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特色中医药】起死回生墓头回 解毒消疮刘寄奴

时间:2023-07-13 08:30:56 作者:  浏览数:

走进绍兴,就像走进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数千年的历史遗迹遍布街肆乡野,几乎每走几步便能踩到一处典故。走进绍兴,就像走进了一幅民俗风情长卷,黑瓦、白墙,小巷深深,还有乌篷船的咿呀。这座灵秀的江南古城曾孕育出一个个著名学者:贺知音、陆游、徐文长、张岱、鲁迅……这里还是一个名医辈出的地方:陈士铎、俞根初、丁又香、 范钟……这些名医医德高尚,医术高明,深得绍兴人民的敬爱。在绍兴流传着许多与这些名医有关的民间故事。

中药“墓头回”的名字就与一个名医的故事有关。相传很久以前,绍兴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时人称之为“赛华佗”。有一次在出诊途中,他经过一个坟场,只见一群人抬着一口棺材去安葬,棺材里不时漏出滴滴鲜血。他叫抬棺人停下,并打听死者是患什么病死的。抬棺人认出他就是当地的名医,便告诉他说:“死者是个产妇,因分娩流血过多,已经没有气息”。他仔细观察了棺材里流出的血后告诉抬棺的亲属,病人未死,仍可救活,马上开棺,并迅速连根拔起墓旁的几株小草,嘱咐赶快煎汤灌服,不一会,死者有了气息,抬回家继续治疗而获愈。因为这几株小草发挥了起死回生的作用挽救了垂危的产妇的性命,人们就称这种草为“墓头回”。

墓头回是败酱科植物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 Bge.或异叶败酱Patinia heterophylla Bge.的全草。其性味辛温,入心、肝二经,功能祛瘀止血,利湿消肿,主治妇女崩中,赤白带下,跌打损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墓头回制剂对艾氏癌细胞在试管内有抑制和伤害作用,给患有艾氏实体癌小鼠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有一定疗效。

近年来,浙江绍兴市中医院使用以墓头回为主的中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使得古越民间流传的美好愿望变为现实生活中的事实。

墓头回的用量一般在6~9克,如治疗(肿瘤)需要时可加大剂量,用至15~30克。煎汤或外用均可。四明山位于浙江东部地区,山清水秀,风景绚丽。每当夏日,一种白色小花就会一簇簇开遍四明山的各个角落。这种植物就是中药“刘寄奴”(奇蒿),因为它喜欢聚生在一起形成小片的群落,远远望去好像在绿色的草丛上铺满一层厚厚的“白雪”,所以民间又叫“六月雪”。

说起“刘寄奴”,很多人会想起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名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即南北朝时期的大将刘裕的字,刘裕崛起孤寒,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尽管物换星移,沧桑屡变,他的故事还能引起人们的瞻慕追怀。草药刘寄奴这个名字就是来自于英雄刘裕。

相传,有一次,刘裕率兵出征,追则敌军残部时,在深山老林被一条巨蛇挡住了去路。他拿起弓箭,朝大蛇射了一箭,蛇负伤逃去。第二天,刘裕带兵继续搜查,忽闻林中有响声,赶过去一看,发现是几个青衣童子正在捣药,士兵举刀欲杀,众童子忙哀求说:“我们不是敌兵,只因昨天刘将军射箭伤了我们主人,主人疼痛难忍,令我们捣药敷伤”。刘裕就放了众童子,拿了他们正在捣药的几根草药。以后,遇到将士损伤,就用这种草药贴敷,非常灵验,便在军中推广使用,并将其称为“刘寄奴”,从此一代代传了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浙江自古以来就是刘寄奴的主产地,特别是浙东四明山地区。当地的山民总喜欢采摘它煎汤代茶饮,可以清热祛暑,解毒消疮,防治中暑和疮疖。刘寄奴,为菊科植物奇蒿Artemisia anomala S. Moore的全草,其性味苦、温,功能破血通经,是一味妇科良药,主治妇女月经闭结,经来腹痛,产后血瘀等。另外,刘寄奴还可用于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由于它能敛疮消肿,所以也被用于治疗疮疡肿痛。刘寄奴的用量一般为6~9克,煎汤或入散剂。外用可研末撒在疮口,或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


来源:浙江中医药文化博览 张平编

上一条:【浙江特色中医药】东坡初试杭白芷 孝宗妙服浙白术

下一条:【浙江特色中医药】越王卧薪尝蕺菜 于谦清白吟石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