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医药信息第9期

时间:2023-10-13 08:38:47 作者:  浏览数:

一、重大事件

(一)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综合干预技术指南出台对症用中医药方法减缓近视进展

近日,国家疾控局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从公共卫生维度提出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和综合干预措施。

《指南》提出,采用三级预防策略落实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措施,以预防、降低、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对近视发病年龄早或近视发展速度快的儿童青少年,专科医生要对症采用光学矫正、药物矫正或中医药方法减缓近视进展。

《指南》明确,一级预防公共卫生干预技术包括近视风险行为监测评价与干预、学校家庭社区视觉环境改善、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和体育锻炼1小时、师生家长全员健康教育。二级包括视力健康筛查、近视预警管理。三级为科学矫正近视、防控近视的重度化和并发症。

(二)2023年中国服贸会·中医药健康产业国际智库论坛举办专家学者共论中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新格局

9月3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医药健康产业国际智库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办。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向论坛致贺信。论坛以“科技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中医药服务贸易业态及中西医结合服务模式”为主题,专家学者共论中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新格局。

陈竺在贺信中表示,创新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对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快提升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能力,加快推动中医药与产业、教育、人才、文化以及科技的融合发展。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成果能够得到充分展示,中医药服务贸易业态创新探索出新路径,中西医结合服务模式和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体系更加丰富,能够持续加强中医药应用场景建设和全球服务网络建设,培养更多国际化中医药传承创新特色人才,推动更多中医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

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之朝阳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经济带”中医药健康产业服务在论坛上发布。该项目将通过“聚焦一个平台、树立一个品牌、发布一条旅游路线、打造一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项目、开展一系列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行动”,建设朝阳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特色示范试点,探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朝阳模式。

论坛上,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国际会诊中心服务行动发布,中巴传统医药合作项目发布并签约,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与韩国东国大学医学中心(医疗院)签约,科技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高层研讨会同期举行。

论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朱海东、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孟凡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驻华代表海博、马来西亚传统医药局局长吴清顺博士、中巴友协主席恩里克.诺布雷加等出席论坛。

(三)全国西医学习中医优秀人才研修班在京开班

9月5日,全国西医学习中医优秀人才研修班在北京开班。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曾益新,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主持开班式。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和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度重视中西医结合,积极推进新时代西医学习中医工作,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批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释放两种医学叠加优势,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健康服务需求。开班式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做好新时代西医学习中医工作进行部署,强调各级卫生健康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要统筹谋划实施本地西医学习中医工作,强化政策支持和保障,完善西学中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培养更多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

本期研修班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举办,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具体承办,共有100名学员,70%来自综合医院,培养周期3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相关负责同志、研修班全体学员和部分在校学生代表等在现场参会。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分管人才工作的负责同志以线上方式参会。

(四)2023服贸会中医药主题日暨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举办海内外中医药迈入高质量融合发展轨道

日前,2023中国国际服贸会中医药主题日启动仪式暨第八届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举办,围绕“海内外中医药高质量融合发展”主题,搭建世界性的中医药服务贸易交流平台,提升中医药服务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世界人民。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李彦梅介绍,北京市作为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对外开放政策保障体系日渐完善,中医药服务业扩大开放新业态初具规模。北京中医药健康旅游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文化周全球联动活动,先后推出5批59家北京中医药文化示范基地、13条中医药养生旅游线路、两批共计40个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包,促进了未病先防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项目先行先试;确定了3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为助推中医药参与“两区”建设搭建了中医药养生国际综合服务平台,成立了北京中医药国际服务指导与评价中心,推出全球唯一的北京中医英文热线, 24小时向外籍人士提供中医就医咨询的双语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表示,未来将聚焦政策沟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发挥各类机构在中医药服务贸易中的主体作用,培育中医药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打造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推动中医药企业“走出去”和中医药海外本土化发展,提升中医药对经济社会的贡献。

会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发布《北京市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通探索海内外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新模式,提升中医药行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打造中医药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北京样板”。《北京市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蓝皮书》《融合发展中西医结合护理案例库》同期发布。北京市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的14家试点建设单位、4家试点建设基地等在会上授牌。

会上还举办了“中西医跨国际区域高质量发展”“海外教育资源高质量发展”“互联网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论坛。

(五)国家中医药局就山东建设国家中医药综改示范区情况举行发布会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齐鲁路径”

9月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立新,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立祥,山东省医疗保障局、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威海市政府、临沂市政府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一年多来,国家中医药综改示范区建设开局良好、势头强劲。欧阳波介绍,建设主要成效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组织领导得到加强,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二是凝聚共识统筹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得到增强。三是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在一些领域实现了大的突破。四是服务国家战略更加主动,助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

“山东省着力做好管理体制改革、服务体系升级、支持保障加力三篇文章,实现管理体系建设、医保支持政策、服务模式创新、优势专科建设和群众诊疗体验等方面的五个新突破,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齐鲁路径’”。马立新介绍,山东成立省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推进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省、市、县三级中医药管理机构改革同步推进;在医保支持政策方面,遴选中医优势病种99种,开展中医日间病房试点,围绕项目定价、病种遴选等环节打出改革组合拳;在服务模式方面,134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实施“中医经典、治未病、外治、康复和护理”五个全科化,制定6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和19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在全省推广普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确保基层“有馆、有人、有服务”;在优势专科建设方面,已建成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28个,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在群众诊疗体验方面,深入开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行动,将中医药特色疗法融入“四进四送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全部实现精准预约诊疗、一站式服务等,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实现中药代煎配送到家全覆盖。

山东全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打造了“四一一”工作模式。张立祥介绍,山东建立了中医药文化研究保护、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巡讲、中医药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四种机制,打造了覆盖系统内外、便民利民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网络体系,塑造了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泰山论灸、沂山论健等一系列品牌,并力争尽快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中医药文化建设经验。

此外,山东密集出台一系列医保支持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将1381种中成药、892种中药饮片和符合条件的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取消中药饮片个人先行自付比例,降低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制剂个人先行自付比例分别到10%和15%以内。山东省药监局还深入推进“中药突破”计划,强化中药质量全流程监管,推动疗效好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对全省中药制剂室实施网格化监管。

临沂市和威海市分别介绍了建设经验。临沂市副市长张秀丽说,该市全面推进中医经典、中医外治等“五个全科化”服务模式,创建4个国家级、30个省级重点专科、25个市级中医药特色专病专科,全市45家公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全部设置中医药科室。威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强介绍,威海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医疗、医保、医药、医技、医价的中医医改“五医联动”模式,改革中医病房管理模式、医保政策措施向中医药倾斜、创新中药药事服务模式、鼓励中医药特色技术优势发挥、突出中医药服务技术价值,逐步走出了一条群众得实惠、医保得节省、技术得传承、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改革之路。

(六)中国科协“一带一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高层次专家研讨会举办构建学术特色鲜明的国际中医药“朋友圈”

日前,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承办的“中国科协‘一带一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高层次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加强科技创新、深化产业合作、助推“一带一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等主题深入研讨。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介绍了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一系列经循证研究疗效确切的中药新药,在理论创新、原创处方、科研证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提出,中医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要提升辨识度、参与度、贡献度,从跨地区、跨国度、跨文化的角度,提高解释能力、对话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强调针灸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文明互鉴中起到重要作用,分享了针灸以活态语言、科学语言、标准化语言逐步进入海外主流医疗体系的经验。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丁显平结合中医药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的现状,从政府、企业、个体三个层面提出了发展战略分析与建议;澳门中药研发中心主任王一涛表示要依托粤港澳和各省份优势资源,探索产学协同创新体制与机制,推动中医药创新和海外拓展;中华中医药学会特聘副会长孙晓波提出了以证据支撑疗效、建立以疗效为基础的标准体系的观点;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梁挺雄提出“中医药政产学研合作,发展中医药”的构想,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和国际化合作。

上海中医药大学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苏钢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道丕、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陈立新、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宋坪等专家学者以线上交流的形式,在健全协作机制、加强文化国际传播、强化循证疗效、发挥先行示范区作用、探索服务贸易新模式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陈俊峰宣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致辞。王国辰在致辞中表示,中华中医药学会今后将以加强与港澳的交流合作为新起点,通过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利用好港澳优质资源,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逐步构建学术特色鲜明的国际中医药“朋友圈”,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陈俊峰表示,下一步,将发挥学会平台作用,在加强整体研究和规划,促进政产学研统筹协调,研究设计可落地、可持续的项目等方面建言献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七)小柴胡颗粒等3种药品转换为非处方药

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小柴胡颗粒、高山红景天口服液、众生片3种药品转换为非处方药。

3种药品转为非处方药后,说明书禁忌项均应注明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注意事项均应注明过敏体质者慎用等内容。小柴胡颗粒说明书注意事项应注明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等内容,高山红景天口服液注意事项应注明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等内容。众生片说明书注意事项应注明孕妇慎用,且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脾虚大便溏者慎用;不宜与藜芦、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或其制剂同用等内容。

(八)国家药监局答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中药说明书安全性内容“尚不明确”将不予再注册

日前,国家药监局公布《对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1218号提案的答复》。针对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药说明书的提案》,国家药监局明确,中药说明书【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中任何一项在本规定施行之日满3年后申请药品再注册时仍为“尚不明确”的,依法不予再注册。

答复指出,中成药说明书管理是国家药监局的重点工作之一,国家药监局积极推进药品说明书安全性内容修订工作,2022年国家药监局网站共发布了6期中成药说明书修订公告,共涉及43个中成药品种。2022年1月,印发《已上市中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内容修订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进一步指导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对已上市中成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内容的修订,加强中药全生命周期管理。2023年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要求持有人应当加强对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加强对安全性风险的监测、评价和分析,应当参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及时对中药说明书【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进行完善。同时,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向持有人反馈所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以更好地促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落实主体责任。

答复指出,为进一步规范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组织制订医疗机构拓展性使用药品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旨在以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对药品的拓展性临床使用实行分级管理,强化医疗机构的主体责任,最大限度降低用药风险。

(九)8个中医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的通知》,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8所中医药院校的教师团队成功入选。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师团队”是以国医大师为首,覆盖老中青三代人的一支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不仅形成了以中医慢病管理、中医康复、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救治为特色的发展方向,还形成以中风病、冠心病、代谢性疾病为示范,肾病、肺病、脾胃病、治未病等协调发展的全疾病链中医药诊疗技术研究与应用体系。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传承创新教师团队”探索形成的“传承有特色,创新有基础,服务有能力”的“三有”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原则,被国内同行认可为《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的指导原则。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师团队”以杨文明教授为带头人,围绕重大疑难疾病开展中西医结合重点攻关,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团队拥有的抗震之痉胶囊、重连口服液等院内制剂在省内多家医联体使用。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教学教师团队”由刘红宁教授领衔,构建了“1个核心理念、4条培养路径、4项保障措施”的“144‘双惟’育人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江西高等教育领域该奖项零的突破。

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学术传承创新教师团队”以许二平教授为带头人,持续建设1个中医药海外中心、2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3个国际联合实验室、4个国际化学院,形成“一二三四”中医药文化传播格局。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病证诊断创新与应用教师团队”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为基础,创立了证素辨证、微观辨证、主诉辨证、专科辨证、计量诊断方法,牵头制定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等国家标准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由张忠德教授领衔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急诊内科学教师团队”聚焦疫病、脓毒症、心脏骤停、急性胸痛等重大疾病和危急重症攻坚克难,牵头组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穴位效应传承创新教师团队”在梁繁荣教授的带领下,率先将神经影像学、代谢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等方法技术引入针灸研究领域,率先将循证医学理念和流行病学方法引入针灸领域,创建以“理、法、证、验”为核心的循证针灸学理论体系,促进针灸临床决策由经验为主向以最佳证据为主的转变,为我国针灸学创新研究作出了示范。

据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旨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和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以教师团队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持续向黄大年同志学习。

(十)国家药监局答复农工民主党界提案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已颁265个

日前,国家药监局公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095号(医疗卫生类377号)提案答复的函》。针对农工民主党界提出的《关于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标准纳入〈中国药典〉的提案》,国家药监局明确,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与《中国药典》均属于国家药品标准,二者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答复明确,2021年,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联合发布《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明确“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监管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从药品监管角度而言,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监管基本参照了中药饮片监管模式。

答复指出,国家药监局积极推进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制定工作,目前已正式颁布265个标准,此外还有239个品种的367份研究资料正在抓紧审评中。后续,将组织加快制定其他临床常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进一步缓解临床配方需求的矛盾。经过近几年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起草审核工作实践,探索出由企业自主制定标准,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专家审核中药标准制定修订新模式。国家药监局于2022年9月发布《关于鼓励企业和社会第三方参与中药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全面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深度参与、开放融合的中药标准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标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制定最严谨的中药标准。

答复指出,国家药监局不断规范和加强标准的管理工作。2023年7月,印发《药品标准管理办法》,明确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与《中国药典》均属于国家药品标准,二者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为体现中药标准的特点,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正在抓紧起草中,也将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特点考虑在内。此外,为确保全国一盘棋,国家药监局持续加强对各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备案工作的管理、指导,连续两年将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备案工作纳入年度考核。

与此同时,国家中医药局鼓励各级各类创新主体遵循中医药理论特点,加强对中药配方颗粒开展临床研究和药理研究,以提高临床疗效和满足临床需求为目标,不断提升中药配方颗粒质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发、重复生产、资源浪费等问题,做好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二、兄弟院校

(一)上海中医药大学推出中医药文化新生大礼包

8月27日新生报到日,上海中医药大学迎来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2023级本科新生。为了引导新生尽快开启中医药探索之旅,学校特别准备了各式富含中医药元素的礼物,不仅拉满了开学的仪式感,更让新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感受到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银杏流芳” 文创礼品吸引眼球

在学校精心设计的“银杏流芳”系列文创新生礼中,有一枚形似古典钥匙的“五行徽章”。参照中医五行理论,“五行徽章”分为五种式样。五款钥匙的齿部分别以五行对应的五色为底色,采用“九叠篆”印章字体,刻以“木”“火”“土”“金”“水”字样,手柄部分设计成葫芦形状,寓意“悬壶济世”。徽章衬卡以银杏叶为底纹,以“上中医”校徽红为主色,右上角印有学校校徽,底部印有“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字样,勉励学子在接下来的求学生涯中,心志专一,潜心钻研,不断挖掘探索中医药宝库的奥秘,领悟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将所学融会贯通,助力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

“五行徽章”同系列的文创新生礼中还有新生笔记本、“银杏流芳”帆布袋和求知笔袋,兼具美观与实用性,不仅吸纳了银杏等中医药元素,还融入了学校“勤奋、仁爱、求实、创新”的校训,激励新一代杏林学子传承上中医精神,接过时代接力棒,以青春奋斗之姿投身中医药事业发展。

免费入馆家校协同文化育人出新招

今年恰逢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建馆85周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将博物馆资源引入新生入学教育,并拓展辐射范围,面向全国医学类新生发出邀请。9-12月,全国医学类新生皆可凭录取通知书免票入馆参观,还将获赠精美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建馆85周年纪念明信片。新生家长也可获得一张免费参观券,和孩子一起沉浸式、零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8月27日报到当天,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大一新生们就在新生大礼包里收到博物馆纪念明信片和一张8月28日指定日参观券。报到现场举办“给家人报平安”感恩教育活动,新生们纷纷在明信片上写下“家书”,并于8月28日前往博物馆,由邮局工作人员为明信片盖上“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邮资机宣传戳,让这一张定制版明信片成为传播爱与中医药文化的使者,发往全国各地。一张张明信片成为新生与家人联系的纽带,既引导新生学会感恩和勇挑振兴中医重任,又把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传向新生家人,为助推中医药发展积累越来越多的“粉丝”。

文史结合开设爱国主义教育新课堂

8月28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开展了“书的诞生——一本医书的前世今生”讲座暨“灵兰墨韵”临展导览活动,向中医新生送上“一本书、一讲座、一展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本书”为日前出版的《馆史钩沉·图说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一书。该书记载了中国第一家医学史专业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八十五载的发展史。“全英文《中国医史》问世”“医史博物馆筹建”“抗日战争期间文物转移”“冒险搬运智果寺藏书”“镇馆之宝——针灸铜人入藏始末”等一个个传递爱国情怀的小故事以“连环画+文字解说”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读者既能像读小说一样知悉馆史故事,又能从中感悟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老一辈中医文博人的激情与心血。

“一讲座”以“书的诞生——一本医书的前世今生”为题,主讲人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馆长刘委通过讲述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医药和中国四大发明之印刷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偶遇,相互成全和成就,为传统医学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道出“一本医书的前世今生”。除了参与讲座,新生们还现场体验了印刷、线装书装帧、开瓶器(有中医药图案)制作。在中医药文化和印刷术的碰撞中,新生们体会了一本医书的来之不易和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

“一展览”是布展于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三楼临展厅的“灵兰墨韵——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藏近代中医书刊展”。活动当天,新生们在讲解员引导下参观展览,了解近代中医界及出版界有识之士以出版中医书刊为阵地,传承与促进中医发展,服务人民大众健康的历程,体悟中医名家的治学精神和爱国精神。

(二)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刘红宁入选

中宣部、教育部日前共同组织开展202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宣传活动,今年共评选出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刘红宁入选。

刘红宁从教41年来,创办践行“惟学、惟人”校训精神的“双惟”实践班,并担任班主任17年,致力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提出“潜明合予”教育理念,创建“将潜明知识一并传授,培养学生感知、掌握和运用潜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带领团队研发创制中药固体制造设备,破解中药固体制剂制造质量低、产能低、能耗高的难题;制定完善江西多种中药材种植标准操作规程,规范中药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刘红宁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据介绍,这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有的深耕思政教育、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有的矢志科技攻关、取得重大创新成果,有的扎根基层一线、托举学生成才梦想,有的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他们的事迹,集中反映了新时代教师队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良好精神风貌,是广大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

(三)山西省长金湘军到山西中医药大学看望慰问教师代表让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

9月8日,教师节来临之际,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前往太原、晋中两市看望慰问教师,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金湘军来到山西中医药大学,看望慰问教师代表,与国医大师吕景山、王晞星,全国名中医贾六金、冀来喜等专家亲切交流,希望大家将师承教育贯穿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全过程,充分发挥名医大师传帮带作用,培养造就更多优秀年轻中医,让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在察看中医药资源开发研究及应用成果时,金湘军指出,要立足中医药对老年康养和疾病治疗优势,加大攻关力度,推动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需求,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他要求山西中医药大学瞄准高等教育百亿工程主攻方向,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搭建平台、集聚英才,努力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建设中医药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金湘军强调,强教必先强师。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四)北京朝阳区举办“中医药文化开放日”活动打造区域中医药服务特色品牌

9月11日,由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医药文化开放日”活动在望京小街举办。朝阳区委书记文献出席活动,朝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孟锐,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出席并致辞。

孟锐在致辞中提到,近年来,朝阳区把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动中医药国际化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区域中医药服务特色品牌,深化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和交流合作,希望本次“中医药文化开放日”可以为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增添新的动力。

徐安龙表示,作为全国中医药领域的首善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始终秉持服务社会,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惠及全人类,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的使命。希望通过开放日活动平台,使更多的中外友人认识、了解中医药,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普及,提升广大民众的中医药健康素养。同时,希望未来与朝阳区人民政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共建合作,让中医药展现更大作为,切实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人民生命健康。

活动现场设置了中医药文化体验区以及药茶品饮、中医香囊制作等中医药文化体验项目。同时,中关村科技园朝阳园管理委员会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双方代表签署了“北京数智中医药谷”的合作协议。此外,“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经济带”中医药健康产业服务项目之系列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行动启动暨首批多语种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团队授旗仪式启动。

(五)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循证中医药研究院分院落户辽宁沈阳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循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分院挂牌仪式在沈阳举办。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分院的落成,标志着辽宁省中医药循证事业迈入新阶段,进入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的轨道。下一步,分院将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循证中医药研究院的带领下,开展中医药研究、护理研究质量评价、指南和标准的制定,运用证据提升临床医疗和护理质量,推广循证医学理念,加强中医药循证人才培养,加快辽宁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规范化建设,促进辽宁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辽宁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第二届循证能力提升培训会同时举行,现场参会300余人。此次大会由辽宁省中医药管理局、辽宁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办。

(六)上海中医药大学多项技术成果亮相中国工博会

9月19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上海中医药大学共有9项成果参展,项目涵盖了中药新品、智慧医疗、大健康产品等研究领域。

上海中医药大学此次参展的成果包括国医云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所互联网医院、上海健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中药新剂型研究及质量评价、针刺手法虚拟触觉仿真实训系统、中医推拿机器人等多项成果。

在该校展区内,中医推拿机器人获得参观者青睐。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杨华元介绍,该机器人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柔性机械臂等先进技术实现的仿生推拿。该机器人可以填补人手推拿中的不足,还可以通过量化和规范化的方式,精准实现推拿手法,从而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七)天津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成立

9月23日,天津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成立大会暨穿针复位技术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召开。

会上,来自天津、河北、辽宁等地近30名专家对骨伤医疗的技术前沿、穿针复位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研讨交流,并对穿针复位技术的技术标准达成共识。同时,天津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揭牌成立。

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所将始终围绕国家中医药工作的发展战略要求,持续优化中医骨伤科科研布局,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注重中医骨伤科人才引进与培养,创新学科发展,加强院校合作,注重学科交叉,突出跨界交叉融合,引领“医工”结合,建设符合中医骨伤优势和特色的创新团队,不断提升中医骨伤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努力实现研究所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建设“研究型、特色型、全球化”的高水平骨伤研究所。

(八)中国—老挝中医药中心挂牌

9月26日,由云南中医药大学承建的中国—老挝中医药中心在老挝首都万象正式挂牌。

云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在挂牌仪式上指出,中国与老挝山水相连、世代友好,两国传统医药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成果显著。近年来,云南中医药大学与老挝国家传统医药研究院的合作深入且富有成效,期待与老挝相关机构,以中国—老挝中医药中心为平台,推动中医药与老挝传统医药互学互鉴、共同发展,进一步加强双方在传统医药人才培养、医疗技术、南药研究等领域的深层次合作。

中国—老挝中医药中心于2021年11月获批建设,2022年4月,云南中医药大学与老挝国家传统医药研究院通过视频方式签署中国—老挝中医药中心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在中医药国际教育、医疗、科学研究、传统医药文化交流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心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先后完成3期中医药临床适宜技术培训班,新招收36名中医药专业老挝籍留学生,开展澜湄区域药用植物资源考察,完成多部双语课程及教材的出版推广工作。

云南中医药大学将进一步依托中心建设,持续推动与老挝卫生部、高校及相关科研院所务实合作,促进两国传统医药文化广泛深入交流,让更多老挝民众了解、认可、接受、使用和推广中医药,让中医药为两国民众健康谋福祉,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更多力量。

三、科研动态

(一)国际期刊发表两项研究表明经常使用药食同源中药可改善老年人群健康状况

日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商洪才教授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陶立元博士团队在国际期刊《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和《营养素》(Nutrients)分别发表《药食同源中药的使用对老年人群全因死亡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和《中药茶饮和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系:一项潜分类分析》两项研究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药食同源中药对老年人群的健康影响。

药食同源类中药在我国具有良好的使用基础,但长期使用药食同源类中药是否会有健康获益,尚无长期随访的队列研究证据。上述两项研究利用中国老年健康与家庭幸福调查(CLHLS-HF)的纵向随访数据,开展了药食同源中药(人参、黄芪、枸杞子、当归等)的使用对老年人群全因死亡、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研究中将研究对象药食同源中药的使用情况分为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和很少或从不使用三组。第一项研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索了药食同源中药对老年人群的全因死亡率风险和认知功能的影响;第二项研究采用潜分类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索药食同源中药对老年人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

第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很少或从不使用药食同源中药的老人相比,“经常使用”药食同源中药的老人全因死亡率风险可降低47%,“偶尔使用”药食同源中药的老人全因死亡率风险可降低2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药食同源中药对全因死亡率的这种保护效果随着研究对象年龄增长而下降。在认知功能的保护方面,“经常使用”药食同源中药可使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降低27%。第二项研究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障碍方面,“经常使用”中药茶饮可有效降低老年人群ADL障碍的发生率。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经常使用”中药茶饮对80岁以下人群和男性人群的ADL障碍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两项研究提示,老年人群经常使用药食同源中药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减少认知功能障碍和ADL障碍发生的风险,且越早使用其保护作用越佳。需要提醒的是,在药食同源中药的使用过程中,要关注其对部分特殊人群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二)国际期刊发表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成果黄精有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日前,安徽中医药大学朱国旗研究员团队在《民族药理学》(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利用药理学方法,从抑制炎症、调节氧化应激和改善突触可塑性角度研究了黄精多糖(PSP)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小鼠的效应,揭示了黄精多糖干预PTSD行为作用与机制。研究表明,黄精对PTSD相关疾病有疗效。

朱国旗介绍,一般而言,自然灾害、战争、性侵、家庭暴力等之后,幸存者如果不及时心理干预或药物预防,很容易诱发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惧消退异常是典型特征,目前治疗此疾病的化学药物匮乏,没有针对性特效药物。

中医药学家对PTSD相关表现症状、病因病机有过论述,普遍认为情志刺激后“惊”和“恐”是其发病主要原因。中医认为,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主,故情志失畅皆可伤及于心;肾藏精,过恐伤肾精。朱国旗团队认为,过惊伤及心神而致心气虚是PTSD的首病机;过恐而致肾精不足,封藏失职,肾气不固是PTSD持续且反复发作的核心病机。因此,安心神、定肾志是治疗PTSD的关键。

黄精是安徽省“十大皖药”之一,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现已广泛用于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处方中。研究团队从抑制炎症、调节氧化应激和改善突触可塑性角度,研究黄精的主要活性成分——黄精多糖对PTSD模型小鼠的效应。结果显示,黄精多糖给药明显改善了单次延长应激引起的恐惧和焦虑样行为,且中剂量(400mg/kg)效果最为显著。

研究表明,黄精多糖干预PTSD行为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介导Nrf2/HO-1信号通路来改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突触可塑性,从而改善PTSD样行为和神经保护,为开发新的抗PTSD药物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安徽中医药大学朱国旗研究员团队聚焦于中医药防治神志病研究,在黄精多糖干预神经精神疾病方面取得各项重要研究成果。该团队先前已研究发表黄精多糖可通过抑制脑内神经元死亡、改善突触蛋白损伤、平衡氧化应激、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来预防小鼠抑郁样行为。

四、海外资讯

(一)希腊雅典中医药培训基地挂牌

日前,依托雅典中医药中心设立的安徽省卫生健康委雅典中医药培训基地授牌仪式举行。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代表团团长、二级巡视员周涛表示,设立安徽省卫生健康委雅典中医药培训基地,是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中医药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体现,是安徽省响应“中医药走出去”号召的实际行动,是高质量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今后省卫生健康委将整合全省优质中医药资源支持培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依托培训基地,积极开展中医药培训和推广活动,使之成为安徽与欧洲增进各领域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展示美好安徽建设的窗口和引领安徽中医药对外宣传的龙头阵地。

雅典中医药中心希腊方负责人潘多斯表示,基地的挂牌翻开了中国和希腊医学交流与合作新的一页,今后将根据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的要求,加强对当地中医药从业人员和研究中医药学者的培训,积极促进中希医学界的共同研究,推动中西医学合作,为人类健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二)ISO主席调研四川中医药标准化工作

日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乌尔丽卡·弗兰克一行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就四川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道丕在会上表示,四川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和标准指引,成立了省级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29项省级地方标准,3个国际标准获准立项,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标准化研究,吸纳各行业专家参与标准工作,积极支持四川中医药走出去。希望在ISO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推动四川中医药标准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让四川中医药标准创新和实施走在全国前列,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贡献四川智慧。

乌尔丽卡·弗兰克充分肯定了四川省在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并指出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四川省通过标准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中医药产品质量,培养了更多专家人才队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也为地方参与和实施标准化树立了典范,期待四川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世界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举办培养适合各国需要的中医药人才

日前,世界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2023)暨第10届加拿大注册中医师针灸师继续教育学术大会在加拿大多伦多以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举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及加联邦、省、市三级政府代表,安大略省中医师及针灸师管理局等向会议书面致贺。

大会以“守正传承,提高质量,创新发展,造福人类”为主题,旨在汇聚全球智慧,助力世界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会长张伯礼在论坛上表示,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西医结合是未来医学的一种重要模式。中医药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保证中医药基础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前提下,根据各国国情及医疗卫生制度特点,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培养适合各国需要的中医药人才。深入开展各国在中医药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增强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提升中医药的影响力。

中国驻多伦多代总领事程洪波致辞时表示,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医药国际抗疫合作,为全球抗疫提供了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认可。传承中医药精华,加快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将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的全球应用范围,并将极大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福祉。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在线作“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应用”主题演讲,张伯礼、美国神经针灸研究院院长郝吉顺、美国亚特兰大东方中医院院长范东明、甘肃中医药大学校长赵继荣、吉林省针灸学会会长王富春等专家学者作报告。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联合公报发布中方将长期向柬派遣中国中医医疗队

9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联合公报》发布。

公报指出,中方愿一如既往支持柬埔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在柬埔寨落地见效,实施好柬埔寨乡村道路、桥梁、供水、学校、医疗等项目。柬方感谢中方提供的大力支持。深化中医药及传统医学等卫生领域交流合作,加快推进中柬中医药中心建设,中方将长期向柬派遣中国医疗队(中医)。

(五)届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举办深化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监管与合作

近日,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7届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在广西防城港召开,论坛以“向世界传递中医药声音,共创传统药物新未来”为主题,促进中国—东盟传统药物国际合作。

论坛指出,国家药监局将不断深化与东盟国家监管机构在包括中药传统药物监管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药品安全信息互通机制,共同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规则制定,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国际合作,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药监力量。

据悉,论坛设中药(传统药物)监管政策、中国—东盟传统药物标准协调、传统药物质量标准研讨等5个议题,来自中国与东盟10国卫生和药品监管部门等代表共300余人参加论坛。

(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访问广西药用植物园

近日,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召开期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率团访问广西药用植物园,对广西药用植物园致力于药用植物资源收集保护、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广西药用植物园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平台,加强与东盟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科技交流合作,从而促进中国为世界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据悉,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医药资源,在知识产权制度视野下,开展传统医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利于推动传统中医药及少数民族医药进入国际市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通过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传统医药,不仅可以达到认识传统医药重要性的导向作用,也可以促进传统医药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与国际接轨。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发布支持中尼中医药中心在尼泊尔开展医疗服务

9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发布。

声明指出,双方欢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尼泊尔卫生与人口部关于传统医学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成立中尼传统医药合作委员会,将继续支持中尼中医药中心在尼泊尔开展义诊、培训、医疗服务等,支持中国援尼医疗队在加德满都新设医疗点。同时,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尼泊尔农业畜牧业发展部关于尼泊尔植物源性中药材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

(八)欧亚经济论坛中医药交流合作分会举行

近日,2023欧亚经济论坛——中医药交流合作分会在陕西西安举行。会议由西安市卫生健康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西安市第五医院等单位承办,主题为“弘扬丝路精神,推进中医药交流”。

会议包括开幕式、交流研讨会、中医学术论坛、中医药文化传播交流论坛等环节。乌兹别克斯坦、捷克、格鲁吉亚等多个国家的卫生官员、专家学者和国医大师雷忠义、杨震,全国名中医米烈汉等多位中医药专家出席会议。与会各方在中医药领域达成了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意向,形成了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在交流研讨会上,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西安市第五医院与分别与捷克、格鲁吉亚代表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中医医疗技术、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九)黄璐琦出席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大健康产业论坛

9月22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大健康产业论坛在银川举行,此次论坛以“面向新时代,共谋新发展”为主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黄璐琦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和预防为主方针,推动中医药全面融入健康中国行动,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中国中医药机构与阿方合作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服务当地民众健康福祉。中阿双方要深入挖掘,推动传统医药加速融入大健康产业;互学互鉴,发挥中阿传统医药优势;合作共赢,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五、权威声音

加大中(蒙)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为人民群众健康做好药。”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包献华到天奇蒙药集团调研。

用足本省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在融入中医药强省建设中拓展发展空间。”

——近日,山西省副省长刘旸在山西省中药材集团调研,实地察看药食同源养生大健康产品研发销售情况,并召开座谈会。

要进一步找准中医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定位,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重要作用,增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的合力和驱动力,探索中医药区域协同创新的模式,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

——9月14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广东佛山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推动中医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9月17-1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率全国政协考察团来甘考察和推动陇港中医药产业合作发展时指出。

提升道地药材含金量让好药材卖出好价钱。

——9月21日,江西省委书记尹弘深入宜春奉新、靖安、樟树等地调研时强调。

六、中医药文化

(一)贵州省中医药局发放中医药家庭工具包

近日,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开展发放中医药家庭工具包活动,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守护群众健康。

此次准备了共计两万个中医药家庭工具包。工具包内有刮痧板、拔罐器、艾条、艾盐热敷包等多种实用工具及使用说明书,将陆续发放给9个市(州)部分地区的居民。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2022年启动中医药家庭工具包发放活动,受到群众欢迎。今年在持续开展发放活动的同时,加强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群众中医药健康素养。

(二)浙江中医药大学在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建立中医药文化体验馆积极搭建中医药文化服务平台

9月1日,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建设的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开馆。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曹启峰,杭州亚组委宣传部副部长杨猛,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文秀、校长陈忠等出席开馆仪式。

当日,浙江中医药大学与杭州市亚组委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亚运主媒体中心建设的165平方米的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作为中医药文化进亚运的重要载体,将成为杭州亚运会期间向世界各地媒体朋友提供中医药服务,展示中医药魅力的重要平台。

中医药文化体验馆突出服务功能,注重保健服务与文化展示并重,通过提供学习性、体验性内容,以展示认知度高、易于接受的中医药知识为主要切入点,知识性、体验性、互动性强。该馆分为三大版块,一是中医药文化展示区,通过图文、多媒体、实物等组合方式,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传统文化,阐释传统医药与现代体育共有的健康理念。展示内容包括中医发展历程介绍、中药浸液标本等。同时,还引入多媒体触摸屏全面展示针灸铜人的穴位。二是保健服务区,设置有3张推拿床,由学校附属医院的推拿医生提供专业服务。三是互动体验区,设计了整体弧面八段锦跟练打分系统,参观者可以跟随互动软件学习中国传统体育功法八段锦,还可以在活动日与前来带教的教练共同练习。

(三)2023年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走进综合改革示范区主题活动(山东站)启动

9月8日,2023年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走进综合改革示范区主题活动(山东站)在临沂市举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出席活动并讲话。

秦怀金指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以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产出了一批改革成果,为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改革实践。山东省率先在中医药管理体系、医保支付政策、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改革突破,切实增进了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服务获得感满意度。他表示,示范区建设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引领示范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开展了中医药文化打卡、非遗展示、健康义诊等中医药服务体验活动。同期,还组织了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调研行、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布会,展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进展,让实实在在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四)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启动中医药献礼亚运会科普活动

日前,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印发通知,为响应“全国科普日”活动号召,献礼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学会及各专科分会将在9月16-23日期间在全省各地集中以“亚运有我·健康同行”为主题开展中医药献礼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充分展示中医药与体育强身魅力。

据悉,该系列活动将首先在南方祭祀轩辕黄帝升天之地长寿之乡——浙江缙云县举行“亚运有我·健康同行”科普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上发布《亚运有我 健康同行·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23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进行中医传统养生功法表现。同期还有科普讲座: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王晓鸣作《从<黄帝内经>解读健康长寿之道——以缙云百岁老人为例》主题演讲;浙江省名中医、中国武术六段“杨式太极拳”教练、浙江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万晓青教授八段锦。此外,还将进行推拿按摩、耳穴压豆等中医药特色技术互动体验和中药茶饮品鉴。

活动期间,浙江电视台《养生大国医》将开展“传统养生功法,助力全民健康”科普直播周活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经典与传承研究分会、护理分会、丹溪学派分会等20余个分会将在浙江各地城乡举办30余场中医药科普讲座,内容涵盖针对“一老一小”和上班族、亚健康人群不同需求,围绕“迎亚运,护健康”进行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宣传全覆盖。

活动期间,浙江还要求各地组织中医药专家广泛深入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和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健康咨询、专家义诊、适宜技术传授及互动体验和中药知识普及等系列中医药科普活动。

此外,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还将发起创作“运动健康、运动养生、运动损伤防治、传统养生功法”等主题科普作品,由学会进行传播,助力“全民亚运,全民健康”。

(五)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长三角巡展开幕

日前,由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上海中医药大学指导,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和人民日报数字传播(上海)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中医药与美好生活”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长三角巡展开幕,本次活动旨在推动中医药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大众对中医药历史文化的认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开幕式上,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社长刘士安共同为“长三角中医药数字博物馆”揭幕。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以中医药文化为纽带,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了解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展览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中医药历史和传统医学知识,通过珍贵文物、古籍、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见证中医药与美好生活的交汇与碰撞。

据了解,“中医药与美好生活”巡展——上海站已于9月1日在上海市百联世纪购物中心中庭向公众开放,将持续至9月19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百联集团、云南白药集团、东阿阿胶和广誉远等联合参展单位将深化合作,互联互通,共同推动中医药文化在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贡献更多力量。

(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中医药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举办

9月23日,以“川渝携手共发展 中医健身展风采”为主题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中医药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幕。

“举办本次活动,是进一步推进川渝深度融合的有效手段,是‘中医药+体育’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也是‘川渝一家亲’的生动写照。”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道丕表示。近年来,川渝两地抢抓重大机遇,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高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协同、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传承弘扬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赵勇指出,运动会有助于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促进全民健康运动,同时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医药文化,激励广大中医药人投身中医药现代化的火热实践,引导全社会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次运动会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中医管理局、重庆市体育局、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体育局主办,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承办。分为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八段锦、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4个比赛项目,设团体奖和单项奖,分别评选一、二、三等奖,来自川渝两地的60个代表队近700人参赛。

重庆梁平区、重庆渝北区、重庆石柱县、四川攀枝花市、重庆潼南区、四川成都市代表队获团体总分一等奖。重庆铜梁区代表队获健身气功·易筋经一等奖,重庆梁平区、四川攀枝花市代表队获健身气功·五禽戏一等奖,重庆石柱县等五个代表队获健身气功·八段锦一等奖,重庆渝北区等四个代表队获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一等奖。

、中医药产业

(一)《山西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印发建设中西医融合为重点的乡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日前,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明确26项具体任务,在优势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药科技能力等方面对中医药工作作出要求。到2025年,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实施方案》明确,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推动落实《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实施中医药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打造1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2个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3个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力争实现县办中医院全覆盖。建设100个省级中医优势专科,争取一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以中西医融合为重点的乡村两级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创建一批国家级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实施百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启动“十四五”省级中医优势专科遴选,支持县级中医院建设50个左右省级中医优势专科,支持一批县级中医院建设“两专科一中心”,支持一批县级中医院提升灸疗服务能力。加强基层中医馆内涵建设。培育中医药强省人才队伍。培养一批省级中医优秀人才,开展多层次师承教育项目,建好各类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持续开展基层中医馆骨干、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加快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实施中医药科技专项,建设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十大晋药”、山西名药、中医药康养等产业。

《实施方案》提出,强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强化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山西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等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布局开展省级中医等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中西医融合诊疗模式为目标,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档升级。同时,加大对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倾斜力度,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

(二)福建:培育发展一批中医护理重点专科

日前,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印发《福建省落实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开展以“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为主题的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

《工作方案》明确,提升中医护理能力。培育发展一批中医护理重点专科,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强化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持续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质量,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医护理进一步向基层和家庭拓展,推动中医护理与“互联网+护理服务”、老年护理服务、慢病护理服务的深度融合,提升人民群众在中医护理健康服务中的获得感。

同时,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支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通过建立各种类型护理专科联盟、对口支援、远程培训等方式,加大对基层护士培养培训力度,发挥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和带动作用。

(三)河南:围绕宫颈癌诊疗开展中医药研究

近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省药监局等8部门印发《河南省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进一步完善宫颈癌防治服务体系,将发挥中医药诊疗优势纳入规范宫颈癌诊疗服务中。

《实施方案》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大省优势,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鼓励围绕宫颈癌诊疗领域开展高质量中医药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新模式,发挥中医药在宫颈癌防治中的优势和作用。

《实施方案》还对宣传宫颈癌防治知识和理念、HPV疫苗接种、健全宫颈癌筛查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宫颈癌综合防治体系等工作提出要求。

(四)广西遴选首批特色食药品种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林业局、中医药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组织开展《广西地方特色食品中使用的中药材品种目录》首批遴选工作。

根据通知,申请纳入《广西特色食药品种目录》的品种应符合五项基本条件,分别为:广西区域内具有30年以上食用历史,属于广西地方特色药材,未列入《中国药典》正文或与正文品种使用部位不一致,安全性评估未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符合野生动植物保护、中药材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通知明确,广西“桂十味”道地药材及31味区域特色药材的品种,已获得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品种,种(养)植规模较大、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品种等品种,可优先纳入《广西特色食药品种目录》。

通知明确,申请纳入《广西特色食药品种目录》的品种应提供品种的基本信息、传统作为食品的证明材料、作为广西地方特色药材的佐证资料、加工工艺和食用方法等资料、安全性评估资料、执行的质量规格和食品安全指标等材料。

通知还明确了遴选程序,并要求各市卫生健康委统筹做好当地遴选初筛审核工作,及时组织成立市级专家组,与自治区专家组做好工作衔接。

(五)上海建设100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

日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通知,确定陈熠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方邦江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等100个工作站为首批上海市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建设项目,每个建设项目市级资助额度为2万元。

据悉,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通过项目实施,发挥以市名中医药专家为核心的专家团队作用,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和工作重心下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通知要求,工作室所在单位、工作站所在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经费匹配及各项支持、保障措施。鼓励各工作站所在单位与市级名中医团队以工作站建设为契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不断提升群众对高质量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可及性,夯实社区中医服务主阵地。

(六)广西开展2023年定制药园遴选建设工作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农业农村厅等七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共同开展2023年 “定制药园”遴选建设工作。

通知明确,2023年拟遴选20个“定制药园”。“定制药园”申报应由“建设基地、建设单位、合作单位”三部分组成,即“中药材示范基地、医药企业、医院”三方联合申报。申报基地原则上应为自治区中医药局等7部门共同认定的“第一、二、三批”中药材示范基地;基地品种应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高效的资源综合利用度且有利于产业化集群发展,原则上每个示范基地申请品种数应控制在2个以内,且所报品种当年必须有产出,并能提供药材合格的检测报告。满足已开展溯源体系建设,有一定的中药材展览展示场馆的基地,执行严格种植标准产品质量控制较好可追溯的基地;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明确助农惠农机制、突出联农带农效果的基地等条件的,可优先申报。

通知要求,各地要鼓励医药企业、中医医院采用“订单采购”等方式与中药材示范基地签订种植收购协议,建设“定制药园”。鼓励医药企业到种植基地设立“定制药园”或与中药材示范基地合作,将“定制药园”作为原材料供应基地。鼓励支持中医医院优先采购以“定制药园”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含中药饮片)。鼓励示范基地完善追溯体系,逐步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品种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七)湖北:57项任务振兴发展中医药

近日,湖北省政府印发《湖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实施8项重大工程57项任务,推动湖北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明确到2025年,中医药服务、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人才、科技创新和产业高地建设等取得明显进展。

《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通过“扬优强弱补短”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积极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着力提升中医治未病能力和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打造中医药数字便民和综合统计体系;立足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集中优势资源建设中医药湖北实验室(时珍实验室),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做好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工作,深入开展中医药科技重点项目及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推进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以“十大楚药”和“五大特色药材”道地药材品种为核心,建设种子种苗专业化繁育基地,通过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助力中药材种业质量提升,同时,传承创新中药炮制技术,培植中医药龙头企业,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并建立完善中成药综合评价体系;实施中医药开放发展工程,进一步支持阿尔及利亚中医中心建设,深入实施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医药国际贸易促进计划以及中医药国际抗疫合作计划;落实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推动黄冈市积极争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探索建立医保、医疗、医药联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机制。

《实施方案》要求,开展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及“旗舰”科室;推进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时珍工程”,建设中医药人才平台,实施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项目、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和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鼓励建设湖北省中医药博物馆,推动建设50个国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通过开展“湖北中医药日”“李时珍大讲堂”等一系列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树立中医药文化品牌。

(八)上海:提高乡村中医病种和诊疗技术覆盖面

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疗保障局、市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方案》提出,要强化和拓展涉农地区医疗卫生体系服务功能。提升中医诊疗和急救服务水平;加快完善除颤仪、心电监护仪、雾化仪、简易肺功能仪、供氧、中医诊疗等必备医疗设备配置;加强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常见病、多发病简易诊疗服务、巡诊服务和中医药服务;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化中医医联体辐射带动作用,鼓励人员双聘和设立联合门诊,以提高中医病种和诊疗技术目录覆盖面为目标,提升乡村中医服务能力;高水平建设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馆和中医阁,高质量开展社区中医特色专病专科建设,树立社区中医药服务特色和品牌;开展海派特色中医专病(专科)进社区行动,加强社区青年中医骨干人才培养,打造家门口的好中医;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绩效考核机制,依托市级中医药服务监测统计中心,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统计和评估。

《方案》明确,要发展壮大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多渠道引才用才。继续扩大全科医生(含中医全科)规范化培训规模,提高规范化培训招录率,适当增加与临床医学、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相衔接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名额。同时,要提升乡村医疗队伍能力。市、区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制定辖区统一规范的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培训规划。重点加强对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技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中医适宜技术的在岗培训,提升乡村医生队伍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浙江省中医院签署协议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浙江省中医院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签署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框架协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李旭,浙江省政府副省长李岩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主任艾麦尔江·吐尼牙孜,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仁元,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文秀等出席并见证签约。

双方签署协议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浙江省中医院合作,依托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现有的兵团中医院共同打造成国家中医类区域医疗中心——浙江省中医院新疆兵团石河子医院(加挂石河子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牌子)。浙江省中医院将充分发挥在品牌、管理、技术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与生产建设兵团合作共建兵团乃至西北地区一流的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按照设计,石河子医院建设初期核定床位400张,逐步扩大至1000张规模,将全面保障新疆北部片区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共同推动兵团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面向全疆、辐射中亚”的国家中医类区域医疗中心。

(十)广东省中医院健康促进工作经验亮相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会以协作医院机制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医院健康促进,服务百姓健康有关情况,广东省中医院作为2022年全国健康促进医院优秀案例代表,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张忠德介绍,广东省中医院在健康促进工作中主要从走向基层和走向国际两方面发力。“走向基层”指将医院最新的医疗技术、研究成果、管理模式下沉到基层。以协作医院机制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坚持“大中医行业观”,推动技术、人才、管理、文化下沉,每年为协作医院引进一项新技术、推广一项中医特色疗法、建设一个重点专科、培养一支人才队伍、解决一个管理难点问题、提升一项业务管理能力;在基层开展重大疾病风险评估、疾病预防筛检、双向转诊服务等,带动基层县级、市级、镇和村三级医院对重大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在基层广泛开展健康服务,把中医药优质资源下沉到镇、村里去,进行健康筛查、健康义诊,培训区域性急救能力和中医药特色,在当地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走向国际”则是借助国际最新的技术方法提升中医药健康促进科学内涵,助推中医药走向国际。目前,广东省中医院与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利用国际研究规范和前沿技术,获得中医药促进健康的临床证据;与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广泛合作,开展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出版了37部中英文专著;与欧洲合作建立中瑞(典)中医药联合研究基地,目前已筛选出有研发潜力的化合物和生物标志物,为中医药防治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从国外大学引进类器官以及免疫研究技术,为中医药治疗免疫疾病打开了新思路。

在新技术和新手段运用方面,张忠德介绍,广东省中医院深入推行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着力提升便民惠民服务水平与能力,包括门诊线上线下一体化,住院病人线上全流程服务,互联网+中医护理,中药代煎与配送等服务,打造一系列数字化服务新范式。同时,建设中医古籍知识库、名老中医传承系统、学术流派系统、中医药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系统、慢病管理系统以及治未病管理系统,以现代科技传承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张忠德表示,中医在健康传播领域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广东省中医院充分发挥名院、名科、名医、名药的优势,以“一个核心、两个突出、三个打造”推进健康促进工作。医院坚持以群众的健康需求为核心,突出中医药特色,突出医媒融合,策划一系列节气养生、药膳食疗的科普文章、短视频,启动“生活中的中医智慧”健康促进行动。致力于打造健康科普大讲堂品牌活动,打造一支由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专家组成的健康科普传播队伍,打造“岐黄护苗 培根铸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健康科普进校园品牌。

(十一)《加强新时代重庆中医药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印发分类建立中医各类人才评价标准

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管理局、市教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加强新时代重庆中医药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对建设高质量中医药人才队伍作出部署,明确扩宽中医医疗服务岗位,配齐配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

《若干措施》提出,分类建立中医临床、基础、科研人才评价标准,临床人才重点评价其临床疗效,把诊断准确率、治疗方案、病例分析、合理用药、诊疗质量、病人满意度、带徒情况等作为评价要素;基础人才重点评价其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创能力,把重大理论创新、重要学术专著、古典医籍挖掘成果等作为评价要素;科研人才重点评价其探索疾病规律、解决临床问题、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能力等,将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创新性代表作、科研成果产出及转化等作为重要评价要素。

《若干措施》强调,持续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深化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高水平、高标准建设重庆中医药学院,提高中医药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建立高校与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共同培养协作机制。强化中医临床医师中医经典学习,逐步将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纳入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年度和结业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将中医经典学习纳入中医医师继续教育必学内容。

在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方面,《若干措施》要求,加大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支持力度,到2025年,实现二级以上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全覆盖。提升基层中医药培训能力,培养“能西会中”的基层卫生骨干人才。到2025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超过25%,力争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若干措施》明确,大力推进西医学习中医,以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为重点,面向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西学中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设单位要做到临床人才中医药培训全覆盖。建立市级中医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临床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复合型中医药技能人才。

为加快培养集聚中医药高层次人才,《若干措施》提出,持续推进“巴渝岐黄工程”人才培养项目,开展“巴渝岐黄学者”“青年巴渝岐黄学者”遴选,针对性定制领军人才成长计划,积极培养国家级高端顶尖人才。重点支持“青年岐黄学者”、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的研修学习。建立市级中医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临床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复合型中医药技能人才。

(十二)《江西省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方案》出炉“西学中”人才培训有规可依

近日,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江西省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方案》,通过系统培训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思维能力和中医临证水平,培养一批具有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中医思维、能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临床诊疗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方案》明确,培训以江西省自愿学习中医的临床、口腔类别执业医师为培训对象,通过理论培训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培训采取“自主学习+线上学习+线下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学习不少于12门课程,以中医基础知识、中医经典理论、中医临床应用和中医药适宜技术为主。临床实践环节采取以跟诊学习为主的方式,每位学员至少应轮转3个中医临床科室(必须包括中医内科),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跟诊学习时间每周不少于1个工作日,累计不少于50个工作日。

《方案》提出,将择优选择江西省内开设中医药专业的公立高等院校或二级以上中医类别公立医疗机构建设一批江西省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基地(以下简称“西学中培训基地”)。西学中培训基地按照分类原则进行管理。一类西学中培训基地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培训,二类西学中培训基地在基地所在的设区市范围内开展培训。西学中培训基地实行自主招生模式,原则上每班次培训人数不超过60人。培训对象可到一类西学中培训基地报名参加培训,也可到其第一执业机构所在设区市的二类西学中培训基地报名参加培训。

在考核方面,在理论培训每门课程结束后,由西学中培训基地组织专家出题并进行闭卷书面考试,其中《针灸学》《推拿学》等课程还需进行操作考核。临床实践结束后,对学员进行临床实践考核,采用技能操作的方式,考核范围为中医接诊与思辨能力、中医技能(脉诊、舌诊等)、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中医病历书写能力等。结业考核采用面试答辩的方式,一类西学中培训基地自行组织开展考核,二类西学中培训基地在设区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考核,考核范围为中医基础知识、中医诊断技能、中医治疗方法、中药基本知识、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等。

在师资要求上,理论培训和临床实践师资应具有中医类别专业高级职称,从事中医临床或教学工作10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教学要求。

(十三)浙江:全面实施西学中教育改革

日前,浙江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省卫生健康委印发《浙江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工作任务》提出,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创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深化建设5家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浙江中医药大学创建一流中医药大学,支持省中医院争创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力争新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1家。出台《浙江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制定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方案。深入推动“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和“国民学国医”平台建设,全面推进“浙江中药服务在线”建设。全面实施西学中教育改革。

(十四)《河北省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意见》印发鼓励中药生产产业链向中药材产地延伸

日前,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河北省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意见》,明确要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鼓励中药生产企业产业链向中药材产地延伸,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从源头提升中药质量。

《意见》要求,打造中药材优势产区。传承道地药材历史沿革,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道地药材生产布局,加强源头和过程管理,建设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引领打造中药材种植“两带三区”,即燕山产业带、太行山产业带、冀中平原产区、冀南平原产区和坝上高原产区,培育铸造连翘、酸枣、北苍术、金银花、柴胡、防风等中药材的“冀药”特色品牌。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中药材种子种苗管理制度,推进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工作。加大技术攻关和良种推广力度,加快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升优质种源供应能力。引导中药龙头企业自主或与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建立专业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实体。

《意见》强调,规范中药材种养植(殖)。加强对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管理,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开展应用仿生态种植、拟境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积极采取轮作倒茬、深耕晒垡、有机培肥等传统措施,集成和示范推广土壤处理、生物防治、物理诱杀、科学用药、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和生态种植基地。严格按年限、季节和药用部位采收中药材。

《意见》要求,开展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示范建设。支持引导中药生产企业、中药材生产企业及具有企业性质的种养植(殖)基地和合作社,科学合理利用荒山、林地资源建设生态种植基地,推进中药材GAP规范种植管理。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在中药材产地自建、共建符合GAP要求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进一步细化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采收及产地加工等环节的具体措施。规范中药材产地加工管理,积极推动企业提高中药材产地加工质量管理水平,督促中药材生产企业建立完整的中药材生产质量追溯体系,促进中药材生产加工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

强化技术支撑方面,《意见》提出,建设国家药监局中药市场质量监控和评价重点实验室、中药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实验室,从土壤、种子种苗、肥料、水以及中药材全过程开展追溯和质量监测。研发并集成一批中药材种苗良种繁育等技术,持续开展珍稀、濒危、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和保护研究。鼓励有关单位制定道地药材标准框架,建立健全生产技术、产地初加工、质量安全等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开展中医药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研发及推广。

(十五)江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对《江西省中医药条例》的修改

9月27日,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对《江西省中医药条例》作修改,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江西省中医药条例》第九条第一款修改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中医医疗机构。鼓励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以品牌、技术、人才等资源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第十四条第一款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修改为:“西医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在执业活动中可以采用与其专业相关的中医药技术方法。”

据悉,《江西省中医药条例》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现将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并对条款项序号和顺序作相应调整后,重新公布。

(十六)京津冀建立中药配方颗粒价格联动共享机制

近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医保局在天津召开药品和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工作小组会议,围绕京津冀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协同发展进行交流研讨,研究建立了中药配方颗粒价格联动共享机制。

会议总结近年来以京津冀为核心的“3+N”联盟集采工作成效,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计划,充分发挥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优势,进一步加强数据共享,密切协作,互为支撑,共同破解医药产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难点问题,推动京津冀医药集采再上新台阶。

三地共同推动挂网中药配方颗粒价格管理,要求统一数据格式,明确采购平台挂网中药配方颗粒的价格数据格式应包含中药配方颗粒名称、规格、包装规格、中药配方颗粒代码、挂网价格、生产企业、最小计量单位等信息,备注中药配方颗粒执行标准、价格形成方式、交易价格状态等信息。要定期查询比价,在京津冀药品、医用耗材联合采购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三地采购机构规范各地中药配方颗粒挂网数据格式,每6个月推送一次价格数据,进行查询比价,对出现的价格异常情况进一步加强核查处置。最后要扩大联动范围,密切关注山东省牵头组织的中药配方颗粒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研究开展价格联动的可行性,探索开展京津冀中药配方颗粒带量采购工作。

下一步,三地医保部门将按照国家医保局工作部署,持续贯彻落实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会议精神,围绕集中带量采购、医药产品价格管理等工作深入协调联动,进一步增强改革的协同性,推动京津冀联盟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上一条:2023年中医药信息第10期

下一条:2023年中医药信息第7-8期

关闭