、连锁发展,打造百姓身边的“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在医联体内推广中医专科专病诊疗方案和技术方法。

为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规划》要求,做优做强中医重点专科,将重点专科建设纳入天津市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开展重点专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遴选和优化工作,推广不少于10个疗效确切、中医特色突出的诊疗方案和特色技术。加强中医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设市级中医康复中心,每个区建设1个区级中医康复中心,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设置康复(医学)科。到2025年,推广不少于5种中医康复适宜技术和中医康复诊疗方案,8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中医康复服务,100%的家庭医生团队可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

《规划》明确,全面提升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将中医医院纳入天津市应急管理与救治体系,完善中医药疫情防控应急体系和协同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建立中西医协同多学科诊疗体系。建立中西医多学科重大疑难疾病防治机制。

在人才培养方面,《规划》提出,实施津沽中医药人才系统培育工程。实施中医药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培养8~10名中医药杰出人才。依托国家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科学制定人才遴选评价标准,培养50名左右领军人才。

《规划》还对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等方面作出工作部署,提出推动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建立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所、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等要求。


上一条:2021年中医药信息第10期

下一条:2021年中医药信息第7-8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